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幣圖誌Bituzi - 挑戰市場規則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59

股票的美麗與哀愁:全民運動‧為退休作準備

$
0
0


退休是所有人終將面對的議題,但退休並不意味著私人飛機和遊艇,比較務實的探討當屬被動收入的準備還有退休後的活動。甚麼是被動收入?簡單講,就是在一段時間內,甚麼事情都不作,可以領到多少錢?甚麼樣的活動適合退休生活?接下來的內容將從股票的角度,回應前述幾個問題。

理財投資

投資賺的股利收入。

藉由股票產生被動收入的方式就是投資,而投資本身又分為期待型和務實型:

期待型

期待型的投資邏輯是尋找股價低於淨值、本業獲利、每年有配股配息的股票。

符合前述條件的股票,殖利率通常相當普通,甚至還會偏低,畢竟股價會跌到剩淨值的幾分幾,公司的獲利性自然差強人意,買進這類型的股票,期待的是將來營運回暖,期間靠每年的股利降低成本,為什麼稱這類型的投資是期待型?

因為這型股票的價位有機會重回淨值,獲利模式是以賺股利為主,賺漲回淨值的差價為輔,畢竟後者發生的時間難以預測,過程只能藉由股利來降低成本,因此投資這類股票帶有期待,故稱為期待型,是這份期待,填補殖利率不高的缺陷。

務實型

務實型的投資邏輯是尋找年化殖利率高,具備恆久價值的股票。

符合前述條件的股票,殖利率的要求相當高,而且對長遠的獲利要有把握,舉個實際的例:電信業的台灣大(3045),這檔股票的長遠獲利相信大家都很有把握,但正常時空,殖利率依然不甚出色,因此關鍵是在進場投資的時機。

退休規劃

退休後的被動收入,由於追求的是穩定,因此要找務實型的投資物件。

架構模型:假設在退休後,期待每個月有五萬的被動收入,如何實現?

每個月五萬,換算一年是六十萬,設定殖利率10%,換算本金需要六百萬,如何配置這筆錢到務實型的投資物件?繼續以台灣大為例。

台灣大(3045)近十年的股利政策

資料來源:雅虎奇摩股市

上面是台灣大近十年的股利政策,換算現金股利平均為4.349元,若以前述10%殖利率作標準,適合投資作退休準備的進場價是43.49元以下,目前的價位接近百元,顯然不適合,尚須等待,直到將來價位行至符合標準再來投入。

截至目前為止,都是相當直觀的邏輯,但如果深度思考會發現,內涵頗深。

回顧台灣大的歷史價位,最低落在2003年五月的22.4,2008年的金融海嘯後,最低價位為40.05,想要等到前述符合條件的價位,並非全無可能,關鍵時機將落在股市崩盤後,這個真實結果帶來甚麼啟發?

千萬不要定期定額亂投資

合邏輯的投資準備如下:
1. 將資金存入銀行,放定存,靜待崩盤,崩盤是股市的必然,總是等的到;
2. 這段時間,研究甚麼樣的股票符合務實型投資物件,並每年更新投資價;
3. 等到崩盤後,果決將定存解開,分散投入到價位符合條件的前述物件中;

如果是從三十歲踏入股市,按台股過去的漲跌循環,六十歲以前有機會經歷三次大崩盤,這三次大崩盤便是能否完成前述退休規劃的關鍵,想要退休後每月能有多點被動收入支應開銷,就得提高前述六百萬的投資本金,端視個人需求而異。

前述為基本模型,細節留待將來再作延伸探討。

思考投機

投機賺的是漲跌差價。

退休後,多的是時間,問題是這些時間要投入甚麼樣的活動?活動主要可區分為體力型、智力型兩大類,普遍體力型的活動大約可以維持到八十歲,在過去平均壽命不到八十歲的時空,或許已經夠用,現今時空的平均壽命已經超過八十歲,勢必得增加智力型的活動,老年生活才不至於每天只剩看電視。

智力型的活動主要區分兩種,一種是需要同伴,一種是不需要同伴。

需要同伴的智力活動主要是棋類、牌類,但老人最終會走向孤獨,除非能有家人陪伴打小牌,不然總會進入沒有同伴的狀態,能否享受孤獨,將是退休後的終極挑戰,懂得如何參與股市賺差價的股民,已經找到解決方案。

新‧定義將來

活到老,學到老,這不只是口號,但實踐起來卻一點都不容易,參與股市如果能與時俱進,認識新科技、新產品、新市場,自然較能跟上時代,作股票賺取漲跌差價是結果,但過程仍須吸取新知,投機是智力活動,防止腦袋退化的同時還能賺取利潤,一舉數得,當然前提還是得知道該怎麼作才能賺市場。

漲跌‧買賣源點

經歷過完整漲跌循環的股民,自然能體會賺差價並不容易,推理漲跌是門學問,認識買賣源點,理解買氣、賣壓的源更是門藝術,需要經過大量的思考、辯證、實證、反詰,才能找到賺差價的方法,同時還得修煉自己的心。

投機不僅是退休前累積財富的方法,更是退休生活持續激盪腦力的智力活動。

全民運動

投機是矛,投資是盾。

人類對於未知的事物,最常見的反應有三個:恐懼、輕蔑、閃避,這組與生俱來的習性,讓普遍的股民對股票產生偏頗的認知,環顧四周,只要聊兩句就能感受其屬性,投資者或投機者,當然還有不少以投資為名行投機之實的迷途者。

若能敞開胸懷,循理認識股票,自然發現投資、投機都是美好的行為,不但沒有衝突,彼此還能相輔相成,特別是在退休生活扮演的角色,投資帶來的被動收入能穩定生活,投機帶來的腦力激盪能激活思考,堪稱絕妙組合。

投資、投機股票,值得全民運動,為退休作準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59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