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幣圖誌Bituzi - 挑戰市場規則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59

交易三角錐首部曲 - 業績 - 破解殖利率的漲停密碼

$
0
0


運用基本分析研究股票已是時空顯學,嘗試解構金融市場常用的基本分析,
可以再細分為業績、題材、產業這三大塊,業績是屬於比較能夠量化的資料,
接下來將用幾篇專欄,跟讀者分享實務操作中,業績相關帶來的快樂與哀愁。

業績的本質

從業績的角度探討公司的營運成果是直觀而合理的,營利事業就是該好好營利,
經過時間累積,保留部分盈餘支應公司未來發展,再將剩餘利潤分配給股東,
股東從持有股票賺取股利,分享經營成果,這是資本市場最原始的互動關係。

在認同前述互動關係的同時,請環顧四周,有多少投資人是為賺股利而進場的?
仔細聽聽大家的獲利來源,有幾位是在談股利收入?又有幾位是在談資本利得?

同樣是聽到公司發佈業績資訊,兩種人心中設想的問題是不同的:
如果想賺的是股利收入,問的問題是今年會配多少?動作是持有,賺股利,
如果想賺的是資本利得,問的問題是接下來會漲會跌?動作是買賣,賺差價,
捫心自問自己是屬於哪一種?絕大部分是後者吧!很巧,在下通常也是後者。

當認清這個事實以後,不禁要認真思索下面這個問題:
從業績探討公司體質的邏輯很順暢,那從業績推演未來漲跌的邏輯還順暢嗎?
如果用更白話的方式問,公司今年賺得多,合理配股配息也會多,沒問題!
那公司今年賺得多,合理股價會上漲,這個推演合理嗎?這問題可大了!

須瞭解漲跌反應的是投資人對未來預期的展望,成定局的在昨日以前已反應,
剛公佈的則是影響今日開盤價,剩下的都是未來預期的展望,若能想通這點,
自然能體會為何說股市有股市的邏輯,其實這邏輯就是投資人展望未來的綜合體。

資訊取得

由於業績反應的是公司體質,漲跌反應的是投資人對公司未來預期的展望,
兩者間的橋樑可取於投資人對未來業績的展望,從這個角度回頭看資訊取得,
自然可以理解不能只看單點的業績,取於多點呈現的資料將更有幫助。

接下來從這個角度探討大家常使用的資訊:

新巨(2420)-公司資料-奇摩股市


相信大家對這個版面是再熟悉不過,這是擷取自奇摩股市公司資料的呈現頁面,
這個頁面的時間序列呈現在最近四季每股盈餘、最近四年每股盈餘這兩項,
最近四年每股盈餘的資料呈現完善,至少長期的發展有個輪廓總是好的,
最近四季每股盈餘的資料就稍嫌不足,因為許多公司都有淡旺季的問題,
如果能夠同時呈現譬如「102第3季」與「101第3季」的資料,那就更直觀了。

其它像毛利率、營益率、稅前淨利率、資產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等資料,
由於只有單點呈現,沒有時間序列,認識公司可以,要形成預期就資訊不足了。

目前實務操作常用的系統是日盛的HTS2,它呈現俱備時間序列的業績資料:

新巨(2420)-公司資料-日盛HTS2


不但可以看到年對年同期季盈餘的互動關係,連本業、業外的資料都一目了然,
如果只是想看簡表,它也有提供選項,連同前述幾個率都一並表列出來:

新巨(2420)-公司資料-簡表-日盛HTS2


日盛證券真的是投資人的好朋友,如果有天它成長變最大券商,在下也不意外。

關於營收的部分,回到奇摩股市可以找到很棒的答案:

F-亞德(1590)-營收-奇摩股市


年對年的互動關係表現相當明朗,決策所需的資訊取得至此已相當完善。

歷史資料

如果有建立過台股歷史財務資訊資料庫,肯定會發現公開資訊觀測站的資料有缺,
譬如:佳格(1227)@2005.Q3的損益表,在公開資訊觀測站是查不到的,
還好年代久遠,而且台股從2001至今有幾萬張損益表,實際錯誤率已算是非常低。

公開資訊觀測站個股歷史財報查詢頁面。

當年建置財報相關資料庫的功能,主要是想讓前述的資料呈現都能自己來,
後來發現關於這部分,市場上已經有非常好的解決方案,自己來未必能更好,
當使用日盛的系統後,決定這個問題用外在資源解決,可以更省時也更有效,
所以特別在上面分享資訊取得的內容,感念日盛證券在這方面的努力。

如果能夠同時記錄歷史財報發佈的時點,這個資料庫就更有用來實證的價值,
可是這部分資訊並未能順利取得,所以財報的歷史實證僅有淺嚐也只能參考。

從已知到展望

業績相關的主題主要可以區分為營收、盈餘、淨值、殖利率這幾塊來探討,
由於內容涵蓋甚廣,為求理哲能清楚傳達,僅舉殖利率相關的簡單觀念為例。

市場通常運用殖利率,是在公司公佈股利政策後,換算%數尋找高殖利率的股票,
可惜在資訊揭露後變成已知,效果往往不盡理想,如何實現從已知到展望的進階,
接下來將以實際的例子作說明:

富爾特(6136)@20110111日線圖


新聞:2011-01-10 14:51 富爾特:公告本公司九十九年度自結營收及獲利情形
同時間,奇摩新聞標題:《業績-通信網路》富爾特99年自結每股稅前盈餘4.08元,
由於這則新聞在網路新聞世界已經算是有年代了,所以只有貼當時的公告備查。

當拿到上面這個資訊的時候,時空當下可輕鬆取得以下資訊:
1. 98年度的稅前每股盈餘是2.79元;
2. 99年度的稅前每股盈餘是4.08元;
3. 98年度的股利政策是:2.35元現金,1.00元股票(公積配股)。

由於98年度的配股是公積配股,等比例推算99年度的現金股利是:
4.08 ÷ 2.79 × 2.35 = 3.44元現金,當日收盤價34.8元,現金殖利率約9.89%。

經過時間輾轉,可以看到下面這則新聞:
新聞:2011-03-22 17:12 富爾特擬每股配4.4元股利
富爾特董事會今天決議配發每股3.4元現金股利,另由資本公積轉增資發行新股每股分派1元股票股利,合計每股配發4.4元股利;依今天收盤價35.9元計算,現金殖利率高達9.47%。

從結果印證股利政策塵埃落定前兩個月的推理是直觀、合理又能帶來利潤的。

消息見報,次日一價到頂,從確定的「已知」找機會,只能跟大家一起搶漲停,
從推演的「展望」找機會,連它日的新聞長甚麼樣,都已經能夠心中有譜,
雖然兩個月的時間稍嫌漫長,但結果印證推理的那種滿足感,只有經歷過才知道。

業績反應的是公司體質,漲跌反應的是投資人預期的展望,股市有股市的邏輯,
實務操作談的是從已知到展望,已知中存在著太多陷阱,展望中隱藏著許多機會,
需瞭解推演未來絕非無的放矢或天馬行空,要有憑有據才能踏踏實實地走下去。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59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