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幣圖誌Bituzi - 挑戰市場規則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59

賺市場的關鍵在於反覆執行正確的動作

$
0
0


選擇參與金融市場買賣交易,出發點沒例外都是想從市場汲取利潤,既然是懷抱相同的憧憬進市場,為什麼賺錢的人始終是少數?答案很簡單,因為多數人追求的是一次性的獲利,而非整體性的戰果,從而陷入單筆可能賺,結算損益總是賠的困境,只要缺少這份覺察,自然是懷抱著希望卻持續地虧損。

潘朵拉的寶盒

「希望」對人類來說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能夠堅忍地熬過各式困境,「希望」絕對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許多勵志短篇更是從「希望」超展開,可惜這世界是殘酷的,單有希望是遠遠不夠,還需太多其它元素同步到位,方能跳脫困境。

因為想賺錢而踏入金融市場是無可厚非,但為什麼相信自己能賺到錢?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覺得自己比別人努力?覺得自己比別人運氣好?覺得市場錢好賺?抱著以上思緒進市場的初心者,不用多少時間,就會發現這些全都是幻覺,這是初心者的第一階段:察覺市場跟自己想的不一樣。

跨過第一階段的初心者已經不再初心,畢竟脫離自以為是的狀態並不容易,此時的心境與剛踏進市場時有明顯的區別,至少開始懂得謙卑面對市場,再問為什麼相信自己能賺到錢?答案肯定是一片空白,這就是心態上的「歸零」,直到進入這個階段,方能開始累積真實,放下「我觀」,導入「市場觀」。

歷史的重要性

不尊重歷史的人,總要等到自己成為歷史,才會明白歷史的重要。

進入第二階段,開始導入「市場觀」的參與者,只有學習、研究兩條路可以走,多數參與者會從學習開始,汲取參與金融市場買賣交易的知識、方法,願意開始學習肯定是正確態度,但市場是殘酷的,學習並不等於成效,需搭配獨立思考、歷史印證,才能對所學有一定程度的掌握,這是不可欠缺的環節。

舉例:網路上常會看到OOO選股法,股價淨值比、營益率、股東權益報酬率、本益比,給予標準並篩選出觀察股十數檔,獨立思考此選股條件篩選出甚麼類型的股票,這是多數人能下的功夫,真正難的是,如何歷史印證該選股成果,經歷時間得到的成效?如何交易方能取得整體戰果?這部分只有少數人能完成。

真實的信念需要建構在事實依據,單純的相信只能換來薄弱的基礎,環顧市場,在資訊不發達的年代,前輩回到圖書館翻閱舊報紙、手工繪製K線圖,嘗試還原時空背景,現今資訊發達,更有資料庫可輔助研究,縮短累積真實的時間,無論是用甚麼方法,向歷史學習是導入「市場觀」的不二法門。

History repeats itself.

愛麗絲夢遊仙境

愛麗絲問兔子:「仙境這麼大,該往哪兒走?」
兔子:「妳想要去哪兒?」
愛麗絲回兔子:「去哪兒都好!」
兔子:「去哪兒都好嗎?那妳亂走就可以啦!」

經過時間的累積,透過學習、研究,逐漸理解甚麼樣類型的行情,搭配甚麼樣的交易法能帶來利潤,參與市場買賣交易具備指向性是進入第三階段的訊號,再次回顧為什麼相信自己能賺到錢的問題,已經可以侃侃而談,提出充分事實依據,帳戶價值同步支持,再來就是反覆執行正確的動作,穩健地踏入賺市場的領域。

目前筆者已知具備指向性賺市場的主要機會表列如下:

公司價值型:

一、價值低估:股價淨值比低於1,即市場投資人廣泛理解的雪茄屁股。

這類型的股票是價值投資的始祖,近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即葛拉漢,筆者最早年的交易也是從價值低估開始,後來因為遇到該類型股票中的惡鬼,多年時間封存此邏輯,後來想通適用標的需排除經營不善、可能終止交易的股票,一定程度的分散持倉,方能趨吉避凶,從而發現常態時空,行情頻率不足是該作法的缺陷。

二、價值成長:公司營運成長,越來越賺錢,強大甚至偉大的獲利機器。

成長型企業因為越來越賺錢,只要進場價位合理,自然容易吸引買氣追逐,近代幾位偉大的投資家:費雪、彼得林區、巴菲特皆屬此類型股票的代表,彼得林區雖然沒有明講自己是買成長股,但從生活周遭尋求交易機會,不就是從終端需求探討公司產品能否大賣?大賣自然帶出營運成長,因此仍屬價值成長型的代表。

漲跌價位型:

所謂漲跌價位型的交易法,講白話就是賺差價的方法,探討賺差價的方法,最終會回到價量關係的技術分析,想當年筆者剛踏入金融市場的時候,對於技術分析實在難以接受,無論MA、KD、RSI、MACD、K棒組合,都有無數成功的例,同時也有無數失敗的例,通常成功的是書上寫的,失敗的是自己遇到的。

最悲劇莫過於問為什麼成功?為什麼失敗?答案都是沒有答案。直到十多年前,接觸圖意這門漲跌技術,從買賣源點理解價量關係,過去沒有為什麼的很多問題得到合邏輯的解釋,開啟對價量關係的全新層次,再經過多年的探索、資料庫的歷史印證,成就具備指向性的交易機會:倍數價值狹義周漲段。

反覆執行正確的動作

正確的事情簡單作,簡單的事情重複作,這個過程不簡單。

找到「正確的動作」並不容易,需要大量的邏輯辯證與歷史印證,爾後尋求方法讓動作盡可能簡單但不能因此而遺失環節,這是第二層的不容易,再來是堅持、反覆地執行,不能歧路亡羊,這是第三層的不容易,貫徹中心思想從來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過程有太多阻礙,難在選擇,貴在堅持。

選擇比努力重要。

為什麼在金融市場上,努力與成果有時這麼不成比例?答案很簡單,努力的方向可能出問題,倘若操作成果始終跟預期的有巨大落差,回頭檢視最當初的選擇是刻不容緩,假使檢視結果無誤,那就繼續堅持,或許只是累積的能量還不達標;假使檢視結果漏洞百出,那就得重新確定努力的方向。

向東向西走,無論再怎麼努力都是回到原點,無法抵達南極、北極。

學程資訊

筆者預定於07.03(日)開課,這是為期五周的基礎課,對買賣源點、漲跌推理有高度興趣的讀者,請務必把握,下面連結是報名表單:

http://goo.gl/forms/gHJM6dVwdB

漲跌技術是有緣者得,不能強求,只能順緣、隨緣,倘若您對於目前的操作成果感到不滿意,厭倦全無邏輯可言的交易行為,想知道該怎麼作,可以從股票市場恆久地汲取利潤,這次的課程是塊敲門磚,值得參與。

結語

進市場如果想著的只有賺錢,那跟多數參與者又有甚麼不同?倘若跟多數參與者沒有甚麼不同,那又怎麼可能賺的到錢?如果進市場不是想賺錢,那又何必跑進市場瞎攪和?那塊想賺錢卻又跟多數人不同的沃土在哪?從想賺錢的念頭出發,探索賺市場的方法,然後反覆地實踐,實踐的結果自然賺到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59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