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獵人介紹新的成交量加權MACD指標給大家,不知道有沒有人已經拿來做回測了。今天我們來比較看看加了成交量進去的MACD是否表現比較好。如果不知道簡單的MACD進場方式的新手讀者,千萬別錯過今天的文章喔!
基本上很多技術指標的交易策略都可以模仿均線策略的形式,舉例來說:一條均線進場法是說當價格高於均線時,進場做多;當價格低於均線時,進場做空。兩條均線的進場方式就是當快速均線由下往上穿越慢速均線時,進場做多;當快速均線由上往下穿越慢速均線時,進場做空。
所以很多技術指標進場方式都可以仿造均線的進場方式,只要你可以弄出兩條線來交叉就可以。MACD指標也不例外,在MACD指標計算中,可以得到DIF跟DEM這兩條線, DIF是快速均線減去慢速均線的值,DEM是對DIF再做一次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簡單來說,DEM就是DIF的均線啦!所以我們可以把MACD策略寫成兩條均線的交叉策略如下:
(1) 當DIF由下往上穿越DEM後,準備進場做多
(2) 當DIF由上往下穿越DEM後,準備進場做空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這樣就可以形成簡單的MACD進場策略。
如果你是新手的話該如何撰寫呢?
if Dif cross over Dem then buy next bar at market;
if Dif cross under Dem then sellshort next bar at market;
上面這種寫法的意思是,在發生這種情況後的下根K棒就要進場。
但是當進場方式改成下面所示,情況又不一樣了。
if Dif cross over Dem then buy next bar at highest(high,3) stop;
if Dif cross under Dem then sellshort next bar at lowest(low,3)stop;
這種寫法差別在於,如果再發生交叉向上的當時,下根K棒的價格沒有超過最近3根K棒的價格時,他是不會進場的。所以你在撰寫策略時,要分辨清楚,到底是不是要滿足條件後立刻進場,還是發生這情況後,再由其他情況來決定要不要進場。這兩種的寫法是不相同的,大家要注意喔!
規格與設定 -
• 交易型態:留倉
• 標的商品:台指期
• 週期設定:15分K線
• 回測時間:2004/1/1~2014/2/17
• 回測成本設定:$1000/來回
• 回測軟體:MultiCharts
交易規則-
(1) 當DIF由下往上穿越DEM時,啟動買進訊號。
當買進訊號啟動後,設定最近6根K棒的最高點為作多進場點。
(2) 當DIF由上往下穿越DEM時,啟動賣出訊號。
當賣出訊號啟動後,設定最近6根K棒的最低點為作空進場點。
(3) 結算日出場。
停損點設定為150點。
因為策略過於簡單,所以在這邊我們把MACD的三個參數做最佳化,來找出績效較好的參數組合,得到兩組的結果如下: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原始的MACD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成交量加權MACD
基本上,成交量加權MACD的獲利表現比較好,但是Max Intraday Drawdown過大,虧損過大的主因是因為進場條件太簡單,造成進場次數過多,再加上只有150點停損出場,所以整個策略的績效表現並不是很理想,但是能再把進場次數過濾掉一半以上的話,相信表現會大為改觀。
獵人只是提供一個簡單的方式給大家參考,希望大家都可以藉由新的成交量加權MACD撰寫出自己的交易策略喔!
星期二、愛用Google+的幣圖誌朋友,立刻追蹤財經知識
MACD交易策略
基本上很多技術指標的交易策略都可以模仿均線策略的形式,舉例來說:一條均線進場法是說當價格高於均線時,進場做多;當價格低於均線時,進場做空。兩條均線的進場方式就是當快速均線由下往上穿越慢速均線時,進場做多;當快速均線由上往下穿越慢速均線時,進場做空。
所以很多技術指標進場方式都可以仿造均線的進場方式,只要你可以弄出兩條線來交叉就可以。MACD指標也不例外,在MACD指標計算中,可以得到DIF跟DEM這兩條線, DIF是快速均線減去慢速均線的值,DEM是對DIF再做一次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簡單來說,DEM就是DIF的均線啦!所以我們可以把MACD策略寫成兩條均線的交叉策略如下:
(1) 當DIF由下往上穿越DEM後,準備進場做多
(2) 當DIF由上往下穿越DEM後,準備進場做空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這樣就可以形成簡單的MACD進場策略。
如果你是新手的話該如何撰寫呢?
if Dif cross over Dem then buy next bar at market;
if Dif cross under Dem then sellshort next bar at market;
上面這種寫法的意思是,在發生這種情況後的下根K棒就要進場。
但是當進場方式改成下面所示,情況又不一樣了。
if Dif cross over Dem then buy next bar at highest(high,3) stop;
if Dif cross under Dem then sellshort next bar at lowest(low,3)stop;
這種寫法差別在於,如果再發生交叉向上的當時,下根K棒的價格沒有超過最近3根K棒的價格時,他是不會進場的。所以你在撰寫策略時,要分辨清楚,到底是不是要滿足條件後立刻進場,還是發生這情況後,再由其他情況來決定要不要進場。這兩種的寫法是不相同的,大家要注意喔!
MACD交易策略回測績效
規格與設定 -
• 交易型態:留倉
• 標的商品:台指期
• 週期設定:15分K線
• 回測時間:2004/1/1~2014/2/17
• 回測成本設定:$1000/來回
• 回測軟體:MultiCharts
交易規則-
(1) 當DIF由下往上穿越DEM時,啟動買進訊號。
當買進訊號啟動後,設定最近6根K棒的最高點為作多進場點。
(2) 當DIF由上往下穿越DEM時,啟動賣出訊號。
當賣出訊號啟動後,設定最近6根K棒的最低點為作空進場點。
(3) 結算日出場。
停損點設定為150點。
因為策略過於簡單,所以在這邊我們把MACD的三個參數做最佳化,來找出績效較好的參數組合,得到兩組的結果如下: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原始的MACD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成交量加權MACD
基本上,成交量加權MACD的獲利表現比較好,但是Max Intraday Drawdown過大,虧損過大的主因是因為進場條件太簡單,造成進場次數過多,再加上只有150點停損出場,所以整個策略的績效表現並不是很理想,但是能再把進場次數過濾掉一半以上的話,相信表現會大為改觀。
獵人只是提供一個簡單的方式給大家參考,希望大家都可以藉由新的成交量加權MACD撰寫出自己的交易策略喔!
(1) 當DIF由下往上穿越DEM時,就進場做多
(2) 當DIF由上往下穿越DEM時,就進場做空
這兩段的程式語言撰寫方式如下:
if Dif cross over Dem then buy next bar at market;
if Dif cross under Dem then sellshort next bar at market;
(2) 當DIF由上往下穿越DEM時,就進場做空
這兩段的程式語言撰寫方式如下:
if Dif cross over Dem then buy next bar at market;
if Dif cross under Dem then sellshort next bar at market;
星期二、愛用Google+的幣圖誌朋友,立刻追蹤財經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