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幣圖誌Bituzi - 挑戰市場規則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59

關於"Optimal F"與 "動能評價函數"的用法~

$
0
0

最近看到凌波大提出一個"動能評價函數"的想法,我自己做了幾個實驗,覺得非常有用,也跟大家分享看看。

我拿我最熟悉的Optimal f當作動能評價函數。Optimal F是由Ralph Vince所提出,主要是解決Kelly只適用於賭局不適用於交易的問題。但Vince真的解決了嗎? 事實上沒有! Vince只是把Kelly criterion做推廣,讓賭局損益的最佳化過程更像交易損益而已。

雖然沒解決,但說實在這已經比把Kelly套用於交易實務多了。只是當原始策略不穩的時候,你還是會遇到偏差問題,然後"被誘導"的錯誤下注比例就會讓你損失慘重! 也因為如此,許多人認為Kelly或是Vince的東西只是理論上的研究而已。


的確,當你開發好一個策略,想要用Optimal F來當作你的部位控管(Position Sizing)時,你會發現效果沒有想像中的好,這是因為交易不會玩到天長地久,損益更不會像是固定pattern,可以讓你In Sample, Out of Sample使用。不然,很多交易上的資金管理問題,就是數學可計算的最佳化問題而已。但是,如果你把Optimal F當作"動能評價函數"使用的話,讓我們來看效果如何?

下圖是過去我曾使用過的某個當沖策略,可以看到近一年幾乎已經失效了,破了歷史最大MDD,可能很多人就把他下架不用。

這個策略的獲利因子(profit factor)為1.298。讓我們看用Walking Forward Analysis (WFA)的方式,取前10筆損益當作In Sample,套用到Vince的optimal f後,再根據optimal f的值去決定下注口數。

注意到這裡跟傳統不一樣的是,如果Optimal F是 12%,教課書寫你要下12%風險比例的部位,大部分是用固定分數(Fixed Fraction)的方法。舉例來說原始策略單口損失5000元,那100萬的資金最多輸12萬,也就是可以下24口。通常除非你的策略非常非常穩定(很難),不然這樣下的結果通常是穩死的!!

但如果我用"動能評價函數"的觀點去看待Optimal F。當值越大的時候,代表動能越強,要放大部位;值越小的時候,代表動能越弱,也就是過去損益漸漸出現虧損,所以部位越來越小。

換句話說,我只是把Optimal F這個值當作"動能評價函數"的input。例如當Optimal F界在10%~20%時,下1口;20%~30%時下2口之類的。而不是傳統用固定分數的決定口數方法。這樣做的效果如何? 讓我們看下面的圖。


發現沒有,用Optimal F當作動能評價函數的結果,交易次數變少了,獲利增加了。不僅過去一年沒有破了最大歷史最大MDD,甚至在最近還創新高了。而改良後的策略獲利因子也提高到1.413。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動能評價函數"的驗證!! 跟大家分享~ 也感謝凌波大如此好的觀點分享出來!!!

其實....上面的實驗,就是在交易 equity curve。過去看到許多人在討論這有沒有用,事實其實擺在眼前,動能的展現,本來就會在你獲利賠錢上做最佳的說明。而PZ就是根據你過去的損益當作input,決定你再來要用的部位大小,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只是重點在你該怎麼用! 利用動能評價函數的概念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59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