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幣圖誌Bituzi - 挑戰市場規則
Viewing all 135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美股大贏家課程大綱

$
0
0
這堂課將以最直接對投資人有幫助的交易為主軸,
我們將同時把操作美股與台股的差異理論成本計算給你知道,
並且同時讓你了解光交易成本就可以每個月省下數萬元。
如果你真的有心想要從股票市場中獲取財富,
這堂課除了滿足你對股票的操作需求之外,
也同時讓你了解資產配置應該要怎麼布局,
因為只有你,才會最了解自己的資產配置需求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沒有任何一種商品可以總括你的退休需求

也因此,這麼重要的一件事情,
你應該要學習,並且自己親自來作一遍。

內容簡介

一份針對20歲到35歲之間的1,068位年輕上班族的網路問卷調查,
發現竟有39.1%的人至今存款不到10萬元。
再把存款在11萬元到30萬元的人加入計算,
則有58.6%的上班族存款不到30萬元,存款百萬元者只有19%。

年輕上班族的理財觀念都不錯,他們都知道要趁年輕趕快存錢。
理財投資雜誌非常的普及,而大多數人一踏入金融市場所接觸的商品,
最容易得到的資訊就是---台股。

台股20年來創造出無數的千萬、億萬富翁,
但是扣除掉黑心基金經理人、內線交易帝寶幫、無良董監事、世界超貴證交稅,
市場上到底還有多少人賺到錢?(虎尾幫?各券商操盤手?外資?)
在台股待了越久,體會越深,一塊餅就是這麼大,
一天的成交量1000億台幣左右,約合美金才30億。
(美國有超過50檔股票一天成交值就超過台幣200億。)

這麼多人要搶著分,也難怪大家說散戶100個有95個人要虧錢。

夢想是無限的美好,但是現實卻是無比的殘酷。
這問題究竟是出在哪裡?
有時候我們把問題搞得太複雜了...

根據我們多年的觀察,大多數的人把焦點放在:
第一、如何短時間內快速獲利?
第二、找到「某一招」可以一直賺下去。

但事實上,方向擺錯位置了,
第一點我有沒有見過,確實有,
消息來源很正確的內線交易,確實可以快速賺錢。
相信各位週遭一定不陌生這樣的傳奇!

我看過別人一整年的對帳單全都是賺錢的,沒有一筆是賠錢的。

我也見過投顧老師如何拉抬中小型股,
跟大股東的條件談好,一旦完成了任務,
那小散戶也等著被套到死。

第二點呢?有沒有可能靠著「某一招」,
就可以一直源源不絕的賺到錢,
答案是沒有,任何招式都有生命週期
尤其是短線的招,越短線,招的生命越短。

反而是長線的招,招的生命會越長。

例如:「高殖利率股選股法」俗稱的「定存股」。
不過這10年來,利潤也越來越少。(股價上升了、股息要繳二代健保費)

所以我們正確的投資觀念,除了找到營運穩健的公司之外,
應該要放在「資金控管」與「部位控制」,
加上願意接受停損的心態,你才有可能在股市賺得到錢。

股票或基金甚至期貨,在操作的過程中常遇到的:
停損太近、賺的太少;停損太遠、打不下去。停損點與行情兩者如何取捨?
部位太少、賺得不夠;部位太多、跳空賠爆。部位數量與帳戶淨值應該如何調配?
玩長線、嫌賺太慢;玩短線、提心吊膽無法專心上班。長短線的拿捏與工作的配合?

這些都是教科書上不會學到的東西,
偏偏市場上最需要的就是這些知識,
才能夠讓你投資賺到「一些些的利潤」。
請注意,「賺大錢」有時候要看市場給不給你賺,
機會來了,你看到了、看懂了、真的敢下大單。
你才會賺到錢....

你有實力,但你剛好沒看到,那你還是沒賺到;
你膽識很夠,但你沒看懂,那你還可能虧到;
你看到了,也看懂了,但你的個性猶豫不絕,你也是事後懊悔

投資,真的就是這麼一回事。

適合對象

1.想要分散風險不想單壓台股的人
2.學習中短線的停損與追單技巧的人
3.想熟悉美國交易文化,決定投資屬性的人

請注意,想要明牌賺大錢的人,千萬不要來上課
想要無本生意快速賺大錢的人,我們也幫不上忙。

絕不造神、不誇大,
在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每個月產生的股神只是股市題材。
唯有自我要求不斷學習成長,才能在市場長存。

課程屬性

軟性心法★★★★
硬性技術★★★
個人作法★★★★
法人作法★★
困難度★★
傳統上課★★
情境模擬★★★★

課程大綱(列出部分)

主題內容說明
各類股組成結構帶領學員把美股的各類股像台股一樣熟悉
美股K線資料下載個股資料免費下載與運用
美國融資融券美國融資券與台灣的不同與提醒
加減碼控制在加減碼實際練習與風控
移動式階梯定價定量停損/停利法農作物階梯操作用在個股上示範
如何成為全職價值投資人Wade講師告訴學員全職操作生活準備功課
長期投資如何不靠技術分析、籌碼分析完成長期投資的高報酬
投資美股SOP盤前功課、盤中資訊與盤後檢討
券商你我他成本計算、各家特色服務與挑選適合的平台
順向投資策略Top down & Reverse flow
適合自己的選股進場時機、選股與資金控管
海外投資人注意美股新制度報到,讓我們不被舊資訊誤導
covered call選擇權策略策略絕對不是穩賺百分百,風險須知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不公開出版作品「交易心理學--畢德歐夫的不二實戰心法」,






謝謝你們對美股專欄的支持與愛護,
分散投資,了解布局全世界。謝謝。
「美股大贏家課程計畫」

網路寫作這麼多年,無非是為了一份理想,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內容給大家,花了這麼多時間完成的書,以及這段時間與團隊成員開會制訂的課程大綱,相信會對你有幫助。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把錢從左手換到右手~高配息的迷失
接近萬點的台股,到底還能買什麼?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有錢人不會侷限在單一市場,投資要的是---全世界
別傻了,你還在基金多元投資嗎?

迫在眉睫的危機,你準備好了嗎?

$
0
0
還記得之前公布的《勞保基金財務精算報告》嗎?

「勞委會最新財務精算報告已經出爐,結果顯示,由於人口老化迅速,
勞保基金收支逆差時間由民國109年提早到106年,107年就吃老本,
破產危機也由民國120年提早到116年,也就是今年50歲的人達到請領條件時,
就可能面臨基金瀕臨倒閉狀況。」

健保給付範圍在縮減,
保險公司的理賠條件愈來愈嚴,那個不賠、這個不行,
只好花更多保費買長照險、看護險,
可是你真的覺得這次買完就能一勞永逸嗎?

薪水不漲,雞排飲料一直漲

和許久不見的小陳碰面,小陳劈頭就說:
「這半年股票一直漲,不知不覺就要萬點了,
別人說的『明牌』都變成『冥牌』,我賺的還比雞排漲得少!」

小陳在廣告業工作,為了較便宜的房租每天早上要7:30就出發,
花一小時搭捷運轉公車抵達辦公室,早會、週會、
提案報告等忙到晚上10:30才離開辦公室,
旺季時候是無差別上下班時間,幾乎是以公司為家了。
回到家盥洗整理後,轉轉電視看個談話性綜藝節目就準備入睡。

相信這和許多朋友的生活作息很類似,
我好奇地問他說:「你不是都要忙工作的事情,怎麼還有時間作股票?」

小陳不好意思的笑說:「我算是業餘的散戶,偶爾聽聽電視在講,
有時候在便利商店就買本雜誌回來看,報什麼我就買什麼,
現在有智慧型手機就能找空檔看個盤、下個單,之前也買了很多基金,東扣西扣沒賺到什麼,事實上我也只是想多存一點退休金。」

台灣在薪資調整幅度不大的情形下,物價往上跑的速度快很多,
整個社會的氛圍宛如一個壓力鍋,和小陳一樣想法的人肯定不少,
趁工作時候多存一點錢,退休後才不會擔心。

小陳補充說:「說實在現在每個政府都在印鈔票、舉債,
可是都沒跑到我的口袋,雖然有退休基金但我很怕以後的是扣得到領不到!」

你呢?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離鄉背井到台北找工作,
為的是一個機會,領著和生活物價拚搏的薪資,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
週末常被call去加班,回家補眠,只能偶爾找找小確幸,
眼睜睜看著各種資產膨脹,唯獨自己口袋沒變深。

你的退休金在哪裡?

美國政府將社會安全分為三部分,
一是國家社會安全法案下的退休制度、
二是民間企業的退休制度,
第三項則是個人退休專戶的制度,也就是最有名的401K計畫。

來看看鄰近的新加坡的做法如何,資金分成2部分,
在普通帳戶、特別帳戶各設定新幣2萬元和4萬元的「最低存款金額」,
如果不提領,每年除享有帳戶2.5%∼4%的最低保證收益外
有機會多拿到1%的收益。這些帳戶之外的資金可自選標的,進行投資。

台灣的勞退制度就顯得僵固化,無法自選投資標的,
操盤的法人求的是「勝過定存的報酬率」,
可參考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資料http://www.blf.gov.tw/front/main/300
六月份CPI來到了1.6%,就輕鬆打敗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了

知名學者談過台灣勞退問題,
「政府撥補、提高保費、延後退休年齡、提高勞保基金投資報酬率等應該要多管齊下,才有可能救得了。」

現在的你是不是擔心現在工作存不了錢,退休金領不到呢?
如果是這樣,你為什麼不自己打造退休計劃呢?

拿月配息還是繳月租費?

台灣投資朋友喜歡買「穩定配息」的商品,
感覺和收房租一樣,定時有錢進戶頭。

上網google「穩定配息」、「月配息」或「週配息」,
都會看到公開說明書的說明:

穩定配息股份,基金的配息可能由基金的收益或本金中支付。
從本金支付的股息可能等於投資人獲得部分原始投資金額回報或資本收益。
所有支付股息均會導致股份於除息日的每股資產淨值立即減少。
配息率並非等於基金報酬率,於獲配息時,宜一併注意基金淨值之變動。
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且過去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

買基金領配息很開心,大家都渴望擁有被動收入,
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該給基金公司的費用一毛都不會少,
淨值沒動靜,拿到的配息其實就是你的錢

退休計畫並不是現在就要用的,而是透過長期、定時累積下來後的資產,
價差、股息的累積大於一般定存或公債的財富效果。

很多人以為透過基金或保單就可以「安安穩穩」地累積退休金,
事實上還是需要花時間做功課的,了解自己的投資項目,
盡量減少費用,無論外在手續費或內部管理費,每一分錢都該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退休組合示範

以下是畢德歐夫團隊整理出的實用退休組合,篩選的條件有幾個重點:
穩定的殖利率
發放的股息維持成長
持續的業績成長
長遠的發展歷史

這些國際龍頭,持續帶給投資人穩定的現金收入,
股價表現隨著業績同步成長。


想學習美股投資的讀者,請參加我們美股大贏家活動,課程大綱讓你快速了解內容...
我寧願相信20年後大家依舊喝著可口可樂,也不會相信20年後勞保基金的績效。
祝每一位讀者都財務自由,早日享受退休生活。
平安喜樂,謝謝。
「美股大贏家課程計畫」

人一輩子就像是場馬拉松,重點在「配速」,有些時候在事業上衝刺,有時候是陪伴家人,而完整的退休計劃就是堅實的後盾。成就自己翻轉人生的關鍵是找出合適的工作模式,量力且適時投資,為未來的自己留下退休帳戶。在美股中有許多國際型龍頭企業,無論是未來的退休計畫或創業基金,這些「財富」都在這一次的美股大贏家活動計畫,等你一起來淘金!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把錢從左手換到右手~高配息的迷失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必轉)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有錢人不會侷限在單一市場,投資要的是---全世界

資金管裡的交易境界,不只更高,而是至高!

$
0
0

上週香港朋友Yuen Cheng 發表資金控管文章:交易的更高境界:資金管理。Yuen大師用實務論述證明,非常具有說服力。如果說資金控管是交易的更高境界,牧清華不只舉雙手贊成,甚至認為資金管理還是交易的"至高境界"!

我始終堅信,交易這條路上,沒有什麼是比資金控管更重要的。 我們用天下武功做論述一番。

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

要說天下最厲害的武功,除了金庸裡的招式外,許多人會想到火雲邪神的 "唯快不破";但我想並不是大部分人都瞭解"唯快不破"的涵義!

火雲大哥這句經典是說,天下所有的武功,一個剋一個,想要達到無堅不摧的境界,只有 "快",不會被破,無敵。 這裡最重要的字,就是"快"。

什  麼  叫  快?

武功招式人人不同,如果你可以用一樣的力道在一秒內打完降龍十八掌,你又何必花個十秒才打完呢?

然而,這還只是手腳快。所謂的快,還包括 "心法快"

金庸也說,沒有一種武功是可以一招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降龍都有十八掌,一套簡單的太祖長拳在蕭峰手裡,也是打得虎虎生風!

也就是說,武功沒有強弱,功力卻有高低。比武時只有因應狀況,順勢而為,該用何種武功就用何種武功,才是致勝之道。舉例:有王語嫣在身邊的慕容復,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此,唯快不破,可以說是提升原有功力的一種技巧而已,類似修練九陽神功可以增加內力,學什麼武功招式都快,所有功力都更上一層樓。

牧清華不是武功迷,但我想火雲哥的意思大概是這樣。雖然最後邪神還是輸給了百年難得一見的練武奇才,那也只能說星星功力更高一籌,如來神掌又快又大,誰檔的了?

交易也跟練武很像。練武是自己的修練,與他人的對抗;交易也是自己的修練,與市場的對抗。

火雲邪神的唯快不破,交易的輸縮贏衝,就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是一套讓你原有功力變得更強的一套 "武功"而已。

我意思是說,任何再好或再爛的交易策略,如果搭配好的資金控管,例如輸縮贏衝,都會變得更好一些。

這裡所指的交易策略,只是決定何時進場何時出場,沒有決定部位大小(Position Sizing)。遇到更強的對手,打不過就跑,這在交易上就是輸縮的概念,打得贏就趁勢追擊,在交易上就是獲利後拉高部位,甚至提高槓桿。

而我也一直在想,有什麼好的方式,來解釋這件事,讓投資朋友瞭解 "輸縮贏衝"到底有多重要。想了想於是我做作了以下實驗。

在Yuen的文章裡,他從一個交易策略出發,基本上這個交易策略已經很好了,14年的期間讓資產從10萬港元變成200萬港元,且這是在固定一口部位的前提下,沒有任何position sizing (PS) 的技術。

雖然Yuen強調的是加上PS後,資產成長可以快速很多,但我相信市場上投資朋友若能在14年內翻20倍,也該要很滿足 ( 香港炒房賺的也沒有20倍!)

然而,為了強調輸縮贏衝的重要性,我想從另個角度出發。我把它叫做隨機交易者測驗 (Random Trader test),簡稱RT test。

隨機交易者測驗:部位不同,損益不同

RT test從2014年01月02號開始交易,每天開盤瞬間就交易,隨機交易。可能是做多一口,也可能是放空一口,作多與做空的機率各為50%。這可從一個二項式分配(Binomial Distribution)來模擬,或著可想成每天開盤前丟一個公正銅板,人頭出現做多,數字出現做空。

以下四個策略A B C D,開盤都是隨機交易者模式,不同的是停損、停利、加碼。

重點不在這四個策略會不會賺錢,而是在反應不同的Position Sizing,會帶來不同的損益比較結果。

策略A: 每天開盤隨機交易1口,不停損,不停例,收盤平倉

策略A在開盤建立新倉後,就不管它了,放到收盤平倉就好。

策略B: 每天開盤隨機交易1口,20點停損,20點停利,若無停損停利則收盤平倉

策略B稍微有點停損停利概念,設定為20點停損,20點停利。也就是輸贏賺的都一樣,輸沒衝沒縮,贏也沒衝沒縮。

策略C: 每天開盤隨機交易1口,20點停損,30點停利,若無停損停利收盤平倉

策略C稍微有點輸縮贏衝的概念了,當虧損20點時,結束。當獲利20點時,繼續放著,直到獲利30點為止。獲利比虧損大10點,理論上只要勝率高於40%就會賺!

策略D: 每天開盤隨機交易1口,20點停損,當獲利30點加碼一口,當加碼後獲利歸0或收盤則全數平倉

策略D 實現了輸縮贏衝的概念,當虧損20點時,停損;當第一次獲利30點時,加碼一口,如果加碼後又把獲利吐回,則離開市場!

不論策略好壞,Position Sizing有如大力(利)丸!

隨機交易者測驗的特色是,每天開盤就新倉,做多做空完全沒有依據。換句話說,就是 "亂做",俗稱 "賭博"。

既然是賭博,感覺上就是不好,應該是會賠錢。但我們先說結論,實驗結果證明策略ABCD都不一定會賺錢,但重複實驗多次下來,有很高的機率,呈現一種態勢。

約有68%的機率,損益排名為: 策略A <  策略B < 策略C < 策略D

我們分別模擬四個策略各10,000次,從2014.01.02回測到2014.07.21,一共花了18,400秒 (無平行處理)。以下為統計數據:

10,000次裡,有6779次,績效排名為  策略A < 策略B < 策略C < 策略D。

如果是夠隨機,策略排名共有4!=24種,理論上這24種排名應該平均分布在10,000次的模擬中,也就是應該只有1/24 = 4.2%。

然而,光是 "策略A<策略B<策略C<策略D"這單個排名,就佔了將近68%的比例。足見,輸縮贏衝在策略的獲利上,佔了絕對的影響力!

我們再來觀察每個策略拔得績效冠軍的比例:10,000次裡,有9,565次,策略D績效最好;有247次,策略C績效最好;有35次,策略B績效最好;有153次,策略A績效最好。

10,000次模擬,策略D有9,565次績效最好,跟其餘策略比起來,近乎完美!

換句話說,在這四個策略裡面,策略D幾乎完勝!比較神奇的是策略A最好的次數還略多於策略B,不過那有可能是統計取樣上的誤差!

四個策略的平均損益如下,回測時間為2014.01.02 ~ 2014.07.21。平均下來,也是策略A獲利<策略B<策略C<策略D。

扣掉手續費後,可能只有策略D會賺錢。但平均下來可能每天也只賺1點,因此這四個策略絕不是可實際交易的策略。同樣類似的策略交易起來,若是搭配輸縮贏衝,竟然還是有如此大的損益差異。

如果依序看每個策略,結果如下:

策略A的平均損益長方圖如下(橫軸為損益,縱軸為次數),一萬次回測下來,平均每次賺1.3628點 (2014.01.02 ~ 2014.07.21),交易日數為133天,扣掉手續費後想當然賠錢,而且賠很大。


策略B的平均損益長方圖如下,一萬次回測下來,平均每次賺44.8673點 (2014.01.02 ~ 2014.07.21),扣掉手續費還是賠錢!


策略C的平均損益長方圖如下(橫軸為損益,縱軸為次數),一萬次回測下來,平均每次賺108.2387點 (2014.01.02 ~ 2014.07.21),扣掉133天的手續費後,還是小虧!


策略D的平均損益長方圖如下(橫軸為損益,縱軸為次數),一萬次回測下來,平均每次賺370.5594點 (2014.01.02 ~ 2014.07.21),扣掉手續費或許有小賺!



許多人窮極一輩子專研至高無上的武功,許多賭徒也窮極一輩子專研穩賺不賠的交易策略,用盡畢生精力找出買點賣點,卻忽略了最簡單直接的資金控管原則,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星期二;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幣圖誌Bituzi電子報」

1. 武功無強弱,功力卻有高低;兵器也一樣。武陵至尊,寶刀屠龍,倚天不出,誰與爭鋒。好的兵器在不會用的人手裡,有如廢鐵;好的策略給不會執行的人交易,等同於燒錢!

2. 再強調一次,這四個策略並不是實務上可拿來操作的策略。本篇重點不在策略好壞,而在證明資金控管的大利丸效果。

3. 世事哪有一定,任何事都有機率,唯有按照著機率賠率下注,才是致勝之道! 這就是資金控管、部位管理。

理財‧操作,上班族專題:談投資人屬性

$
0
0


投資人的屬性與買賣交易所用的方法能否產生共鳴,這是賺市場的關鍵,如果從生活周遭來探討這個問題,讀者將會發現這句話很常聽見:「都是因為不能盯盤所以才會輸錢」,事實上,如果投資人願意思考自己的屬性,認識自己的限制,即使盯盤時間受到相當壓縮,只要研究、發展交易法的方向正確,賺市場依然不成問題。

從盯盤時間長短的頻譜認識投資人屬性

台北股市的開盤時間是早上九點,收盤時間是下午一點半,合計4.5小時,全職交易的盯盤時間為盯滿4.5小時,白天有工作要忙,有會要開的投資人,隨著內容的繁忙程度不同,能夠用來盯盤的時間也是差異很大,極端值當然是完全無法盯盤。

認識自己落在盯盤時間頻譜的哪個區塊後,接下來就要比對運用的交易法,需要多少時間盯盤,這裡面存在短板效應,意思是,混搭運用的各式交易法,請以最長需要的盯盤時間做為探討點,譬如單純使用基本面在進出的,那盯盤時間就是接近零,如果同時又搭配技術分析選進出場點,那需要的盯盤時間可能會驟升。

如果正在運用的交易法是透過學習建立的,那就看學習對象是否有傳授關於這個環節的答案,如果沒有特別提,答案沒意外就是全程盯盤,因為能教的通常都是全職的,這個藏在細節裡的魔鬼,往往是勤奮學習、博覽群書的投資人依然賺不到市場的主要因素!所學即使為對,由於受到環境的限制,學卻無法致用,結果自然還是賠錢。

當能用來盯盤的時間越短,屬性越接近理財;
當能用來盯盤的時間越長,屬性越接近操作。

從外來收入多寡的頻譜認識投資人屬性

當投資人從盯盤時間認識自己的屬性偏向後,最容易犯傻的,就是魯莽決定離開職場開始全職交易的人生,全職交易者在外人的眼中看起來像貴族,實際上卻需承受相當程度的心理壓力,對於完全沒有外來收入的全職交易者來說,每筆開銷都視同虧損,倘若資本不夠雄厚,當盤面清淡,個股沒有搞頭的時候,那痛苦是經歷過才知道。

擴充資本厚度與提升外來收入都有助於強化投資人的心理素質,即使是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每個月也都有保險費入帳,看似不用工作的股市大戶,每個月多少還是會有房租、店租可收,基金操盤手每個月也有固定薪資可支領,離職不是選項,轉職可以考慮,斷開收入只是從狼坑跳入虎穴,平衡時間運用才是最有智慧的方案。

學習、研究、發展適性的交易法

筆者從幾年前認知到這個普遍市場投資人遭遇的困境後,嘗試著將全職交易需要盯滿時間的交易法,調整到適合上班族運用,點放式盯盤的交易法,能夠成就此交易法的重要基石,在於日盛證券的條件單還有許久券商軟體都有提供的到價提示,當然源點還是要能理解圖意,掌握關鍵點位,才有辦法設定有效率的觸發價和提示價。

曾經有學員問過筆者下面這個問題:「到底是選股重要,還是操作重要?」

這個問題經過時間輾轉,已經逐漸形成標準答案了,當操作屬性越偏向理財的時候,選股就會越重要也越耗時,但進場後的動作相反越容易,最極致的答案莫過於巴菲特的價值投資,買進然後持有,所有的功幾乎都是在進場前要投入的。

當屬性越偏向操作本質的時候,商品選擇就越簡單,所有的耗神都發生在盯盤流程,通常這類屬性的投資人不會跑來做股票,最常見的答案就是選定幾個特定的期貨商品然後進場廝殺,事實上,選股耗時、操作耗神,也是認知買賣交易的重要維度。

投資人如果能認知自己的屬性與受到的各種限制,檢視所學、所用的交易法的屬性與偏向,感受自己對買賣交易成果的期待,當三者能夠和諧共鳴,自然能得到賺市場的喜悅與自我實現的成就感!


自適性指標設計(Adaptive Index Design)

$
0
0


~ 歷史的確會重演,只是不會很精確地重演 ~

有人說交易是一門藝術,並且極需想像力。「創意」往往就是交易者致勝的武器。有時交易者憑藉著某個武器些微地勝過其他場內遊戲者,就更多一份勝算。當長棍用久了,可以添加一些創新,把長棍改成雙節棍甚至是三節棍,好讓它用起來更順手、更適應盤勢。

現有的程式交易平台提供使用者良好的自行設計指標能力 ( 傳統交易方式亦可使用紙筆或 EXCEL 表單計算,但過程較繁複 ),甚至可以同時參照多個商品進行資料的運算與買賣訊號決策。許多傳統書籍所介紹的技術分析已無法滿足現今交易市場的需求,使用者可能在學習傳統技術分析一段時間後,便興起新創指標的念頭,或是將現有的指標改良,以延長其使用壽命或是彈性。

自適性 ( adaptive ) 這個特性,可以讓系統擁有自我修正的能力,並適應更繁雜多變的盤勢。

下面列舉璞格交易團隊在不同交易系統內套用的方法,讓各位多了解自適性指標。

1. 建立市場活性與參數的對應公式或參數映射表 ( 市場活性如:月成交量的變化、月波動率的增減差異值 ),直接將參數與市場活性對應建立一對一或多對一映射表格,根據目前運算出來的市場活性映射出合理參數,再將其帶入原本指標中。代表系統有著名的 DBOII ( The_Dynamic_Break_Out_II Strategy )。



2. 布林通道法 ( 波動率 )

原始的布林通道公式 BB = Average ( 引數 , n ) ± 2 * Stddev ( 引數 , n )

其中引數可能採用 close / high / low ( 收盤價 / 最高價 / 最低價 ) 等較為沒有彈性的數值。但要如何利用這項公式將指標變成具有自適性?很簡單,把引數變成原有的指標便可以了。

例如原本慣用的通道指標是 ema ( high , n1 )、ema ( low , n2 ),直接套入 BB 公式便快速完成,藉由波動率的調整,使得原本的指標具有更多的變化。

BB_H = sma ( ema ( high , n1 ) , n2 ) + 2 * Stddev ( ema ( high , n1 ) , n2 )

BB_L = sma ( ema ( low , n1 ) , n2 ) - 2 * Stddev ( ema ( low , n1 ) , n2 )

3. 參數自動調變

直接對參數下手。若原本的參數是 n1,可以先找到一個標準位置 T1,並藉由波動率比值或市場活性比值去自適調變參數。當盤勢走到了另一個地方 T2 時,新的參數就可能成為:

n2 = n1 * ( Stddev ( vol , T2 ) / Stddev ( vol , T1 ) ) , vol 為成交量

n2 = n1 * ( ATR ( close , T2 ) / ATR ( close , T1 ) ) , close 為收盤價

4. 撒尿牛丸法

此處以均線為例。光是均線的使用方式便存有上百種:SMA、EMA、HMA、TMA、JMA、AMA 等。哪一種好?--- 不一定。有時候A 用起來效果較好,有時卻是 B,不如乾脆湊一起,先找出個別的參數再加以權重整合。或許每個均線在走勢圖上的位置都差不太多,但有時候可能其中某種均線指標快了一步 ( 指標敏感 ),有時候又慢了一些 ( 指標遲鈍 )。將這些均線透過 算數平均 或 幾何平均 的方式「综合起來」,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用,例如:

SuperMA = Power ( SMA * JMA * EMA * HMA * TMA , 1/5 ) ;

SuperMA = ( SMA + JMA + EMA + HMA + TMA ) / 5 ;

5. 回授法 ( Feeadback )

一個自適性 ( adaptive ) 的系統多半可以設計為自回饋系統 ( 此概念或許工程的領域的交易者會較有接觸 )。基本公式如下:

Y(t) = a * Y ( t - 1 ) + b(t)

簡單來說便是新的數值會由若干權重的舊數值跟新進入的資料變化 ( delta ) 相加,藉 delta 進行自我修正、自我適應的動作。耳熟能詳的指數移動平均線 EMA 便是這種概念。

新 EMA 值=( 收盤價 Close - 舊 EMA 值 ) * Y + 舊 EMA 值

其中權重 Y = 2 / ( n + 1 ) 在傳統 EMA 公式中是常數,n 則是使用者自行決定的週期權重。在此,Y 值亦可以使用前面所提及的市場活性替代 ( 變數或函數 ),整體系統會變得更動態。

6. 多資料序列法

此方式較為複雜。概念如同許多當沖客操作台指期但參考摩台走勢,引入其他有參考價值的資料序列進行指標數值的修正、參考或投票。

敝團隊在本文中提出上述六種創意指標設計概念供使用者自行發揮變化,但仍建議在設計量化模型與策略時,務必思考交易的本質再著手進行。花俏的指標設計並非我們的本意,只有真正地了解「為什麼要這樣設計」,交易之路方能走得更遠。

指標失效是多數交易者面臨的棘手問題,自適性指標可以大幅提升策略表現,並良好的解決系統失效問題。



《 本文由 PROG 璞格交易團隊提供 》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4]

$
0
0


本篇介紹另一個波動性擴張交易系統VolEX(Volatility ExPansion),這是在九十年代初,由比爾克魯茲和查理賴特所開發的系統。一開始是針對 S&P 日K圖來進行交易,它試圖找到不尋常價格變化的日子。當條件被觸發時,便進入市場以及獲取利潤,此系統會儘量的縮短持倉的時間,有適當的獲利就出場。

系統的參數與變數
inputs:LMult(1.4),SMult(2.4),ProfitPt(0),TrailBar(6),MinPf(50);
vars: MP(0) ;


MP = MarketPosition ;

作多進場邏輯
將N日的平均振幅乘以一定比例後,再加上次日開盤價作為突破買進價格

Buy at Open next bar + Average(Range,10)*LMult stop ;



作空進場邏輯
將N日的平均振幅乘以一定比例後,再以次日開盤價相減作為跌破賣出價格

Sell at Open next bar - Average(Range,10)*SMult stop ;



出場規則

本系統使用了幾個不一樣的出場規則:


1. 當進場後在第一根有獲利的開盤價出場

{ Exit at first Profitable Open }

if MP = 1 and Open next bar > EntryPrice+ProfitPt+Commission*CurrentContracts/BigPointValue 
then ExitLong next bar at Open ;

if MP = -1 and Open next bar < EntryPrice-ProfitPt-Commission*CurrentContracts/BigPointValue 
then ExitShort next bar at Open ;



2. 移動式追蹤平倉出場

{Trailing Stops }

if MP = 1 then ExitLong next bar at Lowest(Low,TrailBar) Stop ;

if MP = -1 then ExitShort next bar at Highest(High,TrailBar) stop ;



3. 進場後, 4根K棒未達一定獲利則平倉出場

{ Stale Position Exit }

if BarsSinceEntry > 4 and PositionProfit < MinPF*BigPointValue then Begin
ExitLong next bar at Market ;

ExitShort next bar at Market ;

end ;

台指期 日K 留倉 交易週期 2004/8/2 ~ 2014/7/31 交易成本 1200





以下為早期修改後的波動性擴張系統 - 目前看起來仍具有創新高的能力

inputs: TradeProfit(375),TradeStopLoss(225),TradeMovPL(180),MinPL(90);
Inputs: MultBuy(2.2),MultSell(3.4),BuyLength(12),SellLength(12);

vars: TradeCounter(0),IsBalanceDay(False);
Vars: KeepPL(True),MP(0);


MP = MarketPosition ;



if DAYofMonth(Date) > 14 and DAYofMonth(Date) < 22 and DAYofWeek(Date)= 3 then isBalanceDay = True else isBalanceDay =False ;


Buy ("VLB") {Next Bar} at Open Next Bar + Average(Range, BuyLength) * MultBuy Stop;

Sell ("VLS") {Next Bar} at Open Next Bar - Average(Range, SellLength) * MultSell Stop; 



{ ----- Exit of Long Trade -----}

if MP > 0 then Begin 

{ 停利出場 }

if MP > 0 and High > EntryPrice + TradeProfit then ExitLong at EntryPrice + TradeProfit stop;
{ 停損出場 }

if MP > 0 and Low < EntryPrice - TradeStopLoss then ExitLong at EntryPrice - TradeStopLoss stop;

當進場後高點 > 進場價格 MinPL 點以上 , 則以進場後最高價減去 TradeMovPL 作反手單 


if IsBalanceDay = False and MP > 0 and KeepPL and Highest(High, BarsSinceEntry)-EntryPrice > MinPL then Sell at Highest(High, BarsSinceEntry)-TradeMovPL Stop;

end;



{ ----- Exit of Short Trade -----}

if MP < 0 then Begin 
{ 停利出場 }
if MP < 0 and Low < EntryPrice - TradeProfit then ExitShort at EntryPrice - TradeProfit stop;


{ 停損出場 }
if MP < 0 and High > EntryPrice + TradeStopLoss then ExitShort at EntryPrice + TradeStopLoss stop;

當進場後低點 < 進場價格 MinPL 點以上 , 則以進場後最低價加上 TradeMovPL 作反手單


if IsBalanceDay = False and MP < 0 and KeepPL and EntryPrice-(Lowest(Low, BarsSinceEntry)) > MinPL then Buy at Lowest(Low, BarsSinceEntry) + TradeMovPL Stop;

end; 

{ ----- Balance on Monthly BalanceDay -----}

if IsBalanceDay = True then begin

if time >= 1315 then begin

if MP > 0 then ExitLong next bar at market ;

if MP < 0 then ExitShort next bar at market ;

end ;

end;

台指期 15 分K 留倉 交易週期 2004/8/2 ~ 2014/7/31 交易成本 1200


同樣的策略核心元素 ,加上不同的出場反手單 ,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投資能夠量化嗎?

$
0
0


最近身邊有一些朋友問起了關於投資公式化的問題。首先這篇只以投資的角度來分析,交易暫且不談。

大部分的有效率公式普遍存在於數學、物理或是化學等科學領域之中,而有效的公式至少具有下面兩項要素。

第一:能夠分析出標的物組成成分,並歸納出規律性。如果標的物的運行模式有一定的規律性,那麼我們就可以透過公式表現出來,規律性越高,就越能夠預測,公式就越有效率。

第二:能夠將組成成分予以量化。如果我們的標的物越能夠百分之百量化、單位化、數字化、那麼公式就能夠越準確。

以筆者最擅長的項目,投資上市企業股票來說,做多股票的過程如下:
發現好的企業,以低廉的價格買進,以昂貴的價格賣出,重複的執行。


由上面我們可以將投資概念轉化成公式如下:
成功的投資=企業評估+價值推算+交易執行

那麼,我們是否有可能將上面等式右方的三個項目量化呢?
企業評估的量化
評估企業的組成成分=評估財務+評估經營者+評估產業競爭力

財務的量化:
名稱可量化與否
三大財務報表可量化
各項財務比率可量化

經營者的量化:
名稱可量化與否
經營者績效可局部量化,KPI
經營者眼光無法量化
經營者誠信無法量化

產業競爭力的量化:
名稱可量化與否
品牌效應無法量化
企業護城河可局部量化
創新能力無法量化
破壞性創新的威脅無法量化

價值推算的量化
名稱可量化與否
估算未來營收可根據推測量化
計算內在價值可根據推測量化
擬定買賣價格可根據推測量化

交易執行的量化
名稱可量化與否
判讀市場多空循環週期可局部量化
技術分析可量化
堅定執行停損停利可量化


由上面的列表可見,在整個投資行為過程之中,需要評估的項目非常的多,其中很多項目是屬於無法量化的,或只是屬於虛構的量化,所以很難形成一個大眾追求的簡單公式,而且也無法展現很高的效率。

不過這個公式可以稱之為投資行為準則。在企業評估階段,無論可否量化,我們可以將每個項目給予0~10的分數,只有在最後整體分數到達某一個標準的時候才能成為投資的標的。

企業評估這個項目是投資者最需要下功夫的部分,也是筆者覺得絕大部分人所欠缺的。為什麼大家都欠缺這個能力呢?因為沒有時間。沒有時間建立專業,就算有了專業也沒有時間發掘機會;大部份投資人的投資只是副業,下班回家並沒有太多多餘的精力做研究,但是也因為這樣所以興起了追求簡單投資公式的念頭,形成了一個死胡同。

所以坊間就出現很多迎合大眾需求的半桶水投資公式。其實只要把可以量化的部分拿出來寫成書就可以了,交易以及看財報投資是最容易寫的一塊。可是財報能夠展現出來的數據都是過去式的;你如何確信良好的數據表現在將來能夠持續下去?這就要靠你對企業以及經營的評估了。一個成功的企業+經營層評估,重要性幾乎佔據了成功投資的八成。你若可以以合理的價格買到傑出的企業,幾乎不用費心於往後的價格計算與永無止境的"賺價差 "苦差事,此乃投資的最高境界。

若有足夠的專業度以及時間研究,才能夠建立足夠的信心長期持有。就好像送給一位無知的人一隻金雞母,他可能隔天就以一頭牛的價格賣掉了。

另外一項較少人提的是投資的作息也是屬於公式的一部分。你有每天固定看報紙嗎?有定期追蹤蒐集經濟數據嗎?有每天追蹤投資標的物的新聞嗎?有像公司經營層一樣注意市場的變化嗎?還是有空的時候喵一下股價的跳動罷了?

所以我們如果將上面的項目再歸納一次,可能會得出一個公式類似:

如果

大盤處於多頭或平盤格局 而且
企業評估分數大於等於8分 而且
股價等於或低於合理價格3成 而且
處於年線附近

執行買進

如果

企業失去競爭力 或
經營層出現變動 或
股價高於合理價格3成 或
跌破年線

執行賣出

上面的公式很簡化,而且基於每個人的個性作法,一定都要調整,但是大概就是如此。

企業經營,如果可以將不可量化的項目影響降到最低,越容易經營,就越能估算價值。真正傑出的投資者,是和經營層站在同一個高度的,除了數據之外還有更重要的東西;能夠看得見的數據,大家都算出來了,大家都看見了,重點是你能夠辨別出別人看不見的價值嗎?

最後一點,捫心自問一下自己尋找投資致勝公式的動機為何?是出於沒有時間,或不想要花時間研究,想要簡單而且快速致富嗎?通常符合這樣需求的公式都是有很大的缺陷的。

此次課程應畢德歐夫之邀,我將就我個人的投資流程,固定做法,以實例說明與大家分享,歡迎大家!
「美股大贏家課程計畫」

危機入市 選對物件聰明賺

$
0
0


紅色子房專文,刊登於 好房HouseFun 雜誌 2014年 8月號

某日下午,前輩P公約了我到晶華酒店喝下午茶。當我到達的時後,P公一邊看著平板上的股市盤後分析報告,一邊電話交代明天開盤的下單事宜。P公揮揮手請我過去,我恭敬地坐下,眼角看到P婆在鄰桌與某位房仲正拿著一疊厚厚的資料討論中。

P公與P婆是我認識的「白髮級賺錢神雕俠侶」,P公算是股市聞人之一,最近股市表現長紅,相信他這兩個月來應該賺了不少。P婆則專司房地產投資,過去在不良資產界還小有名氣,買房子跟買菜一樣都用現金,認為這樣投資最沒有壓力。

P公示意請我稍等一下,等他交代完電話另一頭明早的下單指令後,轉過頭悠悠地跟我說:「股市現在感覺有點過熱,政策護盤太明顯了,我打算先收手觀望一陣子。」

我很驚訝他的說法,因為年底選舉在即,市場普遍相信股市還會長紅到選舉後,甚至有破萬點的機會。「正因為市場太樂觀了,連財經官員都公開說要棄房入股,所以要有危機感。」P公扶了一下他的眼鏡,表示他要講出一篇大道理了。我趕緊拿出筆記本,記錄他以下的「投資箴言」:

當市場充滿戒心的時候,就不太會暴漲或暴跌。此時慎選投資部位,發現好股危機入市。

當市場充滿歡樂的時候,就有機會暴漲或暴跌。此時慎選獲利部位,迅速短暫獲利出場。


「如果要談危機入市,接下來反而是輪到P婆上場囉。」P公笑著說。剛好,P婆結束與房仲的談話,便移座到我們這桌來。

P婆從包包拿出一疊物件,說:「子房,這是我最近篩選過一批還不錯的投資物件,你再幫我看看有什麼不妥的地方,不然我要準備下手了。」

我約略翻了翻,再看了看價格,驚訝得說:「嗯,這個『批發價』還蠻實在的,流出去不得了喔。」

P婆微笑地說:「這種第一手好物件怎麼可能流到市場上,當然是這些熟識房仲第一時間給我的資料。如果我不買,再看看你們外資法人要不要買,我還可以賺個介紹費,哈。」

「唉,外資法人決策沒有你快,只怕速度不夠快,好投資機會轉眼間就被搶走了。」我一邊說一邊翻了翻手上這些物件,再對照電腦裡的實價登錄行情,的確都在行情以下,表示房價有鬆動跡象。「可是,你怎麼知道,這房價還會不會再跌?」我問。

「你覺得現在這房市局勢,跟2008年金融海嘯比起來,那個比較嚴重?」P婆問我。

嗯,2008年比較嚴重囉!當時許多金融與建設公司大量裁員,紅色子房那時候在國內某大建設集團擔任主管,也是受命忍痛裁了自己帶進來的子弟兵後,最後也提出辭呈。但也因緣際會認識了P公與P婆,那時P婆正與某家建商談判,打算用現金整批收建商餘屋,當時的我覺得很不可思議。

「你知道我一年前賣掉那批房屋,賺了幾倍嗎?」P婆笑著說。我比了兩根手指,她笑著比出「三」這個數字。嗯,果然薑是老的辣。

「現在只是交易量回到比正常還低一點的水準,去年房市真的太熱了,所以我早就出脫了。」P婆說。對照P公剛剛講的「投資箴言」,果然神凖。

因此,值此房市盤整、買賣雙方充滿戒心之際,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人,或者是想便宜買房的自住客,也許不應該期待房市有什麼大變動。因為在全面警戒下,可能等不到全面反轉的時機。反而應該積極尋找有哪一些「不想撐下去」的賣方,願意在「讓利」情況下,將房子轉手給幸運的長期持有者。

如果運氣好,也可能會發現一些「撐不下去」的賣方,願意用「賠售」的方式轉換機會成本,換他不再為房煩惱的海闊天空。

「危機入市,只要不要失誤看走眼,時間就會證明一切。」P婆用她超過30年闖蕩房市的實務經驗,留給我這句耐人尋味的話。


那日與P公P婆的會面,時值紅色子房新書即將付梓之際,我回頭與出版社討論,大幅修改許多章節內容,判斷目前局勢對讀者的最佳幫助,改編完成了「危機入市!投資買房零失誤的10堂課」一書。

紅色子房曾經說過「10+25年的買房成功人生」:前10年重增值,以小換大。後25年重保值,以房養老。買房子不能空等待,而是應該更積極尋找、更積極地議價,看到合適物件價格就出手。

許多常常逛百貨公司週年慶買衣服的姐妹們,都知道一個「聰明購物」的道理:七折選貨,五折搶貨,三折沒好貨。

如果把買房子當作週年慶買衣服,讀者可以依照自己的買衣習慣做出以下兩種選擇:

如果是價格重於一切的讀者,你可以繼續等到下三折的時機。(但若你問我什麼時候,坦白說不知道,而且依照P公的投資箴言,短期應該是看不到這樣的時機)

如果是同時重視品質與價格的朋友,現在正是七折選貨的時候。好好了解看房的眉角,跟著紅色子房10堂課的看房技巧,看看能否幸運遇到「下五折」的物件。

祝各位讀者「危機入市」成功。

**紅色子房8/16週末新書講座**

 

萬無一失的Naked Put美股操作?全攻略解析

$
0
0
最近同為專欄作者的狼打寄了個連結給我,
問說好像有個策略聽起來「很穩」,
用選擇權賣方搭配股票(現股非融資),
或者「改良版的選擇權賣方」,
漲也賺、盤整也賺、如果下跌你還能少賠,
感覺實在是很不錯...

我稍微看了一下,後來為了慎重起見,
還與團隊中具有FRM的Blue討論過,
接著再與外商投信的副總M大哥電話聊過後。

我很確定,這幾個策略並不是想像中的這麼美好,
甚至必須要說理論跟實務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必須花些篇幅來完成這篇文章,
請注意:
如果看不懂這篇、而本身也沒打算作此策略的人,那沒關係,這篇你不用看了;
(關掉網頁去看拍賣吧!)
如果看的懂這篇,而你也選擇這麼作,那代表你知道風險在哪了,祝你賺錢;
如果看的懂這篇,而你本來就沒打算作這策略的人,那你就當作我熱心提醒大家。
如果看不懂這篇、而本身卻打算要作此策略的人,那我勸你先不要作,再研究吧!

萬無一失的現金流策略--Naked Put策略

什麼是Naked Put策略?

首先:
你看好一家公司未來的前景,可能會投資三年以上的時間
例如:麥當勞

但是現在麥當勞的股價卻很高,你實在很怕自己追高。

很明顯,現在股價93.55,美股一張為100股,
所以買進一張麥當勞現股,需要9355美金....

而你的本錢卻只有8500美元,你不但怕自己追高,
其實自己的錢也買不起1張,
所以你就去sell put 價格85的履約價,收取權利金1元。

上圖為麥當勞今年12月份到期的賣權合約

接著,我們來試著推演未來的幾種情況吧!
1.上漲
如果麥當勞一直上漲,你的這個合約價格就會慢慢的下跌,
如果放到期的話,最多可以賺1塊錢

麥當勞未來漲到96或者98甚至漲到100以上,
都跟你沒關係。

當然你可以把這一口單平倉,並且往上繼續sell put,
例如麥當勞漲到了98,你就再去賣一口履約價95的合約,
(補充:美股選擇權1口就等於100股也就是俗稱的一張)

當你賣了一口履約價95的put,你又可以重新收取權利金。

2.盤整
未來麥當勞股價就是悶在這邊,偶爾小漲,偶爾小跌,
到了12月到期日,確實你也能夠賺到這1塊錢。
盤整永遠是選擇權賣方的好朋友
這點沒什麼好講的,如果不懂直接去問你的營業員,
或者網路看一下相關文章,還不懂的話,那就寫信來吧。

3.下跌
如果未來麥當勞不斷下跌,
由於我們是基於「本來就想要擁有這家公司」才去sell put的,
所以就放心吧!
股價不幸跌到83好了,那麥當勞從93.55跌到83,
代表跌了10.55。

還好當初沒有持有現股,要不然要賠10.55,
但是因為我們sell put 85的履約價,
所以按照規定,我們在還沒有被提前履約的情況下,
(補充:美國是美式選擇權,台灣是歐式選擇權,
美式的買方可以要求提前履約,歐式只能放到結算。
美式選擇權,選擇權的權利與義務主體皆為買方
選擇權的買方可於權利期限屆滿前任一日要求履約)

所以我們如果放到12月底的到期日,
那我們就按照規定,被履約,買到了一張85的麥當勞股票,
注意喔!你帳戶就會被扣了8500元美金,
雖然現在股價明明就已經83了...

但是別忘了,當初我們有收了1塊錢的權利金啊!
所以我們的成本是8400美金。

帳面虧損才虧了100美金。

目前到這邊應該都看得懂吧!
所以這個策略好像真的比直接買進現股好,
那畢德歐夫今天是要推薦這個策略的意思嗎?

並不是....

由於10年前第一桶金就是選擇權賺到的,
當時作了相當多的選擇權口數,大概券商送禮物這樣,
也因此對於這方面還算有一點心得。
我們來看看問題出在哪邊,實際操作會碰到哪些問題呢?

實際操作會遇到的狀況

我們一樣假設三種情況...
1.上漲
在麥當勞上漲的過程中,如果從93.55沒幾天就上漲到98,
那你12月份才到期的選擇權,你確實是賺錢的,
但是當初收取的1塊,會全部歸零嗎?
並不會,因為選擇權價值=內涵價值+時間價值
雖然麥當勞現在上漲到98,履約價85的合約,
也只會下跌一些些而已,因為還有時間價值的存在。

從上圖可以看到,
明明現在麥當勞已經93.55,但是履約價80的權利金還有0.48元。
換句話說,假設明天後天麥當勞就上漲到98元,
但是你賣在履約價85的權利金,也不會跌到0。
而是會剩下時間價值,我們假設為0.5好了,
這時候你為了要sell履約價更高的put,
你必須先把舊的這一口平倉,(一口對一張,這才是Naked put)
才能再去賣更高履約價的put,

但是問題來了,如果你當初是直接持有現股的話,
你賺的錢是98 - 93.55 =4.45(先不記交易成本)

但是因為你使用了這個策略,你只會賺0.5
這就是此策略的機會成本,使用者必須特別注意。

一路往上漲的過程中,如果賺了好幾趟的權利金,
然後繼續往上sell put,
你可有想過多頭回檔一個回馬槍大跌10%,
那會發生什麼事?

2.下跌
我們作交易都知道,即使再怎麼看好一家公司的前景,
打算投資三年以上的時間,但是發生了一些不得不殺出的理由時,
我們還是要作好停損的準備
這點應該沒有什麼疑問吧?

但是問題來了,如果麥當勞連續好幾天下跌,
從93.55快速跌到80,因為財務長發生了作假帳的弊案,
目前尚在接受紐約檢察長的偵訊,狀況不明

請問一下你如果持有股票的話,你賣在80,
你虧了13.55,感覺應該很心痛了。
但是如果你當初採取的是sell put,
那你可能會更心痛,因為put的價格不只是看麥當勞本身的價格變化而已,
波動率的變化、時間價值、以及其他因素,
你如果當初賣85的履約價,收取1塊的權利金,
現在短短四五天的時間,麥當勞股價卻跌到了80元,
那你這口put,價格會是多少呢?
絕對不是13.55可以解決的小事,你可能要有心理準備
因為這時候的麥當勞一定價格波動劇烈,
履約價85的put,可能一夕之間,漲到20都有可能。

你停損的金額,相信跟持有一張麥當勞是絕對不同的

但是有人說:
「那我就不停損,放到結算日那天不就好了,
我就是想要擁有麥當勞股票才做這個策略的,不是嗎?」

那就代表你已不作任何停損機制了
因為即使紐約檢察長在一個月內的調查報告中,
確認了麥當勞其實財務已經很危險,你也沒打算認賠了。
(如果你當初持有的是現股,你早就砍掉了。)

3.盤整
我講過了,盤整是選擇權賣方的好朋友。
沒什麼好討論的了。

那什麼人才真正適合這個策略?

事實上這種類似的商品組合,
在證券業、銀行業、投信業,大概七八年前就已經推行過了,
而現在還有沒有,你們可以去問問看。

Naked put策略,事實上只是選擇權64招當中的其中一招而已,
而本次活動會來分享美股布局的Wade兄也告訴我,
巴菲特也曾經作過這個策略...

所有的策略都不可能完美,
只能對應「操作者本身」與「目前是什麼盤勢」,
而這策略也不只可以用在美股,
畢德歐夫專欄的讀者有福了,
告訴你們,台股也可以用這招。

但是Naked put要用在什麼情況、什麼股票呢?
1.高殖利率股
例如:中華電信、中鋼

2.波動性小的股票
例如:中華電信、中鋼

波動性小就不用說了,前面已經講過了,
再跟著我念一次「盤整是選擇權賣方的好朋友」。

高殖利率股往往價格也不太動之外,
如果真的下跌的情況下,你就讓他履約,
拿一些錢去買到一張中華電信,好像也不差。

下次畢德歐夫再來解釋另一招策略吧!
我們本週六、日的活動,報名時間到週三晚上12點整。
希望今天的內容,你們會喜歡。
美股大贏家課程大綱
在我們16小時的活動中,畢德歐夫會繼續深入帶你了解更多實戰操作。
也謝謝各位對美股專欄的支持與愛護,
祝大家都有所收穫,投資獲利!
「美股大贏家課程計畫」

任何策略都有優缺點,但是你不能只看到優點,而去忽略停損時要付出的巨大代價。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交易心理學--畢德歐夫的不二實戰心法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前進海外必備)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有錢人不會侷限在單一市場,投資要的是---全世界
別傻了,你還在基金多元投資嗎?

查詢解讀外資期權籌碼資料 (基礎篇)

$
0
0

新手看價,老手看量,高手看籌碼。

許多"高手朋友"每天都會觀察所謂的籌碼,尤其是三大法人在期貨與選擇權的進出。許多網站也都會幫投資朋友整理相關數據,幣圖誌也是。下面是幣圖誌每天的台股日報,記錄著所謂關鍵大戶每天的進出情形。

基本上這些Data,都可從台灣期貨交易所取得。資料人人可抓,但可不是人人都會解讀。到底外資每天的進出,是否隱含著某種意義,這是我們想要探討的。我們以2014.08.08為例,解說台股日報的各種數據意義。

首先,在這天三大法人現貨的進出情形入下:


期貨買賣情形如下:


一定有讀者好奇,這些資料是期交所哪裡抓的,具有怎樣的意義? 首先查詢期貨每日資料,我們到訪期貨交易所網站:

首頁 => 交易資訊 => 三大法人 => 查詢 => 區分各期貨契約 => 依日期


選擇日期 "2014/08/08",契約選擇 "臺股期貨",按下送出查詢。

注意到臺股期貨是指大臺,不包含小型臺股期貨。2014.08.08 三大法人臺股期貨的交易情形如下:


首先,是否有看到外資多空淨額為-7101口,自營商多空淨額為4274口。這便是台股日報裡提供的數據。

解讀2014.08.08這份表格。表格分為左半部與右半部。左半部為交易口數與契約金額,右半部為未平倉餘額。我們先討論外資的交易,所以請讀者把視線放在表格的第三列 (外資)。

臺股期貨交易口數與契約金額

外資在這一天共成交27374口多單、22721口空單。將這兩個數字相減,外資今天相當於淨買了4653口多單。

而買進多單,是用多少成本買的,期交所很"佛心來的"也幫你計算好了,這就是契約金額。

外資在多單的契約金額為4,950,7084,000 (495億708萬4千元),除上多單交易口數 (27374口),平均的契約金額約為每口1,808,544元 (180萬8544元)。

以期貨契約乘數每點200元計算,相當於9042.72點,這就是外資今天多單的平均成本。

同樣方法計算外資空單的平均成本為,約為9041.81點,多單與空單建倉成本只相差1點不到。

因此,多空綜合算一算,外資今天相當於買了4653口多單在9041點。而台股期貨收盤為9090點,今天交易的4653口多單的未實現損益賺了49點。

    臺股期貨未平倉餘額

    再來看表格右半部的未平倉餘額,外資今天多單未平倉量為42366口,多單未平倉契約金額為76,969,117,000(769億6911萬7千元),多單未平倉成本相當於

    76,969,117,000/(42366*200) = 9083.83

    外資空單未平倉量為49,467口,空單未平倉契約金額為89,855,102,000(898億5510萬2千元),空單未平倉成本相當於9082點,也是幾乎等同於多單的未平倉成本。

    如此一來,未平倉口數與契約金額就很重要了。目前未平倉淨額口數為-7101口,平均成本在9082點,台股期貨為9090點,也就是外資目前是小虧8點的狀態。

    臺指選擇權未平倉分析

    選擇權未平倉的查詢,在期貨交易所網站: 首頁 => 交易資訊 => 三大法人 => 查詢 => 區分各選擇權契約 => 依日期

    選定日期,選定台指選擇權,按下查詢,可得下畫面。


    我們依然只分析外資的部位,右半部的未平倉餘額,外資多方口數為233627口,契約金額為1,068,932,000元(10億6893萬2千元)。

    選擇權資訊較不透明,期交所只公布多方口數與契約金額,這裡所謂的多方,是指 "買進買權"、"賣出賣權"。至於是買進哪一檔買權賣權? 哪個履約價? 哪個結算日? 很抱歉,佛心來的期交所也沒有公佈。事實上,期交所當然有資料,只是沒有公佈而已!

    我們也可查詢 "選擇權買賣權分計",在期貨交易所網站: 首頁 => 交易資訊 => 三大法人 => 查詢 => 選擇權買權賣權分計 => 依日期


    外資在買權的未平倉淨額為82651口,契約金額為491,753,000(4億9175萬3千元),換算下來大約每口點數為119點。 (淨額 / (口數*契約乘數(50元/點)))

    下圖為2014.08.08收盤後選擇權的報價:


    由於9000CALL為126點,9100CALL為66點,並沒有119點的CALL可以買。所以我們用比例分配的方式,假設買進9000CALL為比例x%,買進9100CALL為比例 1-x%,所以

    x%*126 + (1-x%)*66 = 119,可推得 x=88.3,

    外資一共有82651口買進買權,將此部位想像成買進88.3%的9000CALL,買進11.7%的9100CALL。

    也就是買進達82651*88.3% = 72980口9000CALL,與買進156284*11.7% = 9671口9100CALL。

    同樣方式,外資在PUT的未平倉淨額175658口,契約金額為655,156,000(6億5515萬6千元),換算下來大約每口點數為75點,幾乎等同於 9100PUT的74點。因此我們假設外資相當於買進 175658口 9100PUT。

    未平倉損益分佈才是重點

    總結來說,外資淨空單7101口;選擇權方面(根據我們的估計方式雖未精確但或許可用),

    CALL: 買進 72980口的 9000CALL@126點;買進9671口的9100CALL@65點。

    PUT: 買進 直175658口的 9100PUT@74點

    放空期貨看空、買進買權看多、買進賣權看空,為何外資忽多忽空?

    有人會說,阿!賣出買權跟買進賣權應該是為了避險期貨。

    某種程度上牧清華同意,市場上與電視上的老師也都是這麼說。只是,有時候並不是表面上想的那麼單純。 別以為選擇權的部分一定是避險,更別以為期貨的部分一定是避現貨的險。難道,

     避 險 的 錢 就 不 是 錢 嗎?

    這其實是牧清華最不能理解的。有時也許是為了策略上的考量,有時也許是為了某種計算出來的統計分部佈局。但回到最真實的目的,不就都是為了要賺錢嗎?

    所以我們應該從從未平倉量相對於漲跌所帶來的損益進行分析,只有這樣才最實際!

    這裡我們以永豐的e-Leader軟體提供的"卡有權"為例,並且拿2014.08.08收盤的未平倉部位當作案例。



    由上圖可看出外資圖的絕不是守在9000點的位置,而9000點正是2014.08.08(五)曾經來到的價位。

    當然這樣的估計是粗糙再粗糙的估計,有幾點如下:

    1. 外資手上的部位絕不只有價平附近兩檔履約價選擇權而已,而是各個履約價都有部位,未平倉口數皆不同,而期交所接露的只有 多空方未平倉量、多空方未平倉契約金額、買賣權交易未平倉量、買賣權交易未平倉金額,不同到期日的選擇權也只有週選跟近月而已。另外,期貨的部位也無法得知近月遠月的比例。

    2. 即使精確掌握外資在期貨與選擇權的所有部位,還須搭配外資在台股現貨的布局。正如仿間老師所說,期權部位是為了避險、套利、單純賭一把獲利,不得而知。

    3. 新加坡還有一個大市場,摩台期貨。外資的摩臺部位足以撼動每天的損益。新加坡可不像臺灣期交所這麼佛心,幾乎只知道有多少未平倉量。關於摩台的介紹,可參考卡方斯以前的大作。

    我們也可以用類似方法估計自營商、投信、十大交易人的未平倉量布局。這些公佈的Data,你會怎麼運用,好獲取最真實的資訊,就看各位投資朋友的解讀與分析功力了。

    星期二;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幣圖誌Bituzi電子報」

    資料拿的都一樣,解讀卻會大不同,這就是資料科學家的價值所在。


    股市老手不想教你的股市邏輯(一)

    $
    0
    0



    跌出大陰往往暗示此跌將結束,但跌勢未必結束。

    從新手到老手

    買賣交易是段認識自我的旅程,從瞭解自己經歷漲跌會反應甚麼行為舉止開始,感受人類的本性、習性、慣性,從明白自己的平凡而得到昇華,進而理解市場的反應並非無跡可尋,當投資人開始對自己的貪婪、恐懼產生意識,即為脫離新手領域的表徵。

    脫離新手並不會馬上變成老手,通常這會有段相當長的青黃交接期,甚至有的投資人終其一生都停留在這個階段,分辨的方式很簡單,對談過程如果十句裡面有八句是用「我覺得」或「書上寫」開頭,八九不離十還處於青黃交接前的階段。

    是否為老手的分野在於市場經驗的累積,當投資人可以盡可能客觀的分析行情,援引歷史案例做佐證,就是進入老手領域的表現,當然大部分老手未必能講出個所以然,但經驗已經銘刻在身體的每個細胞裡,展現於外的直覺反應,稱為盤感。

    跌的本質

    跌的本質輕快,投資人的心理反應是恐懼,動作則是觀望。

    認識跌的本質是買賣交易過程相當重要的環節,新手第一次面對恐懼通常都是賣不掉的時候,特別是連續幾日都賣不掉,那經驗值的累積絕對是相當快速,只是累積過程同時也會有點悲壯,譬如最近的基亞(3176)云辰(2390)榮化(1704),這三支股票絕對能夠帶給新手震撼教育,但也是多麼痛的領悟。

    從最激烈的下跌開始認識跌的本質,達到不同強、順、弱的跌,展現跌的內涵,進而理解虛偽不實、清洗浮額的跌,認知本意的合理,才能體會「不合理」背後的意圖,接受真實結果,從圖意解讀買賣氣的消長變化。

    跌出大陰的內涵

    跌如果能符合本質則跌得順暢,譬如過程輕快開低、無量下跌,即符合跌的本質。

    下跌若爆量,除非是跌破重要關卡,經過激烈交戰而爆出大量,而且此跌快速延伸,不然都要有警覺為何有人敢在大家恐慌的時候買進?動作上則是考慮是否有需要準備回補空單,空手者則維持觀望,因為漲跌外還有整理,沒人追價還是不會漲。

    下跌若帶體,表示此跌已經失去輕快,持倉者沒有在盤前掛單,不計價砍倉的意願,流程間的賣壓表達的是絕望的恐慌,由於這些跌到會怕才懂得砍的持倉者,原則都是輸家,不用太在意他們砍在這兒的原因,此時通常是動物反應,並不帶有智慧,反觀有膽識承接於他人恐慌殺盤的買氣,需有警覺股票可能正流向固執的投資者。

    歷史圖例

    微星(2377)@2012.10.26日線圖


    大陰位於啟動跌與續力跌所展現的內涵是天差地別,所以特別強調是「跌出大陰」,意思是此前已經在跌,如同例圖標記的大陰,是圖面整段下跌的最大陰,此大陰完美詮釋投資人的恐慌與絕望,此時勇於承接的買氣帶給投資人莫大的啟發。

    股市的智慧:新手怕急跌,老手怕盤跌,高手怕不跌。

    追逐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有何不對?

    $
    0
    0

    紅色子房語錄: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上班族逐工作而居。

    學弟K傳簡訊給我約了中午吃飯,說有些煩惱想找我商量。

    K是十幾年前我在準備留學考試時認識的朋友,那時他剛從某國立大學財經科系畢業半年,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當審計員,過著沒日沒夜投入工作的生活。他想想這樣過下去似乎不對,開始有出國進修的念頭。

    幾年後,他用留學貸款到美國讀了一個保險精算學碩士,回國時經我介紹到某大壽險公司總部工作,幫忙設計複雜的保險方案產品。不久他與一起留學的女友結婚,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然而隔沒多久,他們發現女兒有罕見疾病,家住三峽但在台北工作的夫婦倆,三年來除了花大錢找優質保姆細心照料外,現在對於是否讓女兒上幼稚園也很煩惱,擔心一旦女兒發病,夫妻倆都在台北上班,可能會誤了救助時機。但若不上幼稚園,女兒沒有學習團體生活,也不是健康的發展。

    「子房哥,我該怎麼辦?」桌上的商業午餐,K憂愁地幾乎沒有動筷子。

    「我問你,如果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讓你選擇,你覺得哪個最重要?」我說。

    「我好不容易從美國念碩士回來,而且還有留學貸款要還,當然得先選『錢多』的工作,不然當初就沒有留學的必要了。」K這樣回答。

    「那麼,為了就近照顧女兒,你得搬家讓工作離家近些。」我說。

    為了符合K的職涯發展,搭配「離家近」好照顧女兒的決策,我建議他們出售位在三峽當初結婚買的新居,到台北租房子。

    畢竟K的工作性質「保險精算商品設計」內容太特殊,在三峽並沒有合適的高薪工作機會。

    關於「錢多」、「事少」、「離家近」三個選項,讀者們的排序會是如何呢?

    以「錢多」這件事情來說,追求工作興趣與收入的最大公約數,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看看每年大學科系志願排行榜,就知道當今各大產業的熱門程度。哪個科系畢業工作最賺錢?也常常是PTT最熱門的討論話題。最近還有人成立66K工作網,蒐集全台月薪六萬六以上的求職工作機會,上線短短12小時獲得3.6萬個讚。有眼尖的讀者還發現,裏面月薪超過66K的工作機會最多是程式設計師,當場發文懊悔念錯科系。

    至於贊成「事少」的論證,紅色子房認為隨著雲端運算與程式科技的進步,許多事情處理上理應越來越有效率,照理來說工時應該越來越低。如果還是不斷地加班,要不就是單位產值太低,要不就真的是公司拖時間打卡文化作祟。以這次幫紅色子房出版新作「危機入市!投資買房零失誤的10堂課」的圓神出版集團為例,就是知名周休三日的幸福企業。雖然她們每週僅上班四天,但紅色子房與該社編輯團隊配合的過程中,深深感覺對方團隊的專業與高效率,即使編輯們分批參加公司國外旅遊,仍每週用Dropbox與我交流精緻的編輯排版與漂亮的美工樣稿,高品質內容讓我讚嘆與敬佩不已。

    而「離家近」這個議題,坦白說跟工作性質有很大的關係。

    以金融業為例,如果是嚮往台北的外資金融圈,居住敦化信義商圈租比買還算。如果是本土銀行的經理人,也許同樣經理級薪水到二線城市當個分行主管,買房生活負擔低,還能快樂當個山寨大王。

    如果是科技業,高工時的製造業理應在廠區旁配置員工家庭宿舍,高腦力的軟體業理應鼓勵在家上班。

    如果是業務相關工作,有LINE群組就不需要大家進公司集會討論,有Skype就不見得得進公司打電話,有CRM就可以線上進行客戶管理,有LinkedIn就可以透過好友牽線聯繫想拜訪的對象。

    為了兼顧家庭與生活,工作「離家近」也可以變成一種堅持。
    很多人買房逐捷運而居,不就為了上班通勤方便?但如果上班就在隔壁,幹嘛去買貴鬆鬆的捷運宅?甚至如果在家就可以遠端上線上班,幹嘛去買貴鬆鬆的都會市區小宅?

    所以,買房既然是「逐工作而居」,「選對好工作」反而是比「買房」更重要的事。

    由上而下來看,即使在歐美先進國家,目前都市計劃發展都已經朝向「緊湊都市」(Compact City)的思維,意思就是把生活、工作、商業、娛樂都集中在一區,不因通勤浪費大量資源,不讓工作商圈晚上變成鬼城,支持都市更新密集住商混合使用,停止開發郊區新市鎮,保留大量綠地資源。因此,工作「離家近」才是符合低碳城市的永續思維。

    由下而上來看,再多麼崇高的公司文化,還不如「錢多事少離家近」更能留住人才。如果老一輩人士還在暢談老掉牙犧牲奉獻的忠誠管理哲學,紅色子房推斷,等不出二十年這些老一輩企業家鞠躬盡粹後,企業就會被下世代網路科技革命給淘汰。  

    遲鈍是你的好朋友 - 落後指標與價格正弦化

    $
    0
    0


    ~ 遲鈍的指標後發先至,轉換成有能力過濾雜訊的快指標 ~

    在「價位」、「時間」、「部位」、「商品」四種形式的交易濾鏡中,價位型態最常被有意識的使用,即是突破、區間、趨勢等由 K 棒收、開、高、低價格組成的量化模式 ( 例如均線、MACD、KD、RSI )。敝團隊在此要分享的是第二種 -「時間型態」中的特殊運用。


    時間是一種濾鏡,一般以參數的形式出現在 K 棒時間長短與計算週期兩個方面。

    技術分析中,K 棒是最普遍的價格走勢表現模式,但一個惱人的問題經常發生於此,甚至是許多交易者不斷調整的環節:時間週期。在不同的盤勢當中,可以將獲利最大化的時間週期皆不相同,因此交易者常因短暫的指標失效,或是急於抓取短期的眼前有事而經常性調整時間週期參數。

    a) K棒時間長度:1 分 K、5 分 K、10 分 K、15 分 K、30 分 K、60 分 K、日 K、週 K、月 K。

    b) 指標計算週期:5、10、25、50、100、200、週、月。

    把上面幾個常見的數值做簡單排列組合,已經可以對應出 72 種時間週期計算方式 ( K 棒時間長度 9 * 週期 8 = 72 )。第一步可以做的簡化便是將其中一種固定為定數,再將另一個設為可變動參數。例如 5 分 K 週期 50 的均線敏感度幾乎趨近於 10 分 K 週期 25 的均線。亦即人們常常在煩惱的兩者之間已經可以刪去一半。

    然而,到底指標要多快?又該多慢?快指標可以即時反應瞬息萬變的走勢,缺點在於盤整期間交易頻繁造成兩面虧損;慢指標則是反應遲鈍,在波段趨勢只能抓取到小部份中段獲利,偏偏又可以幫助避免盤整時的嚴重虧損。其實一個將遲鈍指標快速化的概念,便可以合併上述兩者的優勢。

    「指標價格正弦化及穿透性」:走勢無法如三角函數中的正弦比例的曲線 ( Sin Wave ) 般轉換成具有固定振幅及波長的形式,但可以有效的量化走勢的起始、衰竭與反轉。

    指標價格正弦化適用於原本為長短兩個週期計算後交叉分析的技術指標。這類型的技術分析的大原則為:當快指標向上穿越慢指標則為多頭趨勢,反之快指標向下穿越慢指標為空頭趨勢。其中所謂的多空頭趨勢是指短、中或長期,端看設計者使用的計算週期。( 指標範例或許不用特別說明了,有些微接觸過技術分析的交易者應該都嘗試過這類運用 )

    正弦化的概念為把指標做的比原先慢指標更加鈍化,遲緩至足以顯現價格週期循環的特性。正因為這種落後特性,無需再搭配上一個快指標等待長短週期雙線交叉再反應多空互轉,因而後發先至。我們可以直接在指標數值第一次開始上升即判定為多頭 ( 買進 ) 訊號、首次下降時判定為空頭 ( 賣出 ) 訊號。



    使用正弦化的另一個強處,就是它配置了較長的時間幅度,天生就具有過濾雜訊的特徵 ( 時間本身就是一種高效的濾鏡 ),因而結構簡單。簡單的系統才有良好的多商品穿透性,因為過度的走勢型態濾網及多參數最佳化達到的往往只是表面上的回測績效,這類策略多是建構在看圖說故事,獲利是虛構出來的。

    擁有單一標準化且具有穿透性的指標,股票投資人能從數千檔選擇中挑出適當的標的,因為非大型投資銀行的交易者並沒有強大的量化數理專家團隊作為後盾,將大量的股票以個別策略設計。

    期貨及選擇權交易者亦然,除了預防過度配適 ( Overfitting:統計學中,過適現象指在調適一個模型時,使用過多參數使結果因過度適應資料而失去意義 ) 之外,當人們為了更好的市場選擇性及避免單一市場長期走入盤整階段,踏出台指期的單市場,面對新加坡、芝加哥、紐約、倫敦等交易所提供更多樣性的商品時,能以「萬法歸一」的交易系統面對各種商品及未來多變的市場,而非針對不同商品便把過往歷史 K 線圖縮放後,再依循肉眼觀察到的走勢進行策略設計。


    正弦化的指標在於把價格成長階段週期化,因此除了可以判別多空,亦能使用於加減碼的計算。




    《 本文由 PROG 璞格交易團隊提供 》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5]

    $
    0
    0


    布林線是常常用來確定商品價格是否超出其"正常"的交易範圍外的一個非常流行的技術分析工具。布林線是繪製在移動平均線的上方+2標準差和下方-2 標準差二條移動線。正常的狀況下, 99%的價格被含括在這2個 標準差之內。因此,我們可以安全地假設在布林帶外交易的價格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在有趨勢的市場,通常在布林帶外的交易價格意味著市場將有大量的動能和伴隨著強烈的趨勢。

    在盤整波動的市場,布林線可以指示的市場超賣或超買位置及作方向改變的準備。由於這雙重的不同解釋,我們將使用第二個條件來確認價格與布林線的相對關係。為了要這樣做,我們將使用 CCI 指標。CCI 指標數值利用超過100或跌破-100 來指示市場目前是在超買或超賣狀態, 它是一個振盪指標。CCI 設計的特性讓約 75%的交易活動落在中立範圍區。

    這個交易系統主要是在超賣的區域內找尋CCI反轉向上的機會, 以及在超買的區域內找尋CCI向下反轉的機會。結合CCI、 布林線這兩種分析技術,將給我們作進場的條件準備。當價格活動最近已向下穿越布林帶下方且 CCI 在超賣區域並反轉向上,是為買進訊號。如果價格最近已超過布林帶上方且 CCI 是在 超買區並反轉向下的情況,是為賣出訊號。







    系統的參數與變數
    inputs:BBLen(27),BBStdv(0.56),CCILen(33),CCIAvgLn(8),UpBand(165),DownBand(185) ;
    vars:BarPosition(0),TopBand(0),BotBand(0),BBStatus(0),CCIAvg(0),CCITurnsUp(false),CCITurnsDown(false),StopPrice(0),MP(0),LongCount(0),ShortCount(0),LEP(0),SEP(0);

    進場準備
    { 計算布林通道與 CCI 指標的均線 }
    TopBand = BollingerBand(Close,BBLen,BBStdv) ;
    BotBand = BollingerBand(Close,BBLen,-BBStdv) ;
    CCIAvg = Xaverage(CCI(CCILen),CCIAvgLn) ;

    { 評估價格目前所在位置 }
    {Determines location of prices in relation to bands }
    if TopBand <> BotBand then BarPosition = (Close-BotBand)/(TopBand-BotBand) ;

    if CurrentBar > 1 then Begin
    {在中線附近時維持觀望}
    if BarPosition cross over 0.5 then BBStatus = 0 ;
    if BarPosition cross under 0.5 then BBStatus = 0 ;

    {最低價跌破下通道時,為賣方環境,準備尋找買點}
    if Low Cross under BotBand then BBStatus = -1 ;

    {最高價突破上通道時,為買方環境,準備尋找賣點}
    if High Cross over TopBand then BBStatus = 1 ;
    end;

    作多進場邏輯
    當 CCI 在超賣區域下降中開始反轉向上時 ,我們等待最近 5根K棒內,價格突破最近 3根K棒的最高價進場作多

    {Determine location of CCI}
    CCITurnsUp = SwingLowBar(1,CCIAvg,1,3) = 1 and CCIAvg[1] < -DownBand ;

    {Determine long entry price}
    if BBStatus = -1 and CCITurnsUp then Begin
    LongCount = CurrentBar ;
    LEP = Highest(High,3) ;
    end;

    { Place long entry order, keeping it active for 5 bars}
    if Currentbar < LongCount+5 and MP <> 1 then Buy next bar at LEP stop ;

    作空進場邏輯
    當 CCI 在超買區域上昇中開始反轉向下時 ,我們等待最近 5根K棒內,價格跌破最近 3根K棒的最低價進場作空
    {Determine location of CCI}
    CCITurnsDown = SwingHighBar(1,CCIAvg,2,3) = 2 and CCIAvg[2] > UpBand ;

    {Determine Short entry price}
    if BBStatus = 1 and CCITurnsDown then Begin
    ShortCount = CurrentBar ;
    SEP = Lowest(Low,3) ;
    end;

    { Place Short entry order, keeping it active for 5 bars}
    if Currentbar < ShortCount+5 and MP <> -1 then Sell next bar at SEP stop ;

    This function works in the same way the SwingLow function does with one exception. Instead of returning the PRICE of the bar, the function returns how many bars ago the Swing Low occurred.

    {**********************************************************}
    這裡使用了新的內建函數 SwingLowBar 與 SwingHighBar

    SwingLowBar(OCCUR,PRICE,STRENGTH,LENGTH)
    - 尋找最近轉折低點與目前K棒位置的距離

    SwingHighBar(OCCUR,PRICE,STRENGTH,LENGTH)
    - 尋找最近轉折高點與目前K棒位置的距離

    {函數需要傳入的參數}

    {最近幾次發生}
    OCCUR which occurrence (i.e., 1 = most recent, 2 = 2nd most recent, and so on)
    {參考價格/數值}
    PRICE specifies which price of the asset of interest is to be used
    {強度 -左右兩測K棒數}
    STRENGTH specifies required number of bars on either side of the swing bar
    {回溯K棒數}
    LENGTH specifies the number of trailing bars to consider

    {函數回傳值} -1 沒找到轉折低點 , 若是正值 N ,表是最低點發生在 N 根Bar 前
    {**********************************************************}

    出場規則 { 原始方式 }
    多單進場後 以當根K棒最低點減去最近四根K棒平均振幅的2/3 做為啟始停損點

    if MP = 1 and MP[1] <> 1 then StopPrice = Low-Average(Range,4)*2/3 ;
    if MP = 1 then Begin
    ExitLong ("ExitLng") next bar at StopPrice stop ;

    { 這裡運用移動出場的觀念,每過一根K棒重新計算出場價格以確保獲利 }
    StopPrice = StopPrice + (0.3*(Low-StopPrice)) ;
    end;

    空單進場後 以當根K棒最高點加上最近四根K棒平均振幅的2/3 做為啟始停損點
    if MP = -1 and MP[1] <> -1 then StopPrice = High + Average(Range,4)*2/3 ;
    if MP = -1 then Begin
    ExitShort ("ExitShort") next bar at StopPrice stop ;

    { 這裡運用移動出場的觀念,每過一根K棒重新計算出場價格以確保獲利 }
    StopPrice = StopPrice - (0.3*(StopPrice-High)) ;
    end;

    另外加上我們平常使用的幾種出場方式一起測試
    台指期 15 分K 只作多留倉 交易週期 2004/8/2 ~ 2014/7/31 交易成本 1200


    台指期 15 分K 多空留倉 交易週期 2004/8/2 ~ 2014/7/31 交易成本 1200


    透過不同指標的特性作組合,也是能夠幫我們開發出不錯的策略

    沒有人的地方不要去

    $
    0
    0

    紅色子房語錄:沒有什麼交易記錄的地段,跟沒有什麼顧客的餐廳一樣,肯定有風險。

    講座之後,有位聽眾請我分析一個位於某二線城市新興科學園區旁的房子。

    這是一個新建中的建案,主要訴求是「當附近某科技大廠完工以後,該區房價就會水漲船高」。這位讀者的投資策略很簡單,想在預售屋階段就進場,等該科技大廠完工有員工進駐後就可以收租,或者賣給該廠的高科技工程師家庭,問問我的意見。

    這樣的投資構想似乎不錯,但是在紅色子房「危機入市!投資買房零失誤的10堂課」一書裡面,提到預估某地段成長潛力,要使用「井字分析法」,提出至少三個有利的區域成長題材,同時預估它們在短期實現的可能。



    「這個廠今年已經宣布開工了,預定二到三年內完工。」這位讀者給我這樣的答案。

    「那麼,還有沒有其他的發展題材?萬一這家科技廠出現問題暫時停工的話,還有其他議題可以支撐你的房價?」我問。

    讀者想了想,嘆了一口氣,搖了搖頭。

    「好吧,那我們來進一步分析看看該地區是否為熱門交易地段?」我打開電腦上Yam房價網,這是我與Yam天空傳媒合作,指導他們針對政府目前累積數百萬筆實價登錄資料,結合Google Map技術進行圖像式分析的網站。

    我們打開「交易熱度」功能,發現該案周遍都沒有什麼顏色,表示幾乎沒有房地產買賣記錄。



    「這個區位都沒有什麼交易記錄耶,我猜是農地變更為建地所蓋的建案。如果是自住想享受農莊田園之樂還可以考慮,如果是投資恐怕風險頗高。」我說。


    讀者們是否去過百貨公司美食街吃飯,面對十數間餐飲櫃位選擇,在價位相似的條件下,你會選擇有許多人排隊的餐飲店?還是選擇完全沒有顧客的餐飲店?

    紅色子房也曾經因為趕時間不想等,直接找沒有什麼顧客的餐飲店點餐,結果拿到餐點果然碰到「地雷」,除了菜色內容與MENU圖上的豐富程度不相符,味道也超難吃。

    從此以後,對於正常用餐時段卻完全沒有什麼顧客的餐飲店,我都是敬謝不敏,畢竟他們生意差「事出必有因」。

    買房投資也是一樣,如果希望這棟房子未來搶手,除非你有創造人潮的能力與格局,不然還是乖乖地「跟著交易熱度走」。

    特別是某些新興發展尚未成熟的重劃區,請記得,沒有人的地方不要去。

     

    世界上最偉大的集市─阿里巴巴

    $
    0
    0
    美國首次公開發行市場(IPO)目前最熱門的話題就屬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預計這次IPO將成為美國股市最大規模的IPO案件。

    阿里巴巴最負盛名的兩個產品為淘寶網及天貓,
    兩者皆屬網路交易平台,主打的客層不一樣。
    淘寶網為目前中國最大的網路購物平(C2C,Customer to Customer),
    而天貓則為目前中國最大的品牌及零售平台(B2C,Business to Customer)。

    除了網路交易平台之外,
    還有從阿里巴巴集團獨立出來的支付寶也是該集團的代表作,
    目前支付寶為阿里巴巴集團的關聯公司。



    支付寶主要開發第三方支付軟體,
    但就在去年支付寶推出一個震撼全基金市場的產品--「餘額寶」,
    與天弘基金合作顛覆了傳統購買基金的管道。
    餘額寶在去年推出主打年化收益率超過6%
    遠高於當時中國大型商業銀行1年期定存利率約3.3%。
    雖然目前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降為4.191%,
    相對於台灣的存款利率還是相當吸引人。

    餘額寶網路基金的最低投資額為1元人民幣
    幾乎沒有投資門檻,操作方便,往往一上市就遭到搶購。

    餘額寶在去年6月發行,但是到今年6月底為止,
    該基金的總規模已達到5,741.6億元人民幣,
    投資人規模為8,100萬人,
    超過目前大陸A股活躍帳戶的7,700萬戶


    目前阿里巴巴上市後的市值預估已超過千億美元,
    預計將成為僅次於Google的第二大市值網路科技公司。

    華爾街分析師預測,
    阿里巴巴集團的籌資額將在150億美元到200億美元之間。
    如此龐大的規模吸引了擁有國際領導地位的投資銀行,
    皆開出優惠的條件爭取擔任IPO顧問的機會,
    根據公開招股書,
    阿里巴巴的承銷商將由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
    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花旗銀行共同擔任。

    先前市場謠傳上市日期為2014/8/8,取8/8(巴巴)為諧音,
    很顯然的此謠言不攻自破,
    目前阿里巴巴向(SEC)更新後的公開招股書只能確定阿里巴巴會在紐約證交所(NYSE)而非一般科技股的聚集地─那斯達克(NASDAQ)。
    交易所搶生意,是台灣投資人比較陌生的。

    有鑑於先前Facebook在那斯達克交易首日,
    交易訂單太過龐大導致交易所軟體當機
    各大券商的累積虧損預估為5億美元,
    納斯達克因此被美國證券和交易委員會罰款1000萬美元,
    Twitter和阿里巴巴皆選擇NYSE掛牌。

    公司公開發行首日,
    交易所當機會嚴重影響投資人信心和投機客的交易意願,
    NASDAQ這次只能眼睜睜看著這隻肥羊落入他人的口袋中。

    從阿里巴巴的獲利能力,不難看出為何可以如此轟動華爾街。
    由下圖我們可以看到每年約70%的爆發性收入成長和高達約44%的淨利率
    這就是標準科技公司的生態,成長期總是能震撼市場。
    其實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已經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掛牌過了,
    當時股價還創下掛牌價三倍的紀錄,但在2008年時遇上金融風暴,
    股價由高點下跌了約90%。
    2012年時股東大會一致通過股票私有化,
    先下市為了美國IPO做準備。
    美股投資的工具有很多,不管是各種商品或者新的公司也優先會選擇美國掛牌,
    誰說阿里巴巴你不能買來投資?
    掛牌之後,你也可以買進期待會是下一個google喔!

    這篇內容對你有幫助的話,別忘了也分享給朋友知道。
    謝謝大家!
    為何許多中國的公司要選擇美國上市?包括微博、新浪、優酷..等。原因其實很簡單:為了吸引雄厚的國際資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資訊揭露有很嚴格的規定,對於內線交易的管制也相對健全,加上美國強調自由市場,對於他國對美國投資不但限制少,還有鼓勵措施(如無證所稅),這些皆是美國市場的優勢。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前進海外必備)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有錢人不會侷限在單一市場,投資要的是---全世界
    別傻了,你還在基金多元投資嗎?

    交易的熱忱 -- Full Time Trader真的這麼容易做嗎?

    $
    0
    0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名為「Full Time Trader真的這麼容易做嗎?」,有些網友可能未看過,如果大家想辭職變身做全職交易,可以看一看。
    https://www.facebook.com/watanabe101/posts/453242891475002

    我仍然是那句,我一定不會鼓勵他人放棄自己的工作做全職交易,我和你們(想做全職交易的人)的心理質素、財力、知識都各不同,我能捱得過,不等於其他人也捱得過。另外,我也想為我之前的文章再補充多一個條件,不只是全職交易才需要,而是成功交易的一個通則,那就是對交易的熱誠,如果你只是對賺錢有熱誠,想賺些錢或快錢來幫補收入,不論你是否全職交易,這條路你一定走不遠。

    什麼是對交易的熱誠?不是全為錢、不是為交易帶來興奮莫名的情緒。交易的熱誠,其實就是一種不斷挑戰自己的熱誠,不斷在市場中去證明自己是對還是錯。找出交易成功通則的徵特,為什麼會有這些特徵?能恆久不變嗎?還有更好的方法嗎?如何限制及處理虧損?找出答案後就要在市場中證明你研究的結論是對,聽後很多人會覺很無聊,為什麼要弄到自己像個科學家或哲學家,交易不是為錢是什麼?但Soros也不是自稱哲學家嗎?他也說金融市場是用來證明Theory of Reflexivity的最佳試驗場地,他也是用交易來證明自己是對的,這就是不斷挑戰自己的熱誠,在交易中就變了對交易的熱誠。

    如果你只是想著如何賺些快錢、只想著你將來如何靠交易買大屋揸靚車這些白日夢,而不去了解或更深入研究交易,你只會永遠停留在低層次,永遠也只在賺蝕之間,因為你根本不明白何為交易。出外跟老師學了一個系統,老師說到天花龍鳳,你信以為真,直接下場去賺錢(蝕錢?),但最後還是不斷蝕錢.....因付了錢,又不想否定當初自己跟這老師的決定,所以只好找藉口說自己心理不佳、手腳不夠快,不關老師系統的事。老師的系統或許可行,或許不可行,但問題是你對這個系統有多了解?為何要這樣設定交易方法?為何要這樣入場?為何要這樣出場?為何要這樣設停利止損?你可以為這些問題一一作出客觀驗證嗎?不去親自研究是不會明白真偽、不會明白交易的邏輯,說白一點,你是沒有辨別事非黑白的能力,你在市場中也只會一直是這個樣子......

    要了解自己在市場中是否有辨別事非黑白的能力,可以舉一個簡單例子,請問你認為交易期指、期權是投資嗎?

    很多人不喜歡投機這兩字,認為這根本是賭的另一種稱呼,一聽到投機二字,就會即時反感,覺得這行為不可靠,故他們不理自己用什麼工具(股票、期指、期權),都會認為自己做的是投資,因投資聽落較高尚,不同投機給人感覺低俗、下流。

    什麼是投機?什麼是投資?投機者,在有限的時間內及有限風險下,低買高賣,不考慮該物品是否會產生穩定現金流。投資者,容忍長時期持有及承受較高風險下,低買高賣,並注重該物品在這時期內產生的現金流是否穩定,務求達到價值回報最大化。

    期指期權,本來設計是用來為實物作對沖風險,對沖風險意思就是用來控制風險,將風險控制在一定程度內,而且期貨有期限及沒有現金流,故期貨這類本來就是投機物,無論你如何組合,本質就是投機。我每天做的程式期指交易,雖然要為不同策略作出組合管理,但我從不認為我是在投資,你可以用經營生意的角度去管理組合,但管理組合只是為降低策略間的關連風險、資金分配權重及突發事情而做,每個策略的本質就是投機,故我每天其實也在投機,我也很樂意去承認。

    如果你交易期貨、期權,並認為你是在投資,我想你在辨別本質上出了問題了,如何再有能力辨清交易的其他理念?如果連教你的老師也說交易期貨的系統是投資,即他連本質也分不清,如何相信他系統的理念是正確?用一些賺快錢的標題(賺首期上車、成為百萬富翁、不甘成世打工)來引導嚾說你成為全職交易?這不是在害你嗎?

    你有交易的熱誠嗎?你有不斷挑戰自己的熱誠嗎?你有證明自己錯的勇氣及堅持嗎?這就是交易成功的基本要求。

    星期二;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幣圖誌Bituzi電子報」

    本文轉錄至香港朋友Yuen Cheng在FB貼文,經本人同意後轉載!

    投資銀行可以倒,但是保險公司不能倒

    $
    0
    0
    從貝爾斯登、雷曼兄弟、AIG 的故事反觀今日台灣壽險公司被政府接管事件



    國寶、幸福兩間人壽公司幾天前被金管會接管。璞格交易團隊今天與各位聊聊保險公司在世界金融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他們為什麼總是不能倒。

    華爾街稱投入於股市的大部分資本為「Real Money ( 真錢 )」。Real Money 長期投入於股市或期貨市場中,大約佔整體市場投資 95% 的份額;剩下少部分的 5%「Fast Money ( 快錢 )」則掌握在一般短線投資人或中短期部位持有的對沖基金 ( Hedge Fund ) 手中,負責扮演每天把股市上沖下洗的角色。但 Real Money 才是市場真正的力量,通常扮演良好的穩定功能,並使指數持續走高。然而一旦 Real Money 管理人決定出脫持有的買進部位或是放空指數時,往往能夠造成股市大跌。


    Real Money 的主要來源為主權基金、退休基金以及政府或私人壽險公司的保險基金。Real Money 也是華爾街投資銀行的最大客戶,這些基金管理的財務規模十分龐大,動輒數百億美金,但經理人通常並非出身於成功的投資或交易者 ( 許多是政府官員 )。他們在缺乏專業素養及資產管理能力下,順理成章地成為華爾街的名牌崇尚者。許多基金每年支付給華爾街投資銀行 ( 例如高盛、摩根士坦利 ) 數百萬美元的交易佣金,更遑論買下大筆由投資銀行內部數理金融計量團隊設計出,但甚至團隊本身都不能完全理解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被當成肥羊宰割。這類資產包裹往往過於複雜,被賦予華麗的外表後第一步蒙蔽了信用評等公司 ( 如標準普爾、穆迪 ),獲得高度評等分數後再傾銷給 Real Money 基金管理者。華爾街知道這套手法屢試不爽,因為信評公司需要對客戶提送的產品提出評等,卻沒有能力解讀複雜的包裹商品內部結構,所以往往被投資銀行牽著鼻子走。投資銀行怎麼解釋,信用評等公司就怎麼打分數。2007 年次貸危機下的房屋抵押貸款債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COD:房屋抵押貸款債券,在次貸風暴發生前被稱為金融史上最好的工藝品 )

    上述類型的投資錯誤常常導致兩種投資者面臨破產的困境:一種是過度單邊曝險者 – 雷曼兄弟;另一是錯信大型評等公司及投資銀行合力包裝的商品者 – 美國國際集團 ( AIG,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全球最大跨國保險及金融服務機構集團 )。在 2007、2008 年中,人們相繼看到了貝爾斯登 ( Bear Stearns ) 及雷曼兄弟 ( Lehman Brothers ) 兩個華爾街巨人倒下。前者以遠低於市值的價格被美聯儲所支持的摩根大通集團 ( JPMorgan Chase ) 併購,後者直接倒閉。

    然而在市場絕望之時,美聯儲宣布提供破產前夕的 AIG 高達 850 億美元緊急貸款,條件為 AIG 公司以79.9% 股份的認股權證作為這筆金額的交換,這是美國歷史上由政府收購私人企業的事件中最大宗交易,並成功為延續已久的次貸恐慌注入一針止痛劑,市場逐漸回穩。

    然而,為什麼大型保險公司不管在哪個國家都不被允許倒閉?因為保險公司提供了太多一般民眾對未來規劃的保障,主要為醫療險、壽險、儲蓄基金、教育基金以及退休基金。一旦大型保險公司倒閉,風暴所及範圍不僅僅壟罩於股市指數下跌,更直接衝擊到最基本的經濟數據:一般性消費支出。許多人將立即縮減生活開支,並迎來接踵而至的各類經濟數據下滑及債務違約等情事,規模將更超過政府接管或提供紓困的所需金額。

    經理人素質以及高枕無憂的不能倒閉特性,而造成各國保險公司經常成為經濟體中的害群之馬,是否為一種體制上的惡性循環?值得共同省思。


    《 本文由 PROG 璞格交易團隊提供 》



    股市老手不想教你的股市邏輯(二)

    $
    0
    0


    連續漲停出現雙邊大陽,需有警覺漲段將結束。

    漲的本質

    文前閱讀:股市老手不想教你的股市邏輯(一)

    認識漲跌要從漲耗源、跌輕快開始會比較容易上手,當買賣氣陷入觀望,價位往往是朝跌邊走,原因很簡單,進市場是來賺錢的,平日生活需要的是新台幣或鈔票,不是台積電的股票,因此套現的賣壓就像市場的背景輻射,只要沒人買,股價自然跌。

    防守性的買盤並不會推升價位,掛在內盤承接就是防守性的買盤,攻擊性的買盤則是朝外盤買,這種買盤就會推升價位,如果用比較直白的表達法,這些買盤不願意等,甚至還有點急,這是時與價的對偶展現,越認識交易,越將發現時價對偶的重要。

    從開高到開漲停

    文前閱讀:從管理顧問的角度看K線

    開盤價反應投資人的預期心,開高表示投資人預期今日會漲,所以開盤前願意用高於昨收的價位搶進股票,這是資金追逐股票的初步顯影,當開盤價直接開當日漲停價,成交於漲停的買盤當日是不會賺錢的,為何願意用漲停成交?顯意期待明日再漲。

    收盤價為經歷流程買賣撮合洗禮,印證順逆於開盤價的結果,譬如開高的預期為今日將漲,收盤結果有高、平、低於開盤價,高於開盤價則順於預期,低於開盤價則逆於預期,收平則不明、未表態,收盤收至漲停更是表達投資人對明日再漲的期待。

    既然認知收漲停是對明日有所期待,實陽的展現理應開高走高,最快何時需警覺漲停極陽可能是虛?答案很簡單,收漲停次日跌破平盤價就要開始有警覺,因為這個行意表現的是「昨天漲停沒買到的人都買到了」!

    雙邊大陽

    雙邊大陽從感性的角度可認知為開盤價開夠低,流程間有買氣推升價位,最後收盤的結果收夠高,開、收價的幅度達到雙邊大,此為雙邊大陽,從理性的角度會帶出%數與強、順、弱、大、中、小的定義,較細膩卻不易進入,等以後辦活動再深入解析。

    重點需瞭解雙邊大陽的開盤價,表達投資人對當日的預期是跌,流程間卻有買氣推升價位,甚至最後收盤結果能收高,成就雙邊大的陽體,逆於投資人開盤的預期,通常這種雙邊的力在圖表上都特別大,表現的內涵相當深刻,傳達的意念也特別強烈。

    歷史圖例

    聯陽(3014)@2007.07.27日線圖


    連續漲停出現雙邊大陽從開盤價可以感受非常不妥,先前的開高甚至開到漲停,反應的是投資人對當日漲、後勢漲的強烈預期,收盤收漲停表達的是買賣氣認同此開盤的期待,結果卻在雙邊大陽當日開低,反應投資人對今日預期為跌,預期心產生變化。

    收盤結果雖然還是收漲,但此漲相當耗源,用直白的表達可理解為用盡吃奶的力氣,圖意展現如同跑百米最後的衝刺,晚會結束前的煙火,需相當警覺此漲段將作結束,倘若賣壓強於,甚至跌破雙邊大陽低,那就會出現樹倒猢猻散的意象了。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單一商品多策略」與「多商品」本質上的差異

    $
    0
    0


    《 我不怕會 1000 種招式的敵人,我只怕把一種招式練 1000 次的對手。》~ 李小龍

    由於台灣期貨市場的特殊性 ( 可交易商品種類少 ),一般交易者多半以台指期作為入門商品,因此衍生出普遍習慣僅在這單一標的上研究交易方式,或深入接觸到投資理論後衍生發展多策略,以期更穩定的獲利曲線。

    璞格交易團隊希望透過以下的比喻提供一個輕鬆思考方式,究竟「單一商品多策略」與「多商品」本質上到底有什麼不同?

    許多人有在 RPG 或線上遊戲中打怪的經驗。商品的不同走勢就像同一個星球上面住的不同怪物,有金色怪 ( 多頭大波段 )、橘色怪 ( 空頭急波段 )、黃色怪 ( 短波段 )、綠色怪 ( 區間盤 )、紅色怪 ( 跳空盤 )、青色怪 ( 無序盤整 )。每年各種怪物的數量不盡相同,有時候金色怪物較多,隔年卻一隻都沒有,未來會發生什麼情況交易者根本無從得知。


    < 單一商品多策略 >

    此類交易方式的概念是把手上各樣策略 ( 武器 ) 準備齊全 ( 當沖 / 波段 / 避險 )。因為你不知道接下來會遇到哪種怪,所以只好每一種都準備並且準備很多種。邏輯上是合理的,因應不同盤勢準備相對應的策略,設計者因而輕易地在過往資料中展現出漂亮的回測績效,並解釋各個策略間的是如何完美地結合以應付多變的歷史。然而弔詭的是,某種策略可能是為了特別的一種盤勢而存在,但使用者卻因為觀察到近期沒有出現那種特殊的市場走勢,導致該部分策略績效滑落,便決定把它替換或降低權重,使得原本多策略互補的「美意」、「原意」憑空消失。

    ~ 最大的風險常在於策略管理者 ~

    有的人會在策略群之上再嵌入一套管理系統,系統根據策略的表現動態控制個別策略的權重,此類問題同樣值得留意。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交易者不斷推出或蒐集各種不同的新策略以求「完整」 … 因而過度適應歷史資料 ( overfitting ) 以致交易複雜化而誤入歧途。

    < 單一策略多商品 >

    又可區分為「簡單策略」及「高效率策略」。

    簡單策略如一般的簡易順勢概念,具有良好的普適性可惜缺乏效率。然而,若交易者既然已經跨足到多商品的世界,何不選擇更有效率的方式?交易者可使用特殊的高效率策略運用在該策略的專長項目,僅選擇在關鍵時刻出手,例如波段常用的長紅長陰吞噬策略。這種「怪物」發生機率不高,或許一年只有幾次,但若一出現,可稱簡單、好打、勝率高、報酬率高、風險低,集所有交易優勢於一身。

    在單一商品的交易行為中,交易者難以在同一時間內套用多種高效率的策略,但在多商品系統運行上則有著全然不同的面貌。儘管某種高效率策略的對應盤勢出現次數少,但交易者卻能同時監控數十種商品,當單一商品一年平均僅出現 2 種適合這類高效率策略的走勢時,每年就有數十種x 2次獲利機會。

    ~ 找尋適合交易的市場比研發有效的嶄新策略更加容易 ~

    交易者難以每天都推陳出新的量產出一支有效的新策略,卻不難搜尋到某種當下走勢適合其既有交易策略的商品 ( 光是股票市場就有上千檔標的可選擇 )。如此一來資金利用率高且更加靈活,每個部位保證金在市場上的曝險時間短,可以隨時把錢移動到高效率盤勢出現的商品。更關鍵的是交易簡單化,將簡單的事情重複執行,實為「一招鮮,吃遍天」的道理。

    < 多策略多商品 > ~ 單一策略多商品的延伸

    交易策略亦可依據商品類別做特殊規劃 ( 不同產業類股、指數型期貨、貨幣、農產品、金屬等 ),例如股票以突破、指數類期貨以順勢策略、貨幣類商品以逆勢策略為主。

    更令許多人好奇的是:( 商品 + 策略 ) 組合即為權益曲線的圖表型態,但究竟單一商品多策略與單一策略 ( 或多策略 ) 多商品所構成的圖表組合,到底有什麼本質上的差異?

    敝團隊於實務上所歸納出兩者間最大的差異:風險與資金效率。

    在同一個市場中交易,盡管使用的策略多樣化,一旦有黑天鵝或樣本外的新事件 ( out of sample ) 出現,所有策略則需共同面對。運氣好時部位狀態或許多空各半;倘若運氣不好,全數策略重壓在同一條船上將使資金嚴重受損。尤其是台股這個有長達3/4天不連續開盤時間的市場,已經發生過多次無法預期的災難性跳空。

    「對付不同的盤勢準備不同的策略」只是一種理論上的理想組合。這些看似不同的策略都是根據單一樣本空間 ( sample space ) 在過去若干年資料所量身打造設計而成 ( 看答案寫考卷 ),一旦sample發生變異,多策略可能要共同承受這「料想不到」的特殊盤勢 ( out of sample )。以2013年為例,台灣加權指數波動率創下歷史新低,儘管原先設計了15隻策略欲對付各種情勢,卻因為歷史資料中並未發生過如此低的波動率,第16隻「用以對付超低波動率的特殊策略」已經在研發策略時,從最佳化的過程中被剔除掉了。out of sample的盤勢是無法預先被設計出來因應的。

    多策略與多商品另一個本質的差異是資金效率。單一商品多策略的交易模式因為各策略型態不同,策略彼此間又具有互補特性,資金就難以同時具有效率。且必須根據組合後可能的最大口數準備相應的預備保證金,而這些保證金在多數時間口數較低時處於閒置狀態,資金利用效率極差。

    但如果是多商品的交易模式,以上述的高效率特殊策略為例,一來有可能同時有多個圖表處於高效率表現的市場型態;二來資金滾動率極佳,每個商品佔用資金時間短,一旦資金釋出即可轉入讓另一項商品使用,每個銅板可以提供多個商品的交易機會。多數投資者以為執行多商品系統需要極大量的資金作為後盾才能進行組合,其實不然,只要運用高效率低風險型的策略即可妥善運作。

    最後,< 投資組合理論 > 多半是探討獨立樣本空間的資產配置問題,是否仍適用於單一商品內 ( 單一樣本內 ) 的多策略,仍有待商榷。

    多商品往往給人們複雜的概念而使交易者望而怯之,其實這種交易型態不僅更簡易,而且在獲利及風險兩個面向都能提供比單一商品更好的解決方案。


    《 本文由 PROG 璞格交易團隊提供 》
    Viewing all 135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