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135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程式交易魔鬼訓練營

程式交易魔鬼訓練營

參加對象:不懂程式交易,但有心想學習程式交易的投資人。
訓練營目標:本活動將指導新手有系統地建立正確的程式交易觀念,從如何撰寫程式到判斷程式的優劣,可以有效的縮短學習時間。只要您肯花時間學習,相信活動結束後都可以撰寫出自己的程式。
訓練營時間:預計12/1、12/7、12/28,每週4小時,共3周12小時。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11/24截止。
<詳細活動時間地點,將於活動開始一周前以Email或簡訊通知>
活動費用:25000元

活動內容
訓練營第一周 ── 新兵訓練
1. 學習如何使用MC軟體
2. 學習程式語言的使用方式
3. 如何撰寫函數、指標與訊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必須要先了解如何使用軟體以及程式語言的使用方式,才有辦法把交易想法轉換成程式語言。

訓練營第二周 ── 戰鬥訓練
1. 如何撰寫當沖程式
2. 如何撰寫波段程式
3. 如何閱讀交易報表
4. 參數最佳化的使用
對於剛接觸程式交易的新手來說,最困難的就是如何寫出一支完整的交易程式,從進場方式、濾網的使用到出場方式等,獵人將告訴你,如何用簡單的方式來撰寫出當沖與波段程式,讓你可以更快上手。此外,當你會寫程式後,也要懂得怎樣去衡量程式的好壞,才可以知道如何更精進自己的程式。

訓練營第三周 ── 實戰演練
1. 如何使用程式交易做資料分析
2. 外部資料的運用-新版多空策略警報介紹
3. 程式獵人交易經驗分享
4. 策略競賽發表會
做程式交易也要懂如何運用資料並分析它,除了K棒外,還可以加入其他像籌碼資料或經濟指標等,所以學習如何運用外部資料來健全投資策略組合也是很重要的。

第二周活動結束後,會給大家兩週的時間來撰寫出完整的交易策略。最後將從中挑選出前三名來做分享,並有豐富獎賞。

※注意事項:本活動建議個人自備筆記型電腦,如果沒有MC可以使用的話,建議在上課前按照本篇文章的方式去申請MC試用版。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 cityhunter@bituzi.com 詢問程式獵人。

報名處在此:到 http://ppt.cc/mBeN填寫報名表即可。

房市觀望期的出價策略:以逸待勞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紅色子房語錄:等待也是一種力量。


最近讀者們在路旁電線杆,是不是常常見到「急殺出售,出價就談」的房仲看板?

從今年第四季開始,買氣持續觀望,建商們持續砸錢大買媒體廣告,仍想繼續營造「現在不買,以後會更貴」的氣氛,可惜仍不敵手握多屋沉不住氣的投資客委託拋售潮,出現建商喊漲買進,房仲喊跌急售,兩大陣營罕見不同調,弄得媒體記者們都不曉得新聞該怎麼寫,寫了這邊可能就會得罪另一邊。

前幾天財政部官員表示政策大轉彎,奢侈稅政策改「微調」並擴大豁免範圍,除了現有十一項「豁免條款」之外,將再增列「其他」一項,授權財政部對個案有行政裁量權,等於是開了一個「關說」的大門。

這一切代表了什麼?

連政府都受到市場觀望造成的壓力了,改口表示因為看不到明年強大經濟成長動能,為了避免重稅打擊內需,奢侈稅政策「大修時機已經過去了」。一方面仍搬出學者研究報告肯定奢侈稅作為,另一方面則開了一個豁免條款「其他」項目,方便進行個案裁量,以避免政策退場的窘況。

有自住需求的買方,其實還是會想買房子,但是害怕現在會不會買在高點。

有急售需求的賣方,其實也不想賠本賣,少賺一點沒關係,用點技巧先讓房仲抬高定價再打折,促使買方「出價來談」。

建商面對區域建案分期開發的承諾,第二期建案的開價當然要比第一期高,不然就會對不起第一期的購買戶。建商其實也想早點出清結案,但是也不能公然打壞行情,只好促使買方「出價來談」,當成個案處理。

當所有賣方們都希望促使買方出價談,表示買方市場已經來臨了。

現在這個時間,紅色子房想分享一篇舊文,小紅帽買房實戰系列第四計 以逸待勞: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因為從買方立場來說,現在就是採用「以逸待勞」的好時機。

*****************************************************************************************
「為什麼房價還是降不下來?」在這兩個月內看了超過50間房子的小紅帽氣呼呼地說。

「如果你是屋主,在經濟還可以負擔狀況下你願意認賠賣出嗎?」我反問。

「子房大大,那怎麼辦?」小紅帽雙手一攤把問題丟回來。

我看了看她的看屋筆記,緩緩地說「你喜歡的這幾十間房子裡面一定有具房屋出售時間壓力的屋主,建議妳找出來並試試以逸待勞之計。」

我依照小紅帽喜歡的房子,調出建物所有權及他項權利的相關資料,並找出其中有一戶在大約接近三年前登記過戶,比較目前市價其當初貸款設定金額頗高。 「這戶會不會很搶手?」我問小紅帽。小紅帽歪著頭想了想,「聽房仲說這屋主拿出來賣已經超過一年半了,屋主價格都很硬,所以房仲們後來也都不太推這案子。」「小紅帽,妳的機會來了!」我說。

第四計 以逸待勞: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

小紅帽:子房大大,這間房屋聽說屋主不太好談價格耶。為何說我機會來了呢?

紅色子房:你有沒有注意到,屋主持有這房子到這個月底就滿三年了?

小紅帽:對呀,但這個又可以代表什麼涵義呢?

紅色子房:呵呵,從屋主的貸款銀行觀察,據我了解其貸款寬限期最高是三年。若我猜得不錯,他不用還本金只需繳利息的貸款寬限期就要結束了。從下個月後他就要開始連本金帶利息地還,以他現在房屋空置未出租的狀況,想想壓力會有多大?

小紅帽:嗯,難怪聽房仲說屋主這一兩個月開始盯著房仲業務員問有沒有買家,看來似乎是有壓力。但房仲們其實都不太想處理,因為他過去的價格與姿態都很硬。

紅色子房:呵呵,那這些房仲真是看走眼了。買賣方只要任何一方有壓力,就更有成交的機會!那他的底價有沒有降下來?

小紅帽:房仲只有說價格好談,底價似乎有鬆動,聽說屋主是位投資客,目前也很怕收到國稅局的查稅通知。

紅色子房:不錯嘛,看來連政府都站在你這邊。

小紅帽:子房大大你說他月底前有出售壓力,那我該怎麼做?

紅色子房:我提供我一個地產長輩向某地主買地採以逸待勞之計的實際例子。這位長輩知道地主有出售變現的時間壓力,同時自己可能是目前唯一買家,就先用支票向地主出一個效期三天的收購價格意向書。

小紅帽:過了三天地主有接受嗎?

紅色子房:沒有,所以他收回支票,再出一個效期10天的出價意向書,但是這次價格比上次少一點。

小紅帽:怎麼是少一點而不是多一點?這樣怎麼成交呀?

紅色子房: 呵呵,沒錯。地主生氣怎麼對方沒有追高,更不會成交,所以效期10天又過了。

小紅帽:那10天之後呢?

紅色子房:這位長輩調查清楚地主要急需用錢的是在隔月的某一天,因此第三次再出了一個比上次在更低的價格意向書,效期將近一個月直到地主急需用錢的那天,之後他就去遊山玩水去了,也不接地主電話,以逸待勞。

小紅帽:好酷喔,那他一直真的都不聯絡地主嗎?

紅色子房:當然不是,他是用以逸待勞之計向地主宣告,若這次再不接受價格,下一次可能就更低了,這長輩在談判過程中一直掌握著主導權。

小紅帽:後來呢?

紅色子房:地主在價格意向書效期期滿前三天好不容易找到這位長輩,拜託他回到用第二次的價格來成交。這位長輩也頗給地主面子,心想該地主也有土地可以合作,雙方愉快地用第二次的價格成交了。

小紅帽:好厲害喔!子房大大,這以逸待勞之計我一定要學起來!

以逸待勞之計,並非消極被動地等待,反而是掌握對方的弱點以靜制動方式取得主動權。對於有壓力的買方,只要能掌握其壓力的來源與時間點,就能用迂迴方式配合對方此一壓力出招,創造可漂亮成交的出價策略。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全面啟動---Big Data投資時代來臨


「Nice shot!」看著螢幕上完美弧線掉進籃框,
現場的大家都不約而同擊掌呼喊,
週六早上畢德歐夫與團隊成員Anson以及球友約在信義區的運動bar觀賞NBA賽事,
一邊吃著brunch一邊聊到:
「除了傳統播報數據和球探外,現在球賽都科學化,
球員有場上效率、power ranking等,勝場數也有預測模型。」

無論是電影《魔球》裏頭運用統計數據幫助球隊,
或鋼鐵人總有一套快速精密的分析系統,
數據化分析時代在現實生活已粉墨登場。

現在都在談論Big Data,
很多人以為是某種的演算法,
其實許多產業已經著手發展,
這週就和大家聊聊我們的觀察以及思考在投資界造成的改變。

資訊價值的創造

Big Data有人稱為「巨量資料」、「海量資料」或是「大數據」,
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很大量的資料,
經過演算後推測結果。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

孫子兵法也說:「兵貴神速。」
現代社會中指的就是「資訊」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尋找下一個特斯拉---Netflix讓投資人美夢成真
數位革命開啟,網通股飆風再起都曾經提到這種「客製化」的運用,
無論是Netflix或是Pandora透過消費者的使用行為進行再分析,
針對偏好推薦會有興趣的影集和歌曲。

現在大家每天用的臉書也會在側欄顯示可能認識的朋友、
會有興趣的粉絲專頁,或是Google搜尋後會列出相關結果,
都是Big Data的實例。

零售商龍頭Walmart之前收購一家創業公司Inkiru,
它是一家專注於大量數據分析,
包含客戶行為、轉化率、優化電子郵件廣告等,
Walmart併購後將它整合到Walmart Labs (http://walmartlabs.blogspot.tw/ ),用來強化線上業務。

投資也在找數據

市場的迷人之處就在於沒有人能完全準確預測
(可參考狼打「從《精準預測》破解程式交易迷思」一文),
不過透過量化模型,抓準趨勢與減少風險是可以有效被執行。

這幾年自動交易的比重也愈拉愈高,
像是華爾街交易比重大約有三分之二都是這樣產生,
如此一來避免掉人性犯錯的可能,
完全照設定策略執行,也可短時間內同時處理多筆交易。

這樣的模式並不是追求背後的解釋理論,
而是發現可用的訊號,從單一變數到雙變亮,
延伸到結合好幾種變量後找出某種關聯性,
訊號、高勝率與期望值,
統計學和回測,都回歸到數據本身。

改變,I see you

在統計學上,常用的簡單隨機樣本(simple random sample),
以隨機抽樣來減少人為的偏差,
不過也只能求最接近母體的推論,
偏差多少都會存在,像是民調有抽樣誤差;
而Big Data強調直接分析所有數據,
與隨機抽樣的方式不同,等於讓樣本與母體一致化。

看到這裡,
大家會想:「有沒有Big Data差很多嗎?
影音平台YouTube有8億名用戶,每秒上傳的影片總長度超過一小時。
剛上市的Twitter訊息量以每年200%的速度成長,
由於科技的進步,雲端技術、社群網路與硬體設備成熟,
根據IBM資料顯示,上網人數和手機人數在過去是2-5倍成長
連接社群網站硬體數量近幾年增加超過2000倍。

資訊以爆炸性速度成長,愈能找到這些數據透露的訊息,等於領先一大步。

運用Big Data投資,也投資Big Data

在「天時地利人和」(網路普及、資訊取得與投資工具多元)之下,不只世界是平的,
投資市場也愈來愈扁平,
我們在新書《美股大贏家》帶給大家的是一種找尋答案的方法,
在第三章中(P.100~P.144)提供各種實用的資源給大家,
減少時差和語言的限制。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有限的時間成為瓶頸,
運用這些Big Data工具,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美國許多企業已經布局這塊商機,結合資料儲存、數據取得與分析的服務,
並且開闢屬於Big Data的專區。
IBM (NYSE:IBM)http://www.ibmbigdatahub.com/
甲骨文(NYSE:ORCL)http://www.oracle.com/us/technologies/big-data/index.html

當然不是只有這兩家企業耕耘Big Data,
大家利用書中介紹的Google財經網(P.124)試著找找看,
之後我們會在專欄討論更多Big Data產業群。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資訊不對稱在過去常發生,套利空間就容易出現;
網路時代來臨後,資訊取得性大增,
不過新的問題出現:
資訊爆炸提升分析難度,反而拉大資訊不對稱的差距。

我們認為市場中的確存在著雜音(noise)和隨機性(randomicity),
Big Data並非是最終解答,卻是大趨勢,未來關鍵的X因子有幾項:
1.資料大量且快速取得管道
2.有效的篩選與分析方法
3.量化非結構性資訊
4.靈活善用Big Data的思維

新世代的投資策略,
建構在大量且有效資訊的掌握、準確分析。
產業變化新趨勢,敬請鎖定幣圖誌!
像是武俠世界裡有一套不敗的武功,在投資市場上,都會期待有一套公式,或是有些人稱「聖盃」,但就像球賽用再怎麼精密的模型估計,還是有太多變數無法完全估算。無論是武功、球賽或是市場都是動態的,在Big Data背後,更多思考與邏輯分析會更切中目標核心。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股投資不可不知的25檔權值股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虛擬貨幣的逆襲--比特幣的暴起暴跌
尋找下一個特斯拉---Netflix讓投資人美夢成真?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三條均線策略


均線在技術指標中,真的是最簡單也最常拿來運用在各種不同的策略使用上,獵人指的是均線的概念。均線使用的方式的差異在於均線的計算方式與價格使用方式。不同的均線計算方式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不同的價格使用也會有不同的效果。此外,使用一條、兩條、三條甚至更多條均線的交易策略,也會有很不一樣的結果。之前獵人介紹過一條均線進場法雙均線的進場法,今天獵人要來介紹三條均線的使用方式給大家參考,或許對大家會有所幫助。

常用的三條均線進場方式


一般常用的三條均線進場方式如下圖所示: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不同的三條均線使用方式


三個臭皮匠真的勝過一個諸葛亮嗎?但是通常都是三個諸葛亮玩死一個臭皮匠。
基本上大家常使用K棒收盤價來計算快、中、慢速均線,像是周線、月線與季線。
但是往往忽略了其他的價格使用方式,今天介紹大家另一種方式如下圖所示: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這樣的均線交易方式跟一般的有什麼不一樣呢?
讓我們用圖解的方式告訴大家,可能會比較清楚,如下圖所示: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簡單來說,當收盤價格站上慢速均線並且高過高點的短均線一段距離時,就進場做多。當收盤價格跌破慢速均線並且低於低點的短均線一段距離時,就進場做空。
那什麼時候要出場呢?當低點跌破N根K棒低點的均線時,多單出場。
同理,當高點漲過N根K棒高點的均線時,空單出場。
這樣的策略,只有這些單純的進出場方式再加上結算出場,沒有任何的停利停損出場,到底績效會如何呢?讓我們來瞧瞧。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看到這張績效表會想說,會發現淨利有250幾萬,看來似乎有點平凡。不過最大策略虧損只有23萬,這是沒有設定停損的策略喔!但這不表示這策略的進場次數不夠多喔!從2002年到現在也有將近1000次,不算少了,勝率45%也算不錯了。如此看來,這種策略傾向打游擊戰,有賺了就跑的跡象。不過這兩年的表現真的很不怎樣,所以調整的空間還很大。這裡大家可以調整的地方有-高低點均線的K棒計算周期、慢速均線的周期,還有進場的方式,看你是要破幾根K棒的高低點再進場或是設定某些特殊價格也可以。
希望這星期介紹給大家的策略,可以帶給大家不同的想法,也希望這星期的分享大家會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獵人的分享,也請給獵人多多鼓勵喔!


均線使用的差異在於價格的使用與周期的選取,甚至可以把均線原理運用到其他的資料上,你可能也會有許多意外的發現喔!


星期二、愛用Google+的幣圖誌朋友,立刻追蹤財經知識

【策經專文】風險管理(下)

風險值VaR

DrawDown有個缺點,如果策略沒有持續破新高,反而破新低,則策略的拉回全部都會重新刷新,反而沒有參考價值,它的假設是建立在策略有辦法續賺錢的狀況下才能採行的方式,我們不知道策略是否能持續賺錢,也不知道甚麼時候績效會破新低,但我們還有另一種風險衡量的選擇,也就是當代風險管理最知名的VaR(ValueatRisk)模型。

VaR是一種區間估計的概念,他注重的是「期末損益」分配的左端虧損範圍。如下圖所示,此圖直接解讀成,在2012-9-19日投資此策略,則預估期末在22個交易日後(即一個月2012-10-19),累積損益有99%(信心水準)的機會不會低於-84318元,但相對的,有1%的機會將會虧損超過84318元(即左方紅色柱狀圖與右方淡藍色星號)。
筆者在此公布計算方式,VaR的計算法很多種,最常見的有下列三種:

(1)變異數法:最常見的是以常態分配或是t分配作為假設的左尾區間估計。
(2)拔靴法:直接以歷史樣本作排序,好處是不需要經過分配假設。
(3)蒙地卡羅:適合較複雜的分配假設,透過電腦產生分配亂數進行估計。

我們要分析期貨交易策略,績效通常不會是左右對稱的常態分配或t分配,所以(1)不適用,另外(3)蒙地卡羅要進行複雜的假設才有意義(大部分都是客製化的假設,使用者通常也不知道要假設甚麼),因此策略經理人採用的是(2)拔靴法。上面提到透過樣本排序出柱狀圖產生VaR,首先要了解柱狀圖怎麼產生,以上面的例子-樣本100筆,每筆樣本22個交易日,則會有100筆22天的累積損益。取樣的方式就如同以下排列,以下的取樣區間就是在上圖的淡藍色透明方塊:


要達成以上的取樣,至少要往前取樣121個交易日(取100個22日樣本),在策略經理人中有提供檢查樣本的功能,按下樣本明細,則系統會將所有取樣排序好:


排序好後,如果信心水準是99%,就取此序列的第99個百分位數,(如果信心水準是50%,則取中位數),而基於保守穩健的原則,取出的第99百分位數要經過調整,調整的方法即減去樣本的平均累積損益,就能求得VaR,因此如果樣本是大賺,則VaR調整後也會相對更大,因此只要樣本的波動提高,無論是賺賠,都會導致VaR變大。

而將排序的樣本數列全都減去樣本平均累積損益,即可做出分配的柱狀圖(柱狀圖低於VaR的部分標為紅色),有興趣的人可以一根根算,每一根的長度全部累加起來剛好會是樣本數100。
了解VaR的算法後,交易者可透過策略經理人建構自己的VaR模型,主要透過設定以下參數:

(1)信心水準:調整機率去做預估虧損。
(2)預估交易日:設定距離估計的期末有多長,此設定會影響取樣長度。
(3)樣本數:此設定會影響取樣的筆數,筆數愈小愈敏感,愈大則更具有不偏一致
的統計量特性(較穩定)。

VaR是隨著時間進行變動的,每個交易日,往前取樣的樣本區間都會有所差異,因此我們可以對此進行歷史回測。而VaR到底可不可信,也可以利用歷史資料進行回測能知道,我們利用此模型進行歷史回測。


此回測採用滾動樣本區間(RollingWindows)的方法針對歷史每個交易日都取樣估計出VaR,如果每個期末累積損益低於VaR,則規類於滅亡,通常滅亡的原因在於投資日之後的估計期間發生突然性的大虧損,以此圖的例子,回測的總估計日數有1667天,只有22天滅亡,存活率有98.68%,非常接近99%,因此利用此設定的VaR模型可以了解策略的風險是否容易被控制住。

而此圖的策略有太多突然性的大虧損,因此回測出的存活率89.91%離99%差太多,代表策略的風險較不容易被控制住。

介紹到此我們整理並比較損益拉回跟VaR模型的優缺點:

尾端期望損失ETL

尾端期望損失(ExpectedTailedLoss)又稱作CVaR(ConditionalVaR),是個點估計法,主要用來估計極端虧損發生時平均將會損失多少。譬如我們想要知道那1%的極端損失,在信心水準99%的VaR只會告訴有1%的損失會低於某個範圍以外(VaR屬於區間估計),然而ETL可以計算出發生這1%的平均期望值是多少。

ETL的計算不難,傳統假設若績效為常態分佈的話,針對分配做期望值的積分即可取得,而策略經理人處理非常態分佈的狀況依舊是採用拔靴法,直接取歷史資料最大虧損的1%做平均,對於估計極端損失的期望值是個不偏一致的統計量,代表給的樣本愈多,估計值會愈往母體真值收斂。

策略經理人在策略的逐日與逐筆皆有計算ETL,採用拔靴法計算ETL需要較大的資料才較有意義,這邊建議最短五年以上的區間以及最少500筆交易:


上圖是逐筆交易的的ETL,就經濟意義上代表1%的極端交易發生時,平均一筆將虧損-87625元。


而此圖則是逐日交易的ETL,就經濟意義解釋為1%的極端虧損日平均一天會虧損-87625元。
ETL在策略經理人中的資金控管還占了很重要的腳色,在下一回的【策經專文】將會介紹資金控管的概念、方法、測試以及應用。
─本文感謝「策略經理人」提供分享。

當沖的順勢操作:方向感的建立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談到操作,所有市場上的前輩都會告訴你
順勢而為是最好的方式、市場是你最好的老師
跟隨著趨勢走是獲利的不二法門
當明顯的趨勢來的時候,自然什麼狀況都會一清二楚
所有你看到的盤面數據內容都會跟你說:「這盤無敵了!」
差別只在於你有沒有足夠的信心勇敢進場
當沖操作者可不可以完全沒有方向?
波段走勢就是由每天的日K走勢組成
波段強、當日走勢就容易往右上角前進、日K就容易收紅K
除非是短線的搶帽客單純只做搶進短線的盤面現象進場
否則對波段大方向有一定的掌握度,在當沖的勝率一定可以提升
完全沒有方向感,老練一點是專注於盤面、心理層面穩定不受昨日影響
但經驗不夠,進出場就容易變成盲劍客迷失方向

方向的組成

影響長線波段行情的因素很多,像是市場的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
不管是交易台股或是台指期貨,這些算是馬步的功夫
畢竟身在市場裡,每天都要接觸這些數據
統計與整理的功課是每天都要做的
對於每天要做單的當沖客來說,更要在乎一件事
就是當下的盤面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技術面來說很單純,指標永遠可以給你一個單純的多空
只是要依個人的操作週期來決定要參考的指標
以最近的行情來說,短天期的5日線和日KD剛翻揚向上
但月均線和週KD卻是往下,更長一點的季線現在開始走平
用一個比較淺顯的方式來說,「最近」是多方贏還是空方贏?
「最近」就是你必須選擇的週期,
就跟做短線當沖絕對不會有人盯著60分K棒一樣

籌碼面來說,順勢的連動性就更強,每天的走勢完了之後
當天的籌碼當會透露出許多重要的訊息
剖析有能力影響盤面的資金操作狀況,都是以順勢為主
也就是贏,還要再贏更多,在解讀上一定是用順勢思維來切入
簡單一點的方式來說,盤大漲創新高
就要有追價的買盤造成盤面出量,盤後數據呈現法人大幅進場做多是正常
如果出現反常的現象就要有所警覺,方向有可能隨時會休息或是轉向

盤面的重要

春江水暖鴨先知,對於行情多空的變化
或是市場上的改變,第一線貼近盤面的當沖客是最容易有感的
例如強勢的波段每天都收紅K,代表好幾天都是當沖進場作多容易贏
在思維上自然就會建立順勢的想法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另一種狀況,指數每天都在小區間內盤整
往上突破之後又往下刷破低點,之後就晃著到收盤
連著幾天都這樣,那在操作上就要更有耐心等待波段表態

研究盤面的好處,就是最容易提早發現行情透露出的不對勁訊號
讓長線的判斷結合盤面,在當沖操作上進出場會更有信心、且不容易受傷


下面請各位讀者配合自己軟體的日K線,金湯尼舉個例子來做順勢的解讀
近期的盤勢最強力的多方表態:2013/10/3
加權指數、台指、摩根、電子、金融,所有指數都收長紅創波段新高
大盤也創下近期的成交大量1157億,
盤後籌碼三大法人同步法超,外資單日大買170億,淨多單超過一萬口
種種資訊告訴我們,這是明顯的多方攻擊表態
激情過後的隔天,2013/10/4,台指收個十字線,上下振幅48點
微微創了個新高,但是詭異的是現貨量能不見了兩成
後續接連三個交易日,每天指數都在區間整理每天都在量縮
10/3的外資淨多單10572口,台指收盤8377
10/9的外資淨多單4721口, 台指收盤8338
指數沒有太大動靜,但是沒有持續留倉的追價多單
五個交易日當中融資有四天是增加的
以上這些數據都是順勢思維組成的重要數據
包含量價技術面與簡單的籌碼狀況,開盤前你應該就要建立一些想法:
多方創新高後走的有點虛,後繼無力
最精彩的來了,10/10台股休市,而美股前一天大漲323點
亞股順勢開高,台指也跳空開出再創波段高點
10/11盤前許多抱多單的投資人都應該非常開心,但卻開心不到一天
以下回到盤面重點
大盤一開盤之後隨即爆量下殺,預估量在指數向下突破之後比昨日大增
大盤的開盤點接近當日最高點,電子期貨竟然還沒有突破10/3的高點
台指在一破早盤低點過後,所有能量由多翻空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看到這邊,手腳快一點的人已經搶進方向單進場做空了
盤前的多方弱勢思維,加上指數跳空創新高之後呈現的種種弱勢狀況
就算你不敢馬上做空,想要做多也不會一開盤就跳進去做在天花板吧?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順勢思維是建立在每天盤勢連貫性的解讀,盤前順勢已經有了方向,當今日盤面符合原方向時,就是要勇敢出手搶錢的時候了。

長線的做法上,或許金湯尼很難給你一個策略,讓你回家照著做就從此成為贏家,但在即將舉行的便當計畫操盤訓練中,金湯尼將會陪你渡過一個半月,深入頗析長短線發生的狀況,與該如何去思考盤面的現象,讓理論與實戰交易結合。
有興趣的讀者請參考極致看盤─便當計畫

資金控管才是王道(三):英雄慎選戰場!





















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投資朋友有沒有想過,是否存在一種"萬能的交易系統",適合用在各種市場,適合用在各種盤勢?

牧清華也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交易系統,但如果你手上有,請偷偷告訴

本週我們介紹 Van Tharp's Definitive Guide to Position Sizing -- Chapter 4



你研發了一套交易系統,回測後產生的交易結果如下:

1. 39%的勝率 (平均每交易100次有39次是賺錢的)

2. 期望獲利為2.34R

3. 在趨勢市場的SQN=4.82

4. 歷年的最大虧損為-61R,平均每年的最大虧損為-32R

如果上述幾個數據一樣適用在未來的盤勢,那你該如何使用這個交易系統,使得它可以獲取最大利潤?

上面是個很大的問題,正是Tharp這本書要談的Position Sizing。但在談如何操作之前,我們先考慮幾個問題。

1. 採用的資料是否有代表性? 

2. 如果過去資料真的有代表性,那這交易策略在未來真能如預期賺錢嗎? 

3. 你的交易系統適合怎樣的市場?股票?外匯?期貨?商品?

當然不只以上三個問題,但我們今天重點focus在,你的投資策略適合怎樣的市場?

假設今天你的交易系統回測1996年到1999年的NASDAQ,賺了很多錢,績效很好。

可是,那段期間是美股的大多頭阿!如果你今天回測的時間是2000年到2002年,那還是一樣有穩定的獲利績效嗎?

Tharp根據趨勢與波動,將市場分為可能的幾種類型:

市場趨勢可能往上(go up)、盤整(sideways)、往下(go down)

市場波動分為平靜 (quiet)、常態(normal)、不穩定(volatile)

三種市場趨勢,搭配三種市場波動程度,最多共九種類型。那如何區分市場屬於哪種類型呢?

市場趨勢很好判斷,我們若以週為單位,13週為一期,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是去計算期末價位相對於期初價位,是漲是跌(up or down),或是差不多(sideways)?

當然,你也可以設計不同的定義,例如50日平均線大於100日平均線 (50ma > 100ma)叫趨勢往上;反之,50日平均線小於100日平均線 (50ma < 100ma)叫趨勢往下,...等。

而要計算市場波動,我們一樣以週為單位,每週波動程度定義為:

週波動率 = (週高點 - 週低點) / 週收盤價

統計S&P 500指數,從1995年1月到2005年12月,市場波動率平均為3.3% (每週);標準差為1.85%。

舉例來說,如果只考慮平靜(quiet)與不穩定(volatile)市場,Tharp定義如下:

平靜市場:在13週內(一期),市場至少有七週波動度皆在3.3%之下。

不穩定市場:在13週內(一期),市場至少有八週波動度都在3.3%之上。

我們也可考慮再複雜點的市場波動,分為平靜 (quiet)、常態(normal)、不穩定(volatile)

常態市場:(期望值+一個標準差) or (期望值-一個標準差)
平靜市場:(期望值+一個標準差之下) and (期望值-一個標準差之上)
不穩定市場:(期望值+一個標準差之上) or (期望值-一個標準差之下)

Tharp整理了1995年到2005年的S&P 500指數的市場分類(以13週為一期,計算市場趨勢與波動率)。



小結: 在1995年到2005年的S&P 500指數,市場趨勢往下時,比市場趨勢往上時更容易有波動。
(說明:趨勢往下的市場裡,有5/7是不穩定的市場,反之在趨勢往上的市場裡,只有4/22是不穩定的市場)

我們拿某個交易策略X回測市場分類後的SQN,整裡如下:



此交易策略X的SQN雖然只有1.94,但可觀察到,策略X對趨勢往上或是往下的市場是具有相當高的SQN值,分別達到3.03與3.05。

此策略用在平靜市場(波動度小)也是非常有效果的,SQN值達到4.32與4.45。

而此策略最怕遇到盤整且不穩定的市場,SQN值竟然是負的。

由以上觀察可知,雖然這是一個SQN值只有1.94的交易系統,可是卻可能是相當實用的。

如果你會判斷何時為趨勢盤,何時為盤整盤,何時為波動盤,何時風平浪靜?那恭喜你,此策略非常適合用在趨勢市場或是波動大的市場,SQN值皆有3以上。

最後總結Chapter 4如下:

關於交易系統,我該瞭解什麼?

1. 在每次交易前,你必須事先決定最糟情況發生的停損點,並把這情況發生的損失當作你的初始虧損R。

2. 你的交易結果有賺有賠,但可以表示為一連串R 與R-multiples的比值。

3. 所有交易系統都可用R-multiples的分佈去表示,包含此交易系統的獲利期望值與標準差皆可預估出來。

4. 計算此交易系統的SQN值 (期望獲利/標準差)*(交易次數開根號)。當然,你希望交易系統具有高的SQN值,且資料具有代表性。

5. 判斷你的交易系統適合哪一種市場型態。(趨勢盤、盤整盤、波動、平靜)

6. 開始尋找更多的樣本(sample)測試,什麼樣的市場,什麼樣的時間點適合使用此策略?

7. 開始模擬交易策略績效。有多少時間比例會賺錢?最大虧損是多少?平均虧損是多少?預期獲利是多少?賺賠比多少?

恭喜你可以開始設計你的資金控管 (position sizing)計劃啦!

星期五;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幣圖誌Bituzi電子報」

再好的戰士,也不可能任何戰役都戰無不勝 -- 拿破崙就不適合滑鐵盧。

真正的戰神,懂的選擇戰場,懂得攻擊時間,懂得收兵時刻。

再好的交易策略,也不可能在任何市場、任何時間,都能夠穩定獲利。

偉大的交易員,懂的選擇市場,懂得出手時機,懂的獲利了結,懂得停損出場。

從一則內地笑話談起:原來房子不是蓋來住的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紅色子房語錄:兩岸華人地產發展似乎有些共通性。

朋友H醫師轉來一則內地網路笑話,內容是某建商老闆叔姪的對話:

在某間KTV的包廂內,坐著一個體態臃腫滿面通紅的中年男人和一個有點愣愣的年輕小夥子二愣。他們是一對叔侄。首先年輕人開始說話了、、

二愣:「叔,最近咱們建的房子好像沒什麼人買呀!你得想個法子呀。」

中年男人瞟了自己的愣侄子一眼,拿起桌子上的一瓶價值上萬的紅酒給自己滿上一大杯,一口喝個底朝天,大腦袋晃了晃就開始了對二愣的說教:

「愣子,這事你別管,你只要給我把房子建起來就行。」

愣子還是不懂,接著問道:「叔,我建成了那麼多房子,好像沒有怎麼賣呀。」

「你小子懂什麼,我開發房子不是用來賣的,也沒幾個傻貨買得起的,那只是個面子工程。」

這時二愣的嘴驚訝地變成了圓形,一時雲裡霧裡了,說:「你不賣那錢從哪來呀?」

叔說:「找銀行貸款呀!」

侄說:「那不還得還嗎?」

叔說:「比如我從銀行貸款五億,最多花兩億去投資開發房子,三億就成了自己的了,房子還用賣嗎?房子建成後,就開始猛炒,把房子炒成價值十億,有人買沒人買不管它,然後就是往外送房。」

二愣這下不光嘴是圓的,連眼都成圓的了。

叔好像有點醉了,點了支雪茄,悠閒的吸了一口,又說道:「房子賣不出去就送給那些官員住嘛!」

愣子感覺到叔叔真是太偉大了,眼中滿是敬畏。

叔說:「我把最好的房子送幾間給那些官員,還有許多學我一樣的人會跟我買房子送給那些官員。到那時那些官員手上也有不少房子時,他們也不想讓房價掉下來,就會為我們服務了!」

二愣說:「那錢不用還銀行嗎?」

叔敲了敲二愣的腦袋,把頭搖了搖滿是自信的說:「還什麼錢呀,我用現在的房子做抵押,市值十億呢,然後再去貸款開發另一幢,到時你就跟著叔發財就好了!」

二愣說:「要是最後銀行沒錢了怎麼辦?」

叔說:「不急,那時國家會印錢的!」

二愣:「要是國家不印呢?」

叔滿臉不悅,有點生氣的說:「不印錢貸款不了,咱宣佈倒閉,把房子全算給國家。反正叔的錢全轉到國外去了!」

愣子這下好像明白了很多,原來房子不是蓋來住的!

********************************************************

以上的笑話,讓紅色子房不由得想起十幾年前權傾一時的「東帝士集團」。

民國八十年代東帝士集團事業涵蓋石化、水泥、化纖、營建、電信、飯店、百貨,旗下東帝士建設,在房地產業尤其堪稱一方之霸。紡織是東帝士根基最深的事業,而後隨著企業的擴張,觸角深入其他領域,如土地開發、建築營造、水泥、不鏽鋼,並投資旅館、證券金融、百貨、倉儲等,旗下有四十多家公司。不過由於長期透過高槓桿、高風險的金融財務操作壯大,事業觸角過多,一旦集團母公司營運發生困難,就難免要從子公司提供財務挹注,導致旗下不少企業出現財務危機,最後負債逾600億元。

民國92年創辦人陳由豪從紅頂商人變成「債留台灣」的通緝犯,並涉嫌搬走十億潛逃到國外。到了中國從石化業東山再起,近幾年也曾成為中國繳稅大戶,不過聽說今年因為得罪習近平,已祕密取得甘比亞居留證及護照要逃出中國。沒想到甘比亞最近也與台灣斷交了,他也不用傷腦筋會被遣送回台灣。

十年前的地產泡沫倒了一個東帝士集團,十年後的現在面對房市升息危機、許多家建商為因應新國際會計準則(IFRS)發展多角化經營版圖、然而政策打房聲浪不斷的情況下,誰有可能是下一個東帝士集團?

一個大集團的殞落,會造成數萬個失業家庭與社會動盪,同時牽連數年的資產官司糾紛。紅色子房這幾年來,也曾評估過許多來自東帝士集團的不良資產,聽到許多悲慘的故事。

目前一些都會城市新興發展區,晚上可注意到許多點燈率奇低的新住宅大樓,很明顯都是投資客與銀行在協助撐腰。一旦利率升息或房價下跌,銀行看苗頭不對雨天收傘,就會出現災難。

「政」、「商」、「銀」三方,綁架著國家經濟發展與居高不下的房價,兩岸都有相似的情況。然而政治常是多變的(請參考馬王關係),銀行常是無情的(請參考半澤直樹),好的商人就應該更戒慎恐懼,正派務實經營。

同時作為一個房地產投資人,不論是投資預售屋、新成屋、營建類股票、受益權憑證、不動產信託基金等,現在更都應該要睜大眼睛,仔細檢視投資對象的所有財務情況。

因為十五年前的東帝士集團,也從沒料想過會成為今天被過街喊打的老鼠。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上個星期朋友丹尼問我,
「哪裡可以得到更多的美股大咖資訊?」

丹尼是個年輕的投資家,
很樸實的南部人,
黝黑的臉孔厚實的雙手,
都讓人感受到他的活力。
早期也投資台股,
主修財金,之後又對企管感到興趣。
算是非常喜歡閱讀與實務操作的一個年輕人。
往往給自己的目標與標準相當的高,

後來轉往美股市場研究後,
也頗有收穫,我們將繼續幫讀者找尋更多有價值的資訊!
畢德歐夫提供了insidermonkey這個好用的網站,
這邊有很多的基金經理人,
我們選擇的Billionaire Hedge Funds為主要的參考標竿。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從2013/11/17去觀察的話,
大戶大都傾向於將資金投入能源產業(見下圖),
也許這是下一個獲利的機會。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回到要觀察的大戶,
先從巴菲特的持股來觀察,
以下為巴菲特2013Q2投資組合取前30大持有公司;
最新的揭露是巴菲特買進4千萬股價值34億美金的XOM,
並減持44%的COP

大概算了一下之後,
XOM在巴菲特的投組中所佔比例為3.7%,
成為第七大持股,而COP的比重從原本的1.63%只剩下不到1%。
但以巴菲特的持股組合中,
能源相關的公司(紅色框框)比重已經佔了整個組合的7.6%


比較2012Q2的投組,那時候的能源相關持股比重則是佔了3.6%,
意味著一年來,巴菲特對於能源的持有比例已經多了一倍多。
巴菲特還有另外一家公司也是不斷的增加其部位--DVA,
這是美國第一大的洗腎服務中心

從2012Q2的1.22%來到2013Q2的2.03%,
最新揭露巴菲特又增加了370萬股的DVA,
目前持有DVA共16.5%的股權。

不斷增持醫療保健跟能源類的公司是我們在巴菲特持股中發現的趨勢。(以下皆可點圖放大)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圖為巴菲特2013Q2的投資組合;下圖為巴菲特2012Q2的投資組合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能源類操盤手

如果要參考能源類的操盤手的話,
我會想到T Boone Pickens,
畢竟他是靠石油致富,
幾乎所有的交易都是跟能源相關標的;
根據最新的揭露,Pickens也在買XOM,而且買得非常多,
他在2012年的Q2賣光了所有的XOM,
但是在今年的Q3又再度進場買XOM,
並且賣光2013Q2的第一大持股APA;
並增持PXD,
PXD這家公司也是目前Pickens的第一大持股,
第二大就是XOM


SU這家加拿大油沙公司和XOM,巴菲特和Pickens都有持有。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以上為T Boone Pickens 2013Q2 投資組合

而Jim Simons的文藝復興基金跟大獎章基金都是以高頻交易為主,
看不出什麼特別的偏好,也許是因為股票投資並不是他的主要標的物。
但是他在最新揭露的部位中,也買進了158萬股的XOM以及GE。

索羅斯的快狠準操作

衷心覺得索羅斯真的是一位很厲害的操盤手,又快又準;
像是在2012Q2的投資組合中加碼黃金ETF來到1.98%,
2012Q3加碼到2.45%,
2012Q4又減碼到1.16%,
今年Q1則是已經幾乎賣到一乾二淨。
以下網址分別是2012Q2-2012Q4的投組:
2012Q2
2012Q3
2012Q4
在2013Q2的投資組合中,有兩個有趣的地方,
一個是SPY的PUT,一個則是GOOGLE;
首先是SPY的PUT,從網站中有的歷史資料發現,
不管何時何刻,索羅斯都會布局PUT
這就好像是黑天鵝的作者在反脆弱這本書中所闡述的,
不知道黑天鵝事件何時出現,所以可以考慮建立一個反脆弱的投資組合。

PUT在索羅斯的投資組合中好像是常駐一般,
只會依據季別而有所增減,像進入Q3,
索羅斯又砍掉了一大部分的PUT。

所以對於媒體大幅報導索羅斯買進PUT,
可能暗示未來對美股看空,
這並不完全正確,因為「他永遠都有PUT」,
就像台指期外資也會買進PUT當作避險,
以免連續崩跌的時候,
連現貨都砍不掉,那就真的欲哭無淚了。

而GOOGLE在今年Q1首次進入前6大持股後,
到了第二季則是已經成為第二持股部位,
對照現在GOOGLE的大漲,真的是很精確的操作。

我們的猜想是索羅斯應該會在大漲後砍掉大部位的GOOGLE,
但因為還沒有揭露訊息,所以不敢確定。

根據2013Q3最新揭露是索羅斯買進12.6百萬股的MFST,
總值4.19億美金,詳細資料看這邊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以上為索羅斯2013Q2投資組合

避險基金的操作方式

接著是橋水基金創辦人Ray Dalio的投資組合,
對於避險基金的操作,
其實也是要維持總帳戶裡面的多空平衡的狀態,
盡量避免全多或全空的情況,
因為從歷史資料的2010年Q4到2013Q2的投資組合中,
Ray Dalio不斷的在SPY跟VWO這兩支標的上做增減持的動作,
背後原因應該是在作美股市場與新興市場的多空平衡策略。
不要全押多,也不讓自己陷入大盤一直漲卻沒有部位在手的困擾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以上是2012Q3到2013Q2 Ray Dalio 的投資組合

倒是Ray Dalio在一場演講中,
說到投資他認為投資大多數的投資人都不太可能打敗市場的,
這是一個零和遊戲,有人贏就會有人輸,
你想打敗市場,就表示你必須打敗你的對手,
但你的對手是誰呢?

他們就是你的對手之一,他們有1500名全職的專業分析師,
每個人都配備有最先進的電腦設備與分析工具,
這就是你必須打敗的對手!

John Paulson今年在黃金投資上面虧損許多,
雖然不太明白為何他不停損,
任黃金價格大跌招致虧損,
但還是很值得去研究他的持股變化。

根據最新的揭露,Paulson第三季加碼了FDO,
買進兩家能源公司WLL跟OAS,
並且買進了64萬股的FDX。
另外,內文也提到FDX還有其他兩位億萬操盤手索羅斯跟Dan Loeb也都在Q3時買進。

John Paulson與Leon Cooperman持股曾有相同偏好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圖為John Paulson 2013Q2投組

從John Paulson的持股方向來看,
他看好能源、消費(一元商店)以及物流;
我在之前有看到消息FedEx正搶進大陸電子商務的物流業商機中,
也許FedEx股價還會繼續上漲。

Omega創辦人Leon Cooperman在2013Q2的投組中,
第一大持股竟然跟John Paulson的第一大持股都是同一家公司Sprint Nextel Corp,
但在最新的揭露中他減持了60%的Sprint Nextel Corp以及25%的QCOM,
並且增持了46%的C

以及加碼了SandRidge Energy Inc(SD)。

根據他的動向,他看好金融跟能源

去研究了一下Sprint Nextel Corp發現年年都在虧損,
基本面實在不佳,不知為何兩位大戶皆大舉買進這家公司;
常常會發現大戶買的公司很多時候都是虧損連連股價低迷的那種,
像是Bill Ackman和George Soros所買進的JCPenny。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圖為Leon Cooperman 2013Q2投資組合

Bill Ackman是一個價值投資操盤手,
最新揭露他買進FNMA跟FMCC分別是9.98%跟9.77%,
顯見他看好美國未來房地產的回溫。

而他也在8月的時候,認賠賣光所有的JCPenny,
真的是停損像呼吸一般。
並且加碼APD,減碼P&G。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以上為Bill Ackman 2013Q2的投組

還有像是Carl Icahn,
在最新揭露中則是買進蘋果、
在9月買進Talisman Energy又在10月加碼Talisman Energy
以及加碼Chesapeake Energy Corp。

而綠光資本David Einhorn則是繼續持有蘋果跟GM。

總結能源、醫療保健和房地產是美股未來的趨勢
尤其是能源,幾乎每位大戶都買進某幾間能源公司,
而且是不斷的在近幾季以來持續的加碼。

為了確定說能源、探勘行業是真正能夠帶動就業,
我們從FED的資料庫中,
抓出下面這一張圖,能源、探勘行業在2000年跌到谷底,
自從頁岩氣的技術取得極大進步後,這相關行業的就業人口的確是有了顯著的成長。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另外是教育跟醫療照護,
隨著美國老年人口逐漸提高,
這個行業從來都沒有因為景氣衰退而衰退,
反而是年年都在成長。

而這也是我們覺得XLV或是醫療保健類的好公司在未來10年可能都會是很不錯的投資標的。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希望你們會喜歡本週的內容!

當談話性節目一台接一台痛罵內線交易的同時,
以及食安風暴造成的連鎖效應,
讓提前放空的有心人賺了一票的時候。
我們小老百姓為什麼還要投入資金給富人坑殺?

每一位讀者都可以擁有交易成本超低的美股帳戶,
走出台灣,看見世界!
台股投資人也可以是個美股大贏家
謝謝大家。
能源、醫療保健和房地產是美股未來的趨勢,尤其是能源,幾乎每位大戶都買進某幾間能源公司,而且是不斷的在近幾季以來持續的加碼。資產配置要分散,投資長長久久,不急於一時。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股投資不可不知的25檔權值股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虛擬貨幣的逆襲--比特幣的暴起暴跌
尋找下一個特斯拉---Netflix讓投資人美夢成真?

程式交易策略庫-高低點擺盪交易系統


在國外最受歡迎的動量擺盪指標之一,就是利用價格減掉它的移動平均數來衡量。當價格出現在移動平均線之上且向上加速時,動量就會顯示遞增向上,反之當價格出現在移動平均線之下且向下加速時,動量就會顯示遞減向下。為了要觀察動量的變化,我們將建構兩種動量擺動指標,第一種是用每根K棒的最高價格減去它的移動平均數,第二種是用每根K棒的最低價格減去它的移動平均數。這邊可以先把這兩種指標畫出來做觀察喔!如下圖所示: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高低點擺盪系統


而這邊會使用一條長周期的收盤價移動平均線來衡量大盤的趨勢,當趨勢往上走時,我們就使用低點價格的擺盪指標來尋找進場做多的機會。當趨勢往下走時,我們就使用高點價格的擺盪指標來尋找進場做空的機會。
當然,在我們持有多單或空單時,這邊加入追蹤出場方式。
此外,持有多單時,當高點的擺盪指標由上往下穿越0時,多單出場;
同理,持有空單時,當低點的擺盪指標由下往上穿越0時,空單出場。
以上是這個交易系統的進出場方式的簡單介紹,接下來會用程式碼來詳細介紹。

定義交易規則


首先必須算出60根K棒收盤價的指數平滑移動平均數,
再來要算出高點與低點的擺盪指標,此系統將使用這些數據來建構。
做多啟動條件-
先確定移動平均線是遞增的,而且收盤價在均線之上,再來最低價格的動量擺盪指標要小於0。
做空啟動條件-
先確定移動平均線是遞減的,而且收盤價在均線之下,再來最高價格的動量擺盪指標大於0。
大家可以試著自己寫寫看,如果真的寫不出來,程式碼如下所示: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多單進場-
當做多啟動條件後,如果最低價格的動量擺盪指標大於前一期的指標時,我們在下根K棒開盤時進場做多。

多單出場-
1. 移動追蹤出場方式-
首先設定一個固定的金額,把固定的金額除上此商品一點的金額,可計算出一個度定點數。然後設定K棒的收盤價減掉這點數為多單出場點。
2. 當最高價格的動量擺盪指標由上往下穿越0時,在下根K棒開盤時出場。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空單進場-
當做空啟動條件後,如果最高價格的動量擺盪指標小於前一期的指標時,我們在下根K棒開盤時進場做空。

空單出場-
1. 移動追蹤出場方式-
首先設定一個固定的金額,把固定的金額除上此商品一點的金額,可計算出一個度定點數。然後設定K棒的收盤價加上這點數為空單出場點。
2. 當最低價格的動量擺盪指標由下往上穿越0時,在下根K棒開盤時出場。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基本上,這是國外的交易策略,可以套在國外商品,也可以套在國內商品,不過參數會隨著商品不同可能要做些改變。而且如果真的要拿來套在台指期的話,勢必要做些修改,大家有興趣可以試試看。
希望這星期介紹給大家的策略,可以帶給大家不同的想法,也希望大家繼續支持獵人!

每個策略都會有它的優缺點,進場也可以單獨拿出來當其他程式的濾網使用,而出場方式也都可以交互使用。所以不要看一個策略不會賺錢就馬上遺棄它,應該要把它裡面有價值的東西取出,回收這些看似破銅爛鐵的東西,也許有一天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也不一定喔!

星期二、愛用Google+的幣圖誌朋友,立刻追蹤財經知識

設計你的專屬投資日報&網站精選整理

每個人都希望成為使用者B--用有品質、經過整理並且能與時俱進的資訊來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
快點放棄刷新FB好友動態的習慣,刷新你的專屬投資日報頁面吧!
如果我們像傳統的資料剪貼網站一樣,僅是列出30個精選網站給你,相信你其實絕不可能每天從我的最愛裡開出30個網站來一一檢閱。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顧及全面性、時效性以及易瀏覽性,甚至使用手機也能一次檢視所有關注的重要訊源?

Feedly:http://www.feedly.com/


在我們開始用Feedly設計你的專屬投資日報之前,有兩點事項可以供你參考:

  • 如果你已經很熟悉Feedly甚至運用來規劃你的投資資訊蒐集,建議直接跳到文章後半段,參閱我們整理的重點資訊網站是否有你需要的。我們也邀請讀者在下面回覆此篇文章,交流有價值的網站。
  • Feedly俱備電腦/Android/iOS版,即使不諳英文你仍可以按本文輕鬆上手,設定完成後即可用單一頁面迅速瀏覽30個網站的重點圖文資訊,別人在玩神魔之塔的時候你一開這頁就潮翻了是不是,自帶智力+30光環。如果有更好的整理軟體,我們將隨時更新。
按綠色開始使用鍵,除了自建帳號,也可以用FB、Google帳號等方式快速登入。

登入後左側可以輸入你習慣瀏覽的網站們進行訂閱,Freedly一開始會請你輸入三個。貼貼網址就可以囉!

接著要管理所訂閱的網站們,進行分類的設定。依照

  • 資訊種類(國內外/投資商品類別)、
  • 資訊壽命(即時新聞類/趨勢觀察分析)、
  • 瀏覽頻率(盤前後/每日/每周)
都是可以參考的選項,同時盡可能給網站一目了然資訊用途的命名。

完成!點選HOME就可以看到你的專屬投資日報有哪些新資訊囉!
點選分類的話,Feedly也會將該分類的內容自動依時間呈現。
專注於自己優化過的Feedly訂閱項目,你的投資決策路徑就是從精選資訊來源中做出來,而非被動接受媒體餵食的結果。下面整理一些值得關注&訂閱的選項,更歡迎大家來補充:

全球經濟-個人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Krugman的經濟評述。

Felix Salmon
路透社記者Felix Salmon對經濟政策、產業、新興市場、股債市長期進行的觀察比較。

Mish's Global Economic Trend Analysis
投資顧問Mish多次受New York Times/Bloomberg/CNBC等機構肯定的全球經濟分析。

GREG MANKIW'S BLOG
哈佛大學經濟系主任Greg Mankiw的經濟學天地(特別推薦給學生)。

全球經濟-機構

forexfactory
世界各國重要經濟指標,幾乎每分鐘更新並按照重要性不同給予不同的顏色,並附上指標說明、分析師預測以及上期數據,
點開最右邊Graph欄就可以檢閱該數據的完整圖表。

CEIC
麥肯錫等全球知名顧問業者都會取材購買的數據資料庫CEIC所編匯之Blog,
你未必需要知道印度的就業指數,但了解解讀數字的脈絡別具價值。

bloomberg
彭博新聞社,全球最大財經新聞資訊公司。
如果你常用平板,直接下載Bloomberg for iPad拿來看新聞和數據是不錯的。
businessweek
這個則是彭博旗下的businessweek,global economics部分。
另外要特別推薦的是彭博資訊視覺化網站Bloomberg Visual Data
哪一家公司在所處產業是市場領導者?佔多大比例?如果參照bloomberg討論有限資源運用競賽的BLOG:
TheGRID
你應該可以享受研究經濟議題以及彭博社觀點的樂趣。不知道研究產業龍頭如何應用在投資?
延伸閱讀:美股REITs龍頭,地產股猛將-SPG

Free exchange
經濟學人的總經部落格。

NBER
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美國最大的經濟學研究組織,量產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

Real Time Economics
華爾街日報經濟blog。

Economix
紐約時報經濟部落格。

FT中文網
英國《金融時報》集團旗下唯一的中文商業財經網站。

華爾街見聞

日經中文網
《日本經濟新聞》社主辦的中文新聞網站

華爾街日報WSJ中文版
道瓊斯公司旗下的中文在線商業出版物

投資工具網站(美股部分)

  • 看財務報表:

U.S. SEC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可查財報

看個股/線型:
Google Finance
Google財經

INVESTING.com
即時的指數、貨幣、商品期貨、經濟數據,Android程式清晰易用。

StockCharts
股票、外匯、期貨各種商品的技術線圖

ycharts
可查看歷史線圖

freestockcharts
只要輸入代號就可以看美股股票技術線圖、他國股票/ETF

ETFdatabase
ETF大全

StockConsultant
可以查個股的狀況以及bearish bullish的分析,頁面下方還有支撐和壓力點的分析圖

  • 看大戶持股:

InsiderBuy
insidermonkey
請大家多多愛顧大戶貨單

多方慣性與空方慣性運用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進場點的點位好不好,往往決定了這筆單的輸贏
有時應該要等待,找尋點位進場承接
有時應該要大膽出擊直接市價進場
在市場當中有個慣性,讓經驗久一點的台指玩家都養成一個習慣
就是在操作上特別喜歡站在空方
原是就是因為空方啟動殺盤時往往會來的比多方攻擊迅速而直接
這一點在長線的波段和短線的當沖也有相似之處

多空慣性

金湯尼雖然是擅長短線操作的當沖客,但是對於長線的波段走勢也會關心
回顧大盤長線的走勢,不難發現這個慣性
就是在空頭市場時下跌的速度快,跌破支撐也比較乾脆
往往一破了關鍵點位賣壓就傾巢而出,瞬間殺個痛快
反觀多頭市場行進時,是以時間換取空間
過高之後拉回,沉澱籌碼之後再發起另一波攻勢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大部分指數市場慣性都是往上的,在多頭市場做多現貨遠比期貨來的方便
因為不用面對換倉或是做多餘的低買高賣調節,只要長線持有部位
就能享受到多頭市場帶來的活水,增加資產
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充滿希望中毀滅
慢慢漲的多頭才能漲的久,因為需要時間滾量和吸收空方的籌碼
反而是一波到底過熱的情況對大盤的漲勢不是好事
怎麼發生通常就怎麼結束
這點我們看盤時可以從幾個重點來看:

一、類股的成交比重
是否達到過熱指標,意即市場上全部的人都在瘋狂買進此類股
當然不可能全市場的人都會一直賺下去,就有成本比較低的人要先出脫獲利

二、融資餘額的水位
上市櫃家數越多,融資餘額就自然越多,所以比較的基準點要用位階來比較
而不是看絕對數字,可以從波段低點到高點的漲跌幅和融資金額的漲幅來推算
來看籌碼是否有散戶大舉進場的現象
真正的長線多頭,絕對是連融資進場的散戶都會有賺錢的空間,因為走得夠遠夠久
09年進場,人人都是翻倍股神,比的不是誰翻的多倍,而是進場的本金和能抱多久
到了末升段融資進場的比重遠大於法人大戶買進,就是反轉的危險訊號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空頭市場殺盤啟動時,利用期貨高槓桿、放空容易、進出場快的特性
空期貨的獲利會比找尋個股放空來的容易
壞消息對於市場的衝擊和反應速度遠比好消息來的快又大的多
尤其是在市場信心不繼的時候,一有個風吹草動
投資人往往都是先賣再說,就容易造成多殺多,人踩人搶著賣的暴跌
直到最後一位散戶忍痛殺出套牢已久的持股時
才會看到波段的低點
這點可以由連續幾日的上市櫃跌停家數
和融資退場的速度來追蹤止跌訊號

台指當沖的運用

波段一個大原則:多頭買股票抱牢,空頭做期貨賺快錢
操作上兩種商品能交互運用,會有更多獲利的機會
回到台指的操作上,也可以利用相同的多空慣性來決定進場的方式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陪你看盤的好朋友,小金湯尼,每日晚間請上幣圖誌粉絲團

多空走勢最漂亮的角度應該要是45度角,
反而90度的急拉大部份都是你的順勢單出場點
操作經驗久一點的朋友一定都能明白這個道理
因為在走勢上,能吃到空方的籌碼,再突破時才有反向軋空的力道
所以盤勢必要拉回整理,一波到底的走勢反而讓人不容易獲利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拉回找支撐要怎麼找?
早盤的高點、前波高點、或是突破區間之後拉回的高點
在走勢圖上都是當下多空爭戰的關鍵點位
而進場時有幾個要訣,你可以直接用上漲段的高點拉回一半或是1/3掛單
也可以用當日價差區間的極值直接敲進,點位一定會比你市價追單好
如果一天的趟數不多,等待當沖時間轉折慣性,盤勢拉回讓你可以順勢上車
勝率最高的進場方式,其實就是等待盤勢已經一面倒,
買賣力呈現多方達到無敵狀態,隨便一個拉回就先切進去再說
賺的不會是最多,但一定是最安全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在實戰經驗上,就金湯尼個人的經驗來說
走的太快,上不到車的盤勢當中,空方盤遠遠大於多方盤
如果你看盤看到9:30,已經對今天的多空氣氛有個了解
多方可以從容一些,找點位進場做,而空方就要隨時準備市價做
瞬間加碼到滿倉的部位,在行情走完之後瞬間出場
這樣的做法成功率在跌勢當中會提高不少,地心引力讓跳水總是會乾脆些
同樣的,在早盤當日區間震幅還沒有走出來的同時
就要有隨時扣板機狠咬他一波的準備
盤的越久、突破區間的力道越強
盤整區間內要怎麼判斷之後容易往哪邊突破呢?
不外乎就是指數再開盤點、平盤的位階
還有盤整區間摩根指數與台指的強弱消長、和買賣力往哪方累積、亞股的參考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在操作上,做多適合慢慢做,拉回做,怎麼做都上不了車,那還是不要上車比較好喔!而做空就是果斷做、直接做,因為跳水的速度總是比較乾脆!

一點操作上簡單的經驗分享,其實這篇文章字裡行間還有著許多解讀盤面的訣竅
不管是在長線或是短線上,如果你對於看盤總是一頭霧水,
或是不知道目前的操作要怎麼處理部位對自己最有利,
歡迎你參考:極致看盤─便當計畫
更詳細的活動說明便當Q&A

小賭怡情,大賭興家?從輪盤押大小看澳門賭客的瘋狂!

本週牧清華到澳門參加學術會議,來到這不免俗的當然要到賭場小賭怡情一番,體驗一下賭博的吸引力。我想對金融交易有興趣的各位,多少都有點"賭性"吧?

牧清華承認愛賭,然而實際上並沒有太多進出賭場的經驗 ,畢竟博弈在臺灣還沒有合法化。過去幾次進出賭場也都是在國外,澳門、新加坡、澳洲。

雖然實際研究"賭博"的機會不多,但牧清華始終相信:全世界最大的賭場,就是Financial Market。借著這次拜訪澳門的機會,與各位讀者分享。

距離上次到澳門,已是七年前的事。這幾年澳門多了幾間新賭場,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像極 "變型金剛"的新葡京賭場,這是澳門賭王何鴻燊經營的,看下圖便知,蓋成這樣,應該稱的上是澳門的地標之一。

可惜牧清華最後兩天才進去這個漂亮的建築物,裡面果真如其外表,金碧輝煌金光閃閃,一樓大廳還有108克拉的鑽石、十二生肖的馬首展示。



另一個澳門古早的地標,當屬一樣金碧輝煌金光閃閃的金沙(Sands)賭場。牧清華在這流連了兩晚,真的是有夠大,人有夠多,還有好幾層,紙醉金迷,就是如此。(下圖只是金沙賭場的側面)


下圖是Sands內部。(賭場內不准拍照,提醒賭者千萬不要學!)


其實牧清華不是真的想賭,只是想去晃晃而已,大部份的賭客去賭場前也都是這樣跟自己說。

另一點是,賭場裡的賭局,都是負期望值的賭局,"理論上"是不可能會贏錢的。但理論,卻不一定實際 (大部份的賭客也都會這樣跟自己說)

記得,大概只有21點可以透過某些"算牌"技巧,創造出正期望值的賭局。但說穿了那就是計算下一張牌是大牌還是小牌的機率,搭配適合的position sizing (下多少籌碼)技巧。

簡 單 的 講 就 是 資 金 控 管 !

阿公阿嬷都會玩的輪盤:數字押大小

輪盤是最簡單的賭局之一,最簡單的玩法,該是勝率約50%,賠率1賠1的押大押小。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輪盤上有37個數字,從0, 1, 2, 3, ...., 36。除了0以外,這36個數字一半是紅,一半是黑。

因此輪盤最簡單的玩法,就是押大(19~36)、壓小(1~18);押紅、押黑;押奇數、押偶數。

押中了就翻倍,押錯了就賠光,我們稱為賠率1賠1。

1賠1的賭局,以這幾天觀察的幾家賭場(金沙、美高梅、葡京、新葡京、威尼斯人),最小一注至少都要100元港幣起跳,相當於臺幣約400元。換句話說,每把的輸贏,至少都在NT400元之上。

大概牧清華太俗氣了,只敢換500元港幣,這樣的金額也只能下最小投注的五次。說穿了,牧清華跟本玩不起這樣的賭局。我們分析一下為什麼玩不起?

考慮勝率50%,賠率1賠1的賭局就好。這看似公平的賭局,事實上不然。

以輪盤來說,當你押大押小,押紅押黑,你的勝率理論上只有18/37,只是一個很接近50%的機率。

所以輪盤押大小的期望值還是負的。(賺一倍*(18/37) + 賠光*(19/37) = 2*(18/37) + 0*(19/37) = 36/37 )

也就是每1塊錢,平均每玩一次,會變成36/37元。

期望值為負的賭局,理論上會越玩錢越少。凱利賭徒叫我們不要賭。牧清華這裡不是要勸人不要賭,而是想要說明在賭場所觀察到的現象。

我發現大部份的賭客,每把都是1000元、2000元的下注,更勝者甚至是5000、10000的下注。注意這是港幣,換算成臺幣約還要乘上4倍。

假設今天有位賭客,押了1000元在輪盤的比大小,我們分析一下這個決策的合理性:

凱利公式下注比例為 [p(1+b)-1]/b。其中勝率為p,賠率為b

我們假設今天賭客很厲害,雖然押大押小押紅押黑 "理論上"是18/37的勝率,略小於50%,但因為其預測神準,可以超越50%,假設其勝率有60%好了。(事實上很難!)

我們將p=60%,b=1帶入凱利公式,可推算出下注比例為20%。

換句話說,若是押1000元,這個賭客身上應該要有5000元的賭本。

若是押2000元,這個賭客身上至少應該有10000元的賭本。

但是,真的能夠神準預測到60%嗎?

牧清華個人覺得不容易,過半的猜測命中率就很厲害了。假設我們要求不要太高,只要51%的勝率就好。

將p=51%,b=1代入,可得下注比例為2%。

換句話說,若是押1000元,這個賭客身上應該有50000元的賭本。

若是押2000元,這個賭客身上至少應該有100000元的賭本。

再提醒一次以上都是港幣計價,換算成臺幣,5萬約為20多萬,10萬約為40多萬。

而賭場的賭客們(叔叔、阿姨、阿伯、大嬸),把把都是以千為單位,豪氣的丟下去。也就是,如果他們是凱利賭徒,他們身上可能都約有20萬~100萬的現金。

但這些叔叔阿姨阿婆大嬸,實在不像是身上拿的出20萬現金的大爺,他們似乎都是把把全押下去。

假設牧清華身家財產有現金2000萬,我大概最多也只想拿20萬元去賭,因為我自知不是賭神,無法估到51%的勝率。

換句話說,以牧清華龜毛怕死的程度去衡量大部份的賭客,不是賭客過於瘋狂,就是牧清華過於俗辣保守。

真的很好奇,澳門賭客都這麼有錢嗎?

窮學生玩輪盤押大小

觀察這幾天跑的幾家賭場,大部份輪盤勝率約50%,賠率1賠1的賭局,幾乎最小投注都是100元起跳,這對於窮學生來說實在是個不小的賭注。

這裡牧清華提供另一種創造賠率1賠1,勝率也約為50%的賭局玩法。這玩法適用在新葡京賭場。因為只有新葡金賭場的三樓輪盤區,有看到20元為一個籌碼的賭局,其他家不是25元就是50元。(金沙賭場最小籌碼為一枚25元)。

在新葡京賭場,雖然押輪盤大小還是需要100元賭注(20元*5)。但押所謂的Line(連續六個數字)只需一枚籌碼20元即可,賠率為5。

換句話說,我可拿出3枚20元面額的籌碼,相當於60元的賭注,分別押3個Line,達到勝率約為50%,賠率一賠一的賭局。

這樣的下注方法,只需拿出60元的籌碼,不需把把都承受100元的風險。對資金不夠的朋友們,可說是多個操作的選擇。

星期五;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幣圖誌Bituzi電子報」

最後,來說一下這幾天的戰果,牧清華承認自己很俗辣,每晚都只換了500元港幣的籌碼。

第一晚金沙: 上賭桌30分鐘,很幸運的500元變成250元,很俗辣的馬上離開現場。(勝)

第二晚金沙: 上賭桌10分鐘,還是很幸運的500元變成225元,但還是很俗辣的馬上離開現場。(勝)


第三天新葡京: 500元 => 760元 => 480元 => 800元  =>  500元 (平)

雖然在賭場每次都混了約兩個多小時,但大部份時間都在觀察別人怎麼玩,真正下去賭的時間,幾乎都不超過半小時,有賺就跑!

在這兩個多小時的觀察裡,平均每位賭客,捧著籌碼豪氣干雲的來到賭桌,大約20分鐘內就會垂頭喪氣的離開。

牧清華知道,在沒有好的策略之前,這種負期望值的賭局,玩越久越傷,有賺就趕快跑吧!

在賭場,寧願當俗辣,也總比賠光輸光來的好!





「建商搶照潮」會促使房價下跌嗎?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紅色子房語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11月初,許多媒體曾針對營建署所公布未來「容積獎勵全面設限」的修法政策進行大篇幅報導,學者專家們斷言已高價購地的建商,為了避免容積獎勵無法使用,一定會搶申請建照,這兩年將出現大量搶照潮,促使房屋供給量大增。在預期供過於求的情況下,房價有機會下跌。

真的會這樣嗎?

建商面對這樣利益縮減的危機,從民國86年「全面實施容積率」時代後的經驗,可知道建商們會分三種來面對。

一般理論來說,以新成屋為例,建商在蓋房子時,要將建築圖說掛號審議並取得「建造執照」再辦「開工」。等完工後取得「使用執照」,新成屋出售的時候才會有「價格」。

舉例來說,我們生病看醫生,要「掛號」、「看病」、「吃藥」才會出現「療效」;從建商蓋房子來看,也是要「掛建照」、「開工」、「完工取得使用執照」才會出現「價格」。因此面對「容積獎勵全面設限」的政策,我用病人行為來形容這三種建商的作為有:

第一種:立即掛號就醫痊癒型的建商

許多小建商其實囤地不多,手上一兩個建案坦白說在民國104年7月以前一定可以「消化」完畢,接著就繼續跟新的地主們談合建及都市更新。主推案在雙北市的小建商們,除了持續以精工堆砌出手上賣相不錯的小建案外,「確定容積獎勵上限」這件事反而更有助於他們與地主談條件,因為「確認未來可建容積上限」將讓地主對建商可能賺多少錢都清清楚楚,剩下就是讓地主選哪家建商願意讓利更多,哪家建商品牌有助於提高賣價讓地主賺錢。

這樣房價會跌嗎?未必,因為小型品牌建商會更堅持他們價格,以免地主拿走大部分的利益。


第二種:掛號看病轉診不吃藥型的建商

根據監察委員調查,民國86年全面實施容積率前,的確有一波「搶照」風潮,建商們趕著「掛號」申請建造執照,以適用舊有較高的容積率。

但依據內政部營建署統計,從86年全面實施容積率前所核發的建造執照,已申報開工但至今實際未開發共163件,其中有10案是核發建造執照超過20年以上。這就是所謂「帶照養地」。

這些建商們「帶照養地」,在工程上持續配合政策辦理變更設計或展延工期,最後在適當時機轉賣給其他建商獲利。由於這種帶有建造執照的土地,仍保有最大容積率以及可建築樓地板面積,因此開發商通常有意願以較高價格買進這類「帶照土地」。

這些「帶照養地」的案子,雖會適時「搶照」卻不會「搶賣」,因為未來有可能轉手他人,自然也不會有推案量出現,進而影響市場價格。


第三種:直接跟醫院院長談條件的建商

這個醫院院長就是政府,而且其實已經發生了。

讀者們可以參考內政部營建署今年5月2日及11月6日所發布的公告,有什麼不一樣?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半年後......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沒錯! 原實施日期從今年7月1日,調整到明年103年1月1日,又延後到後年104年7月1日,表示已經有高層去關心啦。

至於104年7月1日全面實施的這個日期,由於目前只是都市計劃法台灣省施行細則的規定,其他法律位階平行的各直轄市自治條例是否能如期配合修法還得觀望,說不定屆時還會再往後延呢! (到時會不會有建商發現,這陣子根本就白搶了)

「搶照潮」的建商會促使房價下跌嗎?

嗯,短期不會,紅色子房認為「搶換現金潮」的建商才會促使房價下跌。

那麼要怎樣讓建商釋出房價善意,願意從市場搶換現金回來?

答案其實在於融資銀行對建商的態度。

怎麼做?問央行總裁就知道。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虛擬貨幣的世界~比特幣是金,萊特幣是銀


自從11/4發表比特幣的文章後,
有更多的朋友也開始關注這類的新聞與比特幣的報價,
或許我們不會真的去交易,
就當作關心時事新聞也不錯,
只不過有朋友在聚會時提出一個構想,
如果趁現在比特幣的匯率可以換到上千美元的話,
那我們何不自己動手「挖礦」呢?
因為...有點太晚了..

從2010年起,
比特幣花了近三年從14美分升至11美元左右;
2013年初從13美元升值250美元。

今年下半年,比特幣開始一路狂飆,
於11月19日交易價格達到900美元,
目前全球範圍流通的比特幣約為1200萬個,
總價值超過90億美元。
濃厚的投機氛圍,催生出一個「礦機」市場。


不過除了專業礦機前兩批買家外,
投資礦機然後從事挖礦的玩家,
電費開銷、硬體的消耗和比特幣價值波動都是風險來源。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安裝特殊顯示卡和高性能CPU的電腦主機,
現在隨著越來越多人投入挖礦的行列,
比特幣越來越難挖...

不過賣挖礦機的廠商倒是賺了不少。
最有名的莫過於深圳的「烤貓」公司,
曾憑技術和資金優勢佔據「礦機」市場,
「烤貓」團隊曾獨占全球比特幣挖掘效率近30%
相當驚人!

美國早期淘金熱

還記得有個經典的投機故事:
早期美國加州淘金潮(California Gold Rush)。
在1848年1月開始,原先有人發現黃金。
消息傳開後,大約30萬人從美國和世界各地來到美國加州。

早期的淘金者在嚴苛的情形下乘搭船隻和馬車到達加州。
雖然大部份的新移民是從美國其他地方來的,
但也有數萬人是從拉丁美洲、歐洲、澳洲和亞洲出發的。

初期,探礦者都是用十分簡陋的技術在河裡尋金,
後來發展出越來越複雜的淘金技術,
而這些新技術後來在世界其他地方也被用上,
數以億元計的黃金(以現在的價值計算)被發掘,
導致一小部份人成為暴發戶

不過,許多人都空手而回,淘金潮帶來巨大的後果。
舊金山一夜之間從一個小村落發展成為一個市鎮;
道路、教堂、學校和新的市鎮相繼出現,
並制定出一系列的法律並成立政府,
導致加州在1850年正式成為美國的一個州。

交通方面,蒸氣船發展成為定期服務,也興建了大量鐵路。
加州的農業(該州第二大產業)也得到巨大發展。

不過,淘金潮也帶來了不良的後果:
美洲原住民被攻擊,甚至被趕離他們的土地。
大量的採礦亦造成環境破壞。

以上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
1.去淘金的大多數都沒有得到「黃金」
但是賣週邊商品的卻賺到了。
例如:賣淘金設備、鏟子、鐵鎚、飲品
或許雜貨店老闆賺翻!?

2.淘金熱帶來了正面的建設與負面的破壞,
放在比特幣來說,正面就是已經有許多國家開始承認合法性,
甚至未來會有更多的虛擬貨幣崛起!
也帶來新的工作型態或工作機會。

負面的話,則是短線想要進去玩兩把的人,
可能要面臨極大的價格風險,
畢竟現在匯率已經來到了1比1145美元
如下圖:(可點圖放大)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截自12/1晚間11點報價

支持與反對的雙方立場

我們看到隨著比特幣已經突破千元大關,
成為近年來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商品,
已經造就了一小群人成為了富豪,
加拿大也有了首台比特幣ATM,
而各國的持有者也有人買到房子、
自助旅行、購買車子,
這些交易行為不就是「貨真價實」的「貨幣」表現嗎?


我們來看看支持者的看法:
1.合法性:
連美國Fed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作證,力挺比特幣。

2.攜帶便利性:
比特幣是純資料,可用USB攜帶。

3.總量控制:
總量只有約2100萬個,目前已經開發約1100萬個。
與黃金的稀有性特質一樣。
(紙鈔就可無限印,如QE)

反對者的看法:
1.連創始的中田聰(Satoshi Nakamoto)是人還是組織都不知道
沒有中央政府機關作擔保,根本是一場鬧劇。

2.匯率暴漲暴跌
超越目前國際間的任何貨幣漲跌,
這樣子無法成為世界主流。

3.沒有股息或租金收入
長期持有股票可以得到股息,
持有房產可以得到租金收入,
但是虛擬貨幣就什麼都沒有。
(黃金不也這樣?)

4.數量太稀少無法滿足人類使用
正因為數量太有限了。
比特幣實際上是模仿了黃金的特性,
目前比特幣僅有約1200萬個單位,
按照設計者的供給邏輯,
新增難度越來越大,
一百年之後比特幣將達到基本極限2100萬個以內。
這樣子是無法滿足人類的經濟需求與運用的。

美國美元地位的鞏固

從08年金融海嘯以來,美國政府印了非常多的鈔票,
可說是超越古今,在這樣的情況下,
世界各國政府也陸續加入印鈔的行列,
(日本安倍三箭、歐洲降息到0.25%)
確實有部分國家開始反美元...

但是比特幣有可能取代美元嗎?
不可能!

比特幣本身的匯率訂價就是「美元」,
就像油價一桶等於多少多少美元一樣。

也因此比特幣讓Fed主席柏南克承認地位...

比特幣十大持有者當中,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排名第9。
FBI持有約17.4萬枚比特幣量

或許過幾年後比特幣會泡沫,
但是現階段美國不需要去擔心這個泡泡,
因為要讓全世界再次見證到,
除了美元,其他貨幣都不可能成為世界共主。
未來破滅才能更讓大家更相信美元的共通性。

非法交易者的溫床

世界三大生意,毒品、石油、軍火,
試想:比特幣只是一組位元號碼,
如果拿來做這些買賣,而且非常安全,
(無法監控、無法查到身分)
是不是無形中,讓一些國際大咖可以將資金跨國流動。
卻又無影無蹤呢?
(說不定政治獻金也可以用比特幣)

我們還能怎麼賺?

比特幣現在的水漲船高,
確實穩健的投資人短線不應該去冒險,
但是虛擬貨幣當中目前還有其他的選項,
其中最有可能崛起的就是「萊特幣」(litecoin)
2011年10月推出,一樣是位元貨幣,
萊特幣當初的程式設計,
將會產出8400萬個萊特幣,
目前報價48,
業界稱比特幣是黃金的話,
那萊特幣就是白銀了。
下圖為兩週以來萊特幣走勢圖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下圖為3個月萊特幣走勢圖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技術分析時間:
經過長線的打底,目前走出新的趨勢,
近五天來上下引線非常的長,
代表30~45之間多空僵持不下,
未來走勢鎖定龍頭比特幣,將有帶動效應。

如果有閒錢的話,買不起比特幣,
或許萊特幣是一個選擇。

就當作是一種樂透吧!
就期待有一天萊特幣也能衝上1000美金吧!

如果覺得文章有趣的話,
請分享給更多朋友!
謝謝你們...
許多人都期望一夕致富,這種事情不是不可能,只是機率太低,另外就是難以模仿與複製,投機的泡沫遲早都會破,不管股市、房市、甚至虛擬貨幣,但是我們還是要持續關注,才能從中得到利潤,資訊戰就是這個年代的戰爭。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股投資不可不知的25檔權值股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虛擬貨幣的逆襲--比特幣的暴起暴跌
尋找下一個特斯拉---Netflix讓投資人美夢成真?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全面啟動---Big Data投資時代來臨

程式交易策略庫-波動叢聚進場法


一般來說,當我們在做波動突破策略時,都會先入為主地給一個前提假設,那就是大波動通常是在一些小波動後會發生,然後會一直這樣重覆發生。但是事實上,大波動可能都是伴隨著發生,並不會如我們所想的有這麼好的重覆性發生。當我們在研究波動的時候,並不是在想說市場到底在往哪個方向走,其實波動率是一個用來衡量市場移動程度的函數,並不是衡量往哪走的函數。這邊提供兩種方式來尋找大波動,然我們繼續看下去。

尋找波動的方式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尋找波動的方式有兩種-
一個方式是看這根K棒的長度跟過去K棒平均的長度相比是否有顯著的增加。
另一個方式是看連續兩根K棒的收盤價的價差跟平均值是否有顯著的增加。
因為要尋找的是波動的增加,所以這邊只看比平均值大兩倍標準差以上的數值。
看到這邊是不是有點一頭霧水,獵人你到底在說什麼呀!
獵人直接用程式碼跟大家解釋可能比較容易了解。

CloseToClose=AbsValue(Close-Close[1]) ;

CTCStdDev=Average(CloseToClose,Length) +
StdDev(CloseToClose,Length)*Stdev ;

RangeStdv= Average(Range,Length)+StdDev(Range,Length)*Stdev ;

BigVolatility=CloseToClose > CTCStdDev[1] or Range > RangeStdv[1] ;

CloseToClose這個變數是要去計算連續兩根K棒收盤價的價差,
CTCStdDev這個變數是去計算CloseToClose的平均值再加上標準差的某個倍數,
是要用來當作衡量大波動的基準值。
RangeStdv這個變數是去計算K棒長度(Range)的平均值再加上標準差的某個倍數,也是要用來當作衡量大波動的基準值之一。
而Stdev是可以讓你自行設定倍數大小的參數。
最後BigVolatility就是用來判斷是否有大波動出現的變數,
當CloseToClose > CTCStdDev[1]或是Range > RangeStdv[1],就表示大波動要出現。

進場規則


從上面可以得知該如何找到大波動出現的時候,那麼進場點的選擇呢?
這邊提供原始進場策略的進場點方法給大家參考。
基本上,當大波動出現後,我們設定收盤價格加上前三根K棒長度的平均值當作作多進場點。同理,設定收盤價格減去前三根K棒長度的平均值當作作空進場點。
寫法如下:
Buy next bar at close + Average(Range,3)[1] stop ;
SellShort next bar at close - Average(Range,3)[1] stop ; 

至於出場方式的話,原始的交易策略只有設定停利出場,這部分大家就可以自由發揮了。
基本上這原來是使用在日K上的策略,這邊提供給大家參考。這個波動叢聚進場法的衡量波動方式,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很不同的概念,最後獵人把這個策略套在台指期日K上,來看看是否有賺錢的潛力。

回測結果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從上面三張績效表可以發現,這單純的策略套在台指期上還是有獲利的潛力的, 不過要說明一下,獵人套上去的策略只有單純的進場跟停利而已,所以也沒有結算出場跟停損。所以最大虧損當然就很大,大到都超過50萬了。
不過勝率倒是蠻高的,接近7成,只是進場次數有點少,平均一個多月才進場一次,可能會讓人按耐不住。如果拿來當作長線指標,可能會是不錯的參考指標。 當然這是用很簡單的原始策略測出來的結果,大家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去修改,應該可以寫出比上面績效還要好很多的程式出來。希望這星期介紹給大家的策略,可以帶給大家不同的想法,也希望大家繼續支持獵人!


有時候一個策略回測出來不一定可以直接拿來使用,但如果可以拿來當作參考的指標也是不錯的選擇。


星期二、愛用Google+的幣圖誌朋友,立刻追蹤財經知識

看似縱橫不倒的策略不是聖杯,適合自己的才是!


「恭喜,E兄終於開發完了一個有信心的策略,也經過了紙上交易的考驗,而要正式進入市場廝殺。策略本身我覺得不錯,不過藉此縱橫市場前,卡方斯有一些建議和警告:很快,在未來幾年,你將會開始從市場與感受到壓力:該出場了嗎? 該調整策略方向了嗎? 虧損還要堅持策略執行嗎? 可以加大投入規模嗎? 還應該繼續投資嗎?最常問這些問題的人有時會是你的朋友,你的資金提供者,但其實真正最常發問的其實是你自己的內心。隨著你在市場成長,你會很訝異地逐漸體認到,投資最重要的決定是「與自己相處」,這時候你才會找到適合你的聖杯。」

好策略不是贏的唯一因素


這是卡方斯前陣子在台中創業育成中心進行策略研討時,對於一個團隊成員的E先生的一段建言,這位成員剛剛藉由結合價量,時序與選擇權籌碼開發出了一個賣方價差策略,在過去三年的回測中勝率高達了九成五,不考量風險這幾年的報酬也高達270%。即便考量到策略本身風險與執行上的考量,年化報酬達到3成也並不是難事。實際這兩個月投入資金也照著策略預期獲利。然而卡方斯並不認為這位投資人後面的投資之路就會一帆風順。

其實在市場走這麼久,發現投資這件事情其實跟創業很像。越好入門的行業,往往充滿著競爭,隱含著表面上看不出來的眉角。而投資恰恰是一種入門門檻最低的創業模式。然而其面對的競爭與殘酷,並不亞於任何一種創業。

也像所有其他的行業一樣,好的產品,好的設計,並不代表它就會成功。以一般的製造業來說,可能還需要好的物流系統,可以快速反應的交期,可以配合穩定出貨的工廠跟一定程度的優質行銷。甚至推出的時機,合適的環境,都是重要的考量。否則商品本身在好,顧客再滿意,也不代表是成功的保證。

懂得與自己相處才是成功的關鍵


同樣的在交易這個行業,空有好的策略是也不夠的。沒有考量自身的財務規劃,談策略根本是空談。沒有市場變遷的應對能力,埋頭猛做老策略,更是只能看著策略失效,資金血本無存。然而最重要的事,如果不懂得與「與自己相處」,獲利則根本不可能產生。策略也不可能被執行。

好策略可以被執行且產生獲利的根本要素在於,執行的人可以完美的重現。而這個執行的人往往是我們自己。可惜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再可以投資的年歲,大致上我們是很難去改變一些自身的缺點(否則減肥,或運動就不會這麼難了。)
真正進入金融市場廝殺,你才會發現執行一個不適合自己的心性的策略有多麼多困難,隨著幾年的不適應,掙扎,最後妥協,找到自己適合的策略的時候,回頭看自己當初進市場的策略也許仍在獲利,但自己所執行的版本往往已經更動許多,面目全非。這個時候的投資人,其實在意的就不單單只是所謂的”策略優劣”了。

千帆過境,E先生的策略仍然在獲利,可惜的因為前兩個月的獲利而貪心放大了部位的它,卻又因為太大的槓桿導致心性不穩,面對這波的急跌憤然將手中的部位出清,而沒有等到策略的出場點來獲利。我想,市場上自我調整的議題,仍然會是我們下次討論的重點吧!!

有Facebook的讀者,別錯過粉絲團的更多最新資訊歡迎追蹤
擁有一個好的策略並不是市場唯一的勝利關鍵。相反的,一個普通還過得去的策略,配合穩定的標的選擇,無慮的配套資金,往往可以打敗許多空有”聖杯”級策略的投資人。專注於策略開發與選股的同時,不妨花些時間認識自己是和甚麼喔!

5分鐘搞定投資組合/產業觀察/新聞整合/關鍵數據同步行事曆/基本選股


上一篇文章介紹了如何用Feedly設計你的專屬投資日報(還沒嚐試的讀者可點此),
這篇文章則要談如何在5分鐘內整理出你專屬的投資組合/產業觀察/新聞整合/關鍵數據同步行事曆/基本選股介面。
5分鐘有辦法嗎!?
有的,而且免費馬上用,介面清晰易操作,Google帳戶一鍵登入,看完圖文說明你一定會。

Google 財經

目前Google財經測試版只提供下列版本:香港/加拿大/美國/中國/英國,台灣IP自動會被發配到香港的HK網址,但大致不影響使用。
下面會把一些重點運用方式整理出來,你可以一一檢閱這些功能如果整合進單一介面對你接收資訊的流程準確度幫助有多大,或者可以如何增添新的運用(或者"吼這我早就會用了我超強")

投資組合

這是Google財經裡面要進行資訊管理的基本單位
你可以把想要觀察的任意幾隻股票單位打包成一個投資組合。
左側的工具列點選投資組合,輸入你要的股票代號(台股的話看右邊有寫TPE就對了)
輸入後點下[新增至投資組合],就建立了一個投資組合。

第一個組合名稱預設為My Portfolio,
如果你想更改這個組合的名稱或計價幣值等等,點選右上角選項中的[編輯投資組合]
點進去後編輯如圖。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這樣你就會建立你的投資組合了!要在這個組合內增加其他股票一樣輸入代號就好。
如果你不是只有台灣的投資部位,
或許有美股或陸股等等就可以打包好幾個以區域劃分的投資組合(佈局全球有沒有)。
建倉的時候可以點選右上角選項輸入成交資料,或把成交資料的OFX或CSV檔案格式直接匯入亦可,有利後續分析。

產業觀察與比較

除了把自己持股的投資組合打包起來之外,要進行產業的比較與研究分析也是很方便的。比方說根據[市佔率名列世界前3名的台灣產品有哪些]
再針對產業,把該產業前三名公司打包成進一個[叫我前三名]投資組合,看這個組合的資料怎麼走、哪個產業既有市佔率又具未來優勢。

又例如我看好美國的醫療器材市場;其占全球營收比重4成,隨戰後嬰兒潮的人口逐漸老化,目前美國65歲以上人口已突破4000萬人,占美國總人口逾13%。如果我想了解這個產業的競爭概況,我可以打包美股醫療儀器產業前五大公司,並按照市值排序:
一看發現兩大龍頭市值差不多,如果想要比較兩大龍頭,只要勾選兩家公司後點選[比較],:
就可以觀察比較美商GE和嬌生兩間公司,右側則會自動同步顯示兩間公司的相關新聞動態。

新聞整合

去鉅亨網或者奇摩股市MoneyDJ、UDN等等也不是不行,不過要從眼花撩亂的新聞版面中挑出跟你的持股相關的新聞很麻煩,
用Google的關鍵字訂閱又是一封封email寄來、不能一目了然,更何況要是訂閱超過5個關鍵字,也理不過來了;
Google財經只要點選你的投資組合,拉到最下面就是該組合的相關新聞整理,一目了然。

關鍵數據同步行事曆

一張圖解釋完不囉嗦--
一樣點選你要的投資組合,拉到頁面右下角就會自動整理出該組合近期重要數據的發佈,
點選"將(投資組合名稱)事件新增到我的行事曆"就會把發佈事件同步到你的Google行事曆去;
如果想要額外的事先提醒,可以在Google行事曆調整。

基本選股

如果你不是要八大行庫累積買賣超之類的東西,這裡內建的基本面或財務資訊已堪用,近五年ROE還有長債比等等也都有。
調整條件的方式很簡單(台股記得先選取台灣/TPE),
右邊的小叉叉可以刪掉條件,
要新增的話點開[+新增準則]選項,挑出條件、再按下新增準則,
拉動"公司分佈"一欄至你想要的範圍就搞定了。

五分鐘!打完收工走路有風了是不是!馬上用系列下回見。


愛用Google+的幣圖誌朋友,立刻追蹤財經知識
活者偏差是指「表現最好的最容易被看見」。 為什麼?因為輸家並沒有現身。

提升自我交易實力:功課總整理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古人上山拜師學藝,頭一年都要從挑水砍柴做起
鍛鍊基本的身體筋骨和身體素質,基本功的底子紮的穩
之後學什麼功夫都快,除非是百年難得一見一等一的操盤奇才
操盤的功夫也是要一點一點靠交易經驗來累積
交易經驗的累積要從許多面向來努力,
認真面對自己的做單習慣重要性不亞於面對盤勢
有的朋友已經交易了很長一段時間,但進步一直有限
不管賺錢賠錢,還是繼續面對下一天的開盤,輸輸贏贏來回之間
交易路上的點點滴滴就隨著日子而淡忘,成長總是看不見
職業操盤是條辛苦的路,如果要靠著操作多一份收入
就必須像面對賴以為生的工作一樣努力
這篇金湯尼幫大家做一些進一步的整理,
希望能幫助到不知道哪些事情是操盤基本功的讀者

盤前的準備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國際盤的重點項目除了單純的指數漲跌之外,細一點的還可以注意消息面的新聞
美國重要的經濟數據有四大項
分別是房市、消費、就業與工業數據,可以關心一下消息公佈之後的市場反應
再來是重要的ADR,如台積電、聯電、日月光、友達、中華電
還有隨著國際盤連動的摩根午盤

接著是依照昨日的籌碼狀況和國際盤反應,對今天的多空氣氛有一個基本的判斷
如果已經先有一個方向,在開盤過後就會有明確要等待的訊號
如果盤一開出來,出現的數據如預期的方向,那順勢思維下操作就要積極一些

最重要的是要把長短週期的K棒和技術分析調出來
看一下近幾日的支撐和防守點,在盤中指數來到這附近時,突破或者是跌破的狀況
對於操作上都有很大的幫助,若是前一日國際盤有大幅的變動
今日開盤推算開盤點有機會出現大跳空,
就要注意跳空出現指標上是否會有一開盤就產生指標大幅度背離的機會

操作紀錄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這一點金湯尼個人覺得是對於操作穩定度還沒有信心的朋友
在當天收盤後要馬上做的事情,趁記憶還清楚趕緊來檢視一下今天的作單狀況
最重要的幾個重點,就是進出場的時間和進出場依據
這是要強迫自己進出有一個理由在,而不是完全憑著感覺在做單
有時候單子做比較多比較密,也可以用時間點來看在那一個區段密集的下大單進出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累計一段時間,會很清楚的知道依據什麼樣的理由在那個時間點進場
最適合自己操作的頻率
還有每一筆單的虧損金額與當日的結算
以目前的盤勢而言,常常只要大口數抓到一波快市,
那筆單就決定了今日的輸贏

盤後的整理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每天整理盤後的數據有幾個好處
第一是練習解讀當日盤勢與盤後籌碼的連動性,建立順勢思維
再來是統計數據累積的越多,對盤勢的掌握度一定會提高
因為很多狀況都是發生過的事情一再重演,特別是在高點低點反轉的時候
首先是紀錄一下當天的走勢圖,要有各個指數的相對應比較
如果有認真的看盤,應該要能在圖上找出當下關鍵的盤面現象與重點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盤中的各個時間點買賣力數據,如果你已經有使用冰火能量圖
每天把他另存新檔是個很方便的做法
還能拉數據對照走勢圖來看這些數據變動時走勢對應發生的情形
最後盤後資料的整理,最基本的就是三大法人在期現貨選擇權部位的增減狀況
大盤的內容還有量價、強弱勢的類股、成交比重、資券的分佈
雖然這些資料在券商軟體都有,但是每天親自紀錄看過一遍
長時間下來一定會更有感覺

結語

上述這些是金湯尼每天都會做的事,也是一個全職交易者最基本要做的事
便當計畫的看盤訓練當裡,這些都是參與者要學習的重點所在
並且會提供更方便的輔助工具和分析解讀方式
從這些細節裡會讓人對台股的盤勢更熟悉,也可以盡可能的發現自身操作的盲點
但最殘酷的事情,做這些事情還不保證你一定可以贏錢
但至少保證你朝成功的方向在努力前進

做了很久的單還是無法進步,是不是該想一下,自己是否夠努力了?

十種操作上的錯誤偏見,讓你註定失敗! (上集)


本週我們討論Definite Guide to Position Sizing -- Chapter 5:Tharp 提出十種投資大眾最常犯的錯誤,或是對操作買賣的偏見。

儘管前面幾篇文章已經介紹如何制訂你的初始風險(Initial Risk),如何衡量你的交易策略品值...等。但對一般大眾來說,學再多東西,一旦真正上戰場,心理層面還是大大的影響身理反應:在該停損的時候,下不了手;該讓獲利繼續成長的時候,總想要快快退場。

以下摘錄自Tharp的一段話:

The secret to success is in understanding how these biases affect you, and then turning yourself into an effective investor/trader. If you try to project what you learn outside of yourself onto the market, you will not to be able to apply any of the principles taught in this book. Money is made through the personal application of these principles.

成功交易的秘訣,在於如何控制這些操作上容易有的偏見。

偏見1: 選股的慾望 -- 大樂透偏見

就像買大樂透一樣,可以自行選擇特定的號碼。這種自行選擇號碼的"權利",讓正常人總是相信自己所選擇的號碼是非常有希望中獎的,但事實上每組號碼都只是有相同的發生機率而已。

買股票也是,大部份投資人根據自己的判斷,選擇了某檔股票做投資。"可以自行決定要買哪檔股票",這是一種"很屌"的感覺,好像自己是先知一樣,無所不能!

但事實上,投資的目的是要賺錢,賺錢的方法,並不單純只是"選擇到正確的股票"就好。

你還要學會"看錯設定停損"、"看對放大獲利"、"各種資產配置"、"各類資金控管"、"部位管理"...等各種操作技巧。這樣,才能讓你賺大錢!

偏見2: 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 -- 看錯了,死不停損!

當我們設定了初始停損後(Initial Risk; R),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嚴格執行,讓交易的損失最多為1R。

正常人都會有一種奇怪的心理,當執行了一項投資計劃後,骨子裡就想要去證明這項買賣決定是正確的。

因此當出現獲利時,大部份投資人總是想要快快獲利了結。因為一旦獲利了結,就多了一次 "上次交易是正確的"的記錄。

另一方面,當開始出現些微虧損後,正常人總是會說服自己:

這只是短期波動而已,股價很快就會漲回來了。

可是股價還是繼續跌。正常人還是死不停損,因為需要證明一件事,當初做的決定是正確的。停損就證明自己當初的決定錯了。

對一個正常的投資人來說,正確交易的次數,似乎遠比實際賺到錢來的重要。

偏見3: 聳動標題的誤導 -- 百分比迷思

我們先看下面這個報紙標題:

如果你採用我們之前的建議,你會賺到150%的報酬。

你買了一檔股票在10元的價位,設定移動停損為25%,也就是一開始在7.5元停損。很幸運的,這檔股票真的漲了150%來到25元的價位,帳面上你有15元的淨利

這時的移動停損點價位在18.75元,若不幸的股價真的回到了18.75元,你停損出場,獲利8.75元。

注意到你的初始虧損是2.5元(1R=2.5)。換句話說,本次交易你獲得了3.5R的利潤。

這意味著如果你設定你的初始風險為1%的資金比例,這次交易後,你可以獲得3.5%的報酬。相當不錯!

現在在回頭看看,如果當初你看到的標題是:

聽我們的建議,投資10,000元,變成25,000元。

感覺是不是有差?大部份的人,都會被上面的兩個標題所吸引,可是事實上他只是一個3.5R風險獲利比的交易結果。

光看標題,你甚至不知道中間過程的曲折變化。搞不好10,000元是賠到剩下1,000元,再又漲回來也不一定。

再看下面標題:

如果你今年全部採用我們的建議,你可以把10,000元變成40,000元。

我們用初始風險去描述上面這段話:

如果你今年全部採用我們的建議,你每次交易的初始風險為1R,一年後你會獲利3R。

這樣很好嗎?如果這些建議讓你今年交易了20次,事實上你的平均獲利只有0.2R。可是你卻每次都要承擔1R的風險。

再問一次,你還會覺得這是個好的交易策略嗎?

偏見4: 市場充斥太多重複的資訊 -- 無意義

偏見5: 市面充斥太多未經授權的報導 -- 不真實


市面上的書籍,大概十本財經理財書籍至少都會有一本提到Warren  Buffett,甚至許多報導、或是書籍,乾脆用"巴菲特教你如何選股"類似的標題,吸引讀者去翻閱讀取。

事實上,巴菲特說過的話,授權出版過的書籍,應該只有每年寫給股東的信,以及"雪球(Snow Ball)"

然而,讀者可上博客來網站搜尋一下"雪球"的關鍵字,你會發現投資書籍標題裡面有雪球的何其多?這些請問是不是想藉著巴爺爺的好名聲來提升自己嗎?

交易市場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大部份的投資人都賠錢。

舉例來說:可能是90%的投資人,賠的錢都進入了10%的人的口袋,或著是其他比例,牧清華不知道,但這比例肯定很懸殊。

重點是,如果大部份投資人是錯的,你為什麼寧願相信市場上大部份人的報導。而不相信自己"科學話"研究出來的交易系統。

還有五種偏見,未完待續。

星期五;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幣圖誌Bituzi電子報」
做為一個偉大的交易員,以上最常見的幾種錯誤一定要避免。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你要相信你交易系統,相信你的回測,相信你的抽樣準確,搭配適當的部位控管(Position Sizing),雖然我們還沒正式介紹。

最後,還請繼續支持牧清華專欄。

要 賺 大 錢 ,你 準 備 好 了 嗎 ?
Viewing all 135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