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券商分點觀察主勢者的動作
文前閱讀:從券商分點觀察利空測試結果華冠(8101)的周線底部力量完成於2014.04.18,爾後在此力量頸線上橫向繼續整理直到今日,在2014.05.06以前,幾乎查到的都是利多,但從那之後,這支股彷彿掉入利空地獄,接二連三的發佈利空消息,第一個利空發佈在2014.05.09:
華冠通訊4月營收24.29億元年減6.85% 1— 4月達91.84億元
當日開低走低,印證市場對此利空消息是有反應的,流程間甚至跌至跌停,最後留下短下引作收,當日晚上查籌碼,可以看到近半年累積最大持倉的分點:台灣摩根士丹利再買進414張,籌碼並未因此而鬆動,截至目前為止,在文前閱讀已有交代,這裡不再贅述,本篇重點將放在後續發展上。
原以為營收衰退的利空已經很糟糕,在2014.05.15的早上,再次出現華冠的利空:
擠掉華冠 富智康拿下MOTO大單
而為摩托羅拉擔此重任的合作夥伴,據了解為富智康,而非曾經長期與摩托羅拉合作的華冠,而在富智康積極爭取摩托羅拉代工訂單下,華冠今年已確定沒有拿下任何來自摩托羅拉的代工機種,下半年主力仍在索尼行動代工訂單,宏碁與LG代工訂單則扮演陪襯角色。
利空發佈當日,心靈已經受到創傷的散戶再次於開盤拋售,開盤開低開在16.70,流程間低點為16.60,這次沒有再殺到跌停,收盤甚至收回平盤,當日晚上查籌碼可以看到,凱基進來買了680張,先前累積比較大量買超的分點,僅大展小賣82張,籌碼還是沒有因此而鬆動。
短時間發佈兩則利空已經很糟糕,原以為如此連續的利空已經很糟糕,沒想到在2014.05.16(五)晚上發佈第三則利空:
華冠與InterDigital Group仲裁出爐 應付專利授權費5.73億
華冠(8101-TW)今(16)日公告與美國InterDigital Group.仲裁結果出爐,經美國仲裁協會仲裁庭審理,裁決應支付未付InterDigital Group.專利授權費約1900萬美元(合約新台幣5.73億元),及相關律師費用。華冠說,這件事情並不影響業務及資金運轉,針對仲裁結果已在其他國內外地區提起另案訴訟及救濟中。
如果這不是利空地獄,那甚麼才是利空地獄?彷彿不來個讓它開跌停的利空就不能善罷甘休的態勢,2014.05.19(一)如預期開低,流程間還是沒有見跌停,但收盤結果也沒有收回平盤,當天晚上查籌碼可以看到,香港上海匯豐買進1911張,摩根大通買進424張,先前累積持倉較多的大展,賣出217張,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到,大展已經被連續三個利空震到,但外資持續買入,先前買很多的外資,籌碼依然沒有鬆動。
從券商分點觀察主勢者對利空的反應很重要,倘若主勢者正在落跑,籌碼會趨於凌亂,對漲絕對不是好事,但想觀察券商分點必須等收盤後才能看到,如果沒有圖意的周線底部力量作為推敲與計畫的基礎,流程間的跌,很容易將持倉震出來。
從買賣的真實結果觀察市場對利空的反應
成交價才是最真實的結果,券商分點雖能透露主勢者的動作,但市場對利空的反應,是否已經淡化甚至不在意,還是要回歸價位漲跌的內涵來探討。價位首先收復的是第二個利空(搶單),利空發佈當日開低,反應市場預期心,認同此事件為利空,但收盤卻能收在平盤,彷彿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接著收復的是第三個利空(專利授權費),此利空發佈前一日的收盤價是17.20,發佈利空當日收低,次日馬上突破甚至收高於利空發佈前一日的收盤價。
試想:利空發佈後的價位卻高於利空發佈前,這則利空還算是則利空嗎?普遍市場認知的利空不跌,可以運用這個方式讓感性的思維理性化,如何才能稱為利空不跌呢?前述就是答案。
最後收復的是第一個利空(營收衰退),坦白講,三個利空中,看起來最不令人擔心的就是營收衰退這個利空,後兩個都撐住了,第一個能收復失土也不是件太意外的事,第一個利空發佈前的最近收盤價是17.95,於2014.05.22突破此價位,三個利空造成的價位流逝,皆已消彌於無形。
再回頭查券商分點,先前被震到的大展,在2014.05.22賣出1130張,出清近半年的持倉,外資從2014.05.06至今(2014.05.27),經歷這三個利空,持倉不減反增,籌碼流向原先的最大持倉者,可以理解為市場的籌碼更趨於安定。
短時間連來三個利空真的很驚人,但更驚人的是外資面對這三個利空的態度,竟然是持續的買超,取於2014.05.06至今,前15大累積買超的分點,有八個是外資,若以今日(2014.05.27)的成交量2912張作基準,四月以來累積買超大於此張數的外資有四家,分別是:台灣摩根士丹利(8484張)、香港上海匯豐(5568張)、東方匯理(3712張)、美林(2949張)。
外資機構的共識已逐漸累積起來,到底它們看到甚麼,對華冠這麼有信心,逢利空還願意持續買進?還是只是像大展一樣,跌下來攤平持倉,它日要找機會平安退場?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外資機構的共識已逐漸累積起來,到底它們看到甚麼,對華冠這麼有信心,逢利空還願意持續買進?還是只是像大展一樣,跌下來攤平持倉,它日要找機會平安退場?讓我們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