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與期貨本質上的差異
買賣交易這麼多年,遇過不少在金融市場打滾的同好,這些同好可以區分為兩大類,一類喜歡作股票,一類喜歡作期貨,經過長時間觀察,發現兩類操作者在參與市場的態度都相當認真,但在本質上卻有相當大的差異。喜歡作股票的投資人,有很大的樂趣是發生在選股,喜歡作期貨的投資人,有很大的樂趣是發生在操作,理解這件事情對於認識買賣交易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會深度影響投資人對自我的評估與決定努力的方向。
如果自我評估是懶得挑股的操作者,請深度思考買賣操作要怎麼精進;
如果自我評估是懶得操作的交易者,請深度思考商品選擇要怎麼提升。
放下唯我觀
運用基本面的與運用技術面的發生爭執,操作股票的與操作期貨的發生口角,多年來冷嘲熱諷的言論早已看膩,甚至連操作績優股與操作轉機股都可以互相攻訐,連買賣交易選擇低接或勇敢追價都可以互相看不順眼,這是甚麼情形?大家都在自己喜歡、願意下功夫的領域持續前進,自己的內容有優勢並不代表別人的內容乏善可陳,我們只需要問,經過時間輾轉,能否持續地將經驗和資金累積起來?還是走很多年的最後卻又回到原點?取之於片斷的思維,讓漲勢汲取的利潤在整理勢或跌勢過程回吐,再回首發現耗損時間卻沒有利潤以及有用的經驗留下。
賺賠線
參與金融市場買賣交易,只有能賺才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賺多賺少、賺快賺慢都沒有關係,重點要先能賺,無法產生利潤,或是經過漲跌循環又被市場回收利潤,甚至還倒賠本金,都不算跨過賺賠線,這麼多年來看過太多參與金融市場數十年,滿口股票經卻賺不到市場的操作者,遍及基本分析、技術分析。
如果以快速跨過賺賠線作為首要目標,可以看到甚麼努力方向?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問個簡單的問題,以麻將為例,請問:
是打好起手一進聽的牌容易呢?還是不管拿到甚麼牌都能打好容易?
答案應該是再明顯不過,起手一進聽的牌,就連初學者打起來都沒有難度,反觀不管拿到甚麼牌都能打好,那絕對是高手的領域。
從這個簡單的例,可以得到直觀的事實,想要快速完成首要目標,跨過賺賠線,絕對是把心思投入在選股會比較快,就像剛剛的例,拿到起手一進聽的牌,即使初學者都很容易可以打到胡,問題會簡化到,甚麼樣的股票,才是所謂一進聽的好牌?
選股的功夫
這邊談的選股功夫不是談基本面或技術面,只是單純提出一個評估點給操作者思考,現在台北股市是個上市加上櫃有1500支的市場,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找出這市場裡面的寶物?剛剛有談過,功夫是省不了的,總有要下功夫的地方。程式輔助交易節省不少選股的時間,基本分析也有選股程式,變數取於可量化的財報數字,技術分析也有選股程式,變數取於開、收、高、低、量、時間,剛剛談過放下唯我觀,暫時先別急著批評,先問自己就好,將觀察股縮到30支需要多少時間?
筆者走的是圖意,圖意有別於普遍市場認識的技術分析,不用指標,單純就是觀圖,經過多年實作並加入程式輔助交易的元素後,概念有點像拿兩百張照片問哪幾張照片是美女、帥哥?坦白講,真的相當快,這是40分鐘內可以輕鬆解決的問題。
直到完成這個效率,生活才開始有自己的時間,此前真的是每天都泡在股票裡,遙憶當年的時空,台北股市有1200支股,每天挑一輪,那真的是選股地獄,雖然這過程讓筆者的基本功紮實不少,近年能運用程式節省時間也是當時打下的基礎,回首當年,真的是佩服自己有這種土法煉鋼的精神,有那股毅力走過漫長的摸索期。
買賣交易要先想辦法跨過賺賠線,面對交易理哲要能放下唯我觀,條條大路通羅馬,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而美好的事物都是困難而值得努力的,堅定方向並持續精進,祝各位讀者在新的ㄧ年都能交易順利,大有斬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