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59

全球貿易戰開打,美股單週下跌5.6%,如果未來幾天你看到了股價拉回的績優股,你買的下手嗎?營收與獲利同步增加的公司,納入口袋名單吧!

上週受到川普宣布要對中國進行關稅,
3月22日,道瓊指數大跌700點,
緊接著隔天3/23,道瓊指數再度大跌425點,
上週共跌了1414點,一週跌了5.6%,
跌到去年11月以來的新低
創2016年1月以來最大單週跌幅。

有讀者朋友想問:
「今年二月那次不是跌比較猛嗎?而且單週有兩次大跌千點?」

如果投資者仔細觀察,
你會發現到之前的大跌所創下的低點,
是盤中的瞬間跌勢所產生的下引線,
最後收上去很多。

而這次是實體的黑K往下收最低,
交易上,你不能以「之前下引線所創下的低點當成是多頭短線的理由」
這樣的多頭架構不足以讓中長線投資者買進更多的部位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圖為道瓊工業指數週線圖(可點圖放大)

之前兩週發生的美國打算對「鋼鐵、鋁」課進口關稅的事情後,
後來美國開了小門「給了幾個國家豁免」,
意思就是,這些國家都例外,沒有要真的課稅!
(目前豁免的量已達進口鋼鐵的6成以上)
就如同之前專欄文章提到的,
我認為雷聲大雨點小的機會比較大。
而現在看來也確實如此。
川普貿易開戰!進口鋼鐵製品加徵25%關稅,進口鋁製品課稅10%~股市盤中重跌350點,投資人要避開的是股市還是債市?

貿易戰開打大家都要受害?

一旦貿易戰真的開打,
美國的蘋果(股票代號:AAPL)、波音(股票代號:BA)、
英特爾(股票代號:INTC)和其他跨國公司,每年也從中國市場獲取巨額營收。
美國這個動作看起來是要處罰中國,
結果反倒傷害了這些美國跨國企業。
這是一體兩面的事,很難避免。

例如:
蘋果(股票代號:AAPL)2017年Q4從中國市場獲得了180億美元營收,
佔總收入20%
波音(股票代號:BA)2017年在中國市場營收近120億美元,
佔總銷售額13%;
科技大廠英特爾(股票代號:INTC)與高通(股票代號:QCOM),
如果中國與美國政府都是「認真在課稅」。
後果自然不堪設想。

雖然川普以保護美國工人利益為藉口,
但很多美國公司勢必將會因為貿易戰而遭受巨大損傷。
(除非中國乖乖的都不動作?)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對於這些不穩定的因素,我們沒人能夠精準預測,
我們所能做的依舊是針對美國的績優股公司去做分析,
並且利用這次的利空因素,進場去作布局,
如果能夠趁這次的回檔,
買到理想的好公司,反而能避掉追高的風險。

品牌與獲利的資優生--巴老持續加碼

上個月,巴菲特再次公佈了「給股東的信」,
同時也公佈了持股名單。
其中只有一檔科技股--蘋果(股票代號:AAPL)。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我們都知道,巴菲特以前對科技股敬而遠之,
倒不是科技股不好,而是他不懂。
不過從2012年開始,巴菲特大舉買入IBM,
一舉扭轉了他給世人「排斥科技股」的觀感。
當初他認為IBM有些業務相當具有競爭力。
之後,更陸續買入蘋果,直到現在變成其核心持股。

如果有持續關注巴菲特動態的朋友就知道,
在IBM上,巴菲特承認看走眼,大舉砍倉IBM持股;
蘋果(股票代號:AAPL)卻是越買越多。
蘋果為什麼吸引了巴菲特的資金?
我們一起來看看。

首先,巴菲特對IBM的停損及對蘋果的加碼,
是個非常正確的決定,這一年兩者的股價績效足以證明。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我們都知道,智慧型手機的趨勢早已趨緩,
蘋果再也無法重現以往「三年漲三倍」的霸氣。

但是,二月大盤重挫時,蘋果雖然也大幅拉回,
卻很快的領先大盤創下歷史新高。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蘋果的營收和淨利相當的穩定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從上圖可以看到,蘋果的營業利潤(Operating income)
雖然比不上2015年的高峰,
但與2016及2014年相比,
2017年的營業利潤依然持續創高。

為什麼2015年的數字會這麼優秀呢?
因為蘋果在2014年10月首次推出大螢幕手機-iPhone 6 Plus。
雖然當時飽受資深蘋果粉絲批評,
但卻補足了iPhone產品線中的缺角,
讓那些「想用蘋果手機、卻苦於螢幕太小只好用Android」的族群有了選擇。
因此那年的利潤特別優秀。

再者,蘋果讓人一直擔心的一點是「過度依賴iPhone」,
畢竟它當初實在賣太好了(讀者們還記得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光嗎?),
也可以說,蘋果幾乎是靠著iPhone起飛的。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然而,上圖是2017年的蘋果年報,
由「各產品營收」中可以看到,蘋果對iPhone的依賴正逐漸降低中。
從2015年佔全部銷售淨額的66%,到2017年,縮減為61%

相對的,
「Mac」(包含蘋果電腦的硬體和軟體) 甚至賣得比2015年還要好,
而「service」項目(包含了iTunes store的抽成、Apple care、Apple pay等等),
更是比2015年上漲了50%!

而同一張圖可以看到,與銷售淨額的高峰2015年相比,
美洲、歐洲、日本、亞洲其他國家(中國除外)的表現都還要更好!
只有中國,可能是因為本土智慧型手機低價搶市的關係,
反而比2015年衰退。

一向「富可敵國」的蘋果,手頭上的現金越來越多!
下圖是蘋果截至2017年9月的「流動資產」,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現金及約當現金,就有200億美金左右,比一間富邦金還要大...
如果再加上其他短期票券等等的項目,
整個流動資產大約是1,280億美金!
這,相當於2.5間鴻海的規模...
當然,跟蘋果8370億美金的市值相比,這不算太驚人...
(蘋果究竟會不會成為史上第一間市值破兆美金的公司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這些現金,讓蘋果有相當多的空間可以運用。
其中一個選項就是「增加配息」。
所以自從庫克上任開始配息後,配息目前是穩定增加中。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除了以上這些財務數據之外,
巴菲特相當讚賞蘋果產品對用戶的「黏性」。
當然,現在大多數人都相當黏智慧型手機,
但只有蘋果可以把智慧型手機、
平板電腦和電腦(筆記型或是桌上型)完美的整合在一起。
畢竟這全部都是他們旗下的產品。

再來,當初銷售不佳的Apple Watch,最近也越賣越好了。
市調機構IDC指出,Apple Watch去年第四季的出貨量比「勞力士、Omega、Swatch」相加還要多 ;
執行長庫克在最新一次的財報法說會上也告訴大家,
Apple Watch的營收本季成長了50%。
這是因為現在Apple Watch可以獨立上網、獨立通話,
不需要一天到晚跟iPhone綁在一起了。
這也為蘋果的營收貢獻不少。

這些優勢近期內會改變嗎?
我們無法肯定說「絕對不會」,但可能性很低,
至少短時間兩三年內還看不出來。
如果今天有一項革命性產品能全面擊垮智慧型手機,
那或許就是蘋果(股票代號:AAPL)的末日。

但在那之前,全美市值最大的公司-蘋果(股票代號:AAPL),
仍是值得關注的標的,尤其在大盤受到不穩定因素大跌的時候,
你更能找機會納入口袋名單之中!

畢德歐夫將在四月底舉辦美股贏家活動,
如果對於美股投資有興趣,並且想要更有效率的學習與切入,
你可以把握上半年的這次機會,
小班誌教學,課程之後也能隨時發問,即刻解答。

希望你們喜歡本週的專欄,祝大家操作順心!
可以分享給更多投資朋友閱讀,謝謝你們的支持。
我要索取更多報名資料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蘋果(股票代號:AAPL)續獲巴菲特青睞,因為其優秀的財務表現以及產品對消費者的黏性。近期內,還看不出來其優勢被取代的可能性。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國之後換日本現在輪歐洲了--市場到底缺多少錢?
全球化讓年輕人跑光了,資金也是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前進海外必備)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59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