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幣圖誌Bituzi - 挑戰市場規則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59

從券商分點觀察利空測試結果

$
0
0



買賣股票遭遇利空襲擊也是常有的事,當股價作出反應,跌下來的時候,投資人往往容易陷入恐慌,即使原本設定的倒線情形尚未成立,仍可能被下跌的力道、速度誘發停損,結果這個利空的功能是清洗浮額,從此難有低點。

本篇專欄想藉由最近正在發生的故事,介紹當發生甚麼樣的情形的時候,會作出此跌為清洗浮額的推理,當然推理沒有百分百的準度,所以才會需要倒線的設計作搭配,重點請著重於推理過程,切勿將內容視為任何買賣的推薦。

先有集中,才有鬆動。

故事的主角是華冠(8101),如果各位能查到券商分點的資料,會發現台灣摩根士丹利在2014.04.23買進3049張,2014.04.25買進3187張,成為今年一月以來最大的累積買超單位,而主要持倉就是在上面這兩天建起來的,兩天的平均成本落在17.60元,完成第一階段籌碼集中的過程。

取於2014.05.06的轉折作為分野,查詢2014.04.23至2014.05.06的券商分點資料會發現,在台灣摩根士丹利買進大量持股的同時,東方匯理買進2735張、花旗環球買進2589張、美林買進1461張,陸陸續續有外資投入資金,籌碼越趨集中。

從同樣的時間距離可以看到,供應籌碼的券商分點是群益金鼎、元大,它們出清近半年來的持倉部位,後來華冠(8101)在2014.05.09早上更新四月營收的資訊,較去年同期衰退6.85%,當日股價應聲殺至跌停,這個消息絕對是利空,自營商看起來真的是洞燭先機阿!那外資的態度又如何呢?

藉利空透析猶豫與固執

四個主要的外資(台灣摩根士丹利、東方匯理、花旗環球、美林)在反應利空當日(2014.05.09)的動作是甚麼呢?查照券商分點資料,在前15名的賣超資料找不到四家外資的蹤跡,前15名的買超資料看到台灣摩根士丹利,跌下來繼續買,買超414張,是當日第二大買超。

接著看2014.05.12 ~ 2014.05.13,累積賣超的前十五名幾乎都是自然人分點,沒有半個外資分點,累積買超的前十五名,再次看到台灣摩根士丹利,繼續買超706張,甚至港商麥格理在2014.05.13買超1026張,當日成交量也才2099張,佔將近一半。

從券商分點資料可以看到,雖然自營商很厲害,賣在轉折高,藉由創高引進的買氣將近半年的持倉完全出脫,股價也真的跌下來,反應營收衰退的利空,但外資的態度卻是繼續站在買方,不只是越買越多,甚至有越來越多家外資投入買方的行列。

從真實的動作來看,目前外資在近期累積大量籌碼,而且是固執的一方。

接下來觀察甚麼?

固執的一方如果只有在跌下來被套住的時候固執,那這個固執是假的,因為散戶也會在套住的時候繼續攤平買進,關鍵在於如果後勢股價有機會漲上去,外資仍然願意站在買方,不會因為解套而鬆動籌碼,才能肯定外資是固執的一方,當籌碼集中的對象是跌也買、漲也買的時候,當然是對漲比較有利。

從傳統的主力進出可以看到外資持續的在買,但看不到是陸續有新的外資投入買進的行情?還是外資互相間在你丟我撿?前者反應的是外資圈對個股產生共識,後者相反還有分歧的看法在角力,同樣是外資持續買,對後勢的推理當然有所不同。


過去在利空襲擊的時候,只能藉由利空不跌、流程間撮合韻律、下跌是否順暢,感受個股裡面的大人是否為固執的持有者,如果手上有券商分點資料,前述對盤面的感受與推理,將能得到量化的依據,不再只是感覺而已。

當然今日的買盤還是可以成為它日的賣盤,昨日以前外資可以堅持,今日以後有可能此一時、彼一時,主勢者見風轉舵是不需要向任何人報告的,所以倒線的設計是絕對需要存在的,而本篇也絕對不是在推薦股票,只是單純就觀察到的市場真實買賣交易結果,作簡單的整理與分享而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59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