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加權指數
探討將來能否挑戰甚至突破上市加權12682的歷史高之前,得先瞭解上市加權指數的形成方式,這部分有興趣可以參考下面這個連結: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及產業分類指數 - 臺灣證券交易所
如果才剛打開網頁看到這份資訊就已經開始頭暈,沒問題,筆者簡單解釋,今日收盤的上市加權指數反應的是總發行市值與基值間的關係,如果用更白話點的方式表達,粗糙的講,就是現在的整體市值與剛開始編纂此指數的整體市值間的關係,而這個基值取的時點是在1966年。
白話版的解釋也可以參考維基百科:加權股價指數
敏感度高的讀者,相信看到這邊已經在腦中浮現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按這個編纂方式的敘述,該不會成份支數不斷在改變吧?沒錯!按定義,取樣的支數真的是隨時間不斷在改變,只是因為年代久遠的資料沒人在意,同時昨日和今日增加的支數沒有顯著差異,有點溫水煮青蛙的感覺,只是今天換成是在加權指數的水裡煮著投資人而已。
歷史資料
台股上市加權指數從1967年起至1989年止的歷史資料可以從下面這個網頁取得: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及產業分類指數
想直接下載zip檔請點下邊連結:
TAIEX收盤指數值(1967年起至1989年止,EXCEL格式之ZIP檔案)
打開這份EXCEL檔會發現,1967年年初,指數價位還在92.48,1986年10月看到1003.56,台股的總市值用超過20年的時間成長10倍,接著在1989年六月看到10105.81,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再成長10倍,前面的10倍隱含著上市股票的增加,後面的10倍幾乎來自於個股的上漲,那是奇蹟的時空。
對上市加權指數與歷史資料有基本的瞭解後,探討12682的高或許會比較心裡有譜,第一個想問的問題當然是1990年那個時空到底有幾支股?按手邊資料計算出來的結果,1990年有在市場上交易的股票支數為182支,包含目前已經終止交易的股票,那2014年的現在,上市股票支數又有幾支呢?答案是844支!
如同各位所看到的,我們正在討論的這個問題,幾乎可以認知為假命題,能不能用四倍於當年的股票支數去突破12682的高,討論這個到底有甚麼意義?將來如果股票支數越來越多,甚至用五倍於當年的支數上去挑戰、突破,難道真的有甚麼好感到興奮或異常的嗎?
根據前面的歷史資料與邏輯推演,筆者可以很肯定地跟各位報告,將來台股12682必過,反正四倍不行就五倍,五倍不行就等六倍,哪有不過的道理?只是過這個高,對投資人的意義到底在哪兒?這是我們想再深入點探討的。
高低價值觀的轉換
當前市場普遍對高低的認知是這樣的,4500點以下是低,9000點以上是高,這個觀念很可能會在將來的幾年內打破,回憶先前提供給大家的數據,台股曾經有20年以上的時間是在千點以下鬼混,如果以1986年千點的認知,看1990年12682崩盤後的低點2485,還有將近2.5倍,但今時今日幾乎沒可能期待再有破3000點的機會,這就是時空中的投資人已經對於高低產生不同的價值觀。有沒有可能哪天7000點是低點,5000點以下不再有人期待?只要股票繼續上市,這個假設絕對是有可能發生的,重點在於如果哪天萬點變成如同現在6000點的中價位,但投資人卻已經習慣9000點以上是高,有沒有可能在下次大多頭行情啟動的時候,賣在半山腰甚至剛起漲呢?回到1986年的時空當下,如果已經習慣20年千點以下的時空,會不會覺得站上千點應該要賣呢?結果會不會非常非常非常的扼腕呢?
參與金融市場最怕的是沒有追根究柢的精神,盲目跟著時空攪和,過去二十年的認知,未必能用在將來的二十年,只要有四十年以上的資料,或許就能不迷失於時空當下,可惜投資人對於資料蒐集始終是懶散以對,即使證交所已經將檔案打包好放在那兒,也鮮少有人願意下載、研究,如果在重要的時空卻運用錯誤的高低價值觀,可能又得再等20年,甚為可惜,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