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135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政策大轉彎 政府幫倒忙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紅色子房專文,刊登於 好房HouseFun 雜誌 2013年12月號

在出差往南疾駛的車上,手機收到研究部發出的今日地產新聞整理,其中「財政部打房縮手,奢侈稅微調」的新聞頗令人意外,這幾個月政府來放那麼多煙幕彈,學者對奢侈稅改革研究向各國東抄西學炒新聞版面,最後還是不敵政府一句「礙於國、內外經濟情勢嚴峻,經濟成長率保2不易,擔心重稅重創內需」而作罷,如今許多地產相關業者都鬆了一口氣。

紅色子房在今年HouseFun 10月號發表的文章「奢侈稅 讓國父也搖頭」,曾闡明「增加空置持有成本,降低交易成本」的理念,才是 國父強調「地盡其利」的國家致富之道。而奢侈稅政策與「降低交易成本」是背道而馳的,反而「調高房屋稅的課稅稅基」,或是立法委員提出的「囤房稅」、「空屋稅」概念,才是可以讓國家致富的機制。

增加空置持有成本,促使地主積極對空置土地、建物招租或招商,還可以帶動地方的經濟成長以及增加工作機會,這才是政府應該要做的事情。

政府走了一圈才知道真相,也不好意思說當初奢侈稅政策是錯誤的決定,只好配合民意再將奢侈稅豁免範圍將擴大,除了現有十一項「豁免條款」之外,將再增列「其他」一項,授權財政部對個案有行政裁量權。這等於是開了關說的大門,只要有力人士能證明因為「不可抗拒因素」被迫出售,就可以免徵奢侈稅。

即使不是走關說之門,如果政府要人民花時間去證明自己沒有意圖的行為,這就是一個設計很爛的政策。因為這種賣房「不可抗拒因素」其實有上千百種,舉例來說,如果有民眾覺得自己住進來感覺房子有鬼,想趕快賣掉搬走,這也是一種「不可抗拒因素」。但面對財政部的行政裁量權,是不是就得要想辦法證明這棟房子有鬼。嗯!依據政府專業簽證制度,是該找一位法師道士簽字出證明嗎?

我只能說,「做對的事」是比「把事做對」重要,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

這次紅色子房與同事到中部某工業區出差,是因為有家外商配合生產基地要移轉到東南亞,進而決議要處分他們在台灣的資產。我們公司接到國外分公司的委託協助處理此事,同時也已有這外商基地的鄰居廠商,對這家外商擁有的數千坪廠房土地有興趣,派總經理主動與我們相約討論。

我們走進這家工廠,總經理熱情地招待我們到展示間喝咖啡,同時跟我們介紹他們新研發的產品。作為一個傳統建材產業,這家工廠有近30%的人力做產品研發,高薪聘雇許多從事綠建材研究的博碩士,發展出許多新專利產品,讓我眼界大開。

同時,為了吸引並留住人才,該公司董事會每年都將年度盈餘,分配給所有員工當分紅獎金。聽說許多重視研發的傳統廠商陸續採用這樣的制度,以激發員工對公司的向心力,但這樣的制度面對公司發展策略決定要做大量資本門的投入時,就會受到許多內部的阻力。

「我們很需要擴廠,但如果將資金壓在買新的廠房土地,其實也會降低前幾年的公司帳面獲利,進而影響員工的獲利分紅,這也是我們兩難的地方。」總經理說。

「所以,如果有專業投資法人願意買下土地,量身打造廠房租給你們,應該是最好的方案吧。」我提出這樣的構想,該總經理眼睛一亮!

目前國內壽險資金、政府主權基金都需要穩定的收益,藉由與這些大型地產基金的合作,是有機會達成雙贏的目的。特別是政府的主權基金,更應該從促進國家發展的角度協助有發展潛力的廠商,投入資金在需要大量資本的不動產,長租給這些有潛力的廠商們,並以不動產價值的穩定擔保來保障投資人的權益。這比起政府主權基金去買一堆國外的基金、連動債還有意義,也可以促進國家經濟的實質發展。



回到奢侈稅政策,政府還是用傳統頭痛醫頭的簡單概念,聽說工業區土地漲,就思考把工業區納入奢侈稅的課徵範圍,此次修法擬新增適用非都市土地的工業區。但是,這樣工業區的土地就會降價嗎?似乎未必,還不如思考提高空置成本的機制,促使這些工業區的地主願意將土地長期租給這些發展中的廠商,同時讓這些有能力的廠商可以將資金放在產品研發、高薪聘請人才、拓展全世界業務市場上,賺更多新台幣回來。

這就是政府及蛋頭學者們,老是用最簡單的思維去解決問題,卻不了解實務上的操作,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及發展趨勢。

政府幫不上忙沒關係,最好還不要幫倒忙。

此次奢侈稅政策改革的大轉彎,就是一個政府幫倒忙又不敢認錯的實證。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全面崩壞,澳幣與原物料的寒冬ing


週末下午和一位阿姨約在信義商圈喝杯咖啡,
路道上充滿著濃濃的聖誕節氣氛。

阿姨一邊撕開糖包一邊攪拌著手上那邊熱咖啡:
「你覺得我手上澳幣怎麼辦?現在愈換愈低。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我真得心裡很不好受,好好賺個利息現在卻這樣。」

我說:「阿姨當初為什麼想買澳幣呢?」

阿姨略顯緊張:
「當初就是覺得澳幣的利息比現在台幣定存好上不少,
和前兩年比起來感覺來到相對低點,從年初開始就陸續換,但愈換愈低。」

我對著窗外靜靜微笑著,
拿起咖啡望著窗外閃亮的聖誕樹,
想著:「冬天好像來了」。


今年市場不太一樣,前幾年的多頭發動機原物料商品,
很多人認為是QE要退場的問題,
但很明顯的除了QE帶給市場的心理作用外,
這些原物料商品交易都會回歸到經濟基本面---供需問題,
大家不要忘記鐵礦砂是作為基礎建設使用,
屬於景氣循環,因此不會一直處於旺季。

大家還記得我們在七月初的一篇文章【澳幣與鐵礦砂的下一步該怎麼走】嗎?

當時在最後結論和大家提到
「鐵礦砂產業正面對資金退潮與景氣需求減緩的挑戰,持有澳幣或原物料相關股票的投資朋友必須更謹慎」,
剛好過了約半年的時間讓我們來檢視這段時間澳幣的走勢。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雖然中間有反彈並且嘗試挑戰前波高點,
可惜功敗垂成又回到低檔區。
原因就在於貨幣與利率息息相關,
如同台灣央行之於新台幣的重要性,
澳洲央行的利率決策自然非常重要,
從2012年開始澳洲央行就降息了6次(請看下圖)。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以文章一開始提到的這位阿姨為例,
澳幣兌新台幣從年初來超過10%的貶幅,
目前一年期的定存利率約為2.1%
(各家銀行略有不同),
可說是賺了利息賠了匯差

那還會降息嗎?相信這是很多朋友想問的,
根據澳洲央行最近一次的聲明稿指出澳幣匯率仍然高得令人不安,
澳洲央行總裁重申一個月前的說法,
表示澳幣貶值「很可能是達成經濟平衡成長的必要因素」。

由於房價上漲但經濟表現欠佳因此不一定會再降息,
但是澳洲央行對於澳幣勢必緊盯,而IMF國際貨幣基金也出面表示澳幣仍被高估了10%

澳幣是原物料先鋒

上次的文章中我們提到澳幣與兩家全球礦產大廠必和必拓(BHP)和力拓(RIO)的正向關係,
有讀者來信提出疑問,
認為這兩家剛好是澳洲企業,
自然就會受到澳幣走勢影響。

因此這次我們也找了另外兩家美國知名的原物料企業與澳幣做比較。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皮博迪能源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私人煤礦公司
它所生產的煤可提供美國10%的發電量,
全球各地電力的2%。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阿爾法天然資源公司最主要經營事業群是煤礦,
冶金與發電用途,主要客戶為電力生產商與鋼鐵製造商,
2011年購併梅西煤礦公司後成為第二大的煤礦公司。

這兩家都是美國本土的著名煤礦公司,
我們利用澳幣ETF(FXA)與這兩家的股價找出相關性: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通常相關係數介於-1到1之間,
而這兩家股價一年來與澳幣ETF的相關係數分別為0.75與0.76,
對照下方的相關性比較表,
兩者都落在黃色底的「高正相關」區,可見與澳幣息息相關。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原物料商品走勢先知道

其實在國際投資領域中,原物料商品的交易量很龐大,
交易管道多元,有幾項是投資原物料不可不知的指標:
(1)CRB指數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CRB指數(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 Futures Price Index)
是由美國商品研究局彙編的商品期貨價格指數,
上圖我們也將澳幣ETF一同做比較,
可看出彼此呈現亦步亦趨的關係,
這也呼應上段提到「澳幣是原物料領頭羊」的論點。
(2)高盛商品指數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目前高盛商品指數(Goldman Sachs Commodity Index)是國際市場上資金追蹤量最大的商品指數,
上圖是兩年來的走勢,
眼尖的讀者朋友會發現每波的高點愈來愈低,
代表原物料偏弱的態勢。
(3)UBS商品指數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UBS商品指數(Dow Jones-UBS Commodity Index)則是市場上資金跟蹤量第二大的商品指數,
今年初以來都在兩條均線之下,凸顯出整體原物料商品的疲弱。

這幾項指標大家取得並不會太困難,
搭配這些訊息操作,相信都會有不錯的績效。

上週五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出爐,
失業率與新增就業人口都大幅優於預期
美國股市繼續上漲。

很多人都認為原物料商品已經來到相對低點,
不過我們認為與其摸底原物料不如順勢而為操作美股,
利潤可期而風險相對小。
歷史的走勢會循環而非複製,市場並不是直線變化,世界在變,投資的思維自然要順勢調整。隨著就業報告持續轉好,Fed減碼QE的可能性提高,也代表美國經濟重回軌道。畢德歐夫團隊持續研究經濟數據、質量化分析與資金流向判斷,提供給各位讀者最即時的分享,請持續鎖定幣圖誌相關訊息!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股投資不可不知的25檔權值股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虛擬貨幣的逆襲--比特幣的暴起暴跌
尋找下一個特斯拉---Netflix讓投資人美夢成真?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全面啟動---Big Data投資時代來臨

勝率100%的年底進場法


年底到了,紛紛有人開始在說是否會有年底拉抬行情。而各式各樣的漲跌統計資料也紛紛出爐。比如說:每年12月上漲機率到底有多高?或是到了年底該怎麼進場比較容易賺錢?既然都要做統計漲跌情況或是分享進場方式,似乎應該要研究一下當發生什麼狀況時,可以更確保進場勝率。雖然昨天又大漲一段了,已經上車的人可能在暗自竊喜,那還沒上車的人還有機會可以獲利嗎?如果本篇文章讚數超過200讚的話,獵人來就分享一個價值100萬的年底進場策略,連不會程式交易的人,都可以很容易了解的進場策略。

感謝大家熱烈回應,一天就破200讚了,獵人已將策略公布在文章最下方。

一般坊間的12月進場法


先來看看一般坊間探討的每年12月第1天就進場買進,
然後抱到年底最後一天賣出的獲利情況,提前一天買進也差不多。
但是這種情況有點不合理,怎麼說呢?
因為12月中會遇到12月的合約要結算,要轉倉換到1月的合約,
不過獵人測過了,績效沒差多少,所以還是以坊間討論的方式來實測,
實際回測績效如下所示: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可以看到,不包含今年的過去15年來,勝的次數是10次,敗的次數是5次。
表示有10年是賺錢的,5年是賠錢的,勝率有66.67%。
如果你到了12月,不知要做多還是要做空,不用擲銅板決定了,
閉著眼睛做多勝率會高一些。
但是閉著眼睛做,還是有33%的機率會被路過的大卡車給輾過,
這樣好像還是不太保險,請問獵人大神,有什麼方法可以保護我不被車撞?
喂!獵人不是Z9,請別亂叫獵人大神。
不過獵人倒是有個提升勝率的方法,可以提供給讀者參考。

獵人的勝率100%年底進場法


看到標題就覺得獵人一定在唬爛,哪有勝率100%的進場策略,
獵人真的沒唬爛,先給大家看一下策略績效表: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從上面三張績效表可以發現,原本就只有15個進場點,
為了增加勝率,勢必要加入特殊條件去過濾進場點,
在獵人加入一個簡單的濾網後,進場次數變成只有8次,
但是勝率提升到100%了,疑!這是各位讀者想要的嗎?
想知道獵人施了什麼魔法嗎?下星期再來公佈手法。
齁!別吊人胃口了,趕快說出來。
其實獵人在進場條件中加入了均線當做濾網,
對!就是這麼簡單~~~~~~~~~~~~~~~~~~~~~~~~,
獵人很大方地分享給大家,有興趣的人趕快去測測看。
因為加了均線當濾網,所以捨棄掉前面N天的資料沒用,
為了要公平起見,獵人把原本沒加濾網的策略也捨棄N天資料不用,
兩者的績效對照表如下所示: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加了濾網後,雖然濾掉了1999年跟2008年的獲利,
不過也濾掉了更多虧損的年份,獲利雖然稍微提升,
不過最大策略虧損卻下降,勝率也大幅上升。

事實上,12月的期貨開盤價格是8431,就算昨天大漲,
目前指數也才收在8456,看樣子還沒上車的人,應該還是有機會的。
只是獵人你前面說要分享價值百萬的年底進場法,到底葫蘆裡賣什麼藥阿!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獵人先整理出一個績效表給大家看一下,
最前面兩個獲利是不是有超過百萬,而且勝率也是100%。
除了第4跟第5列有點怪怪的之外,這之後會跟大家解釋,原始報表如下所示: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當然,有的人會說樣本數太少不足為信,
如果有一個策略進場數超過100次,勝率也是100%,
似乎會給大家更多的信心,不過永遠都會有例外,
就算是100%的策略也有可能會出現失敗的時候。
不過反過來想,找到一些跡象發現這樣進場勝率很高時,
你還要反過來跟這個交易策略對做嗎?當然不要。
所以基本上,每到年底做多的勝率是比較高,
因為很多基金或公司都要作帳,不然怎麼領年終獎金呢?

最後如果本篇文章破200讚的話,將會公布完整的獵人特殊年底進場法。
希望這星期介紹給大家的策略,可以帶給大家不同的想法,也希望大家繼續支持獵人!

獵人獨家年底進場法-如果11月底日K收盤價在半年線之上的話,可以在隔天進場做多,然後一路抱到元旦過後第1天出場,這樣的進場方式將會增加勝率與獲利。 獵人幫大家整理了歷年從11月底進場然後到明年出場的獲利表給大家參考如下所示: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所以從11月底就可以開始觀察,如果日K收盤價有在半年線之上,就可以找機會進場做多了!
基本上12月進場做多到年底出場賺錢的機率是很高的,大概有2/3的機率這麼高,但是高竿的人會藉助其他方式把勝率更加提升。


星期二、愛用Google+的幣圖誌朋友,立刻追蹤財經知識

建立自己的投資知識庫--研究報告,年報與第三方報告


覺得吃記者嚼剩的餅乾屑不太喜歡嗎?除了操作技術上的加減碼、風控和期望值管理外,如果你喜歡看一些有趣的資料來理解一下喜愛的產業或投資觀點,本篇將嘗試協助你整理一個簡單的電子書及報告閱讀系統。
你不需要是產業分析師或從業人員,只要覺得可以更深入一點看產業滿有趣的就可以了。就算你是指數化投資的伯格信徒,能夠建立自己的投資知識庫也不壞。這個系統的要點有三:

1.工具管理

本篇主要討論如何整理出想閱讀的、具時效性的研究報告、年報第三方報告三個主要的大項(也就是不討論一般整本書籍或者學術論文)。既然本篇提及的報告大多以PDF為主,自然需要一個好的PDF管理器。
簡明使用教學可見:Calibre-萬用的電子書管理軟體

除了基本的電子書書庫管理、元數據編輯/下載、內建電子書閱讀器等用途外,它還內建十種以上的電子書格式互轉、與手持閱讀設備進行互動、將新聞網站的 RSS 供稿製成電子書、個人書庫遠端分享等功能,支援了 ios、Linux 和 Windows,不管哪種平台的用戶都可以愉快享用,進行分類整理等工作。

什麼?你說手機/dropbox/ipad容量太小塞不了?有些網路硬碟早就免費供應36TB了,你還在邀請朋友幫你加512MB的dropbox嗎?

2.分類與資料收集

下面是研究報告的範圍和分類。

按一般投資機構的基本分類,大致上有宏觀經濟走勢研究、產業研究、個別公司或指標性企業研究、債券、交易策略、基金等等。
若以個人研讀的角度來分類,報告的走向大致有:

1.對比類
進行不同時期,或者不同地區同行業、業內競爭狀態的對比。通常報告是意圖透過對比來解釋某種現象或發展趨勢。


2.個別企業類
例如研究行業中世界級的龍頭公司有哪些優劣勢,或者產業先驅者/技術領先者。

3.系列,專題類
雖然不特定針對某公司,也或許內容上比較雜,但不乏有助建立觀點的素材;例如下圖,把日本OEL產業各公司擁有的專利力量做對比。


4.數據資料類
(例如程式交易等數據、策略開發領域、經濟數據預測)


5.日報、週報、月報、季度年度策略

6.理論研究類
其實不少投資機構都不乏嚴謹的貨幣學、通膨問題探討等資訊,若非直接對應基金或股票投資的內容,可注意優質研究者定期的內容。

7.研究框架、研究體系類




如果對投資的公司或產業不是很踏實的讀者,特別推薦這類報告。
當然你可以採取自己的分類方式把報告們歸檔進Calibre,建立自己的資料庫。

3.確立閱讀的方法論

若把研究報告依來源分為三類:
  • 投資研究報告
  • 由投資機構,如野村證券、貝萊德(BlackRock Inc.)等直接發表的宏觀研究、公司研究、行業研究、債券、策略、基金等等屬之。
野村證券研究報告下載區
貝萊德(BlackRock Inc.)智庫
  • 年報
  • 各國公開資訊觀測站發布,經會計師簽證/政府查核的官方年季報及股東會相關資料屬之。
台灣公開資訊觀測站
美國證管會年報
  • 第三方報告
  • 由第三方研究機構,如麥肯錫(McKinsey)、波士頓諮詢(BCG)或者EET、IHS iSuppli等等發布的報告屬之。
台灣STPI科技產業資訊室
台灣中文的科技業資訊算基本齊全了,懶人可以多挖
IHS
國際性研究機構,很多新聞中心愛引用轉發IHS的圖表
Trading Economics
經濟數據發展預測(含台灣總經數據)
台灣晨星
聽說某新聞網站的新進人員教育:不會寫就抄抄晨星
麥肯錫研究MGI
BCG研究BCG perspectives
工研院IEK產業情報網
很多國內統計資料援引自此

身為有判斷力的閱讀者,每一次閱讀這些報告都不是為了給報告下正誤論斷或讓報告替你決斷投資邏輯,而是為了瞭解自己無法接觸的業界觀點和資訊,然後再觀察基於這些資訊,作者透過什麼樣的邏輯,推導出什麼樣的投資或經濟觀?

由此反覆推敲出自身對產業或經濟的觀點,作出自己的方法論,這是研讀的目的。
對於"研究報告是為出貨抬轎"、"年報也只是企業和會計師一起搓圓仔"、"基金評級完全不用看"等等負面因素,在此也相信讀者們的自覺,能時時保持對資訊的決斷力。預祝閱讀愉快!



愛用Google+的幣圖誌朋友,立刻追蹤財經知識

零和市場裡的長短線贏家(一週後自動隱藏)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期貨交易是零和的遊戲,有人贏錢就有人輸錢
今天做單很順,當沖一天在市場上大贏萬把塊
就代表有人貢獻了萬把塊的血汗錢出來
多空兩股力道就好像在拔河,兩股力量在場內要分出勝負
零和市場當中少數的贏家拿走了多數輸家的貢獻
細看一天的盤面內容可以看見

大戶必勝?

法人、主力、大戶,是否永遠是市場上的贏家呢
長線來說是的,但在短線上也會被散戶吃豆腐
他們並不在意賠這一點錢,反而是要在順風時大贏一把
金湯尼直接點出幾個狀況結論:

狀況1.大單決定趨勢時,勝率非常高,幾乎不太可能會站錯邊
狀況2.散戶會贏,有時是散戶軋大戶,但贏錢的區間跟點數與狀況1.比較少非常多
狀況3.市場上不可能大戶和散戶同時賺錢,兩股力量做同一件事時有一方會轉向
(轉向時容易會伴隨著大戶能量的背離造成大轉折)
狀況4.量縮小區間的盤勢多空都不表態,盤沒有區間,兩者沒有勝負

市場上沒有必勝的方式,但綜合以上結論
衍生出的操作方式如下:

a.永遠緊盯大單的走向,並且在大單與小單完全分歧時拼了命的加碼做同一邊(狀況1.)
b.當市場兩股力量一致時,準備迎接轉折做反向單或是原部位出場(狀況2.)
c.小區間整理的狀況試單的虧損要用停損來控制,這種盤沒有下大注的空間(狀況2.4)

讓能量說話

這篇文章廢話很少,幾乎每句話都是最精要的重點
能完全理解以上的內容對當沖操作會增進一甲子功力
配合資金控管幾乎可以立於大賺小賠的不敗之地

下面直接用能量圖解釋,有進一步的深度問題要討論可以直接來信
這篇文章沒辦法讓新手學習,但對有一段交易經驗的朋友來說會有很大的幫助
誇張一點說甚至有可能影響市場,
本篇算是金湯尼回饋長期追蹤專欄和金湯尼交易系統的老讀者
將於一週後自動隱藏

狀況1.範例 20131129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整日的能量分歧,絕對要大賺


狀況2.範例A 20131203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尾盤小單軋大單,但點數不多


狀況2.範例B 20131202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第一個低點處大單能量背離,小單軋大單


狀況3.範例 20131211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高點出現前兩者同向,高點出現後分歧

以上的範例請自行調出當日的走勢圖,並且對照文中幾種狀的文字解釋
希望可以幫助長期追蹤金湯尼專欄的朋友,對盤面有更深層的體悟

賭徒謬誤: 大數法則 v.s. 小數法則


本週我們介紹Tharp的第8個偏見(Ch5):小數法則 (The Law of Small Numbers)

賭一個公正的硬幣,人頭跟數字出現的機率各半,也就是50%。在此之前,已經連續出現10次人頭,你認為下次擲硬幣(第11次)出現的會是人頭還是數字?

有學過國中數學的應該知道,第11次出現人頭跟數字的機率還是為50%,並不會因為前面已經連續出現過10次人頭,第11次出現數字的機會就會大一些 (>50%)。

但很好玩的是,如果讓賭客下第11次的注,大部份人還是會選擇壓數字 (包刮牧清華自己)。即使他們知道第11次出現數字的機率還是只有50%。

這是很有趣的現象,我們稱為賭徒謬誤(Gambler's Fallacy)。



之所以稱為謬誤,是因為有些賭徒認為第11次較有可能出現數字。理由是前面出現的人頭實在太多了,該均衡一下。

理論上,如果真是一枚公正的硬幣,前面出現幾次的人頭或數字,與下一次擲硬幣會出現人頭還是數字無關,也就是其機率是獨立的。我們可以用下面的表示法:

1/2 = Prob.[第一次出現人頭] = Prob.[第二次出現人頭 | 第二次出現人頭] 
= ... = Prob.[第n次出現人頭 | 不管前面幾次發生什麼事]

為什麼正常人都會有這種心理反應?因為大家熟悉的人頭數字出現的機率各為50%,意思是

如果擲硬幣10次,理論上人頭要出現5次,數字要出現5次。
如果擲硬幣100次,理論上人頭要出現50次,數字要出現50次。
如果擲硬幣1000次,理論上人頭要出現500次,數字要出現500次。
...
如果擲硬幣n次,理論上人頭要出現n/2次,數字要出現n/2次。

注意到上面都是"理論上",而實際情形是如何呢?

當你擲硬幣10次,實際上人頭出現4次,數字出現6次。
當你擲硬幣100次,實際上人頭出現47次,數字出現53次。
當你擲硬幣1000次,實際上人頭要現505次,數字出現495次。
...
如果擲硬幣n次,實際上人頭出現比例為50%+,數字出現比例為50%-

你會發現"實際上"怎麼跟"理論上"都不一樣? 實際上總是與理論上有∆的誤差。

這個誤差,總是如影隨形的存在,我們無法控制,只能去揣測∆的行為。

例如,有一個行為是肯定的。那就是隨著實驗次數越多,人頭跟數字出現的比例越接近50%。

當你擲硬幣10次,可能實際上人頭出現4次,人頭出現比例占了40%,∆=-10%。
當你擲硬幣100次,可能實際上人頭出現47次。人頭出現比例占了47%,∆=-3%。
當你擲硬幣1000次,可能實際上人頭出現505次。人頭出現比例占了50.5%,∆=0.5%。
...

發現什麼事?當實驗次數越多,人頭出現的比例有沒有越接近50%? ∆有沒有越接近0。


當你擲硬幣n次,n趨近於無限大(∞),則∆會趨近於0。

賭徒謬誤 (Gambler's Fallacy)

這時如果你是"正常人",你很自然會有一種奇怪的思維。

如果前面已經出現過好幾次人頭,使得人頭出現的次數佔過去比例離50%很遠,你會不會認為下次出現數字的機會大些?

大部份人都說不會(有學過機率),但心理上都覺得應該要會,理由是

因為下次出現數字,才會使得這個離50%很遠的比例,稍微回來接近50%。

然而,這些都是錯覺!下次擲硬幣,人頭數字出現的機率,還是各為50%。

Amos TverskyDaniel Kahneman對賭徒謬誤的結論:小數法則(Law of small numbers)。

大數法則 v.s. 小數法則

做統計預測的人,最喜歡講大數法則。顧名思義大數法則就是次數要很多,要多少?最好是無限多,跟韓信要兵一樣,多多益善。

我們平常說機率多少,是用大數法則的角度去說機率這件事。也就是當無限多次試驗後,實際情形(發生比例)會跟機率一樣。或著說,次數越多越,比例越接近機率。

只是大大部份人往往會忽略這件事。

更慘的是,就算次數真的夠多,假設10,000次好了,還是不能決定10,001次到底是出現人頭還是數字,因為機率還是各為50%。

對賭徒來說,他們往往會把過去十次當做夠多,過去百次當做夠多,當發現比例偏離時,就認為再來可能會出現另一個方向的結果。

事實上每次擲硬幣都是一個獨立事件。也就是每次擲硬幣跟前面發生什麼事是無關的。

但是即使無關,大數法則就是會讓整體事件發生的比例,跟理論上的機率吻合。

星期五;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幣圖誌Bituzi電子報」

大數法則也告訴你,我們預測未來長期的趨勢,可能比預測明天會怎麼走,容易的多。

就像我可以預測擲硬幣一萬次,約有五千次會出現人頭,實際情形與五千不會差太多。

可是我們無法預測擲硬幣兩次,這兩次會出現什麼?很高的機率預測會與實際的完全相反。

若是上面這句話你同意,那做波段單會比做當沖容易賺錢嗎?

這個具有爭議的問題,牧清華也不知道,或著說因人而異。

交易是個人行為,還有太多個人的因素,包括交易風格...等。

變數太多,使得有些人適合作當沖單,有些人適合作波段單。

這麼官方的答案,也許就是標準答案吧!

簡單六張圖解析2014年房市投資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紅色子房語錄:自住歡喜就好,投資注意風險。


上週紅色子房應邀在CCIM年度論壇大會,對現場超過900位房地產界菁英發表 CCIM房市預測簡報,有些讀者也已從各大報紙媒體報導知道紅色子房表達的訊息。其實這簡報研究內容是我與八位CCIM專家,包含銀行、教授、投資經理人、估價師、商仲等花了一個月共同討論出來的,因此紅色子房整理出以下最精要的六張簡報,分享給大家。

因應大會主題,我們主要研究美國QE退場對房市的影響,相信許多讀者已經在紅色子房先前文章QE3退場 影響房市的兩個效應知道,QE 退場造成的利率變動才是影響房市的關鍵。以下是CCIM研究小組對QE退場的看法: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依我們看,QE退場條件其實頗高,因此短期內退場的機率不大,但是由於我們往往一項房地產投資就超過三年,所以仍必須注意未來有可能產生「不動產投資負槓桿」情形。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所謂不動產投資負槓桿,就是該物件的每年租金收益率(比如說2.5% Yield),低於借款利率(比如是3% interest rate),就會造成「借越多越不利」的情形。

但是,依據我們對歷年來利率的觀察,即使受QE退場影響,預估利率也會採漸進式調整。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一般銀行會依據「指數型房貸指標利率」再加上約1%為正常房貸利率,並根據物件標的及借款人還款能力進行調整,若依上圖來看,目前正常房貸利率約落在2.37%左右。短期內為了避免產生前述負槓桿效應,建議讀者找投資標的,年收益率至少要3%以上。

除了利率因素以外,影響房市還有以下政策因素: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單純從房地產來看,「陸客自由行每日開放人數」及「簽署服貿協議」都有機會增加地產需求,因此從CCIM看來是較正面的影響。而對壽險業影響甚鉅的「金管會金八條」、「實價課稅」及「奢侈稅」則是對市場活絡有比較抑制的作用。

因此,綜合考量上述因素,CCIM協會對將近100位平均年資超過10年的CCIM專家及候選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如下表: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各位讀者發現了嗎?綜合整理結論如下:。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必轉)

2013年一下子又要過去了,
謝謝這麼多讀者對於幣圖誌以及畢德歐夫美股專欄的支持。
愈來愈多朋友進入國際投資的行列,
到江湖闖蕩前,練功、兵器不可少。
如同操作台股,要有操作平台(開戶),
也要知道個股代碼。

畢德歐夫在新書《美股大贏家》中向大家介紹許多好用且免費的工具,
如Google Finance,搭配不同海外券商、複委託管道;
有了帳戶之後,下一步就是熟悉各種代碼。

今天我們就列出各種投資類別中常用到的ETF代碼,
讓你第一次國際投資就上手!
讓你省下時間,賺進財富。

股市系列ETF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原油能源系列ETF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貴金屬系列ETF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各位讀者新的一年即將來到,準備做好資產的各項配置了嗎?
畢德歐夫團隊精心策劃2014年的美股資產大躍進活動,
我們知道台股已經沉悶很久了,
如果願意走出台灣、放眼國際,
我們將可以提供更多有力的資料,
以及操作方法給讀者,
以上資料覺得看的還不過癮嗎?
先把這些資料存檔起來。

我們還有更多美股實務操作的內容等著你!
這篇內容對你有幫助的話,別忘了也分享給朋友知道。
謝謝!
市場不變的定律就是變,無論交易或長期資產配置,透過選擇多元的國際投資,更能抓穩資金的趨勢。國際投資的範疇非常廣泛,由於篇幅有限我們僅能列出部分代碼,不過相信這些ETF們已經讓大家眼花撩亂,也非常實用。畢德歐夫團隊花了不少時間整理歸納,有更多豐富的投資類別與代碼,歡迎大家參加資產大躍進計畫,與我們一起前進國際!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股投資不可不知的25檔權值股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虛擬貨幣的逆襲--比特幣的暴起暴跌
尋找下一個特斯拉---Netflix讓投資人美夢成真?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全面啟動---Big Data投資時代來臨

基本概念:加權指數

以台股市場來說,有些人是操作個股,有些人是操作期貨、選擇權,但這些商品多多少少都是有一些關係的。
最重要的起頭,要對於什麼是「加權指數」有所認知,台股市場的加權指數,也有人會說大盤,那什麼是大盤呢,如果用比較簡單的說法來詮釋,就是我們將台股所有的股票當作是一檔股票。其實將所有的股票編制成指數也是一種專業,裡面也有很多的細節可能過於複雜,我們只討論最重要的大方向、大概念。

將很多股票整合成一個指數,也就是將很多個東西整合成一個數字,其實從小時後我們就開始做了,那就是在「計算考試成績」上,假設考試有考五科,國文、英文、數學、物理、化學。外文系可能把英文的成績加權75%(x1.75),物理系可能在計算成績時,把物理、數學的成績作較高的加權。

編輯找了一個大學考試入學分發簡介的範例跟大家說明:

【範例】:
若甲生之指定科目考試成績為:
國文 65.12 分,英文 74.28 分,數學甲 29.82 分,物理 50.64 分,化學 48.32 分,生物 60.07 分。
某 A 校系所訂之指定科目考試採計科目及方式為:
國文 x1.00,英文 x1.50,物理 x1.25,生物 x1.25
則甲生對 A 校系之加權總分為:
65.12(國文)+74.28(英文)x1.50+50.64(物理)x1.25+60.07(生物)x1.25
= 314.9275……經四捨五入為 314.93

拉回我們的主題,加權指數,那我們怎麼把台股這麼多檔股票的加權指數計算出來呢?一般來說我們說的加權指數,納入計算股票都是屬於上市股票,上櫃的股票是不納入計算的,既然上櫃股票不列入計算,自然也會有所謂的「櫃買指數」

如果計算考試成績的例子來說,有些科目有比較高的加權,有些科目有比較低的加權。
那在計算加權指數的過程中,什麼股票有比較高的加權,什麼股票有比較低的加權呢?
台灣加權指數是根據市值加權法編制的。意思是說高市值的股票有比較高的加權,低市值的股票有比較低的加權

其實加權指數的編制法,不只市值加權一種,也有所謂的價格加權指數,也就是高價的股票對於指數的影響有比較高的權重,低價的股票對於指數的影響有比較低的權重。市場上知名的價格加權指數有道瓊工業指數、知名的市值加權指數有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Standard & Poor's 500 index)、香港恆生指數(Hang Seng Index)及台灣的加權股價指數。

什麼是市值呢?市值計算的方式為:每股股價乘以總股數
所以我們了解到,高市值的股票漲跌影響大盤指數漲跌比較大,相較於低市值的股票。
我們在期貨交易所也可以找到台股中,影響指數漲跌的市值排行表:


資料來源:台灣期貨交易所
http://www.taifex.com.tw/chinese/9/9_7_1.asp

那高市值股票的漲跌是如何影響大盤指數的呢?
以台積電來說,因為它的市值佔了大盤的11.26%,
假設今天台積電2330出了新聞有了爆炸性的利多,漲了5%,
大盤指數就會因此多了,5%乘以11.26%的點數,
也就是0.56%的點數,
如果現在大盤指數是8000點,那台積電就可以替大盤貢獻了44.8的漲點。
這個觀念非常重要,因為這代表著控制著高市值的股票,就能夠影響大盤指數,
至於影響大盤指數可以如何獲利,就要看下一個主題:大盤指數可以交易嗎?

延伸閱讀:
http://www.twse.com.tw/ch/products/indices/tsec/taiex_6.php

大盤指數可以交易嗎?

既然我們了解到大盤指數是想要把台股上市股票整合成一個指數的概念。那麼大盤指數是可以交易的嗎?可以的,了解到大盤指數編制的方式後,如果一般人要交易大盤指數,並不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因為他必須要準備一個投資組合,買台積電的金額佔了11.26%,鴻海的金額佔了4.36%,如果我們以一百萬來說,如何讓11萬26的金錢買滿一張股票102塊的台積電,在實務上會遇到很多問題,市場上於是推出了其他的商品,幫助我們操作指數,這些商品是:ETF(0050)、期貨、選擇權。

什麼商品是同一個商品的概念,在我們分析籌碼的全面性時非常重要,舉例我們要分析外資在股票的籌碼布局,但有可能股票的部位是跟期貨的部位有所對應,只看股票就容易不夠全面。

若我們在籌碼分析中,提出一個前提假設:外資在台股市場不斷提款,是長期贏家。其實並不可能我們侷限外資僅能從股票賺錢,畢竟能投資的商品有這麼多,以下是可能的操作工具:


* 台幣
* 股票(高市值)
* 期貨
* 地下期貨
* 選擇權
* ETF

了解大局就能找到契機。




100元美金買20間房屋還有找的城市---底特律

前不久,美國有個城市底特律宣布破產了...
那則新聞讓同為金融業的阿嘉打電話來詢問。

阿嘉是金融業的研究員,也常常要加班完成公司要的研究報告。
底特律破產,許多媒體之前也報導過幾次...

他與我約在站前新光三越店附近的星巴克,
在等他來的同時,看著台北站前人來人往的車潮與人潮。

我想著遠方的底特律到底是怎麼走到破產城市這一步...
難道這一切會是短時間造成的嗎?

阿嘉快步的走來:「sorry,遲到了,
有關美國底特律的破產,會影響到汽車產業嗎?
底特律不是汽車大城嗎?
對了,這樣美國股市的大多頭會因此就受到影響嗎?」

你認為底特律破產會是這一年才有預兆的嗎?」我緩緩提出疑問。


「其實我覺得你關心的只有美國股市多頭會不會被影響,
至於汽車產業少來了,你最好是會關心...哈哈」

阿嘉一臉不好意思的說:「是啦!畢竟台股現在沒什麼行情,
我自己有作一些美股期貨,我也是怕會影響到我的多單。」

「挖勒,你都研究員了,還在那邊問多空,
資產配置比較重要...
有關底特律破產,因為好幾年前就有徵兆,
很多企業都離開了啦!所以沒什麼影響啦!
不過美股後市怎樣,你自己去研究。」

我們後來決定去吃個麥當勞超值晚餐就好,
星巴克人太多了,排隊這檔事情實在不太合我胃口。

(題外話:最近星巴克股價82.5沒站上之後,一路下跌,
跌破月線,現在76.4左右...)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圖為星巴克日線圖

(不過今年以來,還真的是很猛,漲了約50%,星巴克打趴一堆台灣權值股)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圖為星巴克今年以來走勢

拉回到我們主題吧!星巴克有機會再聊...

我們先來看看底特律這個城市變成什麼模樣。

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破產城市

1.人口數從1950年高達180萬,如今僅剩70萬

2.失業率達18.6%。

3.個人平均所得為15,261美元,有36%的居民生活在貧窮線以下。

4.犯罪破案率不到10%;緊急電話回應時間平均長達58分鐘
2013年上半年,僅有三分之一的救護車可執勤。

5.廢棄建築物高達78,000棟,每年平均發生12,000起火災案,
有高達40%的街燈故障。

台灣任何城市應該都比他們好...

今非昔比

底特律在20世紀前期曾因為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三大汽車上總部設置於此,
三大車廠馳騁全球,而擁有汽車工業王國和汽車之城的稱號,
曾經為美國五大城市之一。
(現在五大城市為:紐約市、洛杉磯、芝加哥、休士頓、鳳凰城)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但在21世紀的今日,
負債超過180億美元的底特律在2013年7月申請城市破產保護,
2013年12月美國聯邦破產法院裁定底特律符合破產保護條件,
必須重整其債務,破產之後,法律糾紛、資產出售、
職工及離退休人員的救濟金縮減、
2萬居民養老金福利的削減等都是牽連出的問題……

破產三大原因

一、
致命傷:1967年第十二街騷亂事件,
黑白種族動亂,導致城市動亂不安
許多高資產人士後來就紛紛遷離市區。

二、
1970年代石油危機,加上日德等經濟型汽車品牌的威脅。

三、
2008年的金融海嘯等於是底特律致命的一擊,
當時三大汽車公司裁員14萬人,
2009年三大汽車廠中的通用和克萊斯勒相繼宣布破產。

這一連串事件後,使得很多中產階級和商人早已出走,
導致政府稅收下降,但市政支出和一些福利支出仍然龐大
政府入不敷出,債台高築。(應該不會發生在台灣政府身上吧!?)

而其中導致底特律破產最根本原因是「經濟架構缺乏多元產業」,
只呈現單一產業狀態:
汽車產業,使汽車產業一旦受到影響,
該城市的經濟即會受到嚴重打擊。

底特律破產是否會影響美國汽車產業?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福特汽車美國廠總裁Joe Hinrichs在12號發表福特將在2014年增聘3000名員工,
增設三座新廠,兩座在中國,一座在巴西。(沒有美國)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圖為通用汽車週線圖(可點圖放大)

其實在2006年底特律的財政赤字就已經達1.73億美元,
收入太少,支出太多,
破產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從福特和通用汽車的股市走勢圖就可以發現,
從七月底特律申請破產至今其股票價格是相對走高的,

由此可知汽車產業是沒有受到底特律破產影響的,
原因是底特律的汽車製造業集中在底特律市區已經是50多年前的事情了,
經過以上三大事件的影響下,

已經使得重要汽車產業不得不搬離底特律,
零部件生產商現在大多位於底特律北部的獨立衛星城。
只有通用的總部由於無法搬出,
仍位於底特律的標誌性大樓底特律文藝復興中心。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大廈門前的碑文上寫著:通用汽車大樓,傳統與未來,獻給底特律人民的禮物)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通用汽車各個品牌的標誌)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這是面對底特律河的一個大廳,透過玻璃牆,可以看見河對岸的景觀。)

這棟大樓快要40年了,卻依然不減氣派,
從大樓建造到現在已經將近40年過去了,
底特律復興了嗎?隨著美國汽車工業的遷徙,好像是沒有起色。

(話說快40年的建築物,怎沒建商去談都更!?
台灣的建商此時去收購底特律一定超便宜...)

2008年底,美國政府宣布撥出174億美元為美國汽車產業提供緊急貸款,
在政府幫助下,
使得通用汽車在08年金融海嘯宣布破產後還能在2011年以900萬輛的銷量超過豐田,
通用汽車重登美國最大汽車商寶座。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圖為通用汽車月線圖,白色框框為今年以來漲勢(可點圖放大)
今年以來漲了30%左右,漲勢強於大盤。

這種大型股,想買多少股都沒問題,流動量也非常良好。

福特與通用財報比較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以上這四項數據越高越好,
福特汽車略勝一籌。不過兩者股價都還是多頭走勢不變。
未來隨著美國經濟復甦,汽車產業的發展也是正向發展。

破產下的特殊現象

在現在每個都市精華地段房價都被吵得不斷翻漲的時代,
美國底特律房價有的低至1美元 有人兩年買了363套
還有許多地方沒人住,沒人買的特殊現象。
原因為當地的治安太差了,
沒人敢住,簡直像一座荒城,
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現象,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房子都便宜。
13公里以內的市區全是貧窮的區域,
安全差環境亂...
而13公里以外的許多衛星城環境非常好,
房價不比美國平均房價低...

看來好的房子,還是不便宜啊!(痛哭...)

如果喜歡今天的內容,請給我們一個鼓勵,
分享給更多朋友閱讀...謝謝

如果想對美國股市更進一步的學習,
別忘了畢德歐夫團隊精心策劃2014年的美股資產大躍進活動,
畢德歐夫團隊近一年來唯一的活動,請別錯過!
我們還有更多美股實務操作的內容等著你!

遠離台股內線坑殺,前進國際市場!
有更多的星巴克大型績優股,績效表現都打敗台股,
要「績優」還是「積憂」?
全球重量級企業都在這邊---美國股市。
底特律破產並不會引起美國股市任何波瀾,多頭走勢強勁,源自於美國經濟復甦,以及過多資金的流竄,股市只在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發生下,才會產生暴漲暴跌,每一個城市都應該要有良好的治安與經濟發展,否則居住人口不會久留,自然會往更好的城市移動。資金也是如此,哪邊有錢哪邊去,前往美國吧!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股投資不可不知的25檔權值股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虛擬貨幣的逆襲--比特幣的暴起暴跌
尋找下一個特斯拉---Netflix讓投資人美夢成真?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全面啟動---Big Data投資時代來臨

讓走勢圖更清晰:畫線的藝術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念書的時候,我們總是會在課本上畫線,特別是考試的重點
還會用五顏六色的螢光筆多標記個幾次
做這個動作除了當下腦部可以加深印象之外,
複習時也可以提醒自己要多加注意
在操作上很多時候也可以在走勢圖上畫線,來輔助操作
但如果是把整個畫面弄的花花綠綠的,意義就不大
主要還是要在幾個特定的關鍵點上畫線,讓思路更加清楚

善用軟體

長期看金湯尼專欄的讀者,你一定很熟悉這套軟體
精業資訊的軟體是金湯尼認為目前的免費軟體當中
看盤設定的自由度與圖表最清晰的一家
國內的券商有日盛鉅富贏家與康和全都賺
建議每個有在做當沖的讀者電腦裡都要有,肯定會幫助你看盤方便些
除了畫面的設定自由度高,比例清晰
畫線的功能也很到位,像是大盤的開盤點有小數點兩位
也可以很精準的畫上,
讓你隨時可以注意開盤時是否有開盤點即是最高最低點的現象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重要的畫線時機

畫線的時機簡單來說就是要注意的關鍵點位
為什麼這些點位是關鍵的點位?到底是那個流派的技術分析說的算?
如果這些點位是每個人都在關注,那他就會是一個心理上的支撐跟壓力
支撐跟壓力經過反覆測試變的很堅固,那實質的支撐壓力就產生了

1.開盤前找近幾日的支撐壓力
開盤前的重要功課,是把近幾日的日K線調出來
把壓力跟支撐找一下,看看這些點位盤中有沒有機會來到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重點是來的時候當下要知道,就能提前注意看他跌破或是站上時的力道
很乾脆的站上或是跌破,伴隨著現貨出量長紅長黑是最漂亮的狀況
配合個人的操作週期,也可以把15分、30分、60分的K線拉開來
在細節上會比日K看的清楚一些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2.一開盤先畫開盤點
開盤第一件事情就是馬上把開盤點畫出一條水平線
開盤之後的走勢處於那一個位階,開盤線、平盤線
就可以開始有第一個多空解讀
如果行有餘力,摩根期也順便畫上會讓多空氣氛更明顯
結算日當天早盤9:30前,摩根在盤下的時間比較多,台指剛好相反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3.動態調整早盤區間
開盤到9:30這段走勢叫早盤,早盤有很多重要的數據
可以讓你對一整天的多空氣氛在很早就有想法
指數在這段時間震盪的過程當中,也適合隨時畫出這個區間
看區間是上移還是下移,所以隨著指數上上下下刷過區間
畫線也像是用橡皮擦塗掉之後再重畫
當有快市突破區間時,出量時大幅的買賣力同步跟上
第一時間如果上不了車沒做到突破,那條線就是接下來最標準的進場點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4.當日最高點與最低點
早盤過完畫線就可以不用那麼頻繁,畫線處就是重點處
如果一張走勢圖上滿滿的都是線,那這個功能的意義就不大了
接下來的重點是在指數創新高或是創新低時移動那條線
第一個重點是提醒你:目前指數正在創新高或是創新低
如果你的手中有多方部位,一直把線往上移應該很開心
抱多單卻一直不斷的畫創新低的線
那應該要注意你的虧損是否創新高,停損點可別隨著水平線不斷下移
第二個重點,行有餘力也可以在其他相對比較的指數跟著畫
在創新高或是創新低時觀察他們是否有同步跟上
或是觀察是由那一個指數帶動盤勢突破區間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結語

當沖操作上要完全看成交名細、五檔吃單來做短線單
需要非常強的盤感與反應力,並且要緊盯盤勢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方式,若是做單的節奏比較慢
趟數比較少,進場的部位比較大
那就應該更謹慎的思考每一筆單的進出,而不是看到黑影就開槍
畫線這個基本功,可以讓你對盤勢的位階有最基本的規劃
有了規劃之後,在盤中心理層面上會穩定不少

交易理論 v.s. 操作實務 的矛盾大對決?


上週有讀者質疑牧清華是否有交易經驗?說來實在可笑,可能是因為牧清華寫作風格大多是理論敘述,或是經典文獻導讀,很少對盤勢或是操作技巧發表看法,也難怪讀者會有這樣的質疑。

牧清華有沒有交易經驗不重要。生活上能夠吃飽喝足,再賺點零用錢花花才重要。

真的,能做到上面這樣就該知足了。小富由儉,大富由天。人生不是只有賺錢為目的而已。

那些犧牲自己還能奉獻的人實在太偉大,牧清華在此敬上無限萬分的敬意。這個社會的確因為你們變的更美好,可惜偉大的人總不是大多數!

大多數會來Bituzi的朋友,都是想要靠交易賺錢。不好意思,牧清華比較銅臭,無法認同交易的目的在於修身養性之類的屁話!

我們本週就來討論,就交易這件事來講,到底是理論嘴砲重要,還是實戰經驗重要?

我想大部份的人都會說實戰經驗重要。有沒有看過真正的股市大戶,號子理的阿伯。

大部份的阿伯都是菜籃族,但也有少數阿伯,大內高手樣,從年輕時代就整天泡在號子,二、三十年的光陰直到現在,

阿伯一出手,可能就是好幾十萬,好幾百萬,壓很大嗎? 事實上阿伯的資產可能有好幾個億,幾百幾千萬都是小咖。阿伯無疑是個成功的交易者,靠的是在市場上打滾廝殺二、三十年的經驗。

阿伯讀過什麼書嗎? 可能沒有!

阿伯學過什麼理論嗎? 別傻了!那不是搶牧清華跟市場上一堆專家的飯碗。

但阿伯有沒有賺到錢,有!      是不是人生勝利組?  就coco來說的確是!

因此,實戰經驗重不重要?Totally Agree!

但是,我們拉回全世界最大的金融交易聖殿,華爾街(Wall Street)。

這裡可能跟澳門賭場一樣,金碧輝煌,金光閃閃,金童到處都是。這裡可能是全世界最會賺錢的專家集散地!

但是,要進入華爾街容易嗎?不是長春藤名校,至少也要一份還不錯的學歷。博士在這可能都被嫌知識水準低落。

如果實戰經驗真的這麼重要,Wall Street為啥不找世界各地號子理的阿伯就好?

阿伯不適合華爾街的可能原因如下

阿伯熟悉單一市場,善於操作某個商品;但不一定懂其他市場,其他金融商品。並不適合國際化的Wall Street。

阿伯一路白手起家,習慣的是資產越玩越大,阿伯現況就是只會玩幾個億的資金。一旦突然給他更大的資金,例如幾百億,他可能不會玩。

阿伯靠的是Fu,無法定量。可是市場環境一直改變,資訊成長速度每天都在進步,過去的成功不代表未來也沒問題。

金融交易有很多種技巧。大單小單、長線短線、技術籌碼、甚至程式交易、高頻套利。阿伯可能只擅長於其中一種。

當然,阿伯不會英格麗許可能也是個原因!

上面種種論述,說明了背景專業知識的必要性,這是理論派的人會拿出來說嘴的。

另一位阿伯級的高手,實戰經驗豐富,也是市場上的名嘴。有一次,他建議客戶下一組單:

買進一口期貨,再買一口賣權(Put)避險。他的論述是,看漲,但是風險考量,需要買Put當做保險。

沒有錯,這個論述正確。而且他會不會賺錢?他一直都很賺!

但這樣的交易行為,奇不奇怪?有些熟悉選擇權平價公式(Put-Call Parity)的"理論專家"可能會覺得這在脫褲子放屁。

因為這樣的投資組合,相當於買進一口買權(Long Call),也就是 K+ C = F + P。



理論上來說,阿伯可以直接買進一口買權,就達到跟現在組合一樣的效果,還只要花一口選擇權買方的手續費與交易稅。

但阿伯需要知道Put-Call Parity嗎?牧清華認為不用,因為阿伯已經有自己的操作風格,交易頻率、下單習慣。這些都是Fu,無法用理論去量化形容。

你把阿伯的交易組合用買進買權(Long Call)去表示,阿伯的Fu就不見了,或許真的就不會賺錢了。

牧清華觀點:專家非理論派,也非實務派。

最後,牧清華必須陳清一下。本人不是理論派,也沒有實戰經驗豐富。讀者當然可以認為牧清華只是愛說說嘴砲,寫寫文章的小屁孩而已。

牧清華從2000年開始接觸這個市場,到現在13個年頭,歸零過一次,大賠過數不清次。一次又一次的慘痛經驗,牧清華反而覺得很屌,沒什麼好不敢說的。

因為這是我認為最珍貴最有價值的東西!經驗別人不一定學的來,痛苦感受別人肯定領悟不到。

說到那次破產經驗,牧清華開盤就賠掉80萬,一秒鐘的時間而已。

週遭朋友還為此制定了一個單位mn(牧清華名字縮寫)調侃,代表賠錢的速度。也就是

1mn = 賠80萬/秒

大部份的讀者可能都比牧清華厲害,你們賠錢速度應該不容易超越上面的紀錄。

但如果有朋友比牧清華還屌,賠錢更快。那牧清華也恭喜你,至少你經歷過這種深刻的痛苦,全身都在顫抖,除了骨頭沒有一個地方是硬的。

若投資朋友真有過破產經驗,希望你經過反覆的檢討後,就此有學到"經驗"。也請切記,年輕時早點破產總比老了才破產好。

牧清華觀點:沒有理論派,也沒有實務派。只要會賺錢,就是專家!

要變成專家,要經過六萬個小時的練習。如果每天盤中五小時,盤後三小時,一天花八小時的時間,也要經過7500個交易日。(假日請休息把時間留給家人,人生不是只有交易而以。)

若以一年估算250個交易日,至少也要經過30個年頭。也許阿伯就是經過30年的光景,才會變成獲利保證吧!

但牧清華沒有,所以不敢以專家自居。本人不是理論派,也不是實戰派,只是希望能寫些看似無聊的論述,分享給有緣人了罷了。

星期五;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幣圖誌Bituzi電子報」

人生是永無止境的學習過程:週遭環境是動態的,變化萬千的。你需要有經驗,有知識才能去應付。

交易也是一樣:一邊交易,一邊學習,配合市場改變,累積經驗,轉化成知識,不斷精進。

這才是交易,這才是聖盃,這才是人生!

讀者深度提問:台灣沒有Forsake拋棄權 房市還會崩盤嗎?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紅色子房語錄:華山論劍,歡迎讀者高手交流討論。

紅色子房寫這麼多文章,常有讀者來信與我切磋討論,我也是不亦樂乎。最近讀者Robert向紅色子房請益,提到美國民眾有一個forsake權利,只要房屋市價已低於貸款,覺得沒必要繼續付房貸,就會行使權利「拋棄」他們的房子,這樣反而加速房市崩盤。若台灣沒有這樣的設計,房市是不是較難跌?我徵得他同意將問題提到版上,歡迎讀者留言討論。

以下是Robert的來信:

子房大大 你好

剛剛看一個很有趣的影片

還記得2008年次貸危機時,Youtube上有一段影片,用很生動的方式介紹"次貸危機"背後的成因。其中在 9:00 的時候,有一段描述是這樣的


"尚負擔的起房貸的人,因為他們房子的市價已低於貸款"

"他們覺得繼續負擔房貸,是件沒有道理的事"

"所以,會選擇行使權利 Forsake (拋棄) 他們的房子""

"因此,造成市場上更多的房子出售,進而加速房價崩盤"

而 Forsake (拋棄) 這個權利,據我粗淺的認知,在台灣的法律是沒有的

因此,就算房價低於貸款金額,貸款人還是必須就貸款金額負全部的責任, 甚至還會面臨銀行追繳擔保品,或對該跌價部份提早清償 (雨天收傘)

承上,可能可以做個粗糙的假設,就是:

美國 (或外國) 房市崩盤的指標或經驗,或許無法完全套用在台灣 (無 Forsake 權利的國家) 上?

因為,就心理層面上,如果你知道可以行使 Forsake 權,那你在做決策 (買房子、投資) 的時候就不會特別小心,

你會想:反正房價跌下來,把房子丟給銀行就沒事了 (下檔風險有限)

所以,你可能會去選擇區位不好或蓋的很差的房子,更甚至你不會認真的跟建商砍價。

Forsake 權事實上有"助漲助跌"的效果

相反的,因為台灣沒有 Forsake 這個權利,

所以購屋族、投資客對於選房子都比較小心,因為只要選錯,就是30年悲慘的人生。

更因此,房市交易就算疲軟不振,價格仍然支撐在那裡 (因為大家的成本都鎖死了)

台灣近年唯一次的房價崩盤,只發生在SARS (非人為因素) 下

人為因素造成的房價暴跌,可說是從來沒有發生過

不知子房大大,對上面問題的見解如何呢?

Robert



台灣沒有forsake權的設計,所以一旦房市大跌,可能只會是破壞性的經濟崩盤。這樣的預期結果會跟政府「打房政策」相抵觸嗎?

讀者Robert的提論頗耐人尋味。

紅色子房特別請教我任職公股銀行高層,同時是美國常春藤名校博士的CCIM同學,已有初步看法。將在下週公佈。

在公佈之前,也歡迎讀者留言交流提出你的看法!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黃金傳說:是不朽傳奇還是歷史名詞?

「你覺得黃金還可不可以買?」
問的人是Joyce阿姨。

「阿姨,今年黃金跌跌不休,怎麼還想買黃金呢?」

「人家說富貴險中求,以前可以漲到1900這種價格,
我看人家都說那個QE只是小小減碼,
現在黃金價格才1200左右,
如果漲回去那真的是大賺一筆!」

這樣的問題沒有間斷過,
特別是黃金在四月大跌之後,
每過一段時間就有人衝進去低接,
最著名的就是中國大媽,
「Dama」也成為新英文詞彙。

那麼今年以來黃金究竟表現如何呢?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假設每到一個跌幅後就帶著鋼盔往前衝,
會愈攤愈平、接刀接到傷痕累累,
甚至摸底摸到大白鯊。


這樣的事情不光是黃金這個商品,
就算是台股也常發生,
像是過去知名的千元股王宏達電。
下圖為宏達電月線圖: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幾乎每個月都有更便宜的價格,
但是過往的榮耀是不可否定的,
一定有人買到股價連續大漲的那段行情,
只是後來沒賣出的話就悲劇了。

面對變動的市場,「絕對價格」不是重點
當下的趨勢才是關鍵...

Big data工具來看群眾心理

身處在到處都是資訊的年代裏,
不只是要擷取資訊,我們可以反過頭把它作為一項指標
(可參考全面啟動---Big Data投資時代來臨)。
藉由Google Trend最後的結果可以看出大眾對關心的程度,
並能有效反映市場狀況,畢竟市場價格都是大眾所決定出來。

透過Google trend的結果,
我們對照黃金價格,發現價格與熱門程度呈正向關係
(以黃金、gold搜尋皆有類似結果,考量語言與精確度,選擇採用price of gold)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熱門程度通常是落後指標,
也就是當價格出現大波動才會引發更多搜尋,
對於投資者一般心理帳戶來說,
喜歡上漲而規避虧損,
大部分是正向關係。
不過也有不一樣的時候,
如上圖的B(紅圈處)中,
熱門程度和價格是呈現相反關係,
這時候情形是「當價格大幅下跌」,
也會引發逢低買進的想法

為什麼交易黃金?

除了黃金色澤特別吸引人外,
以存量來看,
黃金是現有寶石級鑽石的5倍、白銀的50倍。
再加上過往歷史與信用儲備都以黃金為基礎,
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規模超過實體條塊的50倍,
可見黃金對大部分人的意義多用來交易而非擁有

相對於黃金,鑽石的定位就是收藏,
我們將黃金ETF與鑽石ETF做比較,
來檢驗彼此相關性。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從相關係數來看,屬於普通正相關,價格轉折出現在今年九月之後的時間,
顯現出黃金受到市場交易影響大。

黃金的供需結構

有許多人用各種技術圖表來分析,
我們更相信一個趨勢需要一個動力(momentum)來驅使才能走得長,
最實在的是市場的供需結構。

前一段提到黃金的需求很多來自於「交易」,
就和實質利率息息相關,
一旦實質利率偏低,貨幣價值降低,
市場就轉向持有黃金等保值物品。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幾乎是呈現鏡射的走勢,而隨著預期美國利率升高的預期,
黃金價格也同步走低,操作黃金的大功課---盯住債券的利率發展

從黃金到黃金礦業的投資策略

大家都在關注黃金要上漲還是下跌,
卻沒有想過利用黃金的走勢找出最好的投資方式,
畢德歐夫團隊在這裡和大家分享比直接操作黃金更有空間的策略:
「黃金礦業ETF」。

名字聽起來跟黃金ETF很相似,
來看看黃金ETF與金礦ETF到底有多密不可分: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顯現的結果是非常類似,
不過兩者之間還存在其他關係,
直接用圖表找出關聯性。

下面黃金ETF為紅綠線,與黃色線的金礦ETF相比: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首先在黃金呈現上升時期,金礦ETF也是多頭不止,
甚至更突出;兩者高低位置互換大約在2012年的3月左右,
意味市場已看空黃金整體而先賣出金礦ETF

即使幾個月後QE3宣布,
金礦ETF也只能縮小與黃金ETF間距,
再來就像分手的戀人一樣,漸行漸遠。

在黃金多頭時期,金礦指數會比黃金獲利更穩定,
但相對的空頭時期也會讓資金會從金礦類股更快速逃離。

金礦類股因黃金而貴,卻也因黃金頹勢而困,
黃金對這些黃金礦業公司是「產出商品」,
其他成本如開挖設備、人力與匯率因素等都要考量,
就不是單純只看產品就可以了。

讀者問:「你們一直在講黃金,那美國相關股票呢?」
之前兩篇文章
黃金長線熊來臨,別人不告訴你的黃金礦業股操作(上)
黃金長線熊來臨,別人不告訴你的黃金礦業股操作(下)
我們列出三大家金礦企業,
分別是Agnico-Eagle Mines阿哥尼可老鷹礦場(AEM)、
Barrick Gold巴里克黃金(ABX)、
與Newmont Mining Corp紐蒙特礦業公司(NEM),
都是全球知名黃金礦業公司。

黃金礦業公司的股價會因為黃金價格上漲被帶動,
但是大部分時間卻無法跟上漲勢,
而黃金下跌時候這些黃金礦業的跌勢卻更大,
利用黃金走勢操作黃金礦業利潤空間會更大!

今年以來這幾家金礦公司的報酬率都很驚人,
不過記得要做空不要作多!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當黃金轉空時候,你該怎麼操作?

很多人都會把黃金作為避險象徵,認為與股市負相關,
假設美股多頭持續,
或許作多美股作空黃金是個好的交易策略。
我們透過相關係數計算,來看看這樣的想法是否可行。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再看看金礦ETF的相關性。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結果顯示不管是黃金ETF或金礦ETF都與美股有高度負相關,
而美股與金礦指數相關更大,
做多美股加上做空金礦ETF會有更大套利空間

遠離台股內線坑殺,前進國際市場!
有一些的操作手法可以比「純多」或者「純空」要來得穩當,
透過美國市場的各種股票與ETF工具。
絕對比在台股跟內線經理人拼搏來得有勝算!

全球重量級企業都在---美國股市。

我要索取資產大躍進活動報名資料

我們將分享幾項黃金的關鍵指標與「黃金system」投資術,
歡迎和我們參與2014的黃金傳說。
台股中很多人專注在研究大盤指數,各種方式都有,或許可以轉個方向,試著研究權值最大的台積電?台積電的表現好,連帶的指數也不會太差。同樣道理,黃金吸引了大部分人目光,花了80%的力氣尋找20%的空間,卻很少人把它作為一種策略指標(indicator),就有機會用20%的力氣創造出80%的報酬空間。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股投資不可不知的25檔權值股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虛擬貨幣的逆襲--比特幣的暴起暴跌
尋找下一個特斯拉---Netflix讓投資人美夢成真?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全面啟動---Big Data投資時代來臨

去除角質大作戰-2次平滑法


相信大家都讀過很多關於均線的文章,一個這麼簡單的觀念怎麼可以有這麼多東西可以講。均線簡單來說就是簡單平均數,也就是平均成本的概念,這以前程式獵人在文章中有提過的。另一種概念就是為了要去除市場的雜訊,所以使用均線來使價格不會這麼參差不齊,換句話說就是幫K線去角質,讓K線圖看起來更平滑。一般來說,為了要讓均線看起來更平滑,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平均K棒數的周期拉長,比如說:20根K棒的均線就會比5根K棒的均線看起來更平滑。所以要讓均線越平滑,勢必就要使用更長周期才行。不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另一種方式,就是去角質再去角質,你在說什麼啊!看下去就知道了。

二次平滑法


舉例來說:要算3根K棒的移動平均數MA的方式是(P1+P2+P3)/3,
所以經過一次平均後,就相當於平滑過一次,
所以二次平滑法就是,平滑再平滑,也就是先算出前三期的平均數,
MA3=(P1+P2+P3)/3
MA4=(P2+P3+P4)/3
MA5=(P3+P4+P5)/3
得到3個平均數後,在對這3個平均數做平滑的動作,
所以可以得到DMA5=(MA3+MA4+MA5)/3,
如果你認真點把MA3、MA4、MA5都放進去的話,
可以的到DMA5=(P1+2*P2+3*P3+2*P4+P5)/9,
大家可以發現這是三角權重的加權平均方式,
其中最中間的值比重比頭尾的價格都還要高,所以它容易改變走勢。
所以簡單來說,平滑再平滑也有去除雜訊的功用。

不過計算均線的方式有很多種,所以就看你要使用哪一種方式。
這邊我們先使用MC內建的SmoothedAverage函數來計算第一次均線,
而第二次的平滑就選擇指數移動平均線來做計算,
所以總共會有兩種週期,簡單來說就是,
SMA=SmoothedAverage(Close,N1),
DSMA=XAverage(SMA,N2),
所以最後會得到一條比較平滑的均線,如下圖所示: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既然這樣,我們就把它寫成策略看看有什麼差別。

一條均線進場法


這邊採用最簡單的一條均線進場方式來做比較

規格與設定 -
• 交易型態:留倉
• 標的商品:台指期
• 週期設定:30分K線
• 回測時間:2002/1/1~2013/12/23
• 回測成本設定:$1000/來回
• 回測軟體:MultiCharts

交易規則-
(1) 當K棒高點高於當時的20根K棒移動平均線時,啟動買進訊號。
當買進訊號啟動後,設定最近9根K棒的最高點為作多進場點。
(2) 當K棒低點低於當時的20根K棒移動平均線時,啟動賣出訊號。
當賣出訊號啟動後,設定最近9根K棒的最低點為作空進場點。
(3) 結算日出場。
停損點設定為120點或3%。

對照組使用簡單移動平均線,而實驗組是2次平滑平均線。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基本上這麼簡單的策略就有這樣的績效是蠻不容易的,
一條均線的對照組其實也還不差啦!只是實驗組的績效表現更穩定,
不管是淨利、最大策略虧損、勝率等,都是實驗組比較好。
有人會想說同樣都是均線,為什麼你的用法跟我的用法差這麼多呢?
當然,多聽多看多想,就會有更多想法,也就可以寫出更多策略了。
這周提供二次平滑法給大家參考,大家也可以想想怎麼應用,
希望可以帶給大家不同的想法,也希望這星期的分享大家會喜歡。


去除雜訊的方式除了把均線的週期調長外,使用2次平滑法也是很好的選擇喔!


星期二、愛用Google+的幣圖誌朋友,立刻追蹤財經知識

有錢人不會侷限在單一市場,投資要的是---全世界

這禮拜是耶誕假期,天氣還是一樣濕濕冷冷的,
上禮拜跟一位擔任公職的朋友小高吃飯,
他是標準的中產階級,
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開著國產的省油車,
與一般上班族不同的是--可以準時下班。

他幾年前也是陰錯陽差,
研究所畢業的他,
滿腔熱血想要投入金融業...

當時候還請教我一些金融業該注意的事項,
所有的筆試測驗都合格,但是面試階段沒通過。

或許是緣分吧!
試了幾間心目中的銀行職缺,
都沒錄取...


天性樂觀積極的他,丟下了一句令我難忘的話:
「既然金融業不要我這個人,那我就去考公職吧!」

是的,他是個比較幸運的考生,
不管是各種泛公職考試,放榜時幾乎是「全部錄取」。

他也順利選擇上心目中的理想單位擔任管理職...

畢德歐夫問:「新聞媒體不是說錄取率不到3%,
怎麼看你好像都沒影響似的?」

小高爽朗的笑聲說:
這個社會有什麼事情是簡單的?
考公職錄取不到3%,但是哪個行業不是這樣?
唉唷!我只是金融界不要的小咖,哈哈。」

畢德歐夫再問下去:
「當你知道考生幾萬人,甚至超過十萬人在與你競爭的時候,
你怎都不害怕?你就不怕你落榜嗎?」

小高用很稀鬆平常的口吻說:
「一半的人去當砲灰,另外50%的人當中又有一半是真的有認真念的,
這樣只剩下25%,過去求學時累積的知識與經驗是足夠的,
現在我只要面對這25%的人,錄取3%是有機會的,
而且怕也要面對,不怕也要面對,是吧!」

當然更令我佩服的是,這幾年來小高除了投資基金、台股之外,
也因為台股一灘死水,他早就默默把台股部位陸續處分掉,
在三年前買下了中永和的房子自住。
(蠻符合公務人員的理財方式)

或許是天生的樂觀與求知欲,總讓他跟上行情,
他的樂觀謹慎,是我深深敬佩的,
這樣的特質讓他資產不斷增進。

聽到他年初去銀行買海外基金的時候,
覺得還不如去開一個美股帳戶,
手續費差太多了,而且種類也比較多,
於是他早早把基金贖回,放了一些錢在海外帳戶。

我故意問他:「難道你不擔心嗎?
海外投資不是很陌生嗎?
美國很遠,畢竟我們都是台灣人。」

小高還是笑笑的說:
與其抱怨,不如改變。台股從以前到現在也變得很多,
證交稅也有人提出希望調降,問題是政府不聽啊!
加上一堆弊案發生,市場生態不改變,
難道我的錢要在這邊被坑嗎?」

「就算住在台灣,住在帝寶裡的那群人,
我覺得距離我們一般老百姓更遠,
台灣的貧富差距,難道你不覺得更遠嗎?

2013年台、美股雙邊比較

2013年台股與美股漲幅差距甚大,
當許多投資人陸續將資產布局在美國股市的時候,
我們應該可以看出來資產累積的速度。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由上圖可以得知,但台股沒有任何一間公司的年度漲幅,排入美股年度漲幅前10名,
換句話說,台股今年個股表現的領先群是遠遠落後於美股的。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美股ETF表現相對搶眼,
同樣是金融ETF表現,也是美股優於台股。

當QE逐步退場,美元逐漸走強的同時,
新興市場的股匯市表現不會太好,
讓自己多點選擇,
即使你已經有了台股的帳戶,
另外擁有一個美股的投資帳戶也是好事


2014年即將來到,如果我們不能改變台股的證交稅率與內線坑殺
至少我們可以移動一些資產,分散風險在美國。

美國市場有各式各樣的投資工具,
想成為有錢人,就不要侷限在單一市場,
投資要的是--全世界。

對於美股投資有興趣的讀者,
可參考我們資產大躍進的活動。
希望新的一年我們都能穩健布局,資產增值。
祝大家耶誕快樂!

「哪裡有好的標的,資金就往哪裡投資」這是不變的定律。衷心希望讀者在這波行情中,能有不錯的收穫,並預祝明年再接再厲、再創佳績,說不定各位讀者投資的標的,明年這個時刻將出現在漲幅榜單之中。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黃金傳說:是不朽傳奇還是歷史名詞?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必轉)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100元美金買20間房屋還有找的城市---底特律

順勢vs逆勢:台指當沖基本的兩種做法比較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接近年底了,每年的這個時候隨著外資法人過節
台股的量能常態性的縮小,讓日內的走勢比較容易在小區間震盪
獲利的機會變少了,做單上應該要放鬆心情,維持原方向原做法
更耐心的等待進場點來切入
這篇文章幫大家回顧複習一下日內當沖的兩種基本做法
操作的方式百百種,每個人的條件和適合的方法也不同
對自己擅長的策略和做法更熟悉,越能知道什麼是觀盤的重點所在

順勢交易是所有操作的最高準則,盤勢有明確的方向能依循
在操作上順勢而為才能賺取最大的獲利
但日內的走勢未必每天都有明確的方向,
或是有方向,但是區間過小,順勢進場也難以獲利
所以對於當沖客來說,順勢和逆勢的做法,都必須要去了解和學習
接下來才能依據盤面的內容,去判斷今天要怎麼切入比較有利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當沖的順勢

順勢操作,也就是等當天明顯的方向出現時進場
行情已經看出方向,大部份的時候已經先發動一波
或是已經先有了型態出現,這時順勢模式才開始找點位進場
另一種高竿的順勢做法,是在方向還沒發動前
提前進場布局,先預先上車等待行情發動
這樣子的做法「猜」的成份很大,時機使用上通常是在波段行情強勢時

順勢的做法出手的頻率和一天做單的趟數較低
因為一天的走勢方向不會改變太多次
有了方向之後找進場點,進場完之後有明確的防守點
也就是方向轉換之後就要出場,大部份都是用走勢的型態來判斷
所以停損停利的點數不固定
是以走勢上有意義的點位來當進出的參考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所以當走勢不明顯,或是區間過小的時候,當天就難以獲利
在10點的拉抬出現前,走勢向下突破,此時應該偏空思考找空點上車
短線上的防守點就是W底頸線區,最後停損點則是在早盤的高點
被突破過後,拉回守住平盤的支撐,有空單就該認輸了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順勢單的進場方式,除了突破區間的第一時間追單之外
等待型態出現後再找支撐進場是比較標準的做法
上圖區間的高點是支撐,拉回不破就是最好的買點
怎麼知道他拉回到底要不要破?現在不破等等會不會破?
不要想太多,進場之後找防守點,當防守點都不來時
單子就沒有出場的理由,整段順向的漲幅就可以緊緊咬到
進場可以選擇當日的中關價位,或是上漲段拉回的中關價位
依盤勢強弱決定是否要上下調整承接點
掛價等盤勢拉回,盤就是拉不回不讓你接到,同理就代表順向的力道很強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防守點的設定上,不一定要完全守型態
或是守一個離的過遠的前波高點前波低點,
否則就會常常碰到煮熟的鴨子飛走了這樣的窘境
走勢也可以分段來看,一個原則就是進出有據,隨時有防守點可以注意
盤勢已經走了一段,還用當日的最高點、最低點來做防守點
這個點為他當然很不容易來,代表你進場的單子不太會停損出場
但在盤勢不夠強勁的狀況下也難以獲利
所以用分段的方式,或是用時間的方式
連續破了幾個較近的低點,或是幾根5分K之內不再創新高
都是短線上停利出場的條件
這些想法跟設定,絕對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的對或錯,盤後看都很簡單
在操作的當下,只是要確保你是進出有據罷了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磨人的盤勢,順勢的做法更需要耐心
當盤勢很黏的時候,或是小量小區間盤整,出手的趟數更要降低
也可以搭配時間轉折,在特定的幾個時間做進出
所以這樣的做法,也適合無法全程盯盤的投資人
單子進場之後,只要用智慧單設定多空轉換的關鍵點去做停損
即使盤中去忙別的事也沒關係,反而一波到底的行情可以不受影響的抱到底
作單一定要先有順勢的想法,接著再來學逆勢的進出技巧
兩種方法都很熟悉,盤中進出場的點位自然就會漂亮許多
因為逆勢的進場點就是順勢的出場點,
更細膩的進出點位,對於這一年度的量縮區間盤來說,
5點10點都要斤斤計較的盤勢,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美股資產大躍進Q&A

面對未知的風險,我們總是充滿疑慮與不安,這裡沒有模稜兩可的控盤技巧,
我會給你最明確且真實的答案。


Q:請問活動的內容有多長?
A:我們知道操盤投資不是一天可以學會的,我們準備的資料與講義非常的豐富,有許多關鍵的know-how甚至不能出現在講義之中,以免外流。
這些內容實在沒有辦法在一個下午或者一個週末就講完。活動時間總共兩週,除了實體上課內容之外,還會在學員專屬私人FB社團分享學員專屬資訊。

Q:請問資產大躍進美股課程只有這一次講座嗎?不知道將來還會不會有開辦的可能?
A:上次舉辦活動已經將近一年前的事,一年預計舉辦兩次,敬請把握。

Q:需要攜帶筆電嗎?
A:活動中會講到軟體操作和畫面設定,如果有筆電可以現場同步操作。不過沒有也沒關係,我們租借電腦教室讓學員使用。當然如果使用自己的筆電一定會比較順手。

Q:想請問會講當沖還是波段的部份嗎?
A:都會有,但是波段與長期投資者依舊是市場的大多數,當沖交易會學到的盤面技巧、敲單手法,以及股票的結構強弱,這些也是相當重要,對於波段操作者,也是必學習的項目之一,所以波段操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當沖為輔助。


Q:上班族、不是全職操作者沒辦法盯盤,可以參加嗎?
A:可以的,操作並不是只有短線當沖,大部份人都想要輕鬆錢滾錢,卻又不願意花太多心思去做功課,最後發現本錢越滾越少,台股、美股都一樣,投資每一種金融商品都需要下功夫去研究,我們團隊會提供你最實際的方法和幫助。

Q:完全不懂美股也可以在參加後,學到最簡單的獲利方式嗎?
A:其實完全不懂的白紙一張,來參加活動是最賺的,因為你還沒有受到市場的荼毒跟誤導,正確觀念的建立和操作邏輯的養成,比一般人容易許多。可以學到勝率較高且不易受傷的操作方式,美股趨勢明顯,絕對比你在高額交易成本的台股衝來衝去來的容易許多。

Q:請問參加活動需要費用嗎?
A:要的,這是個付費的活動,換算時數,比較坊間同業的內容紮實度與售後服務,應該算是合理不誇張。租借場地、工作人員、講師、特別來賓、全彩色講義、課後咖啡廳同學交流時間,我們只想做出高品質,因為要對得起長期支持幣圖誌專欄的讀者,如果你覺得畢德歐夫的免費專欄很精彩、一本284塊的書很實用,都不會看的霧煞煞,那我相信參加我們的活動一定會讓你有所收穫。

Q:請問有軟體費用嗎?參加之後還有任何須要付費的嗎?
A:沒有任何軟體費用,所使用的都是券商的免費看盤軟體,還有很多專欄裡沒有提到的資訊都會一次完整上完,往後有多的資訊也會在社團裡做補充。等於是你花了兩週,聽完畢德歐夫進入市場到現在對盤面的研究與操作技巧,並沒有後續一大堆更貴更進階的課程。

Q:請問內容和專欄文章或是書上相似度會很高嗎?
A:長期建立的看盤主軸和操作邏輯,不會因為在書上或是在現場有太大的改變,有些東西聽真人講解,搭配現場實際圖文數據教材,對於個人吸收理解的程度會有很大的差異,主題深度和廣度是專欄文章和書不能比較的,如果你是非常忠實的讀者,把畢德歐夫目前有公開過的內容都閱讀完了,資產大躍進計畫對你來說會比別人加深3年以上的功夫。

Q:聽不懂怎麼辦?
A:如果你真的是一張白紙,不是故意裝弱那一種,股票、期貨真的都沒作過,或是你只有買過共同基金,請在報名完成後特別跟我說一聲,我會想辦法先開個免費的超基礎教學,讓你可以跟上。
如果是課後聽不懂,除了來信問我之外,社團中發問也會有很多熱心的高手、同學會幫助你,另外週六課程結束後,我們也會有免費的咖啡廳交流時間,這時候你可以自由發問,不管是網路上不方便講的、或者你不好意思舉手提問的,請放心,畢德歐夫與團隊成員總是留到最後一個才離開,你別問到店家要打烊就好。

Q:請問什麼樣的人不適合這個活動?
A:如果你是抱持著問明牌的讀者,那你可能不適合這個活動;
如果你已經是高手,每年有大把獲利進帳,那恭喜你,那你可能不適合這個活動;
如果你是程式愛好者,質疑主觀交易是否能賺到錢,那你可能不適合這個活動。

Q:請問畢德歐夫上課風格如何?
A:畢德歐夫除了自己的課程外,極少在券商或其他活動曝光,有看過畢德歐夫本人在台上的讀者,印象應該都滿深刻的,但免費的場子受限時間內容部份就只能點到為止,現場的氣氛大家歡樂比較重要。資產大躍進活動,會準備許多的資料分析與圖表工具輔助,都能運用在最直接的操作上,抓到未來美股要布局的方向,希望能夠更清楚的幫助參與者理解與吸收。至於誇大不實的獲利與造神路線,我完全不感興趣,因為我相信錢不露白這句話,沒有人會整天炫耀自己有多少錢,動不動就把自己帳戶講給人家聽的人,我們抱持懷疑。
不造神、不浮誇是幣圖誌一直以來堅持的原則,
實事求是,盡心盡力;極簡不敗,超越時代。

對於美股投資有興趣的讀者,
請索取資產大躍進活動資料。
有任何問題歡迎寫信到bidoffer@bituzi.com
畢德歐夫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黃金傳說:是不朽傳奇還是歷史名詞?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必轉)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100元美金買20間房屋還有找的城市---底特律

答覆讀者提問:台灣房市不可能像美國一樣崩盤嗎?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紅色子房語錄:有請重量級人士發言。


上週紅色子房公佈Robert的提問,主要議題是「因為台灣沒有像美國這樣的forsake拋棄權,所以房價就不可能像美國一樣大跌?」紅色子房特別請教任職公股銀行高層的留美CCIM同學:黃榮賜博士,作出以下回應。

以下是黃榮賜博士的回信:


子房兄

基本上這是美國和台灣房貸實務上的差異問題。

台灣比較嚴謹,美國財務槓桿比較高,所以美國發生次貸風暴,而台灣沒有。

幾年前台灣發生卡債問題,到現在都還在嚐苦果,但民國84年我第一次在美國進修時,美國就已發生卡債風暴。

而因為過度放任市場造成了卡債與次貸風暴,所以美國選擇重新強調政府干預市場的企圖,以避免再次失控的可能。

這都是財產權理論的範籌,在極度放任市場與極度政府介入干預兩個極端之間,美國與歐盟似乎選擇向右。

不管forsake定義與實務運作方式如何,其實抵押權(mortgage)的效果在台灣與美國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不繳息(超過半年)銀行就會拍賣你的房子。

接下來就是到底什麼情況會讓貸款人開始考慮不繳息?

利率上漲至無法負擔利息與房價下跌至貸款餘額以下,當然是兩個最主要原因。

以上這兩種情況在美國比較容易發生。

因為,首先美國人大都是靠舉債渡日(不太儲蓄),利率上漲馬上就繳不起。

其次,美國的房貸比較浮濫,大部分超貸,尤其是所謂次級房貸。

這是因為美國的房貸服務機構(仲介)已像雜貨店一樣到處都有。

只要走進去讓agent從電腦search一下,馬上就有貸款(當然是高利率),而該貸款債權也馬上被賣掉等候包裝成MBS出售(證券化)。

所以金融風暴起於次級房貸 (繳息能力差,貸款成數高),並透過財務金融包裝成各項商品在國際間流竄,以致造成金融風暴。

另外要說明的是,台灣並沒有次級房貸,幾乎都是優級的,台灣人也都有儲蓄且財務操作保守,加上政府介入市場本來就很深,所以不會有金融風暴。

美國的貸款分概要可分A、B、C及次級,只要把他想成是成績單上的A+到D就可以知道貸款水準,而二房(FANNIE MAE與 FRADI MAC)會購入的房貸抵押權等級比較佳,必須符合其所定標準,買入後等著包成MBS出售;不符二房條件的房貸也有人買,也包成證券化商品 (MBS),因為利潤較高,所以投資人喜歡買,所以金融風暴就中標。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台灣基本上都是優質的房貸,再怎麼樣也不會比美國誇張。

接下來談假設性的問題,就是「房價下跌以後貸款人會不會丟給銀行」的問題。

基本上很簡單,分自住和投資(機)兩種來看:

對買來自住的人影響不大,因為房子是要住的,除非是真的繳不起貸款走投無路了 (有的人已買來住了幾十年,歷經房價上沖下洗,也沒有影響)。

而且有些人是信用至上的,絕不違約,況銀行的信用貸款也不是都不會還。

對投資客而言,已失去投資的誘因,大舉拋售加上銀行法拍又加速房價跌幅,雪上加霜。有時候先讓銀行拍賣,可以想辦法(與銀行談判)再利用人頭便宜買回來,很多人都有這經驗。

「房價下跌」與「是否決定違約」不是絕對的,要看利率的調幅(負擔能力)與房價的跌幅的情況,負擔能力與所得也有關,說不定明年起GDP大幅成長,所得增加,利率又緩升,解決了負擔能力問題。

房價是否跌超過2成(因為房貸上限是8成),也是變數,近年銀行也已經從縮減寬限期來降低風險,貸放1-3年後即可開始還本,降低餘額成數。

我認為也不能忽略政府與民間不斷拿來當題材的公共建設議題:

捷運是蓋不完的,生活環境的便利性與建物本身的條件改善都是前所未有的。如果各種條件都在改善,而房價卻在下跌,那除非SARS又來了。

我認為政府只要控制住地價就可以控制不斷攀升的房價問題,因為政府以往不斷標地不斷推高地價,才造成建商不得不包裝與推高房價。

回到正題:

我認為(1)美國人過度舉債 (2) 美國銀行放款太浮濫 (4)美國利率政策 (4)美國的證券化實務 是造成美國房貸危機的主因,與有沒有FORSAKE拋棄權倒不見得有關係。

台灣基本上沒有上述美國的那些問題,如果利率控制緩升(解決負擔能力問題),房價跌幅不超過2成(解決金融系統問題),我認為不會出現像美國一樣的情況。 而這兩個問題,我認為台灣以往都已有處理經驗,且央行會一樣積極如此操作。

榮賜



比起美國,台灣民眾對於貸款的態度更為謹慎,我們政府管制也更嚴格,所以倘若將台灣這些房貸包裝成金融商品,幾乎都是優級的。這樣「優級」的房貸管制,央行怎可能輕易讓它崩盤?

可惜的是,住宅房價的上漲來自於沒有受銀行審核影響的「紅單炒房」,房價的下跌卻有銀行層層把關守著。

除非整體經濟崩盤,房價「易漲難跌」的情勢,恐怕成了台灣的宿命。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擁抱幸福的小確幸,從穩健藍籌股開始試起

什麼是藍籌股?

「藍籌」的名稱由來是賭博桌上最高額的籌碼是藍色的,
引申為最大規模或市值的上市公司

用在股市中指在某一行業中處於重要支配地位、業績優良、交易活躍、
公司知名度高、市值大、公司經營者可信任、營收獲利穩定、
每年固定分配股利、紅利優厚、市場認同度高的大公司的股票。

在賭場中,賭客大多需要先將現金兌換成籌碼,才可以下注。
兌換可以直接把現金交給賭桌的荷官換取等額籌碼,
又或者在兌換處進行。

賭客在賭場玩樂之後,如有剩餘的籌碼,
可以選擇在兌換處換回相應等值現金或保留,
待下次到賭場時使用。
另外在某些商店,賭場的籌碼可以用作現金使用,
這在賭場附近的商店較為普遍。

賭場中的籌碼有不同面額,少至五元,多則數百萬元...

通常超過五萬元的多為長方形。

不同面額的籌碼有不同的顏色與大小,而籌碼表面亦會寫有其面值。
在大型賭場,籌碼多數像鈔票一樣,具有防偽特徵,
用紫外光燈照射籌碼,會看到一些字樣或圖案。

台股當中的藍籌股是哪些?
台積電、中華電、中鋼、台達電,遠傳、台哥大...
這些公司在自己的產業都有很好的護城河保護。
別的對手除了苦追之外,也別無他法。

過去一年來,我們很常聽到美股又創新高,
幾乎每個月都會聽到幾次,
讀者問的問題與常見的心態,
不外乎是以下的問題:
「我覺得現在很高了,等有回檔就買。」
「漲不上去了,等下跌了再逢低撿貨。」
「現在才要開始修正,再等等。」

這些想法是否在2013年出現在每一次美股創新高後呢?
美國S&P500指數到目前上漲超過25%
如果你有上述的任何一種情形,可能都錯過最美好的一年。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有QE很重要,沒QE靠實力!

有很多人會質疑:「還不是靠印鈔!」如果用相同邏輯來說,
QE等於股票上漲,那麼其他有印鈔(或寬鬆)的國家股票都大漲嗎?

日本從2001年以來就實施QE,
而那時股票市場卻沒恢復元氣,
可見QE與股票上漲是不能畫上等號的...

關鍵在於企業獲利是否真的增加!

美國股市多頭連連上攻是因為企業獲利增加,
創造就業機會和增加基礎建設資本支出的功勞,
並非單純來自於Fed的印鈔政策。

透過下圖,
不難看出美國企業們的獲利持續攀高,
今年的漲勢是「有基之彈」。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拿出工業類股的ETF做比較,今年以來報酬達到34%,
績效勝過大盤,經濟重回軌道已反映在股價上。

補充說明:IYJ為工業指數的ETF,與道瓊工業指數DIA不相同,
道瓊工業指數,內含了許多「非工業」,紀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所以我們並不是拿DIA出來與SPY作比較,而是拿IYJ。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獲利進行式:美國的工業復興

再過兩天就要跨年了,
新的2014年即將來到,
這一年美國股市兇猛漲勢告訴市場以美國為核心的「工業復興」浪潮正在成形,
強大的美國又回來了!

不是革命式的破壞再建設,
也不單純是走過循環的復甦,
而是升級內化成另外一種嶄新的格局。

義大利文藝復興開創了早期的文藝復興時代,
一個具有文化上重大改變與成就的時代。
這個時代最為人熟知的是,
最大的改變不單純是藝術的轉化,
貿易、醫學和科技等等,都有重大改變。

這幾年美國印了不少鈔票,
弱勢美元讓自己在出口上有許多優勢。
另一方面像吃中藥一樣,趁這段時間美國不斷調整體質,
各產業都邁向下一個階段,全球的產業仍以美國馬首是瞻。
當然現在隨著美元轉強,
其他貨幣表現也開始弱化,
未來量化寬鬆逐步退場的過程中,
新興市場將會面臨很大的回檔考驗

根據EIA(美國能源資訊局)的資料顯示美國進口石油的比例持續下降,
美國轉變成「出口的美國」。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這是一個重大轉折,
過去世界仰賴的石油經濟不再是能源的唯一解答,
等等,問題來了,
「欸,我知道加油會比較便宜,可是跟我的投資有什麼關係嗎?」
除了關心油價之外,
反應敏捷的朋友就會開始佈局能源產業(可參考文章【石油價格驚驚漲,油頁岩引發的財富重分配】)。

掌握了能源命脈,等於握有全世界,
如果過去這個定律奏效,
那麼在未來幾十年該擔心的不是石油枯竭,
而是哪個國家掌握發球權。

高殖利率藍籌股組合

對於許多忙碌於工作的投資朋友來說,
穩定的獲利是最重要的。
獲利穩定,
加上產業的波動不大,
具有一定的護城河,
成為最好的「存股名單」。

許多朋友陸續來信問到是否有好組合,
不用盯盤也能穩定獲利?
首先參考新書【美股大贏家】69頁的懶人選股法,讓你有個快速的概念。

畢德歐夫團隊選出在美國市場中幾家符合這樣條件的企業,
給讀者朋友做參考: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這五家企業都是藍籌股,藍籌股又稱績優股,
指在某一產業裏頭居於龍頭股,具有幾項特性:
1.業績突出
2.公司知名度高
3.市值大
4.公司經營者可信任
5.營收獲利穩定
6.每年固定分配股利
7.市場認同度高

如同大家投資台股耳熟能詳的中華電、中鋼,
這個高殖利率藍籌股組合適合長期投資的名單,
下面我們透過試算直接量化報酬率。

我們先不要設定任何進出策略,如均線、MACD等,
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每月月初投入固定金額再投資。

假設一開始有10000美元的本金,
在2009年1月每檔分別投入2000美元。
從2009年1月至目前的12月,
每個月定期以100美元再投資,共計59次。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這段期間總共投入59 x 100 x 5= 29500美元,
加上一開始投入的10000美元,
在不考慮交易手續費與稅率等因素下,
總成本是39500美元。
這個高殖利率藍籌股組合累積多少價值呢?
答案是56075.77美元!(截至2013/12/16收盤)

上面設定的每月投資金額500美元是個非常實用的策略,
用小錢固定投資也能創造大獲利,讓你「小財大用」!。

做自己的美股大贏家

QE逐漸退場,資金重回美國的擁抱,
這又是一次全球財富重分配的過程,
重點是你準備好了嗎?

2013年即將畫下句點,
大家對自己過去一年的投資滿意嗎?
美股在上漲,你的資產是否也有跟上腳步呢?
這次資產大躍進活動中,
從資金控管到心理素質提升,
讓你不再追高殺低。

祝福各位讀者新年快樂,新的一週元氣十足。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黃金傳說:是不朽傳奇還是歷史名詞?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必轉)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100元美金買20間房屋還有找的城市---底特律
Viewing all 135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