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點高不高?
台股的歷史高點坐落在西元1990年的12682,另外幾次比較耳熟能詳的時空高則是位於西元1997年的10256、西元2000年的10393、西元2007年的9859、西元2015年的10014。台北股市的股民已經相當習慣萬點是天險,請問西元1990年以前又是如何?
台北股市誕生於西元1961年,上市加權指數誕生於西元1966年,當時的指數價位為100,西元1986年以前,20年的時間,上市加權指數從百點漲至千點,爾後的四年時間,從千點奔向萬點,那是全民瘋股票的年代。
郭婉容事件發生在西元1988年,無量崩跌,從8800斬到5600。
萬點到底高不高?回溯到西元1986年,當年的問題應該是千點到底高不高?經歷超過二十年的時間,上市加權指數的成份股早已劇烈改變,如果再加計通貨膨脹的效果,現在的萬點其實只是需要尊重的心理關卡,沒有實質的套牢在那。
為崩盤作準備
如果不先談「萬點高不高」,下這個標題肯定會引來不必要的誤會,筆者並不是要唱衰這個盤面,甚至認為無論後勢是要漲還是要跌,適量持有幾檔價值低估的股票確實有其必要性,畢竟軋空手也是可以軋到讓人理智斷裂,不能不提防。面對真正崩盤亦無須恐懼的三個條件
✓ 充裕的資金
✓ 具備辨識空股的能力
✓ 能把握崩盤後的機會
任何時空作股票都需要考慮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系統性風險,如同當年的郭婉容事件,發生在千點奔萬點的過程,倘若因為系統性風險而被抬出場,後勢即使指數再創新高,只有乾瞪眼的份兒,別動用融資買股票即是在閃避這悲慘的情境。
第二件事情是崩盤後,要有充裕的資金可以進場撿便宜,持股水位請留有餘裕,單純賺差價的部位請別超過總資金的百分之五十,對於已經知道該怎麼賺市場的操作者來說,自我節制是交易過程的重要課題。
過去台北股市股票的歷史天價是由國泰人壽創下的1975元,西元2014年的大立光早已突破這個歷史天價,甚至已經超過倍數以上,跳脫慣性思考的框架才能在交易過程找到自在,辨識主戰場,完整戰略,戒慎恐懼繼續賺下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