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幣圖誌Bituzi - 挑戰市場規則
Viewing all 135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交易筆記:群聯、台燿

$
0
0


本周(2015.11.02~2015.11.06)的盤面表現如下:
上市加權指數:8554.31 → 8693.57,+139.26,換算%數+1.63%;
上櫃加權指數:124.83 → 128.22,+3.39,換算%數+2.72%;
值得記錄分享交易思緒的單子有:群聯、台燿。

群聯(8299)

群聯(8299)的周日線圖@2015.11.06


上圖為群聯(8299)的周日線圖,上面是日線,下面是周線。

從群聯的周線圖可以看到,本周收出相當有動能的周陽,此陽陽體幅度已經大於從高檔X轉折反轉下跌的所有行進陰的陰體幅度,具備挑戰高檔的能力,而且從日線圖可以看到,L以下有匯集力量,目前是受阻於七月初的密集壓。

群聯(8299)的月線圖@2015.11.06


從群聯的月線圖可以看到M以下組織格局相當大的整理勢周底,倘若後勢能順利突破周線圖註記X的價位,往上有相當大的無壓幅度,值得納入觀察。

群聯2015年第三季的財報已經出爐:歷史新高,群聯Q3賺逾14億元

NAND Flash控制IC大廠群聯 (8299) 昨(29)日公告第3季稅前盈餘達14.1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每股稅前盈餘約7.15元,表現優於市場預期。

2015年十月營收也已經公布:
群聯電子(8299)自結104年10月營收41億7047萬6000元,再創新高,月增率19.46%,年增率33.63%;累計104年1-10月營收309億8792萬6000元,年增率12.98%。

營收、盈餘既然都已經公布,短時間內沒有意外干擾,就算有也是跟紫光有關,這部分會比較偏向利多來期待,因此,接下來只需依圖意運作即可。

台燿(6274)

台燿(6274)的周日線圖@2015.11.06


上圖為台燿(6274)的周日線圖,上面是日線,下面是周線。

從台燿的周線圖可以看到,註記A的周陰是整張圖的最大陰,上周突破此陰同時收出註記B的周陽,B的陽體幅度已經大於從X轉折反轉下跌以來的所有行進陰陰體幅度,具備挑戰X的實力,而X相當接近該股的歷史高。

台燿(6274)的月線圖@2015.11.06


從台燿的月線圖可以看到,周線圖註記X的位置即為月線圖註記X的位置,目前的行進力強於高檔的轉折力,倘若後勢有能突破歷史高,將有走入生命價值真正漲勢的期待,值得納入觀察。

台燿(6274)的基本財務資訊

資料來源:雅虎奇摩股市

按目前公布的最新財務資訊,台燿的本益比僅9.31倍,而且本業年對年有成長,但2015.11.06下午公布2015年十月的營收衰退:
台燿(6274)自結104年10月營收10億5492萬8000元,月增率-10.22%,年增率-12.44%;累計104年1-10月營收107億3096萬7000元,年增率-3.71%。

接下來可以觀察市場如何反應此利空,從真實結果擬訂後續交易計畫。

註:專欄內容僅為交易思緒的紀錄,不應視為買賣建議。

學程資訊

筆者預定在11.29(日)開課,地點在台中,報名網址:http://goo.gl/e13r52

由於教室座位有限,扣除舊學員介紹進來的新學員、開放給舊學員複習的座位,席次不多,目前剩7位,請有興趣的讀者,務必把握機會,錯過可惜。

分享一點心路歷程。筆者開始接觸這門技術的時點是踏入股市將近四年的時候,當時有個很深的覺悟,知道只靠自己沒有方法論的前進,想贏市場是相當困難,因緣際會認識筆者的師傅,因此當年歸零學習對筆者並不是難事。

經過多年鍛鍊,直到2011年九月,朋友邀請筆者開班授課,晃眼竟然已經四個年頭,期間引領多位學員開始贏市場,有感於上班族朋友有心學習卻時間不足的現況,特別針對上班族朋友會遭遇的學習障礙設計教學方式,成效不錯,為保障教學品質與學習環境的舒適度,導致席次有限,敬請見諒、把握。


歷史高點看似很高,卻往往走向更高--非農就業數據好的不可置信

$
0
0
這個周末假日,打開電視報導滿滿都是馬習會的新聞。
馬總統跟習近平主席的會面當然是重要的新聞,
而國內外媒體評論也褒貶不一。

在此同時,台灣投資人可能忽略了另一個事情,
上週五美股市場卻公布了令人跌破眼鏡的經濟數據,
美國勞工部公布美國10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27.1萬人,
超過了市場預期的18.2萬人
創下非農數據今年以來最佳表現。

而公布的美國10月失業率5.0%,
創了2008年以來新低,低於9月的5.1%。

還記得我們過去提過,
美國Fed現在最關心的三大數據,
其中有兩項就是失業率跟非農就業數據,
而這樣耀眼的成績,
幾乎讓原本認為12月不升息的鴿派,
硬是挨了一記悶棍。


看市場當日表現最能看出投資人的情緒與反應,
任何新聞都只是事後去解讀盤勢所用。

債券開低走低下跌

債券價格與利率成反比
所以要觀察未來是否會升息,
最快最有效率的方法,
不是看財經台,也不是看雜誌,
而是看債券價格。
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觀察TLT的價格(美國20年期公債ETF)
從走勢當中,大概就能知道市場的聲音。

上圖為TLT當日5分K線圖


上圖為TLT日線圖

一分鐘了解債券與利率的原理,
請閱讀這篇:
債券、股市、利率,今年投資不能不注意的三大風險

而非農就業數據公布後,
兩年期美債收益率也創下五年來新高,
美元攀升至七個月以來高位。
近期台幣貶破33的機率會大增
(目前32.7兌換一美元)

第三季的季報讓股市表現依舊強於債市

過去美股多頭在這5年表現,
幾乎讓看空的人屢屢扼腕,
歷史新高看似「新高」,卻往往走向「更高」。

大盤一開盤下跌不到百點,
隨後在高盛(股票代號:GS)與摩根大通(股票代號:JPM)
等金融股的攻堅下,
道瓊終場還是上漲了47點,
離歷史高點18351僅僅只差了441點
下週隨時有可能再過歷史的新高!

股市的多頭表現,除了反映企業獲利數字良好以外,
更重要的就是「錢一直印」,
當熱錢比股票多的時候,
自然股市的表現就不會太差。

美國第三季的季報表現已經陸續出爐,
高盛美國首席股票策略師整理了幾個重點,
讀者可以參考看看:
從美國的Q3財報整理四大重點—
1.消費品公司表現好於工業公司
蘋果(股票代號:AAPL)這一年的表現實在驚人,
一年內成長的營收幾乎大於S&P500內90%公司的全年收入。
公司經營能夠作到這樣,也真的是奇蹟了。

2.美國勞動力市場工資有所上漲
許多公司提高了勞工薪資,
而政府公布的失業率數字也有效降低,
美國的經濟狀況依舊在復甦的軌道上。

3.股票回購依然火熱
呼應畢德歐夫專欄所提到,
當全球四大央行不斷寬鬆的情況下,
許多賺錢的企業在2015年只能作兩件事情,
「一是併購對手,二是股票回購」
這都讓股價更有支撐。
破天荒!波克夏史上最大併購--372億美元的大買賣
美國第五大食品公司誕生--巴菲特的豪邁併購
4.美元依舊強勢
因為預期美元升息,
許多公司都表示外匯相關挑戰可能持續到明年。
例如:寶鹼(股票代號:PG)、美國運通(股票代號:AXP)
都已經表示匯率損失很可能減少全年營收5~6%的幅度。

這些反應也陸續在股價中表現出來,
今年以來PG股價-17%,AXP股價-20.1%
而SPY卻上漲了2.19%。

當升息的預期走弱時,
這兩家績優公司才有機會重新走強。

美國的升息決策已經困擾你很久了嗎?
希望本週的專欄文章帶給你更多的幫助。
看完文章可以分享給更多朋友,
畢德歐夫美股專欄謝謝大家支持!
美國Fed年底就算升息,幅度也不致於太大,未來升息的速度快慢才是關鍵,如果硬要說12月底的升息有什麼意義?或許就如同這次外國媒體對馬習會的看法一樣--「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國之後換日本現在輪歐洲了--市場到底缺多少錢?
全球化讓年輕人跑光了,資金也是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在你認識財富之前,可以先試著學會認識自己
美元的走強,未來買什麼才是聰明投資?

交易筆記:鈺德、辛耘

$
0
0


本周(2015.11.09~2015.11.13)的盤面表現如下:
上市加權指數:8693.57 → 8329.50,-364.07,換算%數-4.19%;
上櫃加權指數:128.22 → 123.88,-4.34,換算%數-3.38%;
值得記錄分享交易思緒的單子有:鈺德、辛耘。

鈺德(3050)

鈺德(3050)的周日線圖@2015.11.13


上圖為鈺德(3050)的周日線圖,上面是日線,下面是周線。

從鈺德的周線圖可以看到,註記L的水平線以下已經累積相當長時間的周線底部力量,註記M的射線,行進角度相當刻意,彷彿是用尺畫出來的,參考日線圖,註記N的雙箭頭顯意此漲以弱力推進,突破註記A的竭盡陰的起跌價。

彷彿用尺畫出來的角度,暗示主勢者相當有實力但不願張揚,行於弱力推進突破重壓是真實結果的印證,架構部分具備發動周底力量的期待,因此筆者選在日線註記B的位置,突破近日高進場,對比這三天整體盤面的表現,明顯強於。

辛耘(3583)

辛耘(3583)的周日線圖@2015.11.13


上圖為辛耘(3583)的周日線圖,上面是日線,下面是周線。

從辛耘的周線圖可以看到,該股已經突破歷史高,有機會進入生命價值真正漲勢過程,在整體盤面賣壓如此沉重之際,更是難能可貴。

辛耘的第三季財報已於2015.10.29公布:
財報:辛耘(3583)104年前三季本期淨利1353萬元,基本每股盈餘0.17元

該股是設備股,獲利不穩定,從已公布的財報來觀察,可說是相當遜色,第三季僅獲利0.05元,從這角度重新檢視最近創歷史高,可說是充滿違和感,難道湧入該股並將價位推到創歷史高的資金,沒有看到最新財報?

按前述推演,這檔股票已經進入資訊戰、籌碼戰的領域,或許有尚未發布的利多資訊正醞釀,既然有機會進入生命價值真正漲勢,只要倒線乾淨,筆者評估有參與價值,剩下點位選擇的問題。

辛耘(3583)的時刻線圖@2015.11.13


上圖為辛耘(3583)的時刻線圖,上面是時線,下面是刻線。

從辛耘的刻線圖可以看到,該股於2015.11.11弱跌回強撐位,在註記D的位置行跌漲轉,此為合理切點,進場後有買氣湧入推升價位,對比同期間的整體盤面表現,明顯強於,在虧損可控制而且還未觸發退場條件前,獲利過程需多看。


註:專欄內容僅為交易思緒的紀錄,不應視為買賣建議。

學程資訊

筆者預定在11.29(日)開課,地點在台中,報名網址:http://goo.gl/e13r52

由於教室座位有限,扣除舊學員介紹進來的新學員、開放給舊學員複習的座位,席次不多,目前剩5位,請有興趣的讀者,務必把握機會,錯過可惜。

分享一點心路歷程。筆者開始接觸這門技術的時點是踏入股市將近四年的時候,當時有個很深的覺悟,知道只靠自己沒有方法論的前進,想贏市場是相當困難,因緣際會認識筆者的師傅,因此當年歸零學習對筆者並不是難事。

經過多年鍛鍊,直到2011年九月,朋友邀請筆者開班授課,晃眼竟然已經四個年頭,期間引領多位學員開始贏市場,有感於上班族朋友有心學習卻時間不足的現況,特別針對上班族朋友會遭遇的學習障礙設計教學方式,成效不錯,為保障教學品質與學習環境的舒適度,導致席次有限,敬請見諒、把握。

資金管理的數學:博弈 v.s. 交易

$
0
0


不久前我寫過一篇文章:交易跟賭博是否一樣!? 後來這半年我陸續介紹Vince的最佳化比例 (Optimal f)、槓桿空間模型 (Leverage Space Model, LSM)...等較多數學內容的文章,這些模型,無非都在講一件事:

發展交易策略的本質,就是機率與賠率所衍生的各種變化,決定下注比例 f。

由於之前以介紹過這些理論,現在我們可以把"這件事"說得更清楚點。

博弈的本質:固定機率、固定賠率

博弈本質很簡單,以輪盤比大小為例,就是18/37的勝率,1的賠率(輸1枚 or 贏1+1= 2枚)。

注意到18/37是因為共有37個數字(0,1~18,19~36)。以機率而言,平均37次會出現18次小,18次大。但這不是絕對,會有誤差。根據二項式分配其實誤差還不小,只是隨著下注次數越來越多,輸贏的比率越會接近18/37,這是統計學的大數法則告訴我們的。

然而,勝率18/37並不代表每玩37次就會贏18次。我們可以做個模擬,玩輪盤1000次,每100次計算一次勝率,則某一次模擬的勝率曲線變化如下:


可觀察到1000次的輪盤賭局裡,每37筆觀察一次勝率,曾經有勝率低到20%以下,也有勝率高達60%以上。

為了方便說明,我們拿銅板賭局為例:假設勝率50%,賠率為2的賭局。這樣的賭局就像一個盒子裡裝有兩顆球,一顆是-1,一顆是+2,而銅板賭局每次的損益都是從這盒子裡抽出這兩顆球。

(-1,2)  => 取樣
(-1,2)  => 取樣
...
(-1,2)  => 取樣
(-1,2)  => 取樣

我們可以說,(-1,2)就是這個博奕遊戲"唯一"的損益分佈,即使實務上勝率的呈現可能有很大的範圍變化 (例如上例20%~60%),但機率分佈就是固定的,已輪盤來說固定的損益分佈就是

(18個1,19個-1)  or 寫成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注意到上面的1和-1的排列順序無關,盒子裡的球是亂的,所以就是18/37的機率會抽到1,19/37的機率會抽到-1。

也是因為有固定的損益分佈,所以Kelly可以用"固定的"下注比例讓資產成長最大化。可惜,這樣的手法,在交易上就沒這麼美妙,而Ralph Vince就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交易策略的損益分佈,存在與否都是個問題!?

對一個交易策略來說,它在某段時間的損益是很多不同的正負數字所組成的,不像賭局只有一個正數跟一個負數。下面是某一個策略的前100筆損益。基本上這樣觀察很難看出任何規則,更不用說是否存在著損益分佈!?



但Ralph Vince試圖這樣去分析:

把這個策略最初的100筆損益數字(如上圖),看做是100顆球放在一個盒子裡。而這策略未來的損益分佈,就是從這100顆球裡抽取抽來。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就存在最佳下注比例方式,也就是Ralph Vince所發展的Optimal f計算,細節請參考Here!

Ralph Vince的做法已經將Kelly公式更貼近交易的損益分佈,但我想敏銳的讀者必定已經察覺,這樣的做法只是比賭局的損益更接近交易的損益,與實際還是有段距離。

一個策略的損益分佈,肯定不具有固定的勝率與賠率,也就是整個市場的價格行為會隨著時空環境不同而有所改變,連帶著影響策略所衍生出的損益分佈。

而這也正是Kelly或是Optimal f下注方法最為人所詬病的地方。一旦拿過去的損益分佈當做未來損益分佈的樣本。如果預估正確那很好;如果預估不正確,那Optimal f下注方式往往會造成過大的資金比例下注,而造成一次性的巨大損失。

也正因如此,隨後陸續有人提出各種資金管理方法。

1. 固定分數法(Fixed Fraction):這也是最基本的管控辦法,將每次可容忍的風險比例固定(例如總資金的5%),再除上策略的最大損失去計算每次的交易口數。

2. 固定資金比例(Fixed Ratio)法:Ryan Jone 於1999年提出,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Trading Game這本書!

3. 安全f值法(Secure Fraction):由 Leo J. Zamansky於1998年所提出,可參考link

4. 變動比例法:也就是著名的資金管理大師 Van Tharp博士所提出R-multiple概念,其著作Definite Guide to Position Sizing更是Position Sizing必讀的經典。

當然,也有人將上述不同的資金管理辦法做各種組合,例如結合固定分數與固定比例(link)。

各家的資金管理方法百花爭鳴,各有巧妙;就像武林上各家門派,各種武功,互有長短。

但無論如何,都是為了交易策略勝率與賠率的"不確定性"(或著說策略的穩固性) 因應而生。所有的資金管理辦法,都在試圖降低策略機率與損益的不確定性,拉高策略損益分布的穩固性。

如果交易策略損益分布是穩固的,那數學公式就可最佳化;但通常績效都不夠穩固,所以也有人針對策略績效指標做研究,例如MAR指數改寫成更穩固的4R指數(Robust Risk/Reward Ratio)、或用固定的加碼策略看能否拉高風報比去衡量(語亭大最推薦)。

因次我們做個小結論:

如果你對策略的勝率賠率很有把握,例如在某個信心水準之上,那無疑地用Vince's Optimal f方法,會是最好的選擇。對賭局來說就是如此,長期下來有"絕對把握"的勝率跟賠率,造就了凱利賭徒(Kelly Trader)。

可是如果你用的交易策略損益分布,不穩固性很大,那你要用更保守的資金管理辦法去執行。

即使是Vince本人,也下這樣的結論:『如果你想長期交易,就需要使用一種更加謹慎、風險更小的資金管理辦法;而如果你只想大賺一筆,使用凱利公式或是最佳化f去執行。』

話說,也正是因為有"不穩固性"這種變數,交易才如此迷人;不然,就只是一個具有正期望值的傳統賭局,沒啥挑戰!!

歐洲今年最大慘案---德國福斯汽車排汙數據造假2天暴跌34%

$
0
0
今年的9/21,是台灣發生921大地震第16週年的日子,
卻也是德國汽車產業發生可怕地震的日子,
震央是在福斯汽車,偽造了一連串排放廢氣的假數據。

剛開始被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查獲,
在美國銷售的車輛,
行車電腦(Electronic control unit)都植入了特殊軟體,
用以規避官方檢驗。
9月18日,EPA指控福斯集團,
在美國銷售的奧迪A3、福斯Golf、福斯新金龜車、
福斯Jetta、福斯Passat等使用柴油引擎的車款,
都在行車電腦中植入可規避官方檢驗的軟體,
實際上這些車輛排放的廢氣全都超標10至40倍。


過去一週內,福斯市值就蒸發了將近1/3
蒸發規模約為250億歐元。
(相當於9000億台幣,可買下7家矽品,或2.5家聯發科)

2014年福斯汽車集團一共在全球售出約1014萬輛新車,
這是集團銷售表現史上首度達到年銷破千萬輛的成績。

以Volkswagen集團的全球銷售分佈來看,
亞太區仍然是最大重點,
2014年交出了406萬輛汽車,
比2013年的365萬輛成長幅度達到11.3%,
而在這406萬輛新車中,
中國市場(含香港)就一手包辦了368萬輛,
依然是Volkswagen集團全球最大單一市場,
至於集團第2大市場則在歐洲。

這次的造假事件嚴重損害了德國人的名聲,
一直以來德國工業給世人的感受都是品質良好,
誠實、可靠的,如今這場車市大地震,
連帶讓消費者懷疑是不是BMW、Benz也是有可能造假?

福斯汽車出包,德國雙B也跳水

福斯造假,消費者應該會轉為其他競爭的廠牌,
按理說應該同為消費者信賴的雙B會不錯才是,
但市場反應卻不是如此。

下圖為福斯股價日線圖(股票代號:VOW)


製造賓士的公司-戴姆勒的股價(股票代號:DAI)

上圖為Benz的日線圖

寶馬BMW的股價(股票代號:BMW)

上圖為BMW日線圖

福斯汽車不但讓打著環保、高品質的金字招牌蒙上陰影,
還連帶拖累市場內所有歐系車款。

福斯汽車Volkswagen(股票代號:VOW)
是全球第三大的汽車製造商(僅次於日本豐田和美國通用),
知名高級車如「保時捷、藍寶堅尼、奧迪」都是福斯集團的
該集團有以下12個品牌:

對汽車產業和國家經濟產生巨大衝擊

為何此次情節重大呢?
我們可從下面7個要素來看:

資料參考:天下雜誌

這次的事件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幾乎快要引起政治風暴,嚴重性更勝希臘事件。
早在2013年3月,美國有一位叫做Daniel Carder的工程師,
他們的研究團隊提出數據證明福斯出廠的柴油車排廢量,
是官方數據的10倍到40倍!
當時福斯汽車強烈否認...

2015年9月21日美國環保署指控福斯違反清新空氣法,
福斯終於承認在過去6年內,
他們銷售的幾款汽車以軟體程式進行技術性作弊,
能在汽車接受檢測時啟動保護系統,
減少像氮氧化物這些廢氣的排放(真的是很厲害的作弊技術),
使檢測的數值遠小於實際狀況!這才讓真相浮上檯面。

柴油車在歐洲相當普遍

柴油車是歐洲常見的車款,
歐洲有1/3的客運車都是柴油車,
根據研究資料顯示,
一輛典型的柴油車能比同款車種高出30%的動能,
但缺點就是柴油車會產生形成霧霾的氮氧化物(NOx),
易造成肺部傷害,
也就是為什麼各國政府都要制定檢測標準的緣故,
每加侖的柴油能產生比汽油更高的能量,
若能改善廢氣的問題,那不就十全十美了嗎?

福斯的柴油車就是以此吸引消費者,
打造兼顧環保與高動能的柴油車為號召
如今踢爆福斯檢測數據是假的、
消費者發現柴油車根本對環境不友善,
當然也就引發一波波的怒火。

股價狂跌是否可以進場撿便宜?

我想應該有很多投資人都會有這念頭:
「到底要不要危機入市呢?」
我們可以從幾個面向來考慮:
1.品牌價值
福斯汽車是全球第三大車廠,市占率極高,
即使多年來的好名聲毀於一旦,
但福斯在汽車產業建立起的的護城河依然穩健,
即使他們是個說謊企業,
但福斯仍然相信他們做得出好產品,
部份支持的分析師認為品牌價值方面影響不大,
況且此次事件只有發生在柴油車款。
2.營運狀況
下表為福斯近四年的營收

單位為百萬歐元
資料來源:Bloomberg

從圖中看出營收還是呈現每年上漲,
但連年成長的車市似乎也露出疲態,
沒有什麼亮眼消息,股價自然難以推升,
汽車類股的股價很多從今年三月左右有較大幅度的回檔,
下圖為那斯達克全球汽車指數ETF的走勢:


3.本次事件的賠償有多大
根據美國的環保法規,
每輛違例汽車的罰款最高為3.55萬美元,
若採用一車一罰的方式,
福斯汽車將面臨最高達180億美元(約等於5875億台幣)的罰款
而且這只是就美國的部分喔!
福斯汽車表示問題車已賣到全世界,總計共1100萬輛,
接下來會有一連串的訴訟、恐怖的天價賠償等著他們...

另外根據2010年美國最高法院在「澳洲國民銀行案」裁決中確認,
美國證券法不保護在海外投資者在美國以外交易所買入的股票

這意味著美國投資人對福斯汽車的追償
僅限於福斯在美國發行的託存股份憑證(ADR)

也就是說美國有許多退休基金買進德國的福斯股票,
要跟美國法院提出告訴福斯詐欺,基本上會輸。
但是如果你買的是VLKAY(福斯汽車ADR),那你就可以求償了


所以買美股對投資人的保障還是相對較高,
這是讀者可以放心投資美股的一大原因。

福斯公司說他們準備了65億歐元來應付這次的危機
但怎麼看,都覺得這筆錢遠遠不夠!
再者,去年全年淨利也才109億歐元,
難以想像這家公司要花多久才能賺回這些損失,
這樣子的股票實在不適合穩健投資的朋友。

誰會受惠?

一般來說,我們直覺想到競爭者會受惠,
那就是美國、日本車系大廠會不錯,
除了美股中的美國通用汽車以外,
日系車的大廠也都有在美國發行ADR。

以下提供股票代號給各位讀者參考:
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汽車(股票代號:TSLA)
美國通用汽車(股票代號:GM)
美國福特汽車(股票代號:F)
日本豐田汽車TOYOTA(ADR代號:TM)
日本本田汽車HONDA(ADR代號:HMC)

下圖是特斯拉股價日線圖(股票代號:TSLA)

對於德國汽車類股是惡夢般的一週,
美國的電動車廠特斯拉卻像沒事一樣,
表現還優於大盤指數。

專門製造電動車的特斯拉是一定沒有排放廢氣的疑慮,
但畢竟不知道其他車廠是否也有造假數據的情形,
所以看好汽車產業的人不妨直接投資汽車零組件相關股票,
我們團隊在過去這篇文章中有提到
財富差距擴大:美國三大車廠瘦了,二手車龍頭肥了
二手車及汽車零組件會是比汽車製造商更好的投資標的。

本週的專欄文章相信對各位會更了解這次的福斯事件。
祝每一位好朋友中秋快樂,全家和樂!
由於FB的演算法改變,
如果一段時間(可能是一個月內或兩週內)沒有「分享或點讚」,
FB會自動讓你「看不到我們在粉絲團上的發言或文章。」
在臉書的機制中,
加權比重:分享>留言>按讚>點擊。

看完文章也請你們分享給更多朋友,
謝謝你們對畢德歐夫美股專欄的支持。
在發生這種突發性利空的時候,股價的資訊是最混亂的時候,也是最可能有誤殺的情況發生,所以短時間除了搶反彈的短線買盤之外,幾乎都是法人的大賣單,這時候去作危機入市難度極高,去挑選日系車廠買進或許是另一個好選擇。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M型社會的得利者之一~麥當勞VS標榜健康的Chipotle
電信三雄定存股,台灣美國比一比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在你認識財富之前,可以先試著學會認識自己

趁著利空直接投資巴菲特--波克夏六年來最差年度股價表現

$
0
0
上週五,法國巴黎發生了令人震驚的恐怖攻擊,
造成了上百人死亡,超過300人受傷。
儘管發生這樣的嚴重事件,
法國股市週一並沒有休市的計劃。

法國金融市場週一將照常開市。
我們對周一全球股市看法傾向悲觀,
跌幅可能超過2%甚至可能跌更多。
首當其衝受影響的行業包括「金融保險業、觀光旅遊業」
不過讀者關切的重點,
應該是在於過往這樣的事件,
會造成長時間的下跌嗎?


答案是否定的...
這樣的下跌往往是短暫,
金融市場的修正能力是越來越快的,
說不定週二開盤或週一的尾盤就會收斂跌幅。

法國總統已宣布現在視同戰爭狀態,
在第一時間就已經宣布全國戒嚴。
遠在亞洲的台灣,或許感受不到什麼經濟上的影響,
但這對全歐洲來說,已經造成經濟上的大打擊。

幾個商品的變化性,讀者可以多留意:
1.歐元持續走弱、美元因避險需求繼續上漲
2.德國公債、美國公債也因避險需求上漲。
3.黃金與原油的跌勢會出現緩和,甚至急彈的狀況
獲利空單可以先減碼。

雖然恐怖組織放話其他歐洲大城市也將遭受威脅,
不過美國本土如果沒有受到重創的話,
對於股市的影響還是比較趨於區域性的。
我們為法國哀悼,也持續關注後續的國際情勢。

另外,一向操作績效打敗大盤的波克夏,
在今年公布第三季營收後,
獲利雖然比去年同期成長一倍,
創下歷史最高記錄,但股價波幅卻遠落後大盤,
這是值得投資的好機會嗎?
還是巴菲特投資功力已經不行了?
畢德歐夫團隊成員Stark帶大家分析這次的投資機會!

每股帳面價值vs.每股市值

11月6日,股神公佈了第三季的營收。
今年度波克夏B股(股票代號:BRK.B)下跌了12.11%
落後大盤的-1.74%。

上圖為波克夏與大盤走勢比較圖(可點圖放大)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
如果打開波克夏2014年的年報,
波克夏2014年報

第二頁就可以看到這張圖。

這張圖是波克夏從1965年到2014年的每年報酬率,
也是巴菲特的成績單。
中間那一欄「in Per-Share Market Value of Berkshire」下方,
有個21.6%的數字,這個數值的左邊,
註明它是Compound Annual Gain-年化複利報酬率。
就是巴菲特被稱為股神的原因-每年21.6%、複利成長50年

但在Market Value旁邊,
有一欄「in Per-Share Book Value of Berkshire」,
卻才是更關鍵的地方。
它代表波克夏這間公司「真正值多少錢」?
什麼叫做「真正值多少錢」?
就是波克夏公司擁有的所有資產 (廠房、設備、土地等等..)
扣除掉所有負債 (債券、應付帳款等等..)後,
每一股能分到的價值。
這就是每股帳面價值(Per-Share Book Value)的意涵。

而每股市值(Per-Share Market Value),
也就是股價,則是「大家認為值多少錢」。
中間可能會包含對股神的崇拜、對經濟的樂觀、
或對巴菲特年紀大了的擔憂等等,
都會包含在裡面。

而從波克夏的年報中可以看到,
當股價漲幅超過每股帳面價值太多時,股價就會回落;
反之,當股價跌得太誇張、落後每股帳面價值太多時,
也會還它應有的公道。

像金融海嘯的2008年,
波克夏的每股帳面價值只下跌9.6%,
股價卻因為市場的悲觀情緒和避險等等因素下跌了31.8%
所以兩年後的2010年,股價就用大舉超越大盤的21.4%還了回去;
而2013、2014年,因為美國經濟一直成長、Fed又遲遲未升息,
所以股價就一起歡樂的漲了上去,漲幅遠遠多過於每股帳面價值。
結果...今年就來討債了!

但也是投資朋友們的好機會。
只要波克夏的每股帳面價值能持續增加,
那我們就能放心的逢低買進波克夏。
然後靜待市場還給我們公道。
相反的,如果每股帳面價值哪天突然衰退了、不增反減,
(整整五十年的波克夏歷史中,只有兩年的每股帳面價值是負成長)
那就是我們擔心的時刻。不管股價多亮眼,我們都得謹慎小心。

那麼,今年到目前為止,波克夏的每股帳面價值有增加嗎?
今年前九個月(第四季還沒公佈),
波克夏的每股帳面價值僅上漲3.3%。
今年的成長可能是個位數了。
跟去年(全年上漲8.3%)相比稍微遜色了些,
但在歷史上卻不是最慘的一年。
最慘的一年是1999年,每股帳面價值僅上漲0.5%。
而只要美國經濟持續穩步上揚,
波克夏旗下龐大又多元的事業群體每股帳面價值幾乎鐵定跟著成長。
而美國失業率又創下新低,
所以,目前應是逢低佈局波克夏的良機。

波克夏不是一股十幾萬美金嗎?該怎麼投資?

1996年有共同基金業者看準這個商機,
推出專買波克夏股票的共同基金。
想集合大家的資金去投資波克夏股票。(這樣也能是門生意!?)
所以,巴菲特當年度推出了B股。
讓小額投資人能直接投資波克夏,
又不會被基金業者再扒一層皮。
(買波克夏股票就是請巴菲特操盤,沒道理再收經理費)

而原本的波克夏股票就成為了A股。
因為巴菲特為了想吸引長期投資人,
希望維持股價在高檔,不想分拆股票。
現在,波克夏A股(股票代碼:BRK.A)的股價約在200,000美元左右,


波克夏B股(股票代碼:BRK.B)的股價則是130美元左右。

如果透過海外券商持有A股或B股,
都能參加一年一度的奧馬哈股東會。
(Stark於2013年參加過一次)
B股除了股價較低外,投票權份量也比較低。
另外,A股可以換成B股,B股卻不能換成A股
除了以上這些地方外,A股和B股沒什麼差別。

所以,小額投資人也能趁波克夏股價低檔時逢低進場喔!
不知道怎麼直接投資海外,參考過去文章:
快速入門美股工具,克服四項跨不出台股的錯誤心態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相信跨出台灣,能夠看到更多投資美景。
希望本週的專欄文章你們會喜歡,
看完文章可以分享給更多朋友,
畢德歐夫美股團隊謝謝大家支持!
股價就像狗,經濟規模就像牽著狗的主人。狗會在主人四周跑來跑去,但終歸會回到主人身邊。這就是著名的遛狗理論。我們也可以應用這個理論在每股帳面價值持續成長的公司上。如果你信任巴菲特的投資功力,那你或許可以參考BRK.B。比起一堆給銀行賺的高費用基金,這就是最棒的基金。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國之後換日本現在輪歐洲了--市場到底缺多少錢?
全球化讓年輕人跑光了,資金也是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在你認識財富之前,可以先試著學會認識自己
美元的走強,未來買什麼才是聰明投資?

股票的美麗與哀愁:累積財富不同於致富

$
0
0


股票對持有者來說,功能是因人而異,但結果不外乎追求利潤,管道不同而已:
1. 藉由主導、經營公司產生利潤;
2. 藉由每年配股、配息產生利潤;
3. 藉由股價漲跌的差價賺取利潤;
無論哪種管道,目的是累積財富而非致富,因為致富需無法掌控的元素:時運;從累積財富的角度出發,比較容易有所斬獲,從致富的角度出發,結果往往黯然神傷,接下來談幾個累積財富需具備的重要觀念。

投資與投機

辨別投資、投機是買賣交易的基礎觀念,乾淨的觀念可以用一句話來表達:
投資行為談的是藉由配股、配息產生利潤;
投機行為談的是藉由漲跌的差價產生利潤。

普遍市場對於「投機」一詞充滿負面觀感,追根究柢其實是不懂得投機的真諦,錯把心存僥倖、便宜行事的行為與投機畫上等號,那到底甚麼是投機?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對「機」所下的註解是:「主發謂之機」。

《走進中醫》是這麼談「病機」的「機」:「主發謂之機。箭在弦上要發出去,必須撥動這個機。其他任何事情都是這樣,都有一個機,只有觸動這個機,事情才會發生,不觸動這個機,其他的條件再多,也沒辦法引發事件。機就是這麼一個東西,它是事情發生的最關鍵因素。它是點,不是面。可是觸動這個點,就能帶動面。」

如果從這個角度重新認識交易領域的「投機」,重點就在影響漲跌的關鍵,認識漲跌的「機」並藉此產生利潤,換句話說,看不懂漲跌的關鍵卻又想賺取差價的交易行為並不是投機,只是碰運氣而已。

買賣交易過程最嚴重的錯誤是以投資之名行投機之實,結果既不是投資,也不是投機,於優質的公司基本面進場,於深幅下跌恐慌退場,進場前談的是殖利率、本益比,結果卻因承受不住價值位減損帶來的帳面損失而退場,既沒有投資者的固執堅持,更沒有投機者的運籌帷幄,堪稱交易輸錢的典型模式。

單利與複利

累積財富的交易法主要區分為單利、複利兩種,區分方式相當簡單:
能將利潤導入總資金反覆執行交易法的是複利;
需將利潤從總資金移出來執行交易法的是單利。

複利的交易法由於總資金持續放大,對於虧損控制會非常謹慎,避免因滑鐵盧而大傷元氣;單利的交易法則因操作資金不變,可以比較積極運作,即使某次操作滑鐵盧,也能快速從倉庫補足銀彈繼續作戰。

普遍執行複利交易法的操作者,面對市場總是充滿敬畏,展現的氣質比較謙遜;執行單利交易法的操作者,追求的是部分資金的效率極大化,通常會比較敢衝,展現的氣質會比較驕傲,這部分端視操作者本質而有所不同,並無好壞之分。

買賣交易過程最悲劇的莫過於適合單利的交易法卻不懂得將利潤移出,最常見的成果是資金快速成長,輕飄飄直達雲端,經歷滑鐵盧從雲端摔落谷底,損失資金達到總資金接近二分一,意識到先前的獲利帶有強運,這才懂得將利潤移出。

無論單利或複利,能夠持續累積利潤就是好方法,唯獨操作者要能掌握交易法的屬性,有些人可以依靠強運,在交易的前期藉由單利交易法多倍數成長總資金,並於經歷滑鐵盧,減損總資金二分一時,果決收手,沒有強運甚至走衰運的人,可能在交易前期就會減損總資金二分一,不懂收手甚至搞到破產,徒留傷悲。

紮實累積待時運

紮實地累積財富可以靠自己,致富則需天時、強運同步到位。

適合複利的交易法可以穩紮穩打地累積財富,有多少行情做多少事情,沒有行情可以稍作休息,交易的樂趣在於進場前的推演,利潤則是正確做法的產物,倘若交易的樂趣來自於買賣行為,結果自然得到交易強迫症,明明沒行情還是忍不住進場買賣,浪費時間、資金,還累積不到經驗。

由於複利的交易法是藉由加法實現乘法,利潤來源與行情頻率息息相關,當市場走入如同2007、2009年的偉大年份時,時空行情出現的頻率大幅提升,總資金的成長自然相當可觀,這是天時到位,時空當下先做出利潤當緩衝,選擇押倉的股票將左右最終利潤多寡,當強運同步到位,致富才能水到渠成。

學程資訊

筆者預定在11.29(日)開課,地點在台中,報名網址:http://goo.gl/e13r52

由於教室座位有限,扣除舊學員介紹進來的新學員、開放給舊學員複習的座位,席次不多,目前剩5位,請有興趣的讀者,務必把握機會,錯過可惜。


波動率商品交易

$
0
0

1987 年美國股市發生大崩盤,政府為了穩定股市且保護投資人,紐約證交所因而衍生出斷路器的規則,當美股波動過於劇烈的時候,將採人為方式停止交易活動,藉此令投資人冷靜,降低市場波動率,由此可見「波動」實際上就是投資大眾所面對的風險。此後隨之在 1993 年,CBOE 推出以 S&P100 指數選擇權為標的所編製而成的 VIX 指數,讓投資人可以知道目前市場的波動與市場對於波動的風險價值,2003 年標的由 S&P100 增編成為 S&P500,並在 2004 年 3 月 26 日以 VIX 為標的的期貨商品正式在市場上交易,成為國外目前最主要交易的波動率商品。多元化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有助於市場避險並降低市場不理性的波動程度。目前 CBOE 的 VIX 指數編制,是使用最近兩個月份之買權與賣權來擬合 30 天日曆日的選擇權,計算方式請參考以下網址下載 CBOE 文件,合約規格與資料請參考 http://cfe.cboe.com/Products/Products_VIX.aspx


目前國外交易波動率商品以避險和造市為主,避險方為 VIX 買方,造勢方為 VIX 賣方,我們先以避險方為主體來介紹 VIX 的作用和避險交易。當我們持有股票部位時,可以用期貨來避險,為什麼可以用 VIX 來避險呢?以 S&P 500 為例,假設持有 S&P500 所有股票,持有市值就剛好是 S&P500 的指數,然後賣出相當市值的 S&P500 期貨,此時的 Delta 曝險部位就是 0,也就是這樣的交易,除非執行交易時存在價差套利空間,不然損益為 0,還浪費資金成本與手續費。而使用 VIX 的原因和效果則不同。以 2008 年為例, 9 月以前VIX大概在 21.7,隨後爆發雷曼危機,當月 VIX 快速上升到 54.57 以上。同時間 S&P500 從 1282.83 跌到 1166.36 ,VIX的報酬率是 151.47% 而 S&P500 的報酬率是 -9.08%,假設持有 S&P500 的市值與持有 VIX 期貨的市值一樣,避險的報酬率為 142.39%,而直接用期貨避險的報酬率為 0。反推當時的報酬率要使得 VIX 的避險效果跟賣出期貨一樣為,只需持有 VIX 期貨市值相當於 S&P500 期貨的 6.418%,也就是說波動率越大時,VIX 期貨的避險效果比指數期貨的避險效果更好。


這部分其實跟買入賣權一樣,但為什麼不直接買入賣權避險呢?這是因為買入賣權有選擇履約價的問題,當買入賣權的履約價在價內時效果跟賣出期貨就非常的接近,但買入價外的賣權最大的風險在於最後執行履約價值為 0,以上述的例子,假設賣權的履約價買在 -9.10% 的地方,最後結算的價值是 0,就會造成避險成功但獲利失敗的窘境,而買入 VIX 期貨避險,則可以減少履約價選擇和部位調整的問題。目前在美國,多數的股票持有機構或基金,除了使用期貨規避風險之外,也會有一部分買入 VIX 期貨做為避險,這樣當市場下跌時,也會因為 VIX 期貨的走揚而獲利。另外,VIX 指數是由實質的指數選擇權市場各履約價所計算而來,所以也為選擇權市場的買賣雙方提供避險及套利機會。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尤其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市場是零和市場,當避險方有買入 VIX 的需求時,造市方賣出 VIX 後就相對承擔風險,造市方應用什麼樣的交易策略做風險承受與轉嫁,將在以下討論。

[ 方向性交易 ]

波動率的交易需要了解預期波動率,隱含波動率與實質波動率。預期波動率是在交易前對未來波動率的看法,而隱含波動率則是目前在選擇權市場交易的「波動價格」,實質波動率則為最後的結果。舉例來說,以交易日計算的年化隱含波動率 16%,代表指數每日波動 1% 的市場預期,而當指數實質波動率大於 1% 時,在不考慮 Greeks 和距離到期日的遠近下,平均來說買方是獲利的,相反的賣方就是虧損的。所以在交易波動率時,首先就是要有預期波動率,而 VIX 期貨就是指數選擇權隱含波動率的指數,也就是波動率的市場價格。在預期波動率高於隱含波動率的時候買進 VIX 期貨,在預期波動率小於隱含波動率的時候賣出 VIX 期貨。這就是市場上最原始的波動率方向性交易。


上圖為 VIX 期貨 2013/02/15 到 2014/2/14 日線圖,最高價為 20.35 最低價為 12.45,指數高低的波動為 63.45%,模擬 VIX 14 以下買入 18 以上賣出其報酬率如下


此表顯示累進報酬率為 276.6%,而同時全世界指數高低差超過 30% 並不多,因此 VIX 期貨在注重趨勢的方向性交易來說,是個不可以忽略的市場。

[ 期現貨價差交易 ]

之前有提到避險方為整體部位考量買入 VIX 期貨,不承擔履約價選擇及選擇權部位調整的風險,而造市方在賣出選擇權後,在 VIX 的現貨市場,也就是 S&P500 的選擇權市場買入選擇權做風險轉嫁,而買入的數量和履約價則儘量模擬成 VIX 指數,簡單來說就是做期現貨的價差交易。


上圖上半部分為 VIX 期貨與 VIX 現貨的月走勢,下半部分為賣出 VIX 期貨買進 VIX 現貨的損益,綠色部分為獲利而紅色部分為損失,長期而言報酬率多數是正的,但在實質波動率大的時候就容易造成比較大的虧損,但是因為風險的轉嫁,虧損並不會像直接賣出 VIX 期貨這麼的難以承受,而圖中綠色部分的獲利大多數是來自於 VIX 期貨恆常正價差於 VIX 現貨的結果,恆常正價差的原因是因為 VIX 期貨也隱含了選擇權 theta 的價值。以選擇權模擬 VIX 現貨會有 Delta 調整的問題,實際上的操作沒辦法做模擬。

[ 遠近月價差交易 ]

選擇權市場存在時間價值,所以在相同的參數下,不同的到期日,較晚到期的選擇權價值,一定高於較早到期的選擇權,而選擇權的價值會隨著時間慢慢遞減,而 VIX 期貨的標的物是選擇權的波動率指數,也必然有這個現象,因此遠月 VIX 的價差也恆常比近月 VIX 價差大,但這並不意味著存在無風險套利空間。


上圖為遠月 VIX 期貨與近月 VIX 期貨的月走勢與賣出遠月 VIX 期貨買入近月 VIX 現貨的損益,常期而言報酬率也多數是正的且虧損的月份和比例也比其現貨價差交易還要少。而虧損主要會發生在市場下跌的初段,虧損的原因在於選擇權 VEGA 的影響,VEGA 是波動率漲跌 1% 的風險價值,遠月選擇權的 VEGA 大於近月選擇權的 VEGA,所以當波動率上升時即使遠近月選擇權的隱含波動率上升一樣的幅度,遠月選擇權上漲的幅度也一定比近月大。相對應於遠近月的 VIX 期貨也會有一樣的效果。以下為價差交易報酬率:


累進報酬率為 28.8%,其報酬率的波動也比直接方向性交易小,就比較適合大規模資金操作的穩定性。由上述策略的介紹可以知道,VIX 期貨不單單只是用期貨的方是評價,其價格都隱含了選擇權 Greeks 參數,簡單來說 VIX 期貨是一籃子選擇權的總和,交易時不能只用期貨的觀點來看待。對於合約規格及內容與各市場特性都必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為這些資料對於波動率商品的評價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在發行波動率商品時就必須針對這些特性與細節做探討,以達到進入門檻低,流動性高及公平交易的三大原則。

VIX 指數已經替代了原有的 VXO 指數成為媒體指代波動性指數的新寵,需要注意 VIX 指數是方差互換的波動率,並不是波動率互換的波動性。方差互換可以完全通過簡單的看跌期權和看漲期權進行靜態複製,但波動率互換則需要進行動態對沖。



《 本文由 PROG 璞格交易團隊 提供 》Facebook新浪博客

歐洲今年最大慘案---德國福斯汽車排汙數據造假2天暴跌34%

$
0
0
今年的9/21,是台灣發生921大地震第16週年的日子,
卻也是德國汽車產業發生可怕地震的日子,
震央是在福斯汽車,偽造了一連串排放廢氣的假數據。

剛開始被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查獲,
在美國銷售的車輛,
行車電腦(Electronic control unit)都植入了特殊軟體,
用以規避官方檢驗。
9月18日,EPA指控福斯集團,
在美國銷售的奧迪A3、福斯Golf、福斯新金龜車、
福斯Jetta、福斯Passat等使用柴油引擎的車款,
都在行車電腦中植入可規避官方檢驗的軟體,
實際上這些車輛排放的廢氣全都超標10至40倍。


過去一週內,福斯市值就蒸發了將近1/3
蒸發規模約為250億歐元。
(相當於9000億台幣,可買下7家矽品,或2.5家聯發科)

2014年福斯汽車集團一共在全球售出約1014萬輛新車,
這是集團銷售表現史上首度達到年銷破千萬輛的成績。

以Volkswagen集團的全球銷售分佈來看,
亞太區仍然是最大重點,
2014年交出了406萬輛汽車,
比2013年的365萬輛成長幅度達到11.3%,
而在這406萬輛新車中,
中國市場(含香港)就一手包辦了368萬輛,
依然是Volkswagen集團全球最大單一市場,
至於集團第2大市場則在歐洲。

這次的造假事件嚴重損害了德國人的名聲,
一直以來德國工業給世人的感受都是品質良好,
誠實、可靠的,如今這場車市大地震,
連帶讓消費者懷疑是不是BMW、Benz也是有可能造假?

福斯汽車出包,德國雙B也跳水

福斯造假,消費者應該會轉為其他競爭的廠牌,
按理說應該同為消費者信賴的雙B會不錯才是,
但市場反應卻不是如此。

下圖為福斯股價日線圖(股票代號:VOW)


製造賓士的公司-戴姆勒的股價(股票代號:DAI)

上圖為Benz的日線圖

寶馬BMW的股價(股票代號:BMW)

上圖為BMW日線圖

福斯汽車不但讓打著環保、高品質的金字招牌蒙上陰影,
還連帶拖累市場內所有歐系車款。

福斯汽車Volkswagen(股票代號:VOW)
是全球第三大的汽車製造商(僅次於日本豐田和美國通用),
知名高級車如「保時捷、藍寶堅尼、奧迪」都是福斯集團的
該集團有以下12個品牌:

對汽車產業和國家經濟產生巨大衝擊

為何此次情節重大呢?
我們可從下面7個要素來看:

資料參考:天下雜誌

這次的事件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幾乎快要引起政治風暴,嚴重性更勝希臘事件。
早在2013年3月,美國有一位叫做Daniel Carder的工程師,
他們的研究團隊提出數據證明福斯出廠的柴油車排廢量,
是官方數據的10倍到40倍!
當時福斯汽車強烈否認...

2015年9月21日美國環保署指控福斯違反清新空氣法,
福斯終於承認在過去6年內,
他們銷售的幾款汽車以軟體程式進行技術性作弊,
能在汽車接受檢測時啟動保護系統,
減少像氮氧化物這些廢氣的排放(真的是很厲害的作弊技術),
使檢測的數值遠小於實際狀況!這才讓真相浮上檯面。

柴油車在歐洲相當普遍

柴油車是歐洲常見的車款,
歐洲有1/3的客運車都是柴油車,
根據研究資料顯示,
一輛典型的柴油車能比同款車種高出30%的動能,
但缺點就是柴油車會產生形成霧霾的氮氧化物(NOx),
易造成肺部傷害,
也就是為什麼各國政府都要制定檢測標準的緣故,
每加侖的柴油能產生比汽油更高的能量,
若能改善廢氣的問題,那不就十全十美了嗎?

福斯的柴油車就是以此吸引消費者,
打造兼顧環保與高動能的柴油車為號召
如今踢爆福斯檢測數據是假的、
消費者發現柴油車根本對環境不友善,
當然也就引發一波波的怒火。

股價狂跌是否可以進場撿便宜?

我想應該有很多投資人都會有這念頭:
「到底要不要危機入市呢?」
我們可以從幾個面向來考慮:
1.品牌價值
福斯汽車是全球第三大車廠,市占率極高,
即使多年來的好名聲毀於一旦,
但福斯在汽車產業建立起的的護城河依然穩健,
即使他們是個說謊企業,
但福斯仍然相信他們做得出好產品,
部份支持的分析師認為品牌價值方面影響不大,
況且此次事件只有發生在柴油車款。
2.營運狀況
下表為福斯近四年的營收

單位為百萬歐元
資料來源:Bloomberg

從圖中看出營收還是呈現每年上漲,
但連年成長的車市似乎也露出疲態,
沒有什麼亮眼消息,股價自然難以推升,
汽車類股的股價很多從今年三月左右有較大幅度的回檔,
下圖為那斯達克全球汽車指數ETF的走勢:


3.本次事件的賠償有多大
根據美國的環保法規,
每輛違例汽車的罰款最高為3.55萬美元,
若採用一車一罰的方式,
福斯汽車將面臨最高達180億美元(約等於5875億台幣)的罰款
而且這只是就美國的部分喔!
福斯汽車表示問題車已賣到全世界,總計共1100萬輛,
接下來會有一連串的訴訟、恐怖的天價賠償等著他們...

另外根據2010年美國最高法院在「澳洲國民銀行案」裁決中確認,
美國證券法不保護在海外投資者在美國以外交易所買入的股票

這意味著美國投資人對福斯汽車的追償
僅限於福斯在美國發行的託存股份憑證(ADR)

也就是說美國有許多退休基金買進德國的福斯股票,
要跟美國法院提出告訴福斯詐欺,基本上會輸。
但是如果你買的是VLKAY(福斯汽車ADR),那你就可以求償了


所以買美股對投資人的保障還是相對較高,
這是讀者可以放心投資美股的一大原因。

福斯公司說他們準備了65億歐元來應付這次的危機
但怎麼看,都覺得這筆錢遠遠不夠!
再者,去年全年淨利也才109億歐元,
難以想像這家公司要花多久才能賺回這些損失,
這樣子的股票實在不適合穩健投資的朋友。

誰會受惠?

一般來說,我們直覺想到競爭者會受惠,
那就是美國、日本車系大廠會不錯,
除了美股中的美國通用汽車以外,
日系車的大廠也都有在美國發行ADR。

以下提供股票代號給各位讀者參考:
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汽車(股票代號:TSLA)
美國通用汽車(股票代號:GM)
美國福特汽車(股票代號:F)
日本豐田汽車TOYOTA(ADR代號:TM)
日本本田汽車HONDA(ADR代號:HMC)

下圖是特斯拉股價日線圖(股票代號:TSLA)

對於德國汽車類股是惡夢般的一週,
美國的電動車廠特斯拉卻像沒事一樣,
表現還優於大盤指數。

專門製造電動車的特斯拉是一定沒有排放廢氣的疑慮,
但畢竟不知道其他車廠是否也有造假數據的情形,
所以看好汽車產業的人不妨直接投資汽車零組件相關股票,
我們團隊在過去這篇文章中有提到
財富差距擴大:美國三大車廠瘦了,二手車龍頭肥了
二手車及汽車零組件會是比汽車製造商更好的投資標的。

本週的專欄文章相信對各位會更了解這次的福斯事件。
祝每一位好朋友中秋快樂,全家和樂!
由於FB的演算法改變,
如果一段時間(可能是一個月內或兩週內)沒有「分享或點讚」,
FB會自動讓你「看不到我們在粉絲團上的發言或文章。」
在臉書的機制中,
加權比重:分享>留言>按讚>點擊。

看完文章也請你們分享給更多朋友,
謝謝你們對畢德歐夫美股專欄的支持。
在發生這種突發性利空的時候,股價的資訊是最混亂的時候,也是最可能有誤殺的情況發生,所以短時間除了搶反彈的短線買盤之外,幾乎都是法人的大賣單,這時候去作危機入市難度極高,去挑選日系車廠買進或許是另一個好選擇。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M型社會的得利者之一~麥當勞VS標榜健康的Chipotle
電信三雄定存股,台灣美國比一比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在你認識財富之前,可以先試著學會認識自己

交易筆記:紘康、兆赫

$
0
0


本周(2015.11.16~2015.11.20)的盤面表現如下:
上市加權指數:8329.50 → 8465.45,+135.95,換算%數+1.63%;
上櫃加權指數:123.88 → 128.01,+4.13,換算%數+3.33%;
值得記錄分享交易思緒的單子有:紘康、兆赫。

紘康(6457)

紘康(6457)的日刻線圖@2015.11.20


上圖為紘康(6457)的日刻線圖,上面是日線,下面是刻線。

從紘康的日線圖可以看到,註記B的位置封閉跳空開低的缺口,此位有解套賣壓湧現,從真實結果可以看到跌邊同勢比轉弱緩,逢低有承接買氣,而且這股買氣有轉熱絡,筆者是在註記C的位置進場,架構、點位的邏輯如下。

這支股票是新股,生之起始一路跌,從生命價值低點引進買氣推升價位,周線圖有成段上漲,受阻於2015年七月中旬的轉折高,回檔組合高低對比力量,低位力量時間已耗盡高位力量時間,具備重啟上漲的能力。

從紘康的刻線圖可以看到,圖面最左邊的主題陰主導此空間力量組成,經歷時間輾轉,買氣對此陰進行破壞、扭轉爾後突破,筆者關注到該股的時間點落在突破的當日收盤後,由於註記A的突破是合理買點,合理買點出現後都是買點,因此在2015.11.18開盤後開始建倉,橫向兩日後,於2015.11.20啟動。

兆赫(2485)

兆赫(2485)的周日線圖@2015.11.20


上圖為兆赫(2485)的周日線圖,上面是日線,下面是周線。

從兆赫的周線圖可以看到,L以下已經累積相當長時間的力量,目前的價位已經來到L以上,周線收出陽陰陽,此為觀察力量發動與否的重要時點。

從兆赫的日線圖可以看到,整張圖的最大陰是註記A的陰力,買氣用盤漲的方式突破此陰,此為弱破強的行意,註記B的陰力,陰體幅度明顯小於A,如果買氣連A都有能力突破,面對B自然可以從容,來看刻線組成。


兆赫(2485)的時刻線圖@2015.11.20


上圖為兆赫(2485)的時刻線圖,上面是時線,下面是刻線。

從兆赫的刻線圖可以看到,日線註記B的陰力,組成力相當弱,註記C的刻陰是整張圖的最大陰,對應的日線時間是B往後三日,換句話說,買氣已經通過刻線最大陰的考驗,推演結果與周日線相同,平常心面對B位轉折即可。


註:專欄內容僅為交易思緒的紀錄,不應視為買賣建議。

學程資訊

筆者預定在11.29(日)開課,地點在台中,報名網址:http://goo.gl/e13r52

由於教室座位有限,扣除舊學員介紹進來的新學員、開放給舊學員複習的座位,席次不多,目前剩5位,請有興趣的讀者,務必把握機會,錯過可惜。

資金管理的數學:博弈 v.s. 交易

$
0
0


不久前我寫過一篇文章:交易跟賭博是否一樣!? 後來這半年我陸續介紹Vince的最佳化比例 (Optimal f)、槓桿空間模型 (Leverage Space Model, LSM)...等較多數學內容的文章,這些模型,無非都在講一件事:

發展交易策略的本質,就是機率與賠率所衍生的各種變化,決定下注比例 f。

由於之前以介紹過這些理論,現在我們可以把"這件事"說得更清楚點。

博弈的本質:固定機率、固定賠率

博弈本質很簡單,以輪盤比大小為例,就是18/37的勝率,1的賠率(輸1枚 or 贏1+1= 2枚)。

注意到18/37是因為共有37個數字(0,1~18,19~36)。以機率而言,平均37次會出現18次小,18次大。但這不是絕對,會有誤差。根據二項式分配其實誤差還不小,只是隨著下注次數越來越多,輸贏的比率越會接近18/37,這是統計學的大數法則告訴我們的。

然而,勝率18/37並不代表每玩37次就會贏18次。我們可以做個模擬,玩輪盤1000次,每100次計算一次勝率,則某一次模擬的勝率曲線變化如下:


可觀察到1000次的輪盤賭局裡,每37筆觀察一次勝率,曾經有勝率低到20%以下,也有勝率高達60%以上。

為了方便說明,我們拿銅板賭局為例:假設勝率50%,賠率為2的賭局。這樣的賭局就像一個盒子裡裝有兩顆球,一顆是-1,一顆是+2,而銅板賭局每次的損益都是從這盒子裡抽出這兩顆球。

(-1,2)  => 取樣
(-1,2)  => 取樣
...
(-1,2)  => 取樣
(-1,2)  => 取樣

我們可以說,(-1,2)就是這個博奕遊戲"唯一"的損益分佈,即使實務上勝率的呈現可能有很大的範圍變化 (例如上例20%~60%),但機率分佈就是固定的,已輪盤來說固定的損益分佈就是

(18個1,19個-1)  or 寫成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注意到上面的1和-1的排列順序無關,盒子裡的球是亂的,所以就是18/37的機率會抽到1,19/37的機率會抽到-1。

也是因為有固定的損益分佈,所以Kelly可以用"固定的"下注比例讓資產成長最大化。可惜,這樣的手法,在交易上就沒這麼美妙,而Ralph Vince就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交易策略的損益分佈,存在與否都是個問題!?

對一個交易策略來說,它在某段時間的損益是很多不同的正負數字所組成的,不像賭局只有一個正數跟一個負數。下面是某一個策略的前100筆損益。基本上這樣觀察很難看出任何規則,更不用說是否存在著損益分佈!?



但Ralph Vince試圖這樣去分析:

把這個策略最初的100筆損益數字(如上圖),看做是100顆球放在一個盒子裡。而這策略未來的損益分佈,就是從這100顆球裡抽取抽來。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就存在最佳下注比例方式,也就是Ralph Vince所發展的Optimal f計算,細節請參考Here!

Ralph Vince的做法已經將Kelly公式更貼近交易的損益分佈,但我想敏銳的讀者必定已經察覺,這樣的做法只是比賭局的損益更接近交易的損益,與實際還是有段距離。

一個策略的損益分佈,肯定不具有固定的勝率與賠率,也就是整個市場的價格行為會隨著時空環境不同而有所改變,連帶著影響策略所衍生出的損益分佈。

而這也正是Kelly或是Optimal f下注方法最為人所詬病的地方。一旦拿過去的損益分佈當做未來損益分佈的樣本。如果預估正確那很好;如果預估不正確,那Optimal f下注方式往往會造成過大的資金比例下注,而造成一次性的巨大損失。

也正因如此,隨後陸續有人提出各種資金管理方法。

1. 固定分數法(Fixed Fraction):這也是最基本的管控辦法,將每次可容忍的風險比例固定(例如總資金的5%),再除上策略的最大損失去計算每次的交易口數。

2. 固定資金比例(Fixed Ratio)法:Ryan Jone 於1999年提出,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Trading Game這本書!

3. 安全f值法(Secure Fraction):由 Leo J. Zamansky於1998年所提出,可參考link

4. 變動比例法:也就是著名的資金管理大師 Van Tharp博士所提出R-multiple概念,其著作Definite Guide to Position Sizing更是Position Sizing必讀的經典。

當然,也有人將上述不同的資金管理辦法做各種組合,例如結合固定分數與固定比例(link)。

各家的資金管理方法百花爭鳴,各有巧妙;就像武林上各家門派,各種武功,互有長短。

但無論如何,都是為了交易策略勝率與賠率的"不確定性"(或著說策略的穩固性) 因應而生。所有的資金管理辦法,都在試圖降低策略機率與損益的不確定性,拉高策略損益分布的穩固性。

如果交易策略損益分布是穩固的,那數學公式就可最佳化;但通常績效都不夠穩固,所以也有人針對策略績效指標做研究,例如MAR指數改寫成更穩固的4R指數(Robust Risk/Reward Ratio)、或用固定的加碼策略看能否拉高風報比去衡量(語亭大最推薦)。

因次我們做個小結論:

如果你對策略的勝率賠率很有把握,例如在某個信心水準之上,那無疑地用Vince's Optimal f方法,會是最好的選擇。對賭局來說就是如此,長期下來有"絕對把握"的勝率跟賠率,造就了凱利賭徒(Kelly Trader)。

可是如果你用的交易策略損益分布,不穩固性很大,那你要用更保守的資金管理辦法去執行。

即使是Vince本人,也下這樣的結論:『如果你想長期交易,就需要使用一種更加謹慎、風險更小的資金管理辦法;而如果你只想大賺一筆,使用凱利公式或是最佳化f去執行。』

話說,也正是因為有"不穩固性"這種變數,交易才如此迷人;不然,就只是一個具有正期望值的傳統賭局,沒啥挑戰!!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53]

$
0
0
艾略特波浪理論(Elliott Wave Principle)——道氏理論告訴人們何謂大海,而波浪理論指導你如何在大海上衝浪。波浪理論是技術分析大師拉爾夫•.納爾遜•.艾略特(R.N.Elliott)發明的一種分析工具,與其他追隨趨勢的技術方法不同,波浪理論可以在趨勢確立之時預測趨勢何時結束,是現存最好的一種預測工具。

美國證券分析家拉爾夫•.納爾遜•.艾略特(R.N.Elliott)利用道瓊斯工業指數平均(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DJIA)作為研究工具,發現不斷變化的股價結構性形態反映了自然和諧之美。根據這一發現他提出了一套相關的市場分析理論,精煉出市場的13種型態(Pattern)或謂波(Waves),在市場上這些型態重覆出現,但是出現的時間間隔及幅度大小並不一定具有再現性。爾後他又發現了這些呈結構性型態之圖形可以連接起來形成同樣型態的更大圖形。這樣提出了一系列權威性的演譯法則用來解釋市場的行為,並特別強調波動原理的預測價值,這就是久負盛名的艾略特波段理論,又稱波浪理論。

波浪理論的基礎 - 五升三降是波浪理論的基礎
在1938年的著書《波動原理》和1939年一系列的文章中,艾略特指出股市呈一定的基本韻律和型態,五個上升波和三個下降波構成了八個波的完整迴圈。三個下降波作為前五個上升波之調整(Correction),圖2表示五個代表上升方向的推進波(Impulse Waves)和三個調整波(Corrective Waves)。




波浪理論的四個基本特點
(1)股價指數的上升和下跌將會交替進行;
(2)推動浪和調整浪是價格波動兩個最基本型態,而推動浪(即與大市走向一致的波浪)可以再分割成五個小浪,一般用第1浪、第2浪、第3浪、第4浪、第5浪來表示,調整浪也可以劃分成三個小浪,通常用A浪、B浪、C浪表示。
(3)在上述八個波浪(五上三落)完畢之後,一個迴圈即告完成,走勢將進入下一個八波浪迴圈;
(4)時間的長短不會改變波浪的形態,因為市場仍會依照其基本型態發展。波浪可以拉長,也可以縮細,但其基本型態永恆不變。
資料參考 MBA智庫
本篇利用多頭波浪是一浪比一浪高 、空頭波浪是一浪比一浪低的概念來作策略元素測試


{系統參數與變數} 
input:EntryType(1),ExitType(2);
inputs:NBarL(20),NBarS(20),TradeProfit(0.05),TradeStopLoss(0.03),ATRs_L(14),ATRs_S(12);
vars:IsBalanceDay(False),MP(0),PF(0),PL(0);
inputs:LBar(2),RBar(2),Strength(4),TrailBar(4),HighBar(7),LowBar(4) ;
vars :HighHA(false),HighLA(false),LowHA(false),LowLA(false);
Vars: HighPriceA(0),LowPriceA(0);
Vars: HighPrice1(0),LowPrice1(0),HighPrice2(0),LowPrice2(0);

MP = MarketPosition ;
if DAYofMonth(Date) > 14 and DAYofMonth(Date) < 22 and DAYofWeek(Date)= 3
then isBalanceDay = True else isBalanceDay =False ;
end;

PF = AvgPrice*TradeProfit ;
PL = AvgPrice*TradeStopLoss ;

 {計算最近一次轉折高點}
if PivotHighVS(1,high,LBar,RBar,TrailBar) > -1 then HighPriceA=PivotHighVS(1,high,LBar,RBar,TrailBar);

{計算最近一次轉折低點}
if PivotLowVS(1,Low,LBar,RBar,TrailBar) >-1 then LowPriceA=PivotLowVS(1,Low,LBar,RBar,TrailBar);

{計算最近二次轉折高點}
if PivotHighVS(2,high,LBar,RBar,TrailBar) >-1 then begin
HighPrice1 = PivotHighVS(1,high,LBar,RBar,TrailBar);
HighPrice2 = PivotHighVS(2,high,LBar,RBar,TrailBar);
end else HighPrice2 = Highest(high,TrailBar) ;

{計算最近二次轉折低點}
if PivotLowVS(2,Low,LBar,RBar,TrailBar) >-1 then begin
LowPrice1=PivotLowVS(1,Low,LBar,RBar,TrailBar);
LowPrice2=PivotLowVS(2,Low,LBar,RBar,TrailBar);
end else LowPrice2 = Lowest(Low,TrailBar) ;

{建立是否過高判斷}
if HighPriceA <> HighPriceA[1] then begin
if HighPriceA < HighPriceA[1] then LowHA = true else LowHA = false;
end;

if HighPriceA <> HighPriceA[1] then begin
if HighPriceA > HighPriceA[1] then HighHA = true else HighHA= false;
end;

{建立是否破低判斷}
if LowPriceA <> LowPriceA[1] then begin
if LowPriceA > LowPriceA[1] then LowLA = true else LowLA = false;
end;

if LowPriceA <> LowPriceA[1] then begin
if LowPriceA >  LowPriceA[1] then HighLA = true else HighLA = false;
end;

{ 進場方式一 }
if EntryType = 1 then begin

{ 過高點且收盤價在均線上 ,以最近高點 + 1/2 最近兩高點差價進場作多 }
if MP <> 1 and HighHA and Close > Average(Close,NBars) then buy next bar at
HighPriceA + AbsValue(HighPriceA[1]-HighPriceA)/2 stop;

{ 多單在倉且收盤價在均線下 ,以最近低點 - 1/2 最近兩低點差價進場反手作空 }
if MP > and LowLA and Close < Average(Close,NBars) then sell next bar at LowPriceA - AbsValue(LowPriceA[1]-LowPriceA)/2 stop;

 end;

 { 進場方式二 }
if EntryType = 2 then Begin

 {過高點且收盤價在均線上 ,以最近高點 + 1 進場作多}

if MP <> 1 and HighPrice1 > HighPrice2 and Close > Average(Close,NBarL) then Buy next bar at HighPrice1 + 1 stop ;

{ 多單在倉且破低點 且收盤價在均線下 ,以最近低點 - 1 反手作空 }
if MP > 0 and LowPrice1 < LowPrice2 and Close < Average(Close,NBarS) then Sell next bar at LowPrice1 + 1 stop ;
end ;

 if ExitType = 1 then SetStopLoss(PL * BigPointValue) ;

 if ExitType = 2 then Begin
SetStopLoss(PL * BigPointValue) ;

SetProfitTarget(PF * BigPointValue) ;
end;

 if ExitType = 3 then Begin
if MP > 0 and BarsSinceEntry = NBarL then ExitLong next bar at Market ;
if MP < 0 and BarsSinceEntry = NBarS then ExitShort next bar at Market ;
end;

 if ExitType = 4 then Begin SetStopLoss(PL * BigPointValue) ;
SetProfitTarget(PF * BigPointValue) ;

 if MP > 0 and BarsSinceEntry = NBarL then {Sell } ExitLong next bar at Market ;
if MP < 0 and BarsSinceEntry = NBarS then {Buy} ExitShort next bar at Market ;
end;

 if IsBalanceDay or date = 1150224 then setExitonClose ;

進場方式一 ~ 台指期 60 min K 多空留倉 交易週期 2005/6/30~ 2015/6/30 交易成本 1200

進場方式二 ~ 台指期 30 min K 多空留倉 交易週期 2005/6/30~ 2015/6/30 交易成本 1200

波浪理論的交易策略 第1浪:嘗試性建立部分倉位;  第2浪:愛好風險者可在50%時建倉;  第3浪:突破1浪時買進或加碼買進;  第4浪:在形態底部線或靠近1浪頂的地方買進;  第5浪:指標頂背離時立刻賣出;  a浪: 清倉;  b浪: 最後賣出機會;  c浪: 如前未賣出,跌破a浪底時止損賣出。

在測試的過程中發現台指期先作多進場後,再作空反手單的績效會比隨時雙向進場的績效好 ( 以往 作多開頭 if MP <> 1 , 作空開頭 if MP <> -1 , 此策略是作空開頭 if MP > 0 )


原文轉載自就是愛現,程式交易

恐佈攻擊後的避險資產不太避險,而高收益債基金也不太高收益--持有與放下的智慧

$
0
0
在法國巴黎的恐怖攻擊事件後,
金融市場反應速度越來越快,
在第一個交易日開低走高,
很快速的拉出大漲的行情。

市場是會進化的,並非一成不變,
也因此在市場中要獲利,靠的不單只是「招」。
大部分仰賴的還是操作的紀律、投資的心態、
更重要的當然就是資金控管。


而緊接而來的是在週五西非國家馬利首都也發生恐攻,
2名武裝分子以步槍與手榴彈攻佔一家豪華飯店,
挾持140名旅客、30名工作人員做為人質,
並與安全部隊交火,至少21人死亡,犯案者遭擊斃。

在面對巴黎恐怖攻擊與Fed升息的兩大變數下,
投資人沒有湧入黃金和瑞朗等傳統避險資產。
在發生動盪後的頭兩個交易日,

我也花了很多時間思考這個問題...

這樣的現象代表:
市場上的投資人對避險資產的理解已經發生了改變」。
隨著Fed升息的日子越來越近,
市場考慮的不單是避險資產在國際恐怖攻擊下的表現,
還要考慮哪些資產可以抵抗美國聯準會的升息?
並且吸引最多的資金流入!

聯準會升息趨勢V.S恐攻造成的驚慌

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央行都擴大了印鈔,
認為這才是拯救市場的萬靈丹。
讀者可以參考過去文章:
鈔票又變薄了--歐洲表態繼續印鈔不手軟,隔天中國也跟進,誰有經濟解藥?
美國之後換日本現在輪歐洲了--市場到底缺多少錢?
亞洲貨幣戰,錢只會更不值錢,日本央行擴大量化寬鬆印鈔80兆日圓
而全球央行的舉動,確實造成了股市、房市的大漲
但也造成貧富差距變大...
實質經濟目前除了美國之外,
歐洲與日本都看不出很大的成效。
但至少也沒有再惡化下去。

但這些事,卻很有可能在今年底前發生改變,
所以影響了投資者對避險資產的定義。

以前被看作避險的資產可能「並不能避險」
(例如黃金、美債、瑞朗、日元)

傳統的避險貨幣(瑞朗、日元)不再受到投資者的追捧。
在巴黎爆炸後的首日,
油價確實是上漲的,這比較不令人感到意外。
(動亂恐慌預期下,短期油價幾乎都會先上漲反應。)

而瑞朗和日元卻都對美元呈現貶值的情況。

上圖為美元兌瑞朗日線圖(可點圖放大)

央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後,
固定收益產品中的公債也已經不再被看做是零風險的資產。
而美元倒是一如預期的強勢,
代表美元指數的ETF--UUP(德銀作多美元指數基金),
從11月至今15個交易日,上漲超過2.7%,
這是非常驚人的漲幅,創下8個多月來的最大漲幅。

台灣人最愛的高收益債基金--市場持續看壞

台灣在前幾年經由銀行理專強力熱賣的「高收益債基金」,
從年初到現在,我們持續提醒必須先出脫,
因為高收益債基金的本質,就是一堆營運不善的公司,
必須要向市場發行「利率較高的債」,
才有辦法維持公司運作。
試問:投資人買進一堆營運表現極差的公司,
為了年利率4%,但價差虧了10%以上,這樣值得嗎?
(交易成本計算後可能虧更多,
因為被基金公司與銀行通路抽走銀子。)

之前文章有提醒過讀者,
如果要投資高收益債基金,直接看PHK與HYG。
這兩檔都是高收益債基金的ETF,
幾乎綜合了市面上的高收益債。
手續費與保管費也很低廉,量也很大。
HYG的成交量每天約700萬股以上,
成交值約200億新台幣上下,
幾乎佔了台股快四分之一的量。

上圖為HYG週線圖(可點圖放大)


上圖為HYG日線圖(可點圖放大)
從第三季初到現在,HYG跌幅6.7%
扣掉領取的配息,跌幅為6.27%,
代表全體的高收益債基金第三季到現在的表現,
都不會太好,而台灣各金融通路所推銷的,
表現甚至更差(因為各種費用),讀者請千萬小心。

如果你去銀行說你要購買HYG,
抱歉,你買不到的,
賣你這個他們就沒飯吃了。
現階段我們認為高收益債不適合投資,
假如你真的要買,也不應該跟銀行通路購買。

海外投資已經不是什麼難事,
花點時間上網查資訊吧!
或者參考:
快速入門美股工具,克服四項跨不出台股的錯誤心態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如果你因為家庭捨不得出國工作;
如果你受夠了台股的內線交易;
如果你不想要再成為銀行眼裡的小資肥羊。

我相信跨出台灣,你就能夠看到更多投資機會。
哪怕是先從小額投資開始,這樣都好...

希望本週的專欄文章對各位有幫助,
由於FB的演算法公式計算,
如果一段時間沒有分享或留言,
FB會自動讓你看不到我們內容,
再怎麼忙,偶爾別忘了分享給朋友喔。
分享>留言>點讚>點擊
畢德歐夫專欄謝謝每一位支持我的好朋友。
沒有你們的支持,我不可能走過五年從沒間斷發文的歲月。
恐怖攻擊比較可怕還是美國聯準會升息比較可怕?恐佈攻擊是看廣度,而升息則是看幅度。如果大規模恐攻在美國發生,那升息可能會暫停外,黃金、瑞郎或許有機會重拾避險商品的地位。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國之後換日本現在輪歐洲了--市場到底缺多少錢?
全球化讓年輕人跑光了,資金也是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在你認識財富之前,可以先試著學會認識自己
美元的走強,未來買什麼才是聰明投資?

交易筆記:鈺德、辛耘

$
0
0


本周(2015.11.09~2015.11.13)的盤面表現如下:
上市加權指數:8693.57 → 8329.50,-364.07,換算%數-4.19%;
上櫃加權指數:128.22 → 123.88,-4.34,換算%數-3.38%;
值得記錄分享交易思緒的單子有:鈺德、辛耘。

鈺德(3050)

鈺德(3050)的周日線圖@2015.11.13


上圖為鈺德(3050)的周日線圖,上面是日線,下面是周線。

從鈺德的周線圖可以看到,註記L的水平線以下已經累積相當長時間的周線底部力量,註記M的射線,行進角度相當刻意,彷彿是用尺畫出來的,參考日線圖,註記N的雙箭頭顯意此漲以弱力推進,突破註記A的竭盡陰的起跌價。

彷彿用尺畫出來的角度,暗示主勢者相當有實力但不願張揚,行於弱力推進突破重壓是真實結果的印證,架構部分具備發動周底力量的期待,因此筆者選在日線註記B的位置,突破近日高進場,對比這三天整體盤面的表現,明顯強於。

辛耘(3583)

辛耘(3583)的周日線圖@2015.11.13


上圖為辛耘(3583)的周日線圖,上面是日線,下面是周線。

從辛耘的周線圖可以看到,該股已經突破歷史高,有機會進入生命價值真正漲勢過程,在整體盤面賣壓如此沉重之際,更是難能可貴。

辛耘的第三季財報已於2015.10.29公布:
財報:辛耘(3583)104年前三季本期淨利1353萬元,基本每股盈餘0.17元

該股是設備股,獲利不穩定,從已公布的財報來觀察,可說是相當遜色,第三季僅獲利0.05元,從這角度重新檢視最近創歷史高,可說是充滿違和感,難道湧入該股並將價位推到創歷史高的資金,沒有看到最新財報?

按前述推演,這檔股票已經進入資訊戰、籌碼戰的領域,或許有尚未發布的利多資訊正醞釀,既然有機會進入生命價值真正漲勢,只要倒線乾淨,筆者評估有參與價值,剩下點位選擇的問題。

辛耘(3583)的時刻線圖@2015.11.13


上圖為辛耘(3583)的時刻線圖,上面是時線,下面是刻線。

從辛耘的刻線圖可以看到,該股於2015.11.11弱跌回強撐位,在註記D的位置行跌漲轉,此為合理切點,進場後有買氣湧入推升價位,對比同期間的整體盤面表現,明顯強於,在虧損可控制而且還未觸發退場條件前,獲利過程需多看。


註:專欄內容僅為交易思緒的紀錄,不應視為買賣建議。

股票的美麗與哀愁:傻瓜!問題在市場有自己的邏輯

$
0
0


「這支股這麼好,怎麼就是不會漲?」
「這支股這麼爛,怎麼就是漲不停?」

這些問題是所有股民在踏入股市初期的共同困惑,脫困的關鍵,在於放下自我,願意傾聽市場的聲音,理解市場的邏輯,脫困前後的經驗累積大不同:

脫困前累積的經驗是「不」要做甚麼,這些經驗來自於慘痛的虧損交易;
脫困後累積的經驗是「該」要做甚麼,這些經驗來自於豐富的獲利交易。

接下來談幾個容易讓股民身陷其中,久久難以自拔的困境。

股價淨值比

股價淨值比是作價值投資的股民最容易深陷其中的困境。

淨值反映的是公司按會計原則計算,在某個時間點的價值,操作價值投資的股民特愛買進股價遠低於淨值的股票,期待股價將來可以漲回淨值,結果股價非但沒漲回淨值,甚至還一路朝更深的價位邁進,尤有甚者還跌到終止交易成為壁紙。

經典案例莫過於2003年年初的時空,太電(1602)淨值約9元,當時股價3元,股價只有淨值的三分一,同年八月終止交易。到底哪兒出問題?

投資的利潤來源是配股、配息,不是漲跌的差價,因此,當腦海裡期待的是賺取該股漲回淨值的差價,從最開始就已經產生偏差,從投資的角度出發,操作股價淨值比低的股票,須關注公司本業有沒有獲利?每年有沒有配股、配息?在增加這兩個條件以後,當然沒可能去買當時還在虧損又沒配的太電。

成功案例可參考2012年年底的微星(2377),時空當下的淨值是25.48元,股價在13.5~14.0元,2011年有獲利但不多,配現金1.05元,拿資本公積來加菜,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來看,具備安全邊際又有配息,符合投資所求,而且當時時空的圖意已經顯示有人在收貨,意理部份等將來再專欄專述。

時空當下在網路上有許多股民對該股表達看法,印象最深的是某則嫌棄該公司是作主機板的廠商,所以不建議投資的留言,這是陷入自我好惡意識的經典症狀,當時圖意已經跌出竭盡大陰橫組轉熱絡,明顯有人開始進場收貨,難道買出底部的這些人不曉得該股是作主機板的廠商?結果的軌跡最真實,看不看得懂而已。

本益比

本益比是股價除以年度獲利總和得到的值,想賺差價的股民,容易陷入低本益比的困境,期待能在低本益比的時候建倉,高本益比的時候出脫,賺取中間差價,結果卻跟想的完全不同,本益比是上升沒錯,但成因卻是年度獲利總和下降。

當本益比低到偏離常態值太多的時候,一定要有所警覺,難道賣出來的持倉者,不知道這支股目前的本益比低嗎?明朝古董花瓶賣三千新台幣,買不買?正常的第一個反應是:這麼便宜怎麼輪的到自己買?假貨吧?買股票怎麼就沒這警覺?

經典案例莫過於2015年第二季財報發佈後的F-大洋(5907),當時股價約37.0,最近四季獲利總和5.25元,換算本益比約7倍,圖意顯示卻是在下跌趨勢,持續破歷史新低,2015年第三季財報公佈揭曉答案,虧損2.48元,業績發佈即一價到底,鎖到收盤都沒打開過跌停,買本益比低的股民再次重傷。

還記得很久以前有部廣告,台詞是:「喜歡嗎?爸爸買給妳。」股票市場有類似的邏輯:「喜歡嗎?爸爸倒給妳。」股民在資訊這方面是相當弱勢,而且又容易受到操弄,同樣是本益比在進場後攀升,怎麼別人的就是股價上漲,自己的卻是獲利衰退?原來重點還要再增加「獲利能否成長」這個關鍵元素。

營收

營收是最常被用來觀察經營成效的數據。

營收數據對股價有顯著影響,因為營收是盈餘的前哨站,直線的思考邏輯是營收上升能帶動盈餘成長,這是個大致正確但不完整的答案,經典案例當屬2014年的LED股,營收幾乎整年都在年對年成長,營業利益在2014年的第二季見到高峰,第三季開始衰退,股價從2014年七月開始走出年以上的跌趨勢。

倘若營收成長帶不出盈餘成長,這個營收成長又有甚麼用?答案其實相當簡單,總有資訊領先者會知道,並且進市場交易,在圖表上留下真實軌跡。

經典案例可以參考2013年八月開始的F-廣華(1338),該股從生之起始一路跌,七月營收在2013.08.08公佈創歷史高,但2013年第二季財報卻是年對年衰退,從圖意可以感受,股價在此時有受到壓抑,但買賣氣轉熱絡,2013.09.09公佈八月營收再創歷史高,股價開始推升,九月營收持續創歷史高。

2013.11.14發佈第三季業績,獲利季增四成,年對年本業成長六成,買氣湧入推升價位,經歷時間的努力,突破歷史高,行情的關鍵在於合理的推演並觀察到不尋常的買氣進駐,公司營運從衰退進入成長的轉換期,打的是資訊戰,從圖意可以看到資金在暗度陳倉,市場的邏輯遠比自己的好惡重要太多。

反向思考

越是清楚明白的資訊,越要警覺暗藏的陷阱。

筆者至少在基本面這塊浪費四年以上的時間,虛實難辨又多到爆炸的資訊,深度影響買賣股票的成果,現在回頭看,這個階段都是困在自己的幻想與好惡,直到開始接觸圖意,理解動作留下的真實軌跡,再經過多年反向印證,才發現「說」的都是聽聽就好,「作」的才是最真實的結果。

放下自我是交易最困難但也最重要的環節,基本面是絕對重要,但市場怎麼反應基本面的資訊是更加重要,因此學習路線當從最真實的買賣交易軌跡開始,藉由這些軌跡反向理解市場邏輯,反觀總按個人好惡,人云亦云在買賣股票的股民,自然不難理解為何會有下面這兩個問題:

「這支股這麼好,怎麼就是不會漲?」
「這支股這麼爛,怎麼就是漲不停?」

因為這個「好」和「爛」是股民自身的邏輯,不是市場的邏輯,如此簡單而已。

學程資訊

筆者預定在11.29(日)開課,地點在台中,報名網址:http://goo.gl/e13r52

由於教室座位有限,扣除舊學員介紹進來的新學員、開放給舊學員複習的座位,席次不多,目前剩3位,請有興趣的讀者,務必把握機會,錯過可惜。



波動率商品規格及標準化

$
0
0

波動率商品的合約規格影響著交易的進入門檻與流動性,合約價值過高一般小額投資人不容易進入,太低則大額避險部位不容易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所要布局的部位,就很可能影響交易量。以台灣選擇權市場來看,交易人分成外資,自營商及散戶。外資幾乎是選擇權最大買方,而自營商多選擇權的賣方,通常會加入策略性交易,而散戶買賣都有,買方居多且交易短期的週選擇權居多。以這樣的市場,必須達到合約價值高,最小跳動點數低,保證金活化的三個條件,可以滿足市場參與者的需求。

外資為市場最大買方,交易波動率商品多為避險需求。如果 VIX 期貨合約價值太低,應該會考慮以原來的避險策略交易指數選擇權商品,而沒有誘因交易 VIX 期貨進行避險。以台灣市場為例選擇權 1 點的價值是 50 元台幣,而 VIX 期貨則是組合選擇權不同履約價的複合產品,合約價值就必須使得交易 VIX 期貨可以省去選擇多個履約價和交易多數量的困擾,在交易經驗中大多是 10 至 20 倍於選擇權商品也就是至少 VIX 期貨一點的跳動點數為 500-1000 元台幣,這會使得避險需求者有意願增加 VIX 期貨的避險部位。但合約價值太高又使得散戶進入市場的門檻過高,同時影響市場參與率,此時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為最好的方法。交易成本有三個,1. 最小跳動點數2. 保證金高低3. 手續費。

1. 最小跳動點數

VIX 期貨通常以小數點後兩位計算,所以最小的跳動點數最好可以訂在 0.01,這會使得市場的交易摩擦最小。

2. 保證金高低

保證金的高低直接會影響參與者的意願,合理的保證金涉及承受風險程度,高了交易量少,低了經紀商承受風險程度高。而在調整方面,可以減少日內交易的保證金,收盤後的隔夜部位再收取合理的涉險程度保證金。在台灣,自營商及散戶皆高度的研發日內的自動化交易系統,日內保證金的減少,會增加日內的參與者進行當日沖銷的意願。而保證金也必須考量造市自營商與交易對手成交的意願,所以 VIX 期貨的部位必須與選擇權部位做 SPAN 保證金的計算,使得造市商在增加 VIX 期貨造市商品時,不用特別增加多數保證金的準備,進而增加造市意願活絡市場。

3. 手續費

國外交易量較大的期貨與選擇權市場,手續費都相當低廉,目的在於健全市場避險機能與增加參與率,由其 VIX 期貨的發行與指數選擇權大致上來說為互斥商品,新商品的發行會增加全體的交易量,但 VIX 期貨新商品的交易量會有很大部分是來自於原來的選擇權交易參與者,再加上造市商在 VIX 新商品的造市成交後,必須以策略性的交易在指數選擇權市場做風險轉嫁,會有雙重成本的產生,手續費就直接影響造市意願。而指數選擇權商品的手續費也必須做全盤的考量。目前在國外成交量大的期貨及選擇權市場手續費多數改成合約價值的固定 %,比如韓國和中國大陸。這將可以避免成交值與手續費不合理的情形產生。以台灣指數選擇權市場為例,選擇權的權利金最小為 0.1 點就是台幣 5 元,但一般自營商手續費沒折減的情況下手續費就是 10 元 ( 0.2點 ),有折減的自營商不多且能折減到 50% 使得成本在 5 元以下的,根據了解國內自營商幾乎沒有,兩家外資造市商有可能達到,一般的散戶成本可能都還超過 0.5 點,這樣使得價外與低權利金的履約價形成 「 專賣 」 的價格扭曲,因為只有極少數人的成本是在 0.2 點以下,權利金減掉手續費為負的,就不可能交易,就會使得波動率微笑曲線在價外的部分交易扭曲。只要市場讓人覺得受到控制或扭曲,就很可能大幅降低交易意願,手續費改成合約價值的固定比例將可以防止這問題的產生,減少造市商在進行策略交易的摩擦,也可以促進市場交易廣度和深度。
當考慮合約規格與市場參與者之間的關係後,進入門檻與流動性的問題大致上可以獲得解決,再來必須針對市場特性決定發行產品。以台灣市場來看,多數交易為短期選擇權契約,尤其在週選擇權發行後,短期選擇權契約的交易更是盛行,VIX 期貨的發行重點在於避險功能,如美國發行的擬合 30 天波動的 VIX 契約對於台灣選擇權市場的避險功能可能就比較差,尤其是當最近月份只剩下 8 日時 VIX 指數改採次進月與第二次進月合約進行計算,假設目前為 2 月第二次近月為 4 月合約,台灣的選擇權市場次月合約的報價及成交量尚可,但第二次月的合約幾乎是只有報價市場,成交量極低,且買賣報價寬度極大,這存在利用報價寬度影響 VIX 指數計算的空間,這將會影響市場公平性及參與意願。

台灣市場短期契約的交易盛行,在考慮 VIX 期貨的發行時,應該以短期為主,以擬合10 - 20 日的波動應該是合理的範圍,而實際應該擬合多少日還需要更完整的市場數據來做模擬,重點在於實際成交量及報價寬度能夠代表市場的交易而不受人為的控制。



《 本文由 PROG 璞格交易團隊 提供 》Facebook新浪博客


預知1分鐘的力量! 螢光毛毛蟲教學

$
0
0


如果你有一顆水晶球,能力不需要太強大,它只有預測未來一分鐘的能力,你會怎麼用?

今天我們要探討許多新手剛開始寫策略回測的錯誤邏輯。

許多人在做回測時,大部份用的是日K或是分K資料,很少人用到tick細度的資料,一方面tick的資料較不易取得,一方面用tick資料做回測,回測速度難免慢了許多。也因此,一個新手在寫策略時,常常會犯了以下錯誤:
假設策略A採用固定停損30點出場。也就是當盤中觸價到虧損30點,馬上執行停損平倉出場。但由於是分K的緣故,許多人在撰寫策略時,會寫成停損這一分鐘的開盤價出場,甚至寫成在這一分鐘的最有利的價位出場。(註:多單最有利價位為當停損當分鐘最高價出場;空單反之。)

這在邏輯上是很荒謬的一件事,試想看看,假設是在第28分17秒發生觸價到30點停損,你是如何在28分00秒就知道這件事而在開盤價出場呢? 

邏輯上雖然錯誤,但是換個角度想,這樣想也無可厚非,畢竟一分鐘的價位變化能有多少,這樣計算的結果不僅方便,計算出來的績效應該也跟實際損益差不多。

然而,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下面我們做個實驗,證明即使預知不到1分鐘的資訊,翻天覆地的力量將是如此強大!

我們考慮下面的策略:開高買進,開低賣出,30點停損,收盤平倉。回測過去5年的台指期分K資料。損益累計圖與績效如下。

損益: 3275 、 交易天數: 1282、 平均每次損益: 2.568627、 獲利次數: 491
勝率: 38.5098 % 、 平均賺: 50.31365、 平均賠: -27.33291
最大連續虧損: 912 、 最大連續虧損區間(天): 52 73 199 253 266
獲利因子: 1.15283 、 總獲利/MDD: 3.591009
注意到紫色三角形為獲利創新高的點,0軸下方綠色為連續累計虧損,俗稱DD(Draw Down)。一般來說我們希望DD越小越好,因為那代表獲利越穩定成長。

現在,如果有顆水晶球,讓你可以預知在下一分鐘會發生停損,也就是觸價到虧損30點,且水晶球還會告訴你在這一分鐘的最有利價位。例如你是多單,這你會平倉在這分鐘的最高點;同樣的若你是空單,則你會平倉在這一分鐘的最低點。那麼績效損益如下:

損益: 9423 、 交易天數: 1282 、 平均每次損益: 7.425532 、 獲利次數: 509
勝率: 40.11032 % 、 平均賺: 48.71906 、 平均賠: -20.23026
最大連續虧損: 386 、 最大連續虧損區間(天): 39 51 62 72 157
獲利因子: 1.612878 、 總獲利/MDD: 24.41192

看到沒有,獲利整整成長三倍(3275=>9423),而最大連續虧損卻縮小了1/3(912=>386)。原來,預知這一分鐘會停損,且知道這一分鐘的最有利價位,力量會如此強大。

假設我們今天用更弱的水晶球,也就是我只知道這一分鐘會停損,但不知道這一分鐘何時會是最有利價位。則我們可設定若預知在第i分鐘會發生停損,則我們在第i分鐘開盤就平倉。則損益績效如下:

損益: 8471、 交易天數: 1282 、 平均每次損益: 6.712361 、 獲利次數: 499
勝率: 39.54041 % 、 平均賺: 49.58517、 平均賠: -21.32634
最大連續虧損: 445 、 最大連續虧損區間(天): 57 66 69 72 159
獲利因子: 1.520588 、 總獲利/MDD: 19.03596
即使偷到一分鐘的資訊,看到沒有,力量就是如此強大。

而如此好的績效,讓獲利不段的創新高,也就不斷有紫色三角形出現,這就是市場上,傳說中螢光毛毛蟲的由來瞜~

對了,牧清華近期的課程資訊可參考由眼球金融工程學院所舉辦的
玩轉交易初階課程 -- 資金控管的理論與實務。(報名連結)

小班教學,名額有限,12人收滿,請及早把握!

獲利滿滿的基金公司與虧損連連的投資人--投資就靠自己來吧!

$
0
0

前幾天有個年輕朋友阿嘉寫信給我,
詢問剛進入職場的他,手上有幾萬塊錢的存款,
應該要怎麼運用比較好?
看到電視與公車上一堆基金廣告,
是不是也能定時定額每月投入5000塊,
放個幾年就能安心成家,累積財富了呢?

由於畢德歐夫不是賣基金的,更不是什麼基金股神。
所以我還是實話實說:
「存款只有幾萬塊的年輕人,
充實自己的本業,累積更多本金比較重要。」


是的,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財經背景,
也不是每個人都懂這些金錢遊戲怎麼玩!

整個社會上有各行各業的朋友們,
大家都盡自己的一份力在社會上打拼,
彼此的共同點是--
希望能在本業外多賺一些,早日完成財富自由的理想。」

殊不知過去熱門的幾檔基金,
幾乎無一倖免的讓投資人欲哭無淚。
還記得金磚四國這個很紅的名詞嗎?
金磚四國來源於英文BRICs,
是指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
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
由這四個國家的英文名稱首位字母組合而成的BRICs一詞,
發音與英文中的「磚塊」(bricks)一詞相似,
因而被稱為「金磚四國」。

金磚四國一詞,最早是美國高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吉姆·歐尼爾,
在2001年11月20日提出,之後風靡全球。

但今年十月,高盛關閉了旗下的「金磚四國」基金
親手為自己開創的金磚風潮畫上句號。
這檔基金,近五年來虧損了21%,造成投資人不小的損傷。
這麼黯然的收場,讓當初鋪天蓋地的媒體報導額外諷刺。

除了金磚四國之外,另一檔熱門基金-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
最近也是愁雲慘霧,近一年虧損了45%,將近一半!

但投資人賠了一半,基金公司卻沒有。
貝萊德資產管理公司(股票代碼:BLK)不但沒賠,
EPS還年年上昇!賺的越來越多。


目前股價高達300多美金,表現十分亮眼!

為什麼EPS表現這麼好?
基金虧損應該會讓新的投資者感到退卻才是!
應該會越來越少人買基金才對呀!
怎麼越賺越大?

不,因為我們大多數民眾工作就已經很忙了,
搭捷運或公車的時候看到廣告,
或者隨意翻翻便利商店的財經雜誌,
這樣就已經是極限了...
哪來這麼多時間去研究投資啊?

這樣的結果就演變成兩個結果:
第一、誰廣告打越大,越能吸到投資人的錢
第二、給銀行通路的利潤越高,該銀行才會幫你用力推銷

也因此,基金投資人,小咖往往就是被犧牲的那隻小羊。

不論基金賺不賺錢,基金公司都能穩穩地收管理費。
台灣銀行業者賣的「主動型基金」內含成本很高,
雖然美股ETF前輩綠角早已倡導多時。
但目前,多數投資朋友還是沒投資更划算的ETF。

基金公司到底有多賺錢?

畢德歐夫團隊成員Stark舉幾個親身例子給大家,
每間基金公司,都會舉辦年度(或季度)投資講座。
講者有時是基金公司的分析師,有時是知名的基金經理人,
有時,甚至由基金公司的董座親自出馬。

過去Stark在銀行業服務時,
就常常陪VIP客戶參加這些講座。
一方面是服務客戶,
一方面也趁此吸收更多的投資話題。
也因此,Stark也聽過很多投資界名人的演講。
包括新興市場教父-馬克.墨比爾斯、
和貝萊德前台灣區負責人-張凌雲。

這些講座不是人人都能參加,
要銀行指名的大戶才有資格
而且講座的地點毫不含糊,都是五星級大飯店,
還會配上五星級飯店的餐點讓客戶享用。
客戶入場需要花錢嗎?
不,免費!這些通通都免費。

但一個年度(或季度)講座不是只有一場。
一場講座只足夠「一家銀行的幾個區」參加。
(大銀行下面有好幾個區,每個區下面又有好幾間分行,
每間分行都會有幾位大戶被邀請。)
在台灣,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型銀行就有好多家,
所以,光台北市,這樣的講座一辦就有好幾場。
如果加上台中、高雄的場子那又更多了。

再來,如果銀行理專對基金公司的貢獻度高,
(銀行就是基金公司的通路!)
基金公司也會招待理專們去高級度假村受訓(其實就是去玩)、
或招待高級餐會等等。
能被邀請的理專不多,一家銀行只有幾十位。
(大銀行的一間「分行」就有約3~5位理專,
所以能被邀請的都是賣很大的超業)

不管有沒有受到邀請,基金公司有時會募集新基金或辦一些活動。
而新募集基金的保管行如果是某間銀行(比方說華南),
那這間銀行的理專就需要背負額外的業績壓力,
幫公司募集基金。

因為募到的金額越多,就表示保管銀行收進來的錢越多。
這時候,只要銷售基金到特定門檻,
理專就能拿到百貨公司禮券。
以上都還不包含基金公司跟銀行通路的利潤分配

這些龐大的開銷從哪裡來?

讀者看到這邊,會不會覺得開銷這麼多,
到底從哪來的啊?
是的,這些都是基金投資人買單,
也就是基金公司的管理費。
小戶們不見得能參加五星級飯店的名人投資講座,
可是卻得跟大戶繳交一樣百分比的基金管理費。

這些內含成本省下來會差多少呢?
我們來作一個比較。
先不要看本身就很慘的礦業和金磚領域,
來看看經濟穩健復甦的全球最大資本市場--美國。
我們挑選了市場上名聲顯赫的美股基金,
包括摩根美國基金、富達美國基金、富蘭克林高成長基金、
和PIMCO美國股票增益基金。
跟知名ETF系列--iShares的S&P500 ETF(股票代碼:IVV)
究竟,在一個近幾年都逐步上昇的股市當中,
基金和ETF鹿死誰手呢?

由下圖可以看到:

從2010年1月開始、到2015年11月25號收盤為止,
(基金淨值最新日期為11月25號)
美股大盤S&P500指數漲了87.33%。
這些知名基金的經理人也不負眾望,
在這近六年的多頭時光中紛紛超越大盤,
創下了94.84%~107.95%不等的報酬。
可是iShares的ETF更優秀,績效達到111.42%,
超越了這些最具規模的知名基金。

這就是管理費低廉的差異。
這些大型基金的經理人一定非常優秀,
才能讓五年來的績效超越大盤。
但經理人選股再優秀,
一扣掉內含的經理費、管理費後,
到投資人手上的績效還不如一支被動式管理的ETF。

那麼,ETF跟基金間的管理費差了多少?
下圖是富達美國基金(A股)的管理費用,上限是1.5%;

而iShares S&P500 ETF--IVV的費用呢?只有0.07%。

富達美國基金的管理費用,幾乎是IVV的20倍
0.07%和1.5%因為都很小,所以雖然相差20倍,
大多數朋友卻沒什麼感覺。

但換個方式講好了,
就是一杯40塊的7-11咖啡賣你800塊的意思。
應該沒有人會買800元的7-11咖啡吧?
但大多數人卻寧願投資貴20倍的主動式基金。

或許有朋友們覺得,100%跟110%差異不大,只差10%。
但隨著我們年紀增長,財富會慢慢增加,
投資本金一定會越來越大。
如果我們配置100萬台幣在ETF-IVV上,
五年下來,它就能比主動型基金幫我們多賺10萬塊。
相當於一個普通上班族的年終獎金了。
更不用說配置500萬台幣以上的人了。
(別懷疑,只要有在銀行待過就知道,
每月定時定額100萬以上的人確實存在,為數還不少)

而且,透過台灣的銀行業投資ETF,
手續費也比美股券商高。
下圖是花旗台灣銀行的投資ETF手續費率,

如果我的資產是10,000美金,又身為財富管理客戶。
全部投入ETF的話手續費就是95塊美金,相當於3,000塊台幣。
如果我的資產更高,超過100,000美金的話呢?
由於手續費是用%計算,所以反而因為金額變高而更貴!
100,000美金需要支付的手續費是650塊美金,
相當於20,800塊台幣!

可是美股券商收費卻不是用百分比計算的。
以全中文化的史考特券商(Scottrade)為例,
不論投資多少金額,買賣只需要各付7塊美金。
另外更便宜的IB、firstrade也早已全中文服務,
以及TD Ameritrade也很多人在使用。

所以,一買一賣共需付14塊美金,相當於450台幣。
用台灣的銀行投資美股ETF,
就像拿美工刀對上機關槍一樣。
資產累積注定輸一大截。

畢德歐夫美股團隊從即日起
開放2016上半年的美股新焦點活動報名,
舉辦活動要花費許多心力與時間,
我們並沒有辦法每個月頻繁的舉辦課程活動,
依照過往,我們約半年的時間舉辦一次,
請對美股投資有興趣的朋友提早報名。
也謝謝大家這麼長以來的時間支持美股專欄!

投資自己來,帶你看見美股新焦點。
美股新焦點索取資料

前進美股,除了用更低廉的手續費買進成本更低的ETF外,
更積極的投資朋友,還能直接買進貝萊德、高盛、
富蘭克林、摩根富林明的股票,
直接成為基金公司的股東吧!
投資就像開店,成本越高、獲利難度越高。除了追求更高獲利的同時,也要降低投資的成本才行。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國之後換日本現在輪歐洲了--市場到底缺多少錢?
全球化讓年輕人跑光了,資金也是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在你認識財富之前,可以先試著學會認識自己
美元的走強,未來買什麼才是聰明投資?

用法拍過戶軍宅

$
0
0

最近軍宅鬧得沸沸揚揚,
到底軍宅怎麼買賣?
可以從哪些管道買到軍宅?
買賣了以後要如何保障買方權益?
買賣以後要如何過戶?

正統軍宅主要是給原眷戶與配售戶所擁有,
但人總是有生老病死,想要用錢的時後。
加上仲介的慫恿,
告訴你:『現在價錢這麼好了,也許即將要開始跌價,現在可以變換成現金要趕快?』

想變現的人與想購買的人經搓合成交後,
如何保護雙方的利益?
...
嘿!嘿!嘿!這應該就是律師的專業了

最簡單的方法有依照前金加兩成先去設立抵押權,
然後再去公證租賃取得房子的使用權,
等待最後房子可以移轉的時候再交付後金。

但是,不是每組買賣雙方都有充足的信任基礎,願意一起熬過閉鎖期。

這時候就需要一些仿間的怪招數來解除這些困境。

法拍

假設行情是一千萬,買賣價是九百萬,

有人就會願意
前金給一百萬,
設定抵押權三百萬,
用一千一百萬去標這間法拍屋。

以上方法,只有在你不會擔任副總統候選人才能嘗試使用,否則後患無窮

股票的美麗與哀愁:剛開始不都是場誤會

$
0
0


每次回憶起剛踏入股市時的稚嫩心態,嘴角都會微微上揚,這是絕大多數在股海浮沉多年的股民所共有的經驗,其中最稚嫩的莫過於誤會股市的錢好賺,天大的誤會始於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新手運,但運氣總會有用完的時候。

智者喜歡閱讀,勇者喜歡實戰,結果沒意外都是虧損,不過這還不是最悲劇的,智勇同時具備的股民,喜歡閱讀後實戰,結果越讀越戰越賠,到底哪兒出問題?接下來談些常見的誤會,認識這些誤會將有助於節省時間、資金,累積真實。

研究、選股、盯盤、下單

選擇比努力重要。

研究

普遍券商都會提供免費軟體給股民使用,但這些軟體多半都有兩個缺陷:
1. 僅有近幾年的歷史資料;
2. 沒有終止交易股的歷史資料;

由於券商提供免費軟體的主要目的是讓股民下單,賺的是手續費,股民能不能從市場賺到錢,並不是券商的煩惱,因此在歷史研究這端,即使股民有心想要研究也不得其門而入,缺乏實證的盲目參與是虧損的主要成因。

選股

買賣股票怎麼會難?打開軟體,輸入股票代號、交易別、買或賣、張數、價位,送出委託,靜待成交,完成買賣股票的動作,這樣怎麼有難度?難是難在要買賣哪支股?從空手到建倉再到平倉,能否產生利潤?整體交易成果能否產生利潤?

普遍股民在選股端是窒礙難行,目前台股上市加上櫃,合計超過1500支股票,二八法則同樣適用於股票市場,八成的行情出現在兩成的股票裡,合邏輯的觀點卻沒有這麼輕易就能導入實務,試想:沒有經歷過地毯式的研究,怎會知道這個兩成的精華地帶在哪裡?沒有研究、沒有傳承,自然就是一場誤會。

盯盤

普遍股民對於盯盤多少會有憧憬和迷思,認為有盯盤的交易成果肯定會比沒盯盤來的好,邏輯上是正確的,不然那些盯盤作單的難道是腦袋浸水嗎?那怎麼又說是憧憬和迷思呢?癥結出在下面這個問題:

「盯盤者知道要盯甚麼嗎?還是只是單純看軟體報價?」

如果盯盤卻不知道該盯甚麼,只是單純地看軟體報價,流程間相當容易遭到突如其來的買賣氣觸發動物本能,交易成果可能比沒盯盤還糟,堪稱浪費時間、資金的最極致,這個誤會讓許多股民轉入全職,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下單

基本下單方式確實如前面寫的那樣,但以為下單只有這樣,就是個蠻大的誤會,實務運作來說,還有觸發條件才丟單的條件單,對於看的懂點位的操作者來說,可以強化盯盤的成效,讓精神更專注於無法設定條件單的點位上。

至於無法盯盤但知道該盯甚麼的操作者來說,看到合理點位出現,自然知道已經可以進場,此時只須簡單下單並附帶停損的條件設定即可,這邊還有另個常見的誤會,知道停損是必要之惡,但不知道該怎麼停損;點位與停損是相應的存在。

財報

投資行為談的是藉由配股、配息產生利潤;
投機行為談的是藉由漲跌的差價產生利潤。

財報是投資者評估公司價值的必備工具,想作投資的股民,若追求的是賺差價,結果依舊是誤會一場,最常見的謬誤當屬買進自認價值低估的股票,卻在基本面條件沒變的前提下,單純因為股價下跌而退場,邏輯錯在哪兒?

既然認為A價已經是價值低估,低於A當然更是低估,退場自然不合邏輯,會有這種交易行為的主因,就是對投資、投機產生誤會,無法誠實面對內在想賺差價的渴望,對偶端還有進場是明確想賺差價,套住就大談基本面,沒賣沒賠,兩種交易行為都是虧損的主因,源頭就是對期待利潤產生誤會。

淨值安全邊際
淨值正向發展
每年配股配息

如果前述三件事情同時發生,這檔股票就有投資價值,邏輯其實相當簡單,如果股價淨值比低,甚至低到淨值以下幾分幾,表示此時進場已經離公司的會計價值有安全邊際,再來探討股價淨值比,此時的分子是股價,分母是淨值。

淨值朝正向發展能確保分母越來越大,正常管道是公司要能持續獲利,賺多賺少不要緊,因為能跌到股價淨值比低的股票,通常獲利性都很差,甚至有的還虧損虧很大,第一關就是刪除虧損的公司,這些公司會因為虧損而讓淨值越來越低。

每年有配股配息能確保分子越來越小,而且還能產生正的現金流量,實務而言,配股配息會降低股價,誘發更多的價值投資買盤,公司正常經營的狀態下,沒有配息配到股價變成負的例子,當然作假帳配息的地雷不在正常經營的範圍內。

作價值投資的部位,由於投入的資金不會因為下跌而停損,只會因為基本面條件改變而停損,因此每檔股票投入的資金都有可能遭遇化為烏有的風險,因此單支股票投入的資金部位不會大,需要適度分散,對操作資金部位小的投資人來說,這個邏輯違反直覺,這也是小資金作投資需從零股開始的原因。

K線圖

K線圖並不只是幾支K棒的組合。

普遍股民對K線圖是多有誤會,以為K線圖只是幾支K棒的組合,其實K線圖是交易行為最真實的軌跡,從K線圖可以看到趨勢、動能、點位、合理倒線,理解圖意的操作者,不需要均線、指標,只需單純的、乾淨的K線圖就能執行交易。

股民對於內線行為多有反感,但這些內線要化成利潤,同樣需要進入市場交易,這些交易行為自然形成軌跡,在K線圖上可以看到主勢者暗度陳倉,看懂圖意能讓原本屈居資訊弱勢的操作者躍升至具備領先的地位,可謂最強大的利器。

力型循環
動靜循環
漲跌循環

K線圖要從月線觀生之起始,理解目前所在其位在生命價值的相對高低,爾後有周線看大勢、日線尋幅度、小時找撐壓、刻分進出場的觀圖理哲,學習K線圖需從單日力開始,延伸達到型意,進入動靜循環,從而打開漲跌循環。

解開誤會的關鍵

買賣源點

商品有其價值、價位、價格;
人類有其本性、習性、慣性;
自然有其行運、運行、韻律。

所謂買賣源點談的就是商品、人類、自然間的互動關係,從觀察到理解,展現出層次的差異,通常是從觀察到某個現象開始,然後思考現象的成因,再經過時間的印證,從而形成邏輯理論,最後才套用到實務端的選股、操作。

實證

實證的概念是藉由歷史作印證,需要收集盡可能完整的歷史資料,並有處理資料的能力,這個能力指的不是單純的運算,而是要能帶入買賣源點,理解時空當下買氣、賣壓的來源,同步思考逃生路線,可說是相當苦的苦功,但沒有賠錢苦。

從2001年至今,台北股市個股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超過十萬張;
從2001年至今,台北股市個股的單日K棒超過三百萬日;

無論從財報或K線圖出發,都是硬功夫,如果沒有電腦作輔助,實證只是個相當精彩的概念,感謝前輩的傳承與科技的演進還有許多機緣巧合,讓筆者逐步解開踏入股市以來的諸多誤會,持續精進。


Viewing all 135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