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總算結束了...」
James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以這樣方式開頭。
我笑笑的回:
「怎麼,市場待了這麼多年,還不習慣這樣的步調嗎?」
James一臉苦惱的說:
「我知道Q2美股上沖下洗震盪往往比較激烈,
不過今年Q1的績效沒作好,
還是想要趁第二季去補一些回來,
怎知川普又大嘴巴,幾乎是美股的幕後控盤手嘛!」
類似這樣的投資狀況,
當時第二季才過一半就常聽到了...
除了一路死抱科技股的投資朋友,
依舊能得到出色的報酬外,
今年的各類股表現確實跟去年差太多。
來幫大家整理一下,剛結束的第二季有什麼重點。
科技類股為主的那斯達克ETF-QQQ漲幅7.19%。
道瓊呢?只有上漲0.7%,可說是原地踏步。
從今年2月的道瓊單日千點大回檔之後,
道瓊指數就處於來回雙巴的情況,
沒有連續三週上漲或下跌,
也就是沒有明顯的趨勢力量去推動。
直到最近第二季底,才出現了連續三週明顯的跌勢,
也因為如此,讓很多中線投資人紛紛詢問,
「我的中線部位是不是也要落跑了呢?」
這種短線的震盪,除了川普總統的「大嘴巴」之外,
(常發表過於誇張的言論,然後再隔一兩天立刻反方向澄清,
對市場影響極大)
另一方面美國利率政策將市場的資金作緊縮,
對於股市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不過投資美股如果中、長線有達一年以上的朋友,
目前帳面的獲利應該都還是正數才是,
持股有2年以上的投資人,
報酬率更應該穩穩有20%以上,
畢竟這幾年的美股市場真的漲太多了。
除了美股三大指數以外,
我們看看各類股較為特別的表現。
幾乎就沒什麼大回檔,穩穩的上攻80美元。
這個在4月的專欄就有寫過,
讀者朋友可以閱讀一下。
油價受到開戰預期效應已穩穩站上70美元大關,未來中線持續看漲;而超級財報週開跑,摩根大通、花旗與富國銀行該怎麼選?
而能源類ETF可以避免你選股上的困擾,
畢竟能源的上中下游各產業鏈,
一般人要搞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較具代表性的XLE與XOP,
前者主要為上游產業,後者為中下游產業。
這兩檔都是讀者可以選擇的標的。
當然如果你選股能力比較優異,
那也可以直接買進看好的能源股。
而科技類股的成績,真的是超乎大家的想像。
一般來說會直接抓QQQ出來,
因為這就是那斯達克的ETF。
第二季的績效有7.19%。
圖為那斯達克前十大成份股(可點圖放大)
不管是蘋果(股票代號:AAPL)、
亞馬遜(股票代號:AMZN)、微軟(股票代號:MSFT)、
臉書(股票代號:FB)、谷歌(股票代號:GOOGL+GOOG)。
漲幅幾乎都在10~20%之間,
臉書甚至超過20%,來到21.6%。
臉書(股票代號:FB)之所以會漲幅更優異,
大家還記得前陣子CEO佐伯格還去國會作證嗎?
當時的臉書洩密案,影響數千萬人的個資,
後來不了了之,股價當時發生的大拉回,
讓基期拉低,也造成了第二季的漲幅相當驚人。
美國景氣復甦階段,別人都在買什麼賺錢?你分得清楚「必需型消費類股」跟「非必需」的差別嗎?你不能不知道的重要觀念!
很多人分不清楚什麼是「必需型消費類股」與「非必需型消費類股」,
所以當時有撰文介紹了一下。
通常這類型的消費類股並不會暴漲暴跌,
尤其是前者XLP,後者為XLY。
本季的主角是XLY!
上圖為XLY前十大成份股(可點圖放大)
可從上圖發現到,光第一大成份股亞馬遜(股票代號:AMZN),
權重達22.06%!
還記得我們前面提的嗎?
亞馬遜(股票代號:AMZN)第二季漲幅可是很大的,有17.48%。
另外Netflix(股票代號:NFLX)更是離譜,
295.35漲到391.43,單季漲幅32.5%,
另外XLY的第二大成份股是跟房地產景氣相關的
The Home Depot(股票代號:HD),
受惠於美國房地產連續創新高,
股價漲幅也有9.45%,
這三檔讓XLY這檔「非必需型消費類股」也交出了7.9%的亮眼成績。
不過其實失真了。
這點要請讀者朋友特別留意。
最後要提醒讀者的是,
第三季到了,過往最容易發生大跌行情的Q3,
今年依舊要說:提高現金水位,降低部位。
大盤的波動性會加大,
沒人會知道往哪邊走,
不過作多波動性已經有不少交易員在作。
如果要繼續買進現股的人,
選擇在第三季中之後,會是比較好的選項。
上圖為近20年來Q3單季漲跌幅(可點圖放大)
提供給各位參考,也希望你們喜歡本週的專欄,
也歡迎分享給更多的朋友閱讀,
畢德歐夫美股專欄謝謝大家的支持。
幫助更多朋友了解美股資訊,
閱讀幣圖誌,能知天下事。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國之後換日本現在輪歐洲了--市場到底缺多少錢?
全球化讓年輕人跑光了,資金也是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前進海外必備)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James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以這樣方式開頭。
我笑笑的回:
「怎麼,市場待了這麼多年,還不習慣這樣的步調嗎?」
James一臉苦惱的說:
「我知道Q2美股上沖下洗震盪往往比較激烈,
不過今年Q1的績效沒作好,
還是想要趁第二季去補一些回來,
怎知川普又大嘴巴,幾乎是美股的幕後控盤手嘛!」
類似這樣的投資狀況,
當時第二季才過一半就常聽到了...
除了一路死抱科技股的投資朋友,
依舊能得到出色的報酬外,
今年的各類股表現確實跟去年差太多。
來幫大家整理一下,剛結束的第二季有什麼重點。
上沖下洗震盪盤,科技類股繼續獨強
美股三大指數,除了SPY上漲3.09%之外,科技類股為主的那斯達克ETF-QQQ漲幅7.19%。
道瓊呢?只有上漲0.7%,可說是原地踏步。
從今年2月的道瓊單日千點大回檔之後,
道瓊指數就處於來回雙巴的情況,
沒有連續三週上漲或下跌,
也就是沒有明顯的趨勢力量去推動。
直到最近第二季底,才出現了連續三週明顯的跌勢,
也因為如此,讓很多中線投資人紛紛詢問,
「我的中線部位是不是也要落跑了呢?」
這種短線的震盪,除了川普總統的「大嘴巴」之外,
(常發表過於誇張的言論,然後再隔一兩天立刻反方向澄清,
對市場影響極大)
另一方面美國利率政策將市場的資金作緊縮,
對於股市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不過投資美股如果中、長線有達一年以上的朋友,
目前帳面的獲利應該都還是正數才是,
持股有2年以上的投資人,
報酬率更應該穩穩有20%以上,
畢竟這幾年的美股市場真的漲太多了。
除了美股三大指數以外,
我們看看各類股較為特別的表現。
唯一超越科技類股!能源類股單季漲幅12.65%
我們知道原油價格從2月份站穩每桶60美元後,幾乎就沒什麼大回檔,穩穩的上攻80美元。
這個在4月的專欄就有寫過,
讀者朋友可以閱讀一下。
油價受到開戰預期效應已穩穩站上70美元大關,未來中線持續看漲;而超級財報週開跑,摩根大通、花旗與富國銀行該怎麼選?
而能源類ETF可以避免你選股上的困擾,
畢竟能源的上中下游各產業鏈,
一般人要搞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較具代表性的XLE與XOP,
前者主要為上游產業,後者為中下游產業。
這兩檔都是讀者可以選擇的標的。
當然如果你選股能力比較優異,
那也可以直接買進看好的能源股。
而科技類股的成績,真的是超乎大家的想像。
一般來說會直接抓QQQ出來,
因為這就是那斯達克的ETF。
第二季的績效有7.19%。
圖為那斯達克前十大成份股(可點圖放大)
不管是蘋果(股票代號:AAPL)、
亞馬遜(股票代號:AMZN)、微軟(股票代號:MSFT)、
臉書(股票代號:FB)、谷歌(股票代號:GOOGL+GOOG)。
漲幅幾乎都在10~20%之間,
臉書甚至超過20%,來到21.6%。
臉書(股票代號:FB)之所以會漲幅更優異,
大家還記得前陣子CEO佐伯格還去國會作證嗎?
當時的臉書洩密案,影響數千萬人的個資,
後來不了了之,股價當時發生的大拉回,
讓基期拉低,也造成了第二季的漲幅相當驚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檔非必需品消費類股ETF--XLY
過去曾經寫過一篇頗受大家支持的文章,美國景氣復甦階段,別人都在買什麼賺錢?你分得清楚「必需型消費類股」跟「非必需」的差別嗎?你不能不知道的重要觀念!
很多人分不清楚什麼是「必需型消費類股」與「非必需型消費類股」,
所以當時有撰文介紹了一下。
通常這類型的消費類股並不會暴漲暴跌,
尤其是前者XLP,後者為XLY。
本季的主角是XLY!
上圖為XLY前十大成份股(可點圖放大)
可從上圖發現到,光第一大成份股亞馬遜(股票代號:AMZN),
權重達22.06%!
還記得我們前面提的嗎?
亞馬遜(股票代號:AMZN)第二季漲幅可是很大的,有17.48%。
另外Netflix(股票代號:NFLX)更是離譜,
295.35漲到391.43,單季漲幅32.5%,
另外XLY的第二大成份股是跟房地產景氣相關的
The Home Depot(股票代號:HD),
受惠於美國房地產連續創新高,
股價漲幅也有9.45%,
這三檔讓XLY這檔「非必需型消費類股」也交出了7.9%的亮眼成績。
不過其實失真了。
這點要請讀者朋友特別留意。
最後要提醒讀者的是,
第三季到了,過往最容易發生大跌行情的Q3,
今年依舊要說:提高現金水位,降低部位。
大盤的波動性會加大,
沒人會知道往哪邊走,
不過作多波動性已經有不少交易員在作。
如果要繼續買進現股的人,
選擇在第三季中之後,會是比較好的選項。
上圖為近20年來Q3單季漲跌幅(可點圖放大)
提供給各位參考,也希望你們喜歡本週的專欄,
也歡迎分享給更多的朋友閱讀,
畢德歐夫美股專欄謝謝大家的支持。
幫助更多朋友了解美股資訊,
閱讀幣圖誌,能知天下事。
第二季結束了,上半年如果沒有抱到科技類股,成績應該都好不到哪邊,如果堅持短線進出的人,更是一個頭兩個大。第三季現金水位拉高會是比較好的,不用賺到每一分錢,賺到就好。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國之後換日本現在輪歐洲了--市場到底缺多少錢?
全球化讓年輕人跑光了,資金也是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前進海外必備)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