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選擇權是怎麼開始接觸的嗎? 大部份人第一印象可能是來自教科書、可能是書名很厲害的交易書籍、可能是某篇贏家的採訪文章、或是某網站的選擇權操盤分享,不論是哪一種,我們得到的關於選擇權交易知識,都只是一個片段,所以為了要加強能力,認真的交易者會開始收集各種片段,慢慢的拼湊,有哪些片段呢? 由淺至深舉例如下
選擇權基礎部份
1. 瞭解商品規格、交易制度及交易費用
2. 理論價格評價,Black–Scholes option pricing model
3. 選擇權風險評估 (Delta、Gamma、Vega、Theta、Rho)
4. 價格波動率,(歷史波動率、隱含波動率)
價差交易部份
1. 垂直價差、比例價差
2. 跨式、勒式部位
3. 蝴蝶價差、禿鷹價差
4. 時間價差,近遠月
5. 與期貨組合部位
套利及避險部份
1. 合成部位
2. 套利原理及機會分析
3. 轉換與反轉換
4. 保護性的 call 和 put
5. 市場間的價差交易
策略設計與測試部份
1. 台指選測試
2. 長短期選擇權策略
3. 選擇權應用期貨訊號
4. 歷史買方賣方勝率與盈虧比紀錄
5. 選擇權在期貨投資組合中的應用
6. 選擇權市場籌碼分析
操作系統部份
1. 風險評價程式實作
2. 下單系統實作
以上,有點像是目錄,每一個主題都是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和精神去研究的,前面基礎的部份找找書籍或網站資料都可取得,而進階一點的部份可能要自己整理研究或找論文來參考看看。而學習以上的東西之後,大概就能對選擇權運用有所瞭解,只是事情沒那麼簡單,甚至可以說那些都是基本功而已,無法掌握策略獲利,這情況就像是價差交易搞的再懂再熟,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用該出也是枉然。
所以準確地說,以上所提到的內容都只是技術性的知識。它們都很重要,熟悉各項策略和特性可以讓我們有更多機會在市場上生存及發展,但是真正能夠操作選擇權獲利的主因是觀察力及思考力,困難的是,書本沒教,也不太有人會專門說這些,最主要的學習來源可能就是交易經驗。
說觀察力及思考力有點抽象,這指的是對市場的觀察及對後勢的思考並配置部位。我們知道現在選擇權市場價格是非常有效率的,若有一丁點的套利機會是馬上被法人作掉,一般投資人不容易參與這塊,但是在法人積極造市下的好處是讓流動性高,可以輕鬆計算目前的波動率水準,方便觀察。而觀察,就是以方向、波動和時間三個角度去觀察市場,思考,則是建立在現有的觀察上,預期未來對方向、波動和時間三個角度的看法。有了對後勢的看法,再來運用前述某項策略來進行交易。
能思考對未來價位的方向、波動率的方向或是時間的掌握嗎?
舉例來說,選舉,是一個可預期的事件,是有機會對指數造成重大影響的事件,人人都知道波動率應該會上升,而有思考力的交易者會提前就佈局作多波動率,例如作跨式買方,但他也研判選舉一結束後波動率會立刻下降,所以在跨式買方已經獲利的選前最後一個交易的最後一小時,他又進場作遠月的跨式賣方,(補充說明選擇權遠月合約的VEGA比近月大),而且他作了選後的價格預期,在大漲、大跌、小漲、小跌中將最不可能的小跌作了額外賣方布置,其餘加作買方,然後選後開盤時再次進場作空波動率。這是真實的故事,結果行情發展確實照這樣的劇本走,這樣的思考和判斷能力當然讓他比一般人更有競爭力。
除了事件之外,平時也有一些因素可以觀察並思考方向和波動率的走向,在這邊可能不行再說更多了,總之,保持思考方向、波動和時間三個角度去觀察市場,預期在現有水準下是否會上升或下降,進場後部位的各種情境分析,及在各種情境下的對應處理。以上,是學習交易選擇權的小建議。
熟悉各項策略及特性可以讓我們有更多機會在市場生存與發展,但是真正能夠操作選擇權獲利的主因是觀察力及思考力。
《本文與 FuturesNote 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