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看到有則財經新聞掀起了大家的討論,
標題是「十年前不買房,北市多花689萬元」。
內文則是其他五都也有大小不一的漲幅!
大意是這十年以來房價高漲,
許多朋友因為十年前買了間房,現在的身價就暴增許多
(再加上槓桿效應,增幅更是驚人,
例如頭期款2成,那漲幅20%就會有100%的本金增加。)
新聞中指出,最多的平均房價漲幅是在台中,漲幅達69.1%。
如果以房貸一般來說的頭期款3成計算的話,
十年前300萬可以買900萬的房子,
十年後,900萬的房子價值達1530萬,
以300萬的頭款當本金來計算的話,
報酬率幾乎是400%了。
(這只是很粗略的計算,當然詳細來說還會牽扯到利息等因素)
新聞連結:十年前不買房,北市多花689萬元
為什麼會漲這麼多?
最大主因就是美國實施「量化寬鬆」,也就是QE。
量化寬鬆讓錢變薄,東西沒變,
但是錢一變薄就好像漲價了一樣。
就像以前曾舉過的砝碼的例子,
一本書本來只需要兩個10公克的砝碼,
現在一換成5公克的砝碼後就需要四個了。
都必須勇敢面對一個事實...
那就是過去這十年來,連股票市場也是如此,
甚至漲幅更誇張。
特別是開啟量化寬鬆印鈔機後的美股。
如果同樣以十年來算,這十年來,
美股大盤S&P500漲了150%,
而集中在科技股的納斯達克指數更漲了380%!
藍線為那斯達克,綠線為S&P500
這是非常驚人的!
雖然買房用頭期款三成的槓桿來說,
十年前買房現在報酬率可能將近400%,
然而納斯達克指數在「還沒有用任何槓桿」報酬率就已經有將近300%了。
(或許有些朋友會問:台股呢?
台股表現也不差,十年來大盤報酬率達95%)
紫色線圖為台灣五十(可點圖放大)
而如果您更專業些,持有得更久些,
買到了現在討論度極高的「尖牙股」-FAANG的任一檔,
那報酬率更是驚人,隨便一檔都是500%以上的報酬。
補充:
F(臉書:股票代號FB)
A(蘋果:股票代號AAPL)
A(亞馬遜:股票代號AMZN)
N(奈飛:股票代號NFLX)
G(谷歌:股票代號GOOG、GOOGL)
不過跟買房相比,
投資股市的人這十年來很少有人資產能「翻個五倍以上」。
一方面是大多數人買房都是自住。
自住就規律的繳房貸,也很少會興起搬家的念頭。
(搬家是個麻煩事,不會有人想常常搬家的,尤其是有小孩之後。)
或許這十年來房價也不是一路向上漲、也有許多細微的起伏,
但大多數屋主根本不會留意到。
再說,買賣房子與買賣股票相比,麻煩事更多,
一堆手續和搬家等雜事也很容易讓人打退堂鼓。
相較之下投資股市就簡易許多...現在買賣股票越來越方便,
滑鼠點幾下就能完成一筆交易。
因此,很多人賺了10%、20%就跑,想要先「落袋為安」。
偏偏要每次都能賺個10、20%是很難的事情,
頻繁進出的結果,常常弄的心神不寧,或者賺個刺激感,
甚至還影響白天的上班情緒與效能,
即使在大多頭的這十年,虧錢的人也不在少數,
開心的只有券商與交易所而已...
但房子?很少聽說自己家房價漲了二成就想「落袋為安」的,
比較常聽到的都是一住20年或者30年以上的家庭,
也沒人每天、每週、每月在問價格。(投機客除外)
為何靠房地產賺到錢的人,
從以前到現在獲利人數遠勝過股票投資的人?
正因為:懶的搬家、房價波動不如股票即時、劇烈、交易程序繁瑣。
結果反而大家都能持有更久,享受更長期的趨勢。
當然作股票得到巨大成功之人,獲利必然也不在話下,
這點也不可否認。
或許有朋友會想到,既然美股科技股漲那麼兇,
那美國的房價呢?
科技股的重鎮「舊金山」,從2008年至今的10年大約漲了57%
而台灣的漲幅比舊金山還多,
一方面是因為當初調降遺贈稅、資金回流的原因。
川普稅改後美國房價會不會有類似的現象?可以持續觀察。
但從上述可知,不一定非要買房才能致富。
如果耐得住性子,
過去十年來的美國股市甚至能帶來比房市更優渥的報酬。
那為什麼多數朋友還是覺得日子越來越難過?
資產的膨脹,往往讓原本的富人財富快速增加,
靠著勞務所得過生活的普通人,反而深受其害...
中產階級痛苦的原因如下:
1.「薪水」是大多數人主要累積資產的來源
偏偏薪資凍漲早已不是新聞,即便薪水調漲,也容易有上限,
還受限於行業別和職業別,如果不是業務性質工作,
只是單純的上班族,又不是以高薪著稱的金融業和科技業,
那年薪破200萬就已經很厲害了。
更不用說大多數年薪未達百萬的朋友。
並不是一味鼓勵大家去買房和炒股,
相反的,理財初期時應該專心工作累積本金才是最快的道路。
這點是過去專欄傳遞價值時,我常提到的關鍵。
有太多人想要用小小的本金去獲取不切實際的暴利,
想要一夕致富...這絕對會讓存款簿數字死的更快。
例如:
被網路廣告吸引,拿著僅剩的幾萬塊想要投入權證、期指..等各項衍生性金融商品。
然而,當薪資已經快要到頂、也有了一些本金後,
投資就是必備的技能了。
投資領域浩瀚無垠,炒房炒股等短線技巧只是眾多門派中的一種,
如果您不喜歡短進短出,
還有許多輕鬆些、壓力更小的方式可以選擇。
就比如前面所說的,
你買進大盤ETF,不管是美國的SPY或者台灣的0050。
基本上長期下來都可以打敗8成的人,
這點已經有龐大的歷史資料可以佐證。
就先不贅述了。
2.視野只侷限在台灣以內
前文提過,台股大盤這十年來的漲幅是95%,
美股S&P500卻是150%,將近台股的1.6倍。
美股早就是全世界最大的股市,
漲幅居然遠超過新興市場的台股...
台灣的困境可想而知。
而且,大盤表現都已經是台灣的1.6倍,
個股的表現就更誇張了。
因此,如果在台灣股市無法獲利,
別氣餒,不妨把眼光放到太平洋的另一邊,
看看廣闊的美股,或許會開啟另一片天地。
尤其是現在美股券商手續費割喉戰,
幾乎殺到見骨,最近還有直接用0元手續費搶客戶的。
本業是必須要顧的,不管是平凡上班族或者做生意的小老闆,
先想想看鈔票持續變薄的情況下,
投資理財的下個階段該怎麼做才好?
謝謝你們對美股專欄的支持,
歡迎分享給更多朋友閱讀,謝謝大家。
美股天下事,就在幣圖誌!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國之後換日本現在輪歐洲了--市場到底缺多少錢?
全球化讓年輕人跑光了,資金也是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前進海外必備)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標題是「十年前不買房,北市多花689萬元」。
內文則是其他五都也有大小不一的漲幅!
大意是這十年以來房價高漲,
許多朋友因為十年前買了間房,現在的身價就暴增許多
(再加上槓桿效應,增幅更是驚人,
例如頭期款2成,那漲幅20%就會有100%的本金增加。)
新聞中指出,最多的平均房價漲幅是在台中,漲幅達69.1%。
如果以房貸一般來說的頭期款3成計算的話,
十年前300萬可以買900萬的房子,
十年後,900萬的房子價值達1530萬,
以300萬的頭款當本金來計算的話,
報酬率幾乎是400%了。
(這只是很粗略的計算,當然詳細來說還會牽扯到利息等因素)
新聞連結:十年前不買房,北市多花689萬元
為什麼會漲這麼多?
最大主因就是美國實施「量化寬鬆」,也就是QE。
量化寬鬆讓錢變薄,東西沒變,
但是錢一變薄就好像漲價了一樣。
就像以前曾舉過的砝碼的例子,
一本書本來只需要兩個10公克的砝碼,
現在一換成5公克的砝碼後就需要四個了。
把房產改成美股大盤ETF也得到相同道理
然而,上漲的不只有房價,不管有多少朋友抱怨、怒罵!都必須勇敢面對一個事實...
那就是過去這十年來,連股票市場也是如此,
甚至漲幅更誇張。
特別是開啟量化寬鬆印鈔機後的美股。
如果同樣以十年來算,這十年來,
美股大盤S&P500漲了150%,
而集中在科技股的納斯達克指數更漲了380%!
藍線為那斯達克,綠線為S&P500
這是非常驚人的!
雖然買房用頭期款三成的槓桿來說,
十年前買房現在報酬率可能將近400%,
然而納斯達克指數在「還沒有用任何槓桿」報酬率就已經有將近300%了。
(或許有些朋友會問:台股呢?
台股表現也不差,十年來大盤報酬率達95%)
紫色線圖為台灣五十(可點圖放大)
而如果您更專業些,持有得更久些,
買到了現在討論度極高的「尖牙股」-FAANG的任一檔,
那報酬率更是驚人,隨便一檔都是500%以上的報酬。
補充:
F(臉書:股票代號FB)
A(蘋果:股票代號AAPL)
A(亞馬遜:股票代號AMZN)
N(奈飛:股票代號NFLX)
G(谷歌:股票代號GOOG、GOOGL)
不過跟買房相比,
投資股市的人這十年來很少有人資產能「翻個五倍以上」。
一方面是大多數人買房都是自住。
自住就規律的繳房貸,也很少會興起搬家的念頭。
(搬家是個麻煩事,不會有人想常常搬家的,尤其是有小孩之後。)
或許這十年來房價也不是一路向上漲、也有許多細微的起伏,
但大多數屋主根本不會留意到。
再說,買賣房子與買賣股票相比,麻煩事更多,
一堆手續和搬家等雜事也很容易讓人打退堂鼓。
相較之下投資股市就簡易許多...現在買賣股票越來越方便,
滑鼠點幾下就能完成一筆交易。
因此,很多人賺了10%、20%就跑,想要先「落袋為安」。
偏偏要每次都能賺個10、20%是很難的事情,
頻繁進出的結果,常常弄的心神不寧,或者賺個刺激感,
甚至還影響白天的上班情緒與效能,
即使在大多頭的這十年,虧錢的人也不在少數,
開心的只有券商與交易所而已...
但房子?很少聽說自己家房價漲了二成就想「落袋為安」的,
比較常聽到的都是一住20年或者30年以上的家庭,
也沒人每天、每週、每月在問價格。(投機客除外)
為何靠房地產賺到錢的人,
從以前到現在獲利人數遠勝過股票投資的人?
正因為:懶的搬家、房價波動不如股票即時、劇烈、交易程序繁瑣。
結果反而大家都能持有更久,享受更長期的趨勢。
當然作股票得到巨大成功之人,獲利必然也不在話下,
這點也不可否認。
或許有朋友會想到,既然美股科技股漲那麼兇,
那美國的房價呢?
科技股的重鎮「舊金山」,從2008年至今的10年大約漲了57%
而台灣的漲幅比舊金山還多,
一方面是因為當初調降遺贈稅、資金回流的原因。
川普稅改後美國房價會不會有類似的現象?可以持續觀察。
但從上述可知,不一定非要買房才能致富。
如果耐得住性子,
過去十年來的美國股市甚至能帶來比房市更優渥的報酬。
撇除各種意識型態,大家應該都認同鈔票價值越來越薄
既然過去十年,股市、房市看起來生氣盎然,那為什麼多數朋友還是覺得日子越來越難過?
資產的膨脹,往往讓原本的富人財富快速增加,
靠著勞務所得過生活的普通人,反而深受其害...
中產階級痛苦的原因如下:
1.「薪水」是大多數人主要累積資產的來源
偏偏薪資凍漲早已不是新聞,即便薪水調漲,也容易有上限,
還受限於行業別和職業別,如果不是業務性質工作,
只是單純的上班族,又不是以高薪著稱的金融業和科技業,
那年薪破200萬就已經很厲害了。
更不用說大多數年薪未達百萬的朋友。
並不是一味鼓勵大家去買房和炒股,
相反的,理財初期時應該專心工作累積本金才是最快的道路。
這點是過去專欄傳遞價值時,我常提到的關鍵。
有太多人想要用小小的本金去獲取不切實際的暴利,
想要一夕致富...這絕對會讓存款簿數字死的更快。
例如:
被網路廣告吸引,拿著僅剩的幾萬塊想要投入權證、期指..等各項衍生性金融商品。
然而,當薪資已經快要到頂、也有了一些本金後,
投資就是必備的技能了。
投資領域浩瀚無垠,炒房炒股等短線技巧只是眾多門派中的一種,
如果您不喜歡短進短出,
還有許多輕鬆些、壓力更小的方式可以選擇。
就比如前面所說的,
你買進大盤ETF,不管是美國的SPY或者台灣的0050。
基本上長期下來都可以打敗8成的人,
這點已經有龐大的歷史資料可以佐證。
就先不贅述了。
2.視野只侷限在台灣以內
前文提過,台股大盤這十年來的漲幅是95%,
美股S&P500卻是150%,將近台股的1.6倍。
美股早就是全世界最大的股市,
漲幅居然遠超過新興市場的台股...
台灣的困境可想而知。
而且,大盤表現都已經是台灣的1.6倍,
個股的表現就更誇張了。
因此,如果在台灣股市無法獲利,
別氣餒,不妨把眼光放到太平洋的另一邊,
看看廣闊的美股,或許會開啟另一片天地。
尤其是現在美股券商手續費割喉戰,
幾乎殺到見骨,最近還有直接用0元手續費搶客戶的。
本業是必須要顧的,不管是平凡上班族或者做生意的小老闆,
先想想看鈔票持續變薄的情況下,
投資理財的下個階段該怎麼做才好?
謝謝你們對美股專欄的支持,
歡迎分享給更多朋友閱讀,謝謝大家。
美股天下事,就在幣圖誌!
或許有朋友會問:美股多頭已經走了十年,現在進場不會太高嗎?這問題,沒人知道答案,大家都只能邊走邊看。但就算下一個空頭來臨,美國仍然是全球的霸主。畢竟,Apple、Google、Nike、微軟、可口可樂等統治全球的品牌,不會因為一次經濟衰退就毀滅。因此,學習投資不等於進場投資,大可以學好技能後等待適合的時機進場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國之後換日本現在輪歐洲了--市場到底缺多少錢?
全球化讓年輕人跑光了,資金也是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前進海外必備)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