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求都是賺市場,想賺市場和能賺市場是有相當程度差異的,可從幾個面向來談:
1. 知道別人不知道的,譬如:暗黑內線、小道消息、專業知識;
2. 作到別人作不到的,譬如:資料庫的建置、交易工具的開發、確實的執行計畫;
3. 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譬如:經驗的累積、縝密的推理,善用細節裡的魔鬼。
即使法人想從金融市場賺錢,仍須在這三個重要環節努力,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已經公開的資訊雖然沒有取得的障礙,但因為資訊量早已達到爆炸的程度,
在資訊與資訊間可能產生衝突的前提底下,勢必須有制高點作為最終研判的依據。
我們先來認識法人的終極武器,再來想想自然人該怎麼取得屬於隨勢者的制高點。
法人的終極武器
法人與自然人在資訊取得上有兩個大不同:1. 法人可以跟公司約時間作公司拜訪,自然人不行,只能打電話給發言人;
2. 法人可以參加法人說明會,而自然人只能從網路上面下載說明會的檔案。
法人在作產業研究有時是整組人馬在作一個產業,藉由拜訪公司熟悉該產業,
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相信用在某些特定產業的拜訪是相當合適的,
再來是法人對於資料的累積有相當的資源可以投入,這些都是自然人的弱項。
試想,如果今天拜訪公司得到的答案與沒拜訪公司相同,那拜訪的意義在哪兒?
關起門來講的話不能公開,那公開的自然看起來就沒有關起門來講的內容啦!
這個概念有點像「報案率」是算不出來的,因為分母包含沒有報案的數量黑洞,
重點是即使不曉得精確的質量是多少,但至少可以肯定,絕對不是真正的沒有。
假設作公司拜訪的結果是知道訂單已經滿到明年,但這個消息還沒有公開,
只是基於朋友認識一場,關起門來談的消息,目的明的是讓報告更容易產出,
暗的我們就不要把它講出來,相信換作是讀者來寫這分析也不會是個困難。
即使排除陰謀論與暗黑的那面不談,試想下面這種情境:
「敝公司的進貨成本跟糖價有相當大的連動,這是公司內部對糖價的研究報告,
您可以拿回去參考,國外的這幾個網站都有很詳盡、即時的資訊也值得研究。」
所有的資訊都是公開的,網路上都查的到,但現在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有用的資訊往往被沒用的資訊所掩蓋,正所謂把樹葉藏在森林裡,
整個過程都在展現資訊不對稱,請問,這是自然人作產業分析能達到的成果嗎?
法人的終極武器就是精實的產業分析,這是自然人學不來的,
即使公開可取得的資訊如籌碼、業績、題材皆相同,法人有自然人沒有的制高點,
換句話說,法人也有交易三角錐,基底同為籌碼、業績、題材,頂點是產業分析,
而且絕對是自然人怎麼學都學不來的產業分析,除非公司也願意接待自然人拜訪,
同時自然人還要有強而有力的資源可以投入建置資料庫,整理這些產業資訊。
買賣才是影響漲跌的關鍵
認識法人的優勢是讓人氣餒的,如果再加上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主力、來亂的喊盤,散戶幾乎是不存在優勢的,所以常會有滿天都金條,要抓卻沒半條的無奈,
事實上,即使是法人、主力這類有資金、有股票的主勢者,也會需要佈局、收貨,
他們的優勢同時會造成黏滯,他們的動作還是會紀錄在每日的成交資訊中,
想法自然會透過作法留下軌跡,隨勢者的制高點就架構在解讀市場的買賣氣上面。
每日的成交資訊主要區分為內、外兩種,依序作個簡單的介紹。
內的部分談的是券商分點,這部分在先前的專欄有談過,重點它的資料量大,
自然人需俱備處理資訊的能力,不然就要借助資訊公司的力量,才有能力解讀,
可惜券商分點的資料仍有限制,主要有兩個地方,點出來給讀者作參考:
1. 曾經有發生過不肖的投信業者用基金拉抬股票,從中獲取不法利益,
甚至有耳聞不肖投信與主力掛勾,承接主力出不掉的貨,籌碼資料未必能顯示,
帳面上看起來也是有分點拼命在買,只是背後的意圖或許與正面的理解不同。
2. 當題材的效應在投資大眾的心裡發酵的時候,會產生螞蟻雄兵的效果,
即使大戶拼命出脫持股,中實戶、散戶仍持續將股價追上去,籌碼亂還能更亂,
此時從分點的累積買賣超,就會看到大分點在賣,但股價仍扶搖直上的結果。
事實上,券商分點已經可以看到主勢者佈局的痕跡,對於選股已有莫大的幫助,
只是如果從佈局時間長短、行情發動的點位、進退場的操作依據作考量,
仍有相當不足的地方,但至少已進入買賣交易真實結果找答案。
外的部分談的是每日的開、收、高、低、量,市場在運用這些價量資訊的時候,
主要區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指標,一類是K線圖。
指標的共同特色是用時間作分母平滑分子的計量,因此指標的使用是受限的,
這邊點出兩個問題讓讀者簡單思考:
1. 指標為什麼會鈍化?各位可以注意,當漲跌行情的時間超過指標分母的時間,
指標自然就會開始產生鈍化,因為這個行情的層級已經超過該指標可評估的範圍。
2. 指標為什麼會背離?背離所表達的是遭遇逆勢力強,行情續前勢再漲的時候,
指標跟不上,自然就產生背離,這是從買買意去理解漲跌的軌跡。
這邊還要再點出一個問題讓各位思考,如果今天有人問某位女星的三圍,
各位是想聽到32、23、34,還是她的三圍平均是29.7?平均是會掉資訊的,
當行情進入整理的時候,有太多內容可以表達,如果只強調均價在29.7,
請問,這個資訊是不是有點不夠用?
K線圖的邏輯是將單日的開、收、高、低繪製成符號,多日排列得到K線圖,
一支股票完整的K線圖是從它上市櫃開始,直到持續有交易的今日或終止交易,
普遍市場在處理K線圖是取出單日、雙日、三日的組合在處理,難免狹隘。
如果將一天的結果這支K棒視為一個單字,三天就是三個單字,這是嬰兒牙牙,
通常表達的內容是基礎生理需求,談不上內涵,從這個角度再深入思考,
五天的K棒或許是個句子,一個月的K棒可能是個段落,更長的時間是篇文章,
用整篇文章訴說該商品的市場買賣氣,可以表現出內涵,只是我們能否聽懂。
看懂圖意的內在美,認識漲、跌、整理,這是隨勢者的制高點。
自然人的終極武器
圖意的內容精彩而寬廣,從單K、雙K、三K達到四K以上成段行勢,從日層級跨入周層級,再從一段、兩段、三段的互動達到四段形以上的整理,
解圖從架構、結構、位置、方式切入,搭配技巧、資金建構出完整的交易哲學。
這邊也點出兩個簡單的問題給讀者思考:
1. 為什麼是男是女眼睛一看就知道,K線圖後面是要漲要跌無法眼睛一看就知道?
很簡單,看人面是從小看到大,當然能夠一眼看出,雖然這個世代也有很難分辨的,
但原則上還是不難分,但想再問,如果是黑人排排站,還能很簡單的分辨出來嗎?
這可能有難度,就像美國人很難分出台灣人、日本人、韓國人,但各位肯定可以,
差異很簡單,因為大家天天看,所以看得出來,而且看不出來還有人教,可印證。
2. 畢卡所的畫,沒有人引導,各位看得懂內涵嗎?坦白講,在下是看不懂的,
為什麼看不懂圖意?很簡單,因為沒有人引導,就像各位不管再怎麼用心聽法文,
或許能聽出情緒,但要聽出字意意理,甚至辭藻內涵,恐怕是有相當難度,
想要聽得懂法文,生在法國,那是母語,生在外國,要有人指引,道理是相通的。
只要有方法,圖看的夠多,不對勁的地方就像人類的頭上長手指,瞬間就會有感,
而兩三支K棒的組合僅停留在方式的層次,於圖意的專業知識領域僅能說是皮毛,
這篇專欄僅將主題帶出,接下來會藉由介紹營收、盈餘的兩個專欄篇幅,
向讀者展示簡單的買賣源點與買賣意如何實務運用到股票的推理、操作上。
法人與自然人的交易基底同為業績、籌碼、題材這些已經公開、透明的資訊,
如果這些資訊指引的方向為同向,結果自然可以順向操作,交易過程是快樂的,
當這些資訊彼此產生衝突的時候,需有制高點衡量資訊的取捨並作出終判,
法人的制高點是精實的產業分析,自然人則需藉由主勢者買賣過程留下的軌跡,
感受市場的買賣氣,站上漲、跌、整理的制高點,建構符合隨勢者特質的優勢。
如果這些資訊指引的方向為同向,結果自然可以順向操作,交易過程是快樂的,
當這些資訊彼此產生衝突的時候,需有制高點衡量資訊的取捨並作出終判,
法人的制高點是精實的產業分析,自然人則需藉由主勢者買賣過程留下的軌跡,
感受市場的買賣氣,站上漲、跌、整理的制高點,建構符合隨勢者特質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