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週引起了美國市場投資人的討論,
再度將高頻交易這個名詞放上檯面,
到現在為止,讀者要知道一個重要的資訊,
美國股市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由「程式」而不是人來完成,
自動交易的「量能」已經占了股市交易總量的70%。
這點在台指期貨市場是類似的,
台指期的程式交易量能也是節節升高,
在過去數年的時間裡,
程式,又或者稱為「程序機器人」,
在市場上扮演不可輕忽的一股力量。
高頻交易的原理並不複雜,
主要基於兩個重要因素。
第一、速度,能比競爭對手快十萬分之一或千萬分之一秒就是勝利
第二、儘管每一筆交易的利潤只有一分的蠅頭小利,
賺錢靠的是重複而龐大的交易量。(薄利多銷)
今天畢德歐夫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
來跟讀者分享高頻交易,而這又會影響到我們什麼?
如果你打給營業員下單,他卻先掛自己的單,你會?
如果在股市打滾比較多年的朋友,應該有聽說過這樣的故事:
市場王大戶買賣股票都是幾百張起跳,
而且夥同主力四~五人聯手操作,
過去都是電話下單居多,
退傭計算方法,一退X。
補充說明:
1退10就是一個月下單量一億的話退10萬給客戶。(約3折)
1退8的話就是退8萬。(約4.3折)
過去的小散戶比較沒有什麼議價空間,
但是現在網路下單,幾乎大家都可以五折以下。
有的甚至2折。
然後某日王大戶又下單了,
買進彰銀499張、499張、499張。
而營業員陳正妹小姐,掛完電話後,
手腳俐落的寫完王大戶的委託單後,
立刻先把自己的10張買單遞出去,
之後再遞出王大戶的大單。
確實,往往主力往上買的單量,
至少會跳個幾格,而陳正妹也可以順利出掉這筆單子。
當沖作一下自己的業績,
還能賺個幾百塊的便當錢應該是沒問題。
上圖為五檔掛價的示意圖
當然這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畢竟現在網路交易的盛行,
幾乎網路下單才是大宗。(折扣又大)
不過場景移到現代化科技戰,
當你網路下單以為萬無一失的時候,
如果你下單到成交的過程中,
假如是0.5秒好了,你可以思考一下,
如果有「人」,可以在你要往上買進一檔股票的時候,
先行作搶買的動作,然後再掛賣單上去,
你的買單才買到這個「比較貴」的單子。
那你會不會覺得有點不公平?
而這一切都是在百萬分之一秒內完成...
官方單位怎麼看這個事情?
上週五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起訴了兩家高頻交易公司Visionary和Lightspped,
指控他們在交易中涉嫌非法操縱價格,
欺詐投資者。
SEC表示,高頻交易商欺詐投資者的手段之一,
就是設置大量不會執行的指令,造成虛假市場需求,
引誘投資者在人為操縱的價格下買入或賣出股票。
(掛假單的意思,掛龐大的買或賣單來影響市場的投資人)
路透社指出,SEC紐約辦公室資深主管Sanjay Wadhwa表示:
「一個公平和有效的市場中,股票價格應該是需求和供應的真實反映。
但高頻交易通過各種操縱手段扭曲了市場。」
2012年時,高頻交易創造了美國股市70%的交易量,
而2000年時還不到10%。
過去幾年為什麼SEC或者FBI調查總是無功而返呢?
因為這要說是犯罪也有點牽強。
例如你明天台股開盤就試試看,
去掛個跌停板價格要買群創好了,
你掛了200張買單,
掛了之後三秒鐘立刻取消,
然後重複做這件事情五次。
請問如果台灣證交所說你犯罪,
你認為合理嗎?
似乎也說不通。
我們在做短線交易的時候,
難免會有一些手法出現,
而這種情況發生在當沖最為明顯。
我們可能會在關鍵點位反反覆覆的掛單,取消單,
掛單,取消單。
在美國市場當中還有隱藏單可掛,
而使用者付費的概念下,
只要你能夠多付一些錢,
就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資訊。
例如:
一般人看台指期貨是五檔明細,
如果你多付給期交所幾萬元就可以看50檔明細,
那你覺得對你的交易是不是立刻大有幫助?
是的,這的確是資訊戰。
高頻交易歷史事件大回顧
1998年,SEC授權允許電子交易,為高頻交易鋪好了路2000年,高頻交易量佔美國股市約10%
2005年,高頻交易量來到了35%
2010年,高頻交易首度過半,5月6日當天道瓊盤中大跌約1000點,
約一兆美元蒸發,然而20分鐘後卻快速上漲回來,
SEC將責任歸咎於程式停損單連環殺出,程式出錯導致。
2012年,高頻交易創造了美國70%的交易量
同年8月1日,當時一家高頻交易商騎士資本,
因為程式出錯,1小時內不斷買高賣低,
大虧了4.6億美元,隔年還被罰款1200萬美金。
最後命運是被Getco收購。
請參考
8/1美股重大事件:KCG交易出包~45分鐘4億4千萬美元的代價(上)
8/1美股重大事件:KCG交易出包~45分鐘4億4千萬美元的代價(下)
2013年9月,義大利成為第一個對高頻交易課稅的國家,
當持有股票不到0.5秒就賣出的話,將增加交易稅率。
2014年3月,靠著高頻交易策略的公司Virtu Financial
向SEC遞交了初步的IPO申請文件,
透過薄利多銷的方式,四年中只虧損過一天。
目前的情況是?
1.金融作家Michael Lewis的《Flash Boys》應該賣的很好,因為成功製造了話題。2.高頻交易並沒有想像中這麼賺錢,會被寫成書,就是因為「已經沒這麼好賺」。
3.程式交易會賺錢,也會賠錢。
4.要有相當的證據與法規去判定這樣的行為是非法,不太容易。
不管是光纖網路,或者是最先進的機器設備,
賺進每筆0.01美元的生意,
如果越來越多的競爭者要搶食這塊餅,
你可能隔年又要重新砸下大筆銀子來更新各項軟硬體設施,
天下沒白吃的午餐。
而高頻交易業者也創造出龐大的流動量,
這點也是功不可沒。
台股因為證交稅的關係,
高頻交易不可行,
但是期貨市場就可以,
所以投資人小心,你的對手不是人,
而是...程序機器人。
而透過電腦的高速運算,甚至大量的掛單與CXL單來影響股價,
在市場上獲取利潤,這樣到底是ok還不ok呢?
各位讀者們,就留給大家一個討論的空間吧!
如果喜歡這篇內容,可以分享給更多朋友。
謝謝大家。
高頻交易對於當沖短線客會有影響,對於波段投資者或長線投資人而言,目前還看不出有什麼大問題。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就可以永保獲利。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黃金傳說:是不朽傳奇還是歷史名詞?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必轉)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100元美金買20間房屋還有找的城市---底特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