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品質首重贏面
買賣交易最困難跨越的就是接受「行情沒有完全相同的」這個事實,如同自然界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手寫一千個一也不會有兩個完全一樣,如此明顯的事實卻常被直接忽略,盲目期待A等於B,結果自然容易輸錢又無法累積經驗。贏面的概念需回到人類的行為舉止來思考,如同〈漲跌有甚麼道理?〉專欄內容提到的,買賣交易的真實結果顯示某個價位引動的賣壓已經減弱兩次,區間內的買氣卻依舊旺盛,合理推演買氣有能朝更高的價值位推升,這是買賣氣的流動。
贏面的重點環節在於:買賣意、歷史圖、交易經驗。
再來是益損比
談益損比當然離不開進場價、倒線情境、目標價。當行情品質的評估通過第一關:贏面,操作者接下來要思考倒線情境、目標價的問題,當操作者知道自己為什麼進場,譬如操作底部力量發動漲的行情,期待的是買氣推升價位,脫離整理空間,朝更高的價值位前進,此時的倒線情境自然是設定在價位跌回整理空間內,發動如果失敗,還待在場內做甚麼?
目標價的設定通常需漲跌技術來測幅,段對段的幅度同等以上至行傷、力量發動滿足同等力量幅度、從力量的下緣作到力量的上緣,測不出幅度的往往是逆勢的彈回,再不然就是真正的漲跌勢,目標價往往會帶來遠超過預期的驚喜。
最後是頻率
頻率談的是行情發生的次數。買賣交易另個重要的觀念是:只作看的懂的行情,看的懂的越多,能作的越多。
通常贏面大、益損比高的行情,發生的頻率都不多,甚至要到譬如2007年這種偉大的年份才比較會出現,如同撿便宜要等到2008年崩盤後才有真正的便宜,平常時空的行情品質只能追求可接受的程度以上,想要驚艷的品質並不容易。
提升頻率的進階:程式輔助選股、行情多樣性。
專欄內容談的是整體架構,鼓勵讀者循粗體字表列的主題,思考目前正在運行的交易方法,這些主題都能各別再發專欄專述,許多執行面的心理問題,都是源於沒有買賣源點造成,譬如:倒線為何無法果決執行?捫心自問是不是因為退場的理由無法說服自己?這是混搭指標和基本面的操作法最常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