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2017年的美股財報季開始了...
台股最近也在挑戰萬點關卡,
又或者說挑戰了好一陣子了。
這波攻萬點之路,台灣的金融類股可說是幫不上忙,
因為金融股從3/24見高點後,一路緩跌至今...
那讓我們來看看美國的情況吧!
從美國總統川普當選後,
一直上漲的「美國金融類股」吧!
在上禮拜,美國的三大金融集團:
高盛(股票代號:GS)、花旗(股票代號:C)、摩根史坦利(股票代號:MS)
都接連公佈了財報。
金融類股,一直都是美股指數的重鎮。
在川普當選後,因為升息和市場預期川普將鬆綁金融監管等原因,
金融類股也上漲了好大一波。
金融類股指數ETF(股票代號:IYF),
從川普當選後到現在漲了13.73%,超過大盤的9.17%。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這三大金融集團的財報如何?
漲勢還會不會持續下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圖為道瓊工業指數日線圖(可點圖放大)
但是請注意,高盛財報是「遜於預期」,離衰退還差很遠。
畢竟股價要漲是「大家認為它會賺更多錢」,而「不只是賺錢」而已。
高盛(股票代號:GS)今年第一季的每股盈餘(EPS)
比去年同期的2.68美元漲了將近一倍,
來到5.15美元。
只可惜,大家以為會表現更好,預期會有5.31美元。
也因此道瓊指數那天下跌了113點。
因為高盛就佔了大盤權重的7.23%。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圖為道瓊工業指數前十大權重(可點圖放大)
拉開高盛的季報來看: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我們會發現,
高盛季報不如預期的元兇是
「機構客戶服務(Institutional Client Service)」部門,
這個部門中的「手續費(Commissions and fees)」和
「證券服務(securities services)」都比去年同期來得差。
那這個部門在做什麼呢?
從高盛的年報中可以知道: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手續費」部門不用多說,
是客戶做投資部位的交易與清算的費用。
而「證券服務」部門則是負責幫機構客戶們籌措資金的,
這兩塊的表現差強人意啊。
而「手續費」業務的萎縮不是只有高盛面臨到這問題,
現在「被動投資」當道,網路越來越發達,
交易手續費也越來越便宜。
所以這塊業務的營收衰退是大趨勢,
只是在比誰衰退的比較少、整體財報更好看而已。
像是高盛的強勁競爭對手---
「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股票代號:MS)」
財報就很漂亮。
只可惜不是道瓊30成份股。
所以財報再亮麗也不關道瓊的事。
而這麼大的摩根史坦利(股票代號:MS,市值約780億美金)
當然是S&P500成份股,
可是S&P500有五百家公司,不像道瓊只有30間,
所以對S&P500的拉抬幫助也不大。
補充說明:
道瓊工業指數是由30家成份股組成,採取價格平均。
S&P500指數則是由500家成份股組成,採取市值加權。
所以高盛股價在30檔成份股中為最高,
影響指數就會最大。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三大部門的營收,每個都比去年同期成長不少。
但如果我們不要用「部門」來看營收,
而改用「類別」來看,
會發現,摩根史坦利的手續費營收一樣比去年同期「衰退了2%」。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而高盛在這一塊則「衰退了16%。」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所以就像前面所說的,只是在比誰衰退得少而已。
而大家比較熟悉的花旗銀行(股票代號:C),
這次也繳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花旗與摩根、高盛不同,
花旗有「消費金融(Consumer banking)」這一塊,
這一塊的業務大家都熟,就是信用卡、存放款、個人信貸、房貸等等的業務。
這塊業務目前不像高盛、摩根的「手續費」營收一樣,受到網路的衝擊,
所以相對更穩定。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而花旗在「證券」這塊的業務著墨比摩根、高盛少,
所以前面提到的「手續費衰退」的趨勢,對花旗的影響就較少了。
至於接下來金融類股還會繼續上漲嗎?
我們覺得可能性不高。
一方面是升息循環的因素。
之前提過,每當升息循環年,股市總是震盪加劇。
不論最後是上漲還是下跌,起起伏伏總是免不了的。
而當股市下跌修正的時候,
表現較弱勢的公司總會跌得比其他公司更慘。
再來,之前也曾經跟各位讀者提過,
美股表現最好的季度是第四季與第一季。
也因此,去年川普當選後股市就一路上漲,直到今年三月底。
如今,第一季已經結束,五月份即將到來。
六月結束後,將會迎來表現最慘淡的第三季。
屆時,股市修正機率拉高...
而當整個大盤都向下修正時,
我們怎能期望金融類股一枝獨秀呢?
任何人都無法準確預測大盤走勢,
但歷史的軌跡確實能找出些蛛絲馬跡,
第二季的上下波幅不大,
利用此時作持股的調整,未嘗不是好事。
要入手金融類股、銀行股不是不行,
未來還有機會讓你入手,別急,多點耐心囉!
本週還有美國科技、網路、能源、汽車、航空等各大產業龍頭要公布財報。
尤其週三的寶僑(股票代號:PG)及週四的Google(股票代號:GOOG)、
亞馬遜(股票代號:AMZN)、微軟(股票代號:MSFT)等4檔,
都是今年以來S&P500指數裡漲幅驚人的股票,
將在本週公布最新財報,這是本週的看盤重點。
畢德歐夫美股專欄,謝謝大家的支持。
美股大小事,就看幣圖誌!
Clik here to view.![]()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國之後換日本現在輪歐洲了--市場到底缺多少錢?
全球化讓年輕人跑光了,資金也是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前進海外必備)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Clik here to view.

2017年的美股財報季開始了...
台股最近也在挑戰萬點關卡,
又或者說挑戰了好一陣子了。
這波攻萬點之路,台灣的金融類股可說是幫不上忙,
因為金融股從3/24見高點後,一路緩跌至今...
那讓我們來看看美國的情況吧!
從美國總統川普當選後,
一直上漲的「美國金融類股」吧!
在上禮拜,美國的三大金融集團:
高盛(股票代號:GS)、花旗(股票代號:C)、摩根史坦利(股票代號:MS)
都接連公佈了財報。
金融類股,一直都是美股指數的重鎮。
在川普當選後,因為升息和市場預期川普將鬆綁金融監管等原因,
金融類股也上漲了好大一波。
金融類股指數ETF(股票代號:IYF),
從川普當選後到現在漲了13.73%,超過大盤的9.17%。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這三大金融集團的財報如何?
漲勢還會不會持續下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高盛財報不如預期,道瓊指數直接被拖累
高盛財報遜於預期,4/18公布財報後,大跌了4.8%。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圖為道瓊工業指數日線圖(可點圖放大)
但是請注意,高盛財報是「遜於預期」,離衰退還差很遠。
畢竟股價要漲是「大家認為它會賺更多錢」,而「不只是賺錢」而已。
高盛(股票代號:GS)今年第一季的每股盈餘(EPS)
比去年同期的2.68美元漲了將近一倍,
來到5.15美元。
只可惜,大家以為會表現更好,預期會有5.31美元。
也因此道瓊指數那天下跌了113點。
因為高盛就佔了大盤權重的7.23%。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圖為道瓊工業指數前十大權重(可點圖放大)
拉開高盛的季報來看: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我們會發現,
高盛季報不如預期的元兇是
「機構客戶服務(Institutional Client Service)」部門,
這個部門中的「手續費(Commissions and fees)」和
「證券服務(securities services)」都比去年同期來得差。
那這個部門在做什麼呢?
從高盛的年報中可以知道: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手續費」部門不用多說,
是客戶做投資部位的交易與清算的費用。
而「證券服務」部門則是負責幫機構客戶們籌措資金的,
這兩塊的表現差強人意啊。
而「手續費」業務的萎縮不是只有高盛面臨到這問題,
現在「被動投資」當道,網路越來越發達,
交易手續費也越來越便宜。
所以這塊業務的營收衰退是大趨勢,
只是在比誰衰退的比較少、整體財報更好看而已。
像是高盛的強勁競爭對手---
「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股票代號:MS)」
財報就很漂亮。
只可惜不是道瓊30成份股。
所以財報再亮麗也不關道瓊的事。
而這麼大的摩根史坦利(股票代號:MS,市值約780億美金)
當然是S&P500成份股,
可是S&P500有五百家公司,不像道瓊只有30間,
所以對S&P500的拉抬幫助也不大。
補充說明:
道瓊工業指數是由30家成份股組成,採取價格平均。
S&P500指數則是由500家成份股組成,採取市值加權。
所以高盛股價在30檔成份股中為最高,
影響指數就會最大。
金融類股是否能續漲?短期續航力可能不足
摩根史坦利(股票代號:MS)這次的季報比高盛好多了。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三大部門的營收,每個都比去年同期成長不少。
但如果我們不要用「部門」來看營收,
而改用「類別」來看,
會發現,摩根史坦利的手續費營收一樣比去年同期「衰退了2%」。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而高盛在這一塊則「衰退了16%。」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所以就像前面所說的,只是在比誰衰退得少而已。
而大家比較熟悉的花旗銀行(股票代號:C),
這次也繳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花旗與摩根、高盛不同,
花旗有「消費金融(Consumer banking)」這一塊,
這一塊的業務大家都熟,就是信用卡、存放款、個人信貸、房貸等等的業務。
這塊業務目前不像高盛、摩根的「手續費」營收一樣,受到網路的衝擊,
所以相對更穩定。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而花旗在「證券」這塊的業務著墨比摩根、高盛少,
所以前面提到的「手續費衰退」的趨勢,對花旗的影響就較少了。
至於接下來金融類股還會繼續上漲嗎?
我們覺得可能性不高。
一方面是升息循環的因素。
之前提過,每當升息循環年,股市總是震盪加劇。
不論最後是上漲還是下跌,起起伏伏總是免不了的。
而當股市下跌修正的時候,
表現較弱勢的公司總會跌得比其他公司更慘。
再來,之前也曾經跟各位讀者提過,
美股表現最好的季度是第四季與第一季。
也因此,去年川普當選後股市就一路上漲,直到今年三月底。
如今,第一季已經結束,五月份即將到來。
六月結束後,將會迎來表現最慘淡的第三季。
屆時,股市修正機率拉高...
而當整個大盤都向下修正時,
我們怎能期望金融類股一枝獨秀呢?
任何人都無法準確預測大盤走勢,
但歷史的軌跡確實能找出些蛛絲馬跡,
第二季的上下波幅不大,
利用此時作持股的調整,未嘗不是好事。
要入手金融類股、銀行股不是不行,
未來還有機會讓你入手,別急,多點耐心囉!
本週還有美國科技、網路、能源、汽車、航空等各大產業龍頭要公布財報。
尤其週三的寶僑(股票代號:PG)及週四的Google(股票代號:GOOG)、
亞馬遜(股票代號:AMZN)、微軟(股票代號:MSFT)等4檔,
都是今年以來S&P500指數裡漲幅驚人的股票,
將在本週公布最新財報,這是本週的看盤重點。
畢德歐夫美股專欄,謝謝大家的支持。
美股大小事,就看幣圖誌!
甜蜜的第一、第四季已經過去,金融類股續創新高的可能性不大,之前漲幅過大導致的籌碼凌亂,趁第二季與第三季的淡季作整理也是好事。
Image may be NSFW.Clik here to view.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國之後換日本現在輪歐洲了--市場到底缺多少錢?
全球化讓年輕人跑光了,資金也是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前進海外必備)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