Quantcast
Channel: 幣圖誌Bituzi - 挑戰市場規則
Viewing all 135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程式好好玩專欄文章總整理

$
0
0

今天是今年的最後一天,不管今年過得如何,明年都要重新開始。大家也可以以全新的自己在嶄新的一年來交易,今天特別把程式獵人在幣圖誌中過去的文章整理給大家,讓新讀者以及忠實讀者都可以更快更輕易地找到自己想看的文章。在此先祝大家新年快樂,都能賺到自己想賺的錢,也希望大家繼續支持幣圖誌喔!

了解什麼是程式交易


新手剛踏入交易的世界,必須先了解各種交易與商品,
要交易股票還是期貨呢?要做主觀交易還是程式交易呢?
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才會勝利!

新手如何進入程式交易


當你決定踏入程式交易的世界後,首先要先面對交易軟體的選擇,
所以要如何取得免費的程式交易軟體
而本專欄是針對Multicharts軟體做介紹,當你取得了程式交易軟體後,
要如何開始程式交易呢?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新手要如何踏出撰寫程式的第一步
邁向程式交易之路-PowerLanguage初體驗 
EasyLanguage PowerEditor寫作教學
楚河漢界-紅軍與藍軍的對抗,是指標撰寫教學,
程式獵人隨筆談 -新手程式交易問題

要如何建構屬於自己的交易程式


這邊用簡單的方式介紹了該怎麼撰寫程式-

第一次程式交易就上手-如何建構第一支自己的程式
程式交易第一次就上手-步步高升VS一落千丈
第一次程式交易就上手-突破當日高點與低點進場策略
第一次程式交易就上手-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技術分析在程式交易上的應用


當然大家最喜歡談論技術分析,那技術分析到底怎麼使用在程式交易中呢?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三條均線策略
程式闖江湖之雙龍閃-雙均線策略
檢視趨向指標DMI與ADX的可獲利性
乖離的逆勢操盤法,會賺錢嗎?
程式交易知識庫-Bollinger Bands
RSI,你到底行不行?
簡單的賺錢法則之一條均線闖天下
技術分析策略探討-指數差離指標MACD
技術分析策略探討-相對強弱指標RSI
程式交易之技術分析策略探討-移動平均線指標
技術分析策略探討-DMI&ADX趨向指標
程式交易之技術分析策略探討-KD指標
坊間大絕之技術分析-KD指標

籌碼分析在程式交易上的應用


此外,籌碼數據也是大家喜歡參考的數據,
這邊介紹了一些籌碼數據寫成的交易策略-

新版多空策略警報-歪資籌碼新解
十大惡人(特定交易人)的騙局!?
70萬壯士的逆襲-獵人獨創融資券操盤法
程式交易策略庫-摩台未平倉量操盤法
程式交易策略庫-歪資期貨留倉部位的秘密
到底是籌碼分析準,還是技術分析強?

各式各樣的程式交易策略與指標


但是交易策略百百種,不是只有技術分析與籌碼分析,
還有各式各樣的交易策略跟指標可以參考,如下面所示:

去除角質大作戰-2次平滑法
勝率100%的年底進場法
程式交易策略庫-波動叢聚進場法
程式交易策略庫-高低點擺盪交易系統
幾種常見的加碼方式介紹
溫故知新-累積分數當沖交易策略
發現與確認趨勢的指標-神奇的Q指標
TVBS通道交易策略
不同的K棒運用-平均K線
會賺錢的簡單波段策略
TMV綜合指標的交易方式
回歸分析於價格趨勢確認的應用
TMV綜合指標(趨勢、動能、波動、量)-突破還是拉回?
美股當沖交易應用-價格波動突破策略
返璞歸真之價格通道當沖交易解析
返璞歸真的當沖交易
不同的擺盪指標-市場情緒擺盪指標
成交量區間擺盪器-趨勢指標or擺盪指標
DMI隨機指標
程式交易策略庫-均線通道策略
傻瓜進場法-開盤直接進場之不同天的差異?
程式交易新手村-突破區間高低點進場方式之程式解析
程式交易新手村-跳空進場方式之程式解析
程式交易策略庫-突破區間高低點進場方式
程式交易策略庫-跳空進場方式
程式交易策略庫-決戰三關價
坊間大絕之CDP逆勢操作系統 
坊間大絕開盤八法的程式化策略剖析

程式交易濾網的應用


在程式交易中,為了要降低最大虧損與成本, 一定要避免過度交易,
所以必須要減少自己的交易次數, 交易次數控制得好,
就可以在市場存活的久一點, 但是要怎麼減少進場次數呢?
那就必須要靠濾網來過濾了。

如何降低開盤區間進場被騙的機率?
狩獵槍法第一招-過高不作空?破底不作多?

這邊用了一系列的文章來介紹如何把一支策略進場次數降低。

程式交易策略庫-上天入地之濾網一式
程式交易策略庫-上天入地之濾網二式
程式交易策略庫-上天入地之濾網三式
程式交易策略庫-上天入地之濾網四式
程式交易策略庫-上天入地之濾網變形四式
程式交易策略庫-上天入地之濾網五式
程式交易策略庫-上天入地之濾網六式

程式交易的出場藝術


當然會進場,就一定要會出場,
不過出場出的好,就是停利出場,
但是出場出的不好,就會是停損收場。
所以這邊介紹了一些出場方式-

持倉時間越久,停損比例是否要跟著變大,亦或變小?
四大名捕-ATR出場方式(下)
四大名捕之ATR出場方式(上)
程式交易策略庫-階梯移動停損停利線 PART2
程式交易策略庫-階梯移動停損停利線
程式交易策略庫-停利(損)心法第三章
程式交易策略庫-停利心法第二章
程式交易策略庫-做人真的不要太貪心嗎? 停利心法第一章

程式交易的相關應用


當然程式交易的學問很深,沒有想像中這麼簡單,
有許許多多的相關應用,而且也會受到資料源不同的影響。

參數自動化的撇步!
程式交易知識庫-多資料數列的使用
程式獵人知識庫-淺談資料對程式的影響
程式獵人武器大對決-機關槍V.S手槍,談交易次數分析

程式交易的統計分析


不過程式交易不僅僅只能做交易,還可以做統計分析,
而且可以把統計分析的結果轉換成濾網來使用,
可以有效的改善程式的績效,甚至創造不同的交易策略。

程式交易策略庫-今天還會有第六根紅K棒嗎?
程式交易知識庫-成交量大就一定會有行情嗎?
程式交易知識庫-跳空開盤的祕密
程式交易知識庫-開盤第一根K棒的秘密
程式獵人知識庫-淺談三關價之統計分析

如何評估程式交易的績效


會寫程式之後,要有能力可以辨別程式的好壞,
所以一定要會看績效報表,知道好程式的標準,
這樣撰寫程式才知道朝哪方面去精進。

如何衡量交易策略是否有開發潛力?
好程式的績效標準在哪?

如何增進程式交易能力


不過好還要更好,要持續加強撰寫程式交易的能力,
怎樣可以更快更容易撰寫出可以獲利的程式,
要怎麼透過加碼的方式增加程式的獲利。
還有要怎麼找出程式中所存在的Bug也是很重要的課題喔!

程式交易知識庫-如何發展出可獲利的交易系統
程式交易策略庫-寫出一支賺錢的程式,到底難不難?
程式交易知識庫-程式交易加碼介紹
如何利用程式交易軟體做策略研究
程式獵人知識庫-如何Debug程式碼
程式獵人知識庫-如何Debug程式,找出你程式錯誤的方法

當然本專欄程式交易的架構還有許多內容需要慢慢補滿,
在這新的一年中會慢慢把架構補齊,讓大家可以更方便找到自己想學習的文章,
也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中,繼續支持程式好好玩的程式交易專欄喔!

星期二、愛用Google+的幣圖誌朋友,立刻追蹤財經知識

一起看盤吧!金湯尼專欄文章導讀

$
0
0

首先感謝各位讀者長期以來對幣圖誌的支持
持續分享對投資操作有幫助的心得一直是站上作者們努力不懈的目標
隨著時間的累積,文章數量也越來越多,初入寶地,可能會不知從何看起
為了幫助剛上站的朋友,可以更快找到你需要的資訊、更快速的貼近專欄的核心重點
本篇金湯尼將專欄的架構重新整理,老讀者們也可以翻翻舊文章
順便回顧一下過去的內容,相信會有很大的幫助

盤面剖析:觀盤重點所在

專欄名稱一起看盤吧,顧名思義就是把重點放在當下的盤面狀況,剛接觸市場,
知道要關注那些盤面所透露出的重點訊息,是開始操作的第一件事
「一起看盤吧」觀盤的重點是以日內的當沖交易為出發點
把重點放在五個小時中盤面的變化,進而找到進出場的最佳時機

盤中價差實戰
看盤真功夫:價差(一)概念篇
看盤真功夫:價差(二)趨勢篇
看盤真功夫:價差(三)慣性篇
看盤真功夫:價差(四)戰鬥篇
看盤真功夫:價差(五)除息篇

時間架構分析
盤中時間架構分析(一)早盤篇
盤中時間架構分析(二)盤中篇
盤中時間架構分析(三)轉折篇
盤中時間架構分析(四)尾盤篇

多空能量
盤中多空能量分析:台指期貨委買委賣
盤中多空能量分析:大盤開盤委買委賣
盤中多空能量分析:加權指數均買賣
盤面多空角力:掛單抽單現象

摩台指數
巷子內的指數:摩根
台指爆走時,你最好的朋友:摩根
當沖偷吃步小秘技:靠摩根吃散戶豆腐!
搶劫阿!市場霸凌!
避險應用:摩台指數午盤介紹

操作技巧:實戰運用

知道看盤時有哪些重點只是第一步,要進場之前,還是有很多東西要先了解
當沖賺錢的方式千百種,有賺取短線的不合理價差、有賺就跑的短單
也有判斷當日的多空強弱,賺取日內的趨勢走向,
市場上沒有絕對贏的招式,也沒有最高竿的招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操作方式
一個成功操盤手的經驗未必能夠完全複製,但藉由學習切入盤面的方式
慢慢的要能找到專屬於自己的討生活絕招

當沖試單進場時機點
瞬間出場進場法
一點不差,當沖客非賺不可
猜頭摸底,當沖客非看不可!
暴衝,逆勢的極限!
台指當沖技巧,觸價突破戰法
閃電快手搶價:尾盤偷吃步戰法
高手過招:決戰開盤30分鐘

盤面數據研究:鑑往知來

我們身處於一個不斷改變的市場,或許某些知識,過了十年之後他就不再是標準答案
對於一個交易者而言,研究的功課也是很重要,透過對數據的整理追蹤
我們可以了解市場的慣性、發現市場的改變、進而發展出更多高勝算的操作模式
或許有些你不曾在乎的數據,正是決定市場動向的關鍵所在
本區當中金湯尼藉由簡單的數據整理,帶你從不同的面向去了解市場

歷史台指保證金調整與後續走勢
摩根指數未平倉量
神奇的市場慣性:適合放空的日子
盤後小研究:激情過後的淡定
拉尾盤vs殺尾盤,尾盤現象隔日沖實測
當沖該收工了嗎?《振幅完成時間點分析》
盤後小研究:量能盤勢判讀法
當日漲跌背後的籌碼追蹤
當日漲跌背後的籌碼追蹤<續>

初心者入門區

如果是還沒正式進入市場的朋友,看到上面的文章很吃力
沒關係,你可以先從這邊開始,新手專區當中除了講解最基本的遊戲規則
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讓你了解到金融市場是很殘酷且危險的
沒有做好準備、甚至沒有想要認真從頭學習,千萬要三思而後行
因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特別是在吃人不吐骨頭的金融市場當中

快速了解期貨遊戲規則指南
活 著(上)
活 著(下)
交易的層級,到底現在該做甚麼事?
金湯尼回應讀者來信:絕世武功不傳之秘!?
史上最貴的金湯尼:消息面的可怕
金湯尼談行情
期貨當沖新手最常犯的錯誤整理
職業賭客的操盤啟示
經典漫畫的操盤啟示:過去、現在、未來

心理素質養成:從新手到老手的關鍵

不經一番凍骨霜,焉得寒梅吐芬芳,人總是要在錯誤中不斷累積經驗,才能成長茁壯
一個技能如果能在短時間就學會並且駕輕就熟,那似乎也不是多珍貴了
該學的知識都學全了之後,還是要回歸到心理層面的訓練
這條路沒有捷徑,而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歷練
這個專區當中提供了金湯尼的操盤經驗,與對心理素質提升養成的方式
進來市場誰敢說自己沒賠過錢?只是在跌倒過後,你還有沒有從新站起來的勇氣

風險控管為首要任務
當沖交易停損點的設置
交易的致命傷:談重倉之行為
實戰資金控管運用(一):生存能力自我檢測
實戰資金控管運用(二):大小單的操作技巧

基本功的檢驗
邁向天堂路─盤後的重要功課
盤後真功夫:對帳單(一)開始篇
盤後真功夫:對帳單(二)職業篇
盤後真功夫:對帳單(三)標示篇
盤後真功夫:對帳單(四)步驟篇

強健心理素質養成
交易撞牆期的救命小錦囊
最後的審判,那些浪費錢的操作
出場的藝術:正向思維的養成
金湯尼回應讀者來信:這些痛我都懂
金湯尼回應讀者來信:當沖客的自我突破
多帳戶交易:矛盾心理層面分析
散戶大考驗:一念之間天堂地獄
散戶大考驗:一念之間天堂地獄<續>

操作工具延伸運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吃飯的工具可不能馬虎,
最後這一區當中,金湯尼針對看盤的軟體與輔助工具,就自己的使用心得簡單的分享
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合身的武器來打仗

券商免費看盤軟體-全攻略大評比(一)
券商免費看盤軟體-全攻略大評比(二)
券商免費看盤軟體-全攻略大評比(三)
資訊優勢:大戶系統介紹
超清晰明瞭軟體設定簡易DDE教學,以康和全都賺為例
再談觀盤基本功
漲跌全都露,追蹤盤中個股動向
操作紀律的表現,你觸了嘛?
打造自己的VIP看盤室:市場地圖

美股實戰操盤手的告白─台灣人賺不到的趨勢財

$
0
0
記得Wade剛開始接觸投資的時候,看了很多投資大師的相關書籍,
在書上常常會看到一種例子就是,
如果你在某某時候,買下了某某股票,甚麼事都不用做,
十幾二十年之後該筆投資就可以增長到數十倍;
這種例子在當時特別引起我的興趣。


在當時最常被大家提起的例子就是微軟,
在90年代的十年之間,本業超額的利潤增長,
加上不斷的配息配股,微軟創造了63% 的每年平均投資報酬率
之後我接觸到了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也不斷地提到類似的概念;
在便宜的價格,買進能夠創造超額利潤的穩定企業,長期地持有。

但是筆者認為這種Buy and Hold 的概念,
往往被過分簡化了,以至於大眾常常將這種方式,在錯誤的時間點,
應用到錯誤的對象身上,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Buy and Hold 必須與產業的趨勢互相配合,
否則巴菲特的波克夏紡織廠也不會落得關門的下場。
而有些趨勢是看似無止盡的,
例如全球人口的增加,對食物以及能源的需求,
巴菲特的可口可樂以及對能源類股的投資就是建立在這種長遠而穩定的趨勢之上。

以微軟的例子來說,現在回顧歷史,
大家都知道九零年代是PC與半導體業的黃金時期,
在那個時候無論是在科學園區上班,
或是買入一些科技大廠的股票幾乎都可以累積一定的財富,
這就是參與趨勢的結果。

而一個強而有力的趨勢往往會伴隨著泡沫的產生,
而泡沫正是將財富以非正常比例放大的絕佳機會。

當然,你得有足夠冷靜的頭腦在泡沫破滅之前抽身
反過來說,如果在最初的時候,你是有意識地認知到這個趨勢,
並且了解泡沫正在發生,基本上你就應該有足夠的能力,
在泡沫的危機中把損害做有效的控制,保有財富;
重要的只是如何控制自己的貪慾罷了,
或者將獲利轉換至另外一個正在成形的趨勢。

簡單、穩定、長遠的趨勢

趨勢可大可小,大至全球人口的成長,
或至最近六年來的智慧手機,
小至蛋塔的風行,都是趨勢;
整個人類經濟的成長,就是在各種大大小小的趨勢與泡沫中進行的。
泡沫的破滅,熱錢的流轉,又往往催生了另一個趨勢的成形

2000 科技泡沫崩跌,美國的房地產卻是穩定上漲的。中國高速成長初升階段。
2001 911事件之後是美國房地產大牛市的開始。
2003 SARS 疫情爆發,台灣房地產大牛市起點。
2006 糧食危機2006-2008,農作物期貨與農產品類股飆漲。
2007 美國房地產泡沫,房地產類股大熊市開始,直到2012年為止。智慧手機大趨勢開始。
2008 美國金融風暴,銀行與汽車類股倒閉潮。Apple持續高歌猛進。
2009 黃金開始大漲。
2011 歐債危機惡化。
2013 黃金泡沫破裂,下跌趨勢持續中。


想像一下上圖中,專業投資人追蹤了那些數據,
如何看見了趨勢,並將資金在科技股與房地產之間轉換。

說實在,機會實在不少,但是只給有準備的人;
幾乎每兩年就有一個趨勢或是泡沫,
無論是開始成形或是開始下跌;
而趨勢的時間約略持續五年左右。
筆者在2007年有幸意識到了智慧手機產業的趨勢,
Buy and Hold 而獲得了不小的回報。
只要在過去13年,在上述的幾項趨勢或泡沫之中,
體認到其中一個趨勢,
Buy and Hold,短則兩年,
長則五年都可以至少獲得2倍甚至10倍以上的報酬。
但是為什麼很少投資人能夠實踐如此看似簡單,實則困難的投資方式呢?

看不廣,看不遠。

一般人開始投資的時候應該都是從小額資本開始,
可是這時候常常因為資本小,
所以容易傾向進行高風險高報酬,頻繁的投機交易;
並且過度依賴技術分析、財務數據、交易數據的解讀。

當筆者回顧自己早期的一些投機交易,當交易順利的時候,
其實常常只是身處在一個沒有察覺的上升趨勢之中

而誤以為自己發現了投機交易的致勝公式。
檢討之後會發現,如果同樣的部位進行簡單的buy and hold,
反而可以獲得更大的利潤,節省更多的精力。
更大的致命傷在於,一旦趨勢消失或反轉而沒有察覺,
之前讓我們誤以為有效的投機交易模式,
常常會造成持續性的虧損而不得其解。

所以我認為專業的投機交易仍然有可能成功,
但是必須建立在對大趨勢的觀察能力之上。

而一旦我們看得夠遠夠廣,能夠在多種趨勢之間進行轉換,
其實進行越少的交易,或是買進長期持有往往也就夠了。

長期的專注力

首先是在資訊蒐集判斷上,維持有系統、持續性的專注力。
要發現趨勢首先要追蹤趨勢,透過研究過去各個產業的趨勢循環歷史,
了解該產業的特性,譬如房地產的循環週期以及泡沫成因。
藉由長期專注在該產業的各種數據以及訊號,
耐心等待並察覺下一個趨勢的開始。
其次是資金上的專注力。
資金上的分散風險只是保護無知的被動投資方式,
幾乎保證了平庸的獲利;
而專注在三至五個產業的標的物上,
讓你可以集中所有的時間跟精力持續追蹤趨勢,
提高判讀正確的機率,等待訊號出現再出手;
老練的獵人決不會帶著機關槍上山濫射,
優秀的農夫在錯誤的季節也種不出好吃的水果

專業度

專業與不專業,一個簡單的區分方式可說是投入精力的程度。
常常看到有朋友提出這樣的疑問,
如何從業餘的投資人轉換至專職的投資人或交易者。
我覺得這種轉換是漸進式的,
首先要能養成有系統地蒐集資訊的習慣,
以及解讀資訊的能力;
由於要判斷一個或數個趨勢所需要的精力,
絕對不是一天幾個小時就能夠應付,
慢慢地你會發現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
由此再慢慢進入全職的狀態。
另外一點常見的錯誤就是,因為投入精力的不足,
而導致後知後覺,變成了追逐趨勢;我們要做的必須是追蹤趨勢,
在趨勢的早期介入,當達到泡沫階段的時候,
趁大家進來追逐趨勢的時候退出。

心理素質

在學習之外,如果說投資與交易需要天賦的話,
那麼優秀的心理素質算是一項很重要的天賦。
有些人天生就比較理性,對於價格波動的反應比較溫和,
較沒有從眾心態,善於獨立思考等。
或許透過學習我們也可以慢慢地調整自己趨向這些有利於交易的心理特質。

找出傑出的企業

最後當我們嗅出了一個產業的趨勢似乎即將展開,
我們還需要去找出該產業中的傑出企業,
這個時候我們才需要運用到財務分析來篩選公司,
並且運用技術分析來擬定進出場策略。
選擇處於便宜價位的優秀企業,
即便你所判斷的趨勢並沒有有效展開,
但是由於該優秀企業處於便宜價格,
往往暗示了該產業也是處於蕭條階段。
此時,時間便是你的朋友,或可慢慢建立部位,
等待春天到來。

然而困難的地方在於,判斷企業價值,也是一項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工作。
以上這些大略提到了如何讓投資穩定的一些方法,略嫌簡略。

美股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市場,
最適合運用宏觀長期的趨勢投資概念,
美股市場歡迎各位!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黃金傳說:是不朽傳奇還是歷史名詞?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必轉)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100元美金買20間房屋還有找的城市---底特律

簡單的部位控管模型:CPR

$
0
0



本週我們正式進入Tharp's Definite Guide to Position Sizing的第一個重頭戲:Part II: Understanding the Basics of Position Sizing

Position Sizing (簡稱PS) 我們翻譯為部位控管。我們定義低風險的交易策略去說明PS的重要性。你會發現,如此重要的topic,竟然被大多數的Wall Street或學術機構所忽略 (這是Tharp講的,牧清華只是翻譯而已)

本章主要目的在於下列三點:

1.  闡述部位控管在交易績效上的的重要性。
2.  如何做好部位控管?
3.  關於部位控管的一些基本核心models。

另外,Tharp在本書裡一共介紹3種資產模型(equity models),31種部位控管模型(position sizing models),每一種PS model都可搭配其中一種equity models,所以共有93種可能的模型供讀者參考。然而,每種models又可衍伸出很多變型設計,足見Position Sizing的複雜程度。

那到底什麼是部位控管(Position Sizing)? 我們看Tharp給的定義:

部位控管(有時稱為資金管理)在於讓你的交易系統告訴你:在特定時間內,你該建立多少量的投資部位?在特定時間內,你用的部位大小會讓你承受多大的風險?

除了個人心理素質外,部位控管可說是作為一個trader最需要修練的項目。

我們可以這樣說,要交易成功最關鍵的兩個因素:

1. 找到一個具有正期望值的交易系統。(這是大部份人最關心的,也是最多人討論的。)

2. 配合部位控管技巧,才能讓你財富持續成長。(這點確被大部份人所忽略,不被重視!)

就這麼簡單!

低風險理念 (Low-Risk Idea)

一個交易策略,即使短期內遇到最壞的狀況發生,遭遇到可能的最大損失,但長期下來,此交易策略仍然是正的期望報酬。

這時你一定會問,Low-Risk Idea跟PS有什麼關係?當然有很明確的關係。

當你部位使用的越大,你遭受的損失可能就會越大。越大一筆的損失,你要再恢復原來的資金水平,將更困難。

舉例來說,當你賠了10%,你要賺11.1%才會回到原來的資金大小。

當你賠了20%,你要賺回25%才能回到原來得資金水平。

當你賠了50%,你已經要賺回100%(也就是一倍)才能夠回復。

由上敘述看出,賠錢容易賺錢難。既然賠錢容易,遇到賠錢要趕快結束部位;賺錢難,遇到賺錢要好好把握,儘量享受獲利的感覺。這跟Tharp宣導的:Cut the loss, Let profit run的理念類似。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如何做到部位控管。在作一個投資決定時,無論是買股票、期貨、選擇權都一樣,該如何決定這比單的部位的大小。下面我們介紹一個簡單的PS模型: CPR。

CPR模型 (P=C/R)

CPR的名稱來自於三個變數,C、P、R。其關係為P = C/R。三個變數定義如下:

Cash (C):你願意用多少的資金承受風險?舉例來說,你願意用1%的資金承受風險,則C=1%。若你有50,000元的資金,C就是500元。

Risk (R):每單位可以承受的風險。例如,買進$50元的股票10張,若設定R=5,代表著每股可承受5元的虧損,則在股價跌到$45元時就會停損出場。

Position Sizing (P):該投資多少單位?P根據C/R決定到底該投資(買進或放空)多少單位?

範例1 (股票):你買了一檔每股$50元的股票,且決定當它跌落到每股$45元的時候停損賣掉。也就是R=5。假設你只有資金$30,000元,只願意負擔資金2%的風險,你該買多少股?

解答:R=$5/每股,C=2% 或是$600元。根據P=C/R,該買600/5=120股的股票。

注意到,要買120股$50元的股票,你需要花費$6,000元。但最多只會遭受到120股*5元/股=600元的損失,所以你的整體風險占你花費為10% (600/6,000)。

範例2 (選擇權):假設你買進一檔賣權在價位$0.75元。你的帳戶有$85,000元,且你只願意在選擇權上部位不超過5%。假設你設定當此賣權跌到$0.40元元時停損。則你該買多少口?

解答:我們考慮的是NASDAQ市場,每口選擇權是100個單位,所以每單位承受的風險(R)應該是$0.35*100=$35元。整體資金的5%為$4,250元 (=$85,000*5%元),故C=4250。

由公式計算可知 P=C/R = 4250/35 = 121.43,所以應該買121口賣權。

當然買121口是很大的風險部位,這邊只是舉例根據CPR模型的計算方式。

星期五;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幣圖誌Bituzi電子報」

網路查一下"資金控管',會發現一堆定義。資金控管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其包含了部位控管(Position Sizing)的技術。換句話說,我們用部位控管取代資金控管這個term,說明其重要性,更加到味也更加傳神!

台灣豪宅 貴而不頂級

$
0
0


紅色子房專文,刊登於 好房HouseFun 雜誌 2014年一二月合刊號

「乾杯!歡迎來上海!」W笑著舉杯。

震耳欲聾的電音時尚音樂,伴隨四射的燈光,W拿著三杯雞尾酒繞過一群金髮美女,給了我跟我朋友各一杯。這是上海知名夜店MINT,我跟客戶朋友一起來參加國際豪宅組織LPS在上海所舉辦世界豪宅展銷會,有來自世界20個國家約80個單位參展,我們亦受邀參加在這上海最夯的時尚夜店所舉辦的迎賓酒會。

W是我上海分公司國際住宅部的同事,是爽朗而強勢作風的上海女性。今年以來她的部門四人光是將英國倫敦公寓賣給中國人,就賣了超過兩億人民幣。平均每戶倫敦收租公寓只需要人民幣200萬,就有約7%以上的租金報酬。

這次她們加入LPS在五星級飯店所舉辦的國際展銷活動,包了一間VIP展間,打算好好主推更高單價的倫敦豪宅。我因為客戶朋友的投資需求,陪他來上海參加三天的展銷活動,同時評估海外投資機會。

國際頂級豪宅展銷會其實與我們熟悉的3C資訊展場差不多,只是場景換成了五星級飯店。主辦單位包下整個數百坪活動廳佈置成一間間的展間,同時安排世界各地區域投資專家輪番上台演講座談。各展間雖沒有台灣Show Girl的帶動氣氛,但每個展間的業務員都面貌皎好,同時說一口流利的中文與英文。

這幾天上海籠罩在濃濃霧霾之中,紅色子房也不好出門亂逛,加上難得有這麼多國家的豪宅個案齊聚一堂,就決定用三天好好評估研究。

國際豪宅的格局果然不同,有遍佈大洋洲的私人島嶼、義大利古堡、泰國頂級度假Villa、新加坡超高層複合式公寓、美國比佛利山莊名人別墅、還有中國西部結合大型主題樂園開發的夢幻莊園等,相當有趣。

但若論豪宅的價格,紅色子房逛了幾圈,對照目前台北房市的單價水準,居然覺得現場這些國際豪宅「不會很貴」。這是什麼道理?

前陣子實價登錄臺北最貴豪宅一戶8億,相當於2700萬美金,成交價每坪276萬。最近信義區未來推案豪宅更喊出一坪400萬的價格,挑戰央行彭總裁的忍耐力。

由於這些豪宅建商都是紅色子房的公司客戶,我也不方便評論每戶豪宅這麼貴「值不值得」,畢竟每個頂級建案都有其獨到之處。

但是,如果把台灣豪宅提升到國際舞台,與場內二十幾個國家共將近80個頂級豪宅案比較,會是怎樣的結果?

幫朋友辦完了正事,離會展結束還有一天時間,我決定做一個實驗。

首先我把一般豪宅百坪需求乘上每坪276萬的價格,就接近於一千萬美金的水準。

我用1000萬美金預算,到會場整整轉了一圈,在十幾個看似不錯的豪宅展位指明要買大約1000萬美金的產品。在聽遍了各大洲腔調的中英文,手上拿了一袋厚厚的DM手冊後,我整理出三個我覺得還不錯的案子。

第一個是位於洛杉磯 LA.LIVE廣場的「麗池卡登豪宅」,位於知名The Ritz Carlton Hotel麗池卡登酒店高層樓,以大三房將近120坪的格局,除了享受五星級飯店式管理,亦坐擁高層樓180度的美景。樓下是洛杉磯的運動娛樂中心,並享有VIP Club會員可以隨時看NBA湖人隊、快艇隊球賽。我想,瘋迷籃球的有錢人,應該不會錯過這棟豪宅吧!

第二個是位於法國的上百坪小城堡別墅,在此你可以享有週邊葡萄酒莊園、森林獵場、豪華公館、以及臨近的高爾夫球場設施。別墅非常古樸典雅,但有相當現代化的生活設施。如果你會騎馬,還可以設一個馬廄來安頓你的良駒。十足古典宮廷風,讓紅色子房開始考慮到法國退休的浪漫生活目標。

第三個是位於中國蘇州拙政園旁的頂級大院。蘇式建築風格、紫禁城皇家園林團隊純手工打造、精選百年木材石雕,都顯示此建築的收藏價值。臨近此案就是頂級安縵度假村,更顯區位環境條件的難得可貴。紅色子房特別欣賞該建築團隊對於工法的要求,讓現代設備與傳統建築工藝有機會融合在一起。

重點是,以上三個夢幻住宅都「只要」1000萬美金,約三億台幣左右。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我們台灣的1000 萬美金「頂級豪宅」的條件離這些國際豪宅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價格」似乎有過之無不及。



買豪宅就跟買3C產品一樣,一定要多看看別人的「開箱文」,多了解別的產品貴在哪裡,品質好在哪裡。因為沒有比較,就無從得知產品「性價比」好不好。

最令人擔心的,莫過於民眾一直被國內建案及廣告媒體洗腦,覺得台灣這樣的價格表現是正常的。

也許,從世界看回台灣,才會看得更清楚些。

 

2014年投資三步驟-降低成本、投資強勢、經理人選股

$
0
0
冷氣團來襲,台北的天氣佈滿著烏雲,夾雜著小雨。
畢德和好朋友Fish約在剛通車的捷運象山站附近碰面...

「哈囉,新年快樂!最近好嗎?」Fish坐下來邊滴著水,沒猜錯這是雨滴。
「怎麼氣喘吁吁還一邊淋雨?」我趕緊遞上面紙讓他擦拭。
「沒有啦,剛才主管又打給我,一早就先去公司加班了。
騎摩托車騎到一半,就下起大雨,歹勢。」

他是Fish,之前連續五年教甄沒有錄取,
只能先找代課老師的缺,今年名落孫山後,
考量到年紀已經不小,轉換跑道到其他領域。

他在南部沒有適合工作機會,於是來台北的廣告公司搭任專案助理。

在這個混亂的年代,也是資金到處流竄的美好年代。
有人自行創業,也有人兼第二份工作,
更多朋友是透過投資來增加收入...

我們最常聽到的是「好累,要花好多時間」,
或是「花了很多時間,卻沒有對等的報酬」,
世界是平的,資金是活的,錢永遠往最有賺頭的地方前進
對於投入美股的朋友來說,
最能體會這樣的道理不過了,
過去三年來推廣美股也有越來越多的朋友實際開始美股投資,
這絕對是一件令人振奮的消息,
當我們不斷的往國際舞台前進的時候,
一定也有停滯不前的投資者,
還在觀望,思考。

Step 1:投資也要cost-down

我們在美股大贏家書中提到,
任何投資的最先關鍵是「成本」
有好的成本控管,就能贏在起跑點。
不只手續費是成本而已,資訊爆炸的時代,
投資市場效率(或是敏感度)都會更快,
大家可以算算自己的資訊蒐集和判斷花了多少時間,
有用的圖表、資訊來源和指標,才能真正事半功倍!

Step 2:找對時機,投資強勢族群

很多讀者朋友問:「美股在漲,所以2013年買美股都有賺錢嗎?」
大部分是的,不過有人少賺,也有人多賺。

我們用下方的一張圖快速告訴大家,「投資美股SOP」的重要一環。

儘管美股多頭,類股表現卻不盡相同,像是公用事業族群明顯弱勢,
正所謂「做多挑強勢,做空找弱勢」,抓到重點,才能有效獲利。

Step 3:經理人選股策略

上面的第二步是找對類股,
而面對市場的Buy-side團隊通常會怎麼選股?
在波段操作上,除了大家熟知的財務面之外,
更重視的是「股價成長性」,就是要找出話題性與題材面,
在市場提高熱度,今年以來的臉書或是推特就是最好例子。

2014美股將繼續活躍

股市繼續創高,投資人都在問能不能繼續進場。
各種多空消息相信大家已經蒐集了很多,
這裡我們用一張圖來告訴大家美股沒有悲觀的理由。

紅色圈圈是重要的轉折,
讓我們在十一月那時就判斷美股的多頭力道會很強勁。

沒有神一般的獲利公式,但有抓住市場脈動的好方法
就像大家熟知的定律:市場不會錯。
因此不只是使用靜態數據來做推敲,
用動態的表現比較強弱指標才能找到市場的想法

才不會死守某一套理論。

不管短中長期交易,每一位讀者都可以在美國股市這個大池子裡,
找到適合自己的商品,不管是股票、債券、ETF、原物料....
有太多的方式可以增加自己的資產,
我們不建議高風險的衍生性商品,
也不建議在交易成本極高的台股市場中沖來沖去,
因為你很容易在半年後才驚醒,
原來台股的現貨當沖,只是幫證交所打工...

祝各位新的一年,投資順心、身體安康!
畢德歐夫團隊將會持續為您追蹤美國股市大小事。
邁入第四年了,我們做的不足的地方請多包涵,
也謝謝長期鎖定幣圖誌的好朋友們,
有這麼多人的支持,我們當然要更努力。
謝謝!
「哪裡有好的標的,資金就往哪裡投資」這是不變的定律。新的2014年QE退場持續進行中,但是升息還有段距離,經濟不景氣,跟著熱錢走就對了,M型化社會持續進行中,想當輸家還是贏家?在這個市場,充滿了機會。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黃金傳說:是不朽傳奇還是歷史名詞?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必轉)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100元美金買20間房屋還有找的城市---底特律

小蝦米(散戶)與大鯨魚(歪資)

$
0
0
大家都知道歪資在台股市場有很大的控制力量,要漲要跌似乎要看歪資臉色。但是別忘了,雖然台灣的小散戶們在歪資眼中跟小蝦米一樣美味可口,不過當這群小蝦米團結起來後的力量,也似乎是不能被小看的。在今年的一開始,我們來看看去年大鯨魚(歪資)跟小蝦米(散戶)們的角力,到底是誰更勝一籌呢?

大鯨魚-歪資


有持續關注幣圖誌的讀者應該都知道,之前程式獵人改進了舊版歪資解密的策略,
變成了現在的多空策略警報的新版歪資解密
新版歪資解密裡面除了使用歪資的期貨未平倉部位來衡量外,
還加入了歪資的現貨買賣超部位與VIX指數一起做判斷。
那麼新版的歪資解密策略在去年的表現到底如何呢?
是否真的把散戶們吃得死死的呢?先讓我們看看報表吧!
不過最後放上去多空策略警報的策略有稍作改變,
所以績效報表跟原始文章中的績效會有些出入。









小蝦米-奈米散戶


70萬壯士的逆襲一文中,獵人介紹了如何使用融資融券的資料來撰寫交易策略,
文章中也介紹了Z Score的使用方式,如果沒看過或是忘記的讀者,
可以點上面文章的連結去複習一下。那使用融資融券所寫出的交易程式績效,
去年到底表現如何呢?下面的績效表的程式參數獵人有改過,
與原始文章中的參數並不相同,大家也可以自己改變參數試驗看看。









小蝦米 V.S. 大鯨魚


從上面看來,去年的獲利似乎是小蝦米的策略比較厲害,但是總體看來是大鯨魚的策略比較穩定。但是不管如何,雙方在去年都有獲利,那輸錢的到底是誰誰誰?
基本上這兩種策略包含了許多籌碼資料,不管是期貨市場或是現貨市場都有。所以同時參考這兩種交易策略,相信對於市場的方向判斷會更為準確。
當然以一個投資組合來說,這兩種策略的相關性很低,跟一般的技術分析策略就更不相同了,以下我們直接來看這兩種策略的投資組合分析。


















基本上這算是2口單的績效,因為有時候小蝦米跟大鯨魚會同時進場,所以就會出現同時有2口的倉位。這邊可以看到日績效相關性只有0.13,是非常低的,顯示這兩種策略的互補性算蠻高的。月績效有變高一點,但還是偏低。不過年績效比較高也是因為兩個策略每年都賺錢的關係,所以年績效相關性高是沒關係的。其實小蝦米策略還有可以改進的空間,大家可以再想想看,有機會會再跟大家介紹要如何改進喔!


在投資組合中加入各種不同的種類(相關性低)的策略,可以大大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喔!


星期二、愛用Google+的幣圖誌朋友,立刻追蹤財經知識

新手名詞解釋:三大法人

$
0
0
用1000字以內,了解三大法人:

三大法人,每天在市場上的買賣都是投資人與媒體的關注對象,要瞭解什麼是三大法人,首先要瞭解什麼是法人,法人是相對於自然人的身分,一般來說生物學意義上的個人都是自然人,然而法人是指在法律上具有人格的組織,像是自然人一般享有法律上的權利跟義務,法人能夠以法定機構、公司等形式出現。

然而一般所說的三大法人:所指的是「外資」、「投信」、「自營商」


外資

外資,簡稱QFII(QUALIFIED FOREIGN NSTITUTIONAL INVESTORS),
外資是所有被政府准許的合格境外機構的總體,不論成交量和佔台股權重市值皆是三大法人中最高者,所以外資在外匯市場資金轉移或是投資行為都受到央行的嚴格管控,所以外資的投資動向和研究報告都被一般投資者視為操作依據,投資者如此的迷信外資,造就『偽外資』的來臨。

偽外資:公司派和股市作手利用到境外免稅地區設立公司,再以淨外公司名義投資台股股票,此投資身分在台灣就被歸納為外資,大股東身兼偽外資用處相當多,主要為『炒作股價 脫產 避稅』

投信

證劵投資信託公司簡稱投信,投資信託公司主要營運是向投資大眾募集資金,透過專業經理人進行投資買賣,募集取得資金又稱『共同基金』是現在相當熱門的理財商品之一。投信公司受投信投顧公會規定,股票型基金持股比率範圍為70%到95%之間,意謂台股未來行情不論是看好和看壞,持股的比重都須遵照政府機關的規範,此政策雖然是政府機關希望維持證劵市場穩定度,但也影響投信業者操作的靈活度。此外投信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為服務投資大眾的資產管理費,所以募集基金的金額越大,所賺取得的利潤也越高。

不論是法令限制或是業務上考量,投信公司都希望未來行情是多頭市場,所以投資者會發現銀行理專和投信內部人在媒體發表上,都會對未來行情偏樂觀。

證劵自營商

證劵自營商簡稱自營商,證劵商依營業業務性質分為 證劵自營商 證劵承銷商 證劵經紀商三大領域,自營商主要運作為公司內的金融研究員和交易員利用公司的自有資金進行有價證劵投資,買賣標的主要為上市櫃公司股票和政府債劵為主,且因屬證劵商之一環,所以自營商通常也會以考量活絡市場為操作。

如何追蹤三大法人進出:

在幣圖誌每天更新的台股日報中,有整理三大法人每日的現貨進出金額,與期貨留倉單的變化,剛入門的朋友可以持續追蹤每日法人進出的數據。

選擇權必修學分(二):價差下的凱利賭徒

$
0
0


本文摘要:許多人沉迷賭博一輩子,但直到破產那天,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輸光?本篇介紹凱利公式(Kelly Formula),定義何謂小賭徒、凱利賭徒、大賭徒,最後論述凱利賭徒如何在選擇權價差交易上獲利?  

接續上篇我們介紹過何謂有利賭局?具有正期望報酬的賭局我們稱為有利賭局。遇到有利賭局時,就是值得進場的時間點。現在問題來了,進場後要如何下注?

舉例來說:擲一枚錢幣,人頭與數字出現的機率各為50%,人頭出現所壓賭金全部輸光,故賠率為-1;數字出現所壓賭金翻為2.5倍(i.e.淨賺1.5倍),故賠率為1.5。我們將此賭局用圖1去呈現。
機率賠率、有利賭局、Favorable Game
圖1: 有利賭局  (獲利期望值為0.25)
簡單的計算可知此賭局的獲利期望值為0.25,意思就是平均每賭1元,可以淨賺0.25元,25%的報酬率,可說是非常的好。然而,假設今天你有1000塊錢,可以玩這個有利賭局無限多次,你該如何下注?

你是要每一把都把手上的現金全壓呢(100%)?還是每一把都壓資金的一半(50%)?或是更保守一點,每一把只壓資金的10%?

重點來了!到底在有利賭局下,每一步要壓多少比例的資金,才可讓資產成長最快?凱利公式提供了解答。

我們假設p為獲利事件發生(即數字出現)的機率,b為獲利事件發生的賠率,以圖1的例子來說,p是50%(數字出現的機率),b為1.5(數字出現的賠率)。凱利公式告訴我們,押注資金的最佳比例為


注意到這裡所謂的最佳比例,指的是可以讓你資產成長最快速度的下注方式。也就是在此有利賭局(圖1)下,每次都壓資金的1/6 (or 16.66%),您的資產會成長最快。

舉例來說:今天有三號人物:小賭徒、凱利賭徒、大賭徒。三個都有1000元現金,可玩此賭局100次。小賭徒比較保守,每次都壓手上現金的5%,凱利賭徒根據凱利公式計算,每次都壓手上現金的16.66%。而大賭徒最勇敢,每次都壓手上現金的一半(50%)。則玩100次後,我們可以合理預期,凱利賭徒的資產會最多,勝於小賭徒,而大賭徒可能玩不到一百次就接近破產,救不回來了。當然,我們可以實際跑Excel去模擬這樣的賭局,圖2為其中一次模擬的曲線圖。
大賭徒、小賭徒、凱利賭徒
圖2:三類賭徒玩圖1賭局,模擬100次後的結果。

我們在回到凱利公式,觀察凱利公式的分子,其代表的意義為每一塊錢的"期望淨利" (說明:有p的機率會贏,贏的話可拿回1+b元,再扣掉成本1元,故期望淨利為 p(1+b)-1)。

p為100%時,凱利公式的值亦為100%,也就是手上有多少現金就壓多少現金。這很自然,若您遇到一場百分百必勝的賭局,當然是把手上所有的錢全壓下去,甚至不惜借錢壓 。(ps: 雖不鼓勵借錢,但這裡的前提是"百分百必勝")

相反的,當凱利公式的分子等於0,或是小於0時,其建議我們不要壓下任何資金,這是場不值得玩的賭局。聰明的讀者這時可能會有所頓悟,凱利公式分子所代表的意義,期望淨利為正(>0),正是有利賭局的充分條件。

這裡我們做個小結。另外關於凱利公式的原始論文,我們可追溯到1956年所發表的報告(參考文獻)。

1. 小賭徒壓的資金比例小於凱利公式所建議,因為是有利賭局,所以還是會賺錢,只是賺得不夠快,慢慢的賺。

2. 凱利賭徒根據凱利公式計算,用最適當的資金比例下注,資產成長最快。

3. 大賭徒壓的資金比例大於凱利公式所建議,即使是有利賭局,長期玩下去,破產輸光是遲早的事。

選擇權價差與凱利賭徒

凱利公式如何用在選擇權價差上呢? 我們看下面這張多頭價差的損益圖,當大盤結算在7950點以下,最多就賠1750元;當大盤結算在8000點以上,最多就淨賺750元。而介在7950~8000點之間,我們暫且視為灰色地帶,平均賠500元。若不論中間的灰色地帶,左邊藍色的賠錢跟右邊綠色的賺錢,是不是跟圖1右邊的賠率圖很像呢?(若壓1元賭注,人頭出現最多賠1元;數字出現最多淨賺1.5元)。

選擇權多頭價差損益圖
圖3:選擇權多頭價差損益圖(7950以下賠1750元;8000以上淨賺750元)

注意到,與傳統賭局不同之處是在事件發生的機率分佈。一般傳統賭局對於可能會發生的事件,是"確定"的機率分佈。然而大盤結算在哪個位置,是沒有人敢保證或是宣稱其所認定的機率分佈是正確的。每個人都有自己主觀認為的機率分佈。以下列圖4為例:
選擇權多頭價差機率分佈
圖4:個人認知上的選擇權多頭價差的機率分佈
圖4除了7950~8000點的灰色地帶以外,是不是跟圖1的左半邊機率圖很像?(1的人頭出現相當於圖4的結算在7950以下,機率為30%;圖1的數字出現機率相當於圖4結算在8000點以上,機率為60%)

因此,當您對自己認為的機率分佈很有信心時,你該怎麼下注?建議可多想想凱利公式帶給您的啟示。

反過來,當您對你自己認為的機率分佈很沒信心時,你該怎麼下注?建議您,先休息吧!股票市場天天開,天天都有賺大錢機會,別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

凱利公式是我最喜歡的數學公式之一。對我來說,這公式非常有意義、且具有故事性、實用性。關於凱利公式的背景、由來、應用,我們有機會後續介紹!

參考文獻:  
Kelly, J. L., Jr. (1956),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Information Rate",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 35: 917–926

 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幣圖誌Bituzi電子報」

透過凱利公式的檢驗 (Kelly Criterion),大部份的人會發現過去所壓的資金可能都過於龐大,這就是大部份賭徒總是輸光的主要原因: 1. 玩的不是有利賭局;2. 壓的過大!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賭神!好好的研究凱利公式吧~

人人都想年輕--四個月來大漲56%的抗老生技龍頭

$
0
0
畢德歐夫週六晚上去喝朋友的喜酒,
週六是個好日子,到處都有人婚嫁,
每一位新娘都讓自己弄得美美的,
來迎接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刻...

在同桌的朋友中,
有幾個是在百貨專櫃上班的美麗櫃姐,
聽著她們討論一堆女生化妝保養的商品與品牌,
畢德歐夫實在插不上話,
只能盡量多夾一些好料到盤子裡,
大吃特吃!

話說去年8/5專欄寫過一篇有關NUS的文章,
抓住充滿爆發力的抗老商機概念股
當時NUS股價88.05收盤,
你知道嗎?
上週五收盤來到137.68,四個月來漲幅56.3%
或許Nu SKIN在台灣的直銷模式,
常常讓人誤解,甚至有些令人反感。

但不可否認的,在全球性的財報成績上,
繳出的成績單是讓投資人投下贊成票的。


人人都想年輕

每個人都想活出年輕,
隨著人口逐漸老化和科技不斷進步,
許多人會想保有美麗的容顏和健康的身體,
因此許多抗衰老產品應運而生,
許多更是強調由內而外的抗衰老,
從吃的到用的,讓你對它產生強烈的依賴。

抗老產品商機?

年齡老化趨勢嚴重,
尤其在中國,每年以超過3%的比例增長
而且在中國市場的消費人群更是出現20歲就開始使用抗衰老產品的年輕化!
NU SKIN的抗衰老市場成長區塊主要集中在亞太和北美地區,
至2015年亞太區抗老產業增長率預估為全球之冠,
會增加82%!

抗衰老市場預估有1000億美元產值,
下一個十年以8~10%複合式成長。
NU SKIN 自創辦以來,
一直在抗衰老產品中占有舉足輕重領導者的地位,
尤其一項革命性的突破ageLOC產品,
更是直擊老化根源,為市場提供更前瞻的抗衰老產品。

其中PHARMANEX有推出一套完整方法來延緩衰老,
有營養補充劑和營養補充產品。

形象活動--飢兒滋養計畫VITA MEAL


每6秒就有一位小孩因為營養不良而死亡;
但是現在,每1秒就有一份VITAMEAL捐贈給需要的小孩。
NU SKIN有規模的公益計畫,推出蜜兒餐,
蜜兒餐裡富含NU SKIN 營養食品內的各種營養物質,
讓落後地區的小孩也能在均衡營養下成長。
捐贈給落後地區需要幫助的小孩,愛心會流通於全球,
可以幫助很多小孩免於因為飢餓而死亡。
也可以讓世界各地的人認識NU SKIN的營養食品。

至今,此計畫已經捐贈超過3億份的蜜兒餐給需要的兒童。

這類的形象活動有效的讓品牌知名度大開,
並且在使用者心理會產生一種「認同感」。
這是一項蠻高招的行銷計畫,
也提早布局較為落後的國家,
讓品牌提早生根。

1/3股價長黑重挫


上圖為NUS的股價日線圖

NUS的股價在2014/1/3股價下跌不少,
根據Bloomberg的報導,
原因為美國公平交易委員會認為不用靠節食和運動就可以瘦身的方法,
沒有可靠根據,有點像是欺騙消費者的行為,研擬進行索賠,
導致當天和保健營養瘦身食品相關股價皆下跌...
包括HERBALIFE(HLF)、USANA(USNA)、NU SKIN(NUS)股價均下跌5%左右,
但接下來的陸續幾天,NUS逐漸漲回原來的位置,
顯示當天應該是受到消息面的影響較多,
多頭依舊強勢。

上圖為HLF日線圖


上圖為USNA日線圖

但是USNA就沒這麼強勢了,
很明顯在同類股的比較上,
反彈的力道就弱了很多...

上圖為NU SKIN(NUS)和HERBALIFE(HLF)相關係數的關係,
由圖中相關係數皆落在0~1之間可看出
NU SKIN(NUS)和HERBALIFE(HLF)具有正相關
最後落在0.86,顯示其具有高度正相關。

未來人口趨向老化,生物科技技術越來越發達,
大家對於營養保健和醫療美容相關產品需求度漸漸提高,
許多女性也希望藉由保健食品和相關的保養品使自己活得更年輕!

未來股價是否繼續亮眼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

喜歡我們的美股專欄,請分享給更多朋友。
謝謝。
2013年大盤上漲超過30%,但是2014年很難再有這樣的好表現,個股表現比較重要,如果能投資到NUS這樣的公司,或許投資組合的績效會更加提升。掌握人性,你就能擁有洞悉財富的能力。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黃金傳說:是不朽傳奇還是歷史名詞?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必轉)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100元美金買20間房屋還有找的城市---底特律

是否該停損或停利?-融資融券策略解析

$
0
0

70萬壯士之散戶的逆襲一文中,介紹了怎麼利用融資融券的資料來做為另一種籌碼策略來判斷目前市場偏多還是偏空,基本上市場上真正知道價格在那的人絕對是少數,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接收了市場上的雜訊在做交易。雖然三大法人看起來好像比較專業,但事實上,三大法人成交比重大概佔3成左右,不過近期已經掉到2成左右了。另外7到8成的成交量是其它台股散戶以及某些黑手主力所貢獻的。由此看來,除了歪資的布局之外,剩下那些人的布局方向也是蠻重要的參考依據。當然單看融資融券的數值,其實看不太出有什麼端倪,所以要做些數據上的處理才能利用。

回顧融資與融券操盤法


首先,對融資與融券張數做了標準化,
標準化也就是Z分數(Z Score),
標準化的好處是可以去除單位,
使不同的品項比較的基準會比較一致。
Z-Score=(當日價格X-N日價格的平均值)/N日價格的標準差
所以這邊把指數與融資、融券的數據都作了標準化Z分數的處理,
分別叫做Z指、Z資、Z券,方便之後使用。
基本上融資是要買進股票,所以融資可以算是多頭的力量,
而融券是要賣出股票,所以融券就代表空頭的力量,
所以哪邊力量大,市場可能就往哪邊走。

當然,我們也不是隨便說說唬人的,所以有一套進場方式-
(1) 當Z資由下往上穿越Z券時,啟動作多訊號。
當作多訊號啟動後,(Z資-Z券)-Z指的數值大於R1
設定最近N日的最高點為作多進場點。
(2) 當Z資由上往下穿越Z券時,啟動作空訊號。
當作空訊號啟動後,(Z資-Z券)-Z指的數值小於R2
設定最近N日的最低點為作空進場點。
其中R1、R2與N這三個參數大家可以自由選擇。
為了方便大家跟歪資策略比較,回測時間從2007/7/2開始,
跑出來的績效表如下面所示:







上面的績效表只有單純的進場跟結算出場而已,並沒有任何停損停利。
所以接下來要來探討一些停損停利出場對於策略的影響。

死不認輸,硬凹下去,勝利一定屬於我?!


只要永不放棄最後一定會成功,但是交易也是這樣嗎?
當價格往對你不利的方向發展,你還要守住你的部位,祈禱他會再往對你有利的方向發展嗎?如果期貨合約沒有到期日,而且你的本錢也夠多,這種情況確實有可能會發生。但現實上,台指期每個月都會到期,你也沒有無限多的本錢,有的話你就不需要到幣圖誌看文章,到市場上辛辛苦苦地賺錢了。

有經驗的人都知道,適時停損是為了要保護自己,可以在市場上存活得越久,越有機會賺到一筆財富。比如說:現在一堆股市神人賺很大的,很多都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進場買股,「被迫」賺很多錢。如果你這兩三年才進入台股市場,將會發現是如此的不好操作。所以,讓自己在市場上存活得越久,越有機會賺到一筆財富。

既然是融資融券買賣股票,勢必會面臨到砍頭的危機,所以一定會遇到要停損的時候,那到底何時要停損呢?以下針對停損點數來作探討。我們設定停損點數從沒有停損到500點停損來看績效表現如何?



由上表可以發現,當停損點數是200點的時候,績效表現最好,而且最大策略虧損也是最低。不過之前那篇文章中設定200點停損時並沒有這樣做過最佳化測試。因為按照經驗,以波段策略來說,一般個人可以容忍停損範圍大概150點到250點左右,所以200點是個合理的數字。不過每個人可以忍受的停損點數不同,不需要因為最佳化出來的結果是200點,就硬逼自己要去承擔這麼大的風險。
不過這邊的結論是-適當的停損,確實可以讓策略的績效變好,並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

做人要貪得無厭還是見好就收 !


人的慾望是無窮的,大家都希望賺得越多越好。但是市場有它的極限,不可能無止盡的漲或跌,市場也有它的週期,所以設定適當的停利出場是必要的。那到底獲利多少點就可以先獲利了結出場呢?我們設定在200點停損下,加入停利出場來作測試:



由上表可以知道,績效表現最好的是停利點數落在450點的地方,但是跟400點或500點都算蠻接近的。所以以前在文章中都是設定500點停利,其實也都是合理的。由此可知,平均來說,一波漲勢或跌勢大概可以持續個400點到500點左右,可能會更多一點,畢竟我們不會買在最低點或賣在最高點。不過平均來說,獲利450點左右就可以先停利出場觀望,看看市場的氣氛再決定進場作多或空也不遲。所以這邊把停損200點跟停利450點加入後,績效表如下:









可以發現,雖然2011年獲利減少,但是2008、2009年都有顯著上升,所以適度的出場是必要的。所以做錯方向要懂得認輸,作對方向也要懂得落袋為安。
不過停利出場不只有單純這樣,你還可以設定當獲利達到一定程度後,回吐多少就提早出場,這也會增加你的獲利而減少你的虧損。

還有增加績效的好方法嗎?


有的,在這一系列的分析下來,如果大家有仔細觀察或是想像力比較豐富的人,應該可以猜到一些方向去嘗試,這邊獵人把改善過後的績效表PO給大家看,大家可以從報表中去觀察並猜測獵人是如何改善績效的,先讓大家腦力激盪一下,如果大家很有興趣的話,獵人會視情況公布手法給大家知道的,如果夠多人有興趣的話





由上面的報表可以明顯發現績效明顯變好,只有2011年差強人意,2007是因為只有半年的績效而已。

如果大家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也不要吝嗇分享出去給大家喔!

停損停利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出場措施,千萬不要抱持著硬凹的態度,讓自己在市場上存活得越久,越有機會賺到一筆財富。


星期二、愛用Google+的幣圖誌朋友,立刻追蹤財經知識

新手必會:信用交易成本精算(融資利息、借券費怎麼算)

$
0
0
!!注意!!還會算現貨買賣成本(手續費、交易稅)的讀者請先點這裡!!


(1) 融資作多


以融資買進股票,只需要用到一半不到的錢,
好處是槓桿可以更大讓你槓上天,
壞處則是借錢當然要利息啊!
所以融資買進會比一般現股買賣多出一筆「融資金利息」做為成本。

融資的本意就是跟券商借錢來買股票,
但你自己當然也要出一些,總不能全借;
可以融(借)幾成?
上市證券原則融資六成,上櫃證券原則融資五成;
計算至千位,千位以下無條件捨去。

舉例來說:
要買進一張50元的股票本應花費5萬元,
但你向券商融來6成,5萬的6成=3萬,
也就是在買進股票的過程中,你跟券商借了3萬元作為融資金額。
借錢當然要利息,那麼這3萬元利息要怎麼算呢?
很簡單,就跟普天下所有借錢的利息公式雷同,

融資金利息 = 融資金額 x 融資利率 x 天數/365

舉例說明:
青峰俠6/1融資買進股票一張,成交價位50元,6/9融資賣出,利息天數共8日,融資利率6%。簡單乘法如下:

好,融資作多也是輕鬆收工。


相信有仔細讀前一篇新手必會:台灣股票市場交易成本精算的你,
腦中一定有一幅很清楚的圖像說明了融資作多的三項成本:






不同券商所使用的融資利息都不一樣,但是其實都是滿高的,
若非短線有相當把握,融資利息將會吃掉一部份的獲利。


(2) 融券作空
若要融券作空,則會多一筆借券費,為什麼要借券呢?
因為我們手上沒有股票可賣,所以要跟券商借;
大家知道借錄影帶都要花錢,借股票當然也是,這個租金就叫借券費。
既然手續費和證交稅你都會,在這裡我們把借券費搞清楚就OK了~
借券費如何計算其實非常單純:
借券費=成交單價x股數x借券利率
就OK了。
例如:以50元買進一張(等於1000股)股票,借券利率0.1%,則


要補充的一點是保證金的計算。借東西通常是需要抵押品的,
所以我們要借股票,就得把股票價值的九成資金暫放在券商那裏,當作保證金,用以保證我們不會拿了股票就跑路。
我們先來算假設我想作空某股票,也就是融券賣出,需暫放多少保證金在券商那?
上市上櫃證券的融券保證金原則要押"九成";計算至百位,百位以下無條件進位。
融券保證金金額=成交單價x股數x融券成數
舉例說明:50.1元x1000股x0.9=45,090元,
百位以下無條件進位故融券保證金=45,100元。

為什麼要介紹保證金呢?因為既然我們這份保證金放在券商那,
券商就會補貼我們這些錢生的利息,但,非常微薄,幾乎可以不計。
到這裡,整個融券作空的成本你就懂囉!
由於融券金利息實在太微薄了(52->50元的股票擺8天也不過2元新台幣...)公式卻有點長,文末有興趣學習的讀者可以再細究;
至此我們只要清楚融券做空的成本結構主要是 手續費+證交稅+借券費 就可以囉!


(3)股票當沖交易

當沖一般來說,如果是當沖作多就是資買後券賣,
當沖作空就是券賣後資買。
交易成本跟交易現股比較來說,多了借券費一門成本。
再次重新溫習一下借券費要如何計算:
然而有券商提供「當沖免借券費」服務,
各位交易人也可以跟自己的券商詢問是否能夠申請。
如此一來,股票交易成本可以說是初階全破了,
但是還有更進階的學問,我們下次再聊。

Tips:融券金利息公式
融券賣出利息如何計算:

融券金利息公式=(擔保品價款+保證金)x融券利率x日期/365

融券擔保品價款=(成交單價x成交股數)-手續費-交易稅-借券費
舉例說明:(66.2元x1000股) -94元-198元-66元=65,842元;
融券擔保品=65,842元
(註:手續費0.1425%、交易稅0.3%、借券費0.1%計之)

舉例說明:
王先生6/1(三)融券賣出2330台積電一單位,成交價位52元,
6/9(四)融券買進2330台積電一單位,成交價位50元。
融券利息為=(46800+51,718) X 0.1% X 8/365 = 2元(小數四捨五入)


有Facebook的讀者,別錯過粉絲團的更多最新資訊歡迎追蹤
提醒你,還是要清楚瞭解自己下單券商的「手續費折數」、
「是否擁有最低20元手續費限制」、
「融資利率」、
「融券借券利率」
才算有做到精算成本!

長線贏家不敗神話破滅,談市場的改變

$
0
0

接近農曆春節,隨著新的政策的實施,
台股消失已久的量能正逐漸回溫
常態性千億以上的成交量讓市場活絡了不少
也期待今年台股能有好的表現,讓所有市場的投資人都能大顯身手
去年台股悶了一整年,金湯尼也觀察到市場一個很重要的慣性轉變
本篇特別來聊聊這件事,希望能給各位讀者在判讀籌碼上的一些幫助

外資的期貨部位



期交所每天公佈的外資期貨淨多空部位
是每個操作期貨的朋友,不管是做長短線,都會關注的一件事
對於盤後籌碼的解讀,各門各派的方式都有不同的方式
外資在台灣市場的操作方式有很多種
現貨、期貨、選擇權、借券、摩台期貨,甚至配合匯率的操作賺取匯差
要精算外資的動作或是推敲其真正的想法和動向
在實務上難度比較高
這邊我們先把問題簡單化,把重點關注到外資單純的期貨留倉部位
金湯尼先點出幾點結論讓各位參考
一、外資的期貨部位是長線,戰線要拉長來看,因為外資不會只做一個月。
二、外資的期貨部位是順勢操作為主,區間整理時看起來像追高殺低。
三、單日異常的反向動作會對後幾日的行情有顯著的影響。
在台股市場當中,簡單以持有部位的金額來看
外資最主要的獲利工具是擺在現貨股票的部位
所以在期貨留倉部位往往都被解讀成是避險操作
從2008年金融海嘯台股出現近幾年的最低點之後,指數開始走長線多頭
照道理來說,外資的現貨部位賺錢,避險的部位理當要呈現什麼狀況呢?

不敗神話

這個數據可能會和期貨單是用來避險的觀念不太相似
約略估算的結果告訴我們,外資單純的期貨部位幾乎每年都賺錢
也就是長線來說現貨賺、期貨也賺,
是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市場當中最大的贏家
期交所從2007年的年中開始有外資的留倉部位資料統計
金湯尼用一個簡單的方式去追蹤這些單子長線的表現
依照每日留倉部位的多空增減比例,配合指數的漲跌
模擬外資實際的進出場狀況,約略估計外資純期貨部位的績效表現
要算出接近實際的賺賠金額會有些複雜,所以賺賠的部份顯示的方式以比例來表示
至少要知道是輸是贏,是賺多還是賺少
以下是從2007年到2013年呈現的狀況



光看圖表很想像這是一個避險操作,零和的期貨市場
這幾年下來外資幾乎每年都在從市場裡提款
賠錢的當然就是內資法人和廣大的台灣散戶了
再來我們把週期切細一些,估算一下每個月的外資留倉單表現



不難發現結果就如同一開始所提到的結論
外資期貨單不會每個月都賺錢,也會看到區間盤整時連輸好幾個月
但是在波段行情一出現時,就會一波直接連本帶利的討回來
所以用短線的角度來看外資留倉單,意義其實不大

龍困淺灘水淺無大魚

波段王者的操作模式,在2013年的市場出現很大的改變
我們甚至可以用市場的黑暗期來形容2013年



連外資期貨的部位整年做下來都是沒什麼賺錢甚至小賠的
(或許這年獲利的主軸放在其他商品,EX:現貨、選擇權)
所以這一年波段策略績效不好的朋友其實不用太過灰心
因為在量小區間整理的狀況下,還真的很難賺到長線的錢
各位讀者也可以比對一下之前做的整理
對照一下走勢很容易得到這個結論
整年不到一千點的區間整理,就連長線的王者外資也難以有好的表現

結語

一個數據要能對行情的判斷和自身的操作有幫助
應該要多方的研究並且時時追蹤其動態與慣性
這篇文章最重點是在第一段金湯尼整理出的結論部份
對於外資的期貨部位參考方式,還有幾個思考上的小技巧輔助判斷
一、
能不能由其他地方來判斷(EX:政策面、國際股市行情、總體經濟面)
會有波段大行情?
大到外資的期貨部位可以順向不斷的做加碼並且滾出驚人的獲利
讓本來你以為他在追高買在天花板,其實他只是在建基本單的倉位而已
二、
外資的期貨部位連賠了多久了?有沒有可能一直賠下去?
如果2014年不像2013年市場一灘死水,那外資的期貨部位還會一直連續賠下去嗎?
假設2014年整年的區間來到2000點以上,外資的期貨部位還是沒有賺錢
那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因為市場完全改變了


王聖人,你有接授 "賭博救台灣,教室變賭場"的雅量嗎?

$
0
0


最近有幾間大專院校開設博弈課程,引來"反賭博合法化聯盟"人士的抗議。我們的監察院長王大聖人更是嚴詞批評:下賤! (如下圖,節錄至年代新聞畫面)


看完這則新聞沒多久,牧清華前天又看到下面這則新聞。



讓牧清華驚訝的是"連槓692次" 這句話。愛因斯坦說最恐怖的力量是指數,很快的我就意識到,這可能真的是奇蹟發生,不然就是報導錯誤。

另外,玩彩劵玩到輸掉86萬,且在兩小時內輸光,這也讓牧清華好奇整起事件的過程,想去研究一下。

Bingo遊戲比大小,6倍獎金很誘人?

我們先來介紹這位衰女玩的遊戲:BingoBingo比大小。

簡單的說,電腦會隨機從01~80個號碼裡面,選出20個號碼,在這20個號碼裡,若是01~40的號碼開出有13個(含以上),叫做小;反之,若是41~80的號碼開出13個以上,叫做大。

這樣的中獎機率應該不難算 (但也不好算)。好在台彩官網幫你計算出來,大約是9.8% (如下圖 1:10.2)。牧清華沒有仔細去check,就姑且相信中X信託。

節錄自台彩官網

比大小的玩法是,以一注為單位,每注25元,每一筆單最多可下50注,也就是$1,250元。

輸了全賠光,贏的話拿回投注金額的六倍,也就是淨賺五倍的投注金額。

例1:押一注25元,輸的話賠25元,贏的話拿回150元,淨賺125元。(淨賺五倍)

例2:押五十注1250元,輸的話賠1250元,贏的話可拿回7500元,淨賺6250元。(淨賺五倍)





我們做個小結,BingoBingo比大小遊戲,勝率為9.8%,賠率為5。

由於每一注為25元,輸的話賠光,贏的話變為150元。我們可計算這個遊戲每一注的期望值如下:

(0)*90.2% + 150*9.8% = 14.7

意思是說,長期平均下來,每下一注花25元,會損失10.3元,資產變為約14.7元。

因此,請記得,BingoBingo比大小絕對是賠本生意。基本上玩這個就是做公益,(不然為什麼叫公益彩卷),要玩這遊戲,各位玩家請抱持著大爺就是來捐錢的心態。

另一方面,中X信託也真是太好賺了。平均而言,不計算人事等額外成本,每$100元的營業額就可賺到將近$42元的利潤。

現在你還覺得6倍獎金很誘人嗎?那到底這位衰女怎麼玩的? 牧清華也是從新聞報導中返回去推敲,分析如下。

衰女需要被教育,記者姐姐更該重返校園修習賭博教育學分!

BingoBingo每五分鐘開講一次,每筆可下的最高額度為50倍,也就是$25元*50 = $1250元。

根據報導,這位衰女玩了兩個小時(09:48 AM ~ 11:54 AM),共投注692次,這692次裡面只有6次下注金額較小 (投注金額小於1250元)。

我們就忽略這6次較小的投注,假設每一次都是壓滿50注,這代表著這位衰女大約共玩了692/50=13.84次,約13~14次。

註:BingoBingo是每五分鐘開講一次,兩小時內最多玩24次 (1小時有12次開開獎),所以這位衰女在兩小時內玩13~14次是有可能的合理推測。

我們根據衰女2小時內輸了86萬推回去計算,代表每次下單,這位衰女都賠約 86萬/13.84,約為 $62,138元。

以每筆單最多50注($1250元)去計算,這位衰女平均每一次開獎,都下了約49~50筆單 (62138/1250=49.7)。

因此,這位衰女並不是記者報導的"連槓692次",只能說他"總共輸了692注"。

連槓692次的意思應該是 "開獎692次,每次都輸。"可是很顯然的兩小時內每五分鐘開獎一次的話,最多也只會開24次,不是692次。

再說,以勝率9.8%去計算,連輸692次的機率約為0.0000...00001的機率 (小數點後有30個零)。這種機率,真的不太可能會發生。

(註:地球有快70億人口,就算百億分之一,中間也才10個零,牧清華也不知道中間有30個零的機率該怎麼想像,只能說非常非常非常....接近零。)

正確的報導應該是,衰女歷經了13~14次開獎,每次都輸。所以是連槓13~14次。

假設連槓14次好了,那這位衰女這麼衰的機率為 90.2% * 90.2% * ... * 90.2%  = 23.6% (90.2%連續乘14次)

上面這個機率23.6%的意思是說。如果今天有100個人都有衰女這種氣魄跟財力(不管是自己的錢或是借來的),每次都下$62,138元,連續下13~14次。

則100個人裡面,大約也會有23個人全部槓龜,狂輸86萬!

所以,你們還覺得衰女很衰嗎? 應該不是,這只是機率問題,不管誰來,都有23%的機率會輸到這麼慘。

臺灣記者的素質,牧清華不做評論,但建議記者姐姐、記者葛格還是自修一下高中機率再來報導。

衰女輸得這麼慘,說到底還是資金控管沒做好!

上面論述了那麼多,大家都知道BingoBingo是個無利可圖的賭局,無利可圖的賭局就是不要玩,除非你想做公益,賭運氣。(這才是一般大眾認知的賭博)

但衰女會輸到這麼慘,說到底還是資金控管沒有做好。這位衰女犯了兩個主要錯誤:

1. 無利可圖的賭局理論上應該不要玩,因為長期下來必輸無疑。此位衰女會玩的原因只有一個,她可能認為前面輸了那麼多,下一把總該贏了,這是賭徒謬誤。

換句話說,她可能認為她贏的機率比9.8%大的多。大到計算期望值過後此賭局甚至是正的。(根據計算,BingoBingo比大小除非你的勝率有17%以上,期望值才會變正)

這是她犯的第一個錯誤,自以為自己是賭神,有17%以上的勝率猜到下次開大還是開小,而忽略了平均而言就是9.8%的機率而已。

2. 就算是正期望值的賭局,衰女借錢來賭,就是不應該。借錢後豪賭,沒有底線的壓下去,那更不應該。這是她犯的第二個錯誤:做公益做太大,或著稱為賭太大!

學校是否該開設賭博課程?

大學開設博弈課程,牧清華絕對贊成。但博弈課程不是鼓勵你去賭博,而是教導你如何計算風險,控制風險,在有利的情況下,獲取最大利潤。

王聖人說大學開設賭博課程是下賤。牧清華當然不是聖人,所以不敢批評聖人,但有個小小感言,每一領域都有毎一領域的專業,不能自己不喜歡、不懂,看到了某些不好的現象就全盤否定這個領域。

我們來複習一下國中課本宋晶宜的作品:雅量


牧清華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句話:如果他能從這扇門望見日出的美景,你又何必要他走向那扇窗去聆聽鳥鳴呢?

星期五;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幣圖誌Bituzi電子報」

人生是一連串的決定過程,每天都在做決定,上班要找哪條路不會塞車,晚餐要吃什麼會健康,會有好心情,這都有機率因素存在。有機率,就有不確定性,就要做決定,那不也就是一種賭博嗎?

難到王聖人可以預知他每天做的每一個決定(下注),結果會如何嗎? 看來或許,聖人也是有無知的時候!

想讓老房子增值?找文創產業進駐

$
0
0

紅色子房語錄:文創產業對環境空間有正向的影響力。


下著微微細雨的午后,我撐傘走在蜿蜒的台北市齊東老街,對照oma 傳給我手機上GoogleMap的地址,在一連串舊房子之間,發現一戶整面玻璃設計的店面。玻璃門前的石雕藝術品,像是從牆上伸出一隻手跟腳椅來歡迎入坐,而玻璃門後的oma正對著我揮手。

結實的金屬門把還挺重的,打開了門,創辦人Y迎了過來,很高興我能夠在他試營運期間抽空來看看指導。聊了一會兒才發現原來Y是相差我許多屆的同校學弟,頓時又親切了許多。

Y的年紀不過三十上下,在投入改建這棟老房子之前,他原本是國內某大型金控公司的MA精英儲備幹部。在歷練幾個部門後,眼看他應該開始要往「半澤直樹」的銀行家路線走,他卻因為興趣使然毅然選擇離開優渥的金融圈,投入這新興的新型態空間租借商業經營模式。

這家「店」叫做「天地人文創」,Y目前設定的主要經營項目是「提供展場空間與各項活動會場的出租」,包含像靜態展覽、講座課程、廚藝教學、公司行號聚會、小型音樂表演等。

天地人,出處於《易經》三才之意。品牌以『天圓地方,人逗留』概念設計出『外圓內方嵌入逗點』的LOGO,也闡明Y想要以「人聚」作為空間經營的主軸。

若是對照我對於不動產類型的分類,它比較像是「會展Event不動產」而非「零售Retail不動產」。

「創業到目前為止覺得如何呢?」我問。

「心情起起伏的,有時還蠻懷念以前在高級辦公大樓跟同事共事的生活。」Y很坦白地說,「現在大多數時間都一個人作業,偶爾還是會有些寂寞。但是看著整個店面在自己手中改裝完工,真的很有成就感!」

為了讓讀者明白Y的努力,我商請他提供改裝前後的照片與讀者分享:

入口大門(原貌)


入口大門(改裝後)


室內(由外向內拍攝 原貌)


室內(由外向內拍攝 改裝後)


室內(由內向外拍攝 原貌)


室內(由內向外拍攝 改裝後)


廁所(原貌)


廁所(改裝後)


是不是蠻精彩的?

這樣的裝修成本大約在三百萬上下,對照Y與房東所談的租金及租期,要每年攤提回本並賺錢,就得看這樣的商業模式是否能成功,我的建議是要增加「坪效利用」。

「坪效」跟計費的機制也有關係,在出租率都達七成以上的情況下:

以月計費的坪效(如出租套房),不如以天計費的坪效(如商務旅館)。

以天計費的坪效(如一般旅館),不如以小時計費的坪效(如汽車旅館)。

所以,Y目前推展以「小時時段」計價的模式,出租率的達成就顯得相當重要。

但另一方面從房東角色來看,這似乎是穩賺不賠的生意。文創產業的進駐,除了基本的收租以外,文創產業的進駐還可以帶動區域週邊的房價提升。

紅色子房觀察發現,齊東老街在近一年內陸續開了設計工作室、咖啡店、文創展場空間等,似乎有漸成了新文創聚落的趨勢,將原有華山藝文特區的範圍擴散至臨近社區。但是文創產業其實付租能力有限,更需要創新的經營合作模式。

紅色子房曾在房市M型化趨勢下的投資策略一文提到,要開創可以扭轉地段的投資格局。因此若房產投資資金與文創產業結合,以一次收購數戶老店面,並藉由一兩家文創產業進駐增加整體價值,同時讓文創產業分享地產增值的利益,這就是「魚幫水,水幫魚」的合作方式。


對照目前政府推展都市更新所面臨層層的整合溝通障礙,甚至想強硬由上而下推展「防災型都更」,在民意高漲的時代其實都是緩不濟急。

但是,都市的改造若能運用自發性的文創產業擴大與集中,並搭配政府現行文創政策利多,也能夠產生很大的效益!投資人帶領文創產業集體移入參與整條街的老屋改建,亦成功改變了該巷弄的面貌,這不也是一種『微型都市更新』嗎?

這樣投資房地產,更是利己又利人,有興趣合作歡迎來信討論!




附錄 天地人文創網站:http://tiandiren.tw

價格最終割喉戰,交易零手續費時代即將來臨

$
0
0
在星期日晚上準備全新的一週工作時候,我們收到了讀者的來信:
「畢德歐夫團隊你們好,
你們知道最近有家經紀商號稱免交易手續費,
不知道是真的還假的?謝謝。」

「零手續費」對投資領域來說是不折不扣的大事,
對整體金融來講更是一個巨大轉折。
於是立馬發了封電子郵件給在華爾街工作的好朋友James詢問。

是的,這不是廣告噱頭,也沒有其他附加條件,
這家經紀商在FINRA&SIPC都是會員,
確實提供免手續費的服務,
背後的投資者之一就是赫赫有名的Google。


破壞性創新

它們是Robinhood(https://www.robinhood.io/),
這個名字就是著名的「俠盜」羅賓漢,
也很符合這個平台的宗旨---
降低費用的開銷,讓所有投資人立足點平等。

這是從美國加州的團隊發想的模式,
成員來自學界與包括知名線上券商等,
引起這麼大的震撼是因為Robinhood提供了目前券商要另外掏錢的服務,
例如股票/ETF交易免手續費、免付費的即時報盤,
都是有別於檯面上各家券商的創舉
(費用說明http://goo.gl/mq7Ag3)
目前平台屬於剛萌芽的階段,有許多功能正在開發中,幾項缺點如下:
1.還無法使用融資借券交易
2.期貨選擇權交易尚未開放
3.行動手機APP目前只有iOS系統
4.不是登記了就能馬上開戶,採用邀請模式來決定你的開戶速度
5.目前不開放美國以外的投資人開戶(台灣的朋友請再等等)
包括我們在內的許多朋友在第一時間都會想:
「Robinhood這家公司獲利要從哪裡來?」
正所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沒有手續費不就等於做志工嗎?
這點他們也說明了,未來收益會從融資借券交易、
API(程式交易)服務與其他加值服務,
因此還是有收益的。
即使是這樣,讀者朋友們的眉頭可能還是皺著,
這樣真的能生存嗎?讓我們看下去。

挑戰市場規則,創造新藍海

先回到台灣來看,
台股過去幾年成交量快速萎縮的困境,
加上電子下單折數下殺破盤價,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券商整體業績,
對眾多營業員來說這幾年只能苦撐待變,
營業員也要兼職理專(請參考不靠「台股」吃飯證券營業員兼理專-民視新聞)
推更多產品維持業績,才能照顧自己的薪資。

週末與幾位國內證券期貨公司一級主管吃飯,
他們也不約而同表示,現在業績真的是很難上升,
去年全台的證券、期貨公司,虧錢的非常多家,
而人員流動更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這是金融業的常態。

現在證券營業員要做銀行的事情,
銀行人員也要會做保險員作的事情,
而壽險公司業務員還要兼作房貸業務推廣。
金控大老闆不是省油的燈,
大環境嚴峻,只能要求每一位基層員工都要全方位的服務客戶。
萬能全方位理財證券貸款保險規劃師兼營業員
或許以後每一位金融從業人員都要掛上這樣的頭銜。

畢德歐夫團隊分析了解後,
明白Robinhood平台打從一開始就沒有要競逐手續費的價格戰,
因為這是個不折不扣的紅海市場,
只有賺少和沒賺的選項
Robonhood平台背後擁有幾家大型創投的資金挹注包括Google創投,
短期收益不是最大問題,瞄準市場重分配的新藍海。

改變投資人的行為模式、創造規模經濟、最後掌握定價能力,
這是佔據市場的好策略。

如同早期7-11雖然歷經帳面連續7年虧損,
但那些年的耕耘開始改變大眾的生活習慣,
現在依賴性已不言而喻,廠商甚至要和7-11談上架。
更直接的例子,就是你現在可能一邊看文章一邊回覆訊息的LINE,
習慣它之後,就是新的LINE經濟模式。

讓投資回歸到資產增值本質上

ETF投資界的前輩綠角不斷倡導的低成本,
這也是畢德歐夫團隊非常認同的,
在「美股大贏家」一書或
前一篇文章「2014年投資三步驟-降低成本、投資強勢、經理人選股
都提到低成本是投資首重的步驟。

舉例來說你用100元進場投資但實際投資是100元嗎?
真正的投資金額其實是打過折的,
可能有手續費、稅金、內在管理費與行政費用,
甚至在投資型保單有解約費用或其他條款限制,
你的100元實際投資可能只有95元,而100元上漲10%和95元的10%漲幅,
大家可以算算是否有差。
即使是外部費用(例如採用出場或後收費用),
一樣都在侵蝕你的獲利。

對歐美的線上交易經紀商來說,
現在手續費用都在往零靠近,
未來獲利基礎是建立在有價值的服務與多元化交易產品,
而不只是廣告文、業配文、網路剪貼資料,
後台的研究資料、工具庫,才能讓投資人覺得費用收得合理。

現在開始別再用精神勝利法

投資追求的目標就是資產增值,
面對虧損時候要勇敢出場、檢討原因,
不要總是安慰自己「經濟環境本來就有波動,有漲有跌」、
「套牢了就當作長期投資,沒賣出就沒損失,總有一天它會回歸到理性價值」,
如果大部分時間沒有獲利,放在銀行定存反而樂勝
當你以為不投資就落伍的時候,
其實很多老一輩的大戶,手上幾十億都放在定存,
這點可以去央行的網站查詢,便可得知國內資金有多充沛。

目前國內的證券期貨生態已經是「微利時代」,
各家金控總經理的下一步,大家都屏息以待!

誰有google的膽識,誰就稱霸全台市場!

如果喜歡今天的文章,請分享給更多好朋友。
謝謝。

零手續費的時代正在到來,正為金融市場改寫新規則,如同英國文豪狄更斯說的:「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對投資人是如此,對金融業者更是如此,重點是你準備好了嗎?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黃金傳說:是不朽傳奇還是歷史名詞?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必轉)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100元美金買20間房屋還有找的城市---底特律

當沖程式狂想曲

$
0
0
不知道大家都怎麼研發新的交易策略呢?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想節省時間,所以在網路上到處尋找公布的程式碼,不過能用的程式碼往往沒有幾個。多看看別人的程式與想法可以激發出很多想法,不過還是需要自己多花時間去觀察研究。成功的人不一定比你厲害多少,但是所花的時間一定不會比你少。今天獵人就來分享一個當沖程式的想法,告訴大家如何透過發想來寫出交易程式。交易不只要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更要有把它實現化的做法,才不會變成妄想喔!

常見盤勢種類


簡單來說,這邊把盤勢分為三種-
1. 一路到底盤
2. 一次轉折盤
3. 多次轉折盤
每種盤還有多空之分,所以總共六類,如下圖所示:



首先看到一路到底盤-
基本上,第1種與第2種盤一定是大賺的盤,絕大部分的程式都應能捕捉到。
再來看到一次轉折盤-
第3種與第4種盤的關鍵在於,第1小段與第2小段的長度,如果第2小段比第1小段來的長,也就是說,轉折過後價格走的夠遠的話,就算在第1小段賠錢出場,然後接著在第2小段進場,都還是可以把第1小段的虧損補完還到賺。最怕的就是兩段長度差不多,會變成V字盤或倒V字盤,就可能變成雙巴盤。
最後看到多次轉折盤-
第5種與第6種盤包括了N字與W字盤等轉換多次的盤。大家都知道如果進場後,可以一路抱到底然後獲利了結出場,這是大家所樂見的。但是如果盤中多空進出多次,表示盤勢上沖下洗,才會讓程式進進出出。基本上這樣的情況一旦發生,當天多半是虧損收場,而且虧損往往跟進場次數成正比,進的越多次,虧的錢越多。所以獵人常告訴大家,除非你是像金湯尼一樣的高手,可以在盤中筆筆都獲利了結出場,一但你使用程式幫你執行交易策略時,務必要控制進場次數,以免遭到第5種獲第6種盤勢修理。

當沖程式發想





今年的盤勢到現在還蠻黏的,平均每天區間大概只有50到60幾點而已,更不用說今年到現在的高低點還不到200點。這樣波段能賺錢嗎?當沖能賺錢嗎?不容易啊!真的不容易。大部分的人都是邊工作邊研究盤勢,然後用程式來下單交易。所以能專心盯盤交易的人並不是大多數,所以只好每天盤後觀察K線圖來研發交易策略。

獵人觀察到一個現象,假如當天開高,如果指數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往上走的話,指數一旦破底後,指數就很容易往下走,就像4號盤一樣。但是,如果在這一段時間內指數也沒有破底,變成小小的拉回,之後就可能變成1號盤,一路往上走。

同理,當天開低,如果指數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往下持續破底的話,一旦指數往上過高,指數就很容易向上走,就像3號盤一樣。但是,如果在這一段時間內指數也沒有過高,變成小小的拉回修正,之後就可能變成2號盤,一路往下走。

經由這一階段的發想後,就會想把這交易想法寫成策略來回測看看是否會賺錢。基本上這個交易策略是想要抓3號跟4號盤,而且還是跳空反向做的盤,比如說:開高走高後殺低的做空盤,或是開低走低後拉高的追高盤。

程式回測


規格與設定 -
• 交易型態:當沖
• 標的商品:台指期
• 週期設定:5分K線
• 回測時間:2004/1/2~2014/1/20
• 回測成本設定:$1000/來回
• 回測軟體:MultiCharts
• 停損點數:50點

交易規則-
進場方式如上面所說,下面用圖來說明一下:












最後把此交易策略程式跑出的績效表列出如下:









其實這只是把一個想法簡單的化成程式語言來做回測,當然績效並不是很好,只是藉由這個例子來跟大家說明,怎麼經由觀察K線圖來發想策略,進而轉換成程式來做回測驗證想法是否有用。也希望大家經由本篇文章也會有所啟發,也歡迎大家可以跟獵人交流想法喔!

交易不只要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更要有把它實現化的做法,才不會變成妄想喔!


星期二、愛用Google+的幣圖誌朋友,立刻追蹤財經知識

順勢vs逆勢:台指當沖基本的兩種做法比較

$
0
0

單子要做長讓獲利奔馳好,還是短進短出有賺先入袋為安好
在抱單有贏錢的當下總是面臨天人交戰
每一種盤勢都有適合的做法,但是要在行情出現前就先預判
這需要長期的觀盤經驗和對市場脈動敏銳的盤感
在對盤勢的掌握度還沒有自信以前
先讓自己的做法固定,進出有據,才不會隨著上下震盪的行情起舞
我們很難預測市場,若是能控制自己的操作行為不要失序脫軌
才是走在一條對的路上

上一篇文章提到當沖的順勢交易
這一篇來聊聊反向的思維


難處之所在

所有的投資教科書都強調順勢交易的重要性
當然大行情發生時,所有的盤面現象都會呈現一面倒的趨勢
不管是從技術指標、權值類股強弱、國際盤、場內的買賣能量
都可以輕而易舉的判斷出來
但順勢的做單邏輯,以近期在台指期貨這個商品來說
往往讓人受盡煎熬,一方面日內沒有明顯的趨勢
一方是盤勢有方向性,但是卻走得不夠遠
這兩種狀況順勢進場點位不佳當天就很難獲利
隨意統計一下近兩個月的交易日,日內區間震幅平均值大概在50點上下
這代表甚麼呢?



如果錯過一個快市,當天就很難再有獲利區間
更別提做錯邊停損掉,當天幾乎很難再轉向做順勢單扳回一城
順勢單要做到當天最好做的那一段行情難度日益提高
所以做法上要變成是降低趟數、並且注意特定的發動時間點
除此之外就不密集的試單,以免在突破前就磨光了耐心和子彈

沒有方向難獲利、有方向區間不夠大也難獲利
這還不是最辛苦的事情,假設當日的盤勢是屬於轉折型
就是順勢交易最容易造成大額虧損的盤勢
轉折型的盤勢就是在早盤讓你覺得有方向並且已經進場建立部位
但中場過後慢慢轉向,但是以順勢的思維來說
要等到確定盤勢轉折,價位站上關鍵點多空出現轉換
此時打下那筆停損,心裡一定是痛苦萬分
因為順勢的防守點通常是以型態來當成防守,不會停損個3點5點
所以當停損點來到時,當天就算是輸定了
在停損過後又要再價位最差的地方反手作單,更是完全違反人性非人所能的一件事



這兩張圖可能道盡順勢操作者近期的難處
對一個全職的當沖客來說,辛苦了一個早上,總是要有所收獲
市場的慣性在改變,做單的方式也要跟著調整

以快打快

做短線常常被說賺的是辛苦錢,因為必需要在螢幕前盯盤
而且要有敏銳的反應和果斷的執行力
對身心層面都是很大的負擔



短線的原理是第一種是賺取市場的細微擺盪
換句話說就是利用價差的收斂與放大的慣性來回操作
要盯的是價差的變化和五檔成交明細來回吃單的速度
另一種就是在盤面有較大的逆勢現象產生時下重注

贏一兩次短線單賺不到錢,但是積少成多,隨著資金比例的放大
在市場上也是能有一瓢飲
你不可能滿倉做留倉,也不可能在區間還沒走出來前押重注賭突破
但是在極短線停損點數直接用智慧單控制之下
反而是很容易做到瞬間滿倉賺取小點數,有賺馬上收工這件事

相關的進出手法與運用,金湯尼的專欄其實常常提到
以下也替各位讀者整理如下


有空可以慢慢咀嚼複習一番,每個時期看可能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另外年關將近,轉眼就要放長假了
金湯尼個人對年前的行情較為樂觀,甚至到長假後開紅盤都是樂觀以對
也預祝各位讀者都能獲利滿滿,新的一年都能有所進步突破



Total Equity and Core Equity Models with 5 Position Sizing Methods

$
0
0

本週我們介紹 Definite Guide to Position Sizing:Chapter 7 and Chapter 8

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選定操作標的,決定交易策略後,你的交易系統告訴你什麼價位該進場,什麼價位該停損。

不幸的是,你的交易系統不會告訴你,以你的"財力"而言,該買多少部位,該承受多少風險。而部位控管就是在教你這件事,把可行的操作策略,實際運用在交易上賺錢!

上面論述不難發現,要研究部位控管,很重要的一個參數是"個人實力"。

實力好的,財力大,賺錢賺的快,可承受的風險也高。實力小的,財力少,步步為營,穩定獲利中求成長,切忌賠大筆的。

那到底我們怎麼定義所謂的"實力",很簡單的就是比誰錢多嗎? 當然這是一種方法,但不確實。只以財力論實力,可能也有些誤導。

假設A今天有1億元的股票在手,但明天要下市了;B有100萬的現金,你覺得誰實力比較好?一旦持有部位,承受風險,所謂的實力又該如何計算?

Tharp用五種部位控管模型搭配權益模型運作,首先假設有一筆初始資金 $50,000元整。

五種部位控管模型

Model 1: 固定金額一口合約 (One unit per fixed amount of money)
這是很簡單的部位控管方法,你只須決定要用多少資金交易一口合約? 舉例來說,不管你帳戶有多少錢,你就是設定$50,000元交易一口合約。如果你的帳戶有50萬,那你手上的部位最多就是交易到10口。

Model 2: 相同單位/相同槓桿模型 (Equal Units/Equal Leverage Model)
這方法通常用在股票或是沒有槓桿的商品上。若是你有五種標的物想要交易,將資金分成五等份,每一等份分別買進五檔標的物。

範例:你有$50,000元的資金,分成五等份後每份$10,000元。你想要買進的標的物分別為
股票A每股100元、股票B每股50元、股票C每股20元、股票D每股10元、股票E每股7元。

則每等份$10,000元的配置,你將會買進100股A、200股B、500股C、1000股D、1428股E。

Model 3: 保證金比例 (Percent margin)
保證金的意思是說當你要買進一口合約時,帳戶裡面至少需要多少錢。如果遭受損失使得帳戶的金額少於保證金,那就會收到margin call通知被追繳。

舉例來說,假設買賣一口S&P期貨需要$11,250元的保證金,而實際上一口S&P期貨的價值可能為$290,000元,簡單計算後,你用到的槓桿為$290,000/$11,250=25.77倍。

如此高的槓桿運用,帶來的可能是高利潤,但也伴隨著高風險。因此,雖然保證金$11,250是被規定的,你也可以自行控制你要用多少錢去交易一口合約。

保證金比例模型是說你設定權益的固定比例去做一口交易。例如你有$50,000元的權益,你可能用你權益的30%去交易一口,30%的權益數為$15,000元。

S&P保證金為$11,250元,$15,000元/$11,250元 = 1.33。所以最多就是交易1口S&P期貨。

Model 4: 波動度比例 (Percent volatility)
顧名思義波動度比例模型是根據過去一段時間的波動度當作可能遭受的損失。例如黃金每盎司$400元,在過去十天的每日波動度為$3元。

一口黃金期貨代表100盎司,所以一口黃金期貨的日波動價值為$3元*100(盎司/口)=$300元。

假設我們設定波動度為資產的2%。$50,000元*2%=$1,000元,$1,000元除上$300(元/口)=3.3。

上面的計算意味著,基於波動度比例模型,我們最多可以買進3口的黃金期貨。如果波動度還是$3元,最多就是損失2%,或是$1,000元。

買進一口黃金期貨後,漲到每盎司$405元。未實現損益達到$5元*100(盎司/口)*3(口)=$1,500元,這時總資產為$51,500元。

這時若再買進一口債劵,債劵每天的波動度為0.75點,一口債劵是1000個單位,所以每口債劵波動度價值$750元。

總資產為$51,500元的2%為$1,030元,除上$750元後得到1.37。換句話說,這時若要買進債劵,只允許買進一口。

Model 5: 風險比例 (Percent risk)
也稱作固定比例部位控管(Fixed Fractional Position Sizing)。假設你想要買進黃金在每盎司$380元的價位,且停損設定在$370元。每一口的最大風險為$10*100盎司/口=$1,000元。

你有$50,000元資金,想要限制風險在2.5%,也就是$1,250元。

因此,$1,250元除上$1000(元/口)為1.25口。意思是說,你只能買進一口黃金期貨。

假設當時你的系統又告訴你,你可以賣出玉米期貨在$3.03價位,停損設在$3.08。

由於每口玉米期貨代表5000單位。所以每口的最大風險為$0.05元*5000(單位/口) = $250元。

用$1,250元除上$250元,這代表著你最多可以賣出5口玉米期貨。

上面的權益模型計算方式都是用總權益去計算(Total Equity),下面我們介紹一般常見的兩種權益計算方式。

總權益模型與核心權益模型 (Total Equity Model, Core Equity Model)

總權益模型(Total Equity Model): 總權益模型的計算方式為手上現金加上未平倉部位的價值。

核心權益模型(Core Equity Model): 核心權益模型為原始的權益減去所配置部位可能遭受的風險。

舉例作說明如下。

首先,我們已經買了一口黃金期貨,且風險控制在$1,250元。在核心資產模型裡,我們的原始資產$50,000元須扣掉可能遭受的$1,250元風險,也就是核心權益為$48,750元。

所以,當已經買進一口黃金期貨,還要再賣出玉米期貨,且風險控制為核心權益的2.5%。玉米期貨可遭受的風險要計算成$48,750*2.5%=$1,218.75元。

用$1,218.75元除上$250(元/口),這代表著你最多可以賣出4口玉米期貨。(取下高斯符號),且損失控制在2.5%,或是$1,218元以內。

小結:在總權益模型底下,買進黃金後,你可以在賣出5口玉米奇貨;在核心權益模型底下,買進黃金後,只能賣出4口玉米期貨。可推測的是,核心權益模型更為保守,注重風險,但相對的利潤可能也較小。

假設今天我們只買進一口黃金期貨後,就沒再動作。六週後,黃金每盎司漲到$490元,買進一口黃金期貨的未實現損益達到$110*100盎司=$11,000元。這時你的總權益為$50,000元+$11,000元=$61,000元。

若此時你的系統建議你賣出玉米期貨在$3.03的價位,停損設在$3.08元。每口玉米期貨的最大風險為$250元,

使用總權益模型,你可以承受$61,000*2.5%=$1,525元的虧損。$1525元除上$250元/口=6.1口,換句話說。你最多可以賣出6口玉米期貨。

若用核心權益計算,雖然未實現損益達到$11,000元,且總權益為$50,000元。但核心權益仍然為初始權益$50,000元扣掉可能遭受黃金跌價的風險$1,250,仍然為$48,750元,還是只能賣出4口玉米期貨。

星期五;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幣圖誌Bituzi電子報」

有沒有發現,部位控管的技巧,都是先設定好最多可能承受的風險,例如權益數的2%、2.5%等,再去相對應的計算該放多少部位在商品上。

"交易策略"結合 "部位控管模型",才是穩健獲利的保證,這是聖盃! 

你有達到財務自由境界的朋友嗎?

$
0
0


紅色子房語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付諸行動決定你的生活。


捷運東門站旁的小巷內,一幢老房子改建的咖啡館2樓,傳出掌聲與笑聲。

自從第一屆地產W世代課程之後,學員們各自回去發展幾個月以來,在房地產方面都陸續有些進展與心得。隨著熱心學員的提議與拜智慧型手機LINE科技之賜,很快促成了地產W世代的同學會。

簡單介紹這棟老房子的改建背景後,我分享了今年的計劃,接著便是大家輪番上台發表房地產心得及分享今年想要做的事。有學員今年將在香港啓動募集自己的私募基金,也有學員已經依照子房所教完成集資買房正進行整修,還有年輕學員說服家人將樓上一層改裝成四間套房做更有效的利用。

約有半數學員提到海外置產投資收租的計劃,也引發大家對不同國家前景的討論。

「地產W世代」的共同目標,就是從房地產獲得穩定的財務自由。我想特別提出來三位學員,目前已經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從他們的特質,可以發現邁向財務自由需要的精神。

學員F來自去年「地產W世代」的募資提案冠軍隊伍,他原本就是股市老將,靠著精準的選股眼光以及長抱績優股的配息,已經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當初為了分散風險,他決定跨足房地產。雖然房地產投資對他來講還算初學,但他分享課後這幾個月來幾乎每個週末都在看房子,找尋好的投資標的。即使沒有出手,但也做了許多實務功課。

紅色子房也常接到F的來信,針對他投資試算表裡的數字交換意見。我從學員F身上看到一個「勤」字,做而言不如起而行,好的投資物件不會憑空掉下來,需要不斷的看房評估才會看出機會。

另一位學員B來自台中,在參與課程之前,他已經在逢甲商圈擁有數十間收租套房,為了更擴大格局與人脈,成為我的學生。講到近況他說了一句「每天睡到自然醒」,就足以讓大家賜予熱烈掌聲。

當大家討論中國的房市是否會泡沫,學員B分享他幾乎每個月都會到中國不同城市考察,因為他的團隊看到了一些商機,目前也打算成立新的公司進行。我從學員B身上看到一個「廣」字,一旦見多識廣,就知道怎樣的風險,背後應該要求怎樣的報酬。即使他說的某些商機來自于目前中國地方政策實務上的矛盾,但是看到機會迅速反應,知道有些機會「只有這裡有」,這也需要了不起的眼光。

而當討論海外投資的時候,馬來西亞、日本、美國、英國都引發了大家熱烈激辯。曾長居歐美的學員G提醒大家,還是要投資自己喜歡且熟悉的城市。學員G是學生裡公認口才很好的Top Sales,他示範如何在五天的看房旅行團行程就吸引對方掏錢下訂。但以他為例,若打算花大錢在海外置產,他會選擇先在那裡居住一個月以上,甚至取得當地的駕照,好好了解當地的環境,因為絕對不可能都是優點沒有缺點。加上,「海外置產投資」不見得只看一個報酬率,當地賺的錢有沒有喜歡的地方花,也很重要呀!

我從學員G身上看到一個字,就是「深」。海外投資買房的金額都不小,最好花點時間與前期費用,用「一般生活」方式的深入當地體驗評估,而不是只聽房仲旅行團的一面之詞。要先喜歡上這個城市,再決定要不要在這個城市投資買房。而且,每個城市很大,各區發展不同,除了「租金收益」外,是否真的能有「資本利得」,更需要自己去發掘體驗。



你有達到財務自由境界的朋友嗎?

想達到財務自由境界,先學習他們做事的態度與方式。

還有,挑戰這個社會90%的上班族價值觀。
 
Viewing all 135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