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幣圖誌Bituzi - 挑戰市場規則
Viewing all 135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交易原則

$
0
0

今天,璞格某種程度的滿了一歲,去年這個時候我們成員因為一鼓不知從何而來的熱情,在 Facebook 上設了一個專頁,開始分享對於交易的設計、執行方式、以及我們在金融市場中的所見所聞。近幾個月由於事務繁忙,敝團隊未能與大眾投資人直接接觸。與大眾投資人接觸的經驗是愉悅而輕鬆的,因為我們初始的定位便無意從到場者身上獲取利益,也因此在一開始的公開講座內,總有人詢問為什麼。或許沒有後續付費課程等推銷的活動較少見。幾次下來,我們接觸到了除法人外的不少投資人,也在維持一段時間的聯繫內容中觀察到許多交易者探討系統設計或改造時都存在一些普遍性的盲點:沿用過多既有思維跟眼光,再將新獲得的工具套用於其上作為一層濾網,卻未從根本思考整個交易系統的邏輯由何而來。( 也正因為既有思維無法在市場中奏效才著手重新研究交易邏輯,卻往往又將思維框限於原有的概念中 )

在下文開始前,我們想再次喚起一個重要的觀念:無論是價值投資、方向性、價差、造市等,獲利都來自於市場的效率缺乏。只要交易者找尋到任何一絲效率不足之處,便可用以賺取報酬。

「過度最佳化」是一個已經在各處都被討論到缺乏新鮮感的議題,但也是一直無法被多數人解決的問題,它直接關乎到一條看似美好的回測權益曲線是真是假。若這一步無法獲得解決,再多的伎倆都是徒勞無功。多數 ( 或者可以說近乎所有 ) 的交易系統都被過度最佳化的原因,在於人們採用了肉眼觀察到的獲利機會。使用肉眼觀察到的波段若再配以一個簡單的指標系統,更不可能具有效率空間可以運用,因為市場上太多的參與者依據相仿指標生成主觀交易或程式系統的指令,理論上的獲利空間會被壓縮至 0,或過度擠壓成為負值造成交易者虧損。同理,一個未過度最佳化而具長期獲利能力的系統,「必然」具有某種程度的穿透性。穿透性從來都不是一個神奇的產物,它存在於所有合理的交易系統中。一個具有穿透能力的系統才能免除如同商品一樣不斷被上架、下架,再由是否打破 MDD 來證實交易邏輯的有效性,或將多個無法確定其來由的產品綑綁在一起共同運行。多策略所採用的樣本仍來自於單一市場歷史資料,一旦新樣本超出原有模式 ( out of sample ),這類系統會因為共同瓦解而使資金遭受瞬間的清盤。

第二個我們察覺到的普遍現象是人們過度於追求最大獲利,而非注視風險。一個追求最大獲利的系統會嘗試在歷史圖形中抓取最大的獲利區間 ( ex. 波段 ),然而一個已經完成、並且被系統設計者所選用的波段必然不存在過大的風險,因果的問題便由此而生。以突破為例,為何這麼一個簡易且被廣泛運用的概念卻造成很多投資人虧損?因為一個歷史線圖中的已完成趨勢「勢必」來自於突破,否則就不會被稱作趨勢,但僅僅單純的突破卻不代表趨勢即發生。不只如此,突破的風險其實也相對來得較高一些。

對於金融商品交易來說,獲利與風險存在著合理的比值區間,交易者能用 1 倍的風險換取 X 倍的獲利,這個 X 絕不可能為 100 是肯定的。既然如此,那麼 2 倍風險便可換取到 2X 獲利。一個善於衡量風險的系統,才具有縮放部位槓桿的能力,因為獲利大小只是來自於信用槓桿的縮放而已 ( 融資、融券、保證金、權利金 )。從一年前開始,璞格多次提及「風險價值」這個概念,亦即當風險低至資金曝險於市場有其價值時,才投入部位。風險價值的應用並不保守,而是將資金效益最大化,因為一個從追求獲利著手再回過頭套入多重濾網以降低 DD 等風險評估數值的做法,所鎖定的是獲利值而非風險,因此在風險的壓縮上更會造成過度最佳化的問題。

上述二者是我們在這個第一年結尾提供的想法,若有任何人願意思考任何璞格所述內容,不妨暫時拋下既有對於技術分析或程式交易的己見,或許可以多看到一些不同於以往的面向。

璞格接觸到很多打轉多年的交易者,以及在近期市場異樣波動中資金受創的人,在與之交談當中,我們體會到有一些根本的原則並未被多數人所體悟,以致於無論其吸取到任何資源都無從順利運用。本篇文章雖說簡易,卻也算是敝團隊在這一年來的總結與心得。



《 本文由 PROG 璞格交易團隊提供 》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45]

$
0
0

反轉型態指股價趨勢逆轉所形成的圖形,亦即股價由漲勢轉為跌勢,或由跌勢轉為漲勢的信號。反轉型態是一種能量轉化的方式,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充分的時間、空間舞臺進行能量的交換。但正如能量守恆定律,時間可以換取空間,反之空間可以抵消時間。

反轉型態的的基本要素
1、市場必須事先存在某種趨勢,這是所有反轉型態產生的前提。
這裡所指的某種趨勢,只是上升或者下降這兩種情況,至於橫盤整理狀況很多市場分析人士把它總結成“無趨勢”。按照這種理解既然事先不存在趨勢,那也就談不上反不反轉的問題。

2、當前的趨勢即將被反轉的第一個信號,通常是最重要的趨勢線被有效突破了。
但是必須清楚一點,即使主要趨勢線被突破了,也僅僅意味著原來的趨勢正在發生改變,並不能說明趨勢肯定發生反轉,有可能從原來的上升或者下降趨勢,變成橫向整理的狀況。

3、在向上突破的時候伴隨著成交量越大,可靠性就越強。
成交量往往在重大阻力位被突破的時候起到關鍵的作用,說明大多數投資者的看法正在發生變化。不過有時候政策利好也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本篇要介紹的是從主觀看盤中所觀察到的現象


1.在出現近期低點時,以當根K棒最高價為買入參考點,若是此最高點被後續K棒的最低價越過,表示趨勢有反轉的可能,就進場做多;
2.反之,在出現近期高點時,以當根K棒最低價為賣出參考點,若是後續K棒的最高價跌落此最低點之下,表示趨勢有反轉的可能,就進場做空


{系統參數與變數}
input:EntryType(0),ExitType(2);
inputs:NBarL(10),NBarS(26),TradeProfit(0.025),TradeStopLoss(0.025),ATRs_L(12.7),ATRs_S(4.6);
vars: IsBalanceDay(False),MP(0),PF(0),PL(0);

inputs:LongPoint(15),ShortPoint(15),HighBar(5),LowBar(5);
Vars:LLBarNo(0),HHBarNo(0),ExitL(0),ExitS(0) ;

MP = MarketPosition ;
if DAYofMonth(Date) > 14 and DAYofMonth(Date) < 22 and DAYofWeek(Date)= 3 then isBalanceDay = True else isBalanceDay =False ;

PF = AvgPrice*TradeProfit ;
PL = AvgPrice*TradeStopLoss ;

{ 尋找近期高低點的K棒位置 }
LLBarNo = LowestBar(Low[1],LowBar) ;
HHBarNo = HighestBar(High[1],HighBar) ;

{ 利用振幅大小來作為進場濾網 }
Condtion1  = Range[LLBarNo] >= LongPoint ;
Condition2 = Range[HHBarNo] >= ShortPoint ;

{作多進場 - 前根收盤價小於近期高價 且當前K棒最低價大於近期高價 (黃線)}
If MP <> 1 and Close[1] < High[LLBarNo] and Low > High[LLBarNo] and Condition1 then buy next bar at Market;
{作空進場 - 前根收盤價大於近期低價 且當前K棒最高價低於近期低價 (白線)}
If MP <> -1 and Close[1] > Low[HHBarNo] and High < Low[HHBarNo] and  Condition2 then Sell next bar at Market; {多單進場,設定以近期K棒低點減去振幅的1/4作為停損,並反手單進場作空} if MP <> MP[1] and MP > 0 then ExitL = Low[LLBarNo]-Range[LLBarNo]/4 ;
if MP > 0 then Sell next bar at ExitL stop ;

{空單進場,設定以近期K棒高點加上振幅的1/4作為停損,並反手單進場作多}
if MP <> MP[1] and MP < 0 then ExitS = High[HHBarNo]+Range[HHBarNo]/4 ; if MP < 0 then Buy next bar at ExitS stop ;

{ 其它出場選擇}
if ExitType = 1 then SetStopLoss(PL * BigPointValue) ;

if ExitType = 2 then Begin
SetStopLoss(PL * BigPointValue) ;
setProfitTarget(PF * BigPointValue) ;
end;

if ExitType = 3 then Begin
if MP > 0 and BarsSinceEntry = NBarL then ExitLong next bar at Market ;
if MP < 0 and BarsSinceEntry = NBarS then ExitShort next bar at Market ;
end;

if ExitType = 4 then Begin SetStopLoss(PL * BigPointValue) ;
setProfitTarget(PF * BigPointValue) ;
if MP > 0 and BarsSinceEntry = NBarL then {Sell } ExitLong next bar at Market ;
if MP < 0 and BarsSinceEntry = NBarS then {Buy} ExitShort next bar at Market ;
end;

if IsBalanceDay or date = 1150224 then setExitonClose ;

台指期 30 min K 多空留倉 交易週期 2005/2/1~ 2015/1/31 交易成本 1200

本篇從多空勝率都低於 40%,是屬於賺大賠小的策略,與以往策略不同之處最主要在於當建立交易訊號的條件消失則作反向單,讀者也可以比較只平倉不作反手單的績效差異

不是到處都在恐慌嗎?怎麼美股那斯達克還創新高?

$
0
0
最近希臘債務危機、中國股市崩盤這兩項事件,
讓股市又瀰漫著恐慌的情緒。
媒體抓住機會,
針對中國股市和希臘債務鉅細靡遺的報導著,
一波接一波的新聞,搞得股災又要重演的樣子。

如果沒記錯的話,這兩週的媒體節目,
把希臘人的生活起居、消費習慣、
或者是祖宗十八代,幾乎都罵過一遍。

不過看著歐盟最後決定繼續給希臘資金,
繼續給他們機會。


其實台灣人也不太需要再為他們緊張。
希臘人咖啡照喝、舞照跳,
美麗的海灘一樣迎來滿滿的觀光客。

但大海的另一邊,
美股納斯達克指數卻藉著Google獲利優於預期之勢
站上十五年的新高點。


資料取自聯合新聞網

Google表示,營收成長主要拜旗下影音網站YouTube廣告業績成長,
以及行動搜尋廣告業務改善所賜。

Google坐擁的現金已增至698億美元,高於第一季底的654億美元。
Google股價17日上漲16.01%至新高699.62美元,
帶動公司市值漲至4780億美元,相當於4.1個台積電的市值,
單日增值高達669億美元,
打破2000年思科(Cisco)締造的661億美元紀錄。

這是怎麼回事?
如果長期在投資美股的朋友,
因為希臘危機和陸股大跌而從股市撤離,
現在不就傻掉了嗎?

其中一個原因,是國際資金的流動。
當中國經濟成長不再可靠,希臘也可能倒帳時,
本來在該國的資金就會撤出避難。
而從這些國家撤出的資金,
就會流向目前全球最穩當、最大型的資本市場-美國

當資金進入美國時,一定得找個地方放。
於是,這些能放置資金的地方,
不外乎於股市、房市、債市
所以,股市就水漲船高了。
當然在前一期文章中,
我們也提過房市表現十分穩健,同樣也是多頭格局。
不能錯過的利潤~美國私募基金經理人的第一手報告

而其實,這五年來,
我們已經經歷過數次「危機」。
2010年時,我們經歷了第一次的歐債危機,
當時,希臘債務危機就出現了。
甚至還有「歐豬五國」這個名詞,
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義大利、希臘,
紛紛都爆發了債務危機。

而2011年時,
除了歐債危機持續發酵外,
標準普爾機構還跟著湊熱鬧,
史無前例的調降美國主權信評,
讓標準普爾五百指數暴跌20%。

2012年時,
美國爆發了「財政懸崖」,
美國削減赤字的政策很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經濟衰退!

然後,到了今年,
我們面臨了希臘危機,和中國崩盤....

除了今年的兩起事件外,
以往的危機,都已經證明是虛驚一場。
當時,只要買進美股大盤指數ETF-SPY,
現在都會是贏家;
因為這些事件過後,美股還是不斷地突破前高,
就像最近的納斯達克一樣。

有些事件卻不是如此順利
像是2000年的科技泡沫化
2008年的金融海嘯
如果當時以為只是一時的修正,
拼命逢低佈局、買進大盤指數ETF,
如果口袋不夠深,可能面臨的就是停損出場的命運。

究竟我們該逢低佈局,還是先閃為妙?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協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判斷呢?
我們可以參考之前提過的「新屋開工指數」。

新屋開工指數是四大重要指標之一

前文提過,新屋開工數,是「新屋的開工數量」。
當一幢新屋開工時,會牽扯到銀行房貸、房屋建材、房屋裝潢等諸多層面,
所以,越多人蓋新房子,就代表越多人會賺到錢。

我們來看看,當2000年科技即將泡沫化時,新屋開工指數如何?
(圖ㄧ)

從圖中可以看到,新屋開工指數一路向下掉。
而標準普爾五百指數,卻是之後才跟隨著掉下去。

2001年也是,新屋開工指數隨著標準普爾五百指數一起走低。
(圖二)

可是等到2002年,新屋開工指數卻不再下跌了。
(圖三)

這時候股市走跌就是逢低佈局的好時機。
而2003年美股就立刻開始反彈。

2007年也是,美股走升,新屋開工指數卻一路往下掉。
(圖四)

一直到2008年卻仍不停止
(圖五)

但之前的危機呢?
2011年,美國主權信評危機時,
新屋開工指數有往下跌嗎?
沒有。(圖六)

2012年美國面臨財政懸崖時,新屋開工指數的趨勢是向下嗎?
不是。(圖七)

所以,這兩次美股走弱時,反而是逢低佈局的良機。

而近一年的新屋開工數值,並沒有向下掉的趨勢。
(圖八)

股市走勢與新屋開工數據的四種組合關係

所以應用以上所說:
當股市下跌、新屋開工數據卻沒有下跌時,
就可以考慮逢低進場了。

但另外還有幾種情形:
如果大盤向上漲、新屋開工數據卻向下掉怎麼辦?
這邊建議各位朋友,
不妨可採用「順勢交易」的真諦:讓利潤奔跑
搭配一個停損要件,等到大盤回跌的時候,
再作出場也不遲。
美股領航員中會更詳細解釋順勢交易的運用方式。

但是當大盤下跌,新屋開工數據也下跌時,
很可能是真正的股災來臨了。
如果手上仍有虧損的部位,建議停損為妙

而如果大盤上揚, 新屋開工數據也上揚呢?
那就是經濟正活絡成長中的最好依據,
股價也精準反應成長的果實。
我們要做的,就是抱緊手上的部位,
好好搭上大漲的順風車!


2015年下半年美股領航員活動,
會用兩個全天的時間讓讀者能夠快速學習,
畢德歐夫團隊用精華的整理與工具,
讓美股投資學習更有效率!
錯過請等明年。

想要獲取更多的報名資訊,
歡迎索取「美股領航員活動」報名資料https://goo.gl/BpjzuS

媒體的目標在製造戲劇效果,投資人的目標卻是獲利。因此,如何無視媒體的動盪,找出獲利的法則,才是每個投資人最重要的功課。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M型社會的得利者之一~麥當勞VS標榜健康的Chipotle
電信三雄定存股,台灣美國比一比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快速入門美股工具,克服四項跨不出台股的錯誤心態

從F-IET的行情認識K線圖的架構‧點位

$
0
0


參與金融市場買賣交易,有個大家都知道的秘密:資訊領先者的存在性,無論是主力或是內線吸引的外圍,當進場賣賣交易的時候,就會在K線圖上面留下動作的軌跡,這些買賣交易的軌跡是最真實的結果,從真實結果開始研究才能最接近漲跌的核心。

周日線圖

F-IET(4971)的周日線圖@2015.07.17


上圖為F-IET(4971)的周日線圖,上面是日線,下面是周線。

從F-IET的日線圖可以看到,AB這段跌是整張圖最吸引目光的一段故事情節,對照上市加權指數可以發現,這段跌明顯是受到天時干擾,此跌跌至竭盡傷力,卻也完成L以上的空間力量,六月的天時是在橫向組力量,該股默默將價位推升回空間力量的整理區間,化解跌勢力量發動跌的疑慮。

2015年七月的上市加權指數再跌一段,跌破六月上旬的轉折低,該股卻沒有再破B的低點,整體表現明顯強於大盤,但實在是好事多磨,倘若不是天時干擾,周線圖註記Y的周陽有動能,已經有能力重啟上漲,但也感謝有天時干擾,才有日線圖註記X的買點出現,面對下跌需要的是客觀與淡定

至於X為何出現合理切點?這部分可以參考該股時空當下的刻線圖。

時刻線圖

F-IET(4971)的時刻線圖@2015.07.17


上圖為F-IET(4971)的時刻線圖,上面是時線,下面是刻線。

從F-IET的刻線圖可以看到,註記C的刻陽為2015.06.30起漲以來的最大陽,漲至傷力自然不能躁動,適逢整體盤面有賣壓,觀察2015.07.06至2015.07.09第一刻的跌,看到此跌跌出大陰D,此刻陰竭盡傷力,暗示此跌將作結束,次刻買氣湧入推升價位,成就圖面新主題陽E,此陽陽體大於C,暗示有能再次挑戰近日高點,此為第一個合理切點,跌並不可怕,有時不跌還沒有好的點可以切。

強勢股可以產生地利保護,這周無論上市或上櫃加權指數,僅減弱2015.07.08日線大陰的二分一,F-IET(4971)本周周收(2015.07.17)已經收高於同日大陰的陰開,表現明顯強於整體盤面,即使天時不佳,強勢股仍能走出自己的路。

選股‧操作

選股的重點在技術架構,操作的重點在技巧點位,互動俱備買賣源點的倒線位,換算倒線值得到張數,當技術、技巧、資金法同步到位,按模型執行加碼、操作逆勢單、退場,可有效消除運氣成份的干擾,進出有據,內在自然平靜。

沒有買賣意作基礎的K線知識將失去靈魂,如同行屍走肉,俱備買賣源點的圖意展現則是活靈活現,充滿意象而且能讓進退有據。

放羊的孩子~為何美國聯準會總是拔草測風向?

$
0
0
美國聯準會這個禮拜召開利率決策會議,
預定台北時間30日凌晨2時發布決策聲明,
市場大多數分析師認為,
原本9月是最可能升息的時機,
但Fed這次很可能又要延後了。

9月升息機率低於五成,
如果決策的FOMC不想驚動市場,
這次應該也只會在聲明中傳達「升息的訊息」。


原本市場都預期美國會在今年9月升息,
但受到希臘事件、加拿大降息等影響...
如今看來又多增添幾分變數,
但不管美國升息是否箭在弦上、蓄勢待發,
之前因為量化寬鬆而湧入新興市場的熱錢,
勢必面臨資金回流美國市場的情況,
而且不用等真的升息,光放出風聲就有吸引資金的效果。


上圖為SPY與VWO日K比較圖

SPY代表S&P500指數,通常代表美國
VWO代表MSCI新興市場指數


我們可以從圖中清楚看到,
美股今年算是很沉悶的一年,
畢竟過去幾年的大多頭走勢,
適當的休息盤整反而是好事。

而VWO卻已經率先破底,
目前新興市場整個2015年以來已經是負數。
但是SPY,今年以來還是正報酬1%以上。

新興市場的慘況,除了中國股市之外,
台灣市場應該讀者感受會更深。
(雖然很多人都已經退出台股不玩了)

台股去年12/31收在9307,
截自上週五(7/24)收盤8767,跌幅約5.8%,
跌幅還大於VWO。

美國是不是要9月升息已經越來越不重要了,
即使未來幾週各財經節目依舊會圍繞著這個議題打轉,
除非你是短線交易者,必須時時刻刻盯著,
要不然市場早已悄悄在反應這個預期了。

我們再來看1990年以來美國三次升息的影響

補充:灰框代表升息循環期間(圖為月線)

透過歷史數據我們可發現
在宣布升息前,美股早就已經進入上漲格局(本次也不例外)
我們推測市場可能早已提前反映這議題,
才會在真正升息時反而造成短期下跌
但在震盪幾個月後,又會重新回到上漲格局。

國際資本淨流入是美國資本帳的主要項目,
統計著海外資金購買美國有價證券和美國購買海外有價證券的差額,
由表中不難看出,
近兩次升息給美國挹注了多洶湧的資金動能,

有關於升息的知識,
以下我們透過幾個表格來幫助各位讀者認識「升息」這件事。


為什麼美國會升息?

一般升息也會被解讀為央行抑制通膨的手段,
當美國經濟好轉、勞動就業狀況允許的情況下才會實施,
因此也被視為經濟明顯好轉時的現象。
舉例:
在年利率3%、通膨率5%的情形下,
把100拿去存的人一年後可得到103元,
但原本100元可以買到的東西,
隔年卻要花105元才買的到,
所以當通膨上漲的時候,利率勢必也要調整,
否則大家想「明年東西就要漲價了,今年先買起來好了」,
結果造成搶買....
商品供不應求還進一步推升物價,通膨更嚴重!

反之,當通貨緊縮時,大家的消費和投資意願降低,
央行就會透過降息來刺激消費,
讓大家把錢從銀行拿出來花,
在連續降息後央行也得想辦法找機會升息,
否則降息到負利率就會傷害金融市場秩序(現在的歐洲就是如此)。

什麼是負利率?

負利率通常指通貨膨脹率(消費者物價指數)高過存款利率,
去年六月歐洲央行ECB把隔夜存款利率降到-0.1%,

原本公債持有人可賺取每年利息、到期後領回本金,
結果現在反而借錢給政府不能收利息、還要貼錢送對方!
持有歐債已經淪為負報酬的投資。

升息對債券的影響

就「理論上」來說升息會造成債券價格下跌,
因為債券的票面利率和銀行利率差距縮短,
債券的買氣便會下降,導致價格下跌,
對於長天期公債的影響更是明顯

「升息初期股債齊跌,升息期間股漲債跌」是市場流傳的觀念,
但究竟真的是如此嗎?
債券又真的能用理論去操作嗎?
我們這邊來用公債的走勢圖來做比較分析,
共擷取了5檔債券在2004年6月~2006年6月這段升息17碼的部分,
(補充:一碼=0.25%;半碼為0.125%,17碼就是4.25%)

AGG:巴克萊綜合指數基金
升息期間以淺綠色的框圍起來

連續升息期間理當造成連續下跌(但並沒有),
反而還沒公佈升息前的跌幅更大,
在升息結束的末期,債券價格才破底。

SHY:巴克萊1-3年美國公債指數基金

算是蠻乾脆的連續下跌走勢,
有符合升息時,債券價格弱勢的特性。

IEF:巴克萊7-10年美國公債指數基金

明顯比SHY抗跌,多撐了半年才破底。

TLT:巴克萊20+年美國公債指數基金

這檔明顯比SHY 和IEF強勢
升息消息公佈後反而強勢上漲,往上灌破起跌破段的高點

注意到哪裡不對勁了嗎?
這三檔的相對走勢跟理論相違,
在票面利率相同時,
到期期間越長應該越會受到升息的影響而跌較重,
但實際上卻是短天期公債的SHY跌幅較深!

殖利率定義是投資人買入債券直到到期日為止的實質投資報酬率,
理論上和債券價格有反向關係,
下圖是過去十年,
美國公債中一年期和十年期的殖利率曲線比較圖,
各位讀者你看出什麼了嗎?

答案就是:呈現隨機漫步的走勢

殖利率和票面利率不同,不是固定的,
隨意跑動的程度和股票沒兩樣,
就算列出不同期的債券殖利率比較圖,
也看不出任何相關性。

對於殖利率不瞭解、想要更快弄懂債券漲跌原理的讀者。
請參考這篇文章:
債券、股市、利率,今年投資不能不注意的三大風險

最後我們再來看這一檔
TIP:巴克萊通膨指數債券

升息消息前一樣先大跌,
即使升息的消息公佈
還有往上靠近那波起跌的位置
之後走勢也沒有明顯跌破大箱型底部。

因此我們可得知,
「大眾的預期心理」往往比事件本身更提前反應,
市場畢竟會慢慢消化買賣壓,
過度反應的漲勢或跌勢也會趨漸和緩,
就算強如2004年的連升17碼升息循環,
也是有消息鈍化的問題。

市場往往會提前反應重大議題,
若出現異常的大波動下挫,
反而可以適時的逢低布局,
但務必注重好資金配置、把握停損點!

那些信評未達投資等級的垃圾債券、高收益債基金,
這類商品對利率變動相當敏感,盡量不要碰。
以免到時候市場流動性下降,
還得面臨發行機構破產、不願支付本金和利息的風險。

透過本週文章,
讀者可以更清楚理論和實務的差異,
債券和股票都是可以使用的投資工具,
全都端看交易策略怎麼運用而已,
一起參與這次的升息行情吧!

理論與實務很多時候是不同的,也因此投資遊戲是如此的迷人,美國聯準會升息拖了這麼長的時間,就是要讓大家做好心理準備。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M型社會的得利者之一~麥當勞VS標榜健康的Chipotle
電信三雄定存股,台灣美國比一比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快速入門美股工具,克服四項跨不出台股的錯誤心態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46] - 布林極限

$
0
0

布林極限(%BB)由布林帶衍生而來的,輔助布林帶研判買賣信號的可靠性
布林帶(Bollinger Bands,BBands)也稱為布林通道、包寧傑帶狀、保力加通道或布歷加通道,是由約翰·包寧傑(John Bollinger)在1980年代發明的技術分析工具。應用上結合了移動
平均和標準差的概念,其基本的型態是由三條軌道線組成的帶狀通道(中軌和上、下軌各一條)。中軌為股價的平均成本,上軌和下軌可分別視為股價的壓力線和支撐線。

%BB 指標(Percent b,PBB),以數字形式呈現收盤價在布林帶中的位置,做為交易決策時的關鍵指標。例如:當%BB值為0.5(或以百分比表示50%),代表收盤價處於布林帶的中間位置。


%BB值 = (收盤價−布林帶下軌值) ÷ (布林帶上軌值−布林帶下軌值)

由於收盤價會在上、下軌道震盪遊走,幅度甚至大於軌道範圍(0~1),因此%BB值沒有上下限。當走勢向上突破,收盤價落於上軌上方時,%BB值> 1;而走趨向下突破,收盤價落在下軌下方時,%BB值< 0。 藉由觀察分析「%BB指標」可以提供投資時的參考,依據指標的強弱走勢,作出買賣決策。

在1996 "STOCKS & COMMODITIES"雜誌中有一篇文章  “Enhancing on-balance and negative volume” 作者Phillip Holt's 介紹了將 OBV指標應用了布林極限的觀念發展了一個新指標 OBVDI " OBV disparity trading system"作為趨勢判斷的元素。這個指標主要是將以價格為基礎的%BB 與以 OBV為基礎的 %BB分別計算後,再求其比值作為策略元素。

Name: OBVDI
Type: User-Function 

Inputs: Length(Numeric);
Vars: BollTop(0), BollBot(0), PerB(0), OBVBollTop(0), OBVBollBot(0), OBVPerB(0); BollTop=BollingerBand(Close,Length,2);
BollBot=BollingerBand(Close,Length,-2);
If (BollTop-BollBot)<>0 then PerB=(Close-BollBot)/(BollTop-BollBot);
OBVBollTop=BollingerBand(OBV,Length,2);
OBVBollBot=BollingerBand(OBV,Length,-2);
If (OBVBollTop-OBVBollBot)<>0 then OBVPerB=(OBV-OBVBollBot)/(OBVBollTop-OBVBollBot);

OBVDI=(1+PerB)/(1+OBVPerB);

也可以從這裡下載 http://www.multicharts.com/support/base/?action=article&id=1354

{系統參數與變數}
input:ExitType(2);
inputs:NBarL(5),NBarS(45),TradeProfit(0.055),TradeStopLoss(0.038),ATRs_L(0.75),ATRs_S(3.5);
vars: IsBalanceDay(False),MP(0),PF(0),PL(0);

inputs: LenA(9),AvgL(16),LenB(20),AvgS(7),HB(1.09),LB(1.2),HighBar(8),LowBar(7);
Vars: OBVL(0),OBVS(0), AvgL1(0), AvgS1(0) ;

MP = MarketPosition ;
if DAYofMonth(Date) > 14 and DAYofMonth(Date) < 22 and DAYofWeek(Date)= 3
then isBalanceDay = True else isBalanceDay =False ;

PF = AvgPrice*TradeProfit ;
PL = AvgPrice*TradeStopLoss ;
{ 多方 OBVL 計算 }
OBVL = _OBVDI(LenA) ;
AvgL1 = Average(OBVL,AvgL) ;

{ 空方 OBVS 計算 }
OBVS = _OBVDI(LenB) ;
AvgS1 = Average(OBVS,AvgS) ;

{ OBVL 上穿均線則在下根K棒為近期高點時買進作多 }
if MP <> 1 and OBVL Cross over AvgL1 then Buy next bar at Highest(High,HighBar) stop ;

{ OBVsS 下穿均線則在下根K棒為近期低點時賣出作空 }
if MP <> -1 and OBVS Cross under AvgS1 then Sell next bar at Lowest(Low,LowBar) stop ;

if ExitType = 1 then SetStopLoss(PL * BigPointValue) ;

if ExitType = 2 then Begin
SetStopLoss(PL * BigPointValue) ;
setProfitTarget(PF * BigPointValue) ;
end;

if ExitType = 3 then Begin
if MP > 0 and BarsSinceEntry = NBarL then ExitLong next bar at Market ;
if MP < 0 and BarsSinceEntry = NBarS then ExitShort next bar at Market ;
end;
if ExitType = 4 then Begin
SetStopLoss(PL * BigPointValue) ;
SetProfitTarget(PF * BigPointValue) ;
if MP > 0 and BarsSinceEntry = NBarL then {Sell } ExitLong next bar at Market ;
if MP < 0 and BarsSinceEntry = NBarS then {Buy} ExitShort next bar at Market ;
end;

if IsBalanceDay or date = 1150224 then setExitonClose ;
台指期 30 min K 多空留倉 交易週期 2005/3/1~ 2015/2/28 交易成本 1200

加上如意多空網台指期 30 min K 多空留倉 交易週期 2005/3/1~ 2015/2/28 交易成本 1200


OBVDI 指標主要合成了價格與成交量的對應關係,通常搭配成交量開發的策略都有不錯的績效表現,只是應用成交量時要注意到日K以上週期是 Volume ,分K週期是使用 Ticks,所以讀者使用內建 OBV函數時要作修改才能同時應用於日K與分K的策略測試。

從晟鈦的架構認識K線圖的閃避

$
0
0


台北股市近來成交量持續萎縮,先前已經清淡到只剩千億,現在是只剩七百億,而且這個數字還包括幾檔滬深的ETF,這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結構出問題的資本市場,不曉得甚麼時候主管機關才願意好好改革,耍嘴皮談「稅」、「費」不同根本沒有意義,對操作者來說,這些都是成本考量,不合理自然造成資金竄逃。

周日線圖

晟鈦(3229)的周日線圖@2015.07.24


上圖為晟鈦(3229)的周日線圖,上面是日線,下面是周線。

從晟鈦的周線圖可以看到,L以上已型成相當大的套牢區,本周周收更是收低於左邊空間力量的明體,往左邊看有一段無撐幅度,這種架構是優先需要閃避的,圖意展現是搖搖欲墜,在沒有收高於L以前,閃避是有必要的。

K線圖是操作者經由買賣交易留下的真實軌跡,藉由圖意展現感受過去、當下的買賣氣,推演將來的買賣氣變化,操作者賣出手中持股的理由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經由理智評估看跌後勢發展,一類是經由恐懼推動避免損失擴大,套牢在頂部的操作者經過時間、價位的煎熬,會誘發停損動作,這股賣壓如果沒有資金願意承接,下跌的價位會誘發新一輪的停損,跌趨勢就是這樣來的。

要不要積極作空賺取下跌利潤是個人選擇,但至少要懂得閃避已經不適合作多的商品,除非是有本事買出個底或將價位推回整理區間內,不然遇到這類型圖意,基本的閃避是隨勢者應有的反應,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就是這個道理。

閃避‧休息

大部分操作者熱愛作多,此習性在大部分的時空都沒問題,除非遇到1990年、2000年、2008年的崩盤勢,不然從比較粗糙的角度來看,崩盤年與崩盤年間,走的就是多頭趨勢,只要懂得閃避趨勢走空的個股,原則都有利潤可賺。

懂得閃避是從進場端處理,倘若進場進錯,那就得靠善設停損跳脫困境,但持續停損更是造成虧損的主因,解決方案是堅持順勢操作行情品質好的大行情,沒有行情就休息,買賣交易是看市場吃飯,勉強不來的。

沒有買賣意作基礎的K線知識將失去靈魂,如同行屍走肉,俱備買賣源點的圖意展現則是活靈活現,充滿意象而且能讓進退有據。

策略特徵與相似度

$
0
0

相較於其他主要市場,台灣交易環境具有一個特別的地方。特別之處在於市場的普遍交易特徵有著本質上的雷同:以看盤軟體可見的數種基本指標作為買賣依據,其後獲利的部位路徑為試單、加碼、停利:虧損的部位路徑則為試單、停損。幾近一致的交易邏輯充滿市場,不只是一般散戶交易人,許多法人自營部的方向性交易邏輯也建立於其上。建構於類似的概念會衍生許多問題,最顯著之處在於使一個團隊或金融單位的風控過度遏止獲利機會。由於相仿的手法被不同交易員以同樣或相關性高的部位曝露於市場中,以至整體部門的總權益曲線標準差過大。此時每位交易員所承擔的風險並不能夠被獨立觀察,尤其是當市場趨勢明顯的時候,整體績效變走勢成為大賺或大賠,直接導致一個不良的後果:為了根據經驗或分析控制整體風險,必須把個別交易者的權限縮到更低,低至不符任何資金效益應用原則。一個日中出現 V 轉的盤,常常不僅造成一般人者虧損,也使法人單位全體出現較大的虧損幅度。

使用過於普世的邏輯問題更在於它早已失效。

一個有效的策略只要在市場上被過大的資金運用便不具有獲利能力,唯一能使這套系統看似有效的方式只有對於歷史資料做過最佳化,所以多數策略在著手打造之前就應被中止在構思階段,而非運用事後虧損來驗證其可靠度。因此,最佳化並不一定是個應該令人驚訝結果,或許可以避免等待到再次打穿 MDD ( Max Drawdown )。一個過度顯而易見的邏輯由於被市場內高比例的使用者運用,獲利空間遭到壓縮。舉例來說,一套系統的交易邏輯在某時間點 A 於 S&P500 指數 2100 的時指示買進,由於市場內採類似邏輯的參與者眾,在這段時間前後的下單量突增,買盤將原始可取得的價格向上推升,反之賣盤將原始可放空價格下調。使用不同參數的類似系統浮現訊號的時間點或前或後,大量同方向單將原本可能具有的獲利空間壓縮,甚至過度壓縮至虧損。

不同市場間也存在著相異的大眾慣用邏輯,也是一種常見的跨市門檻。以台灣與中國大陸為例,一個慣於台指期的交易者並不容易在 A50、滬深300 或是今年第二季新推出的上證 50、中證 500 股指期貨中找到一套穩定的獲利法則,原因在於雙邊市場的參與者方式不同。中國大陸跟台灣指數期貨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二:前者多數參與者對股市的認知是單邊發展市場、對下檔風險忍受度更高,因此台灣交易者將慣用的經驗 ( ex. 停損比例 ) 套用於新市場時無疑難度更高。

呈上,以新加坡交易所的 A50 為例,任何計算風險的公式套入後都能獲得比台指期更高的數值,因次未依風險量化評估市場而配置部位的交易者,常發生部位過大或設定過小的停損區間。這類問題不僅出現於散戶,法人也不例外。除了用 greeks、gamma、vega,最常見的期貨風控方式是以總合約價值 ( delta ) 作為曝險或留倉上限,亦或不依商品間的相關性或多空方向性衡量總部位風險,這種在華爾街已被視為陳年古董靜態的評估方式。同樣是 1000 萬元的合約價值對台指期或 A50 來說,或許不用經過任何計算,對市場稍有觀察的交易者便知其風險程度差異甚大。


一個網路上可以搜尋到所有細節的交易方式或程式碼,值得你多思考幾步它的可能性。



《 本文由 PROG 璞格交易團隊提供 》

全面啟動的網銀服務,金融股準備甦醒?

$
0
0
Eric是個初到美國的遊學生,
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太通的他,
打算在銀行開戶、辦張提款卡以利未來消費使用。

他帶著忐忑的心情進到銀行,
一眼望去卻看到整間銀行空蕩蕩,幾乎沒有行員。
詢問後才知道原來現在許多業務都網路化了....
大部分的服務在網路上點幾個按鍵就能達成,
因此現今銀行內配置的的行員只剩零星幾位,
還幾乎都是工讀生!


眼看只剩非預約開戶的櫃檯還有人在排隊,
Eric等了老半天終於輪到他,
但搞不懂Checking Account(支票帳戶)和
Saving Account(活存帳戶)差別的他,
在櫃檯人員的指示下各開了一個,
卻被告知正式的提款卡要兩個禮拜後才會寄給他。
還被莫名收了帳戶管理費...(台灣幾乎都沒在收)

又經過兩個禮拜的苦苦等待,
Eric始終沒收到提款卡,
只好再跑一趟銀行瞭解狀況。
結果不知怎麼地又開了個Traveling Account(再度被收取費用)
接著又是兩個禮拜的枯等...提款卡還是沒寄來,
打電話去銀行詢問,竟然被告知因為某些原因帳戶被凍結!?
又要請他去臨櫃處理...
不幸的是,Eric沒待多久就要回國了,
前後花費一個多月的時間還沒處理好,
受夠如此低效率的服務Eric對自己發誓:
「以後要去銀行辦的事都用網路申請」
既能事先準備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又沒有語言障礙。
從此不用再怕銀行櫃檯任意收取手續費、隱藏費用、
設計罰款陷阱等問題。

歐美銀行的寫照

以上案例,
完整呈現歐美國家銀行的寫照,
在先進國家,網路銀行功能已涵蓋大多數的服務,
而尚未被網路取代、仍需臨櫃人員協助的項目,
通常辦事效率非常低。

各位讀者是否已經發現,
現今銀行內幾乎都設有自動存款的機台,
這也是機器逐漸取代人力的一個例子!
我們可以大膽推測:
除了美國之外,台灣也將在十年內,
銀行將大幅縮編櫃檯人員的配置
!」

因為這是數位銀行的時代,也是全新的戰場!

銀行從業人員還是鐵飯碗嗎?

下表是全球的銀行市值排名


我們以表中的美國四大商業銀行來做簡單介紹

富國銀行(股票代號:WFC)
在2013年時,超越中資的銀行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
在這篇『老實銀行160年來都賺錢的真實故事』有完整介紹

我們在兩年前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股價才42.63元,
現在這檔股價已經逼近60元大關了...

JP摩根大通銀行(股票代號:JPM)
美國大通(Chase)是JP摩根大通的商業銀行部分,
而在投資銀行的部分也是高居第二名,
JPM同時也是道瓊30成分股之一。
在2012年因為交易的疏失造成爆賠60億美元,
還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等監管機構開罰9.2億美元,
這就是歷史著名的『倫敦鯨事件』

美國銀行(股票代號:BAC)
美國歷史第二悠久的銀行
也是該行發明了銀行信用卡VISA CARD
並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線上註冊用戶,
業務主軸在於對個人、企業的存放款,
就如其名,美國銀行有超過85%的收入來自美國本土。

花旗銀行(股票代號:C)
在超過100個國家有一億個以上的客戶,
成為全球連鎖性最高、業務種類最齊全的金融集團,
雖然在商業銀行的排名是第8,
但在2015年投資銀行的排名是第一名,
在歷史上是第一家給儲蓄帳戶採用複利計算制度的銀行,
這四家公司的近五年股價成長幅度,
也和該排名有相當大的關連。

以下是這四大銀行的重要財務數據

補充:單位為美元(B=十億;M=百萬);股價以7/30收盤價計

若我們也把台灣的兩大銀行龍頭拿來做比較

補充:單位為新台幣(B=十億;M=百萬);股價以7/31收盤價計

在這邊我們採用淨收入(Net Income)而非營業收入(Revenue)
因為銀行業跟其他產業不同,
與販賣商品的收益相比,
銀行的最主要的獲利在於利息的收入,
因此我們在比較銀行間的好壞,
通常是看其總資產與淨收入

我們可以從表中得知,
美國銀行龍頭的資本額大得驚人,
但是淨收入卻不如想像中厲害,
這是為什麼?

網路世代-第三方支付的崛起

現在人們普遍都對理專、保險員不信任,
喜歡自己做研究、不買玩法複雜的投資工具,
現在互聯網紛紛跨足來賣基金、保險而不透過銀行,
他們的理財平台提供的金融投資產品。
普遍都比銀行端擁有更高利率、更划算的手續費,
付費方式又結合了第三方支付的靈活彈性,
(ex.阿里巴巴把支付寶帶進基金銷售)
這些「絕對優勢」成功給了傳統銀行痛擊,
但,這些銀行就這樣坐以待斃?

銀行的變革-行動支付的結合

傳統銀行畢竟擁有龐大的客戶基礎,
且擁有難以數計的服務據點,
即使互連網的理財平台以更優的金融商品瓜分了銀行的利益,
但要完全取代傳統銀行也絕非易事,
現在銀行已經大部分業務電子化
就連以前需要親自跑銀行的信用核准、貸款申請等等,
現在都可以線上解決,
如今塑膠貨幣也進入新的格局,
科技大廠紛紛和銀行聯手推出行動支付。
例如: Apple Pay、Google wallet

像Apple已經和500家以上的銀行合作,
可以支援Visa、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
等三大信用卡,
台灣現在用非現金支付的風氣還不明顯,
但在國外,手機和信用卡的結合已不少見,
各位試著想像:
出門只需帶一支手機、口袋不必卡著鼓鼓的皮夾,
再也不怕錢帶不夠,
買賣東西也省去找零錢和收發票的麻煩。
這些許多累積起來的「小方便」,
無形中為人們省下了非常大量的時間。

在上週的文章我們探討了升息對債券的影響
有讀者來信說想要知道升息對美股的受惠族群,
其實本篇介紹的金融類股就是升息受惠族群(因為利差擴大得利)
而壽險業亦是同樣道理...

保險業者是升息最大贏家

明星級債券經理人葛洛斯(Bill Gross)曾在接受CNBC專訪時表示:
「長期低利率讓美國、歐洲的保險公司
難以找到可滿足獲利目標的金融資產」

在連續升息的情況下,保單預定利率跟著往上調整,保費就會降低,
較低廉的保費將有助於保單銷售,尤其利變型保單更是熱門,
受利率影響較大的終身壽險、儲蓄險或長年期醫療險
若保單的預定利率提高一碼,至少可以便宜一成,
(但該預定利率仍取決於各公司的資產與負債配置狀況)
較不受利率影響的意外險、醫療險、產險等等,
則調降幅度不大,甚至不會有任何調降。

至於投資型保單要拆成兩部分來看:
保險的部分因為採取自然保費,受利率影響較小;
投資的部分則與利率變動無關。

此外,保險公司過去銷售較高利率的保單時,
會有利差損的問題,
所以升息也會減輕保險公司的財務壓力。

這邊介紹兩家在美國以壽險為主要業務的保險公司

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股票代號:MET)
這家是美國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
除了美國外,在全球其他地區也居於市場領導地位,
例如:拉丁美洲、歐洲、日本、韓國等等

林肯國民公司(股票代號:LNC)
林肯金融集團旗下,具有百年歷史的保險控股公司
也是美國第一家再保險公司。

下圖中的灰框是升息期間,週期為月線

我們在兩年前所介紹的富國銀行如今股價成長了35%,
在金融海嘯後到現在,
就連美國的大型金融股都有這種爆發力,
這就是美股的魅力所在。

美國準備進入升息循環,
大家不妨也來研究這些產業,
尋找能夠切入買點的升息概念股吧!

如果喜歡我們專欄文章,請點個讚給我們一些鼓勵,
分享知識給更多朋友,謝謝。
銀行的分點過去有著極大的優勢,在新的數位金融時代,大家比的是網路銀行的使用感受度,是否友善、親切、讓人覺得使用無難度。台灣的銀行業會不會追隨歐美的腳步我們無從得知,但肯定的是,數位網路銀行這塊誰越早作,未來的市佔率就會稱霸!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前進海外必備)
電信三雄定存股,台灣美國比一比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快速入門美股工具,克服四項跨不出台股的錯誤心態

從F-鈺齊的K線圖認識搶反彈的風險

$
0
0


這兩周最精彩的莫過於F-鈺齊(9802)的崩跌,啟動於第二季季「爆」的公佈,從事件前的74.3,跌至撰稿日(2015.07.31)最低29.7,期間經歷除息2.47元,扣除除息幅度,換算下跌%數約56.7%,此為台股改10%極限價後最崩潰的跌,將來肯定還有比這段更崩潰的,現在開始認知搶反彈的潛在風險並不遲。

周日線圖

F-鈺齊(9802)的周日線圖@2015.07.31


上圖為F-鈺齊(9802)的周日線圖,上面是日線,下面是周線。

從F-鈺齊的日線圖可以看到,在A(2015.07.20)當日晚上發佈第二季財報:
標題:F-鈺齊新廠費用拖累 Q2 EPS -0.85元(2015.07.20 17:59 鉅亨網)

戶外休閒鞋大廠F-鈺齊(9802-TW)第二季在新廠加入所產生製造費用及累積折舊金額的階段性增加拖累下,每股淨損0.85元,累計上半年營收為47.11億元,每股盈餘0.25元。

單純從內容來看,雖然明顯是利空,但次日的市場反應遠超過預期,一價到底,從開盤到收盤都沒打開過跌停,2015.07.22再次一價到底,連續跌停第二日,理論上,這兩天的跌停沒開過,不會有人去搶反彈,陷阱發生在2015.07.23。

日線圖註記B的時間是2015.07.23,當日除息2.47元,開盤沒有再開在跌停,暗的買氣開始承接,這是搶反彈的操作者面臨的第一個陷阱,當日融資張數增加2617張,顯然有不少搶彈的資金踩到陷阱,用融資進場最大的可能是想當沖,可惜昨日收跌停,當日沒有平盤以上不給跑,最後收跌停,搶反彈發生悲劇了。

相信有不少搶彈的資金在次日開盤停損,但2015.07.24還是開不到跌停,暗的買氣持續運作,但還是沒有轉明,直到2015.07.28(二)收出跌中陽,暗的買氣稍微顯影,次日開小低走低跌出大陰,這是日線圖註記C的K棒。

下跌過程從速度轉穩定,表示此跌的恐慌感已經明顯緩和,暗示此段跌將結束,註記D的K棒當日流程間有買氣湧入推升價位,一度朝漲停價邁進,可惜漲停前賣壓湧現,價值位再次快速減損,最後收盤仍跌將近6%,搶彈者再次受傷。

2015.07.31主管機關執行加重處置,20分鐘一盤,當日開在跌停,第三盤打開跌停,最後收盤收最高,雖然還是跌中陽,但此陽陽體換算%數有7.7%,當日收周線,周線留出下引線,醞釀下周反彈的契機。

這邊特別註記,撰稿日是在2015.07.31,當專欄發佈的時候,該股理論上已經進入反彈勢,甚至走出極強勢的逆彈,此時不能只有看到反彈而感到興奮,更要留意下跌過程已經有兩批賭運氣搶彈的資金陣亡,操作逆彈需藝高人膽大,而且還得擬訂潛在風險可承受的撤退路線,反彈過程需緊盯買賣氣,隨時要有落跑的準備,簡單講,反彈帶來的利潤是辛苦錢,耗損心力,益損比普通,值得嗎?

順勢‧逆勢

堅持順勢操作品質好的大行情,無論整體盤面是歡聲雷動或風雨飄搖,市場氛圍樂觀的時候,尋找大行情不困難,市場氛圍悲觀的時候,行情頻率自然低很多,甚至低到絕跡,形成天然防禦。

整體盤面走跌,沒有漲勢大行情可參與的時候,操作者的選擇主要有三個:

1. 持續關注市場,靜待符合中心思想的大行情出現;
2. 朝空方向尋找行情;
3. 搶反彈;

搶反彈的選項是最糟糕,逆勢操作需承受的風險太大,隨時都得準備閃人,既然主勢走跌,等待弱彈尋求續跌的啟動位作空是較佳的選項,但這個選項可能觸發潛在的人性缺陷,當整體盤面反轉上漲的時候,因為空的太快樂,會來不及回歸作多的軌道,多頭年時間長於空頭年,堅持尋求漲勢大行情才是首選,沒行情就稍安勿躁,靜待人氣回籠反轉上漲或崩盤殺到滿地黃金再來操作即可。

沒有買賣意作基礎的K線知識將失去靈魂,如同行屍走肉,俱備買賣源點的圖意展現則是活靈活現,充滿意象而且能讓進退有據。

拿分K資料做當沖策略回測,你累了嗎?

$
0
0



下圖是一個當沖策略從2010年以後的的損益累積圖,總損益為3342點,總交易次數1043次,平均毎筆獲利3.2點,最大連續虧損509點,這樣的結果你滿意嗎?



看損益累計圖似乎還不錯,獲利不斷的創新高(紅X),連續虧損也在一個合理範圍內 (下面綠色區域)。但注意到,平均毎筆交易只獲利3.2點 (已扣5點滑價手續費),似乎覺得有點少。

真是如此嗎? 我們計算一下,平均每次賺3.2點,也就是640元。假設一口期貨保證金10萬元 (事實上應該小於10萬),每天可獲利0.64%

當然,我們不可能單純用一口保證金去做。最大連續虧損509點告訴你用10萬做一口會遭遇到相當大的破產風險。保守計算,假設用50萬做一口大台 (如此槓桿也接近4倍),按照每天賺3.2點的績效,一年約250個交易日可賺16萬,年化報酬率約32%,

這樣的績效,我想沒人會否認不優異!

然而,你有沒有想過,台指期每天指數波動大約100點上下,每秒的波動大約在1~2點上下,快市時每秒波動甚至可到5點甚至10點以上。

如果你是用手動下單,不管你下單手法多麼敏捷,你如何能夠在訊號發生後,瞬間( < 0.2秒) 完成下單動作,而不經歷1~2點的波動? (也許快速鍵可以,但還是容易有誤差)

如果你無法完成上述瞬間的下單動作,而每秒的波動又在上下1~2點間,偏偏你圖的又是每次交易平均3.2點的獲利,你不覺得這個策略是一個風險極高的當沖策略嗎?

好在是這個策略先扣掉5點的滑價跟手續費了。也就是每次交易雖然平均只賺3.2點,事實上是賺了3.2+5=8.2點:包括1點的手續費,新倉平倉上下2點的滑價 (有時高估有時低估)。

這也是為何當沖策略最好用程式交易的原因,讓電腦自動下單,完整確實的執行觸價後"瞬間成交"這件事。 然而,你以為這樣就萬事太平了嗎? 當我們辛辛苦苦地做完回測,發現確實能夠獲利拿來使用時,可能還有一件讓事情讓你崩潰。

有沒有想過你的回測結果可能是錯誤的?

下圖是統計2010年~ 2015年3月每分鐘波動統計圖。可以發現,這段時間每分鐘的 "高點-低點"大約在1~5點之間,最常發生是在2、3、4點,其次是1點、5點。


而我們通常用來回測的歷史資料是正是分K資料,也就是我們有歷史行情每分鐘的開高收低,這會造成回測上一個很大的問題。

舉例來說,用分K策略點執行30點的固定停損,這樣的設定屬於"觸價停損",也就是一旦盤中有觸碰到停損價位,程式就自動執行下單,也許成交在下一個tick;若是發生快市滑價,也許成交在下2~3個價位以後。

可惜的是,用分K資料回測,當第 I 分鐘X秒 (0<X<60) 發生觸價,你該用第I分鐘的什麼價位去執行停損,記得你的分K資料只有第I分鐘的 "開"、"高"、"收"、"低",你只有這四個數字可以使用。

兩種方式你可以選擇,一種是用第I分鐘的最差價位去計算,所謂最差價位,可能是用最低價(多單停損)去計算,可能是用最高價(空單停損)去計算。

另一種方式,你可以用下一分鐘的開盤價去計算,也就是第I+1分鐘的開盤價。總之,邏輯都是在 "實際可執行策略"或是 "保守預估績效"的的情況下去回測。

當然,你無法用第 I分鐘的"最佳價位"去執行停損,那樣會佔去探多便宜。不要以為這小小的 "1分鐘內的誤差"微不足道,下面我們來做個實驗:

上述的策略,如果我們在第I分鐘觸價停損,我們用第I分鐘的最差價位去執行停損。損益累計圖如下。


總損益: -3105 
總交易次數: 1043 
平均每筆損益: -2.976989 
獲利次數: 433 
勝率: 41.51486 % 
平均賺: 38.03002 
平均賠: -32.08525 
最大連續虧損: 3416 

有沒有很誇張? 損益績效圖從一個穩定向上看似很棒的策略,變成一路賠到底的損益績效圖,爛到連綠色的最大虧損我都不敢畫出來。

如果我們改成 "第I分鐘觸價停損,在第I+1分鐘的開盤價執行平倉",則結果稍微好一點,但還是慘兮兮。


總損益: -900
總交易次數: 1043
平均每筆損益: -0.8628955
獲利次數: 433
勝率: 41.51486 %
平均賺: 38.03002
平均賠: -28.47049
最大連續虧損: 1677 

如果將程式回策動個"小手腳":在第I分鐘觸價停損,我們卻提早一點點就 "預知"這件事,在第I分鐘的開盤就先行平倉 (也就是提早知道X秒)。則績效如下:



總損益: 3342
總交易次數: 1043
平均每筆損益: 3.204219
獲利次數: 437
勝率: 41.89837 %
平均賺: 37.71854
平均賠: -21.68482
最大連續虧損: 509

ㄟ~ 有沒有發現,這就是本文一開始呈現的策略績效。換句話說,這個策略本身回測成果並非如此,別以為預知不到1分鐘 (X秒) 影響不大,事實證明,預知越多時間,影響越大。也就是績效會愈好,下面是提早整整1分鐘的結果:

假設我們可預測下一分鐘會觸價停損,也就是我們在第I-1分鐘的開盤就直接執平倉,則績效如下:


總損益: 5339
總交易次數: 1043
平均每筆損益: 5.118888
獲利次數: 448
勝率: 42.95302 %
平均賺: 37
平均賠: -18.88571
最大連續虧損: 350

看到沒有,我們偷到的"預知1分鐘",足以撼動整體策略績效,現在你還敢用分K做當沖策略回測嗎?

用分K資料如何做當沖回測?

當然一個可行的方法,是你就直接用觸發價當作進場價,停損(利)價當做出場平倉價,但記得要扣掉手續費與滑價5點。也就是你若設定固定停損30點,直接用停損價位扣掉滑價5點。換句話說,每次交易停損後,都是賠35點。下圖是損益圖與績效。


 總損益: -454
 總交易次數: 1205
 平均每筆損益: -0.3767635
 獲利次數: 495
 勝率: 41.07884 %
 平均賺: 40.83434
 平均賠: -29.10845
 最大連續虧損: 1592

這樣做的結果會比較符合實際交易的結果,但誤差仍然是存在。畢竟不是每次都剛好滑價5點(時高時低),這點用分K做回測,任憑你再神通廣大也難以預估。

互聯網金融

$
0
0

「互聯網金融」,一個在大陸四處開花的搖錢樹,不僅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互聯網龍頭競相爭食以雲端銀行的姿態佇立在金融市場中,更多與資本和網路相關、甚至無關的企業也透過併購、重整來達成這種創新的商業模式。以往的實業投資常常需要數年始能開始回收投入成本,而以億為單位的網路用戶國度中,互聯網金融模式讓所有的投資在幾個星期內就全數回收。敝團隊在過去數個月中協助一間中國上市互聯網企業進行互聯網金融產品規劃,由該企業進行網站併購,我們則提供創新的金融方案規劃。

何謂互聯網金融 ? 簡單來說就是以網路為平台進行銀行端業務,第一個扣下板機的是餘額寶,阿里巴巴為傳統第三方支付業務所留下的餘額提供創新的投資途徑,自 2013 年 6 月份開展,隔年基金總規模成為全球第一。

除了人口以外,法律環境也是造就這個傳奇的重要因素。在金融領域,大陸的自由度遠高於台灣,起因於台灣金融法規採正面表列原則,意即法律明文規定或主管機關允許的業務才得進行。然而大陸卻是負面表列:只要法律未明文規定不准者,得自由發揮。因此,各種特殊形態的互聯網金融商業模式竄起。

「市場開始沒有了規矩」

當前互聯網金融早已脫離最初的小額投資概念,衍生而來是更繁複的花招,包含信託基金募資、眾籌、娛樂、儲蓄等。信託基金除了以傳統的方式公開募集之外,更有許多平台將陽光私募基金搬運至互聯網金融平台分售,使基金市場遭到扭曲。根據中國法規,境內的陽光私募基金僅允許至多 200 位投資人,對於投資金額門檻的設定也較高。然而山不轉路轉,由於明星操盤手所發行的私募具有高度資金吸引力,因此許多互聯網金融平台提供者以企業名義投入成為該檔基金投資人之一,再將此產品以連動性方式分包再轉型提供大眾投資,使網路用戶能以小額購買切割後的分額,完美繞過法規約束。

另外一種特殊的類博弈產品也悄悄躲藏在這樣的平台中。國有銀行透過短期基金產品的包裝方式綑綁二元期權、阿里巴巴也將博弈塑造成具有金融知識教育類型的「遊戲」放置於平台之上。各種觸摸法律底線的經營模式四處竄起

「大風吹」

市場人士普遍早已預期中國政府將對互聯網金融的亂象進行規範,但如同今年 6、7 月的中國股市一般,永遠不乏狂熱的追逐者。2015 年 7 月18 日,中國央行發布 《 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 》,再於同月31 日公告 《 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 》,將這個火熱領域迅速凝結,市場突然間鴉雀無聲,有的目瞪口呆、有的呢喃低語,對於政府新頒布的饒舌條文議論紛紛。

《 璞格剖析 》 難以理解的新法規到底是什麼 ?

整個中國大陸的銀聯體系分為支付跟清算兩部分,清算是由央行所掌握,支付方面政府持開放態度提供給業者共襄盛舉,因為它不致於釀出過大的系統性風險。但互聯網金融業者逐漸繞過了清算規則,使網路上出現太多虛擬帳戶。假設 A 從浦東銀行取出 10 塊錢,將之交給 B,B 再從工商銀行的帳戶轉 10 塊錢到 A 工銀帳戶。對於 A 而言,實質上等同於將金錢從浦東轉至工銀,卻繞過了清算。然而現在互聯網金融平台的提供者又全是多銀行帳戶的擁有者,例如支付寶運用了所有銀行的虛擬帳戶,因此資金大量繞過清算系統,成為嚴重的監管問題。

新法規旨在限制這種繞過清算的額度,只保留原始的支付功能給業者,就是單方面的付款取款,而非資金在虛擬帳戶裡不斷繞行於各種金融商品中,繞到現在哪個虛擬帳戶的內錢屬於何者政府都無法清查,只有互聯網金融業者的伺服器數據有紀錄,一旦出現問題就成了大風暴。

新法規正式實施後,中國互聯網金融市場必將迅速倒退,業者將僅能維持以支付為主的服務,無法根本性取代傳統銀行的重要角色。因為不論在共產或民主國家,對銀行體系的監管跟安全性維護都是相當重要的。


「互聯網金融」,一個同時席捲中國網路與金融兩大產業的創新模式,短期內迅速擴張後卻遭政府法規急速冷卻,璞格以場內人士的角度分享給每一位看到這一行字的人,也祝福各位在即將到來的颱風天中平安。



《 本文由 PROG 璞格交易團隊提供 》

危機四伏的第三季美股,該進、還是退?請選擇

$
0
0
上週末的強風豪雨,讓台灣各地都傳出災情,
週六整個大白天都躲在家中,
相信許多人都是一樣的情況,
中午正想睡一下的時候,
剛開始操作美股沒多久的Tommy用FB傳訊跟我說:
「hi畢德,颱風天你那邊還好嗎?
看到週五的非農數據跟美國公債的表現,
讓我有些疑問,為什麼一公布數據之後美元強勢上漲,
開盤一度對日圓還突破了125的關卡?
這不就是代表快要升息的意思?」


「但是美債卻也是漲的,升息會導致債券價格走弱不是嗎?」

一邊聽著窗戶被風敲打的聲音,
我立刻傳了前不久才寫過的文章給阿新,
放羊的孩子~為何美國聯準會總是拔草測風向?

股市、債市為什麼會漲跌?
其實原因與理由都非常多,
最簡單來說:
價格就是供需決定的,
當買的人(or數量)大於賣的人>漲
當賣的人(or數量)大於買的人>跌

而美股週五公佈的7月非農就業人口增長21.5萬人。
不到市場預期的22.5萬人和前一次數值的22.3萬人。
但依然維持在20萬人之上的表現,
這樣的數據可說是「完全符合」大家的預期。

操作邏輯SOP

我們的判斷分析如下:
第一、非農是四大美股重要數據,屬於有用資訊
現在是資訊爆炸的年代,其實很多新聞根本是不重要的,
所以投資如果要有效率,首重資訊過濾!

第二、非農這次的人數雖然還是增長,但是不如前期
市場預期是22.5萬,公布數字差距不大,
所以代表經濟狀況並沒有衰退的跡象,
只能說目前「溫溫的」。

第三、市場推估聯準會升息雖然腳步近了,但是幅度也不敢太大
既然市場目前「不是過熱的經濟」,
Fed就沒有急著升息的必要性。
(會升但是幅度頂多一碼,一次兩碼可能性極低)

原油繼續走低...
美元對日元開盤雖然突破125關卡,
但是卻是先強後弱殺尾盤收場。
最後收在124.21。

上圖為美元兌日元5分K棒走勢圖

不過最近日元又開始悄悄在貶值了,
原則上想要去日本血拼旅遊的朋友還是可以放心,
日元維持在120~125之間區間盤整

上圖為美元兌日圓日K走勢圖

道瓊走弱,美股崩盤前兆?

週五一開盤生技股跌勢惡化,
道瓊盤中一度大跌140點,尾盤往上收斂,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創2011年以來最長下跌期間。
已經是連七天收低。

從新聞報導來看,
連續七天收低看起來似乎有點令人恐慌,
但是讀者應該可以仔細去計算一下,
大盤從17751跌到週五的17373約等於378點,
跌幅約2.1%,實在不像是空方盤。

不過令人擔心的是,
道瓊指數已經於8/4(二)跌破年線,
並且持續下跌中,
上一次同樣的情況是去年的10/16,
當時也是跌破年線後連續下跌三天,
但是很快就進行了強力反彈。
這次呢?我們繼續看下去!

而週五帶頭領跌的生技醫療股,
最近半年來的表現,還是遠遠勝過大盤。
下圖可點圖放大

藍:XLV(生技醫療ETF)
紅:道瓊工業指數
紫:PFE(輝瑞藥廠)
綠:GILD(吉利德科學公司)
最近半年來,XLV漲幅為9.22%,道瓊指數為-2.01%。
PFE上漲6.41%、GILD上漲18.1%。

我們只會把生技醫療的回檔視為漲多回檔,
如果要做多依舊為首選。

請盡量避開在第三季操作(7、8、9月)

根據歷史統計資料,第三季往往下跌機率高於上漲
雖然從第二季底到現在SPY還是上漲1%,
但我們還是必須說:
「到九月底以前還是少做多看。」

美股雖然看多了這麼多年,但我們並沒有忽略風險,
該退場觀望的時候,還是應該退場休息一下。

操作股票的獲利規則:
「要盡可能在好的時機、好的市場作股票,而不是一直在作股票。」

過去三個月來的台股,量能不足、資金退潮,
已經越來越多投資人踏出台灣,錢進全世界。
快速入門美股工具,克服四項跨不出台股的錯誤心態
你還在等什麼呢?
每週一篇,補充美股新資訊。
看完別忘記分享給更多朋友,謝謝!
每天的新聞都很多,但如何篩選出正確有用的資訊並且做出決策就是困難的事情,我們根據過去16年的資料,我們選擇避開危險的第三季,或許對你有幫助。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M型社會的得利者之一~麥當勞VS標榜健康的Chipotle
電信三雄定存股,台灣美國比一比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水和金錢同等重要--全球最強水資源績優股出列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47]

$
0
0

很多研究系統交易的書籍作者們都提及簡單的通道突破策略表現,相較於利用其它的技術指標進場要來的優異,其原因在於股票或商品的牛市莫過於不斷創區間新高,不斷的新低產生代表熊市的來臨。在突破區間高低點當下進場讓交易者,可以參與到每一次市場的趨勢,不過就實務上的經驗來看,並不是每一次的通道新高或新低都能準確的帶來期望中的牛市或熊市的趨勢,本篇介紹一個 [ No Hurry System ]的想法,它的概念是創新高或創新低時不進場,會等候過了幾根K棒後再進場,利用此方式來避免盤整期過度頻繁的進出。



交易策略的原始想法是
1. 當 15根K棒前出現 近20根K棒新高時進場作多
2. 當 15根K棒前出現 近20根K棒新低時進場作空
根據這樣的邏輯我們先作一個指標圖方便進出點位的觀察


{系統參數與變數}
input:EntryType(1),ExitType(2);
inputs:NBarL(25),NBarS(45),TradeProfit(0.05),TradeStopLoss(0.035),ATRs_L(0.75),ATRs_S(3.5),ADXLen(25);
vars: IsBalanceDay(False),MP(0),PF(0),PL(0);

inputs: ChanLenA(8),DelayA(21),ChanLenB(41), DelayB(3),AvgL(3),AvgS(5),HighBar(5),LowBar(5);
Vars: UPChanA(0), DnChanA(0),UPChanB(0), DnChanB(0), PositionFlag(0);
Vars: FilterA(false),FilterB(false),FilterC(false),FilterD(false) ;

MP = MarketPosition ;

if DAYofMonth(Date) > 14 and DAYofMonth(Date) < 22 and DAYofWeek(Date)= 3 then isBalanceDay = True else isBalanceDay =False ;

PF = AvgPrice*TradeProfit ;
PL = AvgPrice*TradeStopLoss ;

{建立多空不同的通道}

UPChanA = Highest(High, ChanLenA)[DelayA];
DnChanA = Lowest(Low, ChanLenA)[DelayA];
UPChanB = Highest(High, ChanLenB)[DelayB];
DnChanB = Lowest(Low, ChanLenB)[DelayB];

{確認倉位維持狀況}

If MP = 1 Then PositionFlag = 1; If MP = -1 Then PositionFlag = -1;


{建立 ADX濾網 與 價格濾網作比較 }

FilterA = ADX(ChanLenA) > ADX(ChanLenA)[1] and ADX(ChanLenA) > ADXLen ;
FilterB = ADX(ChanLenB) > ADX(ChanLenB)[1] and ADX(ChanLenB) < ADXLen ;
FilterC = Close < UPChanA ; FilterD = Close > DnChanB ;

{進場方式 1 ,通道界限突破/跌破 進場 }
if EntryType = 1 then Begin
If PositionFlag <> 1 AND MP <> 1 Then Buy Next Bar at UPChanA + 1 Point Stop;
If PositionFlag <> -1 AND MP <> -1 Then Sell Next Bar at DnChanB - 1 Point Stop;
end;

{ 透過回測的進出點位觀察,我加入以下兩個濾網來協助降低交易次數與提高勝率}
{進場方式 2 ,通道界限突破/跌破 + ADX 濾網 + 價格濾網 進場 }
{價格濾網主要是限制進場前的價格必需在通道內 }
if EntryType = 2 then Begin
If FilterA and PositionFlag <> 1 AND MP <> 1 and FilterC Then Buy Next Bar at UPChanA + 1 Point Stop;
If FilterB and PositionFlag <> -1 AND MP <> -1 and FilterD Then Sell Next Bar at DnChanB - 1 Point Stop;
end;

{ 出場選擇 }
if ExitType = 1 then SetStopLoss(PL * BigPointValue) ;

if ExitType = 2 then Begin
SetStopLoss(PL * BigPointValue) ;
setProfitTarget(PF * BigPointValue) ;
end;

if ExitType = 3 then Begin
if MP > 0 and BarsSinceEntry = NBarL then ExitLong next bar at Market ;
if MP < 0 and BarsSinceEntry = NBarS then ExitShort next bar at Market ;
end;

if ExitType = 4 then Begin SetStopLoss(PL * BigPointValue) ;
setProfitTarget(PF * BigPointValue) ;

if MP > 0 and BarsSinceEntry = NBarL then {Sell } ExitLong next bar at Market ;
if MP < 0 and BarsSinceEntry = NBarS then {Buy} ExitShort next bar at Market ;
end;

if IsBalanceDay or date = 1150224 then setExitonClose ;
進場方式 1 - 台指期 30 min K 多空留倉 交易週期 2005/3/1~ 2015/2/28 交易成本 1200

進場方式 2 - 台指期 30 min K 多空留倉 交易週期 2005/3/1~ 2015/2/28 交易成本 1200


策略開發過程中的修正,常常來自於實際進出點位的觀察,以此例而言進場前先確認價格回到通道區間內,主要是避免平倉出場後的下一根K棒立即進場,降低追高殺低的滑價損失。

從南僑的K線圖認識藉地利逆天

$
0
0


最近這段時間的盤面可說是差到不行,許多股票更是跌到哀鴻遍野,延續前幾周的專欄內容,在這麼差的天時下,不要沒事搶反彈,如果要作多,還是要朝順勢上漲的股票尋求機會,本篇專欄藉由南僑的K線圖,介紹強地利逆天的觀念。

周日線圖

南僑(1702)的周日線圖@2015.08.07


上圖為南僑(1702)的周日線圖,上面是日線,下面是周線。

從南僑的日線圖可以看到,註記A的位置是除息日,103年的現金股利2.10元,當周周收看到的是周線圖的D,這支周陰相當不討喜,雖說是藉由除息效果跌破高檔的力量下緣,還原權值還收在力量內,但過程的破低肯定還是會洗出浮額。

接下來的兩周,買氣相當旺盛,推升價位突破力量上緣,還原權值則是已經突破2015年四月的轉折高,此位有壓不過分,重點是從該股的圖意展現,根本不會覺得整體盤面早已跌到鼻青臉腫,堪稱台北股市的中流砥柱。

在天時不佳的狀態下,逢急殺就會有操作者想進場搶反彈,先前專欄有提到這樣的操作方式相當危險,即使看到盤面有反彈的契機,操作仍應以順勢上漲的個股為主,建立在此觀念下,南僑自然脫穎而出。

個股表現會受到天時干擾是正常的,只要個股的架構夠強,能夠匯聚四方力道,就有機會可以逆天,但有時候賣壓實在太強,破倒線還是得先退場,靜觀其後勢發展,看是賣壓強到破架構,還是有能重啟上漲。

時刻線圖

南僑(1702)的時刻線圖@2015.08.07


上圖為南僑(1702)的時刻線圖,上面是時線,下面是刻線。

筆者的第一個切點是在刻線圖註記E的位置,此位對應左邊有密集,刻線跌漲轉切入,成本66.8,次日早盤賣壓太重,跌破關鍵價64.0,觸發退場情境,即使知道刻線已經跌到傷力,破倒線還是得按計畫退場,寧可倒錯也不能留錯。

操作就是這樣,沒有天天過年的,有時候還會遇到些令人不開心的事情,從結果來看,倒的價位真的是有夠爛,接下來的重點是,如果真的倒錯,有沒有適合的點位可以再買回來?有就勇敢買回,沒有就淡定觀望,照表操課就好。

刻線圖註記的F是新的買點,筆者再次進場,成本70.10,倒線設定在67.10,經過短暫橫組延伸續漲,最高來到75.30,同時在圖上誕生新強撐位,此位對應刻線圖註記G的買點,但因手上已經有貨,不需再加倉,本周周收74.50,周線持續收漲,既然還在漲,自然可以多看,期待下周續漲。

停損形成虧損,不停損造成鉅額虧損,兩害相權,該倒還是得倒,比較困難的是倒錯的買回,這部分會有心理障礙,克服方式跟執行停損一樣,照表操課就好,只要堅持順勢操作品質好的行情,過程自然可以淡定以對。

選股‧操作

選股的重點在技術架構,操作的重點在技巧點位,互動俱備買賣源點的倒線位,換算倒線值得到張數,當技術、技巧、資金法同步到位,按模型執行加碼、操作逆勢單、退場,可有效消除運氣成份的干擾,進出有據,內在自然平靜。

沒有買賣意作基礎的K線知識將失去靈魂,如同行屍走肉,俱備買賣源點的圖意展現則是活靈活現,充滿意象而且能讓進退有據。


破天荒!波克夏史上最大併購--372億美元的大買賣

$
0
0
8月10號星期一,
有「股神」之稱的巴菲特宣布以372億美元(含債務),
買下「美國精密零件鑄造公司」Precision Castpart Corp.
(股票代碼:PCP)。

這次收購是巴菲特執掌的波克夏.海瑟威歷年來最大手筆的收購,
因此造成了市場的轟動。(台灣媒體倒是反應普通)

究竟「美國精密零件鑄造公司」在做些什麼?
有哪些特點吸引了巴菲特的目光?
波克夏海瑟威現在的產業版圖又有哪些?

讓畢德歐夫團隊Stark帶大家來看看這筆買賣。

美國精密零件鑄造公司?聽起來不太熟

「美國精密零件鑄造公司」(以下簡稱PCC)在做什麼?
對大多數讀者而言,這家公司很陌生是正常的,
因為這並不是一家消費型商品的公司,
有別於IBM、微軟、或者麥當勞、NIKE、星巴克這一類的公司。

就像公司名稱一樣,PCC擁有高端的熔模鑄造技術,
因此能夠提供堅固、又具韌性的精密器械,
給「飛機製造廠商和能源探勘廠商」等。

其中,PCC最大的營收來源是航太工業領域
依據2014年年報,此領域的營收占了整體的70%,
能源及其他的工業機件營收,再瓜分剩下營收的30%。
如下圖所示:

PCC的主要客戶不多,但這些客戶的規模都很大。
主要的客戶是奇異電氣(股票代碼:GE)、波音(股票代碼:BA)、
空中巴士、聯合科技公司(股票代碼:UTX)等公司。
其中奇異電氣就占了PCC總營收的13%,
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一間公司占總營收的10%以上。
營收來源算是非常平均!

因此,波音、空中巴士、和聯合科技公司推出的軍用及商用飛機
(包括波音787及空中巴士A350),
都會採用精密零件鑄造公司的鈦合金產品,作為飛機發動機的零件。
也因為「精密零件鑄造公司」同時押注競爭者的兩邊(像波音及空中巴士),
因此,不論勝者是哪一邊,PCC都會是贏家。
也因為PCC的主要客戶很少,
所以,如果這些客戶的業務受到衝擊(或者PCC弄丟他們的生意),
那就慘了,營收一定大幅下滑。

不過,波音和空中巴士幾乎壟斷了全球大型飛機的市場,
波音和聯合科技公司也是美國前十大軍火公司
(請參照軍火之王這篇文章),
所以,這些客戶本身業務受衝擊的可能性很低;
那麼,PCC有沒有可能弄丟這些大客戶的生意呢?
這就要談到PCC的執行長-馬克.多尼根Mark Donegan。

巴菲特對於這位執行長的評價非常高,
他說:「這樣的執行長非常罕見」、「他非常熱愛自己的公司」,
巴菲特在收購之前,也確定執行長多尼根會繼續掌管這間公司一段很長的時間。

巴菲特在收購公司時,對執行長的重視是出名的。
他曾發表過對旗下公司執行長的想法:
「在結識我們之前,他們就已經是企業管理上的耀眼明星,
我們最主要的貢獻,就是不要去妨礙他們。

因此,已在PCC服務達27年的執行長多尼根,
能夠防止PCC弄丟這些大客戶的生意。
只要這些大客戶的生意蒸蒸日上、PCC又能跟這些大客戶保持良好關係,
巴菲特就能坐著數鈔票...

資金多到滿出來,併購案就會不斷發生

為什麼會是現在買?
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巴菲特手上錢太多啦!
巴菲特曾說:比較理想的情況是持有大約200億美元現金。
而在這筆併購曝光之前,
他的現金部位大約是670億美元

第二、因為油價下跌,影響了PCC的能源業務,
所以PCC的股價從年初至今下跌了20%。
但是,PCC的每股盈餘其實是逐年上昇的。
再加上,能源業務只占PCC整體營收的17%,
所以對巴菲特來說,其實能源業務下滑對整體的競爭力影響不大。

那麼,在這之前,巴菲特做了哪些大交易呢?
這邊列出巴菲特這筆交易前的五大併購案:
2010年,買下伯靈頓鐵路公司,
它是美國第二大的鐵路公司。
當時的收購金額是260億美元;
2011年,買下化工企業Lubrizol,它在美國的機械潤滑油領域是領導者。
收購金額是90億美元;
2013年,買下內華達能源公司,它負責供應整個拉斯維加斯的電力。
金額56億美元;
2015年,以卡夫食品併購亨氏食品。金額120億美元;
2015年,買下范圖爾汽車連鎖店。金額41億美元。

經過這些併購後,
以下是波克夏海瑟威持有的、仍在公開交易的股票組合
(截至2015年6月30日,因此未包含PCC)
(「其他」包含所有占總資產5%以下的公司)

(詳細明細可參照:http://www.cnbc.com/berkshire-hathaway-portfolio/)

今年以來S&P500指數截自上週五為止,上漲1.88%。
波克夏今年以來表現卻是-5%
下圖為波克夏(代號:BRKB)日線圖


讀者如果認同巴菲特理念,甚至看好這筆買賣的話,
最近一兩個月或許會有不錯的買點可以切入!
因為巴菲特的績效一向是眾所肯定的,
學他的操作法不如直接給他操盤。
快又直接,你說是吧!

希望本週的專欄文章你們會喜歡,
看完別忘記分享給更多朋友,謝謝。
如果能找到一個長期壟斷市場、執行長又熱誠有幹勁的公司,我們可以學習巴菲特爺爺那樣,逢低買進,然後抱著就好。股票的暴利來源有二:第一就是跟隨正派的經營者,第二就是內線交易。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M型社會的得利者之一~麥當勞VS標榜健康的Chipotle
電信三雄定存股,台灣美國比一比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水和金錢同等重要--全球最強水資源績優股出列

從福興的K線圖認識藉天時洗盤

$
0
0


台北股市自從四月底萬點重現,六月賣壓開始轉強,七月再跌兩段,這周開始有比較止穩,延續上周談到的藉地利以逆天時,本周來談藉天時洗盤的圖意,這類股票不與天時強碰,相反是藉盤面的跌來整理籌碼,整體表現依舊強於大盤。

個股‧天時日線圖

福興(9924)‧上市指數的日線圖@2015.08.14


上圖為福興(9924)‧上市指數的日線圖,上面是福興,下面是上市指數。

從互動日線圖可以看到,上市加權指數在四月見到萬點,從此一路朝跌邊發展,福興還有再創時空新高價,六月開始整個盤面的賣壓更重,個股的強度還未強到可以逆天,賣壓湧現,順天時朝跌邊發展,這是A、B兩時點的觀察。

接下來觀察C、D兩時點,可以看到上市加權指數從C跌出一段深幅,福興同步走跌,關鍵的轉變在D時點,上市加權指數從D再跌一段深幅,福興看似順天時也跌一段,但C'、D'的相對沒有那麼遠,這中間有經歷除息2.00元,還原權值甚至會看到D'高於C',該股明顯強於整體盤面。

當整體盤面還在朝跌邊尋找止跌訊號的時候,該股已經有買氣湧入推升價位,甚至已經突破C'、D'的高,還原權值可以看到,該股正朝著時空最高點B'挺進,從結果來看,該股藉天時走跌整理籌碼,表現相當強勢,現已走出自己的路。

經營績效

福興(9924)獲利能力

資料來源:奇摩股市

最近四季的EPS總和為3.49元,取於撰稿日2015.08.14的收盤價42,簡單換算本益比僅12倍,再來看看這支股是不是還在成長?

福興(9924)的損益季表(節錄)

資料來源:日盛HTS系統

從上表可以看到,該股的本業在年對年的角度持續成長,而且單純就該表來看,已經連續四季營業利益年對年成長,財務表現有反應在買賣交易真實結果上面。

真正受天時干擾而錯殺的股票,股價會有反應,只要相信真實結果就可以看到,藉天時洗盤的股票雖然較逆天時續漲的股票弱些,但還是相當值得關注,當大盤止穩的時候,依然堅持順勢操作品質好的行情,不搶反彈,可保安康。

選股‧操作

選股的重點在技術架構,操作的重點在技巧點位,互動俱備買賣源點的倒線位,換算倒線值得到張數,當技術、技巧、資金法同步到位,按模型執行加碼、操作逆勢單、退場,可有效消除運氣成份的干擾,進出有據,內在自然平靜。

沒有買賣意作基礎的K線知識將失去靈魂,如同行屍走肉,俱備買賣源點的圖意展現則是活靈活現,充滿意象而且能讓進退有據。

穿透性

$
0
0

「 穿透性 」 是璞格不斷著墨的地方,也是我們收到較多來信的話題,在每次講座亦都不乏參與者提出詢問。在這個週末的講座中我們也會再一次用不同的觀點與各位分享。

老話新說,穿透性並不是一個特別神奇的產物,它是策略本身就具有的特徵。許多方向性量化對沖策略能夠在回測中良好的配上期交所台、電、金三個指數期貨之一,卻無法同時貫穿這三項具有高度吻合性的商品,縱使用於台指期的交易系統,也往往對新加坡交易所的摩台指無能為力:一個無法同時運用於如此高度相似兩個商品的策略,基本上無疑是過度最佳化下的產物。同理,道瓊指數期貨與 S&P500 指數期貨的策略也應該具有共用性。反之來說,運用高相似商品相互對比測試,是可依賴的最佳化濾網,得在初期便協助抹除不少無謂的路程,這是我們每次對於新構思的首步探測。


交易者通常閱讀許多相關書籍,以期貨來說,可能包含具故事性的《 股票作手回憶錄 》、《 海龜投資法則 》、《 金融怪傑 》系列,或以技術分析為主要內容的《 趨勢交易 》、《 史瓦格期貨技術分析 》等。然而無論哪一本,其內並沒有任何以台指期為例的交易說明,然讀者們卻將之中的交易法則運用於台灣市場內交易。MACD、KD、RSI 等指標甚至股票價值型投資法都非誕生於台灣這個島上,若在套用這類技術的同時卻否定共通穿透性的同時,豈不怪哉。不是沒有,是你還沒找到而已。

索羅斯:我不在乎對與錯,只在乎我對的時候能贏多少,錯的時候會輸多少。

穿透性的關鍵從來都非僅在於指標,而在多數人放置其後的部位配置與權益曲線管理。海龜法則一書曾提及該團隊以簡易的雙均線系統作為進出依據 ( ex. 20 & 55 ),然而若我們將任何一套參數組合放入市場,絕無法達成以不變動的參數組合交易所有指數及商品這樣一個境界,又為何海龜能做到?問題不在均線失效,也未必是時空轉換下的市場變化,而是海龜整套技術關鍵從來就不是這兩條無論是任何時間週期參數的均線,而是部位變化。書中詳盡的描述了關於部位進出後加減碼與停損系統:N、2N、1/2N 之運用。對於 N 值得取得公式明白地寫在的書中,卻少有人理解其運用原理,它到底意味著甚麼?雜訊、風險、機會、特徵,或是其他意義?以璞格而言,我們一路上對這個 N 值有著每一年都更深的體悟,其停損停利所引用的倍數也不僅是簡易的 0.5、1、2 隨機數字級距。海龜是一套非常高級的交易系統,甚至包含了良好的空險控管,值得每一位交易者思考多年。

若一套交易系統或邏輯無法普適性的用於許多商品,那麼意味它資料適性過高。資料適性所衍生的結果有兩種:其一是系統失效,其二則是權益曲線標準差幅度大。前者,市場持續維持於類似樣本特徵時系統可不斷獲利,然而市場一旦走出樣本空間,系統遍會崩潰,為必須期盼某一種特殊形態市場的系統。一個標準差過大的系統則直接影響到以績效標準差為分母的夏普值 ( Sharpe Ratio ),縱使系統具有獲利能力,但所冒的資本風險無法換取市場中合理報酬,便不為一個具有資金效益的模型。

穿透性非但不是一個神話,它是一個策略的基本,各種技術分析都可以普適性的運用於不同種類商品。其中包含方向判斷 ( 非價差策略 )、部位配置、權益曲線管理等環節。



《 本文由 PROG 璞格交易團隊提供 》

血腥星期五,道瓊慘遭屠殺暴跌530點

$
0
0
週六一大早就接到好幾個朋友來電,
詢問美國股市週五到底發生什麼事?
怎會大跌超過500多點?

「hey畢德,美股這樣跌,週一台股你預計開盤會開低多少?」
「台股會不會一路就到6字頭啊!我買的都是大型龍頭股,
怎麼也能虧這麼慘?XXX,我真的是一肚子火。」

手上空手的朋友則是這樣問:
「台股現在看樣子7500點隨時會到,可以進場撿便宜了嗎?」

上個星期,道瓊指數累計跌5.8%,
竟然創下2008年10月10日以來最大單週跌幅!




而S&P500指數創2011年9月份以來最大單週跌幅。
(2011年恰巧也是在8月發生單週大跌7.15%的紀錄
這次大跌還沒有當時猛烈。)

值得留意的是,2011年這根週K的大跌,
並沒有立刻就作出反彈行情,
而是拖到了10週左右的時間。

這邊要了解到
跌深確實會反彈,但是沒人能定義跌多少是跌深?
而資金控管就是關鍵!

如果你太快把銀彈都消耗掉,
你就沒辦法繼續買到便宜的好貨。

所以把資金分成8~10份去進場,
如果會作空的讀者,
當然這波行情應該也都賺得飽飽,
新興市場的反彈與政府的護盤息息相關。
假如過度追空,很容易被雙巴,
一空就彈,一停損又繼續破底。


所以解決方案就是:
每次空的部位都不要太多,有獲利再持續加碼空單。
如果沒有獲利,
一遇到反彈你只有一碼單也不會造成總部位太大的虧損。

美股遭血洗,世界股市也難逃跌勢

有世界的工廠之稱--中國,
經濟疲軟的信號也讓油價跌至新低,
並引發新興市場動盪。

通常原油期貨走勢也能視為經濟成長或衰敗的指標之一,
而原油跌到現在每桶40美元左右的位置,
也反映了中國需求走緩的事實。

而美股這三個月來的表現,
雖然在高檔整理了非常久的時間,
但是終究在第三季如過去幾年一般,
作出強力拉回的下跌行情。

誠如過去不斷強調的:
美國股市打噴嚏,全球股市重感冒。
下圖為三個月來美股與歐洲、新興市場、台股比較(可點圖放大)


SPY:S&P500指數,代表美國
VWO:新興市場指數ETF
EWT:台灣股市ETF
VGK:歐洲市場指數ETF

資本從新興市場流出目前已經加速,
從匯率就可以一窺究竟。
這段時間巴西、土耳其、俄羅斯、韓國、
以及台灣投資人最關心的人民幣。
貶值都相當的快,甚至有人形容成貨幣戰爭。

而新台幣匯率也貶值相當的快,
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從31.5貶值到32.6,跌幅相當的快速。
這當然與前陣子公布的GDP數據極差也有關係。

貨幣工具能用的就是降息與貶值,
如果不採取這些動作的話,
第四季的GDP很有可能繼續轉壞。
用快速的貶值拯救外銷產業,
一直都是政府常用的策略!

持有新台幣的讀者如果沒在年初分批買進美元的話,
這段貶值的時期你就沒賺到了。
而這波貶值目前難以估計。

恐慌指數升高,真的要崩盤了?

上週五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波動指數(VIX,俗稱恐慌指數),
單日上漲46.4%,收在28.03,
創2011年12月以來收盤新高。
這個指數只能用來解讀現在市場的情緒,
並不能當成預判後市的參考。

如果有在操作期權的朋友會知道,
像是最近連續長黑大跌,
那PUT的價格自然是水漲船高,
因為市場願意當賣方去承受風險的人減少,
而buy put(買進賣權)的人變多,
當然價格就高了。

call的價格也同樣會變高,原理一樣,
很多人預期短時間會有反彈行情,
所以buy call(買進買權)的人會增加。
這就是恐慌在蔓延的最好表徵。
下圖為VIX日線圖(可點圖放大)


本週的專欄文章相信會對各位有幫助,
由於FB的演算法改變,
如果一段時間(可能是一個月內或兩週內)沒有「分享或點讚」,
FB會自動讓你「看不到我們在粉絲團上的發言或文章。」
在臉書的機制中,
加權比重:分享>留言>按讚>點擊。

看完文章也請你們分享給更多朋友,
謝謝你們對畢德歐夫美股專欄的支持。
2011年8月的降評危機導致股市的大跌、2012年的財政懸崖也讓股市大跌,在兩週前的文章美股大贏家一書中有清楚提到,第三季是容易大跌的時期,目前修正如果讓你覺得很痛,那你一定漏看了之前的文章,再強調一次,9/30之後再挑好股票也不遲。寧願觀望也不要讓自己受傷,這是第三季的特性。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M型社會的得利者之一~麥當勞VS標榜健康的Chipotle
電信三雄定存股,台灣美國比一比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在你認識財富之前,可以先試著學會認識自己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48]

$
0
0

成交量是指在某一時段內具體的交易數量。市場成交量的變化反映了資金進出市場的情況,成交量是判斷市場走勢的重要指標,一般情況下,成交量大且價格上漲的股票,趨勢向好。成交量持續低迷時,一般出現在熊市或股票整理階段,市場交易不活躍。成交量是判斷股票走勢的重要依據,對分析主力行為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投資者對成交量異常波動的股票應當密切關註,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瞭多空雙方對市場某一時刻的技術形態最終的認同程度,因此市場上有“量是價的先行,先見天量後見天價,地量之後有地價”之說。不過也不能把成交量的作用簡單化、絕對化,因此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量雖是價的先行,但並不意味著成交量決定一切,一般而言向上突破頸線位、強壓力位需要放量攻擊,即上漲要有成交量的配合;但向下破位或下行時卻不需要成交量的配合,無量下跌天天跌,直至再次放量,顯示出有新資金入市搶反彈或抄底為止。價漲量增,價跌量縮稱為量價配合,否則為量價不配合。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43]中介紹了"STOCKS & COMMODITIES"雜誌作者Vitali Apirine的文章 “The Slow Relative Strength Index” ,本篇介紹他的新作 “The Slow Volume Strength Index”,這個指標 SVSI 運用了價格,成交量以及RSI的計算方式來評估買賣壓力的強弱,我們一起來將之作台指期的測試


{系統參數與變數}
input:EntryType(1),ExitType(2);
inputs:NBarL(10),NBarS(26),TradeProfit(0.03),TradeStopLoss(0.04),ATRs_L(12.7),ATRs_S(4.6);
vars: IsBalanceDay(False),MP(0),PF(0),PL(0);

inputs:EMALength(6),SmoothLength(14),BackL(3),BackS(3),HB(70),LB(30),HighBar(5),LowBar(5) ;
variables:EMAValue(0),PosVolume(0),NegVolume(0),AvgPosVol(0),AvgNegVol(0),SVS(0),SVSI(0),MyVolume(0) ;

MP = MarketPosition ;
if DAYofMonth(Date) > 14 and DAYofMonth(Date) < 22 and DAYofWeek(Date)= 3
then isBalanceDay = True else isBalanceDay = False ;
PF = AvgPrice*TradeProfit ;
PL = AvgPrice*TradeStopLoss ;

{不同時間架構的成交量取得}
if DataCompression >= 2 then MyVolume = Volume else MyVolume = Ticks ;

{ 計算參考 EMA 均線}
EMAValue = XAverage( Close, EMALength ) ;

{ 收盤價大於參考均線,累計正成交量,負成交量歸零}
if Close > EMAValue then begin
PosVolume = MyVolume ;
NegVolume = 0 ;
{ 收盤價小於參考均線,累計負成交量,正成交量歸零}
end else if Close < EMAValue then begin  PosVolume = 0 ; NegVolume = MyVolume ; end else begin  
{ 收盤價等於參考均線,正負成交量歸零}
PosVolume = 0 ;
NegVolume = 0 ;
end ;

if CurrentBar = 1 then begin
AvgPosVol = Average( PosVolume, SmoothLength ) ;
AvgNegVol = Average( NegVolume, SmoothLength ) ;
end else if CurrentBar > 1 then begin

{將正負成交量分別作平滑化}
AvgPosVol = ( ( AvgPosVol * 13 ) + PosVolume ) / 14 ;
AvgNegVol = ( ( AvgNegVol * 13 ) + NegVolume ) / 14 ;
end ;

{計算正負成交量比值}
SVS = iff( AvgNegVol <> 0, AvgPosVol / AvgNegVol, 100 ) ;

if SVS <> 0 then SVSI = 100 - ( 100 / ( 1 + SVS ) ) ;

{ 以超買超賣線作進場參考}
if EntryType = 1 then Begin
if MP <> 1 and SVSI > HB then buy next bar Highest(High,HighBar) stop;
if MP <> -1 and SVSI < LB then Sell next bar Lowest(Low,LowBar) stop;
end;

{ 將指標作時間位移的比較當成進場參考}
if EntryType = 2 then Begin
if MP <> 1 and SVSI Cross over SVSI[BackL] then buy next bar Highest(High,HighBar) stop;
if MP <> -1 and SVSI Cross under SVSI[BackS] then Sell next bar Lowest(Low,LowBar) stop;
end;

{ 將指標與其均線交叉當成進場參考}
if EntryType = 3 then Begin
if MP <> 1 and SVSI Cross over Average(SVSI,BackL) then buy next bar Highest(High,HighBar) stop;
if MP <> -1 and SVSI Cross under Average(SVSI,BackS) then Sell next bar Lowest(Low,LowBar) stop;
end;

{出場策略}
if ExitType = 1 then SetStopLoss(PL * BigPointValue) ;

if ExitType = 2 then Begin
SetStopLoss(PL * BigPointValue) ;
setProfitTarget(PF * BigPointValue) ;
end;

if ExitType = 3 then Begin
if MP > 0 and BarsSinceEntry = NBarL then ExitLong next bar at Market ;
if MP < 0 and BarsSinceEntry = NBarS then ExitShort next bar at Market ;
end;

if ExitType = 4 then Begin
SetStopLoss(PL * BigPointValue) ;
setProfitTarget(PF * BigPointValue) ;
if MP > 0 and BarsSinceEntry = NBarL then {Sell } ExitLong next bar at Market ;
if MP < 0 and BarsSinceEntry = NBarS then {Buy} ExitShort next bar at Market ;
end;

if IsBalanceDay or date = 1150224 then setExitonClose ;

進場方式3 - 台指期 30 min K 多空留倉 交易週期 2005/3/1~ 2015/2/28 交易成本 1200

進場方式 2 - 台指期 60 min K 多空留倉 交易週期 2005/3/1~ 2015/2/28 交易成本 1200

相同的指標從不同角度作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在開發策略的過程中,找到一些新的契機。


Viewing all 135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