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幣圖誌Bituzi - 挑戰市場規則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59

噢不!原來這都是陷阱!

$
0
0


即使是剛踏進金融市場,沒有積極參與投資活動的投資人,多少都有聽說過「主力」的存在,參與投資活動的過程中,更會聽到類似「某支股有人要炒,目標價多少元」之類的小道消息,倘若後勢如預期發展,再多準個幾次,很難不對主力這個角色產生情愫,進而追尋主力的身影,尤有甚者更是以為大家都在追尋主力的身影,事實上,追尋過程不慎踏入的陷阱遠比看到的主力身影多太多了。

獨佔型的主力

假設該支股票確實存在主力,按籌碼的分佈,可以簡單區分為「獨佔」、「寡佔」。獨佔指的是單一自然人或是單一俱備內部控制力的集團,掌握該股流通在外的大部分籌碼;寡佔指的是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或是集團,掌握該股流通在外的大部分籌碼。

當股票的籌碼集中度進入獨佔的領域,主力往往會在價位上展現高度個人風格,這種表現慾是所有待在這個位階上的人都無法避免的,能從買賣交易的歷史軌跡辨別哪些股票已經進入獨佔,靠的就是主力的自大,雖然有人會說,主力要讓價位往東,價位還不敢往西,這絕對是對主力的過分崇拜所致。

有本事就把價位炒到下市給大家瞧瞧。

碩天(3617)日線圖


只要圖看得夠多,自然能感受這支股從2011.03開始到2001.08上旬的圖意展現相當具有個人特色,該回的不回,強力卻無法延伸,雖然拉得很開心,但卻沒人肯跟單,主力有點焦慮,後來報出邵昕的炒股案,炒作標的就是這支,有興趣的投資朋友可以參考新聞:藝人炒股案 邵昕遭判1年8月緩刑4年

雖然主力在短暫的時間對漲跌有近乎絕對的控制力,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勢必要將價位炒高才有辦法獲利,換句話說,當主力獨占籌碼的時候,用價位高低震盪,還是只能震到短線的交易者,再不然就是大家一起耗時間,因此,參與這類的行情的邏輯很簡單,投入沒壓力的資金,不在意短線震盪,直到圖意不再展現高度的個人風格,或是賺到內心滿足再退場,用這種心態作單,保證會將煩惱彈回去給主力。

寡佔型的主力

寡佔型的籌碼分配是比較常見的,這時候,不能稱為主力,應該要稱為「主力們」,當籌碼集中度只有寡占的時候,由於沒有單一個體能夠絕對控制股價,因此圖意展現也不容易出現高度的個人色彩,為甚麼?因為主力彼此也怕被對方倒貨阿!

兩個主力A、B講好要一起收貨,結果A真的拼命買,B卻把先前藏好的貨倒給A,這種沒信用的事情是時有耳聞,想當主力結果反被更高級的主力出賣,這是積極追尋主力身影會遇到的陷阱,當主力不懂得爾虞我詐是無法生存的,就像在台北開計程車肯定要猛的道理是相同的,不適者淘汰。

主力們原則只有三件事情要擔心,第一個要擔心被其它主力倒貨,第二個要擔心股價炒高,貨卻出不掉,第三個要擔心檢調單位來查,這些擔心都會讓主力們不敢隨意地展現自己,更不可能沒事暴露自己的行蹤。

理解這些關於主力的基本觀念後,想請問:當特定自然人分點累積大量持倉的時候,表達甚麼內涵?

不同角度看分點累積大倉

主力炒作股票從來不會在單一分點累積大倉,通常是用多分點的方式完成,他們隱藏自己的身影是必須的,首先當然是利於出貨,其次是要避免被檢調單位盯上,只要能瞭解這個基本的邏輯,自然可以理解,用簡單方法發現的主力持倉,只有下面幾種:

A. 這個主力非常弱,弱到不知道要隱藏身影,這種主力很少見,因為都陣亡了;
B. 持倉是虛的,這是主力刻意讓你發現它的身影;
C. 持倉是實的,可惜這只是中實戶,並不是主力。

A情形很容易理解,這邊就不多談,B情形所指的持倉是虛的,採用的是「匯撥」的手法,簡單講,就像匯款一樣,將股票從X戶頭匯到Y戶頭,只要在下午三點以前到券商填單,股票隔天就會出現在匯撥過去的戶頭,而且這個動作是不用錢的。

因此,主力可以在單一戶頭買進,匯撥到其它戶頭出貨,看起來好像主力都還沒跑,實際上早就已經跑得不知所蹤,所以稱這個持倉是虛的。

C情形是最常見的,中實戶看好某支股票然後買很多,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與主力無關,但這時候有兩個點要很考慮:

第一個是如果這支股有主力,當主力看到有分點進來買這麼多,轎子變重,會不會想把倉位震一震?哪有炒股票炒這麼辛苦,卻有人坐轎坐這麼輕鬆的道理?從這個角度思考,看到分點持有大倉真的是好事嗎?

第二個是如果這支股沒主力,那單一分點累積大倉就會回到比較單純的角度來思考,如果我們聽到隔壁老王買某支股買很多,會立馬投入跟單呢?還是會先問老王先前的戰績如何?答案應該是後者吧!

評價分點動作的產值

先簡單談分點動作的產值,倘若這個分點在某段時間內,不動作的結果比有動作好,那這些動作就是負產值,相反有動作的結果比沒動作好,那這些動作就帶來正產值,負產值未必賠,因為賣錯會帶來負產值,而正產值未必賺,因為賣對會帶來正產值,計算產值的重點,在於讓我們瞭解是否需在意該分點的動作。

舉例:回到2014.04.09查詢大學光(3218)的券商分點資料:

資料來源:雪茄先生-LIGA
名詞解釋:區淨買賣超,可參考:雪茄先生-設計理念

富邦-林森從2014.01.09 ~ 2014.04.09累積1213張,當日大學光的成交量為1052張,已經買到超過個股的成交量,而且持續加碼,查分點看到這個結果,直觀上是很開心的,但回到剛剛那老王戰績的概念,到底富邦-林森的動作有沒有參考價值呢?

如果各位知道該分點的動作是負產值,可能看到它在這支股票買很多也不會興奮,但如果不曉得,盲目以為又發現主力的身影,直接跟單的投資人,查詢接下來的發展,肯定會有點傷心:

資料來源:雪茄先生-LIGA

如同各位看到的,富邦-林森將持倉幾乎全部倒出來,查價位會發現,砍的位置實在有點低,查詢該分點從2014.01.09至2014.06.16在大學光的交易結果會發現:

資料來源:雪茄先生-LIGA

富邦-林森在這段時間內,買進2282張,買價平均在40.34,賣出2234張,賣價平均在37.70,結果很明顯是虧損的,而大學光在2014.06.16的收盤價是44.10,意思是在該分點賣光股票後,股價就被拉著跑了,如果有主力存在,該分點就是被震倉了,如果沒有主力,該分點的動作其實跟散戶差不多,重點不在停損,而是停損後有沒有膽識再買回。


別再盲目追尋主力的身影,高級的主力絕對是來無影、去無蹤的,能簡單發現的特定分點大量持倉,通常都是不主力,而是陷阱,再不然就是單純的中實戶敲進,這時候要從該分點過去的交易習性和戰績,簡單區分動作產值的正負,才知道有無參考性。

券商分點的資料非常有價值,有價值的內容要搭配正確的觀念和研究法,才不會迷失在主力的神話中,筆者會在接下來的篇幅分享些有趣的研究成果,譬如分點的習性?哪些分點是正產值?哪些分點是負產值?如何從分點買賣資料找到寶藏?敬請期待。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59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