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幣圖誌Bituzi - 挑戰市場規則
Viewing all 135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從電影「華爾街之狼」及「KANO」思考你的熱情原動力

$
0
0

紅色子房語錄:美式金錢主義,日式榮譽主義,你適合哪一種?。

最近房市很悶。

幾天前某家壽險不動產部門高層一票人馬到公司來拜訪交流,彼此交換對房市的意見。結論是即使有百億銀彈,在金管會緊箍咒下仍然找不到東西投資,只好想辦法以「自用」為依歸。會談中大家聽到另外一家壽險公司不動產部門裁員三分之二的消息,都覺得膽戰心驚,今年工作可能會很難做。

房市從過年後就一直很亂:房仲、建商頻買媒體講多頭,學者、名嘴頻笑媒體談空頭。

於是,買方賣方大家都「撐」在那裏,不肯鬆手。房地產相關業者都很悶。

也許偶爾放下工作,看看電影是不錯的選擇。

紅色子房建議讀者可以看看「華爾街之狼」與「KANO」兩部電影,去重新思考引領你工作熱血的本質是什麼?該適合怎樣成功之路?

簡單來說,「華爾街之狼」表達一種「美式成功法」,以赤裸裸的「金錢」、「性」、「奢華體驗」去描述一個金融鬼才快速成功的故事。

回過頭來,「KANO」則表達一種「日式成功法」,用榮譽、奮鬥、合作,敘述如何改造南台灣的棒球隊晉級日本甲子園大賽,獲得「英雄戰場天下嘉農」美名。

「美式成功法」與「日式成功法」都有一個共通的起點:就是「不斷練習與相信自己」

「華爾街之狼」男主角Jordan Belfort,創業後要求新人穿著得像個成功人士,學習在電話上說話像個老練的股票經紀人,一切都從「喬裝」開始。慢慢的,大家也就「越做越像」,快速抓到成交的竅門。

「KANO」的野球教練近藤兵太郎要求從沒有贏過球的嘉農棒球隊,每天喊著『甲子園!甲子園!』繞嘉義市區跑,隊員漸漸覺得「好像甲子園在我家旁邊,走路就可以到。」,並藉由一次次的比賽慢慢建立出贏球的自信。

有了自信,接著就是循著熱情去努力追求成功了。兩部電影其實代表兩條路線:

A- 金錢路線:「華爾街之狼」裡面的經典台詞:「我要你們現在就出去花錢!」,主角公司核心價值就是要「把握現在」、「盡可能賺更多錢」以及「與同事比看誰能花更多錢,誰能過更瘋狂、更奢華的生活。」

B- 榮譽路線:「KANO」裡面幾個經典台詞:「不想輸的話,就想辦法贏阿!」;「輸的人有什麼資格哭!」;「前進甲子園,為台灣農民爭口氣!」已經表達清楚,各位就進電影院好好體會吧。

讀者們在職場上,對哪一種鼓舞會比較買單呢?

過年後的幾個月是轉職潮,有不少晚輩都私下跟紅色子房請教轉職相關建議。我通常只問一個問題:「你上班的熱情在哪裡?」

很多人的工作快樂只剩「下班乾杯博感情,上班團購小確幸」。

工作以外,大家也都會埋怨這個社會,房價太高,薪水凍漲,覺得政府虧欠人民太多,老闆虧欠員工太多,但只有少數人會選擇改變。

思考你的熱情來源,再思考怎樣的工作發展平台與目標,才能帶給你想要的成功。

找出你的熱情原動力,自己的人生,就是一部熱血的電影。

 

把錢從左手換到右手~高配息的迷失

$
0
0

上禮拜,阿翔打了通電話給我,
問說最近台股有賺到一些錢,
想說獲利了結,轉往別的商品投資...

阿翔興奮的語氣說:
「畢大,我是不是可以買一些基金來放呢?
很多高配息的基金都讓人很心動。」

阿翔是個還沒滿30歲的年輕人,
平常就是個在股市中找尋聖杯的人,
最近一個月來台股受到美股大漲的激勵,
蠻多股票都有行情發動,短短幾個月賺到了一些股票錢,
當然會想要獲利了結,這是多數人的正常反應。

畢德歐夫疑惑的回答:
「你真的知道什麼是高配息基金嗎?」

阿翔很篤定的說:
「我當然知道高配息的意思啊!
台股當中也有一堆高股息殖利率的股票,
以為我沒投資過嗎?
像我最近看的XX高配息基金,
還強調是每個月都會配發股息,
感覺就很好。」



「現在這個年頭,薪水要調漲不容易,
每個月看到存摺都有股息進來,
感覺實在很踏實,超棒!」

我皺著眉頭緩緩的告訴阿翔:
「那你知道,你的配息有可能自來自你的本金嗎?
也就是說你可能把錢從左手換到右手而已,你真的有好好研究嗎?」

阿翔吃驚的聲音從電話的那頭傳來:
「真的嗎?那不就只是把錢左手換到右手?」

左手換右手,右手換左手

是的,如果大家有注意看到,
就會發現很多基金的廣告,
不管是電視、公車上、捷運上,
各式各樣基金的銷售訊息非常的多,
尤其是這幾年來台股很夯的一個名詞,
叫做「高殖利率股」,
在流行了這麼多年之後,
基金業大老闆們也順勢抓住消費者胃口,
從高配息基金,慢慢還加重口味,
變成月配息,甚至「週配息」

別懷疑,真的就是有週配息,
每個星期你去銀行刷本子都有利息進帳,
感覺如何?似乎是不錯。
但是當你賣掉基金的時候才會發現,
原來你可能拿不回你的本金....

配息基金中就標示了「配息可能涉及本金的警語」,
然而投資人似乎只看到了漂亮的配息率,
卻忽略了這句警告標語的重要性。
這種配息基金並非是穩賺不賠的,
像在金融海嘯期間,
許多強調高配息的債券型基金,
當時淨值跌幅3成到6成不等

這時候市場投資人才驚覺,
原來財富累積的過程中,
本金被手續費吃掉一大塊了。
是的,手續費用高的嚇人,
你不如自己在美股帳戶中買進基金。

如果投資人自己不多作點功課,
那被賺走這高昂的手續費用,
也無話可說,不是嗎?

自從這些強調高配息基金的大老闆們,
募資效果良好,貢獻龐大的手續費利潤後,
於是這些高配息基金就越來越多,
我想未來說不定會出現「日配息」的商品,
「天天配息給你,讓你天天都開心。」
這樣的廣告標語,出現也不意外。

理財的路上,有太多的陷阱等著你

如果認為把錢丟給別人,
就什麼都不必管,不必問,
這樣一週又一週的領高股息,
那這個社會也不必有這麼多人天天努力工作,
或者挽起袖子來創業打拼。

所謂的高股息基金,通常是債券型基金,
尤其是所謂的高收益債,才有可能配發高配息。

什麼是高收益債呢?
就是營運狀況較差的公司,需要借錢繼續發展經營,
所以發行比較高利率的債券來吸引買家購買,
而基金經理人就是將基金投資人的錢,
選取「較為穩當的高收益債」去作持有買進的動作。

當然,高收益債跟一般公債是不一樣的評等,
自然高風險高報酬...

如果你買進的是公債類型的基金,報酬率不會很高,
跟銀行定存不會差別太大。
(有些國家的公債會比定存高一些)

也因此這些債信不佳的公司所發行的債券,
價格的連動還是跟景氣有很大的關聯,
一般來說債券價格跟利率成反向關係,
但是高收益債卻是跟大環境景氣比較有關
說直接一點,
如果這些公司不幸倒了,
他們要怎麼支付利息給你?

所以也有許多的基金投資人,
喜歡把這類基金低買高賣,當作股票來操作。

海外帳戶直接買進最乾脆

美國市場有很多的大型企業,
也有許多的基金可以直接購買,
手續費都非常低廉,甚至免費。
來看看以下這兩檔高收益債基金,

PIMCO高收益基金 PHK月線圖


iShares 安碩高收益基金 HYG月線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08年09年當時,
基金價格跌的非常嚴重,
完全沒有發揮債券比股票穩定這項特質。

呼應前面所說的,高收益債跟景氣息息相關,
反而「有點像是股票」...

當你想要月月配息,週週配息的時候,
應該可以想一下畢德歐夫這篇文章...

祝各位新的一週,
身體健康,工作順心。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好朋友。
謝謝。
沒有什麼是穩賺不賠的,就算是月月配息的基金,照樣可以讓你年報酬-30%,絕對不要花在手續費上太多錢,因為省掉交易成本往往就是獲利的關鍵。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黃金傳說:是不朽傳奇還是歷史名詞?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必轉)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100元美金買20間房屋還有找的城市---底特律

如何使用壓力指標來做配對交易?

$
0
0

大家都知道,套利交易是一種較為穩定而且風險較小的交易策略,而且套利交易是一種相對價格套利的配對交易。如果你確定兩種相關的股票只有在短時間的走勢會偏向發散的話,這意味在大部分的時間內走勢是會收斂的,所以要買比較弱的股票,賣出比較強的股票。所謂走勢收斂是指兩種商品的價格走勢會比較接近,也就是相關係數比較大。而發散是指兩種商品價格走勢會往反方向走,價格走勢的相關係數會偏低。所以最簡單的配對套利交易就是找兩種相關性高的商品,在價格偏向發散的時候,去買弱的一方,空強的一方,期望這兩種商品會走向收斂,弱的會轉強,強的會轉弱,如此來賺取價差。

套利交易的風險與難處


但是這種交易就一定沒有風險嗎?當然還是有的,有注意到嗎?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這種交易方式是無風險套利,上面介紹的交易方式是一種「賭」價差會收斂的交易,為什麼說是「賭」呢?那是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進場交易後,兩種商品經過多久後走勢才會收斂,或是否一定會收斂?因為你無法百分之百確定,只是經由過去的經驗觀察到,有很高的機率走勢會收斂,所以你還是在賭博。當然還有其他風險極低的套利交易,不過不再本篇文章的討論範疇內。
不過做配對交易還是有以下的難題存在:
1. 配對交易通常是一買一賣,但是在賣的那一隻腳,並不是讓你想賣就一定可以賣。比如說:你要融券賣出時,遇到融券回補時,沒有股票可以賣,就少了一隻腳,所以就沒辦法做配對交易了。
2. 雖然兩支股票或是股票跟指數的相關性非常的高,幾乎保證配對交易一定會成功,但是扣掉成本後,利潤卻少得可憐。
3. 或是市場上太多相同的對手做一樣的套利交易,也會壓縮了套利交易的獲利空間。
4. 還有一種情況是,像政府基金進場操盤,只能做多股票,無法放空股票,頂多可以把手上的持股賣掉而已,如此的特殊帳戶。
越容易做的套利交易,獲利空間都很小,一出現就馬上會被市場上的交易者搜尋到,瞬間可能就消失了。所以必須建立自己的觀察模式,去找出各種的套利機會才是。



考夫曼的壓力指標


今天要介紹一位有名的大師-考夫曼,他所創造的壓力指標。其實壓力指標是經由隨機指標組合而成的指標。基本上會使用到個股(Stock)與大盤指數(Index)來計算。使用此方法,你會知道相對於大盤來說,此個股是否超賣還是超買。接下來就來說明該如何計算出N日的壓力指標。首先,先算出個股與指數的N日隨機指標。再來把個股與指數的隨機指標相減後,再把相差值算一次隨機指標。很複雜嗎?獵人把算法附給大家,如下所示:



如果算出來的D值偏高,就表示股票超買了;算出來的D值偏低,就表示股票超賣了。基本上作者設定了90與10兩個觀察門檻,如果你把門檻設定的越近,比如說80與20,這樣你的交易次數就會增加,但是獲利不一定會增加就是了。所以交易次數多寡與獲利大小中間的平衡就看你怎麼取捨了。



那考夫曼是怎麼使用這個壓力指標呢?簡單來說,當你使用壓力指標來做傳統的套利交易時,當壓力指標低於10的時候,你可以買個股,然後賣指數。因為這時候個股相對於指數已經超賣了,所以有可能會收斂往上。相反的,當壓力指標達到90的時候,表示個股相對於指數已經超買了,這時候就要賣出股票,然後同時買進指數。如果當壓力指數跑回50的時候,就表示個股與指數已經回到正常的相對位置了,這時候你就可以考慮出場了。

當然,這是作者所提供的簡單判斷方式,大家也可以自己去觀察看看有沒有其他規律,或是再加入其他的指標一起來做判斷。希望這星期的文章可以帶給大家不同的想法,也希望這星期的分享大家會喜歡。


簡單的配對套利交易就是找兩種相關性高的商品,在價格偏向發散的時候,去買弱的一方,空強的一方,期望這兩種商品會走向收斂,弱的會轉強,強的會轉弱,如此來賺取價差。

交易三角錐貳部曲 - 籌碼 - 拆解主勢者的佈局地圖

$
0
0


股價的漲跌與股票是握在誰手裡有很大的關係,當行情進入橫向組合整理的時候,
是有人靜悄悄地在收貨呢?還是散戶持續地你丟我撿?這支股票裡面有沒有大人?
當資金在追逐股票的時候,資金來源能否延綿不絕?持大倉位的投資人是否堅持?
這些與漲跌深度相關的內容,都可以在籌碼的領域中,找到理性、可量化的證據。

籌碼基礎

若能瞭解籌碼談的是股票握在誰的手裡,自然理解為何券商分點這份資料異常珍貴,
自從證交所、櫃買中心公開這份資訊,經歷時間,券商分點逐步奠定籌碼霸主地位,
由於資券餘額、主力進出、申報轉讓、三大法人的相關資訊,網路上已有許多探討,
本篇將直接進入最重要的券商分點作探討。

文前閱讀:主力進出籌碼戰 – 股票族不可忽略的關鍵(內有重要資訊連結)
上面這篇是狼打寫於2012.06.13,也就是18個月前的文章,但資訊普及速度很慢,
直到現在隨便找個有作投資的人問,還是會對政府有公佈這份資料感到新奇有趣,
這份資料的內涵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但可以經由簡單舉例讓大家感受一下。

三陽(2206)@20130822日線圖


如果回到時空當下,可以看到這支股已經整理相當長的時間,正要準備脫離整理,
定位整理的時間從2013.02.26 ~ 2013.08.22,查詢該股的券商分點累積資料,
可以得到下面這個結果:


重點是在累積買超的前幾名,可以看到單一分點第一金-中壢累積買進29,237張,
永豐金-南投買進14,358張,大眾-大安買進12,047張,自然人分點買進超過萬張,
這已經夠引人遐想了,現在是三個自然人分點,累積投入超過十億在一支股票上,
而三陽(2206)的資本額約90億,2013.08.22的成交量已經萎縮到只剩下894張,
如果這不是鎖碼,那甚麼才是鎖碼?事實上,這還真不是鎖碼,請看這則新聞:

2013-12-10 16:05 三陽經營權之爭戰火再起!市場派號召小股東政院前抗議
三陽(2206-TW)公司派和市場派的經營權之爭戰火再起,三陽即將於明(2014)年進行董監事改選,市場預期屆時兩派人馬將上演搶經營權大戲,而今(10)日市場派已先行出手,號召小股東於上午騎乘58台三陽機車集結至行政院前,抗議向商業司申請股東臨時會遲遲沒有回音。

原來是比鎖碼炒作更兇悍,要搶經營權了,即使是今日才剛踏入台北股市的投資人,
看到前述券商分點的資料,也知道風雨欲來,只是答案揭曉,戰爭的等級比預期高,
這已經不是牛跟熊的對決,而是市場派與公司派的鬥法了!

資金正在追逐股票,散戶需要這份資訊,有時候,公司派也會很需要這份資訊。

資訊工具

券商分點這份資料相當龐大,未經整理的原始資料是很難從中看到甚麼端倪的,
由於資料本身的含金量相當高,經過一連串的開發,順利完成自己的資料庫建置,
當資料在自己的手上,要呈現甚麼資料?用甚麼方式呈現?都能自行打造。

長園科(8038)@20140221日線圖


長園科(8038)從2014.01.09 ~ 2014.02.21累積買超資料
代碼分點名稱買進張數買進成本賣出張數賣出成本淨買超
126Q宏遠-高雄25287.223790.38215
9182群益金鼎經紀14083.73789.43133
5383第一金-高雄13488.68892.01126
9211凱基-台南11592.291091.43105
918A群益金鼎-中壢7687.04389.2773
989Z元大-小港8584.221489.5171
5266大慶-中壢6986.59285.2067
9183群益金鼎-高雄9391.413389.5460
1165日盛-板橋6092.51492.2856
1590花旗環球5185.0900.0051
9207凱基-永和5189.69087.2951
592B元富-永和10094.285294.1048
981r元大-屏南5590.64787.3148
9187群益金鼎-彰化7790.113488.5843
888A國泰-館前6687.812688.7840

但經過簡單累計整理後,從原始資料還可以取得這段時間該分點的建倉成本,
當然成本資料是參考就好,因為同分點也有可能有多帳戶在操作同支股,
重點想表達如果能夠握有資料,那變化就能操之在己,譬如想查最活躍的排序,
可以將買超與賣超合計來排序,這時候就能看到許多在該股隔日沖很活躍的分點,
這些分點因為持倉時間短,用長時間累積資料生成報表將會失去這部分資訊。

倘若投資人未能自行建置資料庫,目前市場上有整理券商分點的網路資源有很多,
其中最推的是理財寶的籌碼K線,在籌碼基礎段落精美的圖,就是擷取自理財寶,
將資料整理成圖表,直觀度絕對大為提升,有興趣的投資朋友可以自行涉獵。

善良與堅持

單刀直入使用籌碼資料能產生利潤的前提假設是:該股的主勢者善良而且堅持,
可惜這兩個特質在目前已知的瞭解中,只能用難能可貴來形容,可遇而不可求。

所謂「善良」指的是投資人看到的券商分點累積資料都是真的,在實務操作領域,
主勢者有可能進行對敲造量的動作,相對於清淡股,投資人對有量的比較有興趣,
可惜有些量也不是真正的量,只是主勢者耗損手續費營造出來的假象而已,
這個假象對券商分點資料的影響是,當日會看到單一分點大量買入,但同時間,
有另一大分點大量賣出,或是多個分點多量賣出,這都會誤導投資人的思緒。

主勢者也可藉由「匯撥」的制度,在單一戶頭累積大量的買超,匯到其它戶頭出貨,
如果只有緊盯單一戶頭,以為主勢者還沒落跑,盲目堅持,不曉得早已人去樓空,
結果當然是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只要能更熟悉制度,許多不合理,其實都很合理。

所謂「堅持」指的是股價影響者能持之以恆的收貨,如同前面那張三陽的歷史資料,
股價影響者收貨時間超過半年,這段時間內,堅持著上沖下洗把市場的浮額洗出來,
這需要對長遠發展存在多大的期待,才願意耗用這麼長的時間把投資人的耐性磨光?

隨勢者面對主勢者的堅持是喜憂參半,喜的是主勢者持續有在收貨,行情有希望,
憂的是主勢者到底還要再收多久才會願意發動行情?耐性隨著時間點滴在流逝,
實務操作如果只看到分點累積大量籌碼就切入,最後可能還是熬不過發動前的甩轎。

如果從「善良」、「堅持」這兩個面向觀察市場,三大法人倒是挺符合這特質的,
畢竟對敲影響股價的行為是違反證交法的,自然人可以東躲西藏,想辦法不被抓到,
法人通常就沒有這麼天真,那麼多人盯著,作甚麼大小事都要錄音、建檔存證,
即使想影響股價,也不需要這麼粗糙的手法,他們有更多合法、平安、有效的解法。

「匯撥」就更不用說了,三大法人累積的存量幾乎是公開的,匯撥出貨不是選項,
這也是為甚麼市場會關注三大法人動向,因為他們資金多,有能力影響股價,
出貨又沒辦法像傳統主力有那麼多方法,只是以前只能知道某支股票外資買很多,
現在藉由券商分點的資料,可以指出是哪家外資買很多,可以盯的更精確。



世界先進(5347)@20131213日線圖

如果在圖上定位的大陰往左邊查整理過程的券商分點累積資料,可以得到結果:

世界先進(5347)從2013.04.16 ~ 2013.12.13累積買超資料


可以看到香港上海匯豐、瑞士信貸、台灣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港商麥格理、
花旗環球,這麼多家外資在這支股票上面累積大量持倉,而大陰成交量僅14,780張,
前述六家外資中,僅有瑞士信貸調節502張,這個結果顯示籌碼並沒有鬆動,
既然沒有鬆動,行情當然還是有所期待,現在來看,大陰高確實已經不是高。

警覺性

既然善良與堅持的主勢者可遇不可求,警覺性務必非常提高,來看下面這個例:

F-東科(5225)@20140108日線圖


F-東科(5225)從2013.07.12 ~ 2014.01.08券商分點資料(擷自理財寶)

(點擊可放大)

從這份券商分點資料可以看到,日盛-南京在這段時間累積相當大量的買超,
注意這個過程並非都是大量的買或小量的買賣,相反曾在2013.11.27賣超1,367張,
通常收貨過程的成交量都挺清淡,所以需要時間,沒想到才剛有高就開始在出脫,
這不禁想請問,說好的「堅持」呢?

再觀察圖上定位的2013.11.19,這是這段時間最大量的進貨日,來看當日的明細:

F-東科(5225)@201311119成交明細-01


F-東科(5225)@201311119成交明細-02


雖然當日是該分點的最大進貨日,但仔細評估上面圖列的兩張成交明細,
可以發現超過兩百張的成交單出現頻率相當詭異,在當日十二點前才成交約500張,
發生一筆約先前成交量四成的成交單,然後再一筆成交快三百張,價位卻幾乎沒變,
這兩張成交明細還只是片段,有興趣可以打開當日的流程,細細品味這天的戰果,
在有趣之餘想傳達的重點是,說好的「善良」呢?

當「堅持」與「善良」都沒辦法相信的時候,券商分點資料要換個角度思考,
有人在這支股裡頭攪和是肯定的,只要有人攪和,正常是想將價位朝漲邊炒,
可惜主勢者沒有打算長期抗戰,所以行情很可能是短暫的煙火,續航力不足,
不用太相信分點的累積,主勢者不跑是他家的事,該跑肯定要跑的比誰快。

後來的行情如同期待,從2014.01.09漲至2014.01.13,滿足前段幅度作結束,
賣壓於流程間湧現,接著四日跌至起漲,如果沒有前述推理,獲利只是過眼雲煙,
相反如果有籌碼資料作佐證,自然能在目標滿足以上尋求優雅的退場點位,
主勢者是否已經落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場成功的戰役,利潤有留下來。

買賣交易最令人著迷的就是推理得到印證,結果能從這些蛛絲馬跡中累積利潤,
無論參與行情周期的長、中、短,只要俱備有憑據的推理,經驗自然能從經歷累積,
而籌碼資料對於投資人初窺漲跌奧秘有很大的幫助,惟盡信籌碼不如沒有籌碼,
回歸買賣源點推理漲跌,輔以籌碼資料,操作成效自然能夠快速躍進。

講座有感:台上與台下(附3/7新竹免費講座資訊)

$
0
0

在幣圖誌發表文章三年多,金湯尼慢慢多了幾個不同的身份
從單純的交易者到專欄作家,這幾年也常出現在券商雜誌所舉辦的講座
多了一個台上講師的身份,這是一個全然不同領域的專業
我也常在電腦前看著主辦單位錄製的影音檔,思考著要如何調整
才能讓台下的聽眾更能吸收與獲得
進步的過程都需要靠不斷的練習累積經驗,每一門學問都亦然

進入交易市場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學習的方式有看書找資料自學
也有人偏愛上課聽講座的方式,畢竟親臨現場,很多內容印象會更深刻
金湯尼也跟許多人一樣,剛進入市場時曾遍尋名師
希望多方學習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操作方式
目前仍有持續在學習除了期貨操作之外不同商品的操作方式
一直到現在上台分享自己熟悉的領域,要面對台下的群眾
這中間的過程實在是感觸良多
以下用較為詼諧的方式,還跟各位讀者聊聊這當中的所見所聞
也希望其中的心得能給大家一些不同的想法

台上一分鐘



叫賣型的老師
特地報名並且願意花時間到現場學習
總是希望能學到點東西回家,但是一堂課兩個小時下來
有一個半小時都在推銷產品,照著指標做一定大賺
反而邏輯交待不清,不斷的渲染商品有多神奇,用過的都大賺
來到這樣的場子想必感受不會太好,懷疑的心情中又帶一點心癢癢
想說是否真的那麼神奇
不論操作的商品是甚麼,
並沒有一種指標或是工具能直接全破,不管甚麼商品甚麼行情都可以賺到錢
讓你只要買回家照著做就可以家財萬貫
金湯尼進入市場到現在一直沒有改變過這種想法,但也不排斥付費
沒有一種東西是必勝的,有好的工具輔助的確能讓勝率提升
前提是你要對指標工具很了解,清楚明白他的運算邏輯與實際的使用情況
順風和逆風時會碰到的問題,與如何去面對不同盤勢產生的影響
若是碰上不合理的高價位軟體,又不斷的渲染大賺錢翻好幾倍的績效
對前因後果又交待不明像在賣黑盒子,更是要特別小心



理論型的老師
有的講師在業界或是學界可能有很高的成就
但是對於「如何讓台下參與者學習到最多」這件事情的掌握度不高
學習的重點可以是進出場的模式、資金控管、基本觀念、心理層面這些面向
但是理論派的講師很容易讓人察覺實務交易經驗並不豐富
所以只能把坊間書中就可以找到的基本理論拿出來拖台錢
金湯尼碰到最誇張的是好不容易撐完講解KD指標的數理含意之後
竟然開始介紹KD指標創始人的生平與背景故事
雖然有增廣見聞的效用,但對實際的操作意義真的不大
每位講師的台風不同,除了自身的交易實力外
能讓參與者有些啟發、有條理、準確的傳達訊息和內容讓人不致於睡著
也是一個好的講師該具備的
市場上的有趣現象:會操的人不會講(或是不願意講)、會講的人沒在操



老師型的老師
這邊指的老師就是報明牌的投顧老師的概念
講座時間兩個小時,中間不斷的在報明牌預測行情
不斷的在回顧之前進出場的豐功偉業,怎麼進怎麼出的判斷邏輯卻含糊帶過
整個演講內容的重心都圍繞在「老師很準」這件事情上
言談之中又一直暗示老師跟某大戶某主力某金主走得很近
跟老師的絕對讓你上天堂
金湯尼個人很討厭把行情講的很篤定的表達方式
因為這樣很容易讓台下的人明天開盤就押身家
走勢歸走勢,資金的分配和紀律才是最後輸贏的關鍵點所在
法規上對於行情公開的預測也有相關的規範
預測行情這件事沒有人敢說自己不會錯
重點還是怎樣產生這樣的判斷,切入的主軸是甚麼
「現在大盤就是強多,有大人在照顧,買進就對了!」
這種說法比較起
「目前的技術面OOXX、再加上期現貨的籌碼面的判斷OOXX、
大盤的結構內容又透露出甚麼訊息,所以判斷目前多方佔優勢,
短線的支撐防守點在OOXX,關鍵的多空轉換點在OOXX,
量能呈現OOXX的狀況可以先退場,
由甚麼現象可以研判目前市場大單還沒撤退,單子可以抱長」
後者會來的比較有條理,且讓參與者可以從中學習到觀盤的重點所在
這邊聊一個題外話
有一次金湯尼的講座旁剛好是某知名投顧所舉辦的講座
我偷偷站在門邊觀察了很久
參與者清一色都是上了年紀的長輩
可能在資訊獲取的能力或是學習的能力上都有難處
所以希望可以藉由老師的照顧來在市場上多賺點錢
市場上的錢人人都想賺,但金湯尼還是覺得藉由學習再進入實戰交易
長時間累積的經驗和實力才是有價值的
學習是永遠不嫌晚的



工商時間

這邊最後打個小廣告,在本週五3/7
金湯尼和畢德歐夫受邀新竹的券商,將在晚間六點半舉辦一場免費講座
與各位讀者面對面分享交易的心得,時間允許的朋友歡迎你們前來
我們會盡力讓參與者有一個滿載而歸不浪費時間的精采夜晚
報名請點我

金湯尼分享內容:
簡易盤勢分類判讀
當沖盤面重點現象解析
多空強弱掌握:冰火能量圖

選擇權賣方的利害得失!蜂蜜還是毒藥?

$
0
0

牧清華開始投資交易以來,邁入十個年頭。一路跌跌撞撞,始終虛心學習,從股票開始,做到期貨,再接觸到選擇權。最後定情於期貨與選擇權的交易。對牧清華來說,真的是愛上了這遊戲,很迷,...

非 常 的 著 迷 !

還記得以前研究所指導教授說過的話:『做研究就是要著迷! 當你洗澡、吃飯、嗯嗯的時候都在想問題,做研究就成功一半了。』

關於交易選擇權,最常聽到的就是『我終於找到交易聖盃了! 我做選擇權賣方。』

我們看下面這則畢德歐夫在幣圖誌官方FB的發文。




不只這樣,近年來最著名的例子,當屬2011年八月股災時,前統一證劵總裁慘賠六億的故事。

這兩個例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都作了選擇權賣方。只不過一個是小人物應徵工作,自以為發現了聖盃;另一個是金融界的大哥級人物,連賺了七年卻一次賠光還倒貼。

牧清華也曾經有過這種時期,自以為發現交易的聖盃 。究竟選擇權賣方有何種魔力?讓人誤以為自己是賭神?

如果每次都讓你小贏..小贏...又小贏,你很難不以為自己是賭神!?

原來,選擇權賣方賺的就是時間價值,而時間不斷的在流逝,時間價值也不斷的在減少。所以作賣方,即使有時看錯方向,仍然有機會獲利。

簡單的說,選擇權賣方,勝率高,但每次都小賺。若是風險控制不好,卻容易大賠!如下圖所示:


選擇權買方恰好跟賣方相反,總是在損失時間價值。所以買方勝率低,但風險有限。一旦遇到大行情,還有可能大大獲利 。(許多人喜歡說"獲利無限",若是真出現過"獲利無限"的例子,牧清華也不會在這裡寫文章,畢竟巴菲特也沒有"獲利無限"的經驗。)

作買方,看錯方向一定賠,看對方向還不一定賺。這麼虧本的交易,投資人圖的就是遇到一次那個"以為獲利無限"的可能。


既然作賣方這麼迷人,做錯還不一定賠,那要怎麼賣?賣Call還是賣Put呢? 方向怎麼看?

最多人以為的聖盃 -- 賣出價外買權(Call)與價外賣權 (Put)

如下圖,2014年2月21號的報價,當時大盤指數在8500點附近(價平),賣出8500以上的Call,同時賣出8500以下的Put,我們稱這樣的交易為賣出勒式。



若是到結算前,依然在8500點附近,則賣出的價外Call和價外Put,將全數歸零。

換句話說,隨著結算日期的逼近,賣出價外選擇權的利潤正一點一滴流入你的口袋。

我們先假設約兩萬元的保證金可以賣出一口價外選擇權。依此計算,8300Put@19.5的利潤約5% (19.5*50/20000),就算是8000點,都有1%的利潤。注意到,這只是一個月不到的報酬率。

這麼好賺! 這真的是交易聖盃嗎?

我們用賣出8800Call@18和賣出8300Put@19.5來看,其損益圖型如下圖。

只要指數結算在8300~8500之間,則可獲得最大利潤(18+19.5=37.5點,約1875元)。但若漲過8837.5點或跌破8262.5點,則開始損失。

我們可以想像上圖藍色的損益線,就像鍋蓋一樣,只要蓋住目前大盤指數的位置,就可隨著時間的流逝,坐擁利潤入袋!



蜂蜜還是毒藥? 賣方的槓桿計算

上面曾經提到,賣出一口選擇權,約須20000元保證金,這是很粗略的估計。正確算法請參考公式。(有機會我們日後文章再作說明,雖然牧清華認為熟悉選擇權賣方保證金的公式一點都不重要。)

假設你有100萬的資金,做選擇權賣方,你絕對可以賣出30口以上的價外選擇權。我們來估計30口是承受到多大的槓桿與風險?

大盤是8500點,毎點是50元計算,8500點*50(元/點) = 42.5萬

30口*42.5萬 = 1,275萬

用100萬玩1,275萬元得資產,槓桿約為12倍。

相信看到這,那些發現聖盃的人一定會說,價外選擇權不容易被穿價倒莊。上面這是被倒莊的算法,所以不是真的如此大的槓桿。Anyway~ 牧清華不爭論,但記得下面這句話:


一百次裡面,有99次都沒被倒莊,只要被倒1次裝,那就全部輸光光。 無 關 勝 率!

那選擇權賣方到底該怎麼做?

話說回來還是資金控管要做好!部位大小也是一門學問,該怎麼做?資金控管博大精深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講完,牧清華自己本身也還在學習當中。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不要用太大的槓桿,有經驗的師傅都會告訴你,至少不要超過2倍。


星期五;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幣圖誌Bituzi電子報」
如果你真的很愛賭,槓桿超過2,那請嚴格設定好停損機制。記得記得...千萬不要留倉過夜!睡個好覺,比什麼都重要!

台指期當沖之「投機的雲霄飛車--魂斷910」

$
0
0

講到有關台指期的當沖,市場上的好手非常的多
目前市場上區分為兩塊,
一個是程式交易...
一個是「交易者」親自下場交易...

與各國的指數期貨相比,不管是mini S&P或是mini NASDAQ
都是遠遠大過於台指期的...

先論交易成本


先跟大家講一下有關於手續費,
一般市場上目前不論交易口數的話,
以下是可以接受的價格,當然可以更低是更好,
大台一口70元算是可以接受,
小台一口30元,
選擇權一口30元,
當然以上的價格都還不是最低價格,只是讓大家知道不要當冤大頭。
(該去跟營業員殺價的就快去殺價吧>)

黑手的七分鐘



先來說說台指期吧~台指期基本上是可以作弊的,
只要在現貨九點開盤之前,30億新台幣砸下去,
可說是呼風喚雨,但是一定要趕在九點現貨開盤之前立刻將斷頭戶甩轎,
如果沒有在九點以前落跑的話,那這個灰姑娘的午夜夢就會破碎。
就算有100億也沒有用...
怎麼說呢? 案發時間發生在2009年9月10號
期貨開盤早上8點45分,主力從8點47分30秒開始拉抬
7分鐘的時間從7335往上拉到最高點7758。
423點,這7分鐘的時間不管是飛帆出貨台或是陰森材精台
都是瘋狂放送超級利多消息,什麼MOU啊!!還是ECFA啊!!
問題來了喔>
如果是真的大利多那應該會發生台股兩根漲停的情況,
問題是,九點一到,打回原形...
期貨立刻下殺,
因為加權指數沒有漲這麼多,
要知道一件事情,要撐住加權指數漲400點的話新台幣沒有個400億,
那是絕對撐不住的,你可以去簡單計算一下台積電鴻海這些權值股,
要鎖住漲停板要多少新台幣??

但是期貨要拉抬,真的是簡單許多>
大台多單七分鐘買進個一萬口就可以拉到快要漲停,
各位請認真看影片,會發現這七分鐘的量能,連兩萬口都不到...
簡直笑死人..
一口大台以10萬元計算,10億保證金而已~
用兩倍的保證金來計算,也才20億...
全台灣炒股票的黑手
能夠動用的資金超過20億的,我想比比皆是...

當時還沒九點,一堆人就算維持率不夠要補錢,
這麼短的時間內你去銀行入金嗎?網路入金不用時間嗎?
假如你手上有空單的人,短短這幾分鐘除非你原本風險控管的概念很強,
維持率超級高,要不然是不是被期貨公司斷頭了呢?

如果今天不是因為在台灣,請主力黑手去拉nasdaq期貨看看,
還是S&P期貨,這10億就像丟在水裡,撲通一聲...
應該影響1個tick吧!

程式交易現在很盛行,有關程式交易的部分我不是專業,
這邊有關於技術方面我就不在贅述,
我只提市場的狀況還有一些小技巧,
程式交易通常是追高殺低的趨勢系統比較多,
所以在市場暴漲暴跌的時候,會有大的利潤,
當然也常常造成恐慌性的停損。
當天的程式交易,不管是多單還是空單,雙殺的情況很明顯,
因為上下的滑價大到很誇張~ 所以你追高可以追完的下一秒鐘就停損了
你放空的下一秒又停損了。

看完這段影片
台股交易成本高、市場量能過小、黑手影響力過大,
你還相信,台股會是當沖的好地方嗎?


買房自住 卡卡得凍資

$
0
0

紅色子房專文,刊登於 好房HouseFun 雜誌 2014年 3月號

過年前紅色子房受邀參加某大集團尾牙,大手筆請來藝人謝金燕勁歌熱舞,讓現場High到極點。過年期間將手機內這段當紅歌曲「姐姐」現場錄影與同輩親友分享時,都帶來很大的回響。

但是前陣子訂了1戶預售屋打算結婚自住的表弟,即使聽到動感旋律,還是顯得悶悶不樂。問他原因,原來是他付訂了以後,有些朋友笑他現在這個時機買房錯了,研判房價應該還會再跌。

「子房哥,我現在買房真的不對嗎?」表弟問。「買房自住你喜歡就好,你管別人怎麼說。」我試著幫他打氣。「可是很多人買房都賺錢,我好不容易買了,若反而賠錢很遜耶!」表弟說。

「現在有買就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更何況你是買房自住,房價上漲賺了也不會賣,賠了更不會賣,其實也沒有差別。而且買房自住的正確觀念,其實『姐姐』都已經告訴你了。」我笑著說。

「什麼?」表弟一頭霧水,我調整手機畫面,播放一段姐姐MV給他聽。「聽到什麼歌詞嗎?」我問。「卡卡的咚吱咚吱?」沒錯!就是「卡卡得凍資凍資」。

卡好位置 別管景氣變化

紅色子房認為,對於買房自用族群來說,不管是在多頭還是空頭時機,挑選房子時「卡位」最重要。卡什麼位?就是卡一個「只要出現在市場上,就馬上有人想接手」的絕佳位置。

舉例來說:精華生活圈、面公園第1排、坐北朝南、1層1戶、住戶單純、管理完善……如果再搭1個名人鄰居,不管什麼時機,只要有1戶出售,樓上樓下、鄰居親友都會來搶。

低總價明星學區套房也很吸引人。許多家長為了將子女送到很好的學區就學,不惜委託房仲密切觀察明星學區的套房,只要有符合預算的物件出現,馬上「秒殺」,將子女戶籍遷過去。

買店面也是一樣的道理,許多精華商圈三角窗店面,不管是自己開店還是出租,都相當受歡迎。此類物件往往一出現在市場上,只要價格不要太離譜,幾乎短時間內很快就能轉手成交。

還有一種獨特性,叫做「在家客廳看101煙火」。如果跨年的時候,所有親友都不約而同來到信義計畫區,擠到你家客廳,就為了待到午夜12點近距離看101煙火秀,身為主人大概覺得非常光榮。我想這樣的房子,再怎麼不景氣,要跌到每坪1百萬元以下也很困難。

看了以上的案例,讀者知道「卡位」的藝術了吧?只要買房之前想想,除了我買的這戶以外,下一手屋主有多少類似的房子可供選擇?如果所買的物件有其吸引人的獨特性,恭喜你!你已經「卡」到一個好房子。

房價漲翻天 變成現金才算賺到

另外,從買房自住觀點來看,房價的漲跌高低到底有沒有關係?

很多人喜歡用「身價」來看房地產,比如自住的房產買進價格是2千萬元,參考最新實價登錄「最高行情」後,判斷房產可能增值到2千5百萬元,就因為「身價暴漲」而沾沾自喜。

但是作為一個專業不動產投資人,唯有真正將「不動產」換成「現金」,才能算是「獲利」。也就是說,「不動」的資產,要是沒有賣就沒有真正獲利。

專業的不動產投資,是以將物件賣在相對「最高點」為目標;但是買房自用者,是在有換房需求時才會賣房,當換房需求來臨時,出售時機不見得是最好的獲利時機。

因此,買房自住者與其口口聲聲說是投資,不如說是「凍資」,把資金暫時凍結在不動產裡。

資金凍結有兩個意義,一個是儲蓄,像是定存一樣,強迫自己存錢買房,繳還貸款,貸款還清後可能將房子傳給下一代,或者是「以房養老」,替自己準備退休金。不過,資金凍結的另外一個意義,就是失去「機會成本」。

考量人生順序 買房須深思

買了房子,也許就不能出國深造;買了房子,也許就不敢隨便離職創業;買了房子,也許覺得沒有餘錢再生一個小孩……也就是說,將資金放在房子上,一定要想清楚人生追求的優先順序。

所以,《富爸爸窮爸爸》系列作者羅伯特.清崎常說,買房自住是「負債」,不是「投資」;所謂的投資應該是能夠帶來穩定正向現金流的行為,自住少了穩定的租金收入,所以不能算數。

若將買房自住看成是「凍資」,仍然希望到了要換屋出售時,可以「立即解凍」,甚至幸運用漂亮的價格解凍,我認為最保險的解決方式,就是買房時務必要「卡得一個好位置」囉!

因此,買房自住正確觀念很簡單,大家一起唱:「卡卡得凍資凍資」。

買房「卡」到一個好位置,同時做好「凍資」的準備。  

翻滾吧!龐大的銀色商機

$
0
0
上週末與一位在全球知名管顧公司工作的前輩Andy聚會,
跳脫出純粹交易的觀點,用產業切入。

「今年特斯拉將電動車帶向新的領域,
因為跑車的造型和智慧型觸控,整個都不一樣了。」,

我微笑著,心想前輩應該也有看幣圖誌,
接著反問:
「那Andy你覺得明年有什麼新技術或是值得留意的商機嗎?」

「哈哈,果然是職業病,明明是週末放假話題依舊還是工作。
除了嶄新的科技外,我們也在注意一塊大餅喔。」

Andy前輩說完這塊大餅後,我點頭如搗蒜,究竟是什麼呢?
沒錯,銀色商機來臨了....


投資大「銀」家

看到這邊如果期待我們要和大家討論白銀那就說聲抱歉了,
先來看一張資料圖:

圖表以65歲以上人口相對於各國的總人口比例做繪製,
取樣的都是工業大國。

這張圖告訴我們一件事情:「高齡化的現象是現在進行式也是趨勢。」
這個族群被稱之為「銀色世代」(silver generation)。

我們都知道美國GDP中,消費佔了非常大的比重,
過去的35年消費支出佔美國GDP的比重由60%上升至70%;
除了一般消費外,
美國家庭在醫療保健上的花費上升是推動消費支出增加的最大原因

先來複習一下之前的相關文章:
「隱形」冠軍,眼球商機---美國消費性生技
美國生技產業-不只改變生活,也改變投資市場(上)
美國生技產業-不只改變生活,也改變投資市場(下)

民眾確實將錢投入到醫療保健的支出,
有這樣的基本需求面,相關族群的獲利自然也被期待,
順勢反映到股價上。

美國當年帶來全球經濟快速成長的戰後嬰兒潮開始走向高齡,
人口整體結構開始改變,
對藥物、保養品甚至到健康照護的需求愈來愈多,
就是最實在的基本面。超額報酬。

很多人說生技製藥都是無「基」之談,往往是本夢比,
這樣的分析算對一半;
對的一半是許多生技企業才開始開發新藥或提出計畫,
先別說獲利,開發完成都需要時間;
錯誤解讀的那部分,當一家企業已擁有藥物使用權、
其他利基(如通路)就立於不敗之地。

生技類股慢慢從單純的健康需求也轉化到消費功能,
另外別忘了今年開始還有Obamacare(歐巴馬醫療改革)要實行!

銀色世代的爆發力

TR= P X Q,學過經濟學的朋友一定對這個公式不陌生,
就是總收入= 價格 x 數量,
因此對一家企業來說,在成本不變下,
要提高業績的第一招就是提高價格,第二是賣出更多商品

就像台灣許多代工廠市場關注的是「有沒有接到重要大廠的單」,
2012年是蘋果訂單、2013年是特斯拉大單,
因此有「概念股」操作策略,母以子貴、雨露均霑。

剛滿10周年的臉書在之前的財報獲利大幅超乎預期,讓股價繼續攀升(紅圈圈為財報公布後表現)。

但也有隱憂:
臉書漸落伍青少年轉移陣地甚至有大學研究指出臉書使用人數將趨緩,
不久將來會沒有用戶,儘管臉書也馬上發文回擊,
不過如何維持客群(Q)對社群網站確實是再重要不過了。

如果青少年已經是紅海戰場,
那麼具有更多資金和時間的銀色世代就是下個藍海市場!
時機成熟了嗎?人人一隻智慧手機,用滑動控制不用打字,
過去科技產品對年長者「高技術門檻」問題迎刃而解。

基本分析不只是財報

產業的變化脈動沒有公式,
不是常見到的籌碼分析或圖表線型的方式,
更多的是要觀察企業的動作與動機。

把自己當作是企業的經理人以top-down或是反向推導,
如常用SWOT方式分析。在現實的企業環境中,一個決策足以決定成敗,
所謂的「磐石理論」是量化的財報加上質化的企業分析搭配而成。

有view最美,獲利相隨。
祝各位新的一週,身體健康,工作順心。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好朋友。
謝謝。
美國Fed新任主席耶倫發表談話,貨幣政策維持不變,而美國國會剛通過債務上限法案,時間延至2015年3月16日,市場資金依舊充沛下,各項新產業的發展未來只會更好,銀髮商機不容小覷。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黃金傳說:是不朽傳奇還是歷史名詞?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必轉)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100元美金買20間房屋還有找的城市---底特律

程式交易新手村-如何撰寫壓力指標?

$
0
0

上星期獵人介紹了什麼是壓力指標給大家,但是有人反映說,要自己把指標撰寫出來好像不容易,所以拜託獵人講解一下該如何撰寫壓力指標。如果對於上周所介紹的壓力指標還有所疑問,不知該如何下手的人,千萬別錯過今日的文章分享喔!如果你是路過的新手有興趣想要學習怎麼使用MultiCharts的話,可以先參考這篇文章去取得試用版的MultiCharts,就可以跟獵人一起來實作了。

考夫曼的壓力指標


再來幫大家複習一下該如何計算壓力指標,如下所示:



問題來了,看完公式好像知道在說什麼,但是要轉換成程式語言,這問題可大了,怎麼說?如果你還不知道怎麼使用PowerLanguage的話,請先參考這篇文章吧!
首先,第一個會遇到的問題就是,該怎麼設定變數與參數。其實這不是太大的問題,為什麼呢?因為當你在撰寫程式的時候,可以先直接把後面主要程式寫完後,最後再回到前面把參數與變數補起來就好,所以不要在那邊苦惱要如何起手了。說了這麼多,還是趕快來解析一下上面公式該如何轉換成程式吧!
因為這部分公式是本指標的重點,所以先解釋這部分該如何撰寫。
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個公式是第一個商品價格的隨機指標。從公式中可以知道,這隨機指標表示的是現在商品的價格位置在最近N根K棒高低點中的相對位置,所以隨機指標越高表示目前價格越接近最近N根K棒的最高點,反之亦然。
所以第一個公式的寫法如下:
Range1 = Highest( High, N ) - Lowest( Low, N ) ;
Stoch1 = ( Close - Lowest( Low, N ) ) / Range1 ;
Range1這個變數是用來儲存過去N根K棒的最高點減去最低點所計算出的距離,Stoch1則是計算隨機指標的寫法,應該不算太難。
不過這邊要注意一下,因為壓力指標是用在兩種商品做比較的,所以必須要算出兩種商品的隨機指標才行,而第二種商品的壓力指標就必須使用到data2的撰寫方式,所以要小心別寫錯了,如下所示:
Range2 = Highest( High of Data2, N ) - Lowest( Low of Data2, N ) ;
Stoch2 = ( Close of Data2 - Lowest( Low of Data2, N ) ) / Range2 ;
當然你要使用三種資料以上的話,還可以用data3、data4等。
講到這邊其實有個小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之後再一起說好了。
公式3是把Stoch1與Stoch2相減再去計算隨機指標,如下所示:
Diff = Stoch1 - Stoch2;
Range3 = Highest( Diff, N ) - Lowest( Diff, N ) ;
if Range3 <> 0 then
StressValue = 100 * ( Diff - Lowest( Diff, N ) ) / Range3 ;
對!看到問題所在了嗎?只要有除法出現,就要注意分母為0的情況,因為這有可能會讓你的程式在執行的時候會出現錯誤喔!
所以本段完整的程式碼寫法如下:
StressValue = 50 ;
Stoch1 = 50 ;
Stoch2 = 50 ;
Range1 = Highest( High, N ) - Lowest( Low, N ) ;
Range2 = Highest( High of Data2, N ) - Lowest( Low of Data2, N ) ;

if Range1 <> 0 and Range2 <> 0 then begin

Stoch1 = ( Close - Lowest( Low, N ) ) / Range1 ;
Stoch2 = ( Close of Data2 - Lowest( Low of Data2, N ) ) / Range2 ;
Diff = Stoch1 - Stoch2;
Range3 = Highest( Diff, N ) - Lowest( Diff, N ) ;
if Range3 <> 0 then
StressValue = 100 * ( Diff - Lowest( Diff, N ) ) / Range3 ;

end ;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上面有限制Range1與Range2都不能為0,不然計算可能會出現錯誤喔!如此一來,我們的壓力指標就完成了。

如何把線畫出來?


獵人以前有教過大家使用MC指標畫線最常用的指令是plotN指令,所以你要知道總共要畫幾條線,這邊我們要畫出第一個商品與第二個商品的隨機指標,以及兩個隨機指標所算出的壓力指標,最後加上三條線-超買線、超賣線還有中心線,所以我們總共要畫六條線,寫法如下:
Plot1( StressValue, "Stress" ) ;
Plot2( Stoch1 * 100, "D1 Stoch" ) ;
Plot3( Stoch2 * 100, "D2 Stoch" ) ;
Plot4( OBLevel, "OverBought" ) ;
Plot5( OSLevel, "OverSold" ) ;
Plot6( NormalLevel, "Normal" ) ;
這邊的plotN指令使用方式是plotN(想畫的東西, 名稱) ;
其中OSLevel、OSLevel、NormalLevel這三個是設定成參數可以讓大家從外部改變的。

可以回頭設定參數與變數了


所以當我們把所有後面重要程式都完成後,就可以回到最前面來設定參數與變數了。如果希望程式中可以讓我們從外部改變的數值,就可以令成參數。所以這邊要設定的參數如下:
Inputs:
N( 60 ),
OBLevel( 90 ),
OSLevel( 10 ),
NormalLevel( 50 ) ;

那程式中間有使用來儲存計算的數值,那就是參數了,
Variables:
Stoch1( 0 ),
Stoch2( 0 ),
Diff( 0 ),
Range1( 0 ),
Range2( 0 ),
StressValue( 0 ) ;

我們把最後一塊拼圖也拚上去了,所以這樣大家應該就可以把這個壓力指標給寫出來觀察了。如果已經會的讀者就看看你寫的跟獵人寫的是不是一樣,如果是初學者,相信這樣的教學應該會讓你們比較容易了解,最後合體的工作就交給各位了,真的有問題再來信詢問吧!希望這星期的分享大家會喜歡。


星期二、愛用Google+的幣圖誌朋友,立刻追蹤財經知識

交易三角錐參部曲 - 題材 - 分解大行情的催化元素

$
0
0


尋找題材是稍有經驗的投資人特愛的活動,但題材的特性是沒有數據、難以量化,
扮演的角色往往是感性的訴求,對於特別理性的投資人來說,題材是個災難,
到底「題材」在實務操作如何運用才合邏輯,這是本篇專欄探討的重點。

題材的定義

在開始後續的探討前,想先將「題材」的內涵作個釐清,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市場普遍的認知是將解釋股票上漲的基本面理由稱為題材,這樣理解會造成混亂,
如果從理性、感性的角度切割,可以發現理性可量化的往往與業績、籌碼有關,
將理性的內容抽取出來後,剩下充滿感性不可量化的元素,總歸納於題材來討論。

2013/08/27 07:41 《電腦設備》伍豐攜手新濠天地,搶灘俄羅斯賭場
伍豐(8076)透過子公司以10.8億元取得Oriental Regent股權19%,而Oriental Regent旗下FGCE已取得俄羅斯在海蔘崴設立賭場執照,預計將於2014年9月開始營運,屆時伍豐可望成為國內首家經營賭場的企業。

需瞭解題材和內線是不同的,許多投資人打探小道消息,誤會這些消息就是題材,
實際上,還未公開的那是內線,已經公開的才算題材,如同上面這則伍豐的新聞,
從業績、籌碼都沒有找到可量化的數據,這時候可理解伍豐俱備經營賭場的題材,
而題材的首次披露是在2013年08月23日晚間於公開資訊觀測站的【公告】


2014-02-24 11:24 大廠訂單挹注 宏遠漲停
紡織股近期震盪,類股今天走跌,一貫布料大廠宏遠(1460)逆勢開低走高站上漲停。法人表示,宏遠客戶Lululemon訂單增加,今年營收和毛利可望跟著提升。

最容易被誤會為題材的關鍵辭彙就是「大訂單」,如果願意花時間研讀新聞內容,
會發現關注的重點是在業績成長,這部分都有可量化的數據可供後勢持續追蹤,
分類資訊需將這類歸到「業績」而非「題材」,而這類資訊也有自己獨特的韻律。

題材的本質

簡單講,成功的題材能碰觸到投資人內心深處那塊柔軟但瘋狂的小宇宙,就像愛情,
失敗的題材無法產生共鳴、累積共識,最後往往無疾而終,而成功與失敗的分野,
從歷史找答案,會驚覺這個成敗的關鍵點竟然與人類的視覺有關。

相信不少人有過搭乘雲霄飛車的經驗,搭乘過程如果感到恐懼,最好的解決方案,
就是把眼睛閉起來,緊握扶把,直到四周的尖叫聲停止,雲霄飛車結束運行,
刺激人類感性甚至趨向瘋狂的那面,從視覺下手是相當有效的。

從人類的習性探討,想要誘發認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將畫面塞進人類的腦袋裡,
當然這個畫面最基本要有新意,新的東西如果沒有抽取出本質,原則是無歷史可循,
在驚奇之餘,自然容易高估未來的潛在利潤,形成共識的結果就是追出本夢比,
而「新」就是題材要能成的最大關鍵,口訣:新產品、新技術、新市場帶來新高價

舉幾個近年來與新產品相關的成功題材:

2005年整年~2006年年中:宏達電(2498)@智慧型手機
2006年年底~2007年年中:中美晶(5483)@太陽能
2009年年中~2009年年底:元太(8069)@電子紙
2013年年初~2013年年中:實威(8416)@3D列印

傳統手機HTC智慧型手機


無論現在HTC在國際市場是如何地想重振旗鼓,當年在搶傳統手機的市場的時候,
市場看到的產品呈現大概是像上面這樣,相信當時有不少消費者就這樣換過去,
而這些消費者裡面也有許多是投資人,從生活周遭尋找投資機會也有點像這樣。

如果擔心自己是走在特別尖端上,那搭乘大眾運輸交通的時候,左顧右盼一下,
有沒有發現有越來越多人在滑阿滑?原來自己不是走在特別尖端,只是順應渴望,
在新產品尚未明確帶來利潤前,股價就已經開始漲,此時的漲就是在漲題材,
等到感性的題材轉化為理性的業績,股價又漲,業績的成長奠定投資人的信心,
買氣湧入,股價再漲,漲至過度樂觀的預期,誘發瘋狂的追價,行情進入尾聲。

開始於感性的認同,延續於實質的業績,結束於瘋狂的追逐。

如果總要看到業績才進場,成長股在整段漲勢的過程,本益比從來沒有低過,
甚至公司由虧轉盈前,股價就已經開始反應預期,題材所能誘發的市場認同,
往往需要經驗的累積才能掌握虛實,新手最困惑也最難接受的就是題材,
能讓老手迷失而無法自拔的也是題材,畢竟題材關係到人心,而人心是最難測。

題材要能成有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新」,而且要讓投資人覺得很厲害,
最容易誘發這份感性思維的就是圖像,譬如說智慧型手機相對於傳統手機,
而觸控技術取代傳統鍵盤帶給投資人的圖像是每個人在捷運上用手指滑阿滑,
從題材開始的行情,業績能否跟上是個考驗,最後總是在過度樂觀中作結束。


公開的秘密:外資期貨成本計算

$
0
0

如果把大盤看成是一檔股票去研究,探討分析其漲跌的原因與後勢走向
最簡單入門的方式就是技術,從量價、指標的角度來切入
如果能搭配籌碼的資料來解讀,內外兼修功力就能更上一層樓
外資在台指期貨每日的留倉淨額變動,是影響大盤數一數二重要的依據
利用籌碼所延伸出來的長短線策略也行之有年
談策略面的架構太大,至少先從看的懂外資期貨上的佈局到底在演什麼開始
正好最近有讀者來信提到外資期貨成本的問題
本篇金湯尼就來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和觀盤分享

拉長戰線、銀彈無限

外資在台股市場的舉足輕重這個我們就不多談
基本上他們就是手上有現貨、有期貨、有OP、有各種你無法去估計的操作管道
再加上開了金錢無限外掛的一群流氓
吃人不吐骨頭每年就是搶走了台灣散戶的血汗錢



除非有一天中就發生極大變化的狀況出現
否則外資期貨部位的數據長線的意義絕對大於短線
光看一兩天的變化你會覺得他在追高殺低隔日沖瞎做單
但是你把週期拉長到一兩年,人家就是怎麼樣都不會輸
散戶做單就只想做一兩天想要幹一票就走
法人留倉同方向隨便就是一兩個月年,賺就是要賺到大波段
輸跟贏的思維就差在這邊
這邊也跟各位讀者分享一個重要的波段操作觀念
如果你只是想賺這一兩天的行情而去做留倉
或是想賺隔日沖明天開盤就走,應該要三思而後行
要賺這樣的行情而留倉,去承受不知道突發事件發生盤會往那邊狂跳的風險
怎麼想都有一些划不來
要賺便當錢累積實戰經驗,建議先把當沖的技巧練好,風險也較容易掌控
有長線做戰的準備與資金規劃的概念
你的思維才能跟的上法人的步調

相關數據的討論,請參照之前的專欄文章

工具運用

在工具的運用上,理財寶提供了非常方便的軟體,並且可以免費試用
這對於一般不熟悉電腦程式的朋友是一大福音
以下是基本的介紹:











資料來源:Cmoney理財寶-期貨法人成本分析

接著我們來看看這幾個月的狀況,常常聽到電視上的分析師說
上一波外資的大量空單一路從低點被軋上來被迫翻多
空單被軋是事實,但是人家是賺得飽飽的退場



反而是在拉上來正式翻多之後在小區間密集快速的增加多單
並且在國際局勢不佳的狀況下,指數一壓回成本區就有買盤介入
並不是外資長短線神準,請讀者往上拉到文章上面第二張圖
這是本文的簡單結論阿!



身為一個有良心的部落客兼專職交易者,基本上一看就是芭樂的東西,就算給我錢我也不會昧著良心寫業配文推薦的,這個軟體真的非常方便,對外資期貨的掌握幾乎一目了然,不用再人云亦云聽別人說或是瞎猜了。

賣出選擇權也可做配對交易嗎? 談週選與月期的價差操作!

$
0
0






臺股也有地心引力,你相信嗎?  臺股每天成交量都幾百個億,最近還幾次上千億。這麼大的成交量(雖然跟歐美比很小),地心引力吸引到什麼? 臺灣指數期貨與選擇權啦。

本週我們要介紹選擇權與期貨的配對交易。配對交易顧名思義,一買一賣鎖住價差,乍看之下是一種風險相對小的交易方式,實則不然。

如果買的下跌,賣的上漲,那就是兩頭嘎。史上最著名的例子,當屬由世界金融菁英所組成的LTCM (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在短短四個月內宣布破產,就是因為配對交易遭到逆向發展。

通常我們選定的配對股票,都是連動系數高的,可能是同產業類型的股票,例如台積電、聯電。可能是同樣標的物的商品,例如期貨、0050(約略等於)等。


選擇權是否有配對交易? 有的,本週我們介紹 "週選擇權賣方"與 "月期貨買方"的配對交易。

誰說週選擇權只適合作買方?

有人說週選擇權就像買大樂透,時間價值少,所以價格便宜,花一點本金,若是遇到大波動,便可呈現倍數獲利,而最大損失卻是有限。

牧清華對這種說法存有很大疑問? 為何週選擇權只適合作買方? 其實投資這檔事,沒有所謂的絕對,有一好就有一壞。

週選擇權時間價值少,所以價格低,適合作買方。然而,因為快要履約,即使"少少"的時間價值,也要在"少少"的時間內歸零。

換句話說,週選擇權的時間價值流失的很快。在單位時間內,絕對比月選擇權的時間價值流逝更快。而賣方就是賺時間價值。

如此看來,週選擇權似乎又適合作賣方! 當然,牧清華還是那句老話,交易的事沒有絕對,有優點就有缺點,端看你怎麼制定策略,衡量風險。

月期貨買方與買權賣方的配對交易

既然週選擇權的時間價值流逝很快,這種機會我們要怎麼賺呢? 單純的給他用力賣下去嗎?

可惜的是,萬一看錯邊,價外變價內,那就是遭受到等同於期貨的虧損。如果這時我們再用期貨去避險呢? 本篇我們就討論,"買進月期貨"搭配 "賣出週買權"的操作方式。

月期貨是每週的第三個禮拜三做結算。週選擇權卻是每週三都做結算。通常我們用W1代表每個月第一週的選擇權;W2代表每個月第二週的選擇權。

由於每個月第三週就是月結算,故沒有所謂的W3。而W4代表每個月第四週的選擇權,有時候會出現W5,當那個月有第五週的禮拜三時。

而週選擇權的結算方式,一樣是以當週禮拜三13:00PM~13:30PM大盤加權指數的平均做為結算價位。

換句話說,每個週三,週選擇權所合成的 "週期貨"要越來越逼近大盤指數。(註:這裡我們使用買權賣權平價公式去看週期貨,而不採用實際發行的週期貨,原因是實際發行的週期貨流動性太差,Spread太大,牧清華曾經因為這樣的"誤會"虧了一大筆。)

隨著毎週禮拜三的逼近,我們可把週選擇權,當作現貨 (因為兩者在不到一週內一定要同步)而月選擇權可能跟現貨還有價差,可能是正價差,或是逆價差。但一樣也是隨著時間逼近要收斂。

無論如何,不管是正價差還是逆價差,月期貨跟現貨之間,總是有一條引力在牽引著。而臺股就是那個地心引力。隨著時間的逼近,不論是月期貨,週選擇權,都要收斂!

或是你可以把現貨想成主人,月期貨想成主人帶去散步的狗。狗雖然到處亂跑,圍繞著主人賺,但不管主人走到哪裡,狗最後還是會回到主人身邊。

或著你可以想成現貨是地心引力,即使有時期貨衝上去,或是跌下來,隨著時間的逼近,最後還是有很大的機會被吸引到接近現貨。

換句話說,我們就是用週選擇權去"假裝"現貨,這個策略就是賭價差的收斂,週期貨要比月期貨更快的收斂到現貨。

我們以下圖為例:假設現貨為8590點。而月期貨在8575價位、週期貨在8585價位。

這時週選擇權8550Call的價位為52點。不考慮賣權,這相當於8602點 (8550+62)。也就是說,如果當下這個瞬間就結算的話,8500Call有12點是要順間消失的,這12點就是8500Call的時間價值。

而週選擇權的時間價值是流逝很快的,我們這策略就是要在短時間內賺這流失很快的12點。

什麼時後適合使用這策略?有什麼風險?
既然是賭價差收斂,當然只要月期貨 < 現貨,我們就可以使用此策略。而月期貨 < 現貨有兩種Cases如下:

Case 1: 月期貨 < 週期貨 < 現貨

Case 2: 月期貨  < 現貨 < 週期貨

當然,Case 2是最適合使用此策略的,因為我們要賣的是週選擇權,賭他收斂到現貨,所以現貨夾在週期貨與月期貨之間是最好的狀況。

不過根據牧清華觀察,發生這樣case的機會並不多。大部份的case都是屬於Case 1。

這裡我們不考慮直接交易週期貨,兩個原因如下:

1. 週期貨的流動性太低,價差太大,實際操作起來容易一開始就虧損。

2. 我們就是賺時間價值快速的流逝,所以只考慮賣買權(Short Call)就好,省略了買賣權。

當然,你也可以用選擇權平價公式組成週期貨,跟月期貨做配對交易,那也是賭收斂,但是過程稍為繁複些。對人工下單的交易者並不是這麼即時方便。

買進月期貨,賣出週買權,萬一指數一直跌怎麼辦?

我們只考慮賣買權,省略了賣權,這就是風險所在。如果我們用傳統Delta Neutral,賣出多口價外週買權,那或許可以規避掉指數波動的風險。

但記得,這樣還是有裸部位存在,指數暴衝,或是一直跌,都需要調整部位搭配,或是做好停損。

該如何動態調整,該賣出多少口週買權? 這就是關鍵技術所在。光是這個策略的研究,就足以寫好幾篇研究報告啦!

當然,也歡迎投資朋友一起討論鑽研。

星期五;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幣圖誌Bituzi電子報」

希望這個策略大家會喜歡。交易策略千千萬萬種,策略沒有好壞,只有用的人用對時機,才能顯現出這個策略的價值!

從六大都會區30年以上老屋行情看房價下跌空間

$
0
0


紅色子房語錄:地價不跌,房價下跌有限。

跑車疾駛在台中74號快速道路上,高架道路兩旁閃過一棟棟新建中的住宅大樓,好友J是中部某建商第二代,一邊握著方向盤享受低吼的引擎震撼,一邊如數家珍地跟我分享中部建商的近期發展與各家推案特色。

「最近台中市重劃區的抵費地大量標售,台中市政府屢屢創高價標出。雖說市政府大賺,但土地價格越來越高,叫建商怎麼可能調降房價?」J抱怨說。我笑而不答,這其實就是政府打房存在的矛盾。

J接著說:「上次去逢甲商圈,為了整合基地,跟地主買了兩戶屋齡 30年以上的老公寓,居然每坪還要價三十多萬,幾乎跟台中某些地區新成屋價格一樣,更是誇張。」

「是因為那邊土地太貴了。」我說。

「如果土地太貴,造成連30年的老屋都降價有限,這跟建商黑不黑心,沒有什麼關係吧?」J幽幽地說。


曾經閱讀過紅色子房房價的組成基礎一文的朋友,就知道房價的組成,是包含「土地價格」與「建物價格」。土地價格會變化,建物價格正常是依結構材質逐年折舊,越來越低。因此,超過30年的老屋,其建物價格成分佔其實際價格的比例,貢獻度大概不超過10%。也就是說,如果30年老屋的房價單價還是很高,在建物殘值極低的情況下,背後意義就是它的土地持分價格太高了。

從這邊也可以觀察分析出,如果地價不跌,房價下跌的可能空間。

因此,紅色子房用Yam房價網 http://price.yam.com 的Google分析工具,挑選六大都會的熱門交易地區,依照實價登錄資料,篩選屋齡在30年以上的住宅類「大樓、公寓、華夏、套房」,顯示出的房價單價分佈如下。


台北市 中山區


台北市中山區是近兩年的交易熱區冠軍,分析其區內的30年屋齡老屋,普遍看來平均都還有五、六字頭的水準。由此推算屋齡在10、20年以內的房子,倘若地價不跌,房價再怎麼調整降價,價格是不是還有七字頭以上的支撐力呢?


新北市 中和區


許多朋友喜歡住在中和,過了一座橋就能享受臺北市的生活,其歷史悠久的發展機能也較板橋、新莊、淡水等地成熟許多。若分析中和區的30年老屋,普遍看來平均還有四、五字頭的水準。那麼,比較新北市週邊新興發展地區,屋齡在10、20年以內的房子,房價有可能跌到哪裡去呢?


桃園縣 桃園市


桃園市算是桃園縣的高價區域,近年從雙北市來移居到桃園的民眾越來越多。簡單分析桃園市的30年老屋,普遍大概都是落在一字頭的水準。但是這也出現一個訊息:再怎麼便宜的新成屋建案,恐怕都得要二、三字頭起跳了。


台中市 西屯區


台中市熱門的西屯區,坦白說老房子還不算太多,同時台中市遍地有許多期重劃區正如火如荼地新建中,相信願意買30年老屋的人應該不多。但是分析台中市西屯區的30年老屋行情,除非是在兵家必爭的逢甲熱門商圈,普遍也都是落在一字頭的水準。但這也跟桃園一樣出現訊息:再怎麼便宜降價的新成屋建案,恐怕都得要二、三字頭起跳。


台南市 東區


台南市算是六大都會區內,30年老屋出現令人喜悅的個位數行情,同時加上俱歷史文化的城市空間特色,許多人與文創工作者配合改建市區老房子,或者選擇安平、永康等地區陸陸續續發展的透天社區,但由於房價一直相對偏低,評估台南市的房市受到全國市場波動的影響不大,應該沒有太大跌價空間。


高雄市 三民區


高雄市三民區算是發展成熟的區域,30年以上的老屋不少,大概單價都是落在一字頭的水準。因此,也許10年中古屋落在二字頭,新成屋至少三字頭,都可能算是合理價格。

以上的分析,都建立在「地價不跌」的假設下,所推算出可能的房價「地板價」行情。

因為,依照內政部地政司所發佈的全國地價指數趨勢圖,我們都會區的地價走勢仍然是持續成長的。加上各縣市政府持續高價標售地上權、市地重劃抵費地等,(政府也希望標高價格,增加市庫收入),短期內似乎看不出都會區土地跌價的趨勢。



如果有一天,地價真的反轉崩跌了,是否會落入像日本一樣,從平成2年(西元1990年)起地價持續下跌,即使GDP持續努力維持水準,但過了二十年,地價走勢才出現觸底反彈的契機?




這樣的結果,應該也不是大家所樂見的。


隨著升息疑慮及房價所得比創新高,許多買家都認為今年房市已經出現「屋頂價」,也有許多學者專家鼓勵買方用力「砍價」。

但是即使「砍」到見骨,依照市場機制,還是會出現所謂的「地板價」。

從建物殘值最低的30年以上老屋實價登錄行情,逐步向上比較,也許可以看出端倪。

還想要有降價空間?下一步關鍵就在於「地價」走勢。

至於政府願不願意讓土地跌價,問問財政部國產署、各縣市財政局就知道。

 

早知道金融海嘯我就買很多的台積電...

$
0
0
週日趁著好天氣,
跑到大安森林公園去動一動筋骨,
有陽光的感覺真是溫暖又舒服。

慢跑累了就找個地方坐著歇息,
旁邊坐著一位老伯,穿著運動服裝,理著俐落平頭,
一條毛巾掛在頸上,滿頭大汗的,
看起來應該也是剛坐下休息沒多久。

老伯充滿笑容的說:
「今天天氣不錯啊!」

我也笑著回答:
「是啊!跑沒多久就累了,您常來這跑呀?」

老伯喝了一口水回著說:
「是啊,好天氣就來跑,壞天氣就沒跑了。」
在坐著閒聊的同時,老伯問我作啥的,
我就回答個金融業,弄證券的。


通常在我講完這關鍵字「證券」,
十之八九,對方總是會說股票很好賺,
有沒有什麼可以報一下的?

當然這或許是台灣人的客氣話,
也有些時候會繼續追問一下:
「真的沒有明牌嗎?」

不過這位運動老伯聽完我的回答後,
竟然沒有說很好賺...
原來是他的兒子在證券業當營業員,
他說即使最近量有稍微變大,
但是業績標準實在不好達到。

不過還是有聽他兒子聊到台積電,
創下還原權值的歷史新高117.5元,
十分驚人。

老伯略帶惋惜的口氣說:「台積電漲超多的,我兒子說可惜十年前不懂股票。
要不然就狠狠的給他買下去,這下不就賺到天上去了。」

我笑著回老伯說:「我也沒買,放心,十年前我就有作股票了,
我相信大多數的散戶都沒有買到,所以漲再多也沒用,哈哈。
反倒是買了許多下跌十年都沒解套的股票,想聽聽嗎?」

老伯笑著可大聲了,直說套牢的爛公司就不用報了,
他手上也還不少...

可惜十年前沒買...

大家都想要盡快致富,或者是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當然我們無法預測未來,所以總是寄望一些夢想,
例如:威力彩、股票或權證

我們已經錯過了過去的十年,
我們要找到的是未來的十年。


人生並沒有很多的十年可以浪費,
所以也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在惋惜,
台積電漲到117.5,真的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因為這麼龐大資本額的公司,
股價往上漲一塊錢,市值就會暴增不少。

............................................................................部分文字省略
不過這幾年來英代爾股價實在不怎麼給股東面子,
未來甚至可能會被踢出道瓊成份股的行列,
所以氣勢上真的是台積電還強了一些。

上圖為英代爾週線圖


上圖為道瓊成份股權值表


我們可以從圖中清楚看出,英代爾佔道瓊不到1%的權值

十年前我們會知道台積電走到今天這般規模嗎?
如果你知道的話,身價應該翻了好幾倍了。

不要灰心你錯過的,否則未來你會錯過更多...

想出解決的方法

作事情不要只跟著新聞媒體去抱怨,
應該要把思考模式跳到下一階段,
那就是「解決的方案是什麼?」
如果投資股票總是喜歡跑短線,
那就應該知道趨勢財來臨時,
你是賺不到的...

相反的當你是屬於長線投資人的時候,
你也要有心理準備,
那就是短線的賺賠你都要練到心如止水,無動於衷。
換句話說...
當周圍的同事朋友都在說最近櫃買指數小型股好賺的時候,
你要學著不放在心上,而不是牙癢癢跟著進場。

短線邏輯與長線投資想法本來就不太一樣,
如果你資金已經不太夠了,才去買基金投資,
偏偏又整天低買高賣想要賺差價,
那你就真的肥到了基金公司了。

基金公司的手續費、保管費,
你是省再多菜錢、奶粉錢,都沒什麼用的。

金融海嘯如果我...

金融海嘯過去已經五年了,
股票當然是上漲了不少,
除了股票之外,房地產、棉花、原油、黃金也都上漲了。
從2009年3/9以來哪些漲最多呢?

資料來源:wallstreetcn.com/
前三名都是股票類,不管是那斯達克、羅素2000、S&P500。
都是驚人的漲幅...

當時的恐慌讓人們一度以為世界要完蛋了,
事隔了五年,我們活得好好的,
而「拼經濟」與「經濟不景氣」這幾個字,
我們幾乎年年都聽得到...
我們到底錯過了什麼?

又或者是說...我們参與了什麼?

跟著正面思考,讓自己成為M型社會中的贏家。

謝謝大家,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朋友。
投資多注意風險,新的一週都平安健康。
沒有早知道這回事,賺錢有運氣,也有努力,妄想一夜致富的人,只能寄望樂透彩券。俄羅斯股市現在跌到四年多來新低,又有誰真的敢進場買進了?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黃金傳說:是不朽傳奇還是歷史名詞?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必轉)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100元美金買20間房屋還有找的城市---底特律

程式交易策略庫-Escalator Trading System

$
0
0

用來設計交易系統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先分辨指數趨勢,
然後從中去尋找可以在趨勢方向中進入市場的K線型態圖案,
本系統Escalator Trading System就是其中一種。
這邊用了兩條簡單移動平均線來決定指數趨勢,
然後再用兩個k棒價格型態來決定進場作多或作空。


大家一定對這個交易策略很好奇,從名稱上來看根本不知道是什麼策略,
實際上這是一個趨勢加上型態的策略,喔!太神奇了,傑克!
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策略,獵人這就來告訴大家。

如何決定趨勢


當收盤價高於短期跟長期移動平均線時啟動買進訊號,也就表示指數往上走。
當收盤價低於短期跟長期移動平均線時啟動賣出訊號,也就表示指數往下走。

如何決定何時進場


型態圖案其實很簡單,
當前一根k棒收盤價在k棒的最底端往上25%內,
且最近k棒的收盤價在k棒的頂端往下25%內時可以作多,
作者稱這種型態為一個弱收強收的型態。



當前一根k棒收盤價在k棒的最頂端往下25%內,
且最近k棒的收盤價在k棒的底端往上25%內時可以作空,
作者稱這種型態為一個強收弱收的型態。


接著就來介紹原文詳細的進出場方式。

進場方式

首先算出8根與40根k棒的簡單移動平均線,還有每根k棒的range(長度)。
(1) 當前一根k棒收盤價在k棒的最底端往上25%內,
且最近k棒的收盤價在k棒的頂端往下25%內,
且收盤價高於短期跟長期移動平均線時,
可以設定最近兩根k棒的最高點+1點為進場價格進場作多。
(2) 當前一根k棒收盤價在k棒的最頂端往下25%內,
且最近k棒的收盤價在k棒的底端往上25%內且,
當收盤價低於短期跟長期移動平均線時,
可以設定最近兩根k棒的最低點-1點為進場價格進場作空。

出場方式

(1) 進場做多的同時,設定停損點為前2根k棒的最低點-1為停損點。
以及進場價格加上2倍的停損價格為停利出場點。
(2) 進場作空的同時,設定前2根k棒的最高點+1點為停損點。
以及進場價格減掉2倍的停損價格為停利出場點。

事實上,作者把多空交易訊號分開成兩支訊號程式,
也就是一支程式純粹作多,另一支程式純粹作空,
然後可以分別對兩個多空不同的訊號程式去做最佳化,
畢竟不同的市場,不同的商品,參數也不會一樣,
所以當你拿來使用時的參數不會跟原始文章的參數一樣。
不過你還是可以把它組成同一支訊號,
然後分別設定多空參數,一樣可以達成同樣的目的。
老實說,程式交易這個領域充滿了無數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有著各式各樣不同的交易邏輯,當然會賺錢的邏輯可能沒那麼多,
但是只要你有心,一定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交易程式。
最後獵人把完整程式碼提供給大家參考,本程式碼僅作為研究使用。
作多程式碼如下所示:
Inputs: FastLength(8), SlowLength(40), RiskLength(2);
Variables: LongRisk(0);
Condition1 = Close[1] <= Low[1] + (.25 * Range[1]);
Condition2 = Close >= High - (.25 * Range);
Condition3 = Close < Average(Close, FastLength) 
AND Close < Average(Close, SlowLength);

If Condition1 AND Condition2 AND Condition3 AND MarketPosition <> 1 
Then Begin
Buy Next Bar at Highest(High, 2) + 1 Point Stop;
LongRisk = Lowest(Low, RiskLength) - 1 Point;
End;
ExitLong ("LX1") Next Bar at LongRisk Stop;
If MarketPosition = 1 Then
ExitLong ("LX2") Next Bar at EntryPrice + (2 * LongRisk) Limit;

作空程式碼如下所示:
Inputs: FastLength(8), SlowLength(40), RiskLength(2);
Variables: ShortRisk(0);
Condition1 = Close[1] >= High[1] - (.25 * Range[1]);
Condition2 = Close <= Low + (.25 * Range);
Condition3 = Close < Average(Close, FastLength) 
AND Close < Average(Close, SlowLength);

If Condition1 AND Condition2 AND Condition3 AND MarketPosition <> -1 
Then Begin
Sell Next Bar at Lowest(Low, 2) - 1 Point Stop;
ShortRisk = Highest(High, RiskLength) + 1 Point;
End;
ExitShort ("SX1") Next Bar at ShortRisk Stop;
If MarketPosition = -1 Then
ExitShort ("SX2") Next Bar at EntryPrice - (2 * ShortRisk) Limit;

用來設計交易系統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先分辨指數趨勢,然後從中去尋找可以在趨勢方向中進入市場的K線型態圖案。

星期二、愛用Google+的幣圖誌朋友,立刻追蹤財經知識

交易三角錐頂部曲 - 圖意 - 站上漲跌整理的制高點

$
0
0


進入金融市場就是想從金融市場把錢撈出來,從自然人的單兵作戰到法人的團體戰,
所求都是賺市場,想賺市場和能賺市場是有相當程度差異的,可從幾個面向來談:

1. 知道別人不知道的,譬如:暗黑內線、小道消息、專業知識;
2. 作到別人作不到的,譬如:資料庫的建置、交易工具的開發、確實的執行計畫;
3. 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譬如:經驗的累積、縝密的推理,善用細節裡的魔鬼。

即使法人想從金融市場賺錢,仍須在這三個重要環節努力,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已經公開的資訊雖然沒有取得的障礙,但因為資訊量早已達到爆炸的程度,
在資訊與資訊間可能產生衝突的前提底下,勢必須有制高點作為最終研判的依據。

我們先來認識法人的終極武器,再來想想自然人該怎麼取得屬於隨勢者的制高點。

法人的終極武器

法人與自然人在資訊取得上有兩個大不同:
1. 法人可以跟公司約時間作公司拜訪,自然人不行,只能打電話給發言人;
2. 法人可以參加法人說明會,而自然人只能從網路上面下載說明會的檔案。

法人在作產業研究有時是整組人馬在作一個產業,藉由拜訪公司熟悉該產業,
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相信用在某些特定產業的拜訪是相當合適的,
再來是法人對於資料的累積有相當的資源可以投入,這些都是自然人的弱項。

試想,如果今天拜訪公司得到的答案與沒拜訪公司相同,那拜訪的意義在哪兒?

關起門來講的話不能公開,那公開的自然看起來就沒有關起門來講的內容啦!
這個概念有點像「報案率」是算不出來的,因為分母包含沒有報案的數量黑洞,
重點是即使不曉得精確的質量是多少,但至少可以肯定,絕對不是真正的沒有。

假設作公司拜訪的結果是知道訂單已經滿到明年,但這個消息還沒有公開,
只是基於朋友認識一場,關起門來談的消息,目的明的是讓報告更容易產出,
暗的我們就不要把它講出來,相信換作是讀者來寫這分析也不會是個困難。

即使排除陰謀論與暗黑的那面不談,試想下面這種情境:
「敝公司的進貨成本跟糖價有相當大的連動,這是公司內部對糖價的研究報告,
您可以拿回去參考,國外的這幾個網站都有很詳盡、即時的資訊也值得研究。」

所有的資訊都是公開的,網路上都查的到,但現在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有用的資訊往往被沒用的資訊所掩蓋,正所謂把樹葉藏在森林裡,
整個過程都在展現資訊不對稱,請問,這是自然人作產業分析能達到的成果嗎?

法人的終極武器就是精實的產業分析,這是自然人學不來的,
即使公開可取得的資訊如籌碼、業績、題材皆相同,法人有自然人沒有的制高點,
換句話說,法人也有交易三角錐,基底同為籌碼、業績、題材,頂點是產業分析,
而且絕對是自然人怎麼學都學不來的產業分析,除非公司也願意接待自然人拜訪,
同時自然人還要有強而有力的資源可以投入建置資料庫,整理這些產業資訊。

買賣才是影響漲跌的關鍵

認識法人的優勢是讓人氣餒的,如果再加上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主力、來亂的喊盤,
散戶幾乎是不存在優勢的,所以常會有滿天都金條,要抓卻沒半條的無奈,
事實上,即使是法人、主力這類有資金、有股票的主勢者,也會需要佈局、收貨,
他們的優勢同時會造成黏滯,他們的動作還是會紀錄在每日的成交資訊中,
想法自然會透過作法留下軌跡,隨勢者的制高點就架構在解讀市場的買賣氣上面。

每日的成交資訊主要區分為內、外兩種,依序作個簡單的介紹。

內的部分談的是券商分點,這部分在先前的專欄有談過,重點它的資料量大,
自然人需俱備處理資訊的能力,不然就要借助資訊公司的力量,才有能力解讀,
可惜券商分點的資料仍有限制,主要有兩個地方,點出來給讀者作參考:

1. 曾經有發生過不肖的投信業者用基金拉抬股票,從中獲取不法利益,
甚至有耳聞不肖投信與主力掛勾,承接主力出不掉的貨,籌碼資料未必能顯示,
帳面上看起來也是有分點拼命在買,只是背後的意圖或許與正面的理解不同。

2. 當題材的效應在投資大眾的心裡發酵的時候,會產生螞蟻雄兵的效果,
即使大戶拼命出脫持股,中實戶、散戶仍持續將股價追上去,籌碼亂還能更亂,
此時從分點的累積買賣超,就會看到大分點在賣,但股價仍扶搖直上的結果。

事實上,券商分點已經可以看到主勢者佈局的痕跡,對於選股已有莫大的幫助,
只是如果從佈局時間長短、行情發動的點位、進退場的操作依據作考量,
仍有相當不足的地方,但至少已進入買賣交易真實結果找答案。

外的部分談的是每日的開、收、高、低、量,市場在運用這些價量資訊的時候,
主要區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指標,一類是K線圖。

指標的共同特色是用時間作分母平滑分子的計量,因此指標的使用是受限的,
這邊點出兩個問題讓讀者簡單思考:

1. 指標為什麼會鈍化?各位可以注意,當漲跌行情的時間超過指標分母的時間,
指標自然就會開始產生鈍化,因為這個行情的層級已經超過該指標可評估的範圍。

2. 指標為什麼會背離?背離所表達的是遭遇逆勢力強,行情續前勢再漲的時候,
指標跟不上,自然就產生背離,這是從買買意去理解漲跌的軌跡。

這邊還要再點出一個問題讓各位思考,如果今天有人問某位女星的三圍,
各位是想聽到32、23、34,還是她的三圍平均是29.7?平均是會掉資訊的,
當行情進入整理的時候,有太多內容可以表達,如果只強調均價在29.7,
請問,這個資訊是不是有點不夠用?

K線圖的邏輯是將單日的開、收、高、低繪製成符號,多日排列得到K線圖,
一支股票完整的K線圖是從它上市櫃開始,直到持續有交易的今日或終止交易,
普遍市場在處理K線圖是取出單日、雙日、三日的組合在處理,難免狹隘。

如果將一天的結果這支K棒視為一個單字,三天就是三個單字,這是嬰兒牙牙,
通常表達的內容是基礎生理需求,談不上內涵,從這個角度再深入思考,
五天的K棒或許是個句子,一個月的K棒可能是個段落,更長的時間是篇文章,
用整篇文章訴說該商品的市場買賣氣,可以表現出內涵,只是我們能否聽懂。

看懂圖意的內在美,認識漲、跌、整理,這是隨勢者的制高點。

自然人的終極武器

圖意的內容精彩而寬廣,從單K、雙K、三K達到四K以上成段行勢,
從日層級跨入周層級,再從一段、兩段、三段的互動達到四段形以上的整理,
解圖從架構、結構、位置、方式切入,搭配技巧、資金建構出完整的交易哲學。

這邊也點出兩個簡單的問題給讀者思考:

1. 為什麼是男是女眼睛一看就知道,K線圖後面是要漲要跌無法眼睛一看就知道?
很簡單,看人面是從小看到大,當然能夠一眼看出,雖然這個世代也有很難分辨的,
但原則上還是不難分,但想再問,如果是黑人排排站,還能很簡單的分辨出來嗎?
這可能有難度,就像美國人很難分出台灣人、日本人、韓國人,但各位肯定可以,
差異很簡單,因為大家天天看,所以看得出來,而且看不出來還有人教,可印證。

2. 畢卡所的畫,沒有人引導,各位看得懂內涵嗎?坦白講,在下是看不懂的,
為什麼看不懂圖意?很簡單,因為沒有人引導,就像各位不管再怎麼用心聽法文,
或許能聽出情緒,但要聽出字意意理,甚至辭藻內涵,恐怕是有相當難度,
想要聽得懂法文,生在法國,那是母語,生在外國,要有人指引,道理是相通的。

只要有方法,圖看的夠多,不對勁的地方就像人類的頭上長手指,瞬間就會有感,
而兩三支K棒的組合僅停留在方式的層次,於圖意的專業知識領域僅能說是皮毛,
這篇專欄僅將主題帶出,接下來會藉由介紹營收、盈餘的兩個專欄篇幅,
向讀者展示簡單的買賣源點與買賣意如何實務運用到股票的推理、操作上。

法人與自然人的交易基底同為業績、籌碼、題材這些已經公開、透明的資訊,
如果這些資訊指引的方向為同向,結果自然可以順向操作,交易過程是快樂的,
當這些資訊彼此產生衝突的時候,需有制高點衡量資訊的取捨並作出終判,
法人的制高點是精實的產業分析,自然人則需藉由主勢者買賣過程留下的軌跡,
感受市場的買賣氣,站上漲、跌、整理的制高點,建構符合隨勢者特質的優勢。

給在學生的三大投資方向建議

$
0
0

本週金湯尼受邀淡江大學證券研究社
在週二的晚上坐捷運來到了淡水指導學生社團上社課
內容除了分享了一些操作的經驗、切入盤面的觀察重點
但我覺得這些獲利的技巧,對於在學生來說,並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頭等重要的事情,應該是要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與方向
本篇金湯尼整理三大方向,歡迎轉載


一、多方學習、尋找定位



剛接觸投資理財的領域,你一定會碰到一大堆不懂的東西
專有名詞和基本的遊戲規則搞的你一頭霧水
在一張白紙的狀況下請不要把自己的格局限制住了
第一步,從能投資的商品著手,了解可以使用的各種投資管道與商品
投資不光只有炒股票買飆股,市場上還有許多的商品你可以運用
像是期貨、選擇權、基金、權證、甚至還有投資海外商品的管道
在資訊發達的年代,要取得這些相關訊息都不困難

第二步,了解各種操作的面向,不要一頭栽進一種學派的方式
這會讓自己學習的腳步被局限,換句話說就是操作的方式有很多種
你可以多看看多比較,試著去思考那種方式比較適合你
以股票的操作來說,除了就線論線的技術分析之外
從基本面、產業面來切入是一條最辛苦的道路,
因為門檻比技術分析來的高出許多
但這能擴充你自身的實力,會讓投資的路走的更寬更遠
除了KD交叉向上、均線多頭排列
了解產業動向、了解大盤內容、了解總體經濟局勢
了解個股是否有題材,到底有沒有大人介入在買進
這個市場上還有許多東西值得去花時間來學習

雖然金湯尼較擅長的是短線的進出
但絕對不鼓勵學生做短線,因為條件並不適合
如果你可以從短線的觀盤當中建立一些盤感,
了解盤面的現象、觀盤的重點、大盤的結構
這才是學習的重心所在

二、捨棄暴利、累積經驗



金湯尼在學生時代就開始在市場上做實單的進出
也經歷過早上起床一個跳空,就賺到了大學四年的學費
或是上課上到一半,賠掉一個上班一族一個月薪水的日子
現在回想起來都是寶貴的經驗,人生的路上本來就是有捨有得
累計這些年的操盤經歷是用再多錢也買不到的
但應該要用多少比重的學生寶貴青春歲月來去換
這這問題值得你三思

最重要的一點,學生時代的操作,重點絕對不要擺在暴利
這容易混淆你的價值觀,也容易讓你的操作模式轉向短線的衍生性商品
因為可運用的資本比較小,又想要有大幅獲利
不知不覺就會把錢押在選擇權或是權證的買方上
要同時看對發動的時間和波動的空間是一件很難的事
做久了,你會覺得自己像是在賭博
這段時間的實單交易,第一要務不是要從市場上賺多少錢
說白了一點,在本金不大的狀況下,
你從市場賺的錢可能還比不上去找份打工來的穩定
累積實戰經驗,體會有部位在市場,隨著行情波動
損益和心情也在波動的感覺,並且重視你的每一筆進出
因為每一筆交易都是經驗的累計
要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操作模式和熟悉的商品
進場前設定買進的理由、進場後的停損停利點位設定
真錢在場內輸贏,絕對是對學習市場脈動掌握度最高的方法

三、投資自己、備妥銀彈



如同第二點所提,現階段重點絕對不是擺在這波行情你要大賺多少
我相信會把志向放在職業交易員的人絕對是少數
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在日後求職的道路上能贏在起跑點
是面臨就業市場最直接要面對到的問題
起薪22K和33K,長時間下來兩者的差距會日益擴大
專注本職學能讓進入社會的你有一份穩定的收入
畢竟銀彈的充足,是投資操作的最大後盾
學生時代賠錢跌倒是好事,因為沒多少錢可以賠,學到經驗最重要
出社會甚至有家庭之後賠錢跌倒,很有可能要花很久的時間才能讓你站起來

鬍子自己刮,風險自己控 -- 談選擇權賣方的資金控管!

$
0
0







你會把你的鬍子給人刮嗎? 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可能原因如下:

1. 這麼危險的任務,當然是自己來!

2. 男人刮鬍很性感,可散發出男性魅力。

那就對了,交易這麼危險的事,富貴險中求,風險當然該自己掌控。
自己決定自己的槓桿,自己買賣沖來沖去賺coco,不是很帥氣嗎?

本週我們繼續討論選擇權賣方。這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看似蜂蜜,背後卻隱藏著極大的風險。

如果,我們能夠規避掉這風險,穩穩的賺時間價值,那是多美好的一件事,時間一分一秒在走,coco一點一滴的在賺。可惜事情往往沒有那麼圓滿,沒有人能夠完全規避指數波動所造成的賣方虧損。我們只能有效的決定部位,控制風險。如此而已!

說到控制風險,本週我們介紹選擇權賣方的風險該如何計算?

最簡單的資金控管 -- 停損

要提到資金控管,停損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卻是最難執行的。牧清華忘記是從哪聽到的一句話,一直覺得很有道理:

當你把停損作到跟呼吸一樣自然時,你就成功了!

千 真 萬 確,如此違反人性的事,你都做得出來? 那在這吃人的市場,還有什麼錢你賺不到呢?

記得,所有好的交易策略,都是大賺小賠,當你做到"虧損有限"這件事,你就贏在交易的起跑點。

你的槓桿,自己決定! (別理會選擇權賣方的保證金計算)

假設你有一百萬,按照選擇權賣方的保證金計算(估算),你可以賣出將近50口的選擇權,一口約兩萬元上下,看價內價外而定。上週文章有提過,用兩萬元做一口選擇權賣方,一旦價外變價內那將是20多倍的槓桿。

試想看看,為什麼要由期交所決定你要用多少槓桿? 槓桿代表你可能遭遇的風險? 郭台銘賠個一百萬可能不痛癢,小資股民賠個一百萬可能一整年睡不好覺。

這就跟刮鬍子一樣,自己的鬍子自己刮;自己的風險,自己決定!

按照理性交易行為,期交所這樣的保證金設計,絕對不適合用在留倉過頁,而是為了當沖客使用。所謂當沖就是今天新倉今天平倉。

不過夜,不用負責任,不用承擔三更半夜歐美股市漲跌的影響。好處是當天就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停損,但壞處也是怕你停損砍不下手。

試想看看,如果當沖的技術好,一百萬資金一天沖50口,就算平均一口只賺一點 (50元),50口就是2,500元,一百萬一天可以賺2,500元,一年250個交易日可賺62.5%,夠你賺的!

更何況厲害的當沖客怎麼可能每天只賺一個Tick!? 至少金湯尼大大就不是!

因此,做期貨選擇權的朋友,你若不是做當沖,根本不須去care保證金用了多少。換句話說,當你做留倉策略做到要去擔心保證金是否足夠時,你絕對用了過大的槓桿,暴露在危險的風險中。

如果真這樣,牧清華建議你,快回火星去,地球是很危險的。牛頓不都說了,他可以精準計算天體運行的軌跡,卻無法計算人類在地球上交易行為的瘋狂。

如果要留倉,請務必嚴守 "用多少資金作一口賣方"的規則,下面我們就來討論該用多少資金做一口選擇權賣方? 我們舉賣出勒式為例。

選擇權賣出勒式的資金控管

上次提到最多人自已為的聖杯,賣出勒式。也就是在Call和Put各賣出價外選擇權。由於指數波動有七成時間都在盤整,故這樣的策略勝率很高,每次都賺一點...賺一點...。

缺點是一旦價外變價內,那就是大賠收場。可能一年賺十一個月,最後一個月全部賠回去,甚至破產。

但話說回來,如何避免大賠甚至破產,還是要看你用了多少的資金做一口。我的意思是,如果今天牧清華賠了10 萬,牧清華可能呼天喊地痛苦不堪,如果今天是巴菲特賠了10 萬,可能沒有感覺,因為10萬占他的資產不到100萬分之一。比牧清華陪一塊還沒感覺。

所以,賠10 萬元是否損失慘重?要看你原來的資本有多少? 就像某位候選人說要捐出月薪做公益,牧清華很鼓勵做公益的行為。但是理性的分析:假設月薪20萬,財產有100億。那相當於牧清華100萬的資產,每個月捐出20元,好像.........也還好。

無論如何,牧清華都建議在賣出勒式的策略下,至少10萬元做一口選擇權賣方。理由如下:

假設隔天大跌五百點,或大漲五百點 (漲停或跌停),做錯方向的那一邊,一口賠$25,000,十萬元做一口,但是因為有一半資金在做對的那一邊,一百萬裡面只有五口 ($50,000)會做在錯的那方,所以就算做到滿倉也只賠約12.5%。

當然,賠12.5%還是一件很嚴重的事,但可以去問問破產過的朋友,跟一次資金歸零甚至負債比起來,他們會告訴你:『遇到好幾年一次的大災難,只賠12.5%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

最近很流行 "小確幸" (微小確實的幸福),牧清華不喜歡這三個字,牧清華希望大家都有大確幸。但是遇到災難性崩盤只賠了12.5%。牧清華要恭喜你,事後來看這是一種小確幸。

星期五;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幣圖誌Bituzi電子報」

選擇權賣方,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多少英雄豪傑死在這個自以為是的聖杯錯覺裡面。牧清華建議,如果您還是市場新手,最好的避險方式就是,先不要做賣方。或是賣一口非常遠的價外,體驗一下賣方的感覺就好,解手癢之急,甲緊ㄟ弄破碗!

服貿新解:花園夜市與Costco之戰

$
0
0


紅色子房語錄:想了解服貿爭議,這是我想到最淺顯的故事比喻了。

有一天,花園夜市馬主委與Costco做了一個協議,Costco賣場開放三個美食街櫃位名額給花園夜市,花園夜市也開放兩個夜市攤位名額讓Costco進駐。看起來似乎Costco讓利較多,馬主委要求花園夜市委員會一致快速通過,認為是一個好協議。

簽約後,馬主委立即挑選了花園夜市最強的三個攤位進駐Costco賣場,點將如下:

甲老板的「獨門臭豆腐」:採用百年家傳獨門醬汁配上中藥浸泡豆腐,特殊風味成為花園夜市一絕,堪稱夜市排隊店一哥。

乙大哥的「超級大雞排」:每個雞排選用上等雞胸肉,拍打七七四十九次,打到比臉還大後下鍋,肉汁封存香味四溢,為夜市必嚐小吃。

丙小妹的「正妹水果冰」:採用南台灣新鮮水果搭配風味黑糖製成冰,再加上丙小妹甜美的笑容,網路人氣第一名,慕名宅男絡繹不絕。

三家攤位陸續進駐Costco美食街,造成一時轟動。大家覺得逛賣場還可以吃夜市美食看正妹,真是新奇。而Costco呢?選擇先在花園夜市簡單擺兩個辦卡攤位,大家都不疑有他。

三個月後,Costco賣場美食街出現變化。

甲老板的「獨門臭豆腐」的確在美食街風光好一陣子,但某天,甲老板突然發現排隊人潮不再,原來是Costco研究出甲老板的醬汁祕方,在自家賣場推出自有品牌臭豆腐免費試吃。味道更香,還有真空包裝可以帶回家自己做。

乙大哥自豪的「超級大雞排」,某天也失去了排隊人潮。看著顧客的購物車裡,竟然出現精美包裝比「臉盆」大的雞排。乙大哥衝進Costco的中央廚房,發現有10名訓練有素的壯丁正在打雞排,牆上寫著每份雞排打500次才能下鍋。

丙小妹的「正妹水果冰」,丙小妹除了晚上顧夜市現場,白天也得休息,常常不在Costco賣場櫃位鎮店,現場只剩瘦小工讀生幫忙。民眾看不到正妹,進而失去買水果冰的衝動,業績一落千丈。

隨著營業額下滑,三個花園夜市代表漸漸無法負擔Costco商場的高租金,紛紛撤離美食街。

即使Costco仍然保留開放三個名額,歡迎花園夜市設櫃,但是花園夜市其他攤商看到三位烈士前車之鑒,都不敢再談進駐一事。

回過來看看三個月後,花園夜市的發展。

夜市裡的Costco攤位A,將賣場中央廚房大量的臭豆腐跟大雞排直接運送到花園夜市,強調更便宜,更衛生,雞排比臉盆大,醬汁一樣好吃。結果讓許多不想排隊到原店的民眾,選擇Costco臭豆腐與超大雞排。於是,花園夜市的「獨門臭豆腐」及「超級大雞排」生意掉了二分之一,甲老板跟乙大哥都非常懊惱。

夜市裡的Costco攤位B,轄其大資本之勢,舉辦網路夜市正妹選拔,從星期一到星期日都請不同正妹顧店,加上媒體的置入報導,以及賣場中央廚房直送衛生切好的水果,很快的知名度與營業額就超過「正妹水果冰」。有一天,民眾發現丙小妹收了她的冰店,成為Costco攤位的Friday Girl.

*************************************************************************************

台灣大部分服務業中小企業主,專長是「創新與業務」。這樣的特性,從零售地產看來宛如夜市雄兵,擅長利用有限的資源人力創造出最佳利潤,同時藉由群聚擴大市場合作,這樣的產業模式曾經創造出台灣經濟奇蹟。

中國產業的專長特性,是「量產與複製」。這樣的特性,從零售地產看來宛如倉儲量販店,擅長可以利用標準化的製程,充沛的資本與人力資源,迅速學習複製knowhow,然後自創品牌,進攻市場。

這兩種服務業形態規模迥異,簽署市場交流合作協議,身為前者更需要謹慎而為!


紅色子房最近與一位曾到中國經營空間設計分公司五年,最後鎩羽而歸的總經理K聊天。從他的失敗經驗認為,服務業想要到中國展店成功,必須掌握「三本實力」:

第一是「本事」:中國擁有來自全世界的競爭者,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首先,你的本事要有人願意買單才行。

第二是「本錢」:為了保持本事水準,就必須選擇優秀的團隊人才。但是隨著大陸工資年年調升與市場競爭激烈,K發現在當地聘請一位跟台灣團隊一樣優秀的人才,已經要兩倍成本。沒有雄厚的本錢,就沒辦法擴展優質服務團隊。

第三是「本人」:服務業的對象是人,若當地沒有信任團隊,只好事事由本人出馬。但如果人在台灣,客戶需要時人剛好不在,轉眼間就失去這個客戶。

台灣服務業千百種,為什麼服貿協議要好好逐條審議?

因為還有許多沒有「三本實力」的台灣中小企業服務業,是無法在服貿協議中獲利的!

那麼,政府急著開放是為了誰呢?

 


(註:以上故事取材Costco,僅是因為筆者認為該品牌量販賣場消費體驗最讓讀者有感,絕無貶抑之意)
Viewing all 135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